TW200935716A -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5716A
TW200935716A TW097143886A TW97143886A TW200935716A TW 200935716 A TW200935716 A TW 200935716A TW 097143886 A TW097143886 A TW 097143886A TW 97143886 A TW97143886 A TW 97143886A TW 200935716 A TW200935716 A TW 2009357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and
modulated wave
modulation
modulation rate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3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1925B (zh
Inventor
Shinya Morimoto
Mamoru Takaki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filed Critical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ublication of TW200935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5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9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6Rotor flux based control involving the use of rotor position or rotor speed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02M7/5387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analogue control of three-phase output
    • H02M7/538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analogue control of three-phase output based on synthesising a desired voltage vector via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fundamental voltage vectors, and corresponding dwelling tim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08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speeds, e.g. above nominal speed
    • H02P21/0089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speeds, e.g. above nominal speed using field weak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20093571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在電動機的電壓飽和時進行弱磁場 控制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先前技術】 - 電動機係對應於速度而增加感應電壓,針對電源電壓 0 指令飽和的話就沒辦法產生轉矩、速度就上不去,但是以 減少d軸電流指令的方式就可以產生轉矩,可以擴大速度 控制範圍。於感應電動機的情況,在通常範圍內係當作遵 照磁束指令的d軸電流,當到達電壓飽和時降下d軸電流 。在永久磁鐵表面貼附式同步電動機(SPMSM )方面, 通常是把d軸電流當作0,在電壓飽和範圍下流動有負的 d軸電流。在永久磁鐵埋入式同步電動機(IPMSM )方面 ,在通常範圍爲了高效率運轉是流動有負的d軸電流,但 〇 是在電壓飽和範圍更是加算上負的電流。 在此,說明有關弱磁場控制的原理。在感應電動機或 繞線激磁式同步電動機方面,是可以利用激磁電流指令來 ' 控制磁束。另一方面,在永久磁鐵同步電動機(SPMSM * 、IPMSM)方面,是無法直接控制激磁磁束,但是流動有 負的d軸電流,利用了來自d軸電氣子反作用的去磁效應 是可以使d軸方向的磁束減少,弱磁場控制遂爲可能。嚴 格來說並不是控制磁場的緣故,故也有稱之爲弱磁束控制 200935716 以下係以同步電動機爲例來說明之。把同步電動機以 dq座標系來表示之電壓電流方程式係如下所示。 R+ pLd + ⑴ 其中, · ρ :微分運算子 ©
Id、Iq : d、q軸電流 Vd、Vq: d、q軸電壓 ω:電動機的電角度速度 R :電氣子阻抗 Ld 、 Lq : d 、 q軸電感 Φ :電氣子交鏈磁通 又,轉矩係如以下的式子所述。 ❹ Γ = Ρ{φ/,+(^-^)7(ί/?} (2) 此外,Κτ:轉矩常數、ρ:極偶數 由式(1),全交鏈磁通Φ〇所致之感應電壓VQ’係把R + pLx的項做爲〇’遂爲下式。 γ〇 = ΰϋΦΰ = ^(LdId + φ)2 + (L/^)2 (3) 200935716 因此,感應電壓與dq軸電流的關係爲: (ν,+Φ)2 + (ν,)2;Φ>(^) - (4) 在式(4)中迴轉速ω爲一定的話,在左邊第1項id * > — 〇/Ld的範圍下把^在負的方向上增大絕對値的話 ❹ 是可以瞭解到使感應電壓降下這一點的。 另一方面,由3相 PWM換流器(inverter )(把 PWM產生部+功率變換電路稱之爲PWM換流器)的輸出 是有其界限的。把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當作VDC 的話,各個相的輸出爲正弦波的情況下,超過可輸出正弦 波的最大値之最大電壓(±VDC/2)的話,超過部分的電壓 是出不來的。另一方面,於輸出電壓重疊輸出頻率的3次 高諧波成分的話,可以使VDC與相間電壓的最大値一致, ® 亦即,電壓實行値成爲以下的式子時成爲可以不偏斜地輸 出最大的電壓。 vms (5) 把使正弦波的最大値與最大電壓一致時調變率當作1 的話,重疊3次高諧波成分之情況下的調變率成爲2/ ( ,3 )。由此調變率係把電壓使用在實效値的情況下, 200935716 以以下的方式來求得。
此外,利用加上過調變補正的方式,直至全部的相成爲 ON或是OFF之6步進(step)爲止,輸出遂爲可能,此 時的調變率爲約1.27 (= 4/ π )。演算弱磁場控制之際 Ο 的最大電壓係根據這些値來決定。 以往的弱磁場控制,係把式(4)的感應電壓V〇設定 成最大値VQmax,經由解出與式(2)的聯立方程式,來決 定Id、Iq。此外,V〇max,係可以由最大電壓Vmax減掉最 大電流Imax時的阻抗損失RImax後來求得。又,利用微電 腦來進行控制的情況下,由CPU負載率的關係即時解出 聯立方程式是有困難的緣故,預先去對應速度與轉矩來計 算出式(2)、式(4)的聯立方程式的解來表格化,於控 〇 制演算時經由速度與轉矩從表格來決定Id、Iq (例如,參 閱非專利文獻1 )。 但是,在該方法下,有著於電動機常數設定値與實際 ' 相異的情況下沒辦法正確地限制電壓之問題點的緣故,在 ’ 一般的電動機控制裝置中,經由比較Vi與已設定的最大 電壓Vmax後施以I控制或是pI控制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 ’以使輸出電壓一致於最大電壓的方式來進行控制。將這 些以式子來表示成如式(7)。 -8 - 200935716
⑺ 此外,Κρ :比例增益、K!:積分增益 在此,所謂的把右邊的電壓誤差以速度來進行除運算 (1/ ω ),也由式(4)瞭解到,是爲了把電壓變換到磁 ' 束的次元。d軸電流與磁束變化係爲比例關係的緣故,以 〇 如此的方式是可以不管迴轉數地把控制響應控制在一定( 例如,參閱非專利文獻2 )。 或者是,由最大電壓Vmax與d軸電壓指令V«T,求得 ,也有著經由取得這些與q軸電壓指令的差來進行PI控 制,以補正d軸電流指令的方法(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 )° 又,做爲不使用電壓指令的方法,是有著:在電力轉 換手段設有檢測電壓飽和的手段來判斷是否達到電壓飽和 ,經由檢測出電壓飽和時積分負的固定値、未檢測出的情 況下積分正的固定値,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的方法(例如 ,參閱專利文獻2)。 又,電力變換器的輸出電壓已飽和的情況下,是有著 :以q軸電壓指令値與電流檢測的偏差,來演算是爲控制 的基準軸與電動機的基準軸的偏差之相位誤差的指令値, 200935716 使用該相位誤差的指令値來修正電力變換器的輸出電壓指 令値,實現了高精密度、高響應的轉矩控制之方法(例如 ,參閱專利文獻3 )。 [非專利文獻1]武田洋次、松井信行、森本茂雄、 本田幸夫著「埋入磁鐵式同步電動機的設計與控制」Ohm 出版社,平成13年10月25日,p.26-27 [非專利文獻 2] Bon-Ho Bae、Nitin Patel、Steven Schulz 、 Seung-Ki Sul 著「New Field Weakening Technique for High Saliency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2003 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 Conference、 2003年10月13日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54572號專利公報(第 6-7頁、圖1 )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209996號專利公報(第 4-6頁、圖1)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252052號專利公報(第 4-7頁、圖1 )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以往的電動機控制裝置的弱磁場控制,係預先設定最 大電壓,因爲以使電壓指令一致於該些的方式來補正d軸 電流指令的緣故,電池等的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 VDC爲變動的情況下,PWM換流器可輸出的最大電壓與 200935716 所設定的最大電壓相異,有著無法充 亦即,針對已設定之最大電壓,DC ί 話電壓飽和後變得無法產生轉矩遂速 VDC比所想定的電壓還要高的話也無 地成爲流動有電流的緣故,有著效率 ' 根據與最大電壓的偏差來演算的緣故 - 壓係有必要比PWM換流器的可輸出 φ 使沒有DC母線電壓的變動,電壓利 率不好的問題點。 又,在檢測電壓飽和的方法上, 電壓變動而變化弱磁場控制的響應性 又,在於電壓飽和時使用相位誤 控制的切換是爲必要,複雜的處理遂 用永久磁鐵表面貼附式同步電動機 轉矩的電動機做爲前提的緣故,有著 Q 機方面的適用是爲困難的問題點。 本發明係有鑑於該些問題點,其 在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變動 ' 最大電壓來進行運轉且高效率化的電 • 控制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係 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係一種 分發揮功能的情況。 S線電壓vDC降下的 度上不去,相反地, 關於電壓是否有餘裕 不好的問題點。又, ,進行設定的最大電 最大電壓還要低,即 用率也不好,有著效 有著因迴轉數或電源 的問題點。 差指令値的方法上, 成必然,因爲把不利 (SPMSM )等的磁阻 對於利用磁阻的電動 目的在於提供有即使 的情況下,於常態以 動機控制裝置及其之 由下述所構成。 電動機控制裝置,係 -11 - 200935716 具備了 :在以電動機的磁束方向爲基準所設定出的dq座 標系上根據轉矩指令來演算d軸電流指令以及q軸電流指 令之電流指令演算部,和把電動機電流檢測値變換到dq 座標系來演算d軸電流値和q軸電流値之dq變換部,和 以前述d軸電流値以及q軸電流値一致於前述d軸電流指 令以及前述q軸電流指令的方式來演算dq軸電壓指令之 - 電流控制部,和根據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 - 的DC母線電壓來求得第1調變波指令之調變波指令演算 @ 部,和根據第2調變波指令與PWM載波訊號來產生PWM 模式之PWM產生部;其特徵爲具備了 :限制前述第1調 變波指令來產生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之調變波指令限制部 ,和由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的限 制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之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和根據 前述調變率飽和度來補正前述d軸電流指令値之弱磁場控 制部。。 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〇 機控制裝置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各個電動機輸 出相的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把電動機輸 出相之調變波的最大値與最小値做爲限制値,把前述第1 — 調變波指令限制在前述最大値與前述最小値之間來求得各 個電動機輸出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率飽和度演 算部,係合成由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調變波指令限 制部的限制値所得到的每個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波差分値 ,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12- 200935716 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機控制裝置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 軸電壓指令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 、與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表示電動機磁束方向的相位 所求出的輸出相位;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把前述調變 波指令以任意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制以求得第 2調變率指令,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輸出相位 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率 飽和度演算部係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 制値的差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機控制裝置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 軸電壓指令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 、與dq軸成分的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 把前述調變波指令以任意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 制以求得第2調變率指令’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 述dq軸成分的調變波指令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出相之第 2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係根據前述第1 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 和度。 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3、4所記載的 電動機控制裝置中’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以使前述 第2調變率指令一致於實際輸出的調變率的方式把過調變 補正加到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或是即述桌2調變率指令來 -13- 200935716 求得第2調變波指令。 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機控制裝置中,前述弱磁場控制部,係經由根據前述調變 率飽和度來進行PI控制演算或是I控制演算來求得d軸 電流補正量,補正前述d軸電流指令。 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機控制裝置中,根據經由弱磁場控制部所補正的d軸電流 指令値、與電動機控制裝置可輸出之最大電流値,以不超 過前述最大電流値的方式來限制前述q軸電流指令。 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所記載的電動 機控制裝置中,具備有從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第2 調變波指令與前述DC母線電壓來求得dq座標系之dq軸 電壓偏差量之dq軸電壓偏差演算部,電流控制部係根據 前述dq軸電壓偏差量來停止積分或是補正積分値。 請求項9所記載的發明,係一種電動機控制裝置之控 制方法,具備有:由轉矩指令來演算dq軸電流指令之電 流指令演算部,和把電動機電流檢測値座標變換成dq軸 電流値之座標變換部,和以使前述dq軸電流値一致於前 述dq軸電流指令的方式來演算dq軸電壓指令之電流控制 部,和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 電壓來演算第1調變波指令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和根據 第2調變波指令產生PWM模式之PWM產生部;其特徵 爲具備了:根據前述轉矩指令來演算前述dq軸電流指令 之步驟,和由前述電動機電流檢測値來演算前述dq軸電 -14- 200935716 流値之步驟,和以使前述dq軸電流値與前述dq軸電流指 令一致的方式來演算前述dq軸電壓指令之步驟,和根據 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前述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 來演算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之步驟,和根據前述第1調變 波指令與任意設定的調變波限制値來演算前述第2調變波 ^ 指令之步驟,和根據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來產生前述 . PWM模式之步驟,和根據前述PWM模式來驅動前述功率 0 變換電路之步驟’和由前述調變波限制値與前述第1調變 波指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之步驟,和根據前述調變率飽 和度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値之步驟。 請求項1 〇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 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値 係做爲前述電動機輸出相之調變波的最大値與最小値,把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限制在前述最大値與前述最小値之間 Q 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合成前述各 個電動機輸出相的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調變波限制 値的差分値後求得調變率飽和度,根據前述調變率飽和度 - 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 - 請求項1 1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 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 調變率指令、與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表示電動機磁束 方向的相位所求出的輸出相位;把前述調變波指令以任意 -15- 200935716 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制以求得第2調變率指令 ,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輸出相位來求得名 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指令;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 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請求項12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 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 調變率指令、與dq軸成分的調變波指令,把前述第1調 變波指令以任意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制以求得: 第2調變率指令,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dq軸 成分的調變波指令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 指令,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 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請求項1 3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1 1、1 2所記載 的電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以使前述第2調變率指 令一致於實際輸出的調變率的方式把過調變補正加到前述 第1調變波指令或是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以求得第2調變 波指令。 請求項14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經由根據調變率飽和度來進 行PI控制演算或是I控制演算來求得d軸電流補正量, 補正d軸電流指令。 請求項1 5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根據基於d軸電流補正量所 -16- 200935716 補正的d軸電流指令、與電動機控制裝置可輸出之最大電 流値’以不超過最大電流値的方式來限制前述q軸電流指 令。 請求項16所記載的發明,係在請求項9所記載的電 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中,從第1調變波指令與第2調 • 變波指令與DC母線電壓來求得dq座標系之dq軸電壓偏 - 差量’電流控制部係根據dq軸電壓偏差量來停止積分或 ❹ 是補正積分値。 [發明之效果] 若由請求項1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對應進行輸出 的調變波的限制的狀態來補正d軸電流的緣故,可以於電 壓飽和時常態地以可輸出最大電壓來適切地弱磁場控制, 可以提供最佳化d軸電流來高效率運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〇 Q 又,若由請求項2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利用搭載在一 般的電動機控制裝置上的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波指令 的限制功能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的緣故,可以容易地裝到 • 現有的系統上。 - 又,若由請求項3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比較調變 率指令與調變率的限制値的緣故,可以提供減輕運算負載 之弱磁場控制功能。 又,若由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比較調變 率指令與調變率的限制値,可以不進行相位演算地來演算 -17- 200935716 第2調變波指令的緣故,可以提供減輕運算負載之弱磁場 控制功能。 又’若_由請求項5所記載的發明的話,針對請求項3 或請求項4所記載的發明,在過調變的範圍下可以使調變 率指令與實際的調變率一致,可以改善弱磁場控制的響應 性。 又’若由請求項6所記載的發明的話,以對弱磁場控 _ 制進行I或PI演算的方式來可以確實地控制磁束。 _ 又’若由請求項7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電流沒有 超過最大電流的緣故,可以對應DC母線電壓的變動來適 切地限制電流,可以防止主電路的發熱所致的破壞。 又,若由請求項8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在電壓飽 禾口時不做多餘的積分動作,可以適切地算出調變率飽和度 〇 又,若由請求項9至16所記載的發明的話,因爲根 據調變波指令與其限制値的差分來補正d軸電流的緣故, ◎ 可以在常態下一邊維持可輸出最大電壓一邊進行適切的弱 磁場控制,提供有在改善電壓利用率並以比以往更少的激 磁弱電流來高效率地運轉電動機之電動機控制裝置的控制 _ 方法。 -【實施方式】 以下,有關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參閱圖面說明之。 -18- 200935716 [實施例1] 圖1’係表示把本發明的電動機控制裝置適用在3相 永久磁鐵內藏式同步電動機(IPMSM )之情況的實施例之 控制方塊圖。 d軸電流指令演算部1係輸入轉矩指令τ*,對應電動 ^ 機的特性來演算最適當的d軸電流指令1/。q軸電流指 • 令演算部2’係輸入轉矩指令圹與d軸電流指令id*,來 φ 演算q軸電流指令1/。利用d軸電流指令演算部與q軸 電流指令演算部來構成電流指令演算部。電流控制部3, 係輸入dq軸電流指令與dq軸電流檢測値,以使dq軸電 流檢測値一致於d q軸電流指令的方式來求得電壓指令。 電流控制,一般來說,係利用dq軸之個別的pI控制與電 壓FF補償來構成。電壓FF補償,係依從式(1 )由速度 或電流等,主要是去演算求出dq軸的干涉項與反電動勢 電壓’以將這些加法運算到電流控制輸出的方式來得到 φ dq軸電壓指令(V/、V/ )。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係由 dq軸電壓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來求出設定 在調變率以及PWM之各個相的第1調變波指令。調變波 - 指令限制部1 3 ’係把調變波指令限制在實際可輸出的範 . 圍後輸出到P W Μ產生部6。於以往的例子中雖未揭示到 ,但是調變波指令的限制,係由以往來做一般的處理。又 ,在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或是調變波指令限制部1 3 ,也 有著進行功率變換電路的切換元件或飛輪二極體的電壓損 失部分的補償以及因PWM的截止時間所致的電壓誤差的 -19- 200935716 補償等的情況。 PWM產生部6,係依照已設定的調變波指令來產生功 率變換電路部7的切換元件的切換指令;功率變換電路部 7,係經由切換把DC電壓變換成交流後供給電力到電動 機8。dq變換部9,係經由電流檢測値1 〇所檢測出的各 個相電流値(例如iu、iv ),藉由利用位置檢測部1 1所 檢測出的電動機磁極位置0與dq軸變換公式,來變換成 d q軸電流値(I d #、I / )。 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1 4,係由利用調變波指令演算 部5所求出的第1調變波指令與使用在調變波指令限制部 1 3的調變波限制値,來演算調變率飽和度Δ Μ。弱磁場控 制部4,係利用調變率飽和度△ Μ來求得d軸電流指令的 補正量△ Id。本發明與先前技術相異的部分,係在於加入 了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14,做爲弱磁場控制部4的輸入 訊號,輸入了調變率飽和度。 以下,詳細說明有關各個方塊。 d軸電流指令演算部1,係具有例如針對轉矩指令電流爲 最小,亦即演算銅損變爲最小的或者是甚至考慮到 鐵損以使效率變爲最大的方式來進行演算等的方法。在於 把銅損最小化的方法方面,針對電流値把使轉矩變爲最大 的相位令爲/3,把dq軸電流做爲下式: -/:. sin 声 A. 200935716 如此,把這些代入到式(2 )後把兩邊以Ia*來進行偏微分 ,來求出如以下的式子所示之銅損變爲最小的相位沒。 α〇) . 在此,利用在其乘算來求取Id*。此外,在該方法 ❹ ,事先求出與轉矩的關係是有必要的。之所以在控制 中演算式(10)或轉矩與電流之關係,係因爲對CPU的 負載會變高,因此亦有使用近似式,或是參閱已事先計算 出的表格,來圖求縮短演算時間的方法。尙且,在 SPMSM’ 因爲 Ld^^Lq,故 I d = 0。 q軸電流指令演算部2,係輸入把經由上述所得到的 d軸電流指令Ι<Γ與經由弱磁場控制部丨〇所得到的d軸電 流補正量△ Id來進行加法運算後的d軸電流指令I/’,根 Q 據式(2)的轉矩特性式進行以下的運算來求得q軸電流 指令値I q #。
T (11) 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由dq軸電壓指令來進行對調 變率的變換。變換方法,係在可以輸出不令正弦波的調變 指令歪斜(正弦波的最大値與DC母線電壓的最大値〜致 )的情況的調變率定義爲1之情況下,如式(6 )所示地 -21 - 200935716 ,求得電壓向量的大小Vi,使用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 電壓檢測値VDC,利用下式: M,Vrh (12) 來求出。PWM的脈衝的振幅與VDC相依的關係,電動機 -
控制裝置所可能產生的電壓係藉由VDC來變化這一點是可 Q 以理解的。 在一般的電動機控制裝置方面,有著設定規定的電壓 ,令電壓指令以與規定電壓的比來表現的情況。例如在 200V等級的電動機控制裝置方面,以200V當作基準來演 算電壓指令。在此電源輸入爲照規定那樣的情況下,因爲 電壓指令與調變率爲一致的緣故,變得沒有必要去計算調 變率,具有可以簡單化演算的優點。但是,電源電壓變動 的話,變成電壓指令與實際輸出的電壓相異,電流控制的 © 響應與設定相異,利用使用電壓指令的電動機狀態推定器 等之類的用途,例如在無速度感測控制等方面’正確地進 行推定是變得困難。爲此’期望有從DC®線電壓來求得 ’ 調變率。令規定電壓基準的dq軸電壓指令爲Vd %、Vq %、 ' 規定電壓爲Vrate的話’用以下的方式來計算調變率。 MW普I ⑽ -22- 200935716 所求出的調變率,係限制在實際上可輸出的範圍內, 有關於進行限劁方面是有著幾種方法。首先,有關在求出 3相的調變波指令後’限制PWM載波訊號的最大與最小 値的方法,使用圖2說明之。 在圖1的調變波指令演算部,如圖2所示地,於求出 調變率指令Μϊ與電壓相位後,求出UVW之3相的調變波 指令(Mu、Mv、Mw )。做爲變換到3相的調變波指令( Mu、Mv、Mw )的方法,有三角波比較PWM方式或空間 向量方式。在三角波比較方式的情況下,令磁極位置爲0 、電壓相位爲0v,例如用以下的方式來求出。
= θ +
Mu = Μ Λ cos ^〇~ ~ c〇s 30o
A/= {cos(0o. + 了) ——cos 30。 04) C〇s3 的項爲3次高諧波的項,經由把這些加進去 ,變成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電源電壓。重疊3次高諧波的 方法或是重疊的波形、以及變換到3相的方式方面,也有 著其他各式各樣的方式。 求出3相的指令後,把這些以成爲在PWM載波訊號 的最大與最小値之間的方式利用調變波指令限制部1 3來 -23- 200935716 限制後,求得調變波指令(PWMu、PWMV、PWMw )。做 爲向量來表現的話,如圖2所示地,變成限制在6角形的 內側。針對1個相,限制値j係存在有最大與最小之2種類 的限制値。在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1 4,於比較限制値與 調變波指令之際,雖未圖示,但會選擇最接近的限制値來 求得(△ Mu、△ Mv、△ Mw > 。經由將這些以向量合成部 21來進行向量合成後,求出調變率飽和度ΔΜ。向量合成 係例如下列所述。首先,利用3相2相變換公式進行變換 成2相後,經由演算2乘冪平方根來求得。 V-i 1 ' Γδλ/„1 ΔΑ ΔΑ _ 2 ^3 2 amf Kkjf L 2 . 2 _ ΔΜ =^ΔΜ®4- 弱磁場控制部4方面,輸入調變率飽和度ΔΜ來求得 d軸電流指令的補正量Δ。。於圖3表示弱磁場控制部4 之方塊圖。把濾波器33連貫到調變率飽和度AM後利用 除運算器32以迴轉速度ω來進行除運算,於該結果利用 ΡΙ控制部3 1來施以ΡΙ控制演算後求得d軸電流補正量 △ Id。限制器3 4係僅補正弱化磁場的方向的緣故,d軸電 流補正量變成正的値的時候以0來進行限制。濾波器3 3 ’係在調變率變大、過調變範圍(輸出的調變率爲2/ ( /3)以上)或者是以6步進(step)(輸出的調變率爲 約4/ 7T )來進行運轉的情況下,用以除去包含到調變波 -24- 200935716 的高頻成分者,例如使用一次延遲濾波器。若除去濾波器 33以及限制器34的話,圖3的控制演算係變成如下所示 ⑽ 〇 ❹ 在此,Kp、Ki係各個比例積分增益,S係拉普拉斯運 算子。 以如此的方式,可以於常態一邊以最大的調變率來輸 出一邊適切地進行弱磁場控制,其結果弱磁場電流△ Id比 以往還要小而受到抑制,改善了效率。 尙且,弱磁場控制係利用調整電動機的電流來控制電 壓者,因此響應特性係由電壓與電流的關係來求得。爲此 ,在式(1 6 )因爲使用了調變率,有著利用DC母線電壓 的變動來改變響應的情況。於該影響爲大的情況下,使用 DC母線電壓VDC,來修正PI控制增益。增益爲把規定電 壓Vrate決定爲基準的話,如以下的方式來進行修正。 Vpc KP =KF- (17) 這些即爲等價把調變率變換到電壓的單位。經由如此 修正增益的方式,可以實現不受到電源電壓的變動的影響 -25- 200935716 之響應特性。 [實施例2] 一
圖4係表示第2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與調變 波指令限制部13與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的方塊圖。調變 波指令演算部5之由dq軸電壓指令來求出調變率Μι與輸 出相位這一點,是與在實施例1所說明的圖2同樣的 。不同的是,把調變率指令M!與輸出相位0。做爲第1調 變波指令,在調變波指令限制部1 3方面,利用調變率限 制部4 1來把調變率指令Μι限制在調變率限制値Mumit後 求得第2調變率指令,使用第2調變率指令Μ,ι與輸 出相位0 〇以3相變換部42進行與例如式(1 4 )同樣之如 下的方式來求出3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 Μ, cos(^ 2π ~3
Mw - A/^|cos(^c + (IS)
求得調變波的方法,係如在實施例i所說明般地’也 有其他各式各樣的方法,使用哪種方法也沒關係這一點是 同樣的。 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14,係由第1調變率指令値 與調變率限制値Mlimit的差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Δ Μ。與實施例1相比較,簡單化了調變率飽和度的演算’ -26- 200935716 具有減少包含到過調變範圍(調變率超過2/ (,3 )的 範圍)之調變率飽和度之歪斜成分之效果。 [實施例3] 圖5係表示第3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與調變 波指令限制部13與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的方塊圖。調變 波指令演算部5,係由dq軸電壓指令求出調變率,把 dq軸電壓指令與調變率當作第1調變波指令。在調變 波指令限制部13,把調變率以調變率限制値Mliinit來 做限制後求出,以dq調變波指令演算部51,由 與dq軸電壓指令,把dq軸之調變波指令Md、Mq以如下 的方式來求出。
(19)
在式(19) ,V!係使用與演算Μ!之際所求出的相同 的緣故,故可以簡略演算之。dq軸之調變波指令(Md、 Mq)變換成電動機輸出相之調變波指令(Mu、Mv、Mw) 方面係如下所示。 'Μυ COS^ -sin0 'Ud Μν Mw. = cos(<?-2贫/3) cos(^+ 2^r/3) -siii(^-2^/3) - siri(^ 十 2江/3) -27- (20) 200935716 M w當作M w = - Μ u - Μ v,亦得到同樣的結果。但是, 在該方式下成爲正弦波輸出的緣故,諷變率超過1的話輸 出電壓會歪掉》做爲補正這些的方式,提案有成爲空間向 量方式之輸出之補正方法、或是以3相的最大値或最小値 不會超過各個相的輸出的限制値的方式把同樣的値加法運 算到各個相等等的方式,經由使用這些方法,可以直至調 變率2/ (,3 )都不歪斜地進行輸出。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比較的話,因爲沒有必要進行 taiT1的演算,可以縮短演算時間。 [實施例4] 圖6係表示第4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限制部1 3的方 塊圖。圖6的方塊圖’係於圖4的方塊圖之調變波指令限 制部上加上過調變補正部6 1。 把調變率與實際的調變率的關係表示於圖7。於圖7 中,表示有7a爲調變率指令理想値、7b爲DPWM調變方 式的情況’ 7c爲SVPWM調變方式的情況,7d爲SPWM 調變方式的情況之關係。利用調變方式,調變率指令 與實際的調變率M〇的關係是爲相異,在spwM調變方式 7d下調變率指令爲1以上’在DPWM調變方式7b、 SVPWM調變方式7c下爲2/ (,3 )以上的範圍下,調 變率變大的話實際的調變率會變小。該現象係輸出歪斜掉 的原因所產生出來的。在追樣的情況下,調變率飽和度變 -28- 200935716 得過大’產生了弱磁場控制部4的響 把調變率指令與實際的調變 般化的話,表示成如下。 Μα = G(M9 定義式(21)之G()的反函數 • 變率指令時: 經由補正調變率指令可以使調變 調變率Μα —致。又,亦可藉由把反 使演算簡單化。 做爲其它的方法,也有針對3相 運算偏置(offset)的方法。把偏置 ϋ 關係當作G2 (): Μ'υ 二 M u . M 'r - M'v + sign(Mw)-02(Mj) 由此,可以使調變率指令與實際 也同樣地可以把偏置量予以表格化, 但是,在進行這些過調變補正的 値是一定要限制在4/ π以下。 由此,調變率指令與實際所輸出 -29- 應變差的問題點。 率的關係予以— (21) G'1 (),於輸入調 (22) 率指令Μ、與實際的 函數予以表格化,而 的調變波指令來加法 値與調變率調整量的 (23) 的調變波一致。這裡 而使濟箅簡單化。 ,丨青況不的調變率限制 的調變率一致,無損 200935716 於弱磁場控制部4的響應地,適切的弱磁場控制遂爲可能 [實施例5] 於圖8表示實施例5之控制方塊圖。圖8係針對圖1 的構成,相對於q軸電流指令演算部2的輸出,追加有使 用電流限制値Imax與d軸電流指令I/’來限制的q軸電流 指令限制部81。使用在電動機控制裝置之功率變換電路 元件等的發熱的緣故,通常於電流設有限制。在進行弱磁 場控制的情況下,電壓是由d軸電流所決定,把這些當作 基本來限制q軸電流是有必要的。限制値係經由以下的式 子來求得後,可以把dq軸電流的合成電流限制爲電流限 制値Imax。 (24) Ο 由此,使得限制產生的轉矩,可以確實地防止因電流超過 所導致的電路破壞等。 [實施例6] 於圖9表示實施例6的電壓偏差量演算部之控制方塊 圖。圖9係把電壓偏差量演算部追加到圖2的實施例之例 。利用減運算器92求出第1調變波指令(Mu、Mv、Mw )與限制後的第2調變波指令(PWMu、PWMV、PWMw ) -30- 200935716 的差分値,將這些利用dq軸電壓變換部91來求出dq軸 電壓指令偏差量(Δν/、Δν^1*)。在dq軸電壓變換部 9 1,使用DC母線電壓Vdc把調變波的差分値變換到電壓 的差分値,將這些利用磁極位置0來做dq變換,求出dq 軸電壓指令偏差量(△ V/、△ V/) »在圖9使用3相的 調變波指令,也由圖4或圖5之調變率指令Mi與限制後 - 的調變率指令的差分値以及磁極位置0同樣地,可以 φ 求出dq軸電壓偏差量。 在調變波指令限制部1 3中,第1調變波指令變成限 制値以下的情況下,第1調變波指令與第2調變波指令爲 相同的緣故,dq軸電壓偏差量遂爲0,在第1調變波指令 超過限制値的情況下,得到了 dq軸之指令電壓的超過量 〇 dq軸電壓偏差量不爲0的情況下,單純地停止積分 動作的話,可以防止多餘的積分動作。又,經由於dq軸 Q 電壓偏差量乘上增益後反轉符號並輸入到電流控制部3的 積分器的方式,可以更有效果地防止多餘的積分動作。這 些手法是被稱呼爲抗飽和控制,因爲具有可以防止從飽和 ' 狀態在已被開放時因多餘的積分所產生的過衝(overshoot • )的效果,這些其他多少也有提案到。將這些適用在圖1 或圖9的弱磁場控制方塊圖的情況下,因爲可以防止dq 軸電壓指令變得過大,由dq軸電壓指令所得到的第1調 變波指令也不會變得過大’其結果’可以改善弱磁場控制 的響應。 -31 - 200935716 [實施例7] 圖10係表示本發明的電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之 流程圖。在步驟ST1,根據轉矩指令來演算d軸電流指令 ;在步驟ST2,根據調變率飽和度來補正d軸電流;在步 驟ST3 ’根據轉矩指令與d軸電流指令來演算q軸電流指 - 令。接著’在步驟ST4,由電動機電流檢測値來演算dq 軸電流値;在步驟ST5,以使dq軸電流値與dq軸電流指 於 令一致的方式來演算dq軸電壓指令;在步驟ST6,根據 dq軸電壓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來演算第1 調變波指令。接著,在步驟ST7,以已設定的限制値來限 制第1調變波指令後演算第2調變波指令;在步驟ST8, 由第1調變波指令與限制値的差分値來演算調變率飽和度 ;在步驟ST9,根據第2調變波指令來生成PWM模式;
在步驟ST10,根據PWM模式來驅動功率變換電路。各個 步驟的順序並不依此爲限。 Q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在實施例中表示出永久磁鐵內藏式同步電動機( t IPMSM)的例子,但在永久磁鐵表面貼附式同步電動機( - SPMSM )方面也僅有轉矩與電流指令的關係爲相異的緣 故,經由直接適用,與以往相比較後可以抑制因輸出電壓 飽和時的弱磁場控制所致的電流,可以高效率地運轉。又 ,做爲進行向量控制的感應電動機的磁束控制,藉由適用 -32- 200935716 本方式來控制激磁電流,改善了電壓利用率,也有著得到 比以往還要來得大的轉矩之效果。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控制方塊圖。 [圖2]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 與調變波指令限制部與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之控制方塊圖 0 〇 [圖3]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例之弱磁場控制部之控 制方塊圖。 [圖4]表示第2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與調變波 指令限制部與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之控制方塊圖。 [圖5]表示第3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與調變波 指令限制部與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之控制方塊圖。 [圖6]表示第4實施例之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之控制方 ❹ 塊圖。 [圖7]表示調變率指令與實際的調變率的關係的圖。 [圖8]表示第5實施例之控制方塊圖。 • [圖9]表示第6實施例之dq軸電壓偏差演算部之控制 . 方塊圖。 [圖10]表示本發明的控制方法之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d軸電流指令演算部 -33- 200935716 2 : q軸電流指令演算部 3 :電流控制部 4 :弱磁場控制部 5 :調變波指令演算部 6 : PWM產生部 7 :功率變換電路部 8 :電動機 9 : dq變換部 1 〇 :電流檢測部 1 1 :位置檢測部 1 2 :速度檢測部 1 3 :調變波指令限制部 1 4 :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 1 5 :弱磁場控制部 2 1 :向量合成部 3 1 : PI控制部 32 :除運算器 3 3 :濾波器 34 :限制器 4 1 :調變率限制部 42 : 3相變換部 51 : dq調變波指令演算部 6 1 :過調變補正部 7 a :調變率指令理想値 -34- 200935716 7b: DPWM調變方式 7c : SVPWM調變方式 7d : SPWM調變方式 8 1 : q軸電流限制部 91 : dq軸電壓變換部 92 :減運算器
-35

Claims (1)

  1. 20093571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電動機控制裝置,係具備了:在以電動機的 磁束方向爲基準所設定出的dq座標系上根據轉矩指令來 演算d軸電流指令以及q軸電流指令之電流指令演算部’ 和把電動機電流檢測値變換到dq座標系來演算d軸電流 値和q軸電流値之dq變換部,和以前述d軸電流値以及 q軸電流値一致於前述d軸電流指令以及前述q軸電流指 令的方式來演算dq軸電壓指令之電流控制部,和根據前 述dq軸電壓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來求得 第1調變波指令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和根據第2調變波 指令與PWM載波訊號來產生PWM模式之PWM產生部; 其特徵爲具備了: 限制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來產生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 之調變波指令限制部,和 由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的限 制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之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和 根據前述調變率飽和度來補正前述d軸電流指令値之 弱磁場控制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 波指令,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把電動機輸出相之調變 波的最大値與最小値做爲限制値,把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 限制在前述最大値與前述最小値之間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 -36- 200935716 出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係合 成由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 値所得到的每個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波差分値,來求j辱調 變率飽和度。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 φ 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與由前述 dq軸電壓指令與表示電動機磁束方向的相位所求出的輸 出相位;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把前述調變波指令以任 意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制以求得第2調變率指 令,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輸出相位來求得各個 電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指令;前述調變率飽和度演算 部係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 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φ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 與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與dq軸 . 成分的調變波指令;則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把前述調變 波指令以任意設定出的調變率限制値來進行限制以求得第 2調變率指令’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dq軸成 分的調變波指令來求得各個電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指 令;前述調變率飽和度演算部係根據前述第i調變率指令 -37- 200935716 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 裝置,其中: 前述調變波指令限制部,係以使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 一致於實際輸出的調變率的方式把過調變補正加到前述第 1調變波指令或是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來求得第2調變波 指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前述弱磁場控制部,係經由根據前述調變率飽和度$ 進行PI控制演算或是I控制演算來求得d軸電流補正4 ,補正前述d軸電流指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根據經由前述弱磁場控制部所補正的d軸電&丨旨令_ 、與電動機控制裝置可輸出之最大電流値,以不超過^ 最大電流値的方式來限制前述q軸電流指令。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其中: 具備有從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 與前述DC母線電壓來求得dq座標系之dq軸電壓偏差量 之dq軸電壓偏差演算部’電流控制部係根據前述dq軸電 壓偏差量來停止積分或是補正積分値。 9. 一種電動機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 ^ 具脩有:由轉 200935716 矩指令來演算dq軸電流指令之電流指令演算部’和把電 動機電流檢測値座標變換成d<l軸電流値之座標變換部’ 和以使前述dq軸電流値一致於前述dq軸電流指令的方式 來演算dq軸電壓指令之電流控制部,和由前述dq軸電壓 指令與功率變換電路的DC母線電壓來演算第1調變波指 令之調變波指令演算部’和根據第2調變波指令產生 , PWM模式之PWM產生部;其特徵爲具備了: 根據前述轉矩指令來演算前述dq軸電流指令之步驟 ❹ ,和 由前述電動機電流檢測値來演算前述dq軸電流値之 步驟,和 以使前述dq軸電流値與前述dq軸電流指令一致的方 式來演算前述dq軸電壓指令之步驟,和 根據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前述功率變換電路的DC 母線電壓來演算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之步驟,和 φ 根據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任意設定的調變波限制値 來演算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之步驟,和 根據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來產生前述PWM模式之步 • 驟,和 . 根據前述PWM模式來驅動前述功率變換電路之步驟 ,和 由前述調變波限制値與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來求得調 變率飽和度之步驟,和 根據前述調變率飽和度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値之步驟 -39- 200935716 l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控制方法,其中: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各個電動機輸出相之調變 波指令; 前述調變波限制値係做爲前述電動機輸出相的調變波 之最大値與最小値,以把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成爲在前述 最大値與前述最小値之間的方式來做限制後,求得各個電 動機輸出相之第2調變波指令; 合成前述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與 前述調變波限制値的差分値後求得調變率飽和度,根據前 述調變率飽和度來補正d軸電流指令。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電動機控制方法,其中: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 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以及由前述 dq軸電壓指令與表示電動機磁束方向的相位所求出的輸 出相位,把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以任意設定的調變率限制 値來做限制後求出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 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輸出相位來求出各個 電動機輸出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 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 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40- 200935716 之控制方法,其中: 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係做爲由前述dq軸電壓指令與 前述DC母線電壓所求出的第1調變率指令、以及dq軸 成分的調變波指令; 把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以任意設定的調變波限制値來 ' 做限制後求得前述第2調變波指令; - 根據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與前述dq軸成分的調變波 φ 指令來求出各個電動機輸出相的第2調變波指令; 根據前述第1調變率指令與前述調變率限制値的差分 値來求得調變率飽和度。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或1 2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 制裝置之控制方法,其中: 以使前述第2調變率指令一致於實際輸出的調變率的 方式把過調變補正加到前述第1調變波指令或是前述第2 調變率指令以求得第2調變波指令。 φ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控制方法,其中: 經由根據調變率飽和度來進行PI控制演算或是I控 * 制演算來求得d軸電流補正量,補正d軸電流指令。 .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控制方法,其中: 根據基於d軸電流補正量所補正的d軸電流指令、與 電動機控制裝置可輸出之最大電流値,以不超過最大電流 値的方式來限制前述q軸電流指令。 -41 - 200935716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電動機控制裝置 之控制方法,其中: 從第1調變波指令與第2調變波指令與DC母線電壓 來求得dq座標系之dq軸電壓偏差量,電流控制部係根據 dq軸電壓偏差量來停止積分或是補正積分値。 -42-
TW097143886A 2007-11-15 2008-11-13 A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WI431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6988 2007-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5716A true TW200935716A (en) 2009-08-16
TWI431925B TWI431925B (zh) 2014-03-21

Family

ID=40638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3886A TWI431925B (zh) 2007-11-15 2008-11-13 A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441B2 (zh)
EP (1) EP2211457A1 (zh)
JP (1) JP5257365B2 (zh)
CN (1) CN101855825B (zh)
TW (1) TWI431925B (zh)
WO (1) WO20090637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8711B (zh) * 2011-12-30 2015-01-11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永磁馬達電感參數測量裝置及其方法
TWI482982B (zh) * 2011-10-18 2015-05-01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感應電機勵磁參數的測量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2995B2 (ja) * 2008-08-22 2013-09-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915439B2 (ja) 2009-08-05 2012-04-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JP5634693B2 (ja) * 2009-09-15 2014-12-0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流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9054622B2 (en) 2009-09-15 2015-06-09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urrent of a motor and control device of a motor
JP2011194914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電動機駆動制御装置
JP5314643B2 (ja) * 2010-07-16 2013-10-16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三相交流誘導モーター駆動器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1917157B (zh) * 2010-07-29 2012-05-23 东元总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电动机相电流重构方法
CN102386834B (zh) * 2010-08-27 2014-04-23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386836B (zh) * 2010-08-27 2014-04-23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传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86816A (zh) * 2010-08-27 2012-03-21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
US8450962B2 (en) * 2011-02-28 2013-05-28 Deere & Company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motor
JP5741082B2 (ja) * 2011-03-10 2015-07-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モータ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WO2012144456A1 (ja) * 2011-04-21 2012-10-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及び電動機の制御方法
KR101562418B1 (ko) * 2011-07-05 2015-10-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매입형 영구자석 동기 전동기의 구동장치
KR101562419B1 (ko) * 2011-07-05 2015-10-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매입형 영구자석 동기 전동기의 구동장치
JP5447477B2 (ja) * 2011-09-2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EP2830211B1 (en) * 2012-03-22 2018-10-24 Nissan Motor 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three-phase ac induction moto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ree-phase ac induction motor
KR101993379B1 (ko) 2012-09-11 2019-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동기를 구동하는 인버터의 출력전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751455B2 (ja) * 2013-03-04 2015-07-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US9369078B2 (en) 2013-03-11 2016-06-1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ethod of current reference generation for a motor
US9461574B2 (en) * 2013-03-12 2016-10-0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d-axis current and a q-axis current
US9531311B2 (en) 2013-03-13 2016-12-2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a current reference to control a brushless motor
JP5717808B2 (ja) * 2013-07-18 2015-05-1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電流制御装置
US9595907B2 (en) * 2014-03-28 2017-03-14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dulation of an inverter
DE112014006912T5 (de) * 2014-08-28 2017-05-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eistungswandlungsvorrichtung und Fahrzeugantriebssystem
WO2016031030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JP6398890B2 (ja) * 2014-10-21 2018-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JP6488192B2 (ja) * 2015-05-25 2019-03-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CN105262380A (zh) * 2015-10-08 2016-01-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运行时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方法
JP6173409B2 (ja) * 2015-11-19 2017-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CN106899250B (zh) * 2015-12-18 2019-06-14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汽车
CN105490602B (zh) * 2016-01-04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伺服驱动器
CN105634365B (zh) * 2016-03-29 2018-01-0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不连续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451781B (zh) * 2016-07-20 2020-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827297B2 (ja) * 2016-11-04 2021-02-1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7013445B (zh) * 2017-03-24 2018-12-18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变频冰箱、压缩机及其低电压启动方法、系统
CN107659231B (zh) * 2017-09-18 2019-01-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US10526008B1 (en) 2018-07-31 2020-01-0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achine current limiting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US11374505B2 (en) * 2018-08-30 2022-06-28 Hitachi Astemo, Ltd. Inverter device for performing a power conversion operation to convert DC power to AC power
JP7329735B2 (ja) * 2018-11-16 2023-08-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11277182B (zh) * 2019-12-06 2021-07-0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弱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03502B (zh) * 2020-09-14 2022-07-26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移相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电机控制器
JP2022135662A (ja) * 2021-03-05 2022-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4034113A1 (ja) * 2022-08-12 2024-02-15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6348B2 (ja) 2002-01-15 2008-04-16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同期機の制御装置
JP3979289B2 (ja) * 2002-12-26 2007-09-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電動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230319B2 (ja) 2003-09-19 2009-02-25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KR20060131755A (ko) * 2004-03-17 2006-12-20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야스카와덴키 모터 제어 장치와 그 рwm 인버터의 변조파 지령 작성방법
US7459879B2 (en) * 2004-03-19 2008-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tor controller
JP2006254572A (ja) 2005-03-09 2006-09-21 Yaskawa Electric Corp 同期電動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4462207B2 (ja) * 2006-02-24 2010-05-1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駆動制御方法
JP4881635B2 (ja) 2006-03-15 2012-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磁石モータのベクトル制御装置
JP4466600B2 (ja) * 2006-03-31 2010-05-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駆動制御方法
JP4712638B2 (ja) * 2006-08-04 2011-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2982B (zh) * 2011-10-18 2015-05-01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感應電機勵磁參數的測量裝置及方法
US9435864B2 (en) 2011-10-18 2016-09-06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excitation parameters of induction motor and method thereof
TWI468711B (zh) * 2011-12-30 2015-01-11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永磁馬達電感參數測量裝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5825A (zh) 2010-10-06
TWI431925B (zh) 2014-03-21
JPWO2009063786A1 (ja) 2011-03-31
US8269441B2 (en) 2012-09-18
US20100219780A1 (en) 2010-09-02
CN101855825B (zh) 2013-07-31
EP2211457A1 (en) 2010-07-28
JP5257365B2 (ja) 2013-08-07
WO2009063786A1 (ja) 200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5716A (en) Motor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082444B1 (ja) 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のベクトル制御装置
JP3746377B2 (ja) 交流電動機の駆動制御装置
EP2036195B1 (en) Ac motor driv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JP5130716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気式動力舵取装置
JP4988329B2 (ja) 永久磁石モータのビートレス制御装置
TWI654827B (zh) 換流器控制裝置及馬達驅動系統
US9112436B2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ontrolled variable of rotary machine
US20110224957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approximation of peak summed fundamental and third harmonic voltages in a multi-phase machine
JP3783695B2 (ja) モーター制御装置
JP6672902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585643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172594A (ja) 交流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JP2018523462A (ja) モータ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モータシステム
JP6166601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発電機制御装置
JP4402600B2 (ja) 同期電動機の駆動システム及び同期電動機の駆動方法
JP2014180148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RU248665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
JP6473992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発電機制御装置
JP4596906B2 (ja)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JP7304891B2 (ja)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09195049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4289927A (ja) モーター制御装置
JP5412772B2 (ja)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JP7251424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インバ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