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5825A -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5825A
CN101855825A CN200880115214A CN200880115214A CN101855825A CN 101855825 A CN101855825 A CN 101855825A CN 200880115214 A CN200880115214 A CN 200880115214A CN 200880115214 A CN200880115214 A CN 200880115214A CN 101855825 A CN101855825 A CN 101855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ruction
modulating wave
modulation rate
moto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5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5825B (zh
Inventor
森本进也
高木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55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5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5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5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6Rotor flux based control involving the use of rotor position or rotor speed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02M7/5387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analogue control of three-phase output
    • H02M7/538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with analogue control of three-phase output based on synthesising a desired voltage vector via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fundamental voltage vectors, and corresponding dwelling tim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008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speeds, e.g. above nominal speed
    • H02P21/0089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speeds, e.g. above nominal speed using field weake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即使在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变动时,也一直以最大电压进行运转而实现高效化。具体而讲,在具备:d、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1、2);dq转换部(9);电流控制部(3);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及PWM生成部(6)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具备:限制第1调制波指令而生成第2调制波指令的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通过第1调制波指令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的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4);及根据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指令值的弱磁控制部(4)。

Description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马达的电压饱和时进行弱磁控制的马达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虽然马达根据速度而感应电压增加,对于电源如果电压指令饱和,则转矩无法产生,速度不提高,但是通过降低d轴电流指令可以使转矩产生,可以扩大速度控制范围。在感应电动机的情况下,在通常范围内,作为伴随磁通指令的d轴电流,如果遇到电压饱和,则降低d轴电流。在表面安装永磁式同步电动机(SPMSM)中,通常使d轴电流为0,在电压饱和范围内使负的d轴电流流通。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中,虽然在通常范围为了高效运转而使负的d轴电流流通,但是在电压饱和范围内,在该电流加算负的电流。
在此,对弱磁控制的原理进行说明。在感应电动机或励磁绕组同步电动机中可以通过励磁电流指令控制磁通。另一方面,虽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SPMSM、IPMSM)中无法直接控制励磁磁通,但是通过使负的d轴电流流通,可以利用d轴电枢反作用引起的减磁效果来减少d轴方向的磁通,可以进行弱磁控制。由于严格地讲不是控制励磁,因此也有称之为弱磁通控制的情况。
下面以同步电动机为例进行说明。用dq坐标系表示同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方程式如下。
V d V q = R + pL d - ω L q ωL d R + pL q I d I q + 0 ωΦ - - - ( 1 )
但,p:微分算子
Id、Iq:d、q轴电流
Vd、Vq:d、q轴电压
ω:马达的电角速度
R:电枢阻抗
Ld、Lq:d、q轴电感
Φ:电枢交链磁通
另外,转矩如下式。
T=P{ΦIq+(Ld-Lq)IdIq}          (2)
但,KT:转矩常数,P:极对数
从(1)式,全交链磁通Φ0引起的感应电压V0,使R+pLx项为0而成为
V o = ωΦ o = ω ( L d I d + Φ ) 2 + ( L q I q ) 2 - - - ( 3 ) .
由此感应电压与dq轴电流的关系为
( L d I d + Φ ) 2 + ( L q I q ) 2 = Φ o 2 = ( V o ω ) 2 - - - ( 4 ) ,
可以知道如果在(4)式中转速ω为一定,则如果左边第1项在Id>-Φ/Ld的范围内使Id向负的方向增大绝对值,就可以降低感应电压。
另一方面,3相PWM变频器(将PWM生成部+功率转换电路称之为PWM变频器)的输出有限度。如果使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为VDC,则在各相的输出为正弦波时,如果正弦波的最大值超过可输出的最大电压(±VDC/2),则不能输出超过部分的电压。另一方面,如果在输出电压上叠加输出频率的3次高次谐波,则在VDC与相间电流的最大值相一致时,也就是说在电压执行值成如下式时,成为不发生变形地可输出的最大电压。
V RMS = V DC 2 - - - ( 5 )
如果使正弦波的最大值与最大电压相一致时的调制率为1,则叠加3次高次谐波成分时的调制率成为2/(√3)。由此以实效值处理电压时,可以如下式地求出调制率M1
V 1 = V d 2 + V q 2
M I = V 1 · 2 V DC · 2 3 - - - ( 6 )
但,通过实施过调补正,全部相都可以输出到成为开或关的步骤6为止,此时的调制率成为大约1.27(=4/π)。以该值为基础而定在运算弱磁控制时的最大电压。
现有的弱磁控制将(4)式的感应电压V0设定为最大值Vomax,通过解与(2)式的联立方程式来定Id、Iq。但是,可以通过从最大电压Vmax中减去最大电流Imax时的阻抗损失部分RImax而求出Vomax。另外在通过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时,由于从CPU负载率的关系考虑实时解联立方程式比较困难,因此事先根据速度与转矩计算(2)式(4)式联立方程式的解而进行表格化,在进行控制运算时根据速度与转矩从表格中定Id、Iq(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但是,由于该方法存在当马达常数设定值与实际不同时不能正确地限制电压的问题,因此在一般的马达控制装置中,通过比较V1与设定的最大电压Vmax而实施I控制或PI控制,以此来补正d轴电流指令,从而将输出电压控制成与最大电压相一致。如果用公式表示,则成为(7)式。
ΔI d = - ( K P + K I S ) ( V max - V 1 ) · 1 ω - - - ( 7 )
但,KP:比例增益,KI:积分增益。
在此,从(4)式也可以知道,之所以将右边的电压误差用速度进行除算(1/ω),是为了将电压转换成磁通的水准。由于d轴电流与磁通变化是比例关系,因此这样就可以不受转速影响地使控制响应成为一定(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或者,也有以下方法,通过最大电压Vmax与d轴电压指令Vd *求出
V qMAX * | = V max 2 - V d * 2 - - - ( 8 ) ,
通过取该值与q轴电压指令的差来进行PI控制,从而补正d轴电流指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不使用电压指令的方法,有在电力转换单元设置检测电压饱和的单元来判断是否形成电压饱和,通过在检测到电压饱和时积分负的固定值,且在未检测到饱和时积分正的固定值来补正d轴电流指令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有这样的方法,在电力转换器的输出电压饱和时,用q轴电压指令值与电流检测的偏差来运算控制的基准轴与马达的基准轴的偏差即相位误差的指令值,使用该相位误差的指令值修正电力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指令值,实现高精度、高响应的转矩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非专利文献1:武田洋次、松井信行、森本茂雄、本田幸夫著“埋入式磁体同步电动机的设计与控制”OHM公司,平成13年10月25日,p26-27
非专利文献2:Bon-Ho Bae、Nitin Patel、Steven Schulz、Seung-Ki Sul著“新领域弱化技术的高凸极永磁电机”,2003年IEEE工业应用会议、2003年10月13日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254572号公报(第6-7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3-209996号公报(第4-6页,图1)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7-252052号公报(第4-7页,图1)
现有的马达控制装置的弱磁控制由于是事先设定最大电压,使电压指令与该值相一致地补正d轴电流指令,因此在像电池等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VDC变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PWM变频器可输出的最大电压与设定的最大电压相异而不能充分发挥功能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设定的最大电压,如果直流母线电压VDC降低,则电压饱和而无法产生转矩,从而使速度不提高,相反,如果VDC高于设想的电压,则由于虽然电压有富余却使电流流通,因此存在效率不佳的问题。另外,由于是根据与最大电压的偏差进行运算,因此有必要使设定的最大电压低于PWM变频器可输出的最大电压,即使没有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动,也存在电压利用率不佳、效率不佳的问题。
另外,在检测电压饱和的方法中存在有由于转速或电源电压变动而弱磁控制的响应性变化的问题。
另外,在电压饱和时使用相位误差指令值的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需要切换控制,需进行复杂处理,以表面安装永磁式同步电动机(SPMSM)等不利用磁阻转矩的电动机为前提,因此难以应用于利用磁阻的电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其即使在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变动的情况下,也一直以最大电压运转并实现高效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如以下构成。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马达控制装置,其具备:在以马达的磁通方向为基准而设定的dq坐标系中根据转矩指令运算d轴电流指令及q轴电流指令;dq转换部,将马达电流检测值转换成dq坐标系且运算d轴电流值与q轴电流值;电流控制部,使所述d轴电流值和所述q轴电流值与所述d轴电流指令和所述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dq轴电压指令;调制波指令运算部,根据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第1调制波指令;及PWM生成部,根据第2调制波指令与PWM载波信号生成PWM模式,其特征为,具备:调制波指令限制部,限制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而生成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通过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及弱磁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所述d轴电流指令值。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将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为限制值,使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处于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之间地进行限制而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合成从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值得出的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差分值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表示马达磁通方向的相位求出的输出相位,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输出相位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和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3、4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或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实施过调补正而求出第2调制波指令,使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实际所输出的调制率相一致。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所述弱磁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通过进行PI控制运算或I控制运算求出d轴电流补正量,并补正所述d轴电流指令。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根据由所述弱磁控制部补正的d轴电流指令值与马达控制装置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值限制所述q轴电流指令,以使不超过所述最大电流值。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其特征为,具备通过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在dq坐标系中的dq轴电压偏差量的dq轴电压偏差运算部,电流控制部根据所述dq轴电压偏差量停止进行积分或补正积分值。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为,一种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马达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指令运算部,通过转矩指令运算dq轴电流指令;坐标转换部,将马达电流检测值向dq轴电流值进行坐标转换;电流控制部,使所述dq轴电流值与所述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dq轴电压指令;调制波指令运算部,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运算第1调制波指令;及PWM生成部,根据第2调制波指令生成PWM模式,其特征为,具备:根据所述转矩指令运算所述dq轴电流指令的步骤;通过所述马达电流检测值运算所述dq轴电流值的步骤;使所述dq轴电流值与所述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所述dq轴电压指令的步骤;根据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运算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的步骤;根据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任意设定的调制波限制值运算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的步骤;根据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生成所述PWM模式的步骤;根据所述PWM模式驱动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步骤;通过所述调制波限制值与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求出调制率饱和度的步骤;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指令的步骤。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波限制值作为所述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使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处于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之间地进行限制而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合成每个所述马达输出相的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限制值的差分值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指令。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表示马达磁通方向的相位求出的输出相位,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输出相位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1、12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或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实施过调补正后求出第2调制波指令,使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实际所输出的调制率相一致。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根据调制率饱和度通过进行PI控制运算或I控制运算求出d轴电流补正量,并补正d轴电流指令。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基于根据d轴电流补正量补正的d轴电流指令与马达控制装置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值来限制所述q轴电流指令,以使不超过最大电流值。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其特征为,通过第1调制波指令与第2调制波指令与直流母线电压求出在dq坐标系中的dq轴电压偏差量,电流控制部根据dq轴电压偏差量停止进行积分或补正积分值。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是根据输出的调制波的限制状态补正d轴电流,因此可以提供在电压饱和时可一直以可输出的最大电压进行适当的弱磁控制,且最优化d轴电流而高效运转的马达控制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由于是利用搭载于一般马达控制装置的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的限制功能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因此可以容易地插入于原有系统。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是比较调制率指令与调制率限制值,因此可以提供减少运算负荷的弱磁控制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由于比较调制率指令与调制率限制值,可以不进行相位运算而运算第2调制波指令,因此可以提供减少运算负荷的弱磁控制功能。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对于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过调范围内可以使调制率指令与实际的调制率相一致,可以改善弱磁控制的响应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弱磁控制部通过进行I或PI运算,可以确实地控制磁通。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由于使电流不超过最大电流,因此可以根据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动适当地限制电流,可以防止由于主电路的发热发生损坏。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在电压饱和时不进行多余的积分动作,因此可以适当地算出调制率饱和度。
根据技术方案9至16所述的发明,由于是根据调制波指令与其限制值的差分补正d轴电流,因此可以提供一直保持可输出的最大电压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弱磁控制,改善电压利用率,可以用比以往少的弱磁电流使马达高效运转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与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的控制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弱磁控制部的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与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的控制框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与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的控制框图。
图6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控制框图。
图7是表示调制率指令与实际的调制率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图9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dq轴电压偏差运算部的控制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d轴电流指令运算部;2-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3-电流控制部;4-弱磁控制部;5-调制波指令运算部;6-PWM生成部;7-功率转换电路部;8-马达;9-dq转换部;10-电流检测部;11-位置检测部;12-速度检测部;13-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4-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5-弱磁控制部;21-矢量合成部;31-PI控制部;32-除算器;33-滤波器;34-限制器;41-调制率限制部;42-3相转换部;51-dq调制波指令运算部;61-过调补正部;7a-调制率指令理想值;7b-DPWM调制方式;7c-SVPWM调制方式;7d-SPWM调制方式;81-q轴电流限制部;91-dq轴电压转换部;92-减算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马达控制装置应用于3相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时的实施例的控制框图。
d轴电流指令运算部1输入转矩指令T*,并根据马达特性运算最适合的d轴电流指令Id *。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2输入转矩指令T*与d轴电流指令Id *,并运算q轴电流指令Iq *。由d轴电流指令运算部与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构成电流指令运算部。电流控制部3输入dq轴电流指令与dq轴电流检测值,使dq轴电流检测值与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求出电压指令。电流控制一般由dq轴单独的PI控制与电压FF补偿构成。电压FF补偿按照(1)式通过速度或电流等主要运算、求出dq轴的干涉项与反电压,通过将此加算于电流控制输出而得出dq轴电压指令(Vd *、Vq *)。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通过dq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求出调制率及设定于PWM的各相第1调制波指令。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将调制波指令限制在实际可输出的范围内而输出到PWM生成部6。虽然在现有例中并没有进行表示,但是调制波指令的限制一直以来一般在进行。另外在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或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中,也有进行功率转换电路的开关元件或回流二级管的电压损失部分的补偿及由PWM的死区时间形成的电压误差的补偿等情况。
PWM生成部6按照被设定的调制波指令生成功率转换电路部7的开关元件的开关指令,功率转换电路部7通过开关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并对马达8供给电力。dq转换部9将由电流检测部10检测出的各相电流值例如将(iu、iv)通过由位置检测部11检测出的马达磁极位置θ与dq轴转换公式转换为dq轴电流值(Id、Iq)。
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4通过由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求出的第1调制波指令与在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使用的调制波限制值运算调制率饱和度ΔM。弱磁控制部4通过调制率饱和度ΔM求出d轴电流指令的补正量ΔId。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在于追加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4,作为弱磁控制部4的输入信号输入调制率饱和度。
下面对各程序段进行详细说明。
d轴电流指令运算部1采用例如运算对于转矩指令电流最小,也就是说运算铜损成最小的Id *的方法,或者甚至也考虑铁损而使效率最大地进行运算等的方法。在最小化铜损的方法中,如果使对于电流值成最大转矩的相位为β,使dq轴电流为
I d * I q * = - I a * sin β I a * cos β - - - ( 9 ) ,
则将该式代入(2)式,通过将两边用Ia *进行偏微分,可如下地求出成最小铜损的相位β。
sin β = - Φ + Φ 2 + 8 ( L q - L d ) 2 I a * 2 4 ( L q - L d ) I a * - - - ( 10 )
通过在此乘以Ia *可以求出Id *。但是在该方法中有必要事先求出Ia *与转矩的关系。之所以在控制中运算(10)式或转矩与电流的关系,是因为对CPU的负荷变大,也有通过使用近似式或者参照事先计算好的表格来实现运算时间缩短的方法。并且,在SPMSM中,由于Ld=Lq,因此Id *=0。
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2输入加算通过上式得出的d轴电流指令Id *与通过弱磁控制部15得出的d轴电流补正量ΔId后的d轴电流指令Id *,根据(2)式的转矩特性式如下地求出q轴电流指令值Iq *
I q * = T P { Φ + ( L d - L q ) I d * ′ } - - - ( 11 )
在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中进行dq轴电压指令向调制率的转换。转换方式为在将可通过正弦波的调制指令不发生变形地输出(正弦波的最大值与直流母线电压的最大值相一致)时的调制率定义为1的情况下,如(6)式所示地求出电压矢量的大小V1,使用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检测值VDC,通过
V 1 = V d * 2 + V q * 2
M I = V 1 · 2 V DC · 2 3 - - - ( 12 )
求出。由于PWM的脉冲振幅依存于VDC,因此可知马达控制装置可产生的电压因VDC而发生变化。
在一般的马达控制装置中,存在设定规定电压,用与规定电压的比来表示电压指令的情况。例如在200V级马达控制装置中,以200V为基准运算电压指令。这是因为在电源按规定被输入时,电压指令与调制率相一致而无需计算调制率,具有可以简化运算的优点。但是,如果电源电压变动,则会使电压指令与实际被输出的电压相异,电流控制的响应与设定相异,如利用使用电压指令的马达状态估计器等的用途中,例如在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等中,难以正确地进行估计。因此,优选通过直流母线电压求出调制率。如果使规定电压基准的dq轴电压指令为Vd%、Vq%,使规定电压为Vrate,则如下地计算调制率。
V 1 % = V d % * 2 + V q % * 2
M I = V 1 % · V rate 2 V DC · 2 3 - - - ( 13 )
求出的调制率虽然在实际可输出的范围内进行限制,但是有几种限制方法。首先使用图2,对在求出3相调制波指令后用PWM载波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限制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中如图2所示地在求出调制率指令MI与电压相位后求出UVW的3相调制波指令(MU、MV、MW)。作为转换为3相调制波指令(MU、MV、MW)的方法存在三角波比较PWM方式和空间矢量方式。在三角波比较PWM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使磁极位置为θ,使电压相位为θV,则例如如下地求出。
θ v = tan - 1 ( V q * V d * )
θo=θ+θv
M U = M I { cos θ o - 1 6 cos 3 θ o }
M V = M I { cos ( θ o - 2 π 3 ) - 1 6 cos 3 θ o }
M W = M I { cos ( θ o + 2 π 3 ) - 1 6 cos 3 θ o } - - - ( 14 )
cos3θ0项是3次高次谐波项,通过加该项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源电压。在叠加3次高次谐波的方法和叠加的波形以及转换为3相的方式中还有其他各种方法。
在求出3相指令后,使该指令成为PWM载波信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值地通过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进行限制,求出调制波指令(PWMU、PWMV、PWMW)。如果作为矢量进行表示,则如图2所示地限制在6角形的内侧。对1个相存在最大与最小的2种限制值。在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4中,在比较限制值与调制波指令时,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选择最接近的限制值来求出差分值(ΔMU、ΔMV、ΔMW)。通过在矢量合成部21矢量合成该差分值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ΔM。例如如下地进行矢量合成。首先通过3相2相转换公式转换成2相后,通过运算2次平方根求出。
ΔM α ΔM β = 2 3 0 - 1 2 - 1 2 0 3 2 - 3 2 ΔM U ΔM V ΔM W - - - ( 15 )
ΔM = ΔM α 2 + ΔM β 2
在弱磁控制部4中,输入调制率饱和度ΔM求出d轴电流指令的补正量ΔId。图3表示弱磁控制部4的框图。在调制率饱和度ΔM通过滤波器33后,通过除算器32用转速ω进行除算,通过PI控制部31对该结果实施PI控制运算求出d轴电流补正量ΔId。由于限制器34只补正削弱励磁的方向,在d轴电流补正量成正值时用0进行限制。滤波器33是用于去除调制率变大而在过调范围(输出的调制率为2/(√3)以上)内或步骤6(输出的调制率大约为4/π)中运转时包含于调制波的高频成分的器件,例如使用一阶滞后滤波器。如果除去滤波器33及限制器34,则图3的控制运算如下。
ΔI d = - ( K P + K I S ) ΔM ω - - - ( 16 )
在此,Kp、Ki分别是比例积分增益,S是拉普拉斯算子。
这样,由于可以在一直以最大的调制率输出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弱磁控制,其结果比以往更小地抑制弱磁电流ΔId,因此效率得到改善。
并且,由于弱磁控制是通过调节马达的电流来控制电压,因此可以通过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求出响应特性。所以,由于在(16)式中使用调制率,因此存在因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动而响应产生变化的情况。在该影响大时,使用直流母线电压VDC修正PI控制增益。如果增益以规定电压Vrate为基准而定,则如下地进行修正。
K P ′ = K P · V DC V rate 2
K I ′ = K I · V DC V rate 2 - - - ( 17 )
也就是说这与将调制率转换为电压的单位等价。通过这样地修正增益,可以实现不受电源电压变动的影响的响应特性。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与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的框图。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在通过dq轴电压指令求出调制率MI与输出相位θ0这一点上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图2相同。不同的是将调制率指令MI与输出相位θ0作为第1调制波指令,在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中,通过调制率限制部41以调制率限制值Mlimit限制调制率指令MI而求出第2调制率指令M’I,使用第2调制率指令M’I与输出相位θ0在3相转换部42中例如与(14)式相同地如下求出3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
M U = M I ′ { cos θ o - 1 6 cos 3 θ o }
M V = M I ′ { cos ( θ o - 2 π 3 ) - 1 6 cos 3 θ o }
M W = M I ′ { cos ( θ o + 2 π 3 ) - 1 6 cos 3 θ o } - - - ( 18 )
如实施例1的说明,调制波的求出方法还有其他的各种方法,在不管使用哪个方法都可以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14通过第1调制率指令MI与调制率限制值Mlimit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ΔM。与实施例1相比,调制率饱和度的运算得到简化,具有在过调范围(调制率超过2/(√3)的范围)内的调制率饱和量中包含的变形成分减少的效果。
实施例3
图5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与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与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的框图。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通过dq轴电压指令求出调制率MI,将dq轴电压指令与调制率MI作为第1调制波指令。在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中,以调制率限制值Mlimit限制调制率MI而求出M′I,在dq调制波指令运算部51中,通过M′I与dq轴电压指令如下地求出dq轴的调制波指令Md、Mq
V 1 = V d * 2 + V q * 2
M d = M I ′ V 1 V d
M q = M I ′ V 1 V q - - - ( 19 )
(19)式中通过V1使用与运算MI时所求的相同的内容,可以简化运算。在将dq轴的调制波指令(Md、Mq)转换为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MU、MV、MW)时,例如如下进行。
M U M V M W = cos θ - sin θ cos ( θ - 2 π / 3 ) - sin ( θ - 2 π / 3 ) cos ( θ + 2 π / 3 ) - sin ( θ + 2 π / 3 ) M d M q - - - ( 20 )
MW即使为MW=-MU-MV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是,由于在该方式中成为正弦波输出,因此如果调制率超过1则输出电压发生变形。作为补正该变形的方法,公开有以成为空间矢量方式的输出的形式进行补正的方法,或以3相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不超过各相输出的限制值的形式在各相加算相同值等的方法,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至调制率2/(√3)为止不发生变形地进行输出。
与实施例2相比较,由于本实施例无需进行tan-1的运算,因此可以缩短运算时间。
实施例4
图6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的框图。图6是在图4的框图的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中追加过调补正部61的框图。
图7表示调制率与实际调制率的关系。图7中,7a是调制率指令理想值,7b表示DPWM调制方式时的关系,7c表示SVPWM调制方式时的关系,7d表示SPWM调制方式时的关系。虽然调制率指令M′I与实际的调制率M0的关系因调制方式而不同,但是在SPWM调制方式7d中调制率指令1以上的范围,在D
PWM调制方式7b与在SVPWM调制方式7c中2/(√3)以上的范围内,如果调制率变大则实际的调制率变小。该现象因输出发生变形而产生。在这种的情况下,产生调制率饱和度过度地变大,弱磁控制部4的响应恶化的问题。
如果使调制率指令M′I与实际的调制率M0的关系成一般化,则可以如下表示。
Mo=G(M′I)           (21)
在定义(21)式的G()的反函数G-1()并输入调制率指令M′I时,通过作为
M″I=G-1(M′I)       (22)
来补正调制率指令,可以使调制率指令M′I与实际的调制率M0相一致。另外,通过对反函数进行表格化,还可以简化运算。
作为其他的方法,也有对3相的调制波指令加算偏移的方法。使偏移值与调制率调节量的关系为G2(),则
M′U=MU+sign(MU)·G2(M′I)
M′V=MV+sign(MV)·G2(M′I)           (23)
M′W=MW+sign(MW)·G2(M′I)
由此可以使调制率指令与实际的调制波相一致。通过将偏移量作为表格而具有,该方法也同样可以简化运算。
但是,进行这些过调补正时的调制率限制值必须在4/π以下。
由此,调制率指令与实际输出的调制率相一致,可以不损坏弱磁控制部4的响应而进行适当的弱磁控制。
实施例5
图8表示实施例5的控制框图。图8是对图1的构成追加q轴电流指令限制部81,该q轴电流指令限制部81使用电流限制值Imax与d轴电流指令Id *对q轴电流指令运算部2的输出进行限制。由于来自使用于马达控制装置的功率转换电路元件等的发热,因此通常对电流设置有限制。在进行弱磁控制时,由d轴电流决定电压,需要以此为基础限制q轴电流。通过用下式来求出限制值,可以将dq轴电流的合成电流限制在电流限制值Imax
I qlimit = I max 2 - I d * 2 - - - ( 24 )
由此,虽然产生转矩被限制,但是可以确实地防止由电流超量引起的电路损坏等。
实施例6
图9表示实施例6的电压偏差量运算部的控制框图。图9是在图2的实施例中追加电压偏差量运算部的例子。通过减算器92求出第1调制波指令(MU、MV、MW)与限制后的第2调制波指令(PWMU、PWMV、PWMW)的差分值,对该差分值通过dq轴电压转换部91求出dq轴电压指令偏差量(ΔVd *、ΔVq *)。在dq轴电压转换部91中,使用直流母线电压VDC将调制波的差分值转换为电压的差分值,对该差分值通过磁极位置θ进行dq转换而求出dq轴电压指令偏差量(ΔVd *、ΔVq *)。虽然在图9中使用3相的调制波指令,但是同样也可以通过图4或图5中的调制率指令MI与限制后的调制率指令M’I的差分值与磁极位置θ求出dq轴电压偏差量。
在调制波指令限制部13中,在第1调制波指令处于限制值以下时,由于第1调制波指令与第2调制波指令相同,因此dq轴电压偏差量为0,在第1调制波指令超过限制值时,可以得到dq轴的指令电压的超过量。
在dq轴电压偏差量不为0时,如果单纯地停止积分动作,则可以防止多余的积分动作。另外通过在dq轴电压偏差量中乘以增益使符号反转并输入到电流控制部3的积分器,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多余的积分动作。这些技术是被称为抗饱和控制的技术,在从饱和状态被开放时具有防止由多余的积分引起的过冲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公开有几个方案。在将该技术应用于图1或图9的弱磁控制程序段时,由于可以防止dq轴电压指令过分地变大,因此从dq轴电压指令得到的第1调制波指令也不会过于变大,其结果,可以改善弱磁控制的响应。
实施例7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ST1中根据转矩指令运算d轴电流指令,在步骤ST2中根据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在步骤ST3中根据转矩指令与d轴电流指令运算q轴电流指令。接着在步骤ST4中通过马达电流检测值运算dq轴电流值,在步骤ST5中使dq轴电流值与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dq轴电压指令,在步骤ST6中根据dq轴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运算第1调制波指令。接着在步骤ST7中用设定第1调制波指令的限制值进行限制而运算第2调制波指令,在步骤ST8中通过第1调制波指令与限制值的差分值运算调制率饱和度,在步骤ST9中根据第2调制波指令生成PWM模式,在步骤ST10中根据PWM模式驱动功率转换电路。各步骤的顺序不局限于此。
虽然在实施例中以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IPMSM)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在表面安装永磁式同步电动机(SPMSM)中也只是转矩与电流指令的关系相异,因此通过直接应用,与以往相比可以抑制输出电压饱和时的弱磁控制所产生的电流,实现高效运转。另外,作为进行矢量控制的感应电动机的磁通控制,通过应用本方式来控制励磁电流,具有电压利用率改善,且得到比以往更大的转矩的效果。

Claims (16)

1.一种马达控制装置,其具备:电流指令运算部,在以马达的磁通方向为基准而设定的dq坐标系中根据转矩指令运算d轴电流指令及q轴电流指令;dq转换部,将马达电流检测值转换成dq坐标系且运算d轴电流值与q轴电流值;电流控制部,使所述d轴电流值和所述q轴电流值与所述d轴电流指令和所述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dq轴电压指令;调制波指令运算部,根据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第1调制波指令;及PWM生成部,根据第2调制波指令与PWM载波信号生成PWM模式,其特征为,具备:
调制波指令限制部,限制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而生成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
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通过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及弱磁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所述d轴电流指令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将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为限制值,使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处于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之间地进行限制而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合成从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的限制值得出的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差分值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表示马达磁通方向的相位求出的输出相位,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输出相位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和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第2调制率指令,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运算部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调制波指令限制部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或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实施过调补正而求出第2调制波指令,使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实际所输出的调制率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弱磁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通过进行PI控制运算或I控制运算求出d轴电流补正量,并补正所述d轴电流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根据由所述弱磁控制部补正的d轴电流指令值与马达控制装置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值限制所述q轴电流指令,以使不超过所述最大电流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其特征为,具备通过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与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在dq坐标系中的dq轴电压偏差量的dq轴电压偏差运算部,电流控制部根据所述dq轴电压偏差量停止进行积分或补正积分值。
9.一种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马达控制装置具备:电流指令运算部,通过转矩指令运算dq轴电流指令;坐标转换部,将马达电流检测值向dq轴电流值进行坐标转换;电流控制部,使所述dq轴电流值与所述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dq轴电压指令;调制波指令运算部,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运算第1调制波指令;及PWM生成部,根据第2调制波指令生成PWM模式,其特征为,具备:
根据所述转矩指令运算所述dq轴电流指令的步骤;
通过所述马达电流检测值运算所述dq轴电流值的步骤;
使所述dq轴电流值与所述dq轴电流指令相一致地运算所述dq轴电压指令的步骤;
根据所述dq轴电压指令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直流母线电压运算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的步骤;
根据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任意设定的调制波限制值运算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的步骤;
根据所述第2调制波指令生成所述PWM模式的步骤;
根据所述PWM模式驱动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步骤;
通过所述调制波限制值与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求出调制率饱和度的步骤;
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指令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指令,
所述调制波限制值作为所述马达输出相的调制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使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处于所述最大值与所述最小值之间地进行限制而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
合成每个所述马达输出相的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与所述调制波限制值的差分值来求出调制率饱和度,根据所述调制率饱和度补正d轴电流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表示马达磁通方向的相位求出的输出相位,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
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输出相位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
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
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作为通过所述dq轴电压指令和所述直流母线电压求出的第1调制率指令与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
以任意设定的调制率限制值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进行限制而求出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
根据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所述dq轴成分的调制波指令求出每个马达输出相的第2调制波指令,
根据所述第1调制率指令与所述调制率限制值的差分值求出调制率饱和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对所述第1调制波指令或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实施过调补正后求出第2调制波指令,使所述第2调制率指令与实际所输出的调制率相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根据调制率饱和度通过进行PI控制运算或I控制运算求出d轴电流补正量,并补正d轴电流指令。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基于根据d轴电流补正量补正的d轴电流指令与马达控制装置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值来限制所述q轴电流指令,以使不超过最大电流值。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为,通过第1调制波指令与第2调制波指令与直流母线电压求出在dq坐标系中的dq轴电压偏差量,电流控制部根据dq轴电压偏差量停止进行积分或补正积分值。
CN2008801152146A 2007-11-15 2008-11-06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58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6988 2007-11-15
JP2007296988 2007-11-15
PCT/JP2008/070169 WO2009063786A1 (ja) 2007-11-15 2008-11-06 モータ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5825A true CN101855825A (zh) 2010-10-06
CN101855825B CN101855825B (zh) 2013-07-31

Family

ID=40638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52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5825B (zh) 2007-11-15 2008-11-06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69441B2 (zh)
EP (1) EP2211457A1 (zh)
JP (1) JP5257365B2 (zh)
CN (1) CN101855825B (zh)
TW (1) TWI431925B (zh)
WO (1) WO200906378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612A (zh) * 2011-02-28 2014-11-19 迪尔公司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系统
CN106899250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汽车
CN107013445A (zh) * 2017-03-24 2017-08-04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变频冰箱、压缩机及其低电压启动方法、系统
CN107659231A (zh) * 2017-09-18 2018-02-0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单电流弱磁模式切换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1277182A (zh) * 2019-12-06 2020-06-1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弱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03502A (zh) * 2020-09-14 2020-11-2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移相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电机控制器
CN113169695A (zh) * 2018-11-16 2021-07-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2995B2 (ja) * 2008-08-22 2013-09-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915439B2 (ja) 2009-08-05 2012-04-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JP5634693B2 (ja) * 2009-09-15 2014-12-03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電流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9054622B2 (en) 2009-09-15 2015-06-09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urrent of a motor and control device of a motor
JP2011194914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電動機駆動制御装置
JP5314643B2 (ja) * 2010-07-16 2013-10-16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三相交流誘導モーター駆動器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1917157B (zh) * 2010-07-29 2012-05-23 东元总合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电动机相电流重构方法
CN102386816A (zh) * 2010-08-27 2012-03-21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386836B (zh) * 2010-08-27 2014-04-23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传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386834B (zh) * 2010-08-27 2014-04-23 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JP5741082B2 (ja) * 2011-03-10 2015-07-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モータインバ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US9203335B2 (en) * 2011-04-21 2015-12-01 Nissan Motor Co., Lt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and control method for electric motor
KR101562418B1 (ko) * 2011-07-05 2015-10-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매입형 영구자석 동기 전동기의 구동장치
KR101562419B1 (ko) * 2011-07-05 2015-10-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매입형 영구자석 동기 전동기의 구동장치
JP5447477B2 (ja) * 2011-09-28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CN103064021B (zh) 2011-10-18 2015-12-09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感应电机励磁参数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185839B (zh) * 2011-12-30 2015-07-08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永磁电机电感参数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04205614B (zh) * 2012-03-22 2016-10-1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三相交流感应电机的控制装置以及三相交流感应电机的控制方法
KR101993379B1 (ko) 2012-09-11 2019-06-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동기를 구동하는 인버터의 출력전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751455B2 (ja) 2013-03-04 2015-07-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US9369078B2 (en) 2013-03-11 2016-06-1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ethod of current reference generation for a motor
US9461574B2 (en) * 2013-03-12 2016-10-04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otor control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eference d-axis current and a q-axis current
US9531311B2 (en) 2013-03-13 2016-12-2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a current reference to control a brushless motor
JP5717808B2 (ja) * 2013-07-18 2015-05-13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電流制御装置
US9559630B2 (en) * 2014-03-28 2017-01-31 Deere &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dulation of an inverter
WO2016031030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JP5844006B1 (ja) * 2014-08-28 2016-0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JP6398890B2 (ja) * 2014-10-21 2018-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の制御装置
JP6488192B2 (ja) * 2015-05-25 2019-03-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CN105262380A (zh) * 2015-10-08 2016-01-20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运行时的定子磁链幅值给定方法
JP6173409B2 (ja) * 2015-11-19 2017-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CN105490602B (zh) * 2016-01-04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伺服驱动器
CN105634365B (zh) * 2016-03-29 2018-01-0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不连续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451781B (zh) * 2016-07-20 2020-01-3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JP6827297B2 (ja) * 2016-11-04 2021-02-10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US10526008B1 (en) 2018-07-31 2020-01-0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Machine current limiting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
JP6961096B2 (ja) * 2018-08-30 2021-11-05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22135662A (ja) * 2021-03-05 2022-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4034113A1 (ja) * 2022-08-12 2024-02-15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6348B2 (ja) 2002-01-15 2008-04-16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同期機の制御装置
JP3979289B2 (ja) * 2002-12-26 2007-09-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電動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230319B2 (ja) 2003-09-19 2009-02-25 鬼怒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ウエザーストリップ
JPWO2005088822A1 (ja) * 2004-03-17 2007-08-0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モータ制御装置とそのpwmインバータの変調波指令作成方法
WO2005091488A1 (ja) * 2004-03-19 2005-09-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電動機制御装置
JP2006254572A (ja) 2005-03-09 2006-09-21 Yaskawa Electric Corp 同期電動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JP4462207B2 (ja) * 2006-02-24 2010-05-1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駆動制御方法
JP4881635B2 (ja) 2006-03-15 2012-02-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磁石モータのベクトル制御装置
JP4466600B2 (ja) * 2006-03-31 2010-05-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駆動制御方法
JP4712638B2 (ja) * 2006-08-04 2011-06-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0612A (zh) * 2011-02-28 2014-11-19 迪尔公司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系统
CN104160612B (zh) * 2011-02-28 2017-12-22 迪尔公司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系统
CN106899250A (zh) * 2015-12-18 2017-06-2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汽车
CN106899250B (zh) * 2015-12-18 2019-06-14 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及汽车
CN107013445A (zh) * 2017-03-24 2017-08-04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变频冰箱、压缩机及其低电压启动方法、系统
CN107013445B (zh) * 2017-03-24 2018-12-18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变频冰箱、压缩机及其低电压启动方法、系统
CN107659231B (zh) * 2017-09-18 2019-01-1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07659231A (zh) * 2017-09-18 2018-02-02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单电流弱磁模式切换的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方法
CN113169695A (zh) * 2018-11-16 2021-07-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
CN113169695B (zh) * 2018-11-16 2023-10-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马达控制装置
CN111277182A (zh) * 2019-12-06 2020-06-12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弱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77182B (zh) * 2019-12-06 2021-07-06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深度弱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03502A (zh) * 2020-09-14 2020-11-27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载波移相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电机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219780A1 (en) 2010-09-02
US8269441B2 (en) 2012-09-18
TW200935716A (en) 2009-08-16
EP2211457A1 (en) 2010-07-28
JPWO2009063786A1 (ja) 2011-03-31
CN101855825B (zh) 2013-07-31
JP5257365B2 (ja) 2013-08-07
TWI431925B (zh) 2014-03-21
WO2009063786A1 (ja) 200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5825B (zh) 马达控制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CN102751931B (zh)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JP5420006B2 (ja) 同期機制御装置
JP4844753B2 (ja) 電気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US7928686B2 (en) Electric motor control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4253572B (zh) 用于开环电机驱动操作的稳定性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7923953B2 (en) Linearity for field weakening in a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US8004220B2 (en) Motor drive voltage-boost control
US714531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N101969289B (zh) 改善电机在场削弱区域工作期间的扭矩线性的增益调节
CN103812410B (zh)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
CN103026612B (zh) 交流旋转机的控制装置
US7847501B2 (en) Varying flux versus torque for maximum efficiency
JPWO2009040884A1 (ja)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N102780433A (zh) 一种基于电流控制的无刷直流电机瞬时转矩控制方法
CN105027421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2868347A (zh) 逆变器装置和电动机驱动系统
JPH1118496A (ja) 電気車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13065512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208879B (zh) 直流至三相交流的逆变器系统
JP2010154598A (ja) センサレス電動機制御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
US202001196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 motor
CN113114080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磁链环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JP6795267B1 (ja) 交流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JP2006180605A (ja) 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3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