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2826A - Damping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Damping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2826A
TW200932826A TW097143631A TW97143631A TW200932826A TW 200932826 A TW200932826 A TW 200932826A TW 097143631 A TW097143631 A TW 097143631A TW 97143631 A TW97143631 A TW 97143631A TW 200932826 A TW200932826 A TW 2009328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icarboxylic acid
acid
resin composition
damp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3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ya Minezaki
Takeo Hayashi
Satoshi Yoshinaka
Kazuaki Mukas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3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28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66Use of inorganic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20093282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含有聚酯樹脂及無機塡充材料之 制振材料’更詳言之’係有關於一種可適合在廣泛的溫度 區域發揮高制振性能且強韌性及加工性優良之制振材料。 【先前技術】 通常,在車輛、鐵道、飛機、家電、OA機器、精密機 器、建築機械、土木建築物、鞋子、運動用品等產生振動 ® 之位置,爲了抑制其振動,係使用制振材料用以吸收振動 能量。 作爲制振材料所使用吸收振動能量之材料,已知除了 高分子材料以外還有利用塑性改性而成之鉛芯或油減振 - 器。但是因爲鉛係近年制定之環境相關管制對象物質,鉛 芯的使用逐漸變爲困難。又,因爲油減振器之吸收振動之 方向受到限定且必須複雜的結構,會有難以小型化等的問 題。因此,沒有此種問題而能夠簡便地利用之材料係廣泛 G 地使用利用高分子材料而成之制振材料。 作爲制振材料所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的種類已揭示在丁 基橡膠或NBR等的橡膠材料、氯乙烯樹脂添加可塑劑而成 之軟質氯乙烯系材料、聚酯、聚醯胺、聚乙烯系化合物、 聚胺基甲酸酯、聚烯烴等。又,亦有揭示許多添加由無機 物或有機物所構成的塡充材料用以提高制振性能或機械強 度、耐久性而成之樹脂組成物之形態。 特別是有關於以聚酯樹脂作爲基質之制振材料,有揭 示一種將聚酯樹脂單體作爲制振材料而成者(專利文獻1、 -6- 200932826 2、3),有揭示一種摻合不同玻璃轉移溫度的聚酯樹脂之間 而成者(專利文獻4)及更添加硬化劑而成者(專利文獻5、 6、7、8),或是與上述的單體或其他樹脂組合而成之複合 樹脂添加無機物(專利文獻9)、特別是玻璃纖維(專利文獻 10、11)而成之樹脂組成物等。但是,該等先前眾所周知的 材料在制振材料、加工性、強韌性及其他方面未必係滿足 全部要求水準者,必須進一步技術改良。 另一方面,有揭示一種樹脂組成物(專利文獻12),其 Φ 特徵係在聚酯樹脂、特別是官能基間的骨架碳原子數爲奇 數的聚酯樹脂使雲母分散而成。該樹脂組成物在室溫附近 之制振性能高,係有希望作爲制振材料之材料,藉由調整 - 聚酯樹脂的構成單體組成,能夠在高於室溫之溫度區域發 _ 揮高制振性能,但是因爲聚酯樹脂的撓性不足,會有在加 工時產生破裂、裂紋之問題點。因此,可說是無法充分地 適合在廣泛的溫度區域發揮高制振性能之要求。 專利文獻1 :特公昭62-29 5949號公報 φ 專利文獻2 :特開平5 -23 0 1 95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特許第3 3 1 1 8 49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平6-031853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03-221496號公報 專利文獻6 :特許第2 6 1 3 5 0 2號公報 專利文獻7 :特許第2 623 3 1 6號公報 專利文獻8 :特許第3 1 1 7 7 9 8號公報 專利文獻9:特許第3780385號公報 專利文獻10:特許第2925636號公報 200932826 專利文獻11 :特許第3075905號公報 專利文獻12 :特開2006-0523 77號公報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使用以聚酯樹脂作爲主體之 高分子材料,可適合在廣泛的溫度區域發揮高制振性能且 強韌性及加工性優良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及制振材料解 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者等專心硏討的結果,發 〇 現含有特定的聚酯樹脂作爲制振材料,能夠揮發高性能來 達成上述目的,而完成了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以下的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及制振材料。 - 1. 一種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以二羧酸構成單位 . 與二醇構成單位爲主成分而構成之聚酯樹脂、與塡充材料 之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 (1) 聚酯樹脂的全部二羧酸構成單位中的50莫耳%以上爲 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且來自芳香族 〇 二羧羧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中的70莫耳%以上爲來自異 酞酸乙二羧酸構成單位; (2) 在聚酯樹脂的全部二醇構成單位中,來自乙二醇之二醇 構成單位(B)爲60莫耳%以上; (3) 於聚酯樹脂中,含有由碳原子數爲5以上的脂肪族二竣 酸、脂肪族二醇及/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位 (C),且此等構成單位的合計量爲5〜25莫耳% ; (4) 聚酯樹脂中的構成單位(A)、(B)及(C)之合計量聚酯樹脂 的全部構成單位中的75莫耳%以上; -8- 200932826 (5) 於四氯乙烷/酚=1/1(質量比)之混合溶媒中、於25 °C下所 測定之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爲0.2〜2.0dl/g ; (6) 以微差掃描熱量計測定之聚酯樹脂在降溫時結晶化發 熱尖峰的熱量爲5J/g以下; (7) 以含有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D)與粒狀金屬氧化 物的塡充材料(E)作爲塡充材料,且有樹脂組成物中,塡充 材料(D)的含量爲18〜70質量%,塡充材料(E)的含量爲2 〜20質量%,塡充材料(D)與(E)的合計量爲20〜80質量%; 〇 (8)樹脂組成物之損失彈性模數的最大値爲5X108[N/m2]以 上。 2.如上述1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係在來自芳香族二 * 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中,有90莫耳%以上爲來自 . 異酞酸之二羧酸構成單位。 3 .如上述1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成單位(C)係選 自由壬二酸、癸二酸、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及 三甘醇所組成群組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 〇 4.如上述3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成單位(C)係選 自由壬二酸、癸二酸及三甘醇所組成群組之一種以上的化 合物。 5. 如上述4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成單位(C)係壬 二酸。 6. 如上述1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聚酯樹脂的全部 構成單位的構成單位(A)、(B)及(C)的合計量爲90莫耳%以 上。 7. 如上述1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充材料(D)爲雲 -9- 200932826 母鱗片。 8·如上述1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充材料(E)係選 自由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鐵、氧化鋁及氧化 鎂所組成群組之1種以上的粒狀金屬氧化物。 9. 如上述8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充材料(E)係二 氧化鈦。 10. —種制振材料,其係由如1至9項中任一項之制振材料 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〇 發明之效果 依照本發明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能夠提供一種能 夠適合在廣泛的溫度専域發揮高制振性能,特別是即便在 - 高於室溫之溫度區域亦能夠發揮充分的制振性能且強韌性 . 及加工性優良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及制振材料。 【實施方式】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係在以二羧酸構成單位 Φ 及二醇構成單位爲主成分而構成之聚酯樹脂使塡充材料分 散而構成之樹脂組成物,且滿足以下條件。 (1) 聚酯樹脂的全部二羧酸構成單位中的50莫耳%以上爲 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且來自芳香 族二羧羧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中的70莫耳%以上爲來自 異酞酸乙二羧酸構成單位。 (2) 在聚酯樹脂的全部二醇構成單位中,來自乙二醇之二醇 構成單位(B)爲60莫耳%以上。 (3) 於聚酯樹脂中,含有由碳原子數爲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 -10- 200932826 酸、脂肪族二醇及/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位 (C),且此等構成單位的合計量爲5〜25莫耳% » (4) 聚酯樹脂中的構成單位(A)、(B)及(C)之合計量聚酯樹脂 的全部構成單位中的75莫耳。/。以上。 (5) 於四氯乙烷/酚=1/1(質量比)之混合溶媒中、於25 °C下所 測定之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爲0.2〜2.Odl/g。 (6) 以微差掃描熱量計測定之聚酯樹脂在降溫時結晶化發 熱尖峰的熱量爲5J/g以下。 〇 (7)以含有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D)與粒狀金屬氧化 物的塡充材料(E)作爲塡充材料,且有樹脂組成物中,塡充 材料(E?)的含量爲18〜70質量%,粒狀塡充材料(E)的含量 - 爲2〜20質量%,塡充材料(D)與(E)的合計量爲20〜80質 量0/〇。 (8)樹脂組成物之損失彈性模數的最大値爲5x1 08[N/m2]以 上。 在本發明的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所使用的樹脂係以二 Q 羧酸構成單位與二醇構成單位爲主成分而構成之聚酯樹 脂。該聚酯樹脂的全部構成單位中,二羧酸構成單位與二 醇構成單位的合計以7 5莫耳%以上爲佳,以9 0莫耳%以上 爲更佳。 該聚酯樹脂的二羧酸構成單位中,來自芳香族二羧酸 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爲5 0莫耳%以上,以60莫耳% 以上爲佳。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 小於50莫耳%時,因爲在樹脂聚時反應性不足夠需要,乃 是不佳。 -11- 200932826 而且’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 中,異酞酸構成單位爲70莫耳%以上,以90莫耳%以上爲 佳。藉由異酞酸構成單爲70莫耳%以上,能夠使塡充材料 更多地分散在聚酯樹脂用以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制振性能。 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若異酞 酸爲其70莫耳%以上時亦可使用其他的芳香族二羧酸。異 酞酸以外的芳香族二羧酸具體上可舉出酞酸、對酞酸、萘 二羧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基醚二羧酸等先前眾所周知 〇 的芳香族二羧酸及該等的烷基、鹵素、烷氧基取代體等。 在本發明能夠使用的聚酯樹脂之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 二羧酸構成單位(A)可含有1種或2種以上之異酞酸以外的 - 芳香族二羧酸構成單位。 . 聚酯樹脂的全部二醇構成單位中,來自乙二醇之二醇 構成單位(B)爲60莫耳%以上,以70莫耳%以爲佳。藉由 來自乙二醇之二醇構成單位(B)爲60莫耳%以上,能夠得到 成形性、強韌性、制振性能優良之樹脂組成物。 ❹ 在聚酯樹脂中,含有由碳原子數爲5以上的脂肪族二 羧酸、脂肪族二醇及/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位 (C),該構成單位(C)的含量爲5〜25莫耳%,以10〜20莫 耳%。構成單位(C)的含量爲25 %莫耳以上時,在比室溫高 的溫度區域無法發揮充分的性能,小於5莫耳%時,因爲 材料缺乏強韌性,乃是不佳。 由碳原子數爲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二醇及/ 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位(C)係指構成聚酯樹 脂之二羧酸成分或二醇成分或羥基羧酸成分之中,在存在 -12- 200932826 於官能基間之主鏈及側鏈所含有的碳原子數的合計爲5以 上。此時,在形成酯鍵之羧基所含有碳原子係被包含於二 羧酸構成單位或羥基羧酸構成單位。由脂肪族二羧酸、脂 肪族二醇及/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位(C)碳原 子數的上限沒有特別限制,碳原子數以1 7以下者爲佳。 符合上述構成單位(C)之成分,具體上可舉出2-甲基琥 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 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1,3-環己烷 〇 二羧酸、I,4-環己烷二羧酸、十氫萘二羧酸、降萡烷二羧 酸、三環癸烷二羧酸、五環十二烷二羧酸、異佛爾酮二羧 酸、3,9-雙(2·羧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的 - 脂肪族二羧酸;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 . 醇、1,7-庚二醇、2,5-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 新戊二醇、環己烷二醇及其衍生物、十氫萘二甲醇及其衍 生物、降萡烯二甲醇等及其衍生物、三環癸烷二甲醇及其 衍生物、五環十二烷二甲醇、三甘醇、二伸丙二醇、二伸 φ 丁二醇、5-羥甲基-5-乙基- 2-(1,1-二甲基-2-羥乙基)-1,3-二 噚烷、3,9-雙(1,1-二甲基-2-羥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 十一烷等的脂肪族二醇類;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 醇等的聚醚化合物、2-羥基十六烷酸、12-羥基硬脂酸等的 脂肪族羥基羧酸等。其中,以壬二酸、癸二酸、3-甲基-1,5-戊二醇、1,6 -己二醇、三甘醇爲佳,以壬二酸、癸二酸、 三甘醇爲更佳,以壬二酸爲最佳。 聚酯樹脂中的構成單位(A)、(B)及(C)的合計係聚酯樹 脂的全部構成單位的75莫耳%以上,以90莫耳%以上爲 -13- 200932826 佳。藉由聚酯樹脂中的構成單位(A)、(B)及(C)的合計係聚 酯樹脂的全部構成單位的7 5莫耳%以上,能夠成爲制振性 能、成形性、強韌性及其他物性優良者。 聚酯樹脂係構成單位(A)、(B)及(C)的合計係聚酯樹脂 的全部構成單位的75莫耳%以上時,能夠使用其他眾所周 知的二羧酸、二醇、羥基羧酸、多元羧酸及多元醇。 該等聚酯樹脂係構成單位(A)、(B)及(C)以外的二羧 酸、二醇、羥基羧酸、多元羧酸及多元醇的具體例可舉出 〇 1,2-丙二醇、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2-甲基-1,2-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甘醇、羥基乙酸等碳數小於5的 脂肪族二羧酸;脂肪族二醇及脂肪族羥基羧酸、間二甲,苯 • 二醇、四氫萘二甲醇及其衍生物等的芳香族二醇;羥基苯 甲酸、二羥基苯甲酸、羥基異酞酸、2,4-二羥基乙醯苯、 4-羥基酞酸、4,4’-雙(對羥苯基)戊酸等的芳香族羥基羧 酸;1,2,4-苯三甲酸、1,3,5-苯三甲酸、焦蜜石酸、丙三羧 酸甘油、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等3價以上的多元羧酸 0 及多元醇及多元羥基羧酸等。 本發明所使用的聚酯樹脂於四氯乙烷/酚=1/1(質量比) 之混合溶媒中、於25 °C下所測定之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必 須爲0.2〜2.0 dl/g,且以微差掃描熱量計測定之聚酯樹脂在 降溫時結晶化發熱尖峰的熱量必須爲5 J/g以下;未滿足上 述條件時,因爲制振性能降低,乃是不佳。 製造聚酯樹脂之方法沒有特別限制,能夠應用先前眾 所周知的方法。通常能夠藉由將原料亦即單體縮聚來製 造。可舉出例如酯交換法、直接酯化法等熔融聚合法或溶 -14- 200932826 液聚合法。酯交換觸媒、酯化觸媒、防醚化劑、或聚合所 使用的聚合觸媒、熱安定劑、光安定劑等各種安定劑、聚 合調整劑等亦能夠使用先前已知之物。 酯交換觸媒可例示含有錳、鈷、鋅、鈦、鈣等金屬之 化合物,又,酯化觸媒可例示含有錳、鈷、鋅、鈦、鈣等 金屬之化合物,又,防醚化劑可例示胺化合物等。 縮聚觸媒可例示含有鍺、銻、錫、鈦等金屬之化合物, 例如氧化鍺(IV)、氧化銻(III)、三苯基銻化三氫、乙酸銻 〇 (ΙΠ)、氧化錫(II)或四丁氧基鈦(IV)、四異丁氧基鈦(IV)、 二異丙氧基鈦(IV)雙(乙醯基丙酮鹽)等的鈦酸酯類。又,添 加磷酸、亞磷酸、苯基磺酸等各種磷化.>合物作爲熱安定劑 • 亦是有效的。亦可添加其他光安定劑、防靜電劑、滑劑、 . 抗氧化劑、脫模劑等。 又,原料之二羧酸成分係除了使用前述的二羧酸構成 單位所來自之二羧酸以外,亦可使用該等的二羧酸酯、二 羧酸氯化物、活性醯基衍生物、二腈等的二羧酸衍生物。 Φ 爲了提高上述聚酯樹脂之振動能量吸收能力之目的, 必須使特定的塡充材料分散在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又, 此時樹脂組成物的損失彈性模數的最大値必須爲5 X 108[N/m2]以上,以8xl08[N/m2]以上爲更佳。未滿足上述 條件時,因爲使用作爲制振材料時之制振性能低落,乃是 不佳。 又,損失彈性模數的最大値係如以下測定。亦即,藉 由將樹脂組成物於200〜220°C熱加壓成形,成爲厚度約1 毫米的薄片,並從所得到的薄片製作5毫米X2 5毫米XI毫 -15- 200932826 米的試片,以評價頻率13Hz、測定溫度範圍爲-20〜150°C 的條件進行測定,來得到在該測定溫度範圍之損失彈性模 數的最大値。 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能夠使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 充材料(D)及粒狀金屬氧化物的塡充材料(E)分散作爲塡充 材料。 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D)可例示雲母鱗片、玻璃 片、絹雲母、石墨(graphite)、滑石、鋁薄片、氮化硼、二 © 硫化鉬及石墨等。爲了得到高制振性能,該等之中,以雲 母鱗片爲更佳。 粒狀金屬氧化物的得充材料(E)可舉出粒狀的二氧化 - 鈦、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鐵、氧化鋁及氧化鎂。爲了更 提升振動能量吸收能力,來提升制振性能,該等之中,以 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鈣爲佳,以二氧化鈦爲更佳。 相對於樹脂組成物整體,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 (D) 的含量爲18〜70質量%,以40〜70質量%爲佳,以55 φ 〜70質量%爲更佳。小於18質量%時,使鱗片狀或平板狀 的塡充材料(D)分散時,提升制振性能的效果不太明顯,大 於7 0質量%時缺乏成形性。 相對於樹脂組成物整體,粒狀金屬氧化物的塡充材料 (E) 的含量爲2〜20質量%,以5〜18質量%爲佳。小於2 質量%時添加的效果小,大於20質量%時成形性及強韌性 低落,爲了維持該等,必須將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 的含量控制爲較低之緣故,結果制振性能降低。 相對於樹脂組成物整體,塡充材料(D)及(E)的合計量 -16- 200932826 爲20〜80質量%,以40〜80質量%爲佳,以60〜.80質量% 爲更佳。小於20質量%時使塡充材料分散時,提升制振性 能的效果不太明顯,大於80質量%時缺乏成形性。 本發明的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必須在聚酯樹脂添加鱗 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D)及金屬氧化物的粒狀塡充材 料(E),但是所添加的塡充材料未限定於上述的塡充材料, 必要可並用不同種類的塡充材料。 塡充材料(D)及塡充材料(E)以外的塡充材料具體上可 〇 舉出纖維狀塡充材料之玻璃纖維、銀纖維、碳化砂纖維、 陶瓷纖維、氧化鋅晶鬚、硼酸鋁晶鬚等,粒狀塡充材料之 矽灰石,,、沸石、滑石、葉蠟石、膨土 、蒙脫石 - (montmorillonite)、鋁砂酸鹽之金屬砂酸鹽、二氧化矽等的 矽酸鹽、矽氧化物或金屬矽化合物 '碳酸鈣、碳酸鎂、白 雲石等的碳酸酸、硫酸鈣、硫酸鋇等的硫酸鹽、氫氧化鎂、 氫氧化鈣、氫氧化鋁等的氫氧化物、鎳薄片 '鐵粉、鉛粉、 銅粉等的金屬粉、玻璃珠、陶瓷珠、碳化矽、碳粉末等。 φ 又,該等塡充材料的種類未限定於上述。 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係以聚酯樹脂及塡充材料爲主成 分而構成之樹脂組成物,但是未限定只是由聚酯樹脂及塡 充材料所構成。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可按照必要 添加1種以上的添加劑,例如分散劑、相溶化劑、界面活 性劑、防靜電劑、滑劑、可塑劑、難燃劑、交聯劑、抗氧 化劑、老化防止劑、耐候劑、耐熱劑、加工助劑、光澤劑、 發泡劑、發泡助劑等。 又,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在不損害本發明效果的範 -17- 200932826 圍’亦可與含有前述規定聚酯樹脂以外的樹脂摻合或進行 成形後的表面處理等。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係在聚酯樹脂使鱗片狀或平板狀 的墳充材料(D)及粒狀金屬氧化物的塡充材料(D)分散而得 到’其混合方法能夠使用先前眾所周知的方法。可舉出例 如使用熱輥、班伯里混煉機、雙軸混煉機、擠壓機等裝置 進行熔融混煉之方法。此外,亦可採用使聚酯樹脂溶解或 膨潤於溶媒中,來使塡充材料分散後進行乾燥之方法;及 〇 將各成分以微粉末狀混合之方法等。又,塡充材料或添加 劑等的添加方法、添加順序等沒有特別限定。 由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制振材料能夠被成形 - 或加工成射出成形品、薄片、薄膜、纖維、容器、發泡體、 . 黏著劑、塗料、束縛型制振片、非束縛型制振片等,能夠 適合於車輛、鐵路、飛機、家電、OA機器、精密機器、建 築機械、土木建築物、鞋子、運動用品等,且適合利用作 爲防振材、制振材、及吸遮音材料。 Q 實施例 接著,藉由實施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 未限定於以下的實施例。 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係依照以下方法來測定、評價聚 酯樹脂及樹脂組成物。 (1) 聚酯樹脂的構成單位的組成 從々OOMHz^H-NMR光譜測定結果的積分値的比來算 出。 (2) 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7?] -18- 200932826 於四氯乙烷/酚=1/1(質量比)之混合溶媒中’使聚酯樹 脂溶解並保持於2 5 t:且使用烏伯勞德型黏度計來測定。 (3) 降溫時結晶化發熱尖峰的熱量 聚指之降溫時結晶化發熱尖峰的熱量係用島津製作所 製DSC-60型微差掃描熱量計來測定。在鋁製非密封容器放 入試料約10毫克,並在氮氣氣流中(50毫升/分鐘)、升溫 速度1(TC/分鐘升溫至150°C且於150°C保持1分鐘後,從 以10 °C/分鐘的降溫速度降溫時所顯現的發熱尖峰的面積 © 求得。 (4) 損失係數 將樹脂組成物藉由熱加壓以200〜22 0°C成形,成爲厚 - 度約1毫米的薄片。將所得到的薄片切取1〇毫米X〗50毫 . 米,並在厚度1毫米的基板(鋁合金A505 2)上,藉由熱加壓 機以200〜220°C熱壓黏來製作試片之非束縛型制振鋼板, 並使用損失係數測定裝置(小野測器股份公司製),以測定 溫度範圍爲〇〜80°C的條件依照中央加振法以500Hz反共 〇 振點對所得到的制振鋼板來測定損失係數。 藉由評價在上述的測定溫度範圍所得到的損失係數之 最大値與損失係數爲〇. 1以上的溫度區域,來評價制振性 能。 又,損失係數越大時制振性能越高,大於〇」之材料 通常被認爲制振性能高。 (5) 損失彈性模數 將樹脂組成物藉由熱加壓以200〜220 °C成形,成爲厚 度約1毫米的薄片。從所得到的薄片 -19- 200932826 製作5毫米x2 5毫米xl毫米的試片,將試片使用東洋 精機製作所股份公司製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 (RHEOLOGRAPH SOLID)以評價頻率13Hz進行測定。以測 定溫度範圍爲-20〜150°C的條件測定,來求取損失彈性模 數的最大値。 (6) 成形性 藉由熱加壓機於200〜220 °C將樹脂組成物成形,成爲厚 度爲約1毫米的薄片。將在將塡充材料分散時未能夠充分散 〇 者或是加壓後無法保持薄片形狀者評價爲X,其餘爲〇。 (7) 強韌性 藉由熱加壓機於200〜220°C將樹脂組成物成形,成爲, - 厚度爲約1毫米的薄片。從所得到的薄片製作10毫米X120 _ 毫米的試片,將試片使用機械物性測定用彎曲試驗機 (TOYO BALDWIN股份公司製)並於試片支撐間隔爲90毫 米狀態且施加負荷直至測力傳感器的移動距離從與試片的 接觸點爲10毫米爲止來使其變性。 Φ 變形後目視試片來確認,將未產生裂紋、破裂者評價 爲〇,其餘外X。 製造例1〜12(樹脂1〜12的製造) 在具備加熱裝置、攪拌葉、部分冷凝器、凝汽閥、溫 度計及氮氣導入管之5 00毫升玻璃製燒瓶’添加相當量之 後述的聚酯樹脂原料,並使二羧酸構成單位及二醇構成單 位的組成如表1所示。又,此時’投入二羧酸的總量爲〇·8 莫耳,二醇/二羧酸的投入比率爲1.5。 將投入的原料在常壓氮氣環境下升溫至220°C並進行 -20- 200932826 酯化反應2.5小時以上,且邊監控餾去的縮合水的量,邊 在二羧酸的反應轉化率爲90莫耳%以上後,添加50ppm(從 總添加原料質量去掉縮合水質量後之相對於初期縮合反應 生成物的總質量之鈦的濃度)四丁氧基鈦(IV),並慢慢地進 行升溫及減壓,邊將二醇成分抽出至系統外,邊最後在240 °C〜25 0°C、1.5kPa以下進行縮聚反應。反應混合物的黏度 及攪拌轉矩値慢慢地上升,在到達適當的黏度時點或是二 醇停止餾出時點將反應停止。 © 所得到的聚酯樹脂(樹脂1〜12)的物性,亦即(2)聚酯 樹脂的固有黏度(η)及(3)降溫時結晶化發熱尖峰的熱量係 如表1所示。 - 又,聚酯樹脂(樹脂1〜12)的製造係使用以下的原料。 • (A)、(Β)、(C)係表示在本發明之各構成單位之符號。 異駄酸(A) : A_G. International chemical(股)製 對酞酸(A):水島AROMA(股)製 壬二酸(C): COGNIS 公司製 EMEROX1144 〇 癸二酸(C):豐國製油(股)製 乙二醇(B):九善油化學(股)公司製 三甘醇(C):九善油化學(股)公司製 2-甲基-1,3-丙二醇:大連化學工業(股)製 1,4-丁二醇:關東化學(股)製 實施例1 在樹脂1,將二氧化鈦(石原產業(股)製、商品名: TAIPAQUE CR-80)、雲母鱗片[山口雲母(股)製、商品名: C S - 0 6 0 D C ]、碳粉末[K E T J E N B L A C K I n t e r n a t i 〇 n a 1 (股)製、 -21- 200932826 KETJEN BLACK EC],以成爲表1的實施例1之制振材料 組成的方式混煉。混煉係使用雙軸混煉機,並於220它實 施。所得到的制振材料的性能評價結果係如表丨所示。 實施例2〜5 在樹脂2〜5,將在實施例丨所使用的二氧化鈦、雲母 鱗片、碳粉末以成爲表1的實施例2〜5之制振材料組成的 方式混煉。混煉係使用雙軸混煉機,並於2〇〇〜220 °C實施。 所得到的制振材料的性能評價結果係如表丨所示。 ® 比較例1〜7 在樹脂6〜1 2 ’將在實施例〗所使用的二氧化鈦、雲 母鱗片、碳粉末以成爲表1,的比較例1〜7之制振材料組成 的方式混煉。混煉係使用雙軸混煉機,並於200〜220。(:實 ' 施。所得到的制振材料的性能評價結果係如表1所示。 實施例6〜1 4 在樹脂1 ’將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二氧化鈦、氧化鐵 [JFE chemical (股)製、商品名:氧化鐵]、氧化鎂[協和化學 工業(股)製、商品名:KYOWAMAGU]、氧化鋅(堺化學工業 (股)製、商品名:氧化鋅1種)、氧化鋁[ADMATECHS(股) 製、商品名:AD M AT FINE]、氧化鈣[關東化學(股)製、商 品名:氧化鈣3N]及雲母鱗片,以成爲表2之制振材料組 成的方式混煉。混煉係使用雙軸混煉機,並於22 Ot實施。 所得到的制振材料的性能評價結果係如表2所示。 比較例8〜1 4 在樹脂1’將在實施例1所使用的二氧化鈦、雲母鱗 片 '碳粉末以成爲表3的制振材料組成的方式混煉。混煉 -22- 200932826 係使用雙軸混煉機,並於220°C實施。所得到的制振材料 的性能評價結果係如表3所示。
-23- 200932826
【I嗽】 比較例7| 樹脂12 | 64.8 1 28.0 | ο 14.0 24.8 60.0 | 15.0 | Ο 0.06 1 1 3·1χ108 | 〇 〇 比較例6 樹脂11 1 V-J 00 ο •Τ) 0.71 ro 30.0 60.0 10.0 0.11 丨31〜44 3.3χ108 〇 X 比較例5 樹脂1〇 co cn ο 16.5 0.61 o 36.0 60.0 ο 寸· 0.31 1 10 〜38 7.2x10® 〇 〇 比較例4 樹脂9 ο ο 0.73 o 36.0 60.0 ο ― 59 〜80 1.4χ109 〇 X 比較例3 樹脂8 ο 〇 0.85 00 m 36.0 60.0 ο ― 0.02 1 2.2χ108 〇 X 比較例2 樹脂7 Ο g 〇 0.69 o 36.0 60.0 ο 对· 0.29 55 〜80 1.7χ109 〇 X 比較例1 樹脂ό ο 〇 15.0 0.94 o 24.8 60.0 15.0 <Ν Ο 0.06 1 3.1χ108 〇 X 實施例5 樹脂5 卜 v〇 〇 15.0 0.41 o 24.8 60.0 15.0 <Ν Ο 0.34 22 〜58 1.6χ109 〇 〇 實施例4 樹脂4 ο 字 ο 15.0 0.99 o 22.5 60.0 17.5 0.27 r- 7 v〇 CO 8.9x10® 〇 〇 實施例3 樹脂3 卜 ο 15.0 0.65 o 22.5 60.0 17.5 0.27 25 〜61 Ι.ΙχΙΟ9 〇 〇 實施例2 樹脂2 00 CS ο 10.0 0.85 o 22.5 60.0 17.5 0.23 VO ? ο 9.1x10* 〇 〇 實施例1 樹脂1 64.8 28.0 ο 14.0 0.92 o 24.8 60.0 15.0 (Ν Ο 0.33 27 〜61 Ι.ΟχΙΟ9 〇 〇 Sg m 魎 奥 二羧酸構成單位的組成(莫耳%) 1對酞酸(A) 異酞酸(A) 壬二酸(C) 癸二酸(C) 二醇構成單位的組成(莫耳%) 乙二醇(Β) 1三甘醇(C) 1 1,4·丁二醇 1 2-甲基-1,3-丙二醇 構成單位(C)的濃度(莫耳%) f m 銳 E s §g M 避 嵌 3 m 銳 it 銳 鹅 蜡 m m g® 逛 δ 制振材料的組成(Wt%) 聚酯樹脂 gs 1 » 1 Ti02(E) 碳粉末 1制振材料的性能 i 4< £ 鎰 * 損失係數o.l以上的溫度區域(°c) i 瘦 κ m m 鹚 m BtnL iK 15 s ⑹成型性 (7)強韌性 4CN1— 200932826 ❹ο 【3嗽】 實施例14 am □X» m vn CN § ___0-21 , 36 〜67 1 1 8·1χ109 1 〇 〇 實施例13 丨樹脂1 1 <s % __Oj.1 J 1 61〜67 1 1 1.7χ109 1 〇 〇 實施例12 樹脂1 <N s 10 __0-35 1 1 31〜65 1 1 1.4x1ο9 1 〇 〇 實施例11 丨欄旨1 1 κη <S »Τϊ 1 0.27 1 ο τ (Ν ΓΛ 1 1.3χ109 1 〇 〇 實施例10 樹脂1 (N s 1 0.23 1 1 33〜62 1 1 1.2x1 ο9 1 〇 〇 Os 闺 舰 丨樹脂1 1 宕 s 「0.23 1 「27 〜66 1 1 8.2x10s 1 〇 〇 實施例8 伽 £H3 m κη (N % 1 0.35 1 1 28〜57 1 1 1.4χ109 1 〇 〇 實施例7 丨樹脂1 1 沄 s o 1 0.33 J 1 29〜60 1 1 1.3χ109 1 〇 〇 實施例6 樹脂1 m s I 0.32 1 丨24〜52 | 1 1.2x10」 〇 〇 聚酯樹脂 键 S 腾 m am tXQ am leu m S' ic 鑲 由》 m g S' § S' N g tN & c3 1碳粉末 制振材料的性能 4< 截 m Ρ § μ si s ο Μ 雄 3¾ i 鹤 4< ife Μ 鹚 m tttrrt 水 m *1 m 链 m -tni 锻 _Lr>l- 200932826 Ο 【ε£ JJ ^Λ 樹脂10 % 0.30 \ 10 〜44 | 1 1.9χ109 | 〇 〇 比較例15| 1樹脂9 | 1__24.8 60.0 ; 1 15.0 1 (N 〇 0.31 60 〜80 1.4χ109 〇 X 比較例14 樹脂8 1__24-8 1 60.0 1 15.0 1 (N 〇 1 1 I X 比較例Π 樹脂7 「24.8 1 60.0 __15.0 1 〇 1 1 1 X 比較例12 樹脂1 vn % ΚΤί (N 1 1 1 X 1 鎰 AJ ΟΑ 樹脂1 ο 冢 1 1 1 X 1 比較例10 樹脂1 Ο 1__0-25 | 24 〜47 1 1.4xl09 1 〇 〇 比較例9 樹脂1 ο Ο 1on | | 28〜35 | 1 9.4xl08 | 〇 〇 比較例8 樹脂1 m 00 | 0.08 | 1 | 6.8x10s | 〇 〇 1聚酯樹脂 键 m S 腾 m 聚酯樹脂 ic 啦 z—s & 1碳粉末 制振材料的性能 κ s 截 /—S P Μ 鳇 m II S 叫 〇 Μ i ia -K 酿 1 PwtI 歡 m irT m m 链 m «tm 港 s _9Z- 200932826 從表1、表2,實施例1〜14具有高損失係數,能夠得 到雖然在5(TC以上之比較高溫度範圍具有損失係數爲〇」 以上的溫度區域’但是具有充分的強韌性、成形性之優良 的制振材料。 另—方面’從表1,未含有異酞酸作爲聚酯樹脂的芳 香族二羧酸構成單位之比較例1,損失係數的最大値低而 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 又’比較例2〜5係未含有粒狀金屬氧化物的塡充材料 Ο (E)者,比較例2係進而未含有碳原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 竣酸構成單位等的(C)成分者,雖然損失係數的最大値非常 高,但是因爲缺乏強韌性,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比較例 ' 3係進而未含有異酞酸者,因爲損失係數的最大値低且缺 - 乏強韌性’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比較例4係進而未含有 乙二醇(B)及碳原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構成單位等的 (C)成分者’雖然損失係數的最大値非常高,但是因爲缺乏 強韌性’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比較例5係未含有作爲二 G 醇成分之乙二醇(B)者,雖然成形性、強韌性、在室溫附近 之制振性能沒有問題,但是在高溫度範圍之制振性能差。 比較例6〜7係未使用乙二醇(B)而是使用1,4-丁二醇 之情況,比較例6時因爲損失係數的最大値低且缺乏強韌 性,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相對地,比較例7係增加碳原 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構成單位等的(C)成分及粒狀金 屬氧化物的塡充材料(E),雖然具有強韌性,但是因爲損失 係數的最大値低,不適合作爲制振材料。 而且,依照表3,在塡充材料未含有粒狀金靥氧化物 -27- 200932826 的塡充材料(E)之比較例8〜1 0,損失係數的最大値低,且 塡充材料(D)與(Ε)的合計量大於80質量%之比較例11〜12 因爲無法成形’無法測定損失係數。 比較例1 3〜1 6係樹脂未滿足規定必要條件者,即便制 振材料中的各塡充材料的量係滿足必要條件,如比較例 13’聚酯樹脂係沒有碳原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構成 單位等的(C)成分之情況、或如比較例14,沒有來自異酞酸 之二羧酸構成單位之情況係無法成形,如比較例i 5,未使 © 用乙二醇(B)且沒有碳原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構成單 位等的(C)成分之情況,沒有強韌性,如比較例1 6,即便使 用碳原子數5以上的脂肪族。二羧酸構成單位等的(C)成分但 ' 是未使用乙二醇(B)之情況,雖然能夠得到強韌性,但是損 . 失係數大於〇 . 1之溫度未達到5 0 °C。 從以上的實施例可清楚明白本發明的制振材料在50°C 以上之比較高溫度範圍顯示高損失係數且成形性、強韌性 亦優良,依照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可適合在廣泛的溫度 〇 區域發揮高制振性能且強韌性及加工性優良之制振材料樹 脂組成物及制振材料。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能夠提供一種可適合 在廣泛的溫度區域發揮高制振性能且強韌性及加工性優良 之制振材料,其能夠被成形或加工成射出成形品、薄片、 薄膜、纖維、容器、發泡體、黏著劑、塗料、束縛型制振 片、非束縛型制振片等,能夠適合於車輛、鐵路、飛機' 家電、0A機器、精密機器、建築機械、土木建築物、鞋子、 -28 · 200932826 運動用品等,且適合利用作爲防振材、制振材、及吸遮音 材料。 【圖式簡單說明】 〇 jw\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〇 </»、、
-29-

Claims (1)

  1. 20093282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係含有以二羧酸構成單位 與二醇構成單位爲主成分而構成之聚酯樹脂、與塡充材 料之樹脂組成物,其特徵在於: (1) 聚酯樹脂的全部二羧酸構成單位中的50莫耳。/。以上 爲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且來自芳 香族二羧羧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中的70莫耳%以上爲 來自異酞酸乙二羧酸構成單位; (2) 在聚酯樹脂的全部二醇構成單位中,來自乙二醇之二 醇構成單位(B)爲60莫耳%以上; ’ (3)於聚酯樹脂中,含有由碳原子數爲5以上的脂肪族二 羧酸、脂肪族二醇及/或脂肪族羥基羧酸所構成之構成單 位(C)’且此等構成單位的合計量爲5〜25莫耳%; (4)聚酯樹脂中的構成單位(A)、(B)及(C)之合計量聚酯樹 脂的全部構成單位中的7 5莫耳%以上; ❹ (5)於四氯乙烷/酚=1/1(質量比)之混合溶媒中、於25。(:下 所測定之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爲0.2〜2.0 dl/g ; (6) 以微差掃描熱量計測定之聚酯樹脂在降溫時結晶化 發熱尖峰的熱量爲5 J/g以下; (7) 以含有鱗片狀或平板狀的塡充材料(D)與粒狀金屬氧 化物的塡充材料(E)作爲塡充材料,且有樹脂組成物中, 塡充材料(D)的含量爲18〜70質量%,塡充材料(E)的含 量爲2〜20質量%,塡充材料(D)與(E)的合計量爲20〜 8 0質量% ; •30- 200932826 (8)樹脂組成物之損失彈性模數的最大値爲5x1 08 [N/m2] 以上。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係在 來自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之二羧酸構成單位(A)中’有90 莫耳%以上爲來自異酞酸之二羧酸構成單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 成單位(C)係選自由壬二酸、癸二酸、3-甲基-1,5·戊二 0 醇、1,6-己二醇及三甘醇所組成群組之一種以上的化合 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 . 成單位(C)係選自由壬二酸、癸二酸及三甘醇所組成群組 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構 成單位(C)係壬二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聚 Q 酯樹脂的全部構成單位的構成單位(A)、(B)及(C)的合計 量爲9 0莫耳%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 充材料(D)爲雲母鱗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 充材料(E)係選自由二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鈣、氧化鐵、 氧化鋁及氧化鎂所組成群組之1種以上的粒狀金屬氧化 物。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其中塡 -31- 200932826 充材料(E)係二氧化鈦。 1 0. —種制振材料,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 一項之制振材料樹脂組成物所構成。 〇
    -32- 200932826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〇 Ο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7143631A 2007-11-13 2008-11-12 Damping material TW20093282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4056 2007-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2826A true TW200932826A (en) 2009-08-01

Family

ID=4063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3631A TW200932826A (en) 2007-11-13 2008-11-12 Damping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57742B2 (zh)
EP (1) EP2210915B1 (zh)
JP (1) JP5440175B2 (zh)
KR (1) KR20100092430A (zh)
CN (1) CN101855296B (zh)
AT (1) ATE547477T1 (zh)
HK (1) HK1149040A1 (zh)
TW (1) TW200932826A (zh)
WO (1) WO20090638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51039A (ko) * 2006-08-09 2009-05-20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진 재료
US8410244B2 (en) 2009-07-06 2013-04-0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Vibration-damping film
JP6168731B2 (ja) * 2011-06-02 2017-07-2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制振性を有する成型材料および成型品
CN103433762A (zh) * 2013-08-10 2013-12-11 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防过热减振刀座
CN105348496B (zh) * 2015-12-17 2018-02-27 昆山天洋热熔胶有限公司 一种适于3d打印用的复合耗材及其制备方法
EP3450501A4 (en) * 2016-04-26 2019-11-27 Kao Corporatio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FOR DAMPING MATERIALS
KR102637358B1 (ko) 2023-10-19 2024-02-16 박병철 친환경 준불연 제진도료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7628A (ja) * 1985-02-28 1986-09-01 Teijin Ltd 包装材料用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
JPH0615660B2 (ja) 1986-06-16 1994-03-02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制振材料用粘弾性組成物
JPH078903B2 (ja) * 1986-08-27 1995-02-01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材
JP2623316B2 (ja) 1987-10-20 1997-06-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複合型制振材料及び制振材料用粘弾性樹脂組成物
JP2702559B2 (ja) 1989-08-18 1998-01-21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数値制御装置の補間方式
JPH03117798A (ja) 1989-09-28 1991-05-20 Tokyo Gas Co Ltd 管路をその内面から部分補修する方法及びこの補修方法に使用される補修材
JP2925636B2 (ja) 1990-03-12 1999-07-28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制振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2613502B2 (ja) 1991-05-31 1997-05-2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制振材料用粘弾性樹脂組成物
JPH05230195A (ja) 1992-02-25 1993-09-07 Mitsubishi Kasei Corp 制振材料用粘弾性樹脂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制振性金属積層板
JP3117798B2 (ja) 1992-06-30 2000-12-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制振材料用粘弾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制振材料
JPH0631853A (ja) 1992-07-20 1994-02-08 Teijin Ltd 制振金属板
JP3311849B2 (ja) 1993-12-22 2002-08-0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制振材料用粘弾性樹脂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JP3075905B2 (ja) 1994-02-10 2000-08-14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3780385B2 (ja) 1996-01-16 2006-05-31 大塚化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制振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3221496A (ja) 2002-01-31 2003-08-05 Toyobo Co Ltd 粘弾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型制振材料
JP2004143324A (ja) * 2002-10-25 2004-05-20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制振性樹脂組成物
JP2006052377A (ja) 2004-03-01 2006-02-23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高制振性樹脂組成物
EP1571176A1 (en) 2004-03-01 2005-09-07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Resin composition with high vibration damping ability
CN1690120A (zh) * 2004-03-01 2005-11-0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高减震能力的树脂组合物
JP5028766B2 (ja) * 2005-08-23 2012-09-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成形材料および成形品
JP5028765B2 (ja) * 2005-08-23 2012-09-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音響機器用制振材料ならびにシートおよび音響機器用支持台
KR20080043789A (ko) 2005-08-29 2008-05-19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진재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JP3117798U (ja) 2005-10-20 2006-01-12 スタイル・インデックス株式会社 喫煙用ライター
KR20090051039A (ko) * 2006-08-09 2009-05-20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제진 재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49040A1 (en) 2011-09-23
CN101855296B (zh) 2012-11-14
EP2210915A4 (en) 2010-12-08
JP5440175B2 (ja) 2014-03-12
EP2210915B1 (en) 2012-02-29
CN101855296A (zh) 2010-10-06
US20100234509A1 (en) 2010-09-16
EP2210915A1 (en) 2010-07-28
JPWO2009063837A1 (ja) 2011-03-31
ATE547477T1 (de) 2012-03-15
WO2009063837A1 (ja) 2009-05-22
US8357742B2 (en) 2013-01-22
KR20100092430A (ko) 201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56417B2 (ja) 制振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932826A (en) Damping material
KR101186755B1 (ko) 고제진성 수지 조성물
JP2006052377A (ja) 高制振性樹脂組成物
JP5737187B2 (ja) 制振性を有する成型材料および成型品
JP5262716B2 (ja) 制振材料
JP5070687B2 (ja) 床材用制振シート及び床材
JP5028766B2 (ja) 成形材料および成形品
JP5733207B2 (ja) 制振フィルム
JP2008189854A (ja) 制振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11068722A (ja) 成形材料
JP2011074244A (ja) 成形材料
JP6168731B2 (ja) 制振性を有する成型材料および成型品
JP2007054235A (ja) 高制振性靴ソール
JP2013010929A (ja) 制振性と遮音性を有する成型材料および成型品
JP2007204649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樹脂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