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7258A - Reinforcing bar joint - Google Patents

Reinforcing bar joi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7258A
TW200837258A TW096127824A TW96127824A TW200837258A TW 200837258 A TW200837258 A TW 200837258A TW 096127824 A TW096127824 A TW 096127824A TW 96127824 A TW96127824 A TW 96127824A TW 200837258 A TW200837258 A TW 2008372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load transfer
sleeve
rod
ba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27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atoshi Murayama
Mitsuhiro Yoshida
Takaaki Hirayama
Yoshitaka Kurihara
Andrew R Cramer
Original Assignee
Okab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be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be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37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725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 E04C5/165Coaxial connection by means of slee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Description

20083725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用於接合鋼筋之鋼筋接頭。 【先前技術】 鋼筋係鋼筋混凝土結構(RC結構)及鋼骨鋼筋混凝 土結構(SRC結構)之主要組件,且被切割成預定長度以 便在現場配置期間容易進行排列,,在現場接合鋼筋 之操作是不可缺少的。
存在有多種類型之用於接合鋼筋的方法,其中包括搭 接、-機械搞接II、及-氣體壓力焊接接合。視結構所要 求之品質、轉條件、所用鋼筋之直徑及類似因素來酌情 選擇並使用此等接合。 入厂/1攸汉〈接合 文σ ~ π六啕合別之缺點 及k點。舉例而言,搭接可藉由利用鋼筋對混凝土之黏著 性而輕易地接合鋼筋。由於兩根鋼筋必須交疊,因此當鋼 筋直徑增加,變得更難執行各 田 4里’肋配置或緊固其等之交 璺段。此外,機械耦接器要求對諸 十# E ^ T布如破插入耦接器之鋼筋 =插入長度及所施加之緊固扭矩的細節進行管理…氣體 壓力焊接接合要求焊接工人具有特 、一 焊接。 、韦将疋貝格以執行氣體壓力 '…發出能夠輕易接合鋼筋而不要求 搭接段之鋼筋接合方法 然而,在彼等方法中,一用於接合 的方法僅可應用於具有固定間距之鋼 口仃之鋼肋對 且因此在鋼筋間 5 200837258 人不夠風活(見專利文獻1)。此外,使用u形套管 ^接^方法無法提供足夠之接合強度(見專利文獻2及專 利文獻3 )。 在該等情況下, 一 面之鋼套管及^出—接頭,其由-橢圓形橫截 楔形構件構成。根據該接頭,將兩根鋼筋 之末刀自各別的相反方向插入套管中,且接著可經由 被形成在套管中$ _ $ 4 s中之楔形插入孔’將楔形構件敲入兩根鋼筋 以將鋼一起(見專利文獻4及非 然而,在接頭由橢圓形橫截面之鋼套管及一横形構件 構成的情开”,兩根鋼筋被以其等之末端部分交替插入該 橢圓形套管中而在垂直於鋼筋之軸線的方向; 形成一間隙。 綱肋之間 此排除了兩根鋼筋被沿同一線接合的情況,且存在一 =在於:當歸因於地震標準或其類似標準而需要大量鋼 肋時,難以在鋼筋之間提供足夠之間隙。 亦已存在以下問題,若拉力作用於兩根鋼筋,則套管 可歸因於前述間隙在垂直於軸線之方向上旋轉,藉此鬆開 鋼肋與楔形構件之間的嗔合。套管之旋轉亦對鋼筋產生彎 曲力矩,使得接合之區域可被藉由小於其等之拉力斷裂負 載之拉力負載而斷開。 此外’當將鋼助插入該鋼套營日腺 苌g且將該楔形構件壓入時, 即使《鋼筋μ入楔形構件之前已自套管中筆直地延伸 出,鋼筋仍將在敲入楔形構件之位置處發生彎曲且自套管 6 200837258 傾斜延伸。因此存在以下問題,難以形成如所期望之鋼筋 配置,從而導致鋼筋之間的干擾或間距不足。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公告案第3197079號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公開申請案第Hei 5-156721號 【專利文獻3】曰本實用新型公告案第Hei 3-047052爾; 【專利文獻4】日本實用新型公告案第Sh〇 58_32498號 【非專利文獻 1】ERICO International Cc^pomion,
签於上述情況已開發出本發明,且因此,本發明之一 【發明内容】 目枯為提供一種鋼筋接頭,該鋼筋接頭能夠避免其之套管 旋轉以在鋼筋之間提供增強之接合力。 ::明之另一目標為提供一種鋼筋接頭,其能夠抑制 鋼肋在敲入一楔形構件之位置處彎曲。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 4々 1八太 鋼肋接碩中,分別將兩鋼筋之末端 口P分插入一套管之兩端 串$1 ^ 的開口中,以使鋼筋被沿同一線 爭列排列。亦將一負載 琛 別鋼筋之末端部分平行。夕干入牙過套管中,以便與各 接著,將一第_楔形 負载轉移桿之間的空間中 ^根鋼筋中之任一者與 筋與負載轉移桿之間的空間中。楔形構件壓入另-鋼 因此,當該兩鋼筋處於拉力 自-鋼筋經由第1形 、、,該拉力負载被 轉移至負载轉移桿上且被進一 7 200837258 步自負載轉移桿經由第二模形構件轉移至另―鋼筋上。 此外,由於兩根鋼筋沿同一線串列配置,因此來自各 別㈣之拉力負載沿同一作用線而作用於套管上。此消除 了如前文所論述之旋轉套管的可能性。 套管由一對半圓柱形壁部分(其等被以其等之彎曲内 表面彼此相對的方式署、 ^式配置),及一對平坦壁部分(其等延 伸至該對半圓柱形壁邱八 办土口P刀之相應邊緣處)構成。套 =間在半圓柱形壁部分之—者的側面上形成—鋼筋插入 :/刀別自套管之兩個開口處將該兩鋼筋之末端部分 :入該空間。另-半圓筒形壁部分之側面形成一桿插2 間,將負載轉移桿自開口中 工 間至套管之另一門•穿過該桿插入空 汗口处。當將兩根鋼筋之末端部分被插入 t管且將負载轉移桿插入套管時,兩根鋼筋之末端= 負載轉移桿被平行地置於套管中。 在平坦壁部分中之 鋼筋中之一去盘奋# 中形成楔形插入孔,以位於 中之一者14負載轉移桿之 移桿之間。 另鋼肋與負載轉 田將第-楔形構件敲入鋼筋中之 間的空間中時,直雜Λ⑴ 有/、負载轉移桿之 利用來自套管之半圓筒形壁邱八的 反作用力而咬入哕钿气〜土口 勿的 .^ 鋼肋及負載轉移桿中且嚙合該锢# :轉移桿。,當將第二楔形構件敲入:= 轉移桿之間的空間中時,其咬入 二、負載 且喷合另-鋼筋及負载轉移桿。 1負載轉移桿中 上文所述,弟一楔形構件及第二楔形構件具有一咬 8 200837258 入鋼筋及負載轉移桿中之錐形部分。兩者中之哪一者的咬 入程度較高主要視兩者之間的硬度差而定。若未充分咬入 鋼筋中,則該等鋼筋與第一楔形構件及第二楔形構件之間 的响合力不足。 因此意欲使負載轉移桿具有等於或高於钢筋之硬度的 硬度以使第-楔形構件及第二楔形構件在設計容許下盡可 能充分咬入鋼筋中。 例如,負載轉移桿可由一具有圓形橫截面之直鋼桿製 、 干1重必須被配置在被串列置放 助(之一側上M,而負載轉移桿有時可被配置在 兩鋼助之兩側上。在此案例中,額外需要一第一棒= 及一第二楔形構件。當壓 、/冓件 入兩鋼筋之兩側上的第,,一楔形構件時,將被插 肋之兩側上的弟一換形構件盡可能 -對弟二楔形構件之情形中,情況可相同。 在 織A即:吏已知—修改方式,仍無旋轉套管或在任何方向 尋、曲鋼筋的可能性。 向上 若將第-楔形構件及第二楔形構件 載轉移桿之間的空間中,則即使鋼 4鋼肋與負 -楔形構件被壓入之前已自套管中筆 。構件及第 日讀可能在敲入第—模形構件及第 丨鋼肋有 生-曲且自套管傾斜延伸。 -楔形構件的位置處發 在該等案例中,意欲在負 邊突出的突出部分。因此 f形成向銅筋之周 田弟-楔形構件及第二換形構 200837258 件被敲入且鋼筋因此開始彎曲時, 被形成於自被絲#
該等大直徑部分具有大於桿體之外徑, 以使得該等 大直徑部分形成突出部分。 、 【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看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一鋼筋接頭。應 注意,將以相同之元件符號來標示與習知技術之構件及大 體一致的構件及類似物,且將省略對其等之描述。 (第一實施例) 圖1為展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一鋼筋接頭的圖式。如圖 所示,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頭丨包含一橢圓形橫截面之 套官2、一要被插入穿過該套管之負載轉移桿3,及楔入 機構4。 套官2被構形以使得可將鋼筋5&、鋼筋之末端部 分插入形成在該套管2之兩端上的開口 6a、開口 中, 以使該等鋼筋被沿同一線串列配置。亦可將負載轉移桿3 平订於被插入該套管2中之鋼筋5a、鋼筋5b的末端部分 地插入穿過套管中。 δ亥套管2係由一對半圓筒形壁部分7、7 (其等被以其 等之幫曲内表面彼此相對的方式配置)及一對平坦壁部分 200837258 二 (:等延伸至該對半圓筒形壁部分之相應邊緣處)構 使立料料坦壁部分8、8中形成楔形插人孔9a、9a以 使其等彼此相對。同檨,名 _形栝入a⑽ ’在該荨平坦壁部分8、8中形成 ‘开V插入孔9b、9b以使其等彼此相對。 負載轉移桿3係由且有圓报與 八有®形松截面之直鋼桿製成的。 在此情形中,該等楔入機 ^ 機構4包括一楔形構件4a,該 成升y構件4a為一待敲入嗜細 的* Ρ1Φ少外 該鋼肋53與該負載轉移桿3之間 的工間中之弟一楔形槿株· 4b Α — 1 , 一楔形構件4b,該楔形構件 b為一待敲入該鋼筋5b與該tΛ ^ 負载轉移桿3之間的空間中 之第二楔形構件。該楔形 ^ ^ ^ 冓牛4a被插入經過被形成在該鋼 肋5 a與該負載轉移桿3之p弓 心· 之間的楔形插入孔9a、9a。該楔 形構件4 b被插入經過被來出 、 3 ^ Π ^ ^ λ '成在该鋼筋5b與該負載轉移桿 J之間的楔插入孔9b、9b。 當將該模形構件4a # λ ^ a ^ π . ^ , ± 。入該鋼筋5a與該負載轉移桿3 之間的空間中時,JL雜士 4ι丨m \ 八曰j用为別來自該套管 形壁部分7、7的反作用六a > <牛W同 父入且嚙合該鋼筋5a及該負載 轉移桿3。同樣,當將該獅 貝戰 自香m曰 横形構件4b敲入於該鋼筋5b與 負載轉移才干3之間的空間中 及該負載轉移桿3。 k其叹入且喷合該鋼筋5b 述,該楔形構件具有一咬入該鋼筋 4負載轉移才干3中之錐形邻八 入料。卩分’且楔形構件4b具有—咬 入该鋼劝5b及該負載轉移浐 戟得移才干3中之錐形部分。兩者中之 哪一者的被咬入程度較高主 者中之 ^ , ^ x 要視兩者之間的硬度差而定。 右未充为咬入該鋼筋5a中, 4a 則该鋼筋5a與該楔形構件 11 200837258 之間的嚙合力會不足,且同樣地,若未充分咬入該鋼筋5b 中,則於該鋼筋5b與該楔形構件4b之間的嚙合力會不足。 因此意欲使該負載轉移桿3的硬度等於或高於該等鋼 筋5a、5b之硬度,以使該等楔形構件私、4b分別在設計 容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充分地咬入該等鋼筋5a、鋼筋讣中。 特別地係,以由SD345 (用於鋼筋混凝土之鋼桿,日 本工業標準(JIS))製成的鋼筋5a、鋼筋%之情形為例, 該負載轉移桿3可由s45c(用於機器結構用途之碳鋼,m) 頭1來接合該等鋼筋 之一末端部分插入該套 之一末端部分插入該套 當使用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 5a、鋼筋5b時,首先將該鋼筋5a 官2之一開口 6a中且將該鋼筋5b 管2之另一開口 6b中。
在插入該等鋼筋之操作的同時或緊接在插入該等鋼筋 之操作之前或之後’將該負載轉移桿3插人穿過該套管2 中。在此插人操作期間’將該負載轉移桿3插人該套管2 中,以平行於該等鋼筋5a、5b之末端部分。 入 入孔9b、9b中 之楔形打樁機 接下來’將該等模形構件4a插入並壓入該等楔形插八 :二'中?將該楔形構件仆插入並壓入該等楔形插 為進行壓入,可酌情選擇並使用一習知 〜圖2 m其展示該楔形敲人操作完成,而 致完全接合戎等鋼筋5a、5b時之狀態。 、 在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㈣1中,分㈣兩根 12 200837258 外之末端部分插入於該套管2之兩端中的門 以便沿同—緩串丨 的開口 6a、6b内, 線串列配置該等鋼筋^ 入穿過該套管2,以與該等 μ負载轉移桿3插 等兩個楔形構件4a、4b壓入 、部分平行’且將該 鋼…該負載轉移桿3之間:空該^^ 4b壓入該鋼筋5b與該負載轉移ρ ^ ’且將該楔形構件 因此間的空間中。 田兩根鋼助5a、5b被置於_ 拉力負载會被自爷Λ 徂力負载下時,該 曰趿自省鋼肋5a經由該換形 載轉移桿3,且# 牛4a轉移至該負 件仆轉移至該鋼筋外。 3 !由該楔形構 除此之外,由於該兩根鋼筋心 置,因此來自各別^ 1 s 破b同一線串列配 心 鋼 5b之拉力負载合从 作用於該套管2上。 戟㈢/σ冋一作用線 如已描述之,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 移桿3的引入可能在, ,“負載轉 J月匕在邊兩根鋼筋5a、5b妯、、,l η 人 置的情況下轉移拉力負載。 ^ 口同一線串列配 口此,來自各別鋼筋5a、5b之拉力 % 作用於該套管2 F .. L 負载>口同一作用線 於该等㈣5 ’猎此防止該套管2被旋轉。此外,由 以4鋼肋5a、讣不會遭受由於套 田 因此排除了該等鋼筋5a、5b被藉由 ^¥致彎曲’ 等的情形中而斷裂之情況。此使得該 , 之拉伸強度可充分發揮作用。 i應瞭解’當該兩根鋼筋5a、5b被置於_拉 •力負載被自該鋼筋5&經由該楔形構件乜轉移至:負 13 200837258 載轉移桿3,且進一步被自該 件扣轉移至該鋼筋5b。冑轉移經由該楔形構 強度。 此使得可能在該等鋼筋53與%之間提供足夠之^ L貫施例1】 載轉移桿 力特性產 進行以下拉力測試以檢查於該等鋼筋鱼該 之間的相對硬度差對根據本發明之鋼筋接頭的 生何種影響。
拉力測試使用具有48_之楔形長度一 直徑及10咖之尖端長度的楔形構件。表!展示該 寺套管之規格。 【表1】 如自表1中可見,被測試之該等套管具有三種鋼型: STKM13A (用於機器結構用途之碳鋼,爪)、以冗(未 經熱處理)及S45C(經退火)。該等楔形構件由—種鋼型 S45C (精煉且硬化)製成。 接下來,表2展示各別拉力測試之結果。 【表2】 案例1及案例2思欲在檢查該等鋼筋與該負載轉移桿 之間的相對硬度差對拉力特性產生何影響之前,檢查形狀 變化之影響。在兩種情形中,該負載轉移桿由鋼型(§〇345 ) 之一變形鋼筋製成,該鋼型之變形鋼筋具有的硬度盘待接 合之鋼筋(則45)之硬度相同,但來自不同之鋼條生產 者0 14 200837258 案例3意欲檢查使用一鋼型之一負載轉移桿的情形, =:負載轉移桿具有與待接合之鋼筋之拉伸強度規格 伸強度㈣(下限)。負载轉移桿係由鋼型 NR4^0B製成(用於建築構造用途之軋鋼條(圓條),耶)。 型之及案例5意欲檢查使用比待接合之鋼筋硬的鋼 …载轉移桿的情形。由於圓條不易因為拉力特性受到 形狀為主之變化,m以使用圓形之負載轉移桿。該等負載 轉移桿由鋼型S45C (精煉)或SCM435製成。 案例7及案例9與案例4及案例5大體相@,且音欲 檢查使用比待接合之鋼筋硬的鋼型之負载轉移桿的情开:。 由於圓條不易因為拉力特性受到基㈣狀之變化,所以使 用0形之負載轉移桿。該等負載轉移桿由鋼型Μ 且硬化)製成。 …因為案例i中之拉力賴,待接合之鋼筋導致基底材 枓斷裂。此結果展示,#負載轉移桿具有的硬度等於待接 合之鋼筋之硬度,則可使用變形條作為根據本發明之接頭 的負載轉移桿。 、 在案例2中,該等待接合之鋼筋導致剪切斷裂。此結 果展示,變形條具有不同之拉力特性,因為實際材料自身 之構形’諸如肋徑、節#,及機械特性在鋼條生產者之間 有所不同。 在案例3中,待接合之鋼筋在基底材料斷裂之前導致 剪切斷裂。此結果展示,當使用中之負載轉移桿具有的拉 伸強度規格與待接合之鋼筋(SD345 )之拉伸強度規格相 15 200837258 同(下限)時,SD345有時可能變得更硬,因為實際之SD345 材料之拉伸強度變化比SNR49〇B之拉伸強度變化大。 在案例4、案例5、案例7及案例9中,待接合之鋼筋 導致基底材料斷裂。 根據此等結果發現,若負載轉移桿由比待接合之鋼筋 (SD345 )更硬的鋼型(S45C (精煉)、SCM435、S45c (精煉且硬化”製成,則待接合之鋼筋將無例外地導致 基底材料斷裂。 案例1至案例3、案例4、案例5、案例7及案例9之 測試結果展示,可使用所具有的硬度與待接合之鋼筋之硬 度相同之鋼型的變形條及圓條作為負載轉移桿,然而負載 轉移桿可能歸因於形狀變化或製造品質之變化而變得比待 接合之鋼筋軟。因此,希望在充分地比待接合之鋼筋 鋼型中選擇負载轉移桿。 ^然而,右負載轉移桿過硬,則楔形構件咬入鋼筋中之 程度從而增加了鋼筋之撓曲程度,及該等横形構件甚至亦 可被變形H負载轉移桿必須具有—硬度以使得咬入 鋼筋之程度不會變得過度且亦導致楔形構件變形。 此外,在套管由一硬質材料製成的案例6及案例8中, 待接合之鋼筋在基底材料斷裂之前導致剪切斷裂。並原因 f似在於,由於套管比待接合之鋼筋更硬,因此該等樓形 構件之壓入並未使該等鋼筋充分壓抵住套管之內壁表面。 在案例8中’在一楔形構件咬入之位置處發生斷裂。此看 係由於在鋼筋之咬入位置處發生了應力之集中。此亦展 16 200837258 示,即使負載轉移桿比待技人a 2 μ Λ 得接合之鋼筋更硬,若套管比鋼筋 更硬,則楔形構件咬入鋼筋中之程度仍可能過度。 根據上述測試結果,對於本發明之鋼筋接頭而言,希 望楔入機構係最硬的,且备哉絲必纟日 員载轉移桿、待接合之鋼筋及套 管依序逐漸為較軟的。 應注意,在上述測試中,以拉伸強度來表現硬度以避 免由於不同硬度指示規格而在比較時出現困難。 (弟二實施例) 現將描述-第二實施例。應瞭解,將以相同之元件符 號來指定與前述實施例之構件及類似物大體一致的構件及 類似物,且此處將省略對其等之描述。 圖3為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接頭的圖式。如圖 所示’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頭41 &含_橢圓形橫截面 之套管2 —待插人穿過套管之負載轉移桿43及楔入機構 4 〇 ^負載轉移桿43由一桿體45及大直徑部分44a、44b(其 寺為被附接至桿體之各別末端的突出部分)構成。該等大 直徑部分44a、44b被形成以具有一大於桿體Μ之外徑且 在其等内部腔穴中切劃出内部螺紋。 相反地,該桿體45由一具有圓形橫截面之直鋼桿製 成,該鋼桿之兩端上具有外部螺紋。此等外部螺紋分別與 大直徑部为44a、44b之内部螺紋喷合,以使得該等大直押 部分44a、44b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該桿體45的各別端。 在此範例中,忒專大直控部分44a、44b具有一外徑, 17 200837258 該外徑被決定以當其等與被插過該套管2之桿體4 別端鳴合時,其等之周邊分別與該等鋼筋^、鋼筋外相 接觸。應瞭解’必要時可使該等大直徑部分44a、44b之半 徑小於自桿體45之轴線至該等鋼筋5 + :r一大直徑部分一旋至= 件4a,有一咬入鋼筋5a或鋼筋外及 ==431之錐形部分。兩者中之哪一者的被咬 二:要視兩者之間的硬度差而定。若未充分咬人 :二鋼ra、5bt,則於該等鋼筋5a、5b與該等楔形構 件4a、4b之間的嚙合力不足。 因此意欲使負載轉移桿43具有的硬度等於或高於該等 鋼筋…之硬度’以使該等楔形構件一在設計容 终下盡量咬入該等鋼筋5a、5b中。 特定言之,以由SD345 (用於鋼筋混凝土之鋼桿,JIS) 製成之鋼筋5a、5b之情形為例,該負載轉移桿^可由⑽ (用於機器結構用途之碳鋼,jIS )製成。 5亥套管2及模入機構4斑楚 ♦七> /、丄 风稱4興弟一貫施例中所使用的相同, 且因此’此處將省略對其等之描述。 當使用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頭41來接合該等鋼筋 5a、5b時,首先將該鋼筋5a之一末端部分插入該套管2 之一開口 6a中且將該鋼筋5b之一末端部分插入該套管2 之另一開口 6b中。 在插入該等鋼筋之操作的同時或緊接在插入該等鋼筋 18 200837258 之知作之則或之後,將該負載轉移桿43之桿體45插過該 套管2。在此插入操作期間,將桿體杉插入套管2中,以 使其平行於該等鋼筋5a、5b之末端部分。 接下來,如圖4所示,使該等大直徑部分44a、44b之 内部螺紋與被切劃在該桿體45之兩端上的外部螺紋嚙合, 以使該等大直徑部分44a、楊之周邊與該等鋼筋h、5b 相接觸。應瞭解出於便於進行旋入操作之目的而使該
等直彳二°卩刀44a、44b之半徑小於自該桿體45之軸線至 舌二/筋a 5 b之周邊的距離,因此產生間隙且以最嚴格 之意義而言,兩個構件將不會接觸。 4a插入並壓入該等楔形插入孔 4b插入並壓入該等楔形插入 ,可酌情選擇並使用一習知之 接下來,將該楔形構件 9a、9a中,且將該楔形構件 孔9b、9b中。為進行壓入 楔形打樁機。 錄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頭41中,分別將兩鋼筋 5、b之末端部分插入該套管2之兩端上的開口 一内, 插Si :線串列配置鋼筋。同時’將該負載轉移桿43 構:t官I以與該等鋼筋之末端部分平行,且將該兩楔形 負載二。將該楔形構件4a壓入於該鋼筋5a與該 ,錮#夕干43之間的空間中,且將該楔形構件4b壓入於 …肋5b與該負载轉移桿43之間的空間中。 力:二=:二:置於拉“載下時,該拉 移桿“上,=ΓΓ 構件43轉移至該負载轉 進—步自該負載轉移桿43經由該換形構件 19 200837258 仆轉移至該鋼筋5b上。 此外,由於該 此來自各別麵筋5a、5b之:力5:被沿同一線串列配置’因 套管2上。 < 載沿同一作用線作用於該 在此範例中,者 筋心鋼筋%門:形構件一被敲入且該等鋼 且因此抑制了該等鋼筋之V曲鋼筋5a、5b之周邊相接觸 备哉絲“述之’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帛41,新引入該 負載轉移桿43使得可能在兩鋼 ;: 配置的情況下轉移拉力負載。 门線串列 因:匕’士自各別鋼筋5a、5b之拉力負載沿同一作用線 於。亥套官2上,由此防止該套管 於該等鋼筋5a、5b不合“太― 辑此外’由 排除了該等鋼筋5a、5:皮:Γ2旋轉而導致彎曲,因此 的拉伸強度的情形下斷:二彎曲及張力而在未發揮鋼筋 4的清況。此使得可能使該等鋼筋 a、5b之拉伸強度充分發揮作用。 應瞭解’當兩鋼筋5a、讣被置於拉力負載 力負載被自該鋼筋5a經由該楔形構件4&轉移至負载轉: 才于43,且進一步被自負载轉移桿43經由楔形構件4 ^ 至鋼筋5b。 得移 此使仔可能在該等鋼筋5a與5b之間提供足夠之接人 強度。 σ 此外’根據本實施例之鋼筋接頭41,該負载轉移桿μ 20 200837258 =末端分別被配備有可拆卸之大直徑部分他、桃,且該 二大直橙部分44a、44b被形成以使得當被附接至 2=之各財料,該等A直㈣分向料㈣5a、5b 鋼筋5接著/當該等模形構件4a、4b被敲入且該等 a 5b開始㈣時,被形成於該負載轉移桿a上之 此# Γ^77 44a、44b與鋼筋5a、5b之周邊相接觸且可因
此抑制該等鋼筋5a、讣之彎曲。 J U 此消除了可能難以形成如所期望之一鋼筋配置的可能 ,该可能性將導致在鋼筋 文所描述。 在鋼肋之間的干擾或間距不足,如前 大直二:!Γ等鋼筋5a,能如何彎曲^不含該等 虔ϋ 的情形中’該等横形構件仏仆之 置處二::如圖所不使該等鋼筋5a、鋼筋“在敲入位 ::=。然而,若提供該等大直徑部分44a、44b, ==5a、鋼筋5b與該等大直徑部分― 相接觸且被該等大直徑部分44a、44b約束 該等鋼筋5a、5b之彎曲。 口此,抑制了 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向該茸 出部分被形成為大直徑部分44a、44b/周邊突出的突 之該等突出部分不限於該構形。 ‘、、、而,根據本發明 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可使用一由_ 形成在該直部分之各別末端上之刀54及被 的負载轉移桿53,以使該”曲部分二、成 分。 W形成突出部 21 200837258 虽该等鋼筋5a、5b開始在該等楔形構 置處彎曲時,該等彎曲部分52、52之 5b之周邊相接觸且因此抑制了該等鋼 在上述實施例中 2,以使其與被插入套二:一負載轉移桿3插過該套管 分平行 中之該等鋼筋5a、5b的末端部 一 圖7所示,可將兩負載轉移桿73、73 均插過一套管79 I、,
. . 侍當將該等鋼筋5a、5b之末端部分 插入该套管2 Φ η士 ^ 刀 等鋼筋π守 負載轉移桿73、73平行位於該 4鋼肋5a、5b之兩側上。
即使以該構形, 件4a、4b之敲入位 末梢與該等鋼筋5a 筋5a、5b之彎曲。 乂此構形,楔入機構4包括分別要被敲入該鋼筋5a盥 該!負載轉移桿73、73之間的空間内之楔形構件4a、4、a 或第棋$構件’及分別要被敲人該鋼筋5b與該等負載 轉私梓73、73之間的空間内之楔形構件4b、4b或第二楔 形構件。分別經由楔形插入孔9a、%插入該等楔形構件钧、 牝,該等楔插入孔9a、9a被形成於在鋼筋化與該等負載 轉移桿73、73之間在套管72之平坦壁部分中。分別經由 楔形插入孔9b、9b插入該等楔形構件仆、仆,該等楔插 入孔9b、9b被形成於在該鋼筋5b與該等負載轉移桿乃、 73之間在套管72之平坦壁部分中。 該等楔形構件4a、4a及楔形構件4b、4b與第一實施 例中詳述者相同,且因此將在此省略對其等之描述。 此處,雖然前述實施例及其等之各種變化形式中之負 載轉移桿3、53及73以及桿體45被在現場進行附接,铁 22 200837258 工廠或類似地方 而其等可改為在一 或該套管72。 預先被附接至該套管 2 在刖述實施例及其等之各種 40 ^^ ^ ^ 欠化幵/式中,待被壓入該 鋼肋5a與該負載轉移桿 蛰日芬义間的王間内之楔形構件4a的 及待被壓入該鋼筋5b與該負载轉移桿3之間的空間 内之楔形構件4b的數目係各為一 ^ ^ ^ ^ . 在該負载轉移桿53 μ負載轉私桿73的數目亦可係各
解,實際上可使用一者以上曰係各為一個'然而’應瞭 ^槿杜, 可沿著鋼筋5a之軸線壓入 Μ構件4a。料楔形構件⑪,情況亦可相同。 =而言’待被壓人之楔形構件的最小數目為每根鋼 肋中口有一個。可不使用其餘的楔形插入孔。 、曰t、該構形,未使用之楔形插入孔在混凝土鑄塑時作為 匕旋土填充孔,以使得混凝土流入該套管内。 此*增強了接合鋼筋之強度。 【圖式簡單說明】 一 ° C a )及圖1 ( b )為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鋼筋接 頭1的圖式’目1 (a)為正視圖,圖1(1〇為沿線心八 獲得之橫戴面圖。 圖2為展示鋼筋5a、鋼筋5b完全由接頭1接合之狀 態的圖式。 固(a )及圖3 ( b )為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鋼筋接 員41的圖式,圖3 ( a)為正視圖,圖3 ( b)為沿線β·β 獲得之橫戴面圖。 圖4為展示大直徑部分44a及大直徑部分44b如何附 23 200837258 接至桿體45之兩端的圖式。 铜筋5b彎曲之 圖5為展示不含突出部分且鋼筋5a 狀態的圖式。 °為根據修改形式之鋼筋接頭的正視圖。 圖7 (〇及圖以”為展示根 接頭的圆彳㈤ 尿另一修改形式之鋼筋 接貝的圖式,圖7 (a)為正視圖, 肋
獲得之橫截面圖。 (b)為沿線C_C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鋼筋接頭 2套管 3負載轉移桿 4楔入機構 4a楔形構件 仆楔形構件 5a鋼筋 5b鋼筋 6a開口 6b開口 7半圓筒形壁部分 8平坦壁部分 %楔形插入孔 9b楔形插入孔 4 1鋼筋接頭 43負載轉移桿 24 200837258 44a大直徑部分(突出部分) 44b大直徑部分(突出部分) 45桿體 52彎曲部分 53負載轉移桿 54直部分 72套管 73負載轉移桿
25

Claims (1)

  1. 200837258 十、申請專利範覇·· 1 · 一種鋼筋接頭,其包含: 之末處具有開口之橢圓形橫截面套管,兩根鋼筋 之末知^可分別插人該等開 同一線串列配置; 從伃逆♦鋼肋破沿 一負載轉移桿,其要被插過該套管,以 套官内之該等鋼筋的該等末端部分平行;A 入該 被經由楔形插入孔插入之楔入機構,該等楔插入孔 =構成該套管之—對平坦㈣分中的相反位置處, ”入構件包含一要被敲入該兩根鋼筋中之任-者與 :負载轉移桿之間的一空間内之第一楔形構件,及一要被 ::另-鋼筋與該負載轉移桿之間的一空間内之第二換形 申請專利範圍帛1項之鋼筋接頭,其中該負載轉 夕于被配置在該兩鋼筋之兩側上。 筋之3二1請專利範圍帛1項之鋼筋接頭,其中向該等鋼 肋之周邊犬出的突出部分被形成在該負載轉移桿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鋼筋接頭,其中向該等鋼 肋之周邊突出的突出部分被形成在該負載轉移桿上。 5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鋼筋接頭,其中該負載轉 ^由-直部分及被形成在該直部分之各別末端上的彎曲 ^刀所構成’以使得該等彎曲部分形成該等突出部分。 如申μ專利範圍第4項之鋼筋接頭,其中該負载轉 移桿由—直部分及被形成在該直部分之各別末端上的彎曲 26 200837258 部分所構成,以使得該等彎曲部分形成該等突出部分。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鋼筋接頭,其中該負載轉 移桿由一桿體及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該桿體之 直徑部分構成,該等大直徑部分具有—大於該桿 裣,以使得該等大直徑部分形成該等突出部分。 如中請專利範圍帛4項之鋼筋接頭,其中該負載轉 移桿由體及被可拆卸地附接至該桿體之各別末端的大 直徑部分構成,該等大直徑部分具有―大於該桿體之外 徑,以使得該等大直徑部分形成該等突出部分。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任一。項之鋼筋接頭, :中該負載轉移桿所具有的硬度相對高於該等鋼筋之硬 度。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中任一項之鋼筋接頭, 套讀具有的硬度相對低_等鋼筋之硬度。
    如次頁 27
TW096127824A 2006-08-10 2007-07-30 Reinforcing bar joint TW20083725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8932 2006-08-10
PCT/JP2007/000564 WO2008018161A1 (fr) 2006-08-10 2007-05-25 Dispositif pour joindre des barres de renforcement les unes aux autr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7258A true TW200837258A (en) 2008-09-16

Family

ID=39032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27824A TW200837258A (en) 2006-08-10 2007-07-30 Reinforcing bar join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88995A1 (zh)
EP (1) EP2050889B1 (zh)
JP (1) JP4840828B2 (zh)
CN (1) CN101501284B (zh)
AT (1) ATE478211T1 (zh)
DE (1) DE602007008576D1 (zh)
TW (1) TW200837258A (zh)
WO (1) WO2008018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9981A (ja) * 2008-04-10 2009-10-29 Kyushu Sankyo:Kk 鉄筋の溶接方法及びその溶接部探傷方法
JP2010196319A (ja) * 2009-02-24 2010-09-09 Okabe Co Ltd 棒鋼接合装置
JP5423050B2 (ja) * 2009-02-27 2014-02-19 大成ユーレック株式会社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板の接合方法とその方法に用いられる鉄筋の接合構造
JP2012198120A (ja) * 2011-03-22 2012-10-18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サー装置
JP2012198121A (ja) 2011-03-22 2012-10-18 Seiko Epson Corp センサー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US20130028658A1 (en) * 2011-07-27 2013-01-31 Yee Alfred A Splice sleeve with elliptical or compound curve cross section
NZ610739A (en) 2012-05-18 2014-04-30 Neturen Co Ltd Rebar structur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
US10577823B1 (en) 2016-02-15 2020-03-03 Esk, Llc Fence repair device
US11293182B2 (en) 2016-09-12 2022-04-05 Coupler Solutions Limited Coupling device, associated parts and a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107338913B (zh) * 2017-08-25 2020-02-21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带有墩头的钢筋连接器
US20190177977A1 (en) * 2017-12-12 2019-06-13 Jason M. Miller Sleeve for coupling reinforcing bar and a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49720B (nl) * Stolle Corp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cilindrische blikken en blikken vervaardigd volgens deze werkwijze.
US422720A (en) * 1890-03-04 Shaft-coupling
DE1906867A1 (de) * 1969-02-12 1970-09-03 Meyer Keller Noe Schalttech Bewehrungseinrichtung fuer Stahlbetonkonstruktionen
JPS5146417U (zh) * 1974-10-05 1976-04-06
JPS5146417A (ja) * 1974-10-18 1976-04-20 Sanyo Electric Co Reitoyoatsushukuki
JPS5832498U (ja) 1981-08-28 1983-03-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板取付装置
JPH0436331Y2 (zh) * 1985-07-30 1992-08-27
JPH02132248A (ja) * 1988-11-14 1990-05-21 Haseko Corp 異形鉄筋の接合方法
JPH0347052U (zh) 1989-09-07 1991-04-30
JPH05156721A (ja) 1991-08-05 1993-06-22 Nippon Splice Sleeve Kk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板部材接合法
US5127763A (en) * 1991-09-03 1992-07-07 Soichi Kunoki Clip joint for connection of reinforcing bars and a wedge used therein
JP3197079B2 (ja) 1992-09-21 2001-08-13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鉄筋の接合装置とそれに使用する接合具
US5909980A (en) * 1995-01-26 1999-06-08 Barsplice Products, Inc. Tubular coupler for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
JPH11100947A (ja) * 1997-09-25 1999-04-13 Shirokura Yasuo 棒状体の継手
US6532711B2 (en) * 2001-02-07 2003-03-18 Eric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inforcing bar splice and method
KR100375655B1 (ko) * 2001-02-14 2003-03-19 김용근 철근 연결구
KR100584014B1 (ko) * 2003-01-08 2006-05-29 김용근 철근 연결구
US20070095013A1 (en) * 2004-10-27 2007-05-03 Kerkay Colleen M Reinforcing bar coup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018161A1 (fr) 2008-02-14
EP2050889B1 (en) 2010-08-18
CN101501284B (zh) 2011-01-26
CN101501284A (zh) 2009-08-05
DE602007008576D1 (de) 2010-09-30
JP4840828B2 (ja) 2011-12-21
EP2050889A1 (en) 2009-04-22
EP2050889A4 (en) 2009-07-08
ATE478211T1 (de) 2010-09-15
JPWO2008018161A1 (ja) 2009-12-24
US20100088995A1 (en) 2010-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37258A (en) Reinforcing bar joint
EP2055853B1 (en) Tool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JP4072720B2 (ja) 鉄筋継手具
BR112019004710B1 (pt) Dispositivo de acoplamento de barra de reforço e método de acoplamento axial em conjunto ou retenção de pelo menos uma barra de reforço dentro de uma luva
KR100584014B1 (ko) 철근 연결구
JP2002030762A (ja) 鉄筋連結用スリーブ継手
JP2009179961A (ja) コンクリート補強材の継手構造
JP5926983B2 (ja) 鉄筋連結装置および鉄筋連結方法
KR101132681B1 (ko) 철근 연결구
JP5840434B2 (ja) 杭頭鉄筋用接続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杭頭接合構造
JP2011001765A (ja) ねじ式鉄筋継手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
JP4081412B2 (ja) 鋼管矢板の継手構造
KR200361895Y1 (ko) 철근 연결구
KR20060081996A (ko) 철근 연결구
JP5420376B2 (ja) 杭頭接合構造
JP4727153B2 (ja) セグメントの継手構造
JP5565925B2 (ja) 鉄筋の接合構造
JP4485401B2 (ja) セグメント用継手およびこの継手を備えたセグメント
KR101053074B1 (ko) 철근 연결구
JP2009007869A (ja) セグメントの継手構造
JP2009161902A (ja) 鉄筋継手具
JPH09279767A (ja) 鉄筋継手と鉄筋との接続構造
KR20050001617A (ko) 철근 연결구
KR200364478Y1 (ko) 원터치식 철근연결구
JPH07109895A (ja) セグメントの継手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