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8301A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28301A
TW200828301A TW096133191A TW96133191A TW200828301A TW 200828301 A TW200828301 A TW 200828301A TW 096133191 A TW096133191 A TW 096133191A TW 96133191 A TW96133191 A TW 96133191A TW 200828301 A TW200828301 A TW 2008283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groove
group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33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e Kubo
Kenjirou Kiyono
Takeshi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gaku 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gaku 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gaku Medi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28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830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46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 G11B7/24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dyes porphines; azaporphines, e.g. 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G11B7/249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 G11B7/249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only containing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neutral compoun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G11B2007/25705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G11B2007/25706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consisting essentially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 (Zn, Fe, Co, Ni, P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79Width or dept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 G11B7/253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substrates comprising resi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 G11B7/259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based on silv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82830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記錄媒體,更詳言之,係關於具有含色 素之記錄層的光記錄媒體。 【先前技術】 近年’可超南禮度§己錄的藍色雷射開發正急速地發展, 並進行因應此情況之單寫式光記錄媒體的開發。其中,強 烈渴望成本較廉價且能有效率生產的色素塗佈型單寫式 媒體之開發。習知色素塗佈型單寫式光記錄媒體,係對由 主成分為色素的有機化合物所構成之記錄層施行雷射光 照射,藉由主要因有機化合物的分解/變質所產生的光學 (折射率/吸收率)變化,而形成記錄訊坑。記錄訊坑部不 僅將產生光學變化,通常亦伴隨有因記錄層體積變化所造 成的艾形因發熱而开》成基板與色素的混合部、以及基板 又形(主要為因基板膨脹所造成的隆起)等情況(例如參昭 春專利文獻1)。 、 記錄層所使用之有機化合物,對進行記錄/再生時所使 1之雷射波長的光學行為、分解/昇華、及因而所衍生的 毛先^等,、、、行為,將成為形成良好記錄訊坑的重要要件。所 =’ s己錄層所使㈣有機化合物必f選擇具有適當光學性 貝與分解行為的材料。 雜枝ί自知型早寫式媒體(特別如CD—R與DVD-R),係以 βΓ/Ή1、Au等反射膜被覆至預先在基板上所 凹狀汛坑而成的再生專用記錄媒體(R0M媒體)間之 312XP/發明明書(補件)/96]施133⑼ 200828301 再生互換為目@,將以實現大概6〇%以上的 的,大概超過60%高調變度為目的。首 冋枚 辟能Θ & * 无’為能在未記錄 狀悲下獲仔而反射率,而規定記錄層的光學性 將要求未記錄狀態下的折射率n為 >/ώ Μ上,且;^減在叙 為〇.〇1~〇.3左右的數值(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 主成分為色素的記錄層若僅有由記錄所造成的光 貝變化,將頗難獲得_以上的高調變度。即,因為折射 率η與衰減係數k的變化量僅侷限於有機物的色素而已, 因而平面狀態下的反射率變化將有所限制。 所以’利用藉由記錄訊坑部與未記錄部的反射光相位 差’而造成來自二部分的反射光干涉效應,而表觀上地辦 加記錄訊坑部分的反射率變化(降低反射率)之方法。換: 之,有報告指出使用與R0M媒體的相位差訊坑相同之^ 理,當折射率變化較小於無機物的有機物記錄層時,反而 主要利用由相位差所造成的反射率變化將較為有利(參照 φ專利文獻3)。此外,進行有就上述記錄原理進行综合性 的考慮探討(參照非專利文獻1 )。 立以下,將依如上述般所記錄的部分(亦稱「記錄標記 部」),不論物理形狀為何,均稱為「記錄訊坑」、「記錄 訊坑部」或「記錄訊坑部分。 圖1所示係說用習知構成之具有主成分為色素之記錄 層的單寫式媒體(光記錄媒體1〇)的圖。如圖1所示,光 記錄媒體10係在已形成溝執的基板n上,至少依序形成 記錄層12、反射層13、及保護塗層14,並使用物鏡1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 200828301 隔著基板11入射記錄再生光束17,而照射於記錄層12。 基板11厚度通常係使用1, 2mm(CD)或〇. 6mm(DVD)。此外, δ己錄訊i几係從記錄再生光束17所入射之面19觀之,在較 靠近侧將形成於一般通稱「溝軌」的基板溝軌部16部分 中’並未形成於較遠侧的基板溝軌間部15中。 前述該等周知文獻中,亦有報告指出儘可能地增加含有 色素的§己錄層12在記錄前後的折射率變化,另一方面, _記錄訊坑部的形狀變化,即溝軌内所形成記錄訊坑部的局 部性溝執形狀變化(因基板u的膨脹或凹陷而使溝軌深 度發生等效性變化)、膜厚變化(因記錄層12的膨脹、收 縮所造成的膜厚穿透性變化)的效果,將有助於相位差變 化。 如上述的記錄原理中,為提高未記錄時的反射率,且為 能利用雷射照射而使有機化合物分解俾產生較大的折射 率變化(藉此將可獲得較大的調變度),通常記錄再生光波 •長將選擇位於較大吸收帶之靠長波長侧的下緣。其理由在 於丄較大吸收帶之靠長波長侧的下緣處,將成為具有適度 的衰減係數,且能獲得較大折射率的波長區域。 ⑯然而’具有與習知同等級之對於藍色雷射波長之光學性 質值的材料尚未被發現。特別係在目前已實用化之該色半 導體雷射之振堡波長中心❾405nm附近,具有與對^單 舄式光記錄媒體的記錄層戶斤要求光學常數為相同程度之 ,學常數的有機化合物幾乎不存在,目前尚處於摸=階 段。況且’習知之具有色素記錄層的單寫式光記錄媒體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〇 200828301 中’因為在§己錄再生光波長附近存在有色素的主吸收帶, 因而光學常數的波長依存性增加(將依波長而光學常數出 現較大變動),對於因雷射的個體差、環境溫度變化等所 造成的記錄再生光波長變動,將有諸如記錄感度、調變 度、抖動(Jitter)、錯誤率等記錄特性、以及反射率等大 幅變化的問題。 例如有報告指出使用在405nm附近具有吸收的色素記 _錄層進行記錄的構想,但是其所使用的色素係要求與習知 相同的光學特性與機能,且完全依存於高性能色素的探索 發見(例如麥照專利文獻4)。其次,有報告指出使用如圖 1所示之習知主成分為色素之記錄層12的單寫式光記錄 媒體1G ’其溝執形狀、以及記錄層12的基板溝軌部^ 與基板溝執間部i 5的厚度分佈,亦必f適#地控制等(例 如參照專利文獻5)。 即’依如上述,由確保高反射率的觀點而言,僅能使用 對記錄再生光波長具有較小衰減係數(m3左右)的 色素。所以,記錄層12 $能獲得記錄時所必要的光吸收, 且為能增加記錄前後的他差變化,便不可能將 12膜厚缚膜化。結果,記錄層的膜厚通常使用; L所使用的色素域於溝財,為降低串音干擾,便必 而使用具有深溝執的基板n。因 當孫刹m 4含色素的記錄層12通 二佈法)形成,而將色素埋藏於深溝執 Ρ的記錄層12厚膜化,故反而較為方便。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9 200828301 另:方面,塗佈法雖在基板溝轨部16與基板溝轨間部u 的δ己錄層膜厚上出現差異’但是出;見該記錄層膜厚差現 象’將有助於即使使用深溝執仍可穩定地獲得循執飼服訊 號0 ^ 5之,圖1之由基板η表面所規定的溝軌形狀、與 由Ζ錄層12與反射層13之界面所規定的溝轨形狀,若未 將該等雙方均保持於適當值,記錄訊坑部的訊號特性盘循 軌訊號特性雙方均無法保持良好。溝執的深度通常必需接 近A/(2ns)U係記錄再生光束17的波長,&係基板“ 的折射率)’於CD-R係設定為2〇〇nm左右的範圍,於dvd r 設定為15〇nm左右的範圍。此種具有深溝執之基板u的 形成非常困難,而成為光記錄媒體1〇品質降低的肇因。 特別係於使用藍色雷射光的光記錄媒體中,若設為又 ^405nm,便需要接近1〇〇nm的深溝執另一方面,為達高 岔度化,大多必需將執距設定為G 2/zm〜依該= 軌距而形成此種深溝執將更為困難,實際上,以習^ 碳酸酯樹脂幾乎不可能進行量產。即,使用藍 = 媒體中,以習知構成而言,量產化困難的可能性頗高先的 再者’上述公報的實施例,大多屬於表示f知碟片 的圖1例,為能實現使用藍色雷射的高密度記錄,將 :所謂「膜面入射」的構成’有報告提出相變化型記錄層 荨之使用無機材料記錄層的構成(參照非專利文獻2)。^ :板:面ί射2構成,將與習知相反,在已形成溝軌的 土板,至>依序形成反射膜、記錄層、及覆蓋層,並隔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〇 200828301 著覆蓋層使記錄/再生用聚焦雷射光入射,而照射至記錄 層。覆蓋層的厚度’係於所謂「藍光碟片(Biu_Ray)」中^ 通书使用100# m左右(非專利文獻3)。此種從薄覆蓋層 側入射记錄再生光的在於,供聚焦用的物鏡將使用較習知 更高NA者(開口數,通常為〇·7~〇9,藍光碟片則為 〇· 85)。虽使用尚财物鏡的情況,為減輕因覆蓋層厚度所 ^成的像差影響,便需要__左右的薄度。採用此種 鲁監色波長記錄、膜面入射層構成的例子已有多數報告提出 (茶照非專利文獻4 ’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此外,相關 的關連技術亦已有多數報告(參照非專利文獻5~非專利文 獻8,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9)。 [非專利文獻1 ]「國際光學儲存技術研討會進展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〇ry)」、(美國)、第 4期、1991 年、p 99 i〇8 [非專利文獻2] 「Proceedings 〇f spiE」、(美國)、第 _ 4342 期、2002 年、ρ· 168-177 [非專利文獻3 ]「光碟解析新書」、曰經電子編、曰經 ΒΡ社、2003年、第3章 [非專利文獻4]「日本應用物理學刊(Japanese仂虹⑽丄 of Applied Physics)」、(日本)、第 a 期、2003 年、 Ρ· 1056-1058 [非專利文獻5]中島平太郎•小川博共著、「光碟讀本」 修訂3版、Ohmsha、平成8年、ρ· 168 [非專利文獻6]「日本應用物理學刊(Japanese J〇urnal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1 200828301 of Applied Physics)」、(日本)、第 42 期、2〇〇3 年、 P·914-918 [非專利文獻7]日本應用物理學刊(japaneSe j〇urnai of Applied Physics)」、(日本)、第 39 期、2〇〇〇 年、 P.775-778 [非專利文獻8]曰本應用物理學刊(jai)anese j〇urnai of Applied Physics)」、(日本)、第 42 期、2〇〇3 年、 I Ρ·912—914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平3—6394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平2 —13265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昭57 —5〇198〇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2_3〇187〇號公報 [專利文獻5]曰本專利特開平4—182944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4 —3〇864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3 —266954號公報 _ [專利文獻日本專利特開200卜331936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專利特表2〇〇5 —5〇4649號公報 [專利文獻ίο]國際公開06/〇〇91〇7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先行開發的膜面入射型相變化型媒體中,係在從 =射光側所觀看到的覆蓋層溝執部上形成記錄標記。此若 從入射光侧觀看,將如同習知對基板上的基板溝軌部 記錄,意味著能以與CD—RW、DVD_RW幾乎相同的層構成實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 j 200828301 上:可獲得良好特性。另一方面,主成分為色素 塗佈型的情況下’對覆蓋層溝執部的記 = = 係因基板上的旋塗將容易造成色素滞留 —滯留相溝 成的記錄訊坑(¾錚俨卞、 “意θ溝執邛中所形 部,所以,串音4:f,:爾出於覆蓋層溝執間 •度化上將有其1^ 被填塞,因而於高密 入=側在二述周知文獻中,幾乎如習知,著眼於藉由從 看對屬於較靠近側的覆蓋層#執部施行記 化或者,在未考慮因溝軌部高度差 射率降低而已。❹下,僅著眼於平面狀態下的反 狀能下的只*或者,以利用盡量不使用相位差,之平面 解率變化為前提。在此種前提條件下,並無法 #、容執部記錄的串音干擾問題,並不適用於利用 位^,每订記錄層形成製程。換言之,難謂有效活用相 沪Γ且’只現對覆蓋層溝執間部的良好記錄特性。特別係 記錄中,尚未出現對於最短標記長至最長標記 2己長’具有實用的記錄功率容限,並實現良好 10 ltter)特性的例子。本案的部分發明者在專利文獻 Α、開蚤出藉由對於從入射光側觀看為較遠侧的基板 曰,&卩,行°己錄,而增加反射光強度的光記錄媒體,但 、月b滿足抖動、記錄感度等所有的特性,仍為需要更 mxiv發明說明書(補件)/96·ΐ2_33⑼ 13 200828301 進一步改善的狀況。 CD-R、DVD-R 匹敵 成分的記錄層、並 依此,目前現況係尚未得知能與習知 的咼性能、低成本、且具有以色素為主 對應藍色雷射的膜面入射型單寫式媒體 再者’已有針對具有衰減係數高達G 5~13左右的以外 啉色素為主成分之記錄層,並對應藍色雷射的膜面入射型 媒體進打探討之結果(日本專利特開別㈣顚2號公 •報)’但是就記錄的特性而言,才目關實用指標的抖動、推 挽訊號,並無能實現良好值的例子出現。其理由如下述。 :、中i錄再生光波長λ下的記錄層未記錄狀態(記錄 琢)光學特性,係依複折射係數nd*U ·匕表示,將實 數部nd稱為「折射率」,將虛數部kd稱為「衰減係數」。、 記錄訊坑部、亦即於記錄後,nd將變為Kuna,^ 將變為 kd’ =kd- 5 kd。 再者,就以下所採用的「反射率」與「反射光強度」等 #二用語的區別進行說明。所謂「反射率」係指平面狀態下, 7 2種光學特性不同的物質間所產生的光反射中,反射能 =光強度相對於入射能量光強度的比例。即使記錄層屬於 平面狀,若光學特性發生變化,則反射率亦變化。另一方 面所明「反射光強度」係指當經由聚焦的記錄再生光束、 與物鏡進行記錄媒體面讀取時,重返於偵測器上之光的強 度0 ROM媒體中,因為訊坑部、未記錄部(訊坑周邊部)將由 同一反射層所覆蓋,因此反射膜的反射率將於訊坑部、未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4 200828301 記錄部為相同。另一方面,因為訊坑部所產生的反射光、 與未記錄部的反射光之間出現相位差,故將因干涉效應而 在記錄訊坑部出現反射光強度變化(通常可見到降低/此 種干涉效應在當記錄訊坑係局部性形成,且記錄再生光束 〜 徑内部涵蓋著記錄訊坑部與其周邊未記錄部的情況下,記 — 錄訊坑部與周邊部的反射光將因相位差而出現干涉現 象。另一方面,於記錄訊坑部有發生任何光學變化的記錄 鲁媒脰即便屬於無凹凸的平面狀態,仍將因記錄膜本身的 ^折射係數變化,而發生反射率變化。此情形在本實施形 悲中稱為「平面狀態所發生的反射率變化」。換言之,記 錄膜平面整體將因記錄前的複折射係數、或記錄後的複折 射係數,導致記錄膜將出現反射率變化,其屬於即使未考 慮記錄訊坑與其周邊部的反射光干涉,仍發生的反射光強 度變化。另一方面,當記錄層的光學變化屬於局部性訊坑 部日守,於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相位、與其周邊部的反射光 _相位不同之情況下’將發生反射光的2維干涉,導致反射 光強度在記錄訊坑周邊部出現局部性變化。 依此,本實施形態中,將未考慮不同相位反射光之2維 干涉的反射光強度變化,記為「依平面狀態所產生的反射 光強度變化」、或者「平面狀態的反射光強度變化」,將經 考慮記錄訊坑與其周邊部不同相位反射光之2維干涉的 反射光強度變化,記為「依相位差所產生的(局部性)反射 光強度變化」、或者「依相位差所產生的反射光強度變 化」’俾將二者區分。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5 200828301 、2若欲利用「依相位差所產生的反射光強度變化」, t獲传充分的反射光強度變化、亦即記錄訊號的振幅(或 光學對比),則記錄層22本身的折射率變化必需非常大。 例=CD R與DVD-R中,要求色素記錄層在記錄前折射率 ';的實數部為2. 5〜3.0,且記錄後成為卜15左右。此外, ·*色素記錄層在記錄前複折射係數的虛數部kd較小於〇.i 左右之情況,將有利於在未記錄狀態下獲得R〇M互換的高 φ反射率。另外,記錄層22的膜厚必需厚達50nm〜1〇〇nm。 其理由係若未達此程度的厚度,則大部分的光將通過記錄 層内,而無法獲得充分的反射光強度變化、與訊坑形 成時所必要的光吸收。依此較厚之色素記錄層中因訊坑部 的變形所造成的局部性相位變化,僅不過辅助性使用而 已。另外,前述ROM媒體中並無記錄訊坑部的局部性折射 率變化,可認為僅檢測出「依相位差所產生的反射光強度 變化」。為能獲得良好的記錄品質,當記錄訊坑部的反射 _光強度變化發生上述2種反射光強度變化混合的情況 %,將以二者互相增強為佳。所謂「2種反射光強度變化 • 互相增強」’係指各自所產生的反射光強度變化方向、即 反射光強度的增加或降低,呈現相同情況。 再者,記錄層的複折射係數中,衰減係數kd的減小係在 平面狀悲的反射光強度變化」中,因反射率的增加而導 致反射光強度增加。習知的CD-R、DVD-R中,係如上述, 因為利用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度降低而進行記錄(以下 稱「H to L記錄」),因而該衰減係數的變化並非較佳。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42/96133191 16 200828301 所以冑利用具有未記錄的nd變大而^變小之傾向之、 記錄再生光波長到達主吸收帶的長波長侧者。此種的 利用方法,如前述的nd必需為2.5〜3左右的較大值,作在 權:附近,具有此種較大⑴的色素實際上係難以獲得, =以用習知記錄原理,將有無法獲得良好記錄特性的 本發明係為解決此種問題而完成。 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抖動特性與循執特性均 k越’且具有良好記錄再生特性,錢 的光記錄媒體。 门山覆口己錄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有鑑於上述問題,針對具有主成分為 ===記:且對應藍色雷射的臈面人射型媒 :至上,復盖層之面為較遠側的導溝部作為記錄溝軌 口亚以使該s己錄溝軌部中所形成之記錄訊坑部的反 較高Γ記錄溝軌部之未記錄時的反射光強度之 方式進仃纪錄(以下稱「L ΐ〇 H記錄」),便 良好§己錄特性的膜面入射型媒體。 " 者即’本發明之主旨在於—種光記錄媒體,係具備有下述 已形成有導溝的基板; 具光反射機能的層; 以下述一般式[I ]所示 以及在上述基板上,所依序設置: 之卜琳化&物為主成分的記錄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17 200828301 層;以及 月b使入射於上述記錄層的記錄再生光穿透過的覆蓋層; 其特徵為, 上述記錄再生光波長λ係350nm〜45〇nm ; 當以距使上述記錄再生光聚焦而獲得的記錄再生光束 ‘所入射於上述覆蓋層之面為較遠側的導溝部作為記錄溝 執部時, •上述記錄溝軌部中所形成之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 度,將高於該記錄溝軌部中未記錄時的反射光強度。 [化1]
(-般式⑴中,Ar(Ar“係指分別獨立的芳香環, 可具有複數取代基。 R〜R係指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任意取代基;
Ma係指2價以上的金屬陽離子。但當『係3價以 為使整體分子呈中性,該分子亦可再具有相對陰^ 再者’最好該記錄訊坑部中,在與上述記錄層 記錄層所鄰接層的界面處將形成空洞,且上述記錄層::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00828301 隨朝上述,蓋層側的膨脹形狀變化。 示之四芳香基 H1好上述記錄層係以—般式[11 ]所 卟啉化合物為主成分。 [化2] R1
([⑴式中’ X〜Χ4係指各自獨立的價數4以上之屌子合 χ〜X係價數5以上的原子時,⑼亦可再具;=取: 基,當X〜X4係價數6以上的 : ^ 一〇1一〇4上的原子呀,分別亦可具有2個 異。 ^兄下’該2個Μ係可為相同,亦可為互 Q〜Q係指各自獨立的週期表第〗6族原子。
Ar1*4係指各自獨立的芳香環,
Π4以外的取代基。 ^ ^ T R〜R係指各自獨立的碳數2〇以下之有機基· R〜R係指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電子親和性取代美· Μ係指2價以上的金屬陽離子。但當價以1的产 況’為使整體分子呈中性,該分子亦可再具有相對陰離子月。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 y9642/96133191 19 200828301 另外
及 R、R3 及 R4、R5 及 r6、R 而形成環。) 及R亦可各自鍵結 j者,最好在上述記錄層與上述覆蓋層之間,更進-井 界面層。 材科與該復盍層材料發生混合現象的 再者取好在上述具有光反射機能 之間’進-步設置中間層。 /、上^己錄層
Cr、^ T取^^中間層係含有從Ta、_、V、W、Mo、 ^所構成群組中選擇之至少1種的元素。 二t:二上述具有光反射機能的層與上述記錄層侧的 料mj!基準面’以未形成上述記錄訊坑部的導溝部 ==溝執間部時,由上述反射基準面所規定之上述記 ::°卜與上述記錄溝執間部的高度差dGL,最好為 川〜(ϋηιη。 (發明效果) I猎此根據本發明,便可獲得具有良好抖動特性、且能進 行極高密度記錄的光記錄媒體。 【實施方式】 / j下,針對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形態(以下稱「發明實施 ,怨」)進行說明。此外,本發明並未侷限於以下實施形 L ’在主旨範疇内將可進行各種變形實施。 圖2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之 層2成的部分剖視圖。圖2所示之光記錄媒體20(本實施 /的光5己錄媒體),係膜面入射構造的單寫式光記錄媒 312XP/__9 書(補件)/96·12/96133191 20 200828301 體,具有在已形成導溝的基板21上,至少依序積層著具 反射機能的層(反射層23)、具光吸收機能的記錄層22(其 係圖2中如後述,以在未記錄(記錄前)狀態下對記錄再生 光具有吸收的色素為主成分)、以及覆蓋層24的構造,且 .·記錄再生係從覆蓋層24侧入射經物鏡28所聚光的記錄再 一 生光束27而實施。即,光記錄媒體2〇係採用「膜面入射 -構造」(亦稱「Reverse Stack」)。以下中,將具反射機 鲁能的層簡稱「反射層23」,將以色素為主成分且具有光吸 收機能的記錄層,簡稱「記錄層22」。如前述,將使用圖 1所說明的習知構成稱為「基板入射構造」。 在對圖2所說明之膜面入射構成的覆蓋層“側入射記 錄再生光束27時,為能進行高密度記錄,通常使用開口 數(以下記為「NA」)= 0.6〜0.9左右的高NA物鏡。在本發 明中,記錄再生光波長又,特佳為使用35〇nm〜45〇nm波長 區域。 •本實施形態於圖2中,係以從記錄再生光束27對覆蓋 运24的入射面(圮錄再生光束的入射面29)觀看為較遠側 •的導溝部(距記錄再生光束所入射面為較遠側的導溝部) 作為記錄溝執部’並以使記錄溝執部所形成之記錄訊坑部 勺反射光強度較馬於s己錄溝執部中未記錄時的反射光強 X H $ it行錄β其主要機制為反射光強度的增加係因 上述記錄訊坑部的衰減係數減少與反射光相位變化所造 ^所謂「反射光的相位變化」係指記錄溝執部中的反射 光在往復光程之記錄前後的變化。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1 200828301 此處,於膜面入射型光記錄媒體2〇中,係將距記錄再 生光束27對覆蓋層24的入射面(記錄再生光束的入射面 29)為較遠的導溝部(與基板21的溝執部一致),稱為「覆 盍層溝軌間部(in-groove)25」將距記錄再生光束27入射 面29為較近的導溝間部(與基板21的溝軌間部一致),稱 為「覆蓋層溝執部(on-groove)26」(「on—groove」、 「in-groove」的稱呼係依照非專利文獻2)。 _ 更具體而言,藉由進行如下述的工夫便可實現本發明。 (1)在基板21上形成來自使未記錄狀態之覆蓋層溝軌 間部的反射光、與來自覆蓋層溝轨部的反射光之相位差① 成為7Γ /2〜7Γ之深度的溝軌,並將覆蓋層溝執間部 (in-groove)的記錄層膜厚,作成較該溝執深度更薄的薄 膜,另外,設置記錄層22,該記錄層係覆蓋層溝軌部 (on-groove)的膜厚幾乎為零之非常薄、且主成分為色素 的記錄層22。對該覆蓋層溝轨間部,從覆蓋層侧照射記 響錄再生光束,使該記錄層產生變質,而於記錄訊坑中利用 因相位變化所造成的反射光強度增加。藉此,膜面入射構 造在相較於習知〇n-gr〇〇ve、Η ΐ〇 L記錄之下,將大幅改 、善塗佈型色素媒體的性能。此外,將可進行串音干擾較小 的南轨距密度(例如0· 2//m〜〇· 4# m)的記錄。且此種高軌 距溝軌較容易形成。 另外,依塗佈型(旋塗)所形成的色素媒體,因為具有色 素優先地滯留於基板溝執部中的特徵,因此亦具有下述製 私上的優點·將覆盍層溝軌間部(in—gr〇〇ve)的記錄層膜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2 200828301 厚作成為較該溝轨深度更薄的薄 (on-groove) 6^ ^ ^ ^ Λ ^ ^ ,覆盍層溝軌部 予戍卞馬令的非常薄之 容易自然形成。 邑素Α錄層,將 (2)記錄訊坑部的折射率變 式置旯品加λα介β 骑利用在記錄層22内部 欠且:::形成。在空洞内部,視1、w • 補層22最好能配合朝覆蓋層24方向勝脹之 變形而使用,在覆蓋層24之至少 y、 點:室溫以下的黏著劑等所構成之柔軟的變形 =’而有助於上述變形。藉此’因記錄所造成的反射 =度增加般的相位變化方向將整合(記錄訊號波形之應 、义,失)’且,即使為較小的折射率變化仍可增加相位變 化量(記錄訊號振幅)。此外,積極利用記錄層的衰減係數 減少,亦能配合於平面狀態所發生之反射率變化所導致的 反射光強度之增加而使用。 如上述將具有下述特徵:在於具有已形成導溝的基板, 馨以及在上述基板上至少依序設有:具光反射機能的層、記 錄層(係含有以在未記錄狀態下對記錄再生光波長具有光 吸收機能的色素作為主成分)、以及對上述記錄層入射記 錄再生光的覆蓋層;且當將距使上述記錄再生光經聚焦所 獲得之記錄再生光束入射於上述覆蓋層之面為較遠侧的 導溝部作為記錄溝執部時,將可實現上述記錄溝執部上所 形成之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度較高於該記錄溝執部之 未記錄部反射光強度的光記錄媒體,俾可從該記錄訊坑部 獲得高調變度且無應變的L to Η極性記錄訊號。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3 200828301 (3)成為記錄層主成分的具有光吸收機能之色素,係使 用上述一般式[I]所示之卟啉化合物。 土該卟啉化合物因為在記錄再生光波長的4〇〇nm附近較 靠長波長侧處具有非常急遽的較大主吸收帶,因而當使用 作為έ己錄再生波長4〇〇nm附近的光記錄媒體時,便具有如 下述優點。此外啉化合物在記錄前的衰減係數為0^ 3 左右的較大值,且記錄後有效率地分解並形成空洞,因而 籲f降低至趨近於零。即,記錄前後的衰減係數之減少變化 里將非常大。所以,記錄訊坑部的吸收光量將大幅減少, 而反射光強度卻將明顯增加,因此於記錄後記錄訊坑部中 增加反射光強度之記錄方式中,較容易獲得較大的訊號 幅。且,因為衰減係數較大,因而在記錄時光被良好^吸 收,因而記錄時的功率能被效率佳地使用,亦具有能表現 記錄感度的優點。另外,具有能選擇折射率為〇. 5〜1左右 之較小值之色素的特徵。當在記錄溝執部中有埋藏色素 籲時,所計算得之光學溝執深度係由溝執的絕對深度與折射 率之乘積所決定’該數值係當使用相同溝執深度時,將隨 折射率值產生變動。當折射率較小的情況,藉由能縮小光 學溝軌深度,因而即使屬於依能獲得良好抖動特性而下工 夫的構造,仍可在不偏離循執的範圍内,輕易地對循執訊 號進龍制,因此,相較於已販售之諸如使用無機材料記 錄層的藍光碟片之循軌訊號之下,將可獲得相同程度的訊 號特性,並可輕易確保在光記錄再生衆置中使用本案發明 記錄媒體時的互換性。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4 200828301 有本案構成的十林化合物,將可溶於氟醇等,頗適用 於利用旋塗法施行之量產製程。 、、此處’為了下述的說明而定義「反射基準©」。反射基 準面係认定為將成為主反射面的反射層之靠記錄層侧界 t表^面)所明「主反射面」係指對再生反射光的影響比 例最高之反射界面。在表示本實施形態所應用之光記錄媒 _ 的囷2中’主反射面位於記錄層22與反射層23的 _界面。其理由係本實施形態所應用的光記錄媒體別中, f為作為對象的記錄層22較薄且吸收率較低,因而大部 刀的光此里將直接通過記錄層22,並能到達與反射面的 适界。此外,其他尚有會發生反射的界面,再生光的反射 光強度係由來自各界面的反射光強度與相位的整體影響 所決定。本實施形態所應用的光記錄媒體2〇中,因為大 部分為主反射面之反射的影響,因而只要考慮由主反射面 所反射的光強度與相位便可。故而以主反射面作為反射基 _準面。 本實施形態中,首先於圖2中,對覆蓋層溝軌間部25 形成訊坑(標記)。此係為了能利用主要依照製造較容易的 旋塗法所形成之記錄層22之緣故。相反的,藉由利用塗 佈法’可謂覆蓋層溝轨間部(基板溝軌部)25的記錄層膜 厚,將自然地較厚於覆蓋層溝執部(基板溝執間部)26的 記錄層膜厚,該厚度僅為「平面狀態的反射光強度變化」, 並未厚達能獲得充分反射光強度變化的程度,但藉由配合 使用「經考慮干涉的反射光強度變化」,便可依較薄的記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5 200828301 錄層膜厚’以覆蓋層溝㈣部25上所形成之訊坑部實現 較大的反射光強度變化(高調變度)。 本只她形悲中’其特徵在於,當利用記錄訊坑部的反射 光相位變化時,由圖2的反射基準面所構成之覆蓋層溝執 間部25、與覆蓋層溝軌部26的高度差,將於記錄後產生 較記錄前呈現光學較淺的變化。此時為使職伺服安定 化,首先係未使推挽訊號反轉產生,且使記錄訊坑產生記 錄後的反射光強度較記錄前的反射光強度增加之相位變 化0 將圖2所示之本實施形態所應用的膜面入射構造光記 錄媒體20之層構成,在與作為習知構成所說明的圖}所 不之基板人射構造光記錄媒體1M目比較下進行說明。此 處’為了將圖1所示光記錄媒體1〇、與圖2所示光記錄 媒虹20的層構成’著眼於由反射基準面所反射之光的相 位並予以區別而進行說明,而分別對應圖ι中對基板溝執 =6進打記錄的情況、與圖2中對覆蓋層溝執間部^及 復盍層溝執部26進行記錄的情況,使 進行探討。 U η ϋ Τ 3所不係攸習知構成的圖}之基板入射構成之基板 11側所人射之記錄再生光束17的反射光的說明圖。 圖4所不係膜面入射型媒體(光記錄媒體2〇)的層構 、契對覆蓋層溝執間部25進行記錄時的相位差的說明 圖0 圖 所示係膜面人射型媒體(光記錄媒體20)的層構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_ 12/96133191 26 200828301 成、與對覆蓋層溝軌部26進行記料的相位差的說明圖。 即’圖4與圖5所示錄圖2的膜面人射構造光記錄媒 體20 ^,«面入射構造覆蓋層24之靠入射自以側所 入射之》己錄再生光束27的反射光的說明圖。圖4係在本 實施形態所應用之光記錄媒體2〇的覆蓋層溝執間部(基 板溝軌部)25上形成訊坑。_ 5係為了與本發明效果進^ 比對說明,雖同屬膜面入射構成,但在覆蓋層溝執部(基 板溝執間部)26上形成訊坑。 口:圖4圖5中’分別係(a)記錄前之含記錄訊坑的 d視圖’⑻記錄後之含記錄訊坑的剖視圖。以下,將妒 成記錄訊坑的溝執與溝執間部稱「記錄溝軌部」,並二 者之間部稱「記錄溝執間部」。gp,f知構造的圖3中了 基板溝執部16屬於「記錄溝執部」,記錄溝執間部㈣ 於δ己錄溝軌間部」。此外,本發明的圖4申,覆蓋 =部25將成為「記錄溝軌部」,覆蓋層溝執部μ將成 為兄錄溝軌間部」。另外,在比對說明的圖$中,劳罢 層溝軌部,將成為「記錄溝執部」,覆蓋層溝執間部二 將成為「記錄溝執間部」。 口 首先’當求取記錄溝執部反射光與記 =差時,利用“,定義出相位基準面。圖3圖射4先 圖5中,在各個未記錄狀態圖(心中,f八 錄溝轨㈣,己錄層12/基板u界面(圖3(a)) 間部的記錄層…覆蓋層24^(s 4(a)) 讀溝執 部的記錄層22/覆蓋層24界面(及:錄溝執 口 V " 另—方面,圖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7 200828301 、、圖4、目5的記錄後狀態圖⑻中,A_A,分別對應於記 錄溝執部的記錄層12(混合層16m)/基板U界面(圖 3(b))、記錄溝軌間部的記錄層22/覆蓋層界面(圖 4(b))、及記錄溝轨部的記錄層22(混合層覆蓋層 24界面(圖4(b))。較a-A’面更靠眼前(入射侧)處,並未 口光路而產生光學差。此外,記錄前的記錄溝執部之反射 基準面將依B-B,定義,記錄前的基板21(圖3)或覆蓋層 修24(圖—4)的記錄溝執部底面(記錄層12/基板u、記錄層 22/覆蓋層24界面),將依c_c,定義。圖3與圖5之記錄 前,A-A’與C-C’係呈一致。 將記錄前的基板溝軌部之記錄層厚度設為心,將基板溝 執間部的厚度設為dL,、將反射基準面的記錄溝執部與記 錄溝軌間。卩之回度差没為dGL,將基板表面的記錄溝軌間 部咼度差設為dGLS。圖3的情況下,dGL係依存於記錄層12 在記錄溝執部中之埋藏方式,屬於不同於dGLs的值。圖4、 魯圖5的情況下,將依存於反射層23在記錄溝軌部與記錄 溝執間部的被覆程度,但是通常因為反射層23在記錄溝 軌部與記錄溝軌間部大致呈相同膜厚,因而直接反映出基 板21表面的高度差,故。 將基板11、21折射率設為ns,將覆蓋層24折射率設為 nc。因記錄訊坑的形成,一般將產生如下述的變化。記錄 訊坑部16p、25p、26p中,記錄層12、22的折射率將從 nd變化成m’ - 5 nd。且,記錄訊坑部16ρ、25ρ、2βρ中, 在記錄層12、22的入射侧界面,於記錄層丨2與基板丄l、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00828301 或基板21與覆蓋層24材料之間出現混合情形,而形成混 合層。且’記錄層12、22發生體積變化,而反射基準面(記 錄層/反射層界面)的位置產生移動。此外、通常係屬於有 機物的基板11、21或覆蓋層24材料、與屬於金屬的反射 層材料間之混合層形成,為可忽視的程度。此處,在記錄 層12/基板u(圖1)、記錄層22/覆蓋層24(圖2)間,將 發生記錄層12與基板11、或記錄層22與覆蓋層24材料 ⑩的混合情形,並形成厚度dmix的混合層16m、25m、26m。 此外,將混合層16m、25m、26m的折射率設為 ru -ns 5 ns(圖 3(b))、n: =ndnc(圖 4(b)、圖 5(b))。 此時,記錄層12/基板n、或記錄層22/覆蓋層24界 面係以c-c’為基準,在記錄後將僅移動db^dbmp係如圖3、 圖4、圖5所示,朝記錄層12、22内部移動的方向設為 正。反之,若dbmp為負,便意味著記錄層12、22超越c—c, 面進行膨脹。此外,若在圖3的記錄層12/基板n、圖4、 #圖5的記錄層22/覆蓋層24間,設有阻礙二者混合的界 面層時’便能成為‘x=〇。但,隨記錄層12、22的體積變 化料發生cw變形。當未發生色素混合時,基板21、或 覆蓋層24目dbmp變形所造成的折射率變化影響較小,判 另-方面,記錄溝執部的反射基準面移動量,係以 前的反射基準面位置B—B,為基準,設定為 如 圖3、圖4、圖5所示,記錄層12、22收縮方向(反= 準面朝祕層12、22内部移動的方向)設為正。反之,若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9 200828301 dPit為負,便意味著記錄層12、22超越b — b,面進行膨脹。 記錄後的記錄層膜厚將為下式: dGa = dG-dpit~dbmp (1 ) 此外,dGL、ck、dL、dmix、rid、EL·、ns、dGa 係由其定義與物 理特性而言,不為負值。 此種§己錄訊坑的模型化、與下述相位的預估方法均使用 周知方法(非專利文獻1)。 修再者,在圮錄鈾與記錄後均求取相位基準面A-A,的記 錄溝軌部與記錄溝執間部之再生光(反射光)相位差。將記 錄丽的記錄溝軌部與記錄溝軌間部之反射光相位差設為 Φ13,將記錄後的記錄訊坑部16p、25p、26p與記錄溝執 間部之反射光相位差設為,並統稱為φ。任一者均定 義如下: Φ = Φ b 或 φ a 二(記錄溝執間部的反射光相位)—(記錄溝執部(記錄後係 包括sfl 士几部)的相位) (2 ) Φ = Φ b 或 φ a = (2ττ/λ ) · 2 · {(記錄溝轨間部光程長(記錄溝執部( 錄後係包括訊坑部)光程長)} ( 3 ) ° 於此’(3)式中,乘上係數2的理由係考慮往復 的緣故。 長 圖3中, Φ b丨二(2 7Γ / λ ) · 2 · (ns · dGL+nd · dL一nd · dG) =(4 7Γ / 又)· {ns-dGL-nd · dciL) } (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0 200828301 Φ ai = (2 7Γ / ;l ) · 2 · {ns · dGL+ns · (dmiX-dbmp)+nci · dL一 [ (nd_ d lid) · (dG-dpit-(ibmp) + (ns- 5 Us) · droix] } =Φ bi+ Δ Φ (5) 但, △ φ= (4 7τ/λ){ (ru—ns) · dbmp+nd · dpi t+ (5 ns · dmix+ 占加· (dG -dpit -dbmp) } ( 6 ) 。此外,因為記錄溝執部從入射側觀之係位於較記錄溝執 間部更靠眼前處,因而Φ bi > 0。 ⑩另一方面,圖4中, Φ b2=(2 7Γ / λ ) · 2 · {nd · dL-[nd · dG+nc · ((Il+cIgl-do) ]} = (4 7T / λ ) · {(nc-rid) · (dG-dL)-nc-cIgl} (7) Φ a2=(2 7Γ / λ ) · 2 · {(nd · dL- [n〇 · (dL + dGL dG + dbmp-dmix) + (Hd- (5 lid) · (dc-dpit-dbmp) + (Ilc— 5 ttc) • (Ira i x ]) =Φ b2+ △ Φ (8) • 但, △ Φ =(4 7Γ / 入){(ηη) · dbmp+ru · dpit+ 5 nc · dmiX+ (5 ru · (dG- dpit - dbmp) } ( 9 ) 。此外,因為記錄溝軌部從入射侧觀之係位於較記錄溝執 間部更靠内部深處,因而φ b2 < 0。 再者,圖5中, Φ b3-(2 7Γ / 久)· 2 · {nd · dG+nc · (dL+dGL-dG)-rid · (1l} ~(4 7Γ / λ ) · { (nd~nc) · (dc-di)+nc-dcL} (10) Φ a3=(2 7Γ / 又)· 2 · {nd · dG+nc · ((Il+cIgl-dG)+nc ·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1 200828301 (dL'dpit-dbmp) + (nc- He) · dmix]} (11) (droix-dbmp) - [ (lid- (5 lid) =Φ bs+Δ Φ 但, △ Φ =(4 7Γ / λ ) {(nd—η〇 · dbmP+nd · dpit+ 5 nc · cLiX+ 占 rid · (dL-dp“-dbinp) } (12 ) 。再者,因為記錄溝執部從入射侧觀之係位於較記錄溝執 間部更靠眼前處,因而Φ b3 > 〇。 籲 △ φ係因記錄所產生的訊坑部之相位變化,(12)式中除 了 dL與dG互換之外,其餘任何情況均可依同式表示。以 下’將Φ th、Φ b2、Φ b3統稱依φ b表示,並將φ ai、φ a2、 Φ as統稱依φ a表示。 因△ Φ所產生的訊號調變度m係: m〇cl-cos(A(D):sin2(A〇/2) (13) 与(△ Φ/2)2 (14) 。最右邊(14)係△ φ較小時的近似值。 ⑩ 若丨△ φ丨較大,則調變度將變大,但是通常因記錄所造 成的相位變化| △ φ |係在〇至冗之間,通常認為將在冗/2 左右以下。實際上,習知諸如CD—R、DVD—R等習知色素系 5己錄層中’尚無報告指出此種較大的相位變化,且如前 述’監色波長區域中,由色素的一般特性而言,相位變化 尚有更加縮小的傾向。反之,丨△ φ |超過冗的變化,將有 在記錄前後使推挽強制反轉的可能性、或使推挽訊號變化 變為過大的可能性,由循轨伺服的安定性維持層面而言, 最好避免。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2 200828301 此處,圖6所示係記錄溝軌部與記錄溝執間部的相位 差、及反射光強度間之關係的說明圖。圖6係表示丨φ丨、 與記錄前後的記錄溝轨部反射光強度間之關係。在此為求 簡便,將忽視記錄層12、22的吸收影響。圖3、圖5的 構造,通常因為(Db>〇,因而當△ φ >〇的情況下,圖6 的丨Φ I將為增加的方向。換言之,表示φ b將增加並成為 Φ a 〇 鲁另一方面,圖4的構造’通常因為ΦΙ)<〇,因而當Δφ <〇的情況下,圖6的|φ丨將為增加的方向。換言之,相 當於圖6的橫軸乘上(-1)。所以,表示丨φ b丨將增加並成 為 I Φ a|。 右將平面狀態(dGL=0)下的記錄溝軌部反射率設為R〇, 則隨ΙΦ |的變大,將由記錄溝執部與記錄溝軌間部的反射 光相位差Ob而產生干、涉效應,導致反射光強度降低。然 後,若相位差ΙΦ |等於;(半波長),反射光強度將成為極 •小值。此外,若ΙΦ I超過π並增加,則反射光強度將從減 少轉為增加,且在丨φ 1=2 7Γ時將成為極大值。 此處,推挽訊號強度係在相位差| φ丨為冗/2時變為最 大,而在7Γ時成為極小,且極性反轉。以後將再度增加/ 減少,並在2ττ時成為極小,且極性再度反轉。以上的關 係,將與利用相位訊坑所進行的R0M媒體中,訊坑部深度 (相當於dGL)、與反射率的關係完全相同(非專利文獻5)。 以下’針對推挽訊號進行若干說明。 圖7所示係對記錄訊號(和訊號)與推挽訊號(差訊號)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3 200828301 進行檢測的四區偵測器構成的說明圖。四區偵測器係由4 個獨立的光檢測11所構成,將各自的輪出設為Ia、Ib、 Ic、IcL·來自圖7的記錄溝執部及記錄溝執間部之〇次繞 射光與1次繞射光,將由四區偵測器所受光,並轉換為g .氣訊號。從來自四區偵測器的訊號,可獲得下述的運算= • 出。 β則 ' Isum=(Ia+Ib+Ic+Id) (15) ⑩ IPP=(Ia+Ib)-(lc+id) (ΐβ) 再者,圖8所示係實際上使涵括複數溝執部、溝執間部 而獲得的輸出訊號,通過低通濾波器(戴頻3〇kHz左右) 後’所檢測到的訊號圖。 圖8中,lsum"係指Isum訊號在peak—t〇—peak時的訊 號振幅。ippP-df、指推挽訊號的Peak—t〇—㈧独訊號振幅。 推挽吼唬強度」稱為r IpPp_p」,以與推挽訊號ιρρ有所 區別。 • 循軌伺服係將圖8(b)的推挽訊號(IPP)視為誤差訊號, 並施行回饋/伺服。圖8(b)中,例如當將IPP訊號的極性 k +麦化為的令父叉點’對應於記錄溝軌部中心,並將從 -變化至+的零交又點對應於記錄溝執間部時,所謂「推挽 極性反轉」,便指該符號的變化相反。若符號相反,將發 生原本欲對記錄溝執部施加伺服(即,聚光束光點照射於 兄錄溝執部)’但是相反地卻使對記錄溝軌間部施加伺服 的不良情況。 對冗錄溝執部施加伺服時的Isun]訊號係記錄訊號,本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 12/96133191 34 200828301 貝轭形恶中,在記錄後將顯示出增加的變化。 其中,下式
IPPactual = [{(la+Ib)(t)^(Ic+Id)(t)}/{(Ia+Ib)(t)Kic+ Id)(t)}]P-P =UPP(tbvIsum(tb”)HlPP(ta)/Isum(ta)} (其中’ ta係IPP成為最小值的時間;tb係Ipp成為最大 值的時間) 彳17> 所示之運算輸出’係稱為「規格化推挽訊號強度 (I PPactual )」。 貝際上,光§己錄再生裝置用於施加循執伺服的推挽訊號 係瞬間,大多使用從瞬間所測得之Isum、1忡值,經計算 而獲仔之訊號的規格化推挽訊號。 圖β所示之相位差與反射光強度的關係,係由上述(^ 3 ) 式中亦可得知,呈現週期性。記錄前後的|φ|變化(即丨△ φ I),就以色素為主成分的媒體,通常小於(冗/2)程度。 反之,本貫施形悲中,依記錄所產生的I φ丨變化,即使最 大亦仍在;Γ以下。所以,必要的話,只要將記錄層膜厚適 當地變薄便可。 在此,從相位基準面Α-Α’觀之,當藉由記錄訊坑部 16ρ、25ρ、26ρ的形成,而使記錄溝軌部的反射光相位(或 者光私長)#父圮錄Α變小的情況(相位較記錄前慢的情況) 下,即△Φ >0的情況下,從入射侧觀之,反射基準面的 光學距離(光程長)將減少,呈靠近光源(或者相位基準面 A-A’)的狀態。所以,圖3中,將具有記錄溝轨部的反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5 200828301 基準面朝下方移動(d“增加)的同f效果,結果,記錄訊坑 部16p的反射光強度將減少。圖4中,係相反地具有與將 記錄溝轨部的反射基準面朝上方移動(I減少)的同等效 果,結果,記錄訊坑部25p的反射光強度將增加。圖5中, 將具有與記錄溝執部的反射基準面朝上方移動(I增加) 的同等效果,結果,記錄訊坑部26p的反射光強度減少。 另一方面,從相位基準面A_A,觀之,當記錄訊坑部 籲16p、25p、26p的反射光相位(或者光程長),較記錄前變 大的情況(相位較記錄前慢的情況)(Δφ<〇的情況)下, 仗入射侧觀之,反射基準面的光學的距離(光程長)將增 加,將變得遠離光源(或者相位基準面Α_Α,)。圖3中,曰 將具有與記錄溝執部的反射基準面朝上方移動(dGL減少) 的同等效果,結果,記錄訊坑部16p的反射光強度增加。 圖4中,相反地,將具有與記錄溝軌部的反射基準面朝下 方移動(dGL增加)的同等效果,結果,記錄訊坑部25p的反 _射光強度減少。圖5中,將具有與記錄溝軌部的反射基準 面朝下方移動(dGL減少)的同等效果,結果,記錄訊坑部 26p的反射光強度增加。此處,將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 度,在記錄後到底是減少或增加的反射光強度變化方向, 稱為「記錄(訊號)的極性」。 所以,若在記錄訊坑部16p、25p、26p形成△ φ > 〇的 相位變化,在圖3、圖5的記錄溝軌部中,最好利用因記 錄而反射光強度降低的「High to Low」(以下簡稱「η to L」)的訊號極性變化,圖4的記錄溝軌部中,最好利用因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6 200828301 記錄而反射光強度增加的「L〇wt〇High」(以下簡稱「[仂 H」)的極性。另外,若形成ΔΦ<0的相位變化,圖3、 圖5的記錄溝轨部最好利用L t。Η的極性,Κ 4的記錄 溝軌部中,最好利用H t〇 L的極性。將以上的關係整理 如表1。表1中,△ φ的符號在圖3、圖4、圖5的構造 與記錄溝軌部中,係表示H to L、L t0 Η任-極性的反 射光強度變化是否恰當。
[表1 ] Δ φ > 〇 △ Φ < 0 圖3 H to L L to H 圖4 L to Η H to L 圖5 H to L L to H (關於相位變化△ Φ的較佳態樣) 本發明中’在_ 4的情況下,係以不與因衰減係數減少 所造成之反射光強度發生矛盾的L t〇 Η記錄為目的,因 而最好△Φ > 〇。 即,為使記錄訊號的極性不受記錄功率、與記錄訊坑的 長度、大小之影響而均呈—^,「平面狀態的反射光強度 變化」、與「經考慮干涉的反射光強度變化」,最好各自的 反射光強度變化呈整合。 以下’針對利用色素記錄層媒體,對圖4所示覆蓋層溝 執間部25 &仃記錄時,實現△ φ >〇的較佳態樣進行敛 述。 △ Φ中,若設定為: φ bmp=(nd-nc) · dbmp (1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7 200828301 Φ Pit=nd-dpit (19) Φ mix= δ η〇 · drnix (20) φ 5 nd · (dG-dPit-d_)= 5 nd · dGa (21) ,則將對應於因記錄層入射侧界面的變形(移動)所造 成之相位交化,φρΗ將對應於因記錄層22/反射層23界 面的變形(移動)所造成的相位變化,0>mix將對應於因混合 層25m形成所造成的相位變化,①n將對應於因記錄層μ _的折射率變化所造成的相位變化。該等相位變化較大,且 變化方向(即0bmp、φρ“、φ^、φη的符號)已整合的情形, 在為了增加調變度,且不致使特定訊號極性的訊號波形失 真之下’獲得良好記錄特性,將屬重要。 其中,為整合相位變化的方向,而將上述φ_、①…、 〇mix、〇^的相關複數物理參數全部正確地控制,最好控 制呈限定為儘可能少的要件。 工 首先,最好在記錄層入射侧界面設置界面層等,俾形成 • dmix-〇。其理由係依‘χ所造成的相位差變化,因為無法太 大’因而不僅不易積極利用,且厚度的控制亦較困難。所 =,最好在記錄層入射侧界面設置界面層等,俾形成
Cimix^O 〇 其次,關於變形,最好集中於單—地方,且限定於單一 =°其理由係相較於複數變形部位之下,更正確地控制 ^ 了平乂谷易獲付良好的訊號品質。 所以,本實施形態中,最好 、 土 μ 取贫王要利用Φ _與φ pit中任一 者、與Φ η。 ^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_ 12/96133191 38 200828301 關於dPit,通常主要原因係基板或覆蓋層的膨脹、或記 錄層的體積收縮,因而大多成為dpit>〇。此現象雖將有利 於ΦΡ“,但是卻不利於dGa(即φη)。另一方面,因為記錄 層的吸收係從記錄層的厚度中間部起於入射侧界面侧成 為最咼,因而該部分將成為最高溫,反射層之界面側的發 熱量將相對地較小。此外,若反射層係使用高放熱性材 料,則該記錄層的發熱影響將大部分集中於記錄層之入射 ⑩侧界面。發熱集中處,係在圖4中為記錄層22之覆蓋層 24侧的界面。所以,目4的構成中,在色素的入射侧界 面,即與覆盍層24間的界面處將發生變形。因而,dm 將自然地變小,影響亦降低。不同於習知構成,可判斷基 板21侧變形的影響較少,實際上視為dpitg〇。此現象教 示了可將應控制的變形要件集中於dbmp。 再者,Φ η將影響色素的折射率變化占⑴、變形d_。 此情況下,Φ η係從(21 )式中可知,將影響色素的折射 _率變化(5IU、變形dbmp,的大小與符號屬於最重要的 要件。 以下,若觀察ΦΡΗ=0、的情況,此情況下,由 (18)、(21)式將可獲得下式: △ Φ 与 dHmp+(Dn=(nd-nc) · d一· (H) = (nd’ -nc) · dbmp+ (5 rid · dG (22) 首先,若觀察Φ _,則因為nd,与i,且nc係於普通樹脂 材料下為1 · 5前後,因而nd,一nc < 〇。所以,為了作成φ _ > 0 ’必需dbmp < 0。此情況最好在覆蓋層側24側發生膨脹。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39 200828301 接著,就Φη的相關物理現象中,首先觀察記錄層折射 率變化5 nd的影響。因為記錄後的記錄層膜厚dea在定義 上為dGa > 0,因而認為5 nd的符號將支配著①n的符號。本 發明中,係使用主成分為色素的記錄層,色素的主吸收帶 係最強的吸收波長(吸收尖峰)位於可見光區域(大概 400〜800nm)的吸收帶。當利用主成分為色素的主吸收端附 近之波長施行記錄再生時,通常將因記錄層的發熱,導致 馨s己錄層遭分解,判斷吸收將大幅減少。至少,在未記錄狀 態下,一般認為主吸收帶存在有所謂Kramers-Kr〇nig型 異常分散,並存在有折射率n與衰減係數k的波長依存性。 另一方面,本發明中作為記錄層主成分之色素之分解溫 度係在50(TC以下,藉記錄光所造成的發熱,使記錄層主 成分色素在無法維持主吸收端程度前被分解而形成空 洞。此情況下,並不存在Kramers-Kronig型異常分散, 將視為nd’与1、kd’ = 〇。 • 其中,本案所使用的卟啉化合物,係在記錄再生光波長 λ之長波長侧,具有急遽且較大的主吸收帶。所以,藉 1(1^1^1^-1^〇1^2的關係,1^將為〇5〜1.2左右。因為藉^ 記錄訊坑部的空洞形成,使記錄後的折射率以,与i,因而 將發生5 nd< 0的情況。此情況下,成為φη:ζ;(5以· dG< 〇。 即,Φη<〇的Φ_>〇未與相位變化方向呈整合的項將殘 留少許。但是,在此藉由積極地增加< 〇,並將φ _ 視為ΔΦ的主成分,便可實際上排除φη的不良影響,俾 可實現△Φ > 0。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42/96133191 40 200828301 為了增加Φ _ > 〇並促進成為dbmp <〇的變形時,最好於 記錄層22的熱變質產生因熱膨脹、分解、昇華而造成的 體積膨脹壓力。且,最好在記錄層22與覆蓋層24的界面 處設置界面層,而將上述壓力封鎖,俾形成不致洩漏於其 他層的狀態。界面層最好係阻氣性高,且較覆蓋層24 ^ f易變形。特別係若將昇華性較強的色素使用作為主成 为,纪錄層22部分將局部性地發生體積膨脹壓力,便容 響易形成較大空洞。 另外,若考慮使Φ n的影響變得有利,因為⑴係 〇·5〜1.2,因而可考慮如下述條件。首先,當nd<i、ο。 < 〇的情況,為了稍微降低φ η的影響,將依降低心的方 式,使色素膜厚在能記錄的範圍内越薄越佳。此外,為了 減小丨nd μ I nd-nd’ I与I nd—:! I的值,最好nd接近丨。具體 而言最好達〇·7以上,尤以〇·8以上為佳。當nd>1且^>〇 的情況,因為相位變化的方向將整合,因而丨占⑴丨=丨以—⑴,丨 _与Ind-1|的值係越大越好。本案所使用的卟啉化合物,⑴ 上限大概為2左右。 依此,nd’、ne的大小關係與dbmp的符號(變形方向)之组 合將保持於特定關係,且將nd設為特定範圍’將有助於防 止因標記長而記錄訊號極性(H t〇 L、或L t〇 H)反轉、 或混合(獲得微分波形)的發生。 在此,觀察△ Φ >0的相位變化與推挽訊號間之關係。 當從習知CD-R或DVD-R之類推,對覆蓋層溝執部26(參 ,、、、圖5)¼仃H to L記錄時,若使推挽訊號極性不反轉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13319ι 200828301 話,則作為dGL,往復光程長大於!波長(|(^3|>2冗)的 洙溝執高度差(稱「深溝執」),或純3幾乎為零,因而便 侷限於出現推挽訊號的溝執高度差(稱「淺溝軌」)。在深 溝軌的情況下,在圖6巾丨㈣丨〉2/r的斜面上,利用箭 頭α方向的相位變化,溝執將光學性地變深。此情況下, 箭頭始點的溝執深度,於·nm前後的藍色波長下必需為 曾左右,如前述,窄執距在成形時容易發生不良轉印, T致較難量產。此外,例如即使獲得所需的溝執形狀,但 是因溝軌㈣微小表面粗度所造成的雜訊將容易混入於 訊號中。I ’頗難在溝執底部、側面的壁上均等地形成反 射層23 &射層23本身對溝執壁的密接性亦惡化,容易 發生剝離等劣化情形。依此,若欲依照使用「深溝執」的 習知方式,並利用△ φ >0的相位變化施行H t〇 l記錄, 將發生頗難將執距填塞的情形。 另一方面’於淺溝軌的情況下,係在圖6的丨昨〇〜冗 ⑩間之斜面使用箭頭Θ方向.的相位變化,依使溝執光學性 T的方式施行H t0 L記錄。若欲在未記錄狀態下 程度的推挽訊號強度,溝執深度就藍色波長將為 2〇mn〜30nm左右。當在此種狀態下,形成記錄層22時: 將如同平面狀態,不管記錄溝執部(此情況為覆蓋層溝執 部26)、與溝軌間部均可輕易形成同等的記錄層膜 發生記錄訊坑容易從記錄溝軌部令突出,或因來自^ 坑的繞射㈣漏於鄰接記錄溝執中,導致串音干擾變= 常大。同樣地,若欲依照習知方式並利用△φ >〇的相位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42 200828301 變化施行H to L記錄,將發生頗難將軌距填塞的情形。 本發明者等發現膜面入射型色素媒體的較佳構成,並非 篇知使用「深溝執」的H t 〇 L記錄,而是圖6中箭頭^ 方向相位變化,所以獲得後述使用「中間溝軌」的成為l Η之記錄極性訊號。即,屬於從覆蓋層24侧入射記錄 再生光而施行記錄再生的光記錄媒體2〇,當將距記錄再 生光束27所入射於覆蓋層24之面(記錄再生光束27的入 ⑩射面29)為較遠侧的導溝部作為記錄溝執部時,在記錄溝 執部所形成之記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度,將較高於記錄溝 軌部中未記錄時的反射光強度之媒體及記錄方法。 再者,本實施形態的重點在於:上述因記錄層折射率變 化、空洞形成等所造成的訊坑部折射率變化、記錄層Μ 内部或其界面的變形,均在主反射面的反射層23之靠記 錄再生光入射侧所發生。 ° 如圖4所示之膜面入射構成,當將距記錄再生光束 _ 27(圖2)所入射之面29(圖2)為較遠侧的導溝部作為記錄 溝軌部時,利用成為△(!>>〇的相位變化而施行l ^ Η 記錄。 所以’首先在上述記錄訊坑部25ρ中,最好隨上述記錄 層朝上述覆蓋層側的膨脹形狀變化,而在上述記錄層内 部、▲或在與該記錄層所鄰接層的界面處形成空洞並^相 位變化。 然後’在記錄前’為了維持各種舰H的安定性,溝執 部與溝執間部最好均維持至少3%〜纖的反射率。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 200828301 此處所謂「未記錄狀態的記錄溝執部反射率(Rg)」,係 曰僅將已知反射率(Rref)的反射膜以由與圖2所示光記錄 2G相同的構成進行成膜’當將聚焦光束對焦於記錄 溝執部並施行照射而所獲得之反射光強纽為^,並於 圖2所不光記錄媒體2〇中,將聚焦光束照射於記錄溝 5部而所獲得反射光強度設為Laf,便可獲得H· /Iref)同樣地,在記錄後,將記錄訊號振幅中,對應 坑間(間隔部)之低反射光強度U的記錄溝轨; ’ ^稱為RL」’將對應於記錄訊坑(標記部)之高反射 光強度h的記錄溝軌部反射率稱為「rh」。 二下,,:照慣用將記錄溝執部的反射光強度變化進行 疋里匕日守,係使用該記錄溝軌部反射率表示。 4t ’為了利用因記錄所產 好提高記錄層22本身的透明性。當記錄層22單獨:成: 碳酸醋樹脂基板上時,穿透率最好達以上: 將r去二t為佳,更以60%以上為佳。若穿透率過高, 刀地吸收記錄光能量,因而最好在95%以下,尤 以90%以下為佳。 h尤 另方面’此種維持高穿透率的情形,概略可藉 ^相。即’於圖2所示構成的碟片(未記錄狀離)中^ 面厂部)测定平面狀態反射率r〇,而該反射率, 能下:反二為零、且具有相同構成之碟片在平面狀 射率的倒以上,最好5_上,尤以7⑽以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 44 200828301 尤=2!维持適度的穿透性,^最好…下, 尤以1.5以下為佳。 (關於記錄溝轨深度d α 5己錄溝軌部的記錄層厚度dG、及 έ己錄溝執間的記錄層厚度Ck之較佳態樣) — 的相位變化’當在覆蓋層溝執間部Μ施 =〇 »己錄打’因為訊坑部發生光學性溝執深度變化, 而L、、、依存於溝軌深度的推挽訊號,在記錄前後容易變 化。特別係推挽訊號極性反轉般之的相位變化將造成問 題0 為施打LtGU記錄,且不致發生推挽减的極性變化, f好在圖6中’利用在卜丨d>a|<7r的斜面藉由 刖頭T方向的相位變化,而造成的光學性溝執變淺之現 象。換言之,圖4中,從相位差基準面A—A,觀之,使記 錄溝執部至反射基準面為止的絲長變小的變化,係在記 錄訊坑部25p處發生。目4的情況下,〇b=a)b2<〇、φ a Oa^O’ 因為△〇>〇,因而 。此外,依 照如式(2)般定義相位差的關係,φ b、φ a係在圖4的情 況下將為負值,因而依絕對值表示。 特別係在作為推挽訊號,係使用式(17)之經規格化之推 挽甙號強度ippactual時,本實施形態中,因為記錄後的平 均反射率增加,因而式(17)的分母將增加。 在將記錄後之經規格化推挽訊號強度ipp actual 保持於充 分大小時,最好式(17)中之分子的推挽訊號強度IPP"在 記錄後增加,或至少保持較大值。換言之,丨Φ a丨最好在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_ i2/96133191 45 200828301 /2:近。另-方面’為了在記錄前亦_呆 =推挽訊號’丨㈣丨最好較“部),左右。所以, |〇bl在路徑^,最好在^〜範圍内。 具體而言,圖4中,為了 在疋/2〜(15/16)ττ範圍内,最好將 口又 I Φ b2h|(nc-nd) · (dG-dL)^nc-dGL| H (nd-η〇 · (dG-dL)+nc-dGL| 設定在;I /8〜(15/64) · λ範圍内。 此時的溝執深度dGL係當dG=d节伴 -πη l朴 α α δ己錄再生光波長λ = 350〜45〇nm的監色波長時,由式(7)而成為下式. l/ b2|n (7a) 〇 m可nc獲得。若將〜設為一般高分子材料之值 (..6左右),則溝執深度dGL通常在30nm以上,最好 35nm以上。另一方面,溝執深度-通常在7〇nm以下,最 好65nm以下,尤以Rnnm ,、,〒认 「巾P1、盖M i , 下為佳。將此種深度的溝軌稱 中曰1溝執」。相較於上述圖3或圖5中使用 的情況下’具有溝軌形成、以及反射膜對覆蓋層溝執間部 25的被覆將特別容易的優點。 苒軌間# 一般而言,當利用旋塗的塗佈法形成記錄層時,若考, ;f =部:咖 2 ^ 右減少塗佈的色素量,而使整體記錄層膜厚 變薄,實質上將出現㈣,而可將記錄層 = 於記錄溝執内(此情況下為覆蓋層溝軌間部25)。 此情況下,式(7 )成為下式: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46 200828301 I Φ b2|-| (nc-nd) · ά〇-η〇-ά〇ι| - I (rid-He) · dc+ric-(Igl 丨 (7b) ,針對(7a),必需對上述溝轨深度的較佳範圍進行丨(nc—nd) • dG丨的修正。本案中,因為nd〈 ηχ,因而最好為稍微深一 ' 點。反之’若形成nd · dm的溝軌形狀,則若nd越小於nc, ;Ιφ1)2丨將越小,由圖6中得知,溝執部的反射光強度將增 加。此現象意味著因為抑制串音干擾,因而當欲將色素記 •錄層封鎖於記錄溝軌部中之時,即便使用4〇〜6〇匪深度的 溝軌’仍可較淺地形成光學性溝執深度。 再者’ δ己錄層膜厚最好較薄於溝轨深度,且設定為心 < dGL。其理由係即使記錄訊坑伴隨如後述的變形,仍可獲 得至少將其寬度抑制於溝軌寬内的效果,便可減少串音干 擾。所以,最好設定為(dG/dGL)$ 1,尤以(dG/dGL)$ 〇· 8為 佳’更以(de/dGL) S 0· 7為佳。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所應用的光記錄媒體2〇,最好將 _記錄層22利用塗佈形成,且設定為dGL>dG>dL。尤以dL/de $〇· 5為佳,構成實際上在記錄溝執間部上幾乎無沉積記 、 錄層2 2狀恶。另一方面,如後述,心最好實質上為零, … 因而dL/dG下限值,理想上係為零。 如前述,當dGL為30〜70nm的情況下,dG最好達5nm以 上’尤以10nm以上為佳。其理由係藉由將心設定在5nm 以上,可增加相位變化,而可成為記錄訊坑形成時所必要 的光能量吸收。另一方面,最好小於50nm,尤以45nm 以下為佳,更以40nm以下為佳。如前述,因為再生時的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_i2/96133191 47 200828301 反射率保持於3〜30%,因而記錄層將保持著適度的穿透性。 再者,記錄層22越薄,越能抑制記錄訊坑部的變形過 大、以及對記錄溝軌間部的滲出情形。 在覆盍層溝軌間部中形絲錄訊坑的本發明巾,藉由使 用如前述的「中間溝軌」;罙度,以及設定為dG/dd卜並 將記錄層22變薄而封鎖於「中間溝執」深度的記錄溝軌 内的情形,係在如後述般積極使用記錄訊坑部的空洞形 成、及朝覆蓋層方向的膨脹變形的情況下,變得更佳。就 此點而言,本發明係在覆蓋層溝軌部施行記錄,相較於形 成工洞而執仃H to L記錄的情況,將具有優越的串音干 擾抑制效果。此外,因為本發明色素的kd可大至丨左右, 因而即使將記錄層膜厚變薄,#可施行充分的光吸收,可 降低記錄訊坑形成時所需要的記錄光功率。另外,一妒若 記錄層膜厚變薄’則「平面狀態所產生的反射光強度變^匕」 將變小,但是本記錄層則因為kd與匕,的差較大,因而可 獲得足夠的反射光強度變化。所以,kd最好!以上。 藉此’將可獲得記錄訊坑完全封鎖於記錄溝執内,且圖 4的記錄訊坑部25p之繞射光對鄰接記錄溝執(串音干擾) 之漏出情形亦非常小的優點。換古 ^ 的記錄而施行L tQ Η記錄,並不僅屬於Δ φ w 的相位變化、與對覆蓋層溝執間部25的記錄之有利粗 合’且亦屬於容易獲得適用於利用窄執距化所進行之言穷 度s己錄的構成。此外,若將dL今兔幽、6 ° L°又為幾近零,則(7b)式的| ㈣中,(nc_nd) ·心項的影響將最大,並使雖&之影響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48 200828301 ^為少許但較淺,以可更輕易地形成溝軌。 (關於具體的層構成及材料的較佳態樣) 以下’針對圖2與圖4所千夕a碰上 考岸該色、^ μ Λ 構成的具體材料/態樣, 色/長雷射開發進展之狀況,特別㈣記錄再生光 ^波長入為405«近的情況進行說明。 (基板) 基板21係膜面入射構成, 性的塑膠、金屬、玻璃算。尤Γ 有 工與剛 ^ 、 等不同於習知的基板入射構成, 屬、破殖=稷折射亚無限制。在表面雖形成導溝,但於金 恭在此、、’貝1j在表面設置光或熱硬化性薄樹脂層,且必 ΐ成开,成溝執。就此點而言’使用塑膠材料’並利用射 =成且:基板21形狀、特別是圓盤狀、與表面導溝 牛形成,將最有利於製造。 =行射出成形的塑膠材料,係可使用習知⑶與_ =的=炭酸酯樹脂、聚烯煙樹脂、丙烯酸樹 2二ίΐ!1厚度最好設定在0
土旱兵復盍層厚’最好設定為如同習知C 由係可直接沿用習知CD、爾所使用的2 、:土板厚度设為11_,將覆蓋;厚7#讯為()1 係屬於藍光碟片的規定。(非二層广 層=::25中=成循執用導溝。本實施形態中’覆蓋 CD-R、__R更ί ί :錄溝執部的執距,係為了能達成較 尤以0 2〜π ,最好設定為 • 〜.4/zm為佳。溝執深度係如前述,將依存於 200828301 二^&^皮長人:^”&等’最好大約在3011"1〜7011111 耗 /冓軌沐度係在上述範圍内,經考慮未記錄狀態的 ^溝執部反射g、記錄訊號的訊號特性、推挽訊號特 仆。f的^學特性等因素之後,再予以適當的最佳 沾只知形恶中’係利用由記錄溝軌部與記錄溝執間部 、口固反射光相位差所造成的干涉,因而二者必需存在於 =、f光:内。所以’記錄溝執寬(覆蓋層溝軌間部25的 i又,最好小於記錄再生光束27纟記錄^ 22面上的光 =1(=橫-切方向的直徑)。記錄再生光波長^405⑽、 护二口 ,85的光學系統中,當將執距設為〇.32#m :金二子3又疋在°,1㈣〜0. 2❹範圍内。於該等範圍外, 夕,況下將較難形成溝執或溝執間部。 声nr狀通f為矩形。特別以制後述塗佈形成記錄 ::門係在含有色素的溶液之溶劑完全蒸發為止的數 /日,在基板溝軌部上能選擇性地滯留色素者。所以, u將,形溝執的基板溝執間之肩部形成為圓狀,俾使色 素/谷液容易滴落並滞留於其& 溝轨开 ^心軌卩中。此種具有圓肩的 ”利用將塑膠基板或模片表面,在電衆或uv 露數秒至數分鐘而進行韻刻便可獲得。利用 溝轨部的肩部形:削切部分之性 因、^通常為了賦予位址與同步訊號等加成資訊,而具有 /知仃、溝執深度調變之等溝執形狀調變、記錄溝執 50 312聊發明說明書(補件)/9Μ2/9613319ι 200828301 的加成4:::間部之間斷所造成的凹凸訊坑等所形成 hV十°广。例如藍光碟片* ’係使用諸如:MSK(minimum S 1 口叫)、與 STW(saw-tooth-wobbles)等使用了 2 調變方式的㈣尋址方式。(非專敎獻3) (具光反射機能的層) 具先反射機能的層(反射層23),最好對記錄再生光波 長的反射率較高,且對記錄再生光波長具有m以上的反 射率。在作為記錄再生用波長的可見光、特別係在藍色波 長區域:顯示出高反射率的物質,係有如Au、Ag、A1、 及U等為主成分的合金。最好為以在λ :405nm下的反 射率較高、、且吸收較小之主成分的合金。以Ag為主 成分,亚添加〇·01原子%〜10原子%之Au、Cu、稀土族元 素(特別係 Nd)、Nb、Ta、V、Mo、Mn、Mg、Cr、Bi、A卜 Si、Ge等,便可提高對水分、氧、硫等的耐蝕性,而較 佳。此外,亦可使用將介電層予以複數積層的介電質鏡。 反射層23膜厚係為了能保持基板21表面的溝軌高度 差,取好設定為與dGL同等或更薄。同樣地,當記錄再生 光波長λ =405nm的情況,如前述,最好將dGL設定在7〇nm 以下,因而反射層膜厚最好設定在7〇nm以下,尤以65μ 以下為佳。除了後述形成2層媒體的情況之外,反射層膜 厚的下限最好設定在30nm以上,尤以4〇nm以上為佳。反 射層23的表面粗度Ra最好設定在5舰以下,尤以lnm以 下為佳。Ag具有藉由添加物的添加而增加平坦性的性質, 此亦意味著上述添加元素最好達〇· 1原子%以上,尤以〇. 5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1 200828301 原子%以上為佳。反射層23係可利用錢鍍法、離子蒸鍵 法、電子束蒸鍍法等方法形成。 ―依反射基準面的高度差所規定的溝㈣度d“係大致 寻於基板21表面的溝軌深度—。溝執深度係利用電子顯 微鏡觀察截面的話便可直接進行測定。或者,可利用原子 力顯微鏡(AFM)等探針法進行測定。當溝執與溝軌間部非 完全:坦的情況下’便以溝執與溝軌間的各自中心處之高 度差定義dGL。溝執寬同樣地係指反射層23成膜後之實際 上記錄層22所存在之溝軌部的寬度,若在反射層23形成 後亦大致保持著基板21表面的溝執形狀,便可使用基板 21表面的溝執寬值。此外,溝軌寬係採用溝執深度-半 深度處的寬度。溝執寬亦同樣地可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截 面便可直接進行敎。或者,可利用原子力顯微鏡⑽心 forcenncroprobe、AFM)等探針法進行測定。另外,光記 錄媒體10所規定的任一溝執深度與寬度,均可如同 所說明般進行測定。 (中間層) 在反射層23與記錄層22之間,最好設置中間層。夢由 中間層的設置,可提升抖動特性。 曰 中間層係從提升抖純性的觀點而言,通常含有選 Ta、Nb、V、W、M〇m所構成組群的元素。”, 最好含有1肋1〇^中之任一元素,尤以含有^或 ^中中1 —者為佳。Μ ’巾間層亦可僅單獨含有該等元 素中之任-種而已,亦可將二種以上依任意組合及組成含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2 200828301 有。上述元素仙為與歧使用作為 間之反應性及固溶度較低,因而 /的銀或銀合金 間層’便可獲得保存安定性優越的光:;=使用作為中 最好含有上述元素作為中間層主成分。?:。 中,所謂「中間層主成分」係指構成中間二元明書 述元素含有50原子%以上。1 θ的兀素中,上 原报上’尤以含有9。原子;以上二 =兀素係3有1GG原子%。料,當巾間層係 兀素二種以上的情況下,其合計比例最好 述以 藉由中間層的插入,便可猝得 上述靶圍。 4p4. ^ &仵抖動改善效果的機制尚未 明確。然而’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探討,得 常使用作為反射層23的材料的硬度“的: 構成中間I ’及/或使用在記錚再同的疋素 之元素作為中間層,將有改吸收較大 別是藉由使用上述元素形成中門芦、、°一:以,推測特 H或中間層,可容易滿足上述條 件0 另外,為了能對中間層料所需的特性,亦可含有除了 上述元素以外的it素作為添加元素或不純物元素。此類添 加7G素或不純物元素的例子,可舉例如:Mg、Si、CH Fe、Co、Ni、Cu、Y、Zr、Pd、Hf、pt 等。該等添加元素 或不純物元素係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二種以上依任意 組合與比率使用。該等添加元素或不純物元素在中間層中 的含有濃度上限,通常係5原子%以下左右。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3 200828301 中門f的膜厚係只要至少形成為膜的話便可發揮效 + '厚的下限通常係Inm以上。另一方面,若中間層 =:旱過厚,中間層的光吸收將變大,將導致記錄感度降 氏了反射率降低,11而通常係15nm以下,最好iGnm以下, f = 5nm以下為佳。若設定在上述膜厚範圍内,便可同時 獲仔抖動改善效果、及適度的反射率與記錄感度。 =間層係可彻諸如韻法、離子蒸鍍法、電子束蒸鐘 法專方法形成。 (記錄層) 、彔層22係合有在未記錄(記錄前)狀態下對記錄再生 2長具有光吸收機能的色素作為主成分。記錄層22中 r為主成分所含有的色素,具體係在40〇nm〜800nm可見光 及附近)波長區域中,具有因構造所造成之明顯吸收帶的 =化^物,在較記料生光波長λ更靠長波長侧具有吸 峰的有機化合物。此種在未記錄(記錄前)狀態下, 所;:再生光束27的波長λ具有吸收,並利用記錄而變 :光2=二中產生能檢測到再生光反射光強度變化 予交化的色素,在本說明書中將稱為「主成分色素」。 ==素係可為一種’但是複數色素的混合物亦可發揮 記=中的主成分色素含有量’通常係5。 本出八念本。 尤以90重量%以上的範圍為佳。 成刀色素敢好係單獨色素對記錄再生光束2?的波 具有吸收,並藉由記錄而發生變質而產生上述光學變二,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42/96133191 54 200828301 仁疋亦可對纪錄再生光束27的波長久具有吸收,並負責 =用發熱而間接地使其他色素變質而發生光學變化的機 能。主成分色素中尚可混合其他色素,諸如用於改善具有 ^吸收機能色素之經時安定性(對溫度、濕度、及光的安 定性)之所謂消光劑的色素。作為主成分色素以外的記錄 &有物係有如由低/高分子材料所構成的結合劑 (黏結劑)、介電質等。 記錄層22的記錄溝執部膜厚’通常係7〇μ以下,最好 50rm以下,尤以4Qnm以下為佳更以⑽⑽以下為佳。 另外,記錄溝軌間部在未記錄時的記錄層膜厚,通常係 Onm以上’且通常係10nm以下,最好—以下尤以_ =下為佳。其理由健將記錄溝軌間部在未記錄時的記錄 =厚設定在上述範圍内’記錄訊坑之橫向寬度便不易突 士超過記錄溝軌寬度,可減少對串音干擾的影響。所以, ΐί溝!1間部在未記錄時的記錄層膜厚,最好實質上可視 為零之範圍的1 〇nm以下。 ' ^外’在使用後述界面層的情況下,若將記錄溝執 f未記錄時的記錄層膜厚設定在上述範圍内,界面… =23將在記錄溝執間部發生相接觸狀態。此時:例^ 在界面層使用含硫材料(例如Zns),且在反 =
Ag的情況下,硫與反射層23將反應而造成反射層 腐蝕。在會發生此種腐蝕的情 9 之 制界面層與反射層23的直由中間層將抑 述腐㈣象的效果。接接觸’因而可發揮能抑制上 3ΐ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5 200828301 (成為§己錄層主成分的色素化合物) 成為本發明光學記錄媒體之記錄爲 物,係下述一般式[I ]所示之卟琳化合成刀的色素化合 [化3] °务: f8 Af1 Ral
R35 Π] -般式[I]中’ Αχ-Κ系指分別 亦可具有複數取代基。 方《衣’为別 獨立的氫原子或 再者,一般式[I]中,R气Ra8係指各自 任意取代基,其中,最好為氫原子 再者,一般式[I ]中,Ma係於9舞 你知2價以上的金屬陽 但,當Ma係3價以上的情況炎 子 子亦可再具有相對陰離子。 "亥刀 該卟啉化合物最好係下述一 心 奴式[II]所示之四芸夭其 卟啉化合物.· <四方香基 [化4]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6 200828301
’([II]式中,X1〜X4係指各自獨立的價數 X1〜X4係價數5以上的原子時,χ1〜χ4^ 上之原子,當 基,當X1〜X4係價數6以上的々子日士’、^再具有任意取代 轉此情況下,該2個;亦可具有2個 異。 y Q係可為相同,亦可為互 係指各自獨立的週期表第16族原子。
Ar1〜Ar4係指各自獨立的芳香$, ,X1〜X4以外的取代基。 有除了 R:〜R:6係指各自獨立的碳數20以下之有機基; R〜R係指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電子親 Μ係指2價以上的金屬陽M A ^ & 、,屬除離子。但,當Μ係3價以上的 子。 中丨生,該分子亦可再具有相對陰離 另外,R1 及 R2、I?3 » D4 ς 而形成環。)及^及^“可各自鍵結 另外本發明的記錄層形成用色素中,本發明的四芳香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ί2/96ΐ33ΐ9ι 57 200828301 基外琳化合物係可單獨含有Hi,亦可混合含有2種以上。 m對上述—般式[⑴所*之四芳香基。卜琳化 進订詳細說明。 U1(二 Q1)〜X4(:q4)} 上 =中,N—Xl(鲁X协^ 。卜琳化δ物對溶劑的溶解性之理由而言,將表 立的醯胺構造。 口曰领 的胺結構的χ1(存χ4(<)中u係指各自獨立 χ: χ4以上之原子,當χ1〜χ4係價數5以上的原子時, 〜亦可再具有任意取代基’當χ1〜χ4係價數“ 二 =可分別具有2個部此情況下,該叫Q4 亦可為相同,亦可互異。 當 Μ貝數5以上的原子時,作為χ1χ4 取代基係相當於後述的R9〜R16之呈體例。 再-有的 φ構成酿胺結構的饩,]4(=们中,Ql〜 的週期表第16族原子,最好為〇或Se ^自獨立 -二?:(=Q4)的具體例係有如下述所例示物。另外, 該專構^以a部位鍵結於各個Arl〜Ar4, 於氮原子。此外,r17 。卩位鍵結 ㈣具體例。 ^曰取代基,具體例係相當於後述 [化5]
II II s 0 II II 〇 1 ΜΤ Ο .·ΙΙ Ι·ΠΙ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58 I! 200828301 / '之中’ X (一Q )〜X4(=q4)係由合成上的理由及化合物 处置谷易度的觀點而言,分別最好為羰基[即, M1(=Q1)〜MW)係胺甲醯基N-C㈣)]、或石备酸基 [即_U(〇N_x4(=Q4)係胺續醯基N_c(=s)]。此外, i(AQ )]4(=Q4)係由提升溶解性的觀點而言,分別最好為 T二而/利用降低熱分解溫度而提升感度的觀點而言, =的顴1 广基。另外,r(=Ql)〜X4(=Q4)係由提升化合物膜 :,、沾而言,最好分別互異,但是由合成上的
取好相同。 w N 關於X1(=Q1)〜Χ4(^)對^士4的取代位置,係由提升 洛解性與膜性的觀點而言,最好 美升 疊的位置處進行取代,是由用卜琳每而形成重 離。 π但疋由合成上的理由,則最好為分 {Ar1 〜Ar4} < Ar1〜Ar4的骨架構造> _香:裒U]::::〜Ar4係指各自獨立且亦可具有取代基的芳 曰%。本發明中,所謂「芳香環 土日]方 即具有(4η+2) 7Γ電子李&自妙&日^方曰無性的環, 常由五或六元淨二)的環。該骨架構造通 芳香環係除了芳夭:%或2 6合環所構成的芳香環,嗲 曰衣係除了方香族烴環、芳香族之 4 如蒽環"卡哇環、莫環之類的縮合環。 &包括有諸 A:1〜Ar、架構造的具體例,作為五 南壤、料環、轉環、咪咬環、 讀有如··咬 為六元環單環係有如· m衣k二唑環;作 疋% "比畊環;作為縮合 31^__書(補件)/96·12/96133ι9ι 约 200828301 •示%、非裱、奠環、芘環、咗琳 喹噚啉環、贫丑土 + _ 土琳%、異喹啉環、 本开呋喃裱、咔唑環、二苯并 „ ^ 該等之中,士人々L △ +开秦吩%、急、環等。 由δ成上的理由而言,最好 環的單環為佳,更以苯環為佳。子為早每,尤以六元 另外’Ar1〜Ar4係由提升溶解性及_ 觀點而言,最妊八^ s 形成時的膜性之 取好刀別互異,但是由合成 最好相同。 人工刃規點而吕,則 〈Ar1〜Ar4所具有的取代基>
Ar〜Ar係分別除了 χ1〜χ4之外,亦可具有取代基七 以外所具有的取代基,可舉例如:烧基、稀基、 美土一基、雜環基、燒氧基、㈣基、(雜)芳香基氧 土、⑷^基氧基;亦可再具有取代基的胺基、麟基、 ,基、、鹵原子、經基等。最好為如·碳數卜2〇的烧 基^數2〜2G的烯基、碳數2〜20的块基、碳數3〜2〇的 ,環基、源自五或六元環的單環或2〜0縮合環的雜環基、 ,數的烷氧基、碳數2~18的烷羰基、碳數2〜18的(雜) 方香基氧基、碳數3〜18的(雜)芳烷基氧基、胺基、碳數 2〜20的烷胺基、碳數2~30的(雜)芳香胺基、硝基、氰基、 碳數2〜6的酯基、鹵原子、經基等。 碳數卜20的烷基例,係可舉例如··甲基、乙基、丙基、 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己基、辛 基等。 碳數2〜20的烯基例,係可舉例如:乙烯基、丙烯基、丁 烯基、2-曱基-1-丙烯基、己烯基、辛烯基等。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〇 200828301 f數2’的炔基例,係可舉例如:乙炔基、丙炔基、丁 快:' 2-甲基+丙炔基、己烯基、辛块基等。 χ厌數3 2G的垣壤基係可舉例如:環丙基、環己基、環己 烯基十四氫W基、苯基、胺茴基、菲基、二茂鐵基等。 源自五或六元環的單環或2〜6縮合環的雜環基,係可舉 例如?比絲、料基、苯并eg吩基、料基、嗜琳基、 2-哌啶基、2-哌啡基、八氫喹啉基等。 ,數1〜9的烷氧基例,係可舉例如:曱氧基、乙氧基、 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 二丁氧基、己氧基、辛氧基等。 碳數2〜18的烷羰基’係可舉例如:曱基羰基、乙基羰 基、山異丙基羰基、第三丁基錢、環己基幾基等。 碳數2〜18的(雜)芳香基氧基例,係可舉例如:苯氧基、 萘氧基等芳香基氧基;2_㈣基氧基、2_糠偶醯基氧基、 2-喹啉基氧基等雜芳香基氧基等等。 碳數3〜18的(雜)芳烷基氧基例,係可舉例如:苄基氧 基、苯乙基氧基、萘基曱氧基等芳烷基氧基;2_噻吩基甲 氧基、2-糠偶醯基甲氧基、2_喹啉基甲氧基等雜芳烷基氧 基等等。 1 石反數2〜2 0的烧胺基例,係可舉例如··乙胺基、二甲基胺 基、甲基乙胺基、二丁基胺基、哌啶基等。 碳數2〜30的(雜)芳香胺基例,係可舉例如··二苯基胺 基、二萘基胺基、萘基苯基胺基、二甲苯基胺基等芳香胺 基;二(2-噻吩基)胺基、二(2-糠偶醯基)胺基、苯基(2一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1 200828301 噻吩基)胺基等雜芳香胺基等等。 碳數2〜6的醋基例,係可舉例如& 丙氧幾基、異丙氧幾基、第三丁氧幾基等。 函原子的例’係可舉例如:氟原子、氯原 碘原子等。 、丁 /ΑΓΐ七4分別除了 Χ1〜Χ4以外尚具有2個以上取代基的 t月況’亦可該取代基間相鍵結而形成環狀構造。例如者 ΑΓ 士4係屬於源自苯環的基之情況,作為該苯環所具有;; 取代基間相鍵結而形成環狀構造的例,係有如以 (a D、(a 2)、(a_3)所不構造。另外,以下中,a部八 係對外琳壤的鍵結位置,b部分係對χ1〜χ4 [化 6] 、、m 罝。
另外’ Ar〜Ar係由提升膜性的觀點而言,最好除了 以外尚具有該等取代基,但是由合成上的觀 ^,則^ 好未具有取代基。 。貝1取 < Ar1〜Ar4的分子量〉
Ar1〜Ar4的分子量係由防止因吸光度降低而造成記錄感 度降低的觀點而言,當具有N,N_:取代醯胺結構基及其 他取代基的情況下,亦包括該取代基在内,合計^好^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2 200828301 {Ν,Ν-二取代胺基} <1^〜^8的有機基> Ν,Ν-二取代醯胺結構基中,所含之以_二取代胺 分的取代基之Μ,係指各自獨立的碳數2〇以下之^機 基。 ^ 二的r有機其基係可舉例如:絲、烯基、块基、烴環基、 雜=基、“基、㈣基、(雜)芳香基氧基、 t基其S旨基等。最好為諸如:碳數㈣的炫基、碳數㈣ 6戈:2’的炔基、碳數3〜2°的烴環基、源自五 或六錢的早環《2〜6縮合環之雜環基、碳數卜9的 基、破數2〜18的院幾基、碳數2〜18的(雜)芳香基氧美、 碳數3〜18的(雜)芳烧基氧基、碳數2〜6的西旨基等。土 2 ’該等具體例係有如在上述Ar1〜Ar4亦可具有的取 ^所舉例,諸如:碳數卜2G的垸基、碳數2〜2〇 基^炭數2〜20的炔基、碳數3〜2〇的烴環基、源自 ^衣的早環或2〜6縮合環之雜環基、碳數卜9的燒二 石反數2〜18的烧幾基、碳數2〜18的(雜)芳香基氧基、^數 1的(雜)芳烷基氧基、碳數2〜6的酯基等具體例。 ^大^、R4 R4、R5# R6、R7# R8係可分別鍵結而形成 衣㈣2" M列如R1與R2相鍵結而形成六元環的N,N、二取 代胺基,係有如以下(R-l)、(R-2)、(R-3)的構造。 3____m/96•咖33i9i 63 200828301 [化7]
R〜R係由溶解性與提升膜性提升的觀點而言,最好分別 馨互異,但是由合成上的理由,則最好相同。此外,Rl〜R8 係由防止化合物溶解度降低的觀點而言,最好相對於各醯 胺結構基的氮原子呈立體性體積不大者,具體係最好為如: 正烷基、正烯基、正炔基、烷氧基、烷羰基等,特別以諸 如:正烷基、烷氧基等為佳。 < R1〜R8的分子量> 為了防止因吸光度降低而造成之記錄感度降低,r1〜r8 的分子量合計,最好在3, 〇〇〇以下。 {R9 〜R16} 一 R R _係由合成上的理由、及化合物安定性的理由而 言,表示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電子親和性取代基。 ^親和性取代基的例子,係可舉例如:錢2〜18的燒 二 =2〜6的酯基、函原子、氰基、硝基等;該等的 肢:係有如上述在心、可具有的取代基中所舉例 碳數2〜18的㈣基、心^ 另外,該等之中 由合成上的理由而言 R9〜R16最好分 312ΧΡ/__β__-12/96133191 64 200828301 ,為氳原子或6原子,而由提升耐光性的觀點而言,R9〜Rie 最好分別為鹵原子,由合成上的觀點而言,R9〜R16最好八 別為氫原子。 R9〜R16的分子量係由防止因吸錢降低而造成記錄感度 降低的觀點而言’最好合計在1,000以下。 {M} /糸指2仏以上的金屬陽離子。M所舉例的金屬元素, :在此配位於卟啉環中央的前提下,則可為任何金屬元 二’具體例係有如:L 以、Ti、V、Cr、Mn、Fe、Co、 i、cu、zn、Mo'Ru、Rh、pd、Ag、pt、AuEr 等。 + M係2m的金屬_子,具有提升化合物安定性之 ’M的金屬係由提升化合物記錄感度觀點而言,最好 未顯不出反磁性,而由合成
Ni、Cu為佳。 。成上_由心’特別以C〇、 富Μ係3價以上的全屬雜;士 ,離子鍵a -L屬亦可更進一步與相對 Γ.、、,D猎一般式[π]所示化合物的分子整體將 該:對陰離子的種類係可舉例如··燒氧離二 氰離子m 2基⑽子、村再具有取代基的 數卜9的燒氧離子 乳離子專’例如:碳 數3]8的(雜其 8的(雜)芳香基氧離子、碳 述就Ar1〜Ar4亦可該等具體例係有如將上 基、碳數2~18的(雜)H 舉例之碳數1〜9的燒氧 .....θ 錶)方香基氧基、碳數3〜18的(雜)芸ρ 基乳基4具體例分別取代為離子者。 ⑷方烧 65 200828301 f外,相對陰離子係由提升化合物感度的觀點而言,分 子里越小越好,特佳為諸如:乙醯氧離子、氰離子、氯離 子、氣離子般之分子量在2〇〇以下者。 {分子量} 以上所說明的一般式[π]所示化合物,由防止因吸光度 P牛低而造成感度降低的觀點而言,通常分子量係6,〇 〇 〇以 下,最好3, 000以下。 再者,一般式[II]所示化合物,通常最好為水不溶性。 {具體例} 一般式[11 ]所示化合物的具體例係有如以下所例示,惟 本發明並不僅侷限於該等。以下,Et係指乙基。 [化8]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00828301
[化9]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7 200828301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8 200828301
[化π]
312XF/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69 200828301 [化 12]
[化 13] 70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00828301
一般式[π ]所示化合物
Chem·,2002 年(第 10 期)、 法,便可輕易地合成。 係依知、例如nBiQQFg 3013-3021頁”中所記载的方 例如當x^q1)〜r(=Q4)全部為羰基[即, N-Xi^Q1)〜N-X4(=Q4)為胺甲醯基N_c(=〇)]的情況下,藉由 將市售之具有叛基的四芳香基卟|化合物在氯化亞續醯 混合條件下施行加熱,然後使二取代胺產生作用,便可獲 得具有N,N-二取代胺曱醯基的四芳香基卟啉化合物。將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1 200828301 之:室芳合物與鲁 11 / 條件進行反應’便可獲得具m -代胺甲醯基的四芳香基σ卜琳金屬錯合物。 ’ 相關具有羰基以外之X!(=Q1)〜x4(=q4)的四 由將起始原料的四芳香基㈣化合物等 更,則可依照同樣的方法予以合力。 ❼丁文 (記錄層之形成法) 斤記錄層22的形成方法係可舉例如:㈣法、真空 :二好利用塗佈法形成,以上述色素為主成;:: 二&劑、消光劑等其他成分一起溶解於適當溶劑中,而 錄層Μ的㈣液,並在前述反射層23或反射層 士的中間層上施行塗佈。溶解液中的主成分色素濃产,、二 常係〇.〇1重量%以上,最好〇」重量%以上,尤以:= f、以上為^,且通常在1G重她下,最好5重量%以下 、以2重1%以下的範圍為佳。藉此 广左右厚度的記錄為能將該厚度設2 二二下(隶好小於50nm)’上述色素濃度 1%,尤以小於0.8重量%為佳。 1重 塗佈的旋轉數。 讀更進-步調整 作為將主成分色素等材料溶解 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U醇:舉例:二 ^則、八氟戊醇(’)等氟化烴系溶劑;乙二醇= I、乙一%早乙ϋ、丙二醇單甲鱗等二醇則員;醋酸丁萨 乳酸乙醋、赛珞蘇醋酸醋等醋類;二氯甲烧、氣仿等氯曰化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12/96133191 72 200828301 烴類;二甲基環己料烴類;四氫吱喃、乙n燒等 醚類;甲乙酮、環己酮、曱基異丁酮等酮類等,該等溶劑 係可經考慮待溶解之主成分的色素材料等之溶解性後,再 予以適當選擇。此外,該等溶劑係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 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合劑係可使用諸如:纖維素衍生物、天然高分子物 貝丈工系树脂、乙烯系樹脂、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環 籲氧樹脂等有機高分子等等。此外,在記錄層22中,為提 升财光性,尚可含有各種色素或色素以外的褪色防止齊卜 =色防止劑-般係可使用單重態氧消光劑。單重態消光劑 等祕色防止劑的使用量,係相對上述記錄層材料,通常在 (^重^以上’最们重㈣上士^重量㈣上為 佺,且’通常在50重量%以下,最好30重量%以下,尤以 25重量%以下的範圍為佳。 、,佈方法係可舉例如:喷塗法、旋塗法、浸塗法、輥塗 馨法等特別係碟片狀光記錄媒體,為能確保膜厚均句性且 降低缺陷密度,最好採用旋塗法。 (界面層) f實施形態中,特別係藉由在記錄層22與覆蓋層24之 1 又置界面層便可有效地利用記錄層22朝覆蓋層^側 =膨脹、d_<〇。界面層的厚度最好lnm〜5〇M。且,上限 取好設定為3〇nm。此外,下限最好設定在—以上。界 面層的反射最好盡1小。其理由係為了能選擇性地利用來 自主反射面的反射層23之反射光相位變化。在界面層具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200828301 有主反射面’對本實施形態而言並非較佳。因而, 面層與記錄層M、或界面層與覆蓋層24的折射=差較 小。該差均最好在1以下,尤以〇. 7 以下為佳。 下為锃,更以0.5 再者,已知制界面層將具有下述效果:抑制如圖4所 不之混合層25m的形成;防止當依相反構成在記錄層a 上貼附覆蓋層24之際,因接著劑所造成之腐餘;以及防 止將覆蓋層24施行塗佈時,因溶劑而造成記錄層22之容 出。本實施形態可適當地合併利用此種效果。作為界面^ 所使用的材料,最好對記錄再生光波長屬透明,且化與 ::::性、熱性均安定。此處所謂「透明」係指對記: 再生光束27的穿透率達80%以上,最好9〇%以上 上限係100%。 逐手 界面層最好為金屬、半導體㈣氧化物、氮化物、碳化 物、硫化物’或鎂(Mg)、mca)等的氟化物等之介電質化 合物或其混合物。界面屬的折射率係如前述,最好食記錄 層或覆蓋層的折射率之差在1以下,就數值而言,最好在 Μ. 5乾圍内。藉由界面層的硬度與厚度,可促進或抑制 記錄層22的變形,特別係朝覆蓋層24侧的膨脹變形(dbmp < 〇)為了有效活用膨脹變形,最好使用硬度比較低的介 電質材料,特別以在諸如:Zn〇、in2〇3、Ga2〇3、ZnS、或稀 土族f屬的硫化物中’混合入其他金屬、半導體的氧化 物氮化物、石厌化物之材料為佳。此外,亦可使用塑膠的 濺鍍膜、烴分子的電漿聚合膜。另外,即使設置界面層,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4 200828301 若厚度與折射率在記錄溝軌部與溝執間部中呈均句,且不 為因記錄而出現明顯變化的話,式⑵、式⑶的光程長、 及式(7)〜式(9)仍可成立。 (覆蓋層) 覆盍層24係選擇對記錄再生光束27屬透明,且複折射 較少的材料,通常係將塑膠板(稱「片材」)利用接著劑進 行貼合,或經塗佈後,再利用光、放射線、或熱等施行硬 化而形成。覆蓋層24最好對記錄再生光束27的波長入, 穿透率達70%以上,尤以8〇%以上為佳。 使用為片材材料的塑膠係有如:聚碳酸酯、聚烯烴、丙 烯酸、三醋酸纖維素、聚對苯二曱酸乙二g旨等。在進行接 著時丄使用諸如:光、放射線硬化、熱硬化樹脂、或壓感 性接著劑。壓感性接著劑尚可使用由丙烯酸系、甲基丙稀 H系、橡膠系、矽系、胺基甲酸乙酯系的各聚合物 成之黏著劑。 例如,將構成接著層的光硬化性樹脂溶解於適當溶劑 中,而調整為塗佈液之後,再將該塗佈液在記錄層22 = 界面層上施行塗佈而形成塗佈膜,然後在塗佈膜上重疊著 聚碳酸酉旨片材。之後,視需要在重疊狀態下,使媒體=行 旋$等,而使塗佈液更進一步延伸展開後,利用υν燈施 行紫外線照身十而硬化H,預先將壓感性接著劑塗佈於 片材上,將片材重疊於記錄層22或界面層上之後,再依 適度壓力按壓而予以壓接。 ^ 上述黏著劑係由透明性、耐久性的觀點而言,最好為丙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5 200828301 烯酸系、曱基丙烯酸酯系的聚合物黏著劑。更具體而言, 係以諸如丙烯酸-2-乙基己醋、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 辛酯等作為主成分單體,並使該等主成分單體與諸如丙烯 酉文、曱基丙~酸、丙細酿胺衍生物、順丁稀二酸、丙烯酸 輕乙酯、丙烯酸環氧丙酯等極性單體進行共聚合。藉由主 成分單體的分子量調整、其短鏈成分的混合、由丙烯酸所 开> 成之交聯點密度的調整,便可控制玻璃轉移溫度、 _黏性性能(依低壓力接觸時馬上形成的接著力)、剝離強 度、抗剪切力等物性(Alph〇nsus V· P〇cius著,水町浩、 小野擴邦譯「接著劑與接著技術入門」,日刊工業新聞社, 1999,第9章)。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溶劑係可使用諸如: 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曱苯、曱乙酮、環己烷等。上述黏 著劑最好更含有聚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
面時,為不致捲入空氣而形成氣泡, 再者,黏著劑係使用如前述的材料,在覆蓋層片 ,最好在真空中施行
再者, 乾燥後, 而使覆蓋 貼合。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6 200828301 、當利用塗佈法形成覆蓋層24日夺,使用諸如旋塗法、浸 塗法等,,別係對碟片狀媒體,大多使用旋塗法。利用= f形成覆蓋層24的材料,同樣地使用胺基甲酸乙酯、環 乳、丙烯酸系樹脂等,經塗佈後,再施行紫外線、電子射 線、放射線的照射,促進自由基聚合或陽離子聚合而硬化。 在此為了利用dbnp < 〇變形,最好覆蓋層24中至少接 ,到記錄層22或上述界面層之侧的層(至少與d“目同程 又、或更厚的範圍),容易追隨膨脹變形。依此的話 =好為dG的1倍至3倍範圍内。當然’最好積極利用^ =上的較大變形。覆蓋層24最好具有適度的柔軟度(硬 ^ ’例如覆蓋層24係由厚度心m〜1QMm的樹脂片材 材枓所構成,當利用壓感性接著劑進行貼 劑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啊〜啊的較低值、較柔^欠= 2 dbnp<〇變形將較大。特別佳的情況係玻璃轉移溫度在 至 >皿以下。由接著劑構成的接著層厚度,通常最好 :50 # m ’尤以5 # m〜30 # m為佳。最好設置芦 ,的厚度、玻璃轉移溫度、及交聯密度進行控制: ”控制该膨脹變形量的變形促進層。或者在利用塗佈法所 二 =覆蓋層24中,形成一―(最好^ =的較低硬度之變形促進層,而其餘厚度則 行) 層塗佈,亦將有利於變形量心叫的控制。 丁夕 =,當在覆蓋層靠記錄層(界面層)_#纟 接者劑、保護塗劑等構成的變形促進層時,為能賦予 的柔軟性,玻璃轉移溫度Tg最好在饥以下,尤以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7 200828301 =下為佳’更以-呢以下為佳。此處所謂「玻璃轉移溫 度Tg」係指黏著劑、接著劑、保護塗劑等在硬化後所測 =數值。TW簡便敎方法係有如示差掃描熱= 此外,利用動態黏彈性率測定裝置,測定儲存彈 ,性率的溫度依存性亦可獲得(Alphonsus v. pocius著, •水町浩、小野擴邦譯「接著劑與接著技術入門」,日刊工 - 業新聞社,1999,第5章)。 •促進d_<〇變形’不僅可增加Lt〇H的訊號振幅,尚 t有能降低記錄所必要之記錄功率的優點。另一方面,若 變形過大,因為串音干擾變大,推挽訊號變小,因而即使 變形促進層在玻璃轉移溫度以上,仍最好保持適度的黏彈 性0 復盍層24係為能更進一步對入射光侧表面賦予耐擦傷 性、耐指紋附著性的機能,亦有在表面上另外設置厚度 〜50#„!左右的層。覆蓋層24的厚度係依照記錄ς φ生光束27的波長λ、與物鏡Μ的ΝΑ(開口數)而異,最 好在〇.owo.3mm範圍内,尤以0 〇5随〜〇15丽範圍為 .,。包括接著層與硬塗層等厚度在内的整體厚度,最好設 定在光學許容的厚度範圍内。例如所有的藍光碟片最好控 制在100//m±3/zm左右以下。 另外’如設置變形促進層的情況,當在覆蓋層之記錄層 側設置不同折射率層的情況下,本發明的覆蓋層折射率 nc,將參照靠記錄層侧之層的數值。 (其他構造)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8 200828301 另外,本實施形態的光記錄媒體係除上述各層之外,在 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疇内,尚可具有任意層。例如,除 了在前述記錄層22與覆蓋層24的界面之外,尚可在基板 21與反射層23之間,用於防止相互發生層接觸/擴散、 及調整相位差與反射率,而插入界面層。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舉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但, 本發明並不僅侷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在已形成執距〇.32/zm、溝執寬約〇.18//m、溝執深度 約55nm之導溝的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將具有 Agg^Nd^Cu。·9組成的合金靶(上述組成係依原子%表示')施 仃滅鍍,形成厚度約7〇nm的反射I。在該反射層上將胁 施行賤鍍,藉此形成厚度約2nm的中間層。再將下述構造 式所不之色素溶解於八氟戊醇(〇FP)中,將所獲得之溶液 籲利用旋塗法成膜於上述中間層上。 該構造式的折射率係1肩,衰減係數係U5。該折射 ,、哀減係數係使用日本分光公司製橢圓偏光儀 肌—3〇S、」’利用橢圓儀(偏光分析)進行測定(專利文獻 45 f原^之著’「分光擴圓儀」,丸善出版社,平成η 第)此外,在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施行塗佈, 於記錄層單獨塗膜狀能Τ ^ μ 的吸收光譜’係使用分光光度計 (島津衣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叫15〇)進行測定。 再者’基板的溝執深度與溝執寬係使用原子力顯微鏡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79 200828301 (AFM.-Digital Instruments 公司製 Nanoscope Ilia)進行 測定。 圖9所不係在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施行塗佈,並於記錄 層單獨塗膜狀態下的吸收光譜、及nd、kd的波長依存性。 [化 14]
旋塗法的條件係如下述。即,將上述色素依Q 66重量% ⑩濃度溶解於附中的溶液,在碟以在上述基板上已形成 有反射層與中間層)中央附近處,施行15§的環狀塗佈, 亚將碟片依12〇rpm旋轉約4秒鐘,再依12〇〇rpm旋轉約 3秒鐘而使色素溶液延伸,然後,依9 2 0 0 r p m旋轉3秒鐘, 猎由將色素溶液甩乾而施行塗佈。此外,經塗佈後,將碟
片在100 C % i兄下保持i小時,藉由將溶劑的蒸H 除,形成記錄層。 、 然後,在上述記錄層上,利用濺鏡法,形成約16⑽厚 度之由ZnS Si〇2(莫耳比8〇:2〇)構成的界面層。在其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_12/96133191 200828301 面,藉由貼合著由厚度75 /z m聚碳酸酯樹脂片材、與厚户 25/zm感壓接著劑層所構成之合計厚度ι〇〇 的透明^ 蓋層’製成光記錄媒體(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 (實施例2) 在已形成執距0· 32/z m、溝軌寬約〇· 18从m、溝執深产 約60nm之導溝的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將具有 AguNdKoCuo.9組成的合金靶(上述組成係依原子%表示)施 行錢鐘,形成厚度約65nm的反射層。在反射膜上將下述 泰構造式所示色素溶解於八氟戊醇(OFP)中,再將所獲得之 溶液利用旋塗法成膜於上述中間層上。 該構造式的折射率係〇 · 9 8,衰減係數係1 · 2 2。圖1 〇所 示係在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施行塗佈,並於記錄層單獨之 塗膜狀態下的吸收光譜、及nd、kd的波長依存性。 [化 15]
然後’在上述記錄層上,利用激鑛法,形成約16ηιη厚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81 200828301 度之由ZnS-Si〇2(莫耳比8〇:2〇)所構成的界面層。在其上 面,藉由貼合著由厚度75/zm聚碳酸酯樹脂片材、與厚度 25/zm感壓接著劑層所構成之合計厚度1〇〇^m的透日^^ 盍層’而製成光記錄媒體(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 (比較例1) 在已形成執距〇· 32从m、溝執寬約〇· 18//m、溝執深度 約60nm之導溝的聚碳酸酯樹脂基板上,將具有 Agw Αώ. 〇Cud. 9組成的合金靶(上述組成係依原子%表示)施 行濺鍍,形成厚度約65nm的反射層。在反射膜上將下述 構造式所不之偶氮系色素溶解於八氟戊醇(〇Fp)中,再將 所獲得之溶液利用旋塗法成膜於上述中間層上。 ' [化 16]
• 上述構造式的色素材料折射率係1.24,衰減係數係 0.24。在施行旋塗法、記錄層形成方法等以後,均如同實 施例1。 ' 然後,在上述記錄層上,利用濺鍍法,形成約2〇nm厚 度之由ZnS-Si(h(莫耳比80:20)所構成的界面層。在其上 面,藉由貼合著由厚度75 聚碳酸酯樹脂片材、與厚度 25/zm感壓接著劑層所構成之合計厚度1〇〇#m的透明覆 盍層,製成光記錄媒體(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 (評估條件)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82 200828301 針對實施例1、2的光記錄媒體施行的記錄再生評估, 係使用具有記錄再生光波長又=406nm、Μ(開口 數)= 0·85、聚焦光束光點直徑約〇.42/zm(成為中心強度 之Ι/e的範圍)之光學系統的Pulstec公司製ODU1000測 試機而實施。記錄再生係對基板溝軌部(i n-gr〇〇ve)實施。 §己錄係將線速度4· 92m/s設定為1倍速,並依1倍速或 其2倍速的方式進行旋轉,且記錄經(1,7)RLL_NRZI調變 過的標記長調變訊號(17PP)。基準時脈週期τ係於丨倍速 時設定為15.15nsec.(通道時脈頻率66|〇12),於2倍速時 則設定為7. 58nsec.(通道時脈頻率132MHz)。記錄功率、 記錄脈衝等記錄條件係調整為使下述抖動成為最小。再生 係依1倍速實施,並測定抖動與反射率。 抖動(Jitter)的測定係依照以下順序實施。換言之,將 記錄訊號利用設限均衡器施行波形等化後,施行二值化。 f後’針對經二值化之訊號之上揚邊緣及下降邊緣,在盘 通科脈訊號之上揚邊緣間的時間差 間 隔分析儀進行測定。鈇後,蔣、δ $ ± 』用才間間
.刹用/τ夺通道時脈週期設定為T,並 利用σ /T測定抖動(資粗 I C1〇ck;ltter)。 以4對於時脈的抖動加a to 因為反射率係與再生偵測器+ 、 將該電壓鈐屮佶H °°包I輸出值成比例,因而 肝Θ包皂輸出值利用已知反射 佶。杏#点丨也^ 町手Kref進行規格化而求得數 值只轭例與比較例均因記錄的告 伃数 將記錄訊號中反射率 =^反射率。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83 200828301 ID=(Rh - Rl)/Rh 計算得調變度m。 推挽訊號係測定規格化推挽訊號強度(Ippaetual)之值。 (評估結果) 圖11所示係實施例1所使用之碟片的截面之穿透電子 終員微鏡照片。圖11 ( a )所示係未記錄狀態的碟片截面之穿 透電子顯微鏡(TEM)照片,圖11(b)所示係記錄狀態的^ 籲片截面之穿透電子顯微鏡(TEM)照片。截面試料係:下述 進行製作。當在覆蓋層上貼附黏貼帶並撕開時,取出部分 露出的界面層/覆蓋層界面之剝離面。在剝離面上為了保 護而將W(鎢)施行蒸鍍。此外,從被w所被覆的剝離面上 方,在真空中施行高速離子照射而進行韻,以形成孔。 針對在孔侧面已形成截面者,利用穿透電子顯微鏡施行觀 察0 圖11(a)、目11⑻所示之截面影像中,因為記錄層屬 於有機物因而私子牙透而呈現泛白。可知在記錄溝軌間 部(覆蓋層溝軌部)中,記錄層膜厚&係幾近零,在記錄溝 執部中’記錄層膜厚dG_29nm。此外,反射基準面之 依^麵規定的溝執深度幾乎等於利用週對基 =面所:定的約53nm。記錄訊坑部中,由界面層形狀 ::,=將朝覆蓋層膨服變形(即,圖4中,1<〇)。 有4 記錄的記錄層,呈現泛白,因而判斷 成有工洞(即,n ’ = 1、 ry ώ y 。另外,亦得知記錄訊坑並未突 出於錢溝轨部’而是封閉於溝轨內。 3ΐ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舰33ΐ9ι 84 200828301 再者,距反射基準面的記錄後之空洞高度係約88nm, dbfflP=59nm。此外,反射層/基板界面並未發現變質、變形, 因而亦可確認dp it dm ix F 0。然後,使用該等數值,及 rid二 1. 08、ηπί· 5、(5 nd=l· 08-1 = 0· 〇8(但,將空洞内的折 射率設為 1)、又二406nm、dG与 29nm、(L与 Onm、cIgl% 53rm, 預估本實施形態的各相位值,如下式: 式(7)的Ob係
Φ b=(4 7Γ /406)χ(0· 42x29-1· 5x53)与-〇· 66 7Γ 所以,| Φ b21 < 7Γ。 式(9)的Α φ係 Δ Φ -(4 7Γ /406)x(0. 42x59 + 0. 08x88) = 0. 31 7Γ ,ΔΦ通常滿足(7Γ/2)以下的假設。 再者,式(8)的(Da係 (-〇. 66 + 0· 31)7Γ = -0· 357Γ ,將為|cDb|>|(Da 卜 可知上述相位變化係依存於因記錄訊坑部的空洞形 而造成之折射率變化,且,記錄訊坑部將隨記錄^朝二莫 層側的膨脹而產生變形。可知雖占nd < 〇 设孤 但知極利用d < 0 ’便可實施利用△ φ > 〇相位變化的記錄。 mp 再者’因為推挽訊號的極性並無變化,因而可▲田、 0 < I Φ a | < I φ b丨< 7Γ之相位變化所進行的L t 〇成' 實施例2亦同樣地確認到,記錄訊坑部的空錄。 覆蓋層侧的膨脹變形。 7成與朝 實施例1的光記錄媒體中,抖動σ、 耵年Rh、RL、及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85 200828301 調變度m係於1倍速記錄時Λ D 17 ,0/ 丁 才為 σ =5.U、Rh=34.2%、
Rw、m=0.49’而2倍速記錄時則m
Rh=33. 4%、RL=17. 4%、m=0. 48。 再者,規格化推挽強度係於記錄前為Q. 54,丨倍速 後為〇.26,2倍速記錄後則為0.32。記錄時的功^係於| 倍速時為5. 6mW ’ 2倍速時則為7. 〇mW。 本發明者等經探討的結果’判斷藍光碟片若抖動在7 0% 二記錄時的功率在7.0mw以下’規格化推挽訊號強度 在0.2卜0.60範圍内的話’便具有實用上的充分特性。可 知實施例1的上述數值係符合該等基準。 實施例2的光記錄媒體中,抖動σ、反射m、及 調變度m係於i倍速記錄時為請、 ㈣.n、m=0· 44。此外,規格化推挽訊號強度係於記錄 前為0.50’丨倍速記錄後則為032。實施例2中,雖施 行1倍速記錄,但是幾乎滿足上述藍光碟片的基準。 比較例1的光記錄媒體中,抖動σ、反射率Rh係於】 么速。己錄% ’ or -7. 8%、RH=3〇. 8%,於2倍速記錄時則σ -11.8%、RH=31.2%。記錄時的功率,於1倍速時係6 6禮, 2倍速時則為8. 0mW。可知比較例i的光記錄媒體中,抖 動值及2倍速的記錄功率值,均無法滿足上述藍光碟片的 基準。 由以上的結果得知’利用本發明將可獲得不論1倍速記 錄、或2倍速記錄,均能滿足藍光碟片規格的優越光記錄 媒體。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卜12/96133191 86 200828301 雖針對本發明參照詳細且特定之實施態樣進行說明,惟 脫離本U _神與範嘴的前提下,熟習此技術者均可 進行各種變更與修正。 曰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 ’本案將參照並爰引其内 本申请案係以2 0 0 6年9月β (特願2006-241738號)為基礎 容。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於對應膜面入射型藍色雷射的 本發明係特別適合使用 光記錄媒體等。 【圖式簡單說明】 圖14白知構成之具有主成分為色素之記錄層的單寫 式媒體(光記錄媒體)說明圖。 圖严為本實施形態所應用之具有主成分為色素之記錄 k的膜面入射構成之單寫式媒體(光記錄媒體)說明圖。 圖3(a)、(b)為說明自習知構造的圖丨之基板入射構造 •之,板側所入射的記錄再生光束之反射光的圖。 、圖4(a)、(b)為當在膜面入射型媒體的層構成與覆蓋層 溝㈣部進行記料之相位差的說明圖。 、圖5(a)、(b)為當在膜面入射型媒體的層構成與覆蓋層 溝執間#進行記錄時之相位差的說明圖。 圖6為σ己錄溝軌部與記錄溝軌間部的相位差、及反射光 強度間之關係的說明圖。 圖7為檢測記錄訊號(和訊號)與推挽訊號(差訊號)的 四區偵測器構造的說明圖。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ΐ2/96出⑼ 200828301 圖8(a)、(b)為實際上使涵括複數溝軌部、溝執間部而 =獲得的輸出訊號,在通過低通舰器㈤頻3馳左右) 後’所檢測出的訊號圖。 圖9(a)、⑻為表示實施例!的記錄層色素吸收光譜、 /、nd、kd的波長依存性的圖。 盘為ί示實施例2的記錄層色素吸收光譜、 興nd、kd的波長依存性的圖。 圖11(a)、⑻為實施例i所使用之碟 電子顯微鏡照片。 幻m面之牙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x 20 光記錄媒體 u、2i 基板 記錄層 反射層 保瘦塗層 基板溝軌間部 基板溝軌部 混合層 12、22 13、23 14 15 • 16 16m、25m、26m
Wp、25p、26p記錄訊坑部 17、 27 記錄再生井圭 18、 28 物鏡 19、29 24 25 26 記錄再生光束的入射面 覆盖層 覆蓋層溝執間部 覆蓋層溝執部 312Χρ/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88

Claims (1)

  1. 20082830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記錄媒體,係具備有: 已形成有導溝的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上,所依序設置 之: 具光反射機能的層; 以下述一般式[I]所示之卟啉化合物為主成分的記錄 層;與 能使入射於上述記錄層中的記錄再生光穿透過的覆蓋 響層,·者,其特徵為, 上述記錄再生光波長又係350nm〜450nm ; 當以距離上述記錄再生光聚焦而獲得的記錄再生光束 入射於上述覆蓋層之面較遠侧的導溝部,作為記錄溝執部 時, 上述記錄溝軌部中所形成夕a Μ > I Τ所办成之圮錄訊坑部的反射光強 度,將高於該記錄溝轨部中未記錄時的反射光強产· # [化1] 又,
    立的芳香環,分別亦 (一般式[U中’ Af〜A]-係指分別獨 可具有複數取代基;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B3191 89 200828301 R£ Ma係指=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任意取代基; 況,為使== 生離子;”㈣3價以上的惰 子)。 ’該分子亦可再具有相對陰離 2·如申請專利範愿裳 訊坑部中,在*上心肺、之光記錄媒體,其中,該記錄 界面處形成空洞ί:=部或該記錄層所鄰接之層的 脹之形狀變化。 %層伴隨有朝上述覆蓋層側膨 、十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上 :他合物係以-般式[⑴所示之四芳編:化; [化2]
    ([II]式中,x~x係指各自獨立的價數4以上 X1〜X4係價數5以上的原子時,χ1〜χ, 权立说 基,當™數6以上的原子時,分; 参Q4,此情況下’該2個Q1〜Q4係可為相同,亦可為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90 200828301 異; Q1〜Q4係指各自獨立的週期表繁 Ar〜Ar4係指各自獨立的芳香产、/、于, X1〜X4以外的取代基; 长,分別亦可具有除了 二獨立的碳數2〇以下之有機基; R係私各自獨立的氫原子或電子 μ係指2價以上的金屬陽離子 火、…代土, 況,為使整體分子呈中性,該分子亦;;广3價以上的情 另外,RW、RlR4、R5/Rf、m=^ 而形成環)。 Κ及Κ亦可各自鍵結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頊 上述記錄層與上述覆蓋層之間,進_==’其^ ’在 材料與該覆蓋層材料發生混合的界面ς: 該記錄層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⑷項之光;己錄媒體,其中,在 2具有光反射機能的層、與上述 丨置中間層。 j疋’叹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記錄媒體 甲&擇之至少1種的元素。 、7·如申睛專利範圍第!或2項之光記錄媒體,其中,當 以上述具有光反射機能的層與上述記錄層侧的界面作為 反射基準面,以未形成上述記錄訊坑部的導溝部作為記錄 溝執間部時,由上述反射基準面所規定之上述記錄溝執部 與上述記錄溝執間部之高度差dGL,係30〜70nm。 312XP/發明說明書(補件)/96-12/96133191 91
TW096133191A 2006-09-06 2007-09-06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082830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1738 2006-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8301A true TW200828301A (en) 2008-07-01

Family

ID=39157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33191A TW200828301A (en) 2006-09-06 2007-09-06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35013A1 (zh)
EP (1) EP2065210A4 (zh)
TW (1) TW200828301A (zh)
WO (1) WO2008029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8703A (ja) * 2010-07-06 2012-01-26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
JP5553723B2 (ja) 2010-10-19 2014-07-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476329B2 (ja) 2011-03-25 2014-04-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603276B2 (ja) 2011-03-28 2014-10-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6056402B2 (ja) * 2012-11-15 2017-01-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11445930B (zh) * 2020-03-10 2021-07-23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四苯基卟啉分子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6545A (en) * 1980-12-18 1982-06-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Optical disc struc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physically optimized for writing and reading with a single wavelength
US5090009A (en) * 1988-07-30 1992-02-18 Taiyo Yuden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H02132656A (ja) 1988-07-30 1990-05-22 Taiyo Yuden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情報記録方法
JPH0363943A (ja) 1989-07-31 1991-03-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情報記録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3082143B2 (ja) 1990-11-19 2000-08-28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JPH069107A (ja) 1992-06-23 1994-01-18 Brother Ind Ltd 用紙搬送装置
JPH11221964A (ja) * 1998-02-09 1999-08-1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光学記録媒体
KR100510568B1 (ko) 1999-05-19 2005-08-26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기록방법 및 광기록매체
JP2001138633A (ja) * 1999-11-12 2001-05-22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164984B2 (ja) * 2000-03-27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記録媒体
CZ2003831A3 (cs) * 2000-09-21 2003-06-18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Optický nosič dat, obsahující v informační vrstvě ftalocyaninové barvivo jako světloabsorbující sloučeninu
JP4284025B2 (ja) 2001-01-23 2009-06-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WO2002080164A1 (en) 2001-03-28 2002-10-10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EP1271500A1 (en) * 2001-06-28 2003-01-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medium
US6815033B2 (en) * 2001-12-06 2004-11-0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Compou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4334859B2 (ja) 2001-12-06 2009-09-30 三菱化学メディア株式会社 新規化合物、光学記録媒体及び光学記録方法
JP2003300983A (ja) * 2002-04-09 2003-10-21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置換基導入ポルフィリン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4313048B2 (ja) 2002-05-10 2009-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JP2004160742A (ja) 2002-11-11 2004-06-10 Tdk Corp 光記録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光記録ディスクの光記録再生方法
CN101714369B (zh) * 2004-07-16 2013-04-24 三菱化学媒体株式会社 光记录介质及光记录介质的光记录方法
DE102004038327A1 (de) * 2004-08-06 2006-03-16 Lanxess Deutschland Gmbh Optische Datenträger enthaltend Porphyrinsulfonamide in der Informationsschicht
JP2006256295A (ja) * 2005-02-17 2006-09-2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光学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層形成用色素
JP2006236476A (ja) * 2005-02-24 2006-09-07 Hitachi Maxell Ltd 光記録媒体
JP4490311B2 (ja) 2005-03-01 2010-06-23 オリエンタル白石株式会社 分割桁の両引き工法による桁の架設方法
CN101310336B (zh) * 2006-01-13 2010-10-13 三菱化学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记录介质
US20080229349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Ollmann Richard R Recordable optical data storage dis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35013A1 (en) 2010-02-11
EP2065210A1 (en) 2009-06-03
EP2065210A4 (en) 2011-01-26
WO2008029856A1 (fr) 2008-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1927B (zh)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0828301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I345781B (zh)
JP2008087476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7026541A (ja) 光記録媒体及び光記録媒体の光記録方法
KR100455078B1 (ko) 광기록매체
TW200814048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I427630B (zh)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a with color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a
WO2007018263A1 (ja) 光記録媒体、アゾ系鉄キレート色素及びアゾ系金属キレート色素添加剤
JP2009026379A (ja) 光記録媒体
TW201006890A (en) Azo metal chelate dye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4724127B2 (ja) 光記録媒体
TW200835750A (en) Squarylium compou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same,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9026378A (ja) 光記録媒体
TW200903475A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to prepare contents-recorde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1249666A (en)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5222836B2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6150856A (ja) 光記録材料及び光記録媒体
JP2003016690A (ja)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50855A (ja) 光記録材料及び光記録媒体
TW200923940A (en) High density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dye for recording layer of high density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TW201140579A (en) Dye for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omprising same
TW200809848A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JP2013077350A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7030950A (ja) 収納ケース入り光ディス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