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24679A -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24679A
TW200424679A TW092128873A TW92128873A TW200424679A TW 200424679 A TW200424679 A TW 200424679A TW 092128873 A TW092128873 A TW 092128873A TW 92128873 A TW92128873 A TW 92128873A TW 200424679 A TW200424679 A TW 2004246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st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8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09738B (zh
Inventor
Makoto Kanbe
Kazuhiko Tsuda
Kozo Nakamura
Tokio Taguchi
Shun Ueki
Kishimoto Satoru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4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4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09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097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6Reflective polariz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double-sid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09Function characteristic transflecti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424679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於具有2個顯示畫面之兩面顯示器 的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在許多顯示媒體之中,由於使用液晶之液晶顯 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CD),能以低消耗電力顯 示所以其最被為實用化。當就該液晶顯示裝置之顯示模式 及驅動方法加以考量時,有提出單純矩陣方式、及主動矩 陣方式之2種方式的方案。隨著資訊之多媒體化,顯示器已 被要求高解像度化、高對比化、多階(多彩、全彩)化及廣視 野角化,因此單純矩陣方式被認為在對應上有所困難。因 此,提出一種在各個像素上設置開關元件(主動元件),並增 加可驅動之掃描電極個數的主動矩陣方式的方案。依該技 術,可達成顯示器之高解像度化、高對比化、多階化及廣 視野角化。主動矩陣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係成為一種其 汉成矩陣狀之像素電極、及通過該像素電極近旁之掃描 線’可介以主動元件電連接的構成。作為該主動元件,有2 端子之非線性元件、或3端子之非線性元件,而現在所採用 之主動元件的代表,係3端子元件之薄膜電晶體(Thin FUm
Transistor ;以下稱為 tft) 〇 近年來,使用主動元件方式之液晶顯示裝置,已急速普 及於以行動電話等為代表的移動機器中。移動機器係在屋 外/屋内之兩環境下被要求要有較高的目視性,而以往之透 88713 200424679 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在屋内使用時雖可獲得良 j鮮貝不品 質,但是在外光很強的屋外卻發生極端地使顯示品質降低 的問題。以在屋外/屋内之所有環境下能顯示目視的方式, 係盛行著開發一種在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採用辅助光源 (W面光源方式)的方式、或在各像素上設置反射部與透過部 雙方之顯示區域的半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 又,在行動電話等之移動機器中,係以具有顯示主資訊 之畫面、與顯示簡易資訊之畫面的2個顯示畫面者成為主 流。顯示主資訊之畫面,係為了顯示影像等之大容量資 料,其採用一使用主動矩陣方式之面板來進行顯示。顯示 簡易資訊之畫面,係顯示區域小於顯示主資訊之畫面,為 了顯示時刻等的小容量之資料,其採用一利用單純矩陣方 式之面板來進行顯示。雖將上述2個液晶顯示裝置配置成背 靠背,以實現兩面顯示,但是為了使用2個液晶顯示裝置, 其有無法薄型化、無法輕量化、無法低成本化等的各種問 題。 為了解決該等問題,在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〇-193956號公報 (公開日平成12年7月14日)中,有揭示一種藉由組合丨個液晶 顯示裝置、及2片反射偏光元件,即可進行兩面顯示的液晶 顯示裝置。 圖15係顯示該液晶顯示裝置110之構成。液晶顯示裝置 110,係在液晶單元122之一方側配置第i反射偏光元件 118,且在液晶單元122之另一方側配置第2反射偏光元件 142所形成。又’在第1反射偏光元件118之外側面,即遠離 88713 200424679 液晶單元122之側配置有第1吸收型偏光元件114。又,在液 晶單元122與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之間,配置有散射層 138。然後,在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之外面侧配置有第2吸 收型偏光元件146,而在第2吸收型偏光元件146之外面側配 置有裝卸自如的光吸收層150。更且,在第1吸收型偏光元 件114之外面側,配置有朝向液晶單元122出射光之大致透 明的導光板152。然後,更具備有將光朝導光板152出射的 光源166。 第1吸收型偏光元件114之透過軸114T及吸收軸114A、第1 反射偏光元件118之透過軸11 8T及反射軸11 8R、第2反射偏 光元件142之透過軸142T及反射軸142R、第2吸收型偏光元 件146之透過軸146T及吸收軸146A之各個方向,係如同圖15 所示。 藉此’在暗處可利用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反射始自光源 166之光,並將液晶顯示裝置1丨〇當作反射型即可從導光板 152之外面侧看到。又,在暗處,係以去除光吸收層15〇之 狀怨使始自光源166之光透過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及第2吸 收型偏光元件146,並將液晶顯示裝置11 〇當作透過型即可 從弟2反射偏光元件14 2之外面侧看到。 然而,在日本專利特開2000_193956號公報所揭示之液晶 ”、’員不裝置11G中’由於前面及背面之顯示均是利用反射偏光 兀件進行反射型顯示,所以會發生如下問題。在亮處,當 欲將液晶顯示裝置110當作透過型而從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 之外面側看時,則在黑顯示時雖在圖丨5之狀態下會使從導 88713 •10- 200424679 光板152侧入射至液晶單元122的直線偏光之光的偏光方向 旋轉90度,但是此時當外光從第2反射偏光元件ι42之外面 側入射時,入射至液晶單元122之光就會在第i反射偏光元 件118反射並送回第2反射偏光元件142之外面側。因而,黑 顯示會變成不穩定狀態而使顯示品質降低。 如此’在以往之兩面顯示型的液晶顯示裝置丨丨〇中,就會 有無法在亮處及暗處之雙方良好地進行黑顯示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以往之問題點而開發完成者,其目 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亮處及暗處之雙方良好地進行黑顯示 的兩面顯示型之顯示裝置及搭載其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具備有控 制所通過之光狀態的顯示媒體,並將從上述顯示媒體,朝 向夾住上述顯示媒體之兩側任一方之側當作第^則,而將朝 向另一方之側當作第2側,且從上述第丨侧朝向上述第2側, 依序配置有:上述顯示媒體;及選擇反射機構,其用以反 射第1狀態之光,且使第2狀態之光透過;其中上述選擇反 射機構係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只配置於上述第2側。 依據上述發明,雖在從第丨側入射之光通過顯示媒體時, 顯示媒體會控制該光之狀態,但是若控制成為第丨狀態,則 選擇反射機構可反射變成第咏態之光,且將光送回顯示裝 置之第Η則因而’可實現從第i侧進行顯示内容之目視時 妁亮顯示狀態。又,若顯示媒體控制光之狀態成為第2狀 態,則選擇反射機構可使變成第2狀態之光透過,且將該光 88713 -11- 200424679 送土頭示裝置之第2侧。因而,可實現從第1側進行顯示内 容之目視時的暗顯示狀態。 又’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側目視時的亮 顯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視時的 暗顯示狀態。將從第1侧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侧目視 時的暗顯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 視時的亮顯示狀態。亦即,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可將 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侧目視時進行反射型之 顯示,且在將從第1侧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侧目視時 進行透過型之顯示。在從第丨侧入射之光中,亦可使用設於 顯示裝置上之前面光源或始自其他太陽光等任意光源之 光。 另一方面,由於若將從第2侧入射之光形成第2狀態則會 透過選擇反射機構,所以可將該光依顯示媒體之控制,而 送至第1側,或在送至第1側之前被吸收。與以往不同,選 擇反射機構由於係相對於顯示媒體而只配置在第2側,所以 對顯示媒體沒有始自第1侧之反射光。又此時,在從第2側 入射並成為第2狀態之光中,由於沒有包含第1狀熊之光, 所以沒有利用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並送回至第2側的光。 因而,在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侧進行目 視時的暗顯示狀態中’由於能使從第2側反射之光不會反射 並送回,所以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黑顯示亦會變成良 好。 結果,可提供一種在亮處及暗處均可良好地進行黑顯示 -12· 88713 200424679 的兩面顯示型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為··上 述狀態係偏光狀態;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1偏光狀 怨< 光’且使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依序配置有:第1偏光機構, 只使成為特定之偏光狀態成分的光透過;上述顯示媒體;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及第2偏光機構,吸收成為上述第 1偏光狀態成分的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分的光 透過。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從第1側入射之光可依第1偏光機構 而變成特定之偏光狀態,例如變成第2偏光狀態。顯示媒體 雖係控制所通過之該光的偏光狀態,但是若控制成為第1偏 光狀態’則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會反射變成第1偏光狀態之 光’且此在顯不媒體上會再次變成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並 透過第1偏光機構,進而使光送回顯示裝置之第丨側。因 而,可實現從第1侧進行顯示内容之目視時的亮顯示狀態。 又,若顯π媒體將光之偏光狀態控制成為第2偏光狀態,則 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會使變成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而該光 會透過第2偏光機構並送至顯示裝置之第2侧。因而,可實 現從第1側進行顯示内容之目視時的暗顯示狀態。 又,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丨側目視時的亮 顯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視時的 暗顯示狀態。將從第丨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丨侧目視 時的暗顯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 88713 -13- 200424679 视時的亮顯示狀態。亦即,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可將 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侧目視時進行反射型之 顯示,且在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視時 進行透過型之顯示。在從第1側入射之光中,亦可使用設於 顯示裝置上之前面光源或始自其他太陽光等任意光源之 光。 另一方面,由於從第2側入射之光可依第2偏光機構變成 第2偏光狀態並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以可將該光依顯 示媒體之控制,透過第1偏光機構並送至第1側,或在由第1 偏光機構所吸收。與以往不同,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由於係 相對於顯示媒體而只配置在第2側,所以對顯示媒體沒有始 自第1側之反射光。又此時,在從第2侧入射並透過第2偏光 機構之光中,由於為了第2偏光機構之吸收而沒有包含第1 偏光狀態之光,所以沒有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並 送回至弟2側的光。 因而,在將從第1侧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進行目 視時的暗顯示狀態中,由於能使從第2側反射之光不會反射 並送回,所以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黑顯示亦會變成良 好。 、、口果 可ί疋供'一種在党處及暗處均可良好地進行零顯示 的兩面顯示型之顯示裝置。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之狀態;上述第丨偏光 狀態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的狀態,而上述第2偏光狀態係 88713 -14- 200424679 與上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太6、 上述顯 弟万向<直線偏光狀態 示媒體係90。扭轉液晶層。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作為90。扭轉液晶層的顯示媒體,若 將透過第1偏光機構之直線偏光的光㈣成為第β向之直 線偏光,則偏光選敎㈣構可進行聽,且料透過第i 偏光機構之直線偏光的光控制成為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則 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可進行透過。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冑,其特徵 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在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上述第2側配置有λ /4板。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從第丨側朝第2側透過的直線偏光之 光可依λ /4板而變成圓偏光。因而,由於即使該光依任何 的反射物而朝向第1侧反射,亦可藉由在此入射至λ /4板而 變成與上述直線偏光呈正交的方向之直線偏光,所以可由 第2偏光機構吸收。 結果,在以反射型方式從第1侧進行顯示之目视時,可防 止光在暗顯示狀態下依反射物送回第1側的情形。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狀態係圓偏光狀態;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 第1圓偏光狀態,且使與上述第1圓偏光狀態之旋轉方向相 反的第2圓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從上述 第1侧朝向上述第2侧,依序配置有:第1透過軸偏光機構, 只使成為特定方向之直線偏光成分的光透過;第1 λ /4板; 上述顯示媒體;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第2 λ/4板;及第 88713 -15- 200424679 2透過轴偏光機構,具有與上述第1透過軸偏光機構之透過 軸呈正交的方向之透過軸。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從第1側入射之光可依第1透過軸之 偏光機構而變成特定方向之直線偏光,進而會透過第1λ /4 板而艾成圓偏光。顯示媒體雖會控制所通過之該光的圓偏 光狀態,但是若控制成為第1圓偏光狀態,則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會反射變成第1圓偏光狀態之光。該圓偏光狀態可利用 顯示媒體再次受到控制,並依第1 λ /4板而變成上述特定方 向之直線偏光且透過第1透過軸之偏光機構,進而使光送回 顯示裝置之第1側。因而,可實現從第i側進行顯示内容之 目視時的亮顯示狀態。又,若顯示媒體控制光之圓偏光狀 態成為第2圓偏光狀態,則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可使變成第2 偏光狀態之光透過。該光可依第2λ /4板而變成與上述特定 方向呈正交的方向之直線偏光,且透過其透過軸與第1透過 軸之偏光機構呈正交的第2透過軸之偏光機構並送至顯示裝 置之第2側。因而,可實現從第1側進行顯示内容之目視時 的暗顯示狀態。 又,將從第1侧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側目視時的亮 頭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侧目視時的 暗顯示狀態。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側目視 時的暗顯示狀態,係成為將相同的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目 視時的亮顯示狀態。亦即,在本發明之顯示裝置中,可將 從第1侧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1侧目視時進行反射型之 顯示,且在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侧目視時 -16- 88713 200424679 進行透過型之顯示。在從第1侧入射之光中,亦可使用設於 顯示裝置上之前面光源或始自其他太陽光等任意光源之 光。 另一方面,從第2側入射之光可依透過軸與第1透過轴之 偏光機構呈正交的第2透過軸之偏光機構而變成直線偏光, 且此可依第2λ /4而變成第2圓偏光狀態。因而,該光由於 會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以在依顯示媒體之控制,而 形成利用從第1侧入射時之第1板λ /4而生成的圓偏光狀態 及旋轉方向相反之圓偏光狀態時,因可利用第1板λ /4板而 變成上述特定方向之直線偏光,所以會透過第1偏光機構並 送至第1側。又,依顯示媒體之控制,亦可形成利用第1入 /4板而獲得由第1透過軸之偏光機構所吸收的直線偏光之圓 偏光狀態。與以往不同,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由於係相對於 顯示媒體而只配置在第2侧,所以對顯示媒體沒有始自第1 側之反射光。又此時,在從第2侧入射並利用顯示媒體之金 屬配線等而反射的光,由於會再次入射至第2 λ /4板並成為 與第2透過袖之偏光機構的透過抽呈正交的方向之直線偏 光,所以可由第2透過軸之偏光機構所吸收。在此所謂圓偏 光,並非只有完整的圓偏光’亦包含擴圓率為0.7以上之;f隋 圓偏光。又所明直線偏光’並非只有完整的直線偏光,亦 包含橢圓率為〇·3以下之橢圓偏光。 因而,在將從第1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第2側進行目 視時的暗顯示狀態中,由於能使從第2侧反射之光不會反射 並送回,所以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黑顯示亦會變成良 -17- 88713 200424679 好0 結果,可提供-種在亮處及暗處均可良好地進 的兩面顯示型之顯示裝置。 …示 述第2側完成透過之光的光吸收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具備有可對光路插人及退出之方式具備用以吸收朝丄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在以反射型方式從第㈣進行目 視時插入吸收體,由於可消除從第丨側朝第2侧完成透過之 光的反射,所以可進行良好的黑顯示。 < 又 為: 片、 片。 ,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具備有設於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丨側的第丨彩色濾光 及設於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之上述第2側的第2彩色濾光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以反射型方式從第1側進行目视 時,由於光只會通過第丨彩色濾光片2次,而在以透過型方 式從第2侧進行目視時,光會逐次通過第丨彩色濾光片及第2 彩色濾光片1次,所以藉由個別設定各彩色濾光片之濃度, 即可在第1側之反射型顯示及第2側之透過型顯示之各個 中’適當地設定亮度或顏色重現性。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丨側具備彩色濾光片,而上述 彩色滤光片係在上述顯示媒體之各像素内具有複數種類之 透過率區域。 在第1侧只具備1個彩色濾光片的情況,在以反射型方式 88713 -18 - 200424679 從第1側進行目視時,雖然在亮顯示狀態中光會通過彩色濾 光片2次,但是在以透過型方式從第2側進行目视時,由於 在党顯示狀態中光只通過彩色滤光片1次,所以在進行始自 第1側之目視時的光量會少於進行始自第2侧之目視時的光 量。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將具有複數種類之透過率區域 的彩色濾光片設置1個在第1侧,則可對應產生如上述之光 量差異的情況而適當組合通過不同的透過率區域,且在第1 侧之反射型顯示及第2侧之透過型顯示的各個中,適當地設 定亮度或顏色重現性。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透過率區域,係具備有:高透過率區域,其透過 率尚’且在上述第1側設置成與上述第2側進行透過型顯示 時對於從上述第1侧朝向上述第2側之透過光不會透過的非 透過區域呈相對者·,及低透過率區域,設置於對上述透過 光會透過的透過區域,且透過率低於上述高透過率區域 者。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由於在以反射型方式從第丨側進行目 視時,光在亮顯示狀態中會通過低透過率區域2次,所以比 起在党顯示狀悲中從第2側目視只通過低透過率區域1次的 光之透過型時,雖然通過低透過率區域之光量會變少,但 是由於在反射型時可使用通過在透過型時無助於目視之區 域(即在第1側與非透過區域相對之高透過率區域)的光,所 以在第1側之反射型顯示及第2側之透過型顯示的各個中, -19- 88713 200424679 可適當地設定亮度或顏色重現性。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驅動上述顯示媒體用的驅動配線之上述第2側具備有 光吸收層。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由於從第2侧入射並朝向驅動配線行 進的光係由光吸收層所吸收,所以可消除始自驅動配線之 反射。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驅動上述顯示媒體用的驅動配線係由將光之反射抑制 在特定量以下的低反射材料所形成。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由於從第2側入射並朝向驅動配線行 進的光可依驅動配線而將反射抑制在特定量以下,所以可 消除始自驅動配線之反射的影響。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當在上述第1側進行反射型顯示,而在上述第2側進行 透過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亮暗反轉。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第1側進行反射型顯示、及在第2 側進行透過型顯示時,可使相互之顯示的亮暗關係一致。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當在上述第1側進行反射型顯示,而在上述第2側進行 透過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在將第1側之顯示面與第2側之顯 示面的一方翻成左右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使相互之顯示 的方向一致。 88713 -20- 200424679 又,本發明之頭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當在上述第1側進行反射型顯示,而在上述第2側進行 透過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在將第丨側之顯示面與第2侧之顯 示面的一方翻成上下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使相互之顯示 的万向致。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在上述第2侧設有光之非透過區 域,上述選#反射機構,係相對於上述非透過區域而配置 在上述弟2側’在上述非透過區域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顯 不媒體之間,設有使上述顯示媒體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 2側通過的光之反射機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雖係相對於顯示媒體而在第2侧設有 光之非透過區域,但是亦可將選擇反射機構相對於非透過 區域而配置在第2側,同時在非透過區域之至少一部分與顯 示媒f豆之間具備光之反射機構,並使顯示媒體從第1側朝向 第2側通過的光反射。因而,從第1側目視反射型顯示時, 可利用反射機構來反射受到非透過區域遮蔽而未到達選擇 反射機構的光,且可確保明亮的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狀態係偏光狀態;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1 偏光狀態之光’且使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依序配置有··第1偏光 機構,只使成為特定之偏光狀態成分的光透過;上述顯示 88713 -21 - 200424679 媒體;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及第2偏光機構,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的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的光透過;更具備有夾住上述顯示媒體之一對透明基 板;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係相對於上述一對透明基板 中位於上述第2側的透明基板而配置於上述第2側;在上述 顯示媒體、與位於上述第2側的上述透明基板之間設有上述 非透過區域。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將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相對於 一對透明基板中位於第2侧的透明基板而配置在第2側,則 比起將偏光選擇反射機構配置在一對透明基板之内侧,更 能提高製品之可靠度,同時可進行有利的製程。然後,雖 在顯示媒體與位於第2側之透明基板間設有光之非透過區 域,但是亦可進行如上述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的配置,同 時可依反射機構,使顯示媒體從第1侧朝向第2侧通過的光 反射。因而,在從第1側目視反射型顯示時,可反射機構來 反射受到非透過區域遮蔽而未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的 光,且可確保明亮的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顯示媒體:在從上述第1側目視時之亮顯示狀態 中,使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利用上述反 射機構所反射的光、及從上述第i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 射並利用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再次透過上 述第1偏光機構;在從上述第1側目視時之暗顯示狀態中, 使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侧入射並利用上述反射機 88713 -22- 200424679 構所反射的光、及從上述第i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 朝向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以不會再次透過 上述第1偏光機構的方式,控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由於在從第1側進行目視時之亮顯示 狀悲中’係以從第1偏光機構之第1侧入射並利用反射機構 反射的光、及從第1偏光機構之第1侧入射並利用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反射的光,再次透過第丨偏光機構的方式,使顯示 媒體控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態,所以利用反射機構所反 射的光與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同時有助於明 亮之顯示。因而,可確保反射型顯示之亮度。 又,由於在從第1側進行目視時之暗顯示狀態中,係以從 第1偏光機構之第1側入射並利用反射機構反射的光、及從 第1偏光機構之第1侧入射並朝向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的光, 不會再次透過第1偏光機構的方式,使顯示媒體控制所通過 的光之偏光狀毖,所以利用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與利用偏 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同時有助於黑顯示。因而,可 沒有問題地實現暗顯示狀態。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 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 狀態;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上述第丨偏光狀態;上述顯示 媒體’係對從上述第1側透過上述第1偏光機構的光,在亮 顯示狀態不會使偏光狀態大略變化,而在暗顯示狀態,以 將與上述透明基板呈平行之面内所決定之偏光的正交軸各 -23- 88713 200424679 成分間之相位差,於上述第1偏光狀態時設為零,而在從上 述第1偏光機構朝向上述反射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 為7Γ /2,同時在從上述反射機構朝向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光 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7Γ,且在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朝向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7Γ的方 式’控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從第1侧透過上述第1偏光機構的光 雖會變成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所以在亮顯示狀態中,由於 顯示媒體不會使該光之偏光狀態大略變化,所以到達偏光 選擇反射機構的光會被反射,且與在反射機構反射的光, 一併再次透過第1偏光機構。 又’在暗顯示狀態中,顯示媒體,由於係進行將與上述 透明基板呈平行之面内所決定之偏光的正交軸各成分間之 相位差,於上述第1偏光狀態時設為零,而在從第1偏光機 構朝向反射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7T /2的控制, 所以光會變成圓偏光並到達反射機構。而在反射機構反射 的光由於與上述圓偏光變成偏光之旋轉方向相反的逆圓偏 光’所以顯示媒體,藉由進行從反射機構朝向上述第1偏光 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7Γ的控制,則會變成作為 與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的第2偏光狀 態’並到達第1偏光機構,且不會透過第1偏光機構。又, 顯示媒體,由於係將上述相位差,進行從第丨偏光機構朝向 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Tf的控制, 光會變成第2偏光狀態並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且透過偏 88713 -24- 200424679 光選擇反射機構。 藉此可在反射型之亮顯示狀態中確保顯示之亮度,同 時沒有問題地實現暗顯示狀態。 、又’本發明&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Y位於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反射機構之間的上述顯示 媒心及位於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未和上述反射機構相對的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的上述顯示媒體,朝連結上述 第1侧與上述第2侧之方向看到的厚度比大致為1比2。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顯示媒體,在第1偏光機構與反射機 構之間、及第1偏光機構與不和反射機構相對的偏光選擇反 射機構之間,由於在連結第i側與第2侧之方向所看到的厚 度(比大略為1比2,所以在將雙方區域之顯示媒體設為如 ECB液晶之同一種類的狀態下,只要以厚度之差.異即可實 現已考慮雙方區域中之光往返的偏光狀態之控制。另外, 上述之比,理想上雖為大略,但是若為3比1〇以上、7 比10以下,則由於可謀求雙方區域中之光的光率長度之匹 配,且可提鬲光之利用效率,所以可實現顯示品質之提 高。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顯示媒體··在顯示之正常狀態中,上述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係使從上述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上述第 1偏光機構係吸收從上述反射機構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 分,而上述第2偏光機構係使從上述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 分透過;在顯示之最大驅動狀態中,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 88713 -25- 200424679 構係使從上述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而上述第1偏 光機構係使從上述反射機構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 過0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以對液晶施加電壓時或施加低電壓 時等的万式,在顯示之正常狀態中,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使 從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第i偏光機構吸收從上述 反射機構反射並到達的光之大部分,而第2偏光機構則使從 第1侧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又,以對液晶施加十分高之 電歷時等的方式’在顯示之驅動狀態中,偏光選擇反射機 構會反射從上述第1侧到達的光之大部分,而第!偏光機構 使從反射機構反射並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 因而,由於在從第1側目視反射型顯示時會變成正常黑, 而在從第2側目視透過型顯示時會變成正常白,所以可:驅 動狀態進行透過型之黑顯示,且不會使以透過型進行的里 顯示依存於製程而可成為良好者,進而提高對比。’、、 又’在反射型顯示中,使用反射機構之區域與使用幻 選擇反射機構之區域,可同時在正常狀態下進行黑顯示 同時在驅動狀態進行白顯示。_,即使仏個像素中㈣ 有又万n f可在像素之兩區域上使黑顯示及奇 一致’且可實現良好的顯示。 *、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4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 上述顯示媒體之顯示的區域,係至少分割成第则 弟域’而該第m域係進行使從上述第!侧 示媒體之光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朝上述”㈣過^ 88713 -26- 200424679 動作、及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顯示媒體之光相對於上 述顯示媒體而朝上述第1侧反射的反射動作,該第2區域, 係進行將從上述第1侧通過上述顯示媒體之光朝上述第J侧 反射的反射動作,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在上述第2侧,配 置有將上述顯示媒體從上述第丨侧朝向上述第2側通過的光 之反射機構,上述第2區域係利用上述反射機構進行上述第 2區域之反射動作,上述顯示裝置可進行如下顯示:透過型 顯示,將從上述第1侧入射至上述第丨區域的光,藉由控制 成上述第2狀筚並使上述選擇反射機構透過的上述第丨區域 之透過動作,而用於與上述顯示媒體相對之上述第2侧的顯 π中,第1反射型顯7F,將從上述第丨側入射至上述第i區域 的光,藉由控制成上述第1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使 之反射的上述第1區域之反射動作,而用於對上述顯示媒體 之上述第1側的顯TF中;及第2反射型顯示,將從上述第i侧 入射至上述第2區域的光,利用上述第2區域之反射動作, 而用於對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1側的顯示中。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進行從第2側看顯示裝置時使用第1 區域的透過型顯示,且進行從第丨側看顯示裝置時使用第i 區域與第2區域之反射型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上述第1反射型顯示中,利用將從上述第丨側入射至 上述第1區域的光控制成上述第i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射 機構來反射以形成亮顯示狀態,而將從上述第丨側入射至上 述第1區域的光控制成上述第2狀態並使之透過上述選擇反 88713 -27- 200424679 射機構以形成暗顯示狀態;在上述第2反射型顯示中,藉由 使利用上述反射機構而反射的光到達與上述顯示媒體相對 之上述第1侧的目視者以形成亮顯示狀態,而藉由使利用上 述反射機構而使之反射的光不到達與上述顯示媒體相對之 上述第1側的目视者而形成暗顯示狀態;在上述第1反射型 顯不與上述第2反射型顯示中,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分 別為一致。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由於在第1反射型顯示與第2反射型 顯不中,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會分別一致,所以將該 等合而為一的顯示就不會互相抵銷而會變成良好者。又, 藉由將形成於顯示裝置上的光之非透過區域設在第2區域 上,即可在使用第1區域之第1反射型顯示與使用第2區域之 第2反射型顯示的雙方,進行從第i侧看的反射型顯示,且 可提南光之利用效率。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上述透過型顯示中,將上述第丨側入射至上述第1區 域的光控制成上述第丨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射機構而使之 反射以形成暗顯示狀態,而將從上述第丨侧入射至上述第1 區域的光控制成上述第2狀態並使之透過上述選擇反射機構 以形成亮顯示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將從第2側看之透過型顯示的亮顯 示狀態當作從第1側看的反射型顯示,且將從第2側看之透 過型顯示的暗顯示狀態當作從第i側看之反射型顯示的亮顯 示狀態。 88713 -28- 200424679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2與上述顯示媒體相對而在上述第Ηιί,配置有只使成為 疋< 偏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丨偏光機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進行高對比之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 ^特疋 < 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上述第1偏光狀 =系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 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上述第i偏光 2構之透過軸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軸係呈正 父,.在對上述顯示媒體施加驅動電壓中最低的電壓時:從 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丨區域的光,係在上述偏光選擇反 射機構上,成為具有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軸平 仃 < 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從上述第1侧入射至上述 第區或的光,係在上述反射機構上,成為橢圓偏光或圓偏 光。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在使用第1區域與第2區域之雙方 的反射型顯示,即使用第丨反射型顯示與第2反射型顯示之 雙万的反射型顯示中,精度佳地使兩者之黑顯示一致並良 好地進行黑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上述第1偏光狀 〜、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 述第1方向呈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上述第1偏光 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軸係呈正 88713 -29- 200424679 父;在對上述顯示媒體施加驅動電昼中最高的電壓時:從 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i區域的光,係在上述偏光選擇反 射機構上,成為具有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軸平 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 第2區域的光,係在上述反射機構上,成為橢圓偏光或圓偏 光。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在使用第丨區域與第2區域之雙方 的反射型顯示,即使用第1反射型顯示與第2反射型顯示之 雙方的反射型顯示中,精度佳地使兩者之黑顯示一致並良 好地進行黑顯示。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上述偏光選擇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直線偏 光的橢圓率,係〇·3以下之橢圓偏光;在上述反射機構上之 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圓偏光的橢圓率,係〇·7以上之橢圓偏 光。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在第1反射型顯示與第2反射型顯 示之各個上’在黑顯示時使反射後的光相對於第1偏光機構 幾乎不會送回第1側。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在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直 線偏光的橢圓率係〇·22以下。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在黑顯示時使反射後的光相對於 第1偏光機構更不會送回第1側。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88713 200424679 為在上I反射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圓偏光的橢 圓率,係0 · 7 8以上。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在黑顯示時使反射後的光相對於 第1偏光機構更不會送回第1側。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至少在上述第1侧配置有具相位 延遲的光學補償機構。 、依據上述之發明’即可容易進行在黑顯示時使反射後的 光相對於第1偏光機構更不會送回第i侧用的偏光狀態之控 制0 、 本發明之頌π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相對於上述頌不媒體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具相位延遲 的光學補償機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在透過型顯示中,配合依位於第^ 』、光子補饧元件所進行的偏光狀態之控制並利用位於第2 側之光學補償元件進行偏光狀態之控制。 、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 & 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德 為:、上述光學補償機構係由複數個光學補償元件所構成。 ^ (之炙明,則可在可視光區域之較寬範圍内獲詞 所期望之偏光狀態。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顯示媒體,係相位延遲為15〇咖以 上340 nm以下之9〇。扭轉向列液晶層。 依據上述之發明 則在顯示媒體使用9〇。扭轉向列液晶層 88713 200424679 的情況,可在反射型顯示時之黑顯示中,在反射機構上獲 得橢圓率為0.7以上的橢圓偏光。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题,其特徵 為: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顯示媒體,.係相位延遲為4〇〇 上之90。扭轉向列液晶層。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顯示媒體使用9〇。扭轉向列液晶層 的情況,可在透過型顯示時增大液晶層之透過率。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侧,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75 nm$(Rr-Rl)‘-105 nm,且液晶分 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平行 的關係,而在施加有上述最低之電壓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32- 88713 200424679 滿足 190 nmS (Rt-Rl+R2)g 3 0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y。以上之透 過率與1 〇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75 nm$(Rr-Rl)S-l〇5 nm,且液晶分 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平行 的關係,而在施加有上述最高之電壓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滿足 190 (Rt-Rl+R2)$ 30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透 -33- 88713 200424679 過率與1 〇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侧,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弟1偏光機構之透過轴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弟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_175 nm$(Rr-Rl)$_l〇5 nm,且在施加 有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相 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1之值與 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在液晶分子之 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平行的關 係時’滿足25 nm $ (Rt_Rl+R2) S 50 nm,或在液晶分子之 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正交的關 係時,滿足-50 nm$ (Rt-Rl-R2)$ 25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透 過率與10以上之對比。 88713 -34- 200424679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刀之光透過的弟2偏光機構,上述顯7JT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_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75 nm$(Rr_Rl)$_l〇5 nm,且在施加 有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相 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1之值與 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在液晶分子之· 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平行的關 係時,滿足25 nmS (Rt_Rl+R2)$ 50 nm,或在液晶分子之 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正交的關 係時,滿足-50 nmg (Rt-Rl-R2)g 25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透 過率與10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88713 -35- 200424679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00 nm$(Rr-Rl)$170 nm,且液晶分子 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正校的 關係’在施加有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丨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滿足 190 nmS (Rt>Rl-R2)$ 30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透 過率與1 〇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88713 •36-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刀之光透過的弟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00 nmg (Rr_Ri)$ 170 nm,且液晶分子 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正校的 關係,在施加有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丨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滿足 190 nm$ (R1>R1-R2)$ 30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以上之透 過率與10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侧,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88713 -37 - 200424679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00 nm$(Rr-Rl)S170 nm,且液晶分子 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處於大略正交的 關係,在施加有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丨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滿足,50 nmS (Rt-Rl-R2)S 5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8%以上之透 過率與10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 遲义第1光學補償機構;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 機構之間配置有具相位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相對於上 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而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用以吸收成為 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 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 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 構之透過軸係處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 上述第i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係處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 88713 -38- 200424679 施加有驅動電壓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r之值與上述第!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 遲R1之值,係滿足100 nm S (Rr-Rl) $ 170 nm,且液晶分子 之導向件與上述弟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轴處於大略正交的 關係,在施加有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 述液晶層的相位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i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 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相位延遲R2之值,係 滿足,50 nmg (Rt-Rl-R2)$ 50 nm。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反射型顯示中可獲得以上之反 射率與5以上之對比,而在透過型顯示中可獲得以上之透 過率與10以上之對比。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相對於上述顯示媒體而在上述第丨側,配置有具光散射 功能的光散射機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透過型顯示中,可迴避在周圍光 仗顯不裝置之第丨側入射時目視到因周圍光所造成的花紋重 疊之情形。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顯示裝置整體之朦朧度,係50以上95以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抑制因周圍光所造成的花紋重疊 與對比之降低的雙方。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的方向,係與使用上述顯示 裝置時之裝置姿勢的水平方向一致。 88713 -39 - 200424679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可配合電場在水平 成分多的環境,而提高光之利用效率。 w振動之偏光 又本發明〈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 為:在上述顯示裝置之上述第i侧及上述第2側::其特徵 具備有先調變機構’可對出入至上述顯 :二: 物,如同特定般地切換行進狀,態。 a的特疋 二==發明,則藉由利用光調變機構來切換出入顯 行進狀態,即可迴避光直接行進時相對於顯 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侧讀取顯示的問 生情況不良的問題。 及颂不產 為.… ’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二,述光調變機構,係對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 :夕邵〈万向行進的光’切換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 為透過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及相對於上述 為散射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 構成 μ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切換成為散射狀態的行進狀 怨’即可相對於顯示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侧上使顯示 不被讀取。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配置有將上述顯示裝置之顯示用的光,當作上述出入 之光中進入的光而照射的光照射機構;上述光調變機構, 係相對於上述光照射機構而配置在上述顯示媒體側,且在 成為上述散射狀態之上述行進狀態中,將從上述光照射機 構所照射的光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形成散射狀態。 88713 -40- 200424679 依據上述之發明,i 則在使用從光照射機構所照射的光進 行透過型顯示時,藉由切換成為散射狀態之行進狀態,即 才7F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側使顯示不被讀 取。而且’在1^行進狀態中從光照射機構所照射的光,由 在利用光凋’又機構而變成散射狀態之後可當作對顯示裝 置輸入的光來使用,所以即使在從光照射機構所照射的光 中有濃淡不均的情況亦可防止顯示性能之降低。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 了解決上述問冑,其特徵 為上述光過.#機構,係對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 、卜卩之方向行進的光,切換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 為透過狀怨的上述行進狀態、及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 為反射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切換成為反射狀態之行進狀 悲,即可相對於顯示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側使顯示不 被讀取。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光調變機構,係用以切換互相處於正交關係之2個 偏光狀態的光之雙方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 的上述行進狀態、及上述2個偏光狀態之光的一方相對於上 述光調變機構成為反射狀態而另一方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 構成為透過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藉由將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置朝 向外部之方向行進的光當作2個偏光狀態之光的上述一方, 即可在上述一方變成反射狀態而另一方變成透過狀態的行 88713 -41- 200424679 進狀態中’相對於顯示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側使顯示 不被讀取。而JL,在該行進狀態中,由於出人之光中= #朝向顯示裝置之方向行進的光中,2個偏光狀態之光的上 述一方亦會變成反射狀態,所以依該反射,亦可相對於顯 不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之側使顯示不被讀取。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述光調變機構,係對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 f朝外部之方向行進的光,切換將不改變行進方向的光路 叹疋在上述光調變機構内的上述行進狀態、及將沿著行進春 万向的光路設定在上述光調變機構内的上述行進狀態。 j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切換成將沿著行進方向之光路 設定在光調變機構内的行進狀態,即可相對於顯示裝置而 在與目視者相反之侧使顯示不被讀取。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A 了解、决上述問題,其特徵 為上周夂機構,係對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 置朝外#之方向行進的光,切換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 為透過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及相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 為吸收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 · 站依據上述之發明’則藉由切換成為吸收狀態之行進狀 d即可相對於顯示裝置而在與目视者相反之侧使顯示不 被讀取。 配置有知射上迷顯示裝置之顯示用光的光照射機構,而 上述光調變機構’係兼做上述光照射機構之保護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不用另外設置保護蓋,因而不會增 88713 -42- 200424679 加顯示裝置整體之厚度 污0 而可進行光照射 機構之防塵防 *、、>、,么且,夠』矸 >天上述問 為:上述光*周辦撫接 、’其特徵 示書面盥上诚H里 衣K上4 II側的顯 —囬/、上述頰不裝置之上述第2侧的顯示 作佶用金 ^ 一两<任一個當 下便用里面而連動並切換上述行進狀態。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 合之進行光調變機構之 作之操作。 由於若選擇所使用之顯示畫面可配 切換動作,所以不需要指示切換動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其特徵為:搭載有如上述任一個顯示裝置,其可摺疊成上 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丨側之顯示面朝向外側,同時上述第2 側之顯示面朝向内側者。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摺疊狀態可在第1侧顯示面進行利 用選擇反射機構之反射的顯示並從外部目视,而在打開狀 態可在第2側之顯示面進行利用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的顯示 並進行目視。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其特徵為·以被摺疊的狀態在與上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2側 之顯示面相對的構件上,使用進行光吸收的構件。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摺疊狀態下目視第1側之顯示面 時,藉由利用與第2側之顯示面相對的構件進行光吸收,即 可使光從第2側通過顯示裝置而不會到達第1侧,且可防止 暗顯示之白色浮現。 88713 -43- 200424679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為了解決、、^ 其特徵為:具備有操作按紐,用以指 、丨、^ . 上迷顯示裝f的卜 述第1侧之顯示與上述第2侧之顯示的顯示反轉。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顯示裝置互為 千盥筮,加、航一 人得顯不第1側之顯 不一罘2側<顯不的情況,可依操作按鈕,獲得 / , 《顯示目視與第2側之顯示目視之各個中;於第1侧 Μ τ的顯7F狀態。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 ^ J解決上述問題, /、特徵為:上述操作按鈕,係與摺疊之 Α . , Γ Ί閉動作連動而可 自動地被操作iU旨示上述顯*反轉的自動操作按紐。 第Γ二上,述之發明,則在以開狀態與閉狀態目视:。顯示在 弟1側與弟2侧之間切換的情況,即可依自動操作按紐 動地獲得適於各自的顯示狀態。 又’本發明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 其特徵為:搭載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4、15、 46員中任-項所記載之顯示裝置,其具備有可與上述 -員丁裝置的上述第2側之顯示面相對而配置以進行光吸收的 構件。 依據上述之發明,則在目視第1侧之顯示面時,藉由與第 仞之頰示面相對配置進行光吸收的構件,即可使光從第2 側通過_ π裝置而不會到達第丨側,且可防止暗顯示之白色 浮現。 本發明之更其他的目的、特徵及優點,可依如下所示的 口己載中獲得充分明白。χ,本發明之好處,在參考附圖之 如下說明中即可明白。 88713 -44- 200424679 【實施方式】 以下,雖係利用實施,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 是本發明並非依該等而受到任何限制。 (實施形態1) 有關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i至圖4、及圖i 0加以 說明則如以下所述。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口的剖面 構成。 液晶顯示裝置1,係包含有第i玻璃基板丨丨、第2玻璃基板 12、液晶層13、第1偏光板14、第2偏光板15、偏光選擇反 射板16、彩色濾光片17、遮光膜18、透明電極19、開關元 件20、光吸收層21、光源22、及導光板23。又,其係成為 一種在作為一對透明基板之第1玻璃基板^與第2玻璃基板 12之間爽住液晶層13的構成,且其將夾住液晶層13之兩侧 之中從液晶層13朝向第1玻璃基板丨丨側的侧當作a側(第1 側)’而將從液晶層13朝向第2玻璃基板12側的側當作B側 (第2側)。 光源22及導光板23係構成前面光源。前面光源係設在液 晶顯示裝置1之最A侧,而導光板23係將從光源22發出的光 朝向B側照射。液晶層(顯示媒體)13例如為TN(Twiste(i Nematic :扭轉向列)液晶,其對於入射至本身並通過的直 線偏光之光,在未施加電壓時進行使偏光方向旋轉90。的 控制’而在施加電壓時進行不使偏光方向改變的控制。 第1偏光板(第1偏光機構)14係設在第1玻璃基板11之A側 88713 -45- 200424679 面’且具有設定於特定方向的透過軸,只使成為透過軸方 向之直線偏光成分的光透過。當從前面光源使無偏光之光 入射至第1偏光板14時,就成為與第1偏光板丨4之透過軸方 向平行的直線偏光且通過。作為第1偏光板14,係使用藉由 在高分子樹脂薄膜中混入碘、二色性染料等的吸收體並延 伸而使吸收體配向者。作為偏光板材料,亦可為上述以外 者’只要將無偏光形成直線偏光者即可。第2偏光板(第2偏 光機構)15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12之B側面,且透過軸之方向 與第1偏光板14相同的偏光板。 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係 設在第2玻璃基板12之A侧面。偏光選擇反射板16,係當入 射至本身之直線偏光的光之偏光方向與反射轴平行時就將 该光當作第1偏光狀態(第1狀態、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 之光並予以反射’而當偏光方向與透過軸平行時則將該光 當作弟2偏光狀悲(弟2狀態、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之光 並使之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之反射軸與透過轴係互 相正交。又,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反射軸係與第1偏光板14 之透過軸呈正交的方向,而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抽係 與弟1偏光板14之透過轴及第2偏光板15之透過軸平行。在 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藉由層疊高分子膜所製作成的已知 偏光選擇反射板。又只要係透過一方直線偏光,而反射另 一方直線偏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則任何均可。 彩色濾光片17,係在第1玻璃基板11之b侧面分別設有 RGB之3色份。偏光選擇反射板16 ’係設在與該彩色丨虞光片 -46 - 88713 200424679 17相對的區域上。遮光膜18係鄰接彩色濾光片17,並設在 開關tg件20及與其他配線相對的區域上,用以遮住從a側朝 向B侧透過的光。 透明電極19係在第1玻璃基板丨丨上設於彩色濾光片17及遮 光膜18之B侧面、及在第2玻璃基板12上設於偏光選擇反射 板16之A側面之各個上。作為透明電極16係使用IT〇(由氧化 銦與氧化錫所構成的合金)。作為透明電極丨6,即便使用具 有其他透明性之導電性金屬膜亦為相同。又在本實施形態 中雖係記載使用金屬所構成之透明電極材料的例子,但是 只要係具有金屬以外之樹脂、半導體等之透明性的材料則 任何均可。又,適當地具備進行配線連接用的接觸部丨9a。 開關元件20,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12之A側面,且為了驅 動各像素而進行交換的TFT等之主動元件。又,在開關元件 2〇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設有光吸收層2 1。 圖1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1係可從A側或B側目視顯示的雨 面顯示器’在所有的環境下均可進行目視。在從圖1之A側 目視的情況’則在外光強的梵處’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 利用外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反射光即可進行顯示。 又,在外光弱的暗處,使前面光源點亮,並利用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16來反射前面光源之光以進行顯示。另一方面, 在從圖1之B側目視的情況,則在亮處不使前面光源點亮, 而利用外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透過光即可進行顯示。 又,在暗處,使前面光源點亮,並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16來使前面光源之光透過以進行顯示。 -47- 88713 200424679 其次,就液晶層13為TN層之情況的顯示方法使用圖2及 圖3加以詳細說明。 首先’使用圖2,就從Α側目視的情況加以說明。藉由作 為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的無偏光透過第1偏光板14而變成直 線偏光。圖2之第1偏光板14係使橫(與紙面平行)方向之直線 偏光透過。藉由使該直線偏光透過液晶層13,其被旋光並 扭轉90°,且變成縱(與紙面垂直)方向之直線偏光。在設定 成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呈 平行的情況,—直線偏光就會在液晶層13扭轉90。,且與偏光 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正交而入射。藉此,直線偏光就會 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反射轴平行而入射。與反射軸平行 而入射的直線偏光被反射,再次在液晶層13扭轉90。,並回 到原來的直線偏光,且透過第1偏光板14。如此將光送回a 侧,以實現亮顯示狀態。 在液晶看13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層13之扭轉會解除, 並成為液晶分子與第1玻璃基板11及第2玻璃基板12呈垂直 的狀態。藉由使外光及前面光源的光通過第1偏光板14而變 成直線偏光。該直線偏光,由於液晶分子變成垂直,所以 會直接通過液晶層13。由於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與偏光選 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為平行,所以直線偏光會透過偏光選 擇反射板16。然後,第2偏光板15之透過軸與偏光選擇反射 板16之透過軸為平行,所以該直線偏光會透過第2偏光板15 並送至液晶顯示裝置i之B側。如此就不會將光送回A側, 以實現暗顯示狀態。 88713 -48 - 200424679 其次,使用圖3,就從B側目視的情況加以說明。藉由使 作為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的無偏光通過第1偏光板14而變成 直線偏光。圖3之各軸設定係與圖2相同,使橫(與紙面平行) 方向之直線偏光透過第1偏光板14。藉由使該直線偏光透過 液晶層13,其被旋光並扭轉9〇。,且變成縱(與紙面垂直)方 向之直線偏光。在設定成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與偏光選 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呈平行的情況,直線偏光就會在液晶 層13扭轉90。’且與偏光選擇反射板μ之透過軸正交而入 射。藉此,直線偏光就會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反射軸平 行而入射。入射至反射軸的直線偏光會被反射,再次在液 晶層13扭轉90。並回到原來的直線偏光,且透過第1偏光板 14。如此在B側不使光透過,以實現暗顯示狀態。 又此時,當從B側入射光時,該光就會依第2偏光板15而 變成直線偏光,且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藉此,該直線 偏光會在液晶層13扭轉90。,且變成與第1偏光板14之透過 軸呈正交的直線偏光並由第1偏光板14來吸收。如此,由於 與習知不同,偏光選擇反射板16相對於液晶層13而只配置 在B側,所以對液晶層13沒有始自A側之反射光。又此時, 在從B側入射並透過第2偏光板15的光中,由於未包含有因 第2偏光板15之吸收而與第2偏光板15之透過軸呈正交的方 向之直線偏光,所以沒有由偏光選擇反射板1 6所反射並送 回B側的光。 因而’在將A側入射之光用於顯不並從B側進行目視時的 暗顯示狀態中,由於可使從B側入射之光不反射送回,所以 88713 -49- 200424679 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亦可有良好的黑顯示。結果,液晶 顯示裝置1可在亮處及暗處之雙方上良好地進行黑顯示。 其次,在液晶層13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層i 3之扭轉會 解除,並成為液晶分子與第1玻璃基板丨丨及第2玻璃基板12 呈垂直的狀態。藉由使外光及前面光源的光通過第1偏光板 14而變成直線偏光。該直線偏光,由於液晶分子變成垂 直,所以會直接通過液晶層13。由於第1偏光板丨4之透過軸 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轴為平行,所以直線偏光會透 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然後,第2偏光板15之透過軸與偏光 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為平行,所以該直線偏光會透過第2 偏光板15並送至液晶顯示裝置1之b侧。如此,實現亮顯示 狀態。 又’由於藉由液晶顯示裝置1具備有光吸收層2 1,使從b 側入射並朝向驅動配線行進的光由光吸收2丨所吸收,所以 可消除始自驅動配線等之金屬配線的反射,且防止暗顯示 狀態之白色浮現。該光吸收層21,不僅在開關元件2〇之b側 面,亦可具備於像素之驅動配線的B側面。可將如圖10施以 斜線之光吸收層21在開關元件20、或閘極匯流排線、源極 匯流排線、Cs匯流排線等的驅動配線之區域的b側面設置光 吸收層2 1。 又’作為其他的反射防止處理並無關於上述光吸收層21 之有無,上述匯流排線等之驅動配線亦可由將光之反射抑 制在特足里以下的低反射材料所形成。如此,從B側入射並 朝向驅動配線而行進的光由於可依驅動配線將反射抑制在 -50- 88713 200424679 特定量以下,所以可消除始自驅動配線之反射的影響。 在此,係將偏光選擇反射板16相對於液晶層13而設在A侧 與B側之雙方的情況之構成作為比較例並顯示於圖4中。 圖4之液晶顯示裝置2,係在第1玻璃基板11與第1偏光板 14之間具備有另一個偏光選擇反射板16a。相當於圖1之偏 光選擇反射板16的偏光選擇反射板16b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 12與第2偏光板15之間。偏光選擇反射板16a與偏光選擇反 射板16b係為相同。當各偏光板及各偏光選擇反射板之軸設 定係與圖2及p 3相同時,則在暗顯示狀態中從b側入射的光 會在第2偏光板15變成直線偏光並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 16b,且在液晶層13旋光9〇。並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板16a來反 射。該反射光會再次在液晶層13旋光9〇。並透過偏光選擇反 射板16b及第2偏光板15而送回B側。 利用以上所述的顯示方法,在液晶顯示裝置1中,可在所 有的環境下從A側及B侧之兩面目視顯示。又,在上述構成 之情況,A側之顯示,係以液晶層13未施加電壓的狀態實現 亮顯示狀態,而以液晶層13施加電壓的狀態實現暗顯示狀 悲。B側之顯示,係與a側相反,以液晶層13未施加電壓的 狀態實現暗顯示狀態,而以液晶層13施加電壓的狀態實現 亮顯示狀態。從該情形中可明白,A側之顯示與b側之顯 示,對於相同的顯示資料在該狀態下會直接使亮暗(自正反 轉。 、 Q此在本貫施形悲中,成為驅動電路使A側之顯示資料 與B側之顯示資料的亮暗互為反轉的電路構成。藉由形成該 88713 -51- 200424679 種的電路構成,則在A侧進行顯示時、與在b側進行顯示 時’可使相互顯示之亮暗關係一致。 在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1中雖係將偏光選擇反射板 16形成於第2玻璃基板12之A側面(液晶面板之内側),但是 如圖4之液晶顯示裝置2所示即使在形成於第2玻璃基板12之 B側面(液晶面板之外側)的情況亦可獲得同樣的效果。該情 況’當發生第2玻璃基板12之板厚所造成的視差問題時,藉 由減薄弟2玻璃基板12之板厚(較佳為0.3 mmt以下)即可迴 避。 (實施形態2) 有關本發明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5至圖7、及圖53至圖 61加以說明則如以下所述。另外,有關具有與在上述實施 形態1所述的構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的元 件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就搭載有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 置的顯示裝置搭載機器加以說明。 首先’說亮顯示裝置搭載機器為行動電話的情況之例。 行動電話終端,係有直列型式與摺疊式2種類。近年來, 從影像之接收、或資料顯示區域之擴大而以摺疊式之行動 電話終端成為主流。摺疊式之行動電話終端,係在進行通 話或資料處理時以解除摺疊的狀態來使用。如圖5所示,在 待機時則以摺疊之狀態保持。在擅疊之狀態,為了確認時 鐘或有來信等之資訊,而設有背面顯示器AD,且在該顯示 器上顯示簡易資訊。前面顯示器BD係位於終端之内側。 88713 -52- 200424679 圖6(a)、(b)係顯示使用本 顯示裝置(顯示裝置)3之行動 示裝置3之剖面構成。 實施形態 < 兩面顯示器的液晶 電話終端,而圖7係顯示液晶顯 如圖6(a)所示,在顯示進行通話或資料處理等的主 =,係在前面顯示器BD上進行顯示。而在前面顯示二 θ確認顯不的情況,係從圖7之B側目視顯示。在從B側目視 •員π的Nl /兄,外光強的情況,不將前面光源點亮而藉由使 外光透過㈣行顯示,或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 源的光透過以進行顯示。在外光弱的情況,係藉由使前面 光源點亮,並使前面光源的光透過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 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 制。 如圖6(b)所示,在摺疊行動電話終端的狀態下使用之情 況,係在免面顯示益AD上進行顯示。該情況,係從圖7之a 側目視顯示。在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藉 由使外光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反射以進行顯示。在外光弱 的情況’使前面光源點党’並藉由使前面光源的光在偏先 選擇反射板16反射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 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在亮顯示時(正常白顯示模式時),係使入射光利用偏光選 擇反射板16來反射以獲得亮顯示狀態。又,在暗顯示時(正 常白顯示模式時)’係藉由偏光選擇反射板16使光透過’並 不使之再次送回而獲得暗顯示狀態。以摺疊行動電話終端 之狀態來使用的情況,使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光在背 88713 -53- 200424679 面之操作面等上反射並再次送回。因此暗顯示狀態之黑顯 7F就會變成不穩定的狀態(白色浮現)而有引發對比降低的可 能性。又’外光等利用上述背面反射等,即使通過液晶顯 示裝置3並再次送回a側亦會變成暗顯示之白色浮現。 為了解決此問題點,如圖7所示,在液晶顯示裝置3中, 於第2偏光板15之b侧面配置有相位差薄膜3丨。該相位差薄 膜3 1係λ /4薄膜(λ /4板)。藉由有相位差薄膜31,則透過第 2偏光板15之直線偏光就會變成圓偏光,且該圓偏光會在操 作面等反射並_再次通過相位差薄膜3丨,藉此即可獲得與第2 偏光板15之透過軸呈正交的直線偏光。藉由該直線偏光入 射至第2偏光板15 ’由於與吸收軸呈平行所以光會被吸收, 因光不會再次送回故可保持良好的暗顯示狀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記載藉由在第2偏光板15之8 側面設置相位差薄膜31,以防止操作面等之背面反射所造 成的暗顯示狀態之白色浮現的例子,但是亦可以光吸收體 之材質來製作操作面等。該光吸收體,係以吸收完成通過B 側之光,且可對光路插入及退開的方式而製備。藉此,就 可防止暗顯示狀態之白色浮現以進行良好的黑顯示。又亦 可在操作面等上施以反射防止之加工。 就在摺疊行動電話終端之狀態使用的情況之暗顯示之白 色浮現防止方法加以說明。如圖5 3所示,在摺疊行動電話 之狀態使用時,暗顯示係使偏光選擇反射板16透過光,並 不會再次送回而藉以獲得暗顯示狀態。 圖54係顯示圖53之剖面圖。如圖54所示,通過液晶顯示 88713 -54 - 200424679 裝置3之光係到達操作側裝置541。操作侧裝置54ι,係在操 作側基板542上具備有各種操作按鈕543等的構成。操作侧 基板542由於係光吸收體或施以光吸收加工,所以在操作側 基板542上會吸收光而不被反射,且不會再次送回液晶顯示 裝置3側。藉此,可獲得良好的黑顯示。又,藉由亦在操作 侧基板542之各動操作按鈕543等上施以光吸收加工,或由 光吸收體所形成,就不會使光再次送回而可獲得良好的黑 顯示。 如上所述,—在使用圖54之實施例中,已記載藉由對操作 側裝置541摺疊時成為内側的機器、顯示按鈕施以反射防止 加工,以進行暗顯示之白色浮現防止的例子。但是,即使 在機器之設計上,無法對各種操作按鈕543等進行反射防止 加工的情況,亦可如下藉由摺疊兩面顯示器,來防止暗顯 示之白色浮現。 在從A侧面(AD)確認顯示的情況,如上所述,配置成與a 侧面之背面相對的面,較佳係利用反射等使光不要再次回 到A側。但是,在未對圖54之各種操作按鈕543等施以反射 防止加工的情況,就如圖55所示只要在配置操作側基板 中之各種操作按鈕543等面之背面的面上施以反射防止加 工,且兩面顯示器之B側面(BD)配置成朝向上述背側之面摺 疊即可。藉此,即可防止A側顯示之暗顯示的白色浮現。 又’在如圖6(a)、(b)所示之行動電話終端中,當切換前 面顯示器BD與背面顯示器心之目視時,就會使各自的顯示 器翻過來。因此,在以背面顯示器AD進行顯示時,及以前 88713 -55- 200424679 面,、”員示BD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左 右反轉,則在將前面顯示器BD與背面顯示器ad中之一方翻 過來成左右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 一致。又,在以背面顯示器AD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 器BD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 轉,則在將前面顯示器BD與背面顯示器八〇中之一方翻過來 成上下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 致。 其次,說明搭載有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顯示裝 置搭載機器為個人電腦(以下記為PC)之例。 PC,有桌上型pC及筆記型…之:種類。從重量或攜帶性 之方面來看則將筆記型PC帶至屋外等的機會較多。圖56係 顯示在筆記型PC上使用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情況 之構成。在利用鍵盤等進行字元輸入等的情況,就如圖 56(a)所示係在打開顯示器的狀態下使用。在待機時、或未 使用鍵盤輸入的情況,就如圖56(13)所示在摺疊之狀態下使 用。如圖56(a)所示,在使用鍵盤進行字元輸入等時,係在 的面顯示器5 61上進行顯示。又在待機時、或未使用鍵盤輸 入的情況,係在背面顯示器562上進行顯示。 在圖56(a)之狀態下使用的情況,可從圖7之b側目視顯 示。在從B側目視顯示的情況,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 光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透過以進行顯示,或使前面光源點 冗並精由使别面光源的光透過以進行顯不。在外光弱的情 況’使纟丨】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之光透過以進行 88713 -56- 200424679 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 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如圖56(b)所示在摺疊之狀態下使用的情況,係在背面顯 示器562上進行顯示確認。該情況,係從圖7之A側目視顯 示。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在 偏光選擇反射板16上反射以進行顯示。在外光弱的情況, 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之光在偏光選擇反射 板16上反射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 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在圖56(a)、(b)所示之筆記型pc中,當切換前面顯示器 561與背面顯示器562之目視時,就會將各自的顯示器翻過 來。因此,在背面顯示器562進行顯示時、與在前面顯示器 56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 則在將如面顯示器561與背面顯示器56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左右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6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61進行顯示時’就如利用驅動電路顯示所期望之顯示資料 般,若使顯示資料作負正反轉,則前面顯示器561與背面顯 示器562亦可確認同樣的目視。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6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6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則在將可面顯示器561與背面顯示器56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上下並目視另-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在圖56(a)與圖56(b)中,會發生所謂顯示資料之負正反 88713 -57- 200424679 轉、及影像之左右反轉的顯示反轉。因而,配置有在顯示 器開閉時輸入指示顯示反轉之訊號的自動操作按鈕,且與 頭示益開閉動作連動而按下自動操作按知,藉此可在圖 56(a)與圖56(b)之雙方上輸出所期望的顯示。 又’即使在顯示益開閉時以外的期間,亦可任意利用開 關等的操作按鈕來反轉顯示資料。 圖56之構成中,係對構成鍵盤之材料及鍵開關等、全部 的構成構件進行光吸收體加工或光吸收加工。藉此,即可 防止在背面顯—示器562上進行暗顯示時之白色浮現以進行良 好的顯示。 又,作為防止背面顯示器562之暗顯示之白色浮現的其他 万法’可藉由在作為圖7之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3之第2偏光 板15的B侧面設置相位差薄膜31,以防止操作面等之背面反 射所造成的暗顯示之白色浮現。又,亦可藉由在液晶顯示 裝置第2偏光板15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配置雖未圖示 但可將相位差在0與λ /2之間切換的顯示裝置來防止暗顯示 之白色浮現。 其次,說明搭載有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顯示裝 置搭載機器係可攜式終端(PDA、可攜式遊戲機)之例。圖57 係顯示使用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情況之構成。 以配置鍵等進行操作的情況,有如圖57(a)所示係在打開 :示器的狀態下使用。在待機時、或未使用配置鍵輸入的 情況有如圖57(b)所示係在摺疊的狀態下使用。如圖57⑷所 示在使用配置鍵進行操作時,係在前面顯示器571上進行顯 88713 -58- 200424679 示。又在待機時、或未使用配置鍵輸入的情況,係在背面 顯示器572上進行顯示。 在圖57(a)之狀態下使用的情況,係從圖7之B側目視顯 示。從B侧目視顯示的情況,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 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透過以進行顯示,或使前面光源點亮 並藉由使前面光源的光透過以進行顯示。在外光弱的情 況,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之光透過以進行 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 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如圖57(b)所示在摺疊之狀態下使用的情況,係在背面顯 示器572上進行顯示確認。該情況,係從圖7之A側目視顯 示。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在 偏光選擇反射板1 6上反射以進行顯示。在外光弱的情況, 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之光在偏光選擇反射 板16上反射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 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在圖57(a)、(b)所示之可攜式終端中,當切換前面顯示器 571與背面顯示器572之目視時,就會將各自的顯示器翻過 來。因此,在背面顯示器572進行顯示時、與在前面顯示器 57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 則在將前面顯示器571與背面顯示器57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左右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7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71進行頋示時,就如利用驅動電路顯示所期望之顯示資料 88713 -59- 200424679 叙’若使顯示資料作負正反轉,則前面顯示器57丨與背面顯 示器572亦可確認同樣的目視。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7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7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則在將前面顯示器571與背面顯示器57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上下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在圖57(a)與圖57(b)中,會發生所謂顯示資料之負正反 轉、及影像之左右反轉的顯示反轉。因而,配置有在顯示 器開閉時輸入指示顯示反轉之訊號的自動操作按鈕,且與 顯示器開閉動作連動而按下自動操作按鈕,藉此可在圖 57(a)與圖57(b)之雙方上輸出所期望的顯示。 又,即使在頭示器開閉時以外的期間,亦可任意利用開 關等的操作按纽來反轉顯示資料。 圖5 7之構成中’係對構成配置鍵之材料及鍵開關等、全 邵的構成構件進行光吸收體加工或光吸收加工。藉此,即 可防止在背面顯示益572上進行暗顯示時之暗顯示的白色浮 現以進行良好的顯示。 又,作為防止背面顯示器572之暗顯示之白色浮現的其他 方法,可藉由在作為圖7之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3之第2偏光 板15的B側面設置相位差薄膜3 1,以防止操作面等之背面反 射所造成的暗顯示之白色浮現。又,亦可藉由在液晶顯示 裝置3之第2偏光板15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配置雖未圖示 但可將相位差在〇與;I /2之間切換的顯示裝置來防止暗顯示 之白色浮現。 -60- 88713 200424679 其次,說明搭載有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顯示裝 置搭載機為’係、電视、監視器等的影像顯示裝置之例。圖 58係,、、、員$私視中使用兩面顯示器纟液晶顯示裝置场情況之 構成。 如圖58(a)所tf,在使用前面顯示器581確認影像的情況, 係從圖7之B侧目視顯示。從關目視顯示的情況,當外光強 的h況不使别面光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透過以進行顯 示或使則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的光透過以進行 頭7^。在外光弱的情況,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 光源 < 光透過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 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如圖58(b)所示在背面顯示器582上進行顯示確認的情況, 係從圖7之A侧目視顯示。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 點亮而藉由使外光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上反射以進行顯 丁 又’在外光強的情況,由於擔心暗顯示之白色浮現, 所以藉由將圖58(b)之蓋583覆蓋在前面顯示器581上,則無 論外光是否強亦無暗顯示之不穩定而可確認良好之顯示。 在該蓋583之構成材料上,使用具有光吸收功能的材料。圖 59係顯示將蓋583蓋上的狀態,圖60係從電視之側面看該狀 態的示意圖。從圖60可明白,蓋583係可以電視之一端側為 軸而旋轉。 又’作為防止背面顯示器5 82之暗顯示的白色浮現之其他 方法’係藉由在作為圖7所示面板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第2偏 光板15之B側面設置相位差薄膜31,即可防止蓋面等之背面 88713 -61 · 200424679 反射所造成的暗顯示之白色浮現。 又,即使未將盍583蓋上,而在液晶顯示裝置3之第2偏光 板15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配置雖未圖示但是將相位差在 0與λ /2之間進行切換的顯示裝置即可防止暗顯示之白色浮 現。 又在外光弱的情況,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 源的光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反射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 與暗顯示狀態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 制。 又’在如外光弱的暗室之房間、或在前面顯示器丨侧配 置如不反射之物(面板以外)的場所,由於在確認背面顯示器 582之顯不的情況,即使不閉合具備有光吸收功能的蓋583 亦可目視顯示’所以亦可隨著外光之亮度而進行蓋583之開 閉。 在圖58(a)、(b)所示之電視中,當切,換前面顯示器58!與 背面顯示器582之目視時,就會將各自的顯示器翻過來。因 此,在背面顯示器582進行顯示時、與在前面顯示器581進 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則在 將前面顯示器581與背面顯示器58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左右 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8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81進行顯示時,就如利用驅動電路顯示所期望之顯示資料 般’若使顯示資料作負正反轉,則前面顯示器581與背面顯 示器5 82亦可確認同樣的目視。 88713 -62- 200424679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58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581進行顯不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則在將前面顯tf器581與背面顯示器58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上下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在圖58(a)與圖58(b)中,由於顯示會負正反轉,而影像會 左右反轉,所以可以目视所期望之顯示的方式,利用顯示 切換開關5 8 4等來反轉顯示資料。 其次,說明搭載有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顯示裝 置搭載機為係數位相機、攝錄影機(Camcorder)等的可攜 式影像顯示(攝影/播放)裝置之例。圖61係顯示數位相機中 使用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情況之構成。 如圖61(a)所示,在使用前面顯示器611確認影像的情況, 係從圖7之B側目視顯示。從B側目視顯示的情況,當外光強 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藉由使外光透過以進行顯 示’或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源的光透過以進行 顯示。在外光弱的情況,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 光源之光透過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與暗顯示狀態之切 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制。 如圖61(b)所示在背面顯示器612上進行顯示確認的情況, 係從圖7之A側目視顯示。當外光強的情況,不使前面光源 點亮而藉由使外光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上反射以進行顯 示。又,在外光強的情況,由於擔心暗顯示之不穩定,所 以藉由將圖61(a)之蓋613覆蓋在前面顯示器611上,則無論 外光是否強亦無暗顯示之白色浮現而可確認良好之顯示。 -63- 88713 200424679 在該蓋613之構成材料上,使用具有光吸收功能的材料。 有關在將蓋613蓋上數位相機的狀態下使用的情況之暗顯 示的白色浮現防止方法,係使用前述之圖6〇說明。將圖6〇 之前面顯示器581當作前面顯示器611,將背面顯示器582當 作背面顯示器612,將蓋583當作蓋613。如圖60所示在將蓋 613盍在數位相機上的狀態下使用時的暗顯示之狀態,係藉 由使光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並不使之再次送回而獲得。 如圖60所示,由於從背面顯示器612侧通過液晶顯示裝置 3的光到達蓋613侧,蓋613為光吸收體或是施以光吸收加 工’所以光可由蓋側基板所吸收而不被反射,且不會再次 回到液晶顯示裝置3側。藉此,可獲得良好的黑顯示。 又’作為防止背面顯示器612之暗顯示的白色浮現之其他 方法’係藉由在作為圖7所示面板之液晶顯示裝置3的第2偏 光板15之B侧面設置相位差薄膜31,即可防止始自蓋上之蓋 613的面等之反射所造成的暗顯示之白色浮現。 又’即使未將蓋613蓋上,而在液晶顯示裝置3之第2偏光 板15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配置雖未圖示但是將相位差在 〇與λ /2之間進行切換的顯示裝置即可防止暗顯示之白色浮 現。 又在外光弱的情況,使前面光源點亮,並藉由使前面光 源的光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反射以進行顯示。亮顯示狀態 與暗顯示狀態之切換,係利用液晶層13之施加電壓來控 制。 又,在如外光弱的暗室·之房間、或在前面顯示器611側配 -64 - 88713 200424679 置如不反射之物(面板以外)的場所,由於在確認背面顯示器 612之顯示的情況’即使不閉合具備有光吸收功能的蓋613 亦可目視顯示’所以亦可隨著外光之亮度而進行蓋613之開 閉。 在圖61(a)、(b)所示之數位相機中,當切換前面顯示器 611與背面顯示器612之目视時,就會將各自的顯示器翻過 來。因此,在背面顯示器612進行顯示時、與在前面顯示器 61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 則在將前面顯示器611與背面顯示器61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左右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61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611進行顯示時,就如利用驅動電路顯示所期望之顯示資料 般,若使顯示資料作負正反轉,則前面顯示器611與背面顯 示器612亦可確認同樣的目視。 又,在以背面顯示器612進行顯示時,及以前面顯示器 611進行顯示時,若利用驅動電路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則在將前面顯示器611與背面顯示器612中之一方翻過來成 上下並目視另一方的情況,即可使相互之顯示方向一致。 在圖61(a)與圖61(b)中,由於顯示會負正反轉,而影像會 左右反轉,所以可以目視所期望之顯示的方式,利用顯示 切換開關614等來反轉顯示資料。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記載將兩面顯示器之液晶顯示 裝置3 用於行動電話、筆記型…、可攜式終端、電視、 數位相機中時之例,但是亦可採用於具備液晶顯示裝置3之 88713 -65- 200424679 全部的製品中。 例如,用在設於汽車内之導航器之畫面上,且在白天與 夜間,藉由使顯示畫面之負、正反轉,即可容易看到。 又,在當作兩面電視來使用的情況,則藉由嵌入2房間例如 客廳與寢1:之境界部分之例的牆壁内,即可以丨台電視當作 2房間伤的私視。又,當作遊戲機來使用的情況,就可將顯 不裝置起,使對戰者在表裡兩面之各個顯示裝置前對峙 進行遊戲。尤其是,奥赛羅遊戲(〇thell〇 Qame)、圍棋等, 即使是負、正―的狀態,實質上亦可毫無障礙地進行遊戲。 更且,亦可用於手錶之顯示裝置中。 (實施形態3)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8加以說明則如以 下所述。另外,有關具有與在上述實施形態1及2中所述之 構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元件符號,並省 略其說明。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4的剖片 構成。液晶顯示裝置4係藉由在上下配置彩色濾光片,以實 現在A側、B側之雙方具有良好之顏色重現性的兩面顯示 器。 液晶顯示裝置4,除了具備相當於圖7之液晶顯示裝置3之 彩色濾光片17的彩色濾光片(第1彩色濾光片)i7a,尚在第2 玻璃基板12與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之間具備有彩色濾光片 (第2彩色濾光片)17b。 在液晶顯示裝置4之A侧進行顯示時,係利用偏光選擇反 -66- 88713 200424679 射機構16之反射而以反射型顯示來進行顯示。在B側進行顯 示時,係利用第1偏光板14、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及第2偏光 板15來進行透過型顯示。在A侧之反射型顯示中,於亮顯示 狀態時,從A側入射的光,係依序通過第1偏光板14、彩色 爐光片17a、液晶層13並入射至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後, 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上反射,再次通過液晶層13、彩色 濾光片17a、第1偏光板14並出射至A侧。由於係以反射進行 顯示,所以入射光係通過彩色濾光片17a有2次。因此,在 通常之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的彩色濾光片膜厚中,亮度會 下降,且會引起顯示品質降低。圖8之彩色濾光片17a的膜 厚,為了要防止上述顯示品質降低,而設定在透過型液晶 顯示裝置之1/2以下。藉此,即使通過彩色濾光片17&有2次 亦可獲得與透過同等的顏色重現性及亮度。 在B側之顯示由於係以透過進行,所以從a側入射的光, 會依序通過第1偏光板14、彩色濾光片17a、液晶層13、偏 光選擇反射板16、彩色濾光片17b、第2偏光板15、相位差 薄膜3 1 ’並出射至B側藉以實現亮顯示狀態。彩色濾光片 17a由於係反射型顯示用且膜厚較薄,所以當只在該彩色濾 光片17a進行透過之顏色顯示時雖顏色重現性會變窄,但是 藉由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下層設置彩色濾光片17b,即可 實現與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顏色重現性。彩色濾光 片17b ’係形成為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之1/2以下的膜厚。 藉此’藉由逐次通過A側之彩色濾光片17a、及B側之彩色濾 光片17b各1/人’即可實現與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顏 88713 -67- 200424679 色重現性。 如此,依據液晶顯示裝置4,則藉由個別地設定各彩色滤 光片17a、17b之濃度,即可以A側之反射型顯示及B側之透 過型顯示之各個,適當地設定亮度或顏色重現性。 (實施形態4)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9及圖10加以說明 則如以下所述。另外,有關與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3中所述 的構成要素相同功能之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元件符號,並 省略其說明。 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5的剖面 構成。液晶顯示裝置5,係以1層之彩色濾光片來實現具有 良好之顏色重現性的兩面顯示器。 液晶顯示裝置5,係在圖7之液晶顯示裝置3中具備有彩色 濾光片32,該彩色濾光片32係在每一像素中包含有設於彩 色濾光片17所具備之部位上的第1區域(低透過率區域)32a、 及設於圖7之遮光膜18所具備之部位上的第2區域(高透過率 區域)32b。圖10係顯示彩色濾光片32之構成的平面圖。液 晶顯示裝置3之彩色濾光片係只成為彩色濾光片32之1層。 又,具備設置成與上述彩色濾光片32之全面相對的偏光選 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33,以取代液 晶顯示裝置3中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偏光選擇反射板33雖 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光學特性相同,但是利用上述之配 置,不僅在圖7之區域,亦設置於開關元件2〇上及匯流排線 上。 -68 - 88713 如實施形態3所述般,在A側只具備丨個彩色濾光片的情 況’當作為反射型而從_目視時雖然在亮顯示狀態中光會 通過彩色濾光片2次’但是當作為透過型而從B側目視時: 於在亮顯示狀態中光只有通過彩色滤光片以,所以從A側 目視時之光量會少於從B侧目视時的光量。 開關元件20上及匯流排線上,由於有金屬電極及金屬配 線,所以光不會通過。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無助 於透過型顯示之該區域,使麟從_目視的顯示區域中。 在衫色濾光片32中,該非透過區域與在A側相對之第2透過 率區域32b,係當作反射型顯示用而減小膜厚或減薄濃度, 以形成使透過率提高的彩色濾光片區域,且其透過率高於 第1透過區域32a。又,以使A側之反射型顯示的亮度及顏色 重現性形成與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方式,設定第2透 過區域32b之面積並與第1透過區域32a分割。藉此,彩色濾 光片32之透過率就會隨著面積變化。 第1透過率區域32a,係在從B侧目視顯示的情況以成為與 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之亮度及顏色重現性的方式來調 整膜厚及濃度的透過型彩色濾光片區域。藉由調整該第1透 過區域32a、及第2透過區域32b之面積比率,則在從B側目 視的情況’即可實現與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顏色重 現範圍及亮度。 如此’依據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5,則以1層之彩 色滤光片32 ’即可對應在反射型與透過型中發生光量之差 兴的知況而適當地組合複數個不同之透過率區域並使之通 88713 -69- 200424679 過,以A側之反射型顯示及B侧之透過型顯示之各個,適當 地設定亮度或顏色重現性。在此,可提供一種兼備在A側與 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顏色重現性及亮度、在B側與透 過型液晶顯示裝置同等的顏色重現性及亮度之兩面顯示 器。 (實施形態5)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丨丨至圖丨4加以說 明則如以下所述。另外,有關與在上述實施形態丨至4中所 述的構成要兔相同功能之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元件符號, 並省略其說明。 在實施形態1至4中,可以說雖係就在偏光選擇反射板 16、3 3中使用商为子之層登膜的例子加以欽述,但是即使 使用其他的偏光選擇反射板亦為相同。以下,係說明在偏 光選擇反射板上使用膽固醇液晶之情況。 圖1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6的剖 面構成。 液晶顯示裝置6,係包含有第1玻璃基板丨丨、第2玻璃基板 12、第3偏光板41、第4偏光板42、偏光選擇反射板43、第1 λ /4板44、第2λ/4板45、液晶層46、光源22、及導光板 23。又,其係成為在第1玻璃基板丨丨與第2玻璃基板丨2之間 夾住液晶層46的構成,且其將夾住液晶層46之兩側中從液 晶層46朝向第1玻璃基板11側的側當作a側(第1側),而將從 液晶層46朝向第2玻璃基板12侧的侧當作B側(第2側)。又, 如圖1之彩色濾光片17、遮光膜18、透明電極19、開關元件 -70- 88713 200424679 2〇、光吸收層21並未圖示,而適當地設置。 由光源22及導光板23所構成的前面光源係設在液晶顯示 裝置6之最A側。液晶層(顯示媒體)46係相位延遲And為入/2 之平行配向的向列液晶層。液晶層46,係對被入射並通過 的圓偏光之光控制圓偏光狀態,並進行在未施加電壓時將 右圓偏光形成左圓偏光,將左圓偏光形成右圓偏光的控 制’進而在施加電壓時進行不使圓偏光之方向改變的控 制。 第3偏光板(_第1透過軸之偏光機構)41係設在第1玻璃基板 11之A侧,且具有設定於特定方向的透過軸,只使成為透過 軸方向之直線偏光成分的光透過(有關透過軸方向將於後 述)。材質亦可與圖1之第1偏光板14及第2偏光板15相同。 當從前面光源使無偏光之光入射至第3偏光板41時,就會變 成與第3偏光板41之透過軸方向平行的直線偏光且透過。第 4偏光板(第2透過軸之偏光機構)42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12之 B側,且透過軸之方向與第3偏光板41呈正交的相同材質之 偏光板。 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43, 係由膽固醇液晶薄膜所構成,且使所入射之左圓偏光的光 反射之左扭轉的膽固if·液晶反射板。使右圓偏光之光透 過。在此’將光處於左圓偏光之狀態的情況當作第1圓偏光 狀態(第1狀態、第1偏光狀態)。又,將光之旋轉方向處於相 反之右圓偏光之狀態的情況當作第2圓偏光狀態(第2狀態、 第2偏光狀態)。 -71 - 88713 200424679 第1 λ /4板44係設於第3偏光板41與第1玻璃基板11之間, 且將從第3偏光板41入射的直線偏光之光形成圓偏光,將從 液晶層46入射的圓偏光之光形成直線偏光。第2久/4板45係 設於第2玻璃基板12與第4偏光板42之間,且將從第2玻璃基 板12入射的圓偏光之光形成直線偏光,將從第4偏光板42入 射的直線偏光之光形成圓偏光。 其次,使用圖11及圖12而就始自Α侧之目視及始自Β侧之 目視加以說明。 首先,就從圖11之A側目視的情況加以說明。藉由使作為 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的無偏光通過第3偏光板41而成為直線 偏光。第3偏光板41之透過軸,係如圖13所示設定成+45。 (將時鐘之12點设為0而將右旋轉設為+),而所透過的光係 麦成+45的直線偏光。咸直線偏光如圖13所示藉由遲相軸 通過0 之弟1λ/4板44而變成右圓偏光。之後,藉由通過由 液晶之配線軸為0° ’ △ nd為;I /2之平行配向的向列液晶層 所構成的液晶層46,則在未施加電歷時右圓偏光會變成左 圓偏光。偏光選擇反射板43 ’係反射所入射的左圓偏光。 在偏光選擇反射板43反射的左圓偏光,藉由再次通過液晶 層46則會變成右圓偏光。該右圓偏光係藉由再次通過第1λ /4板44而變成直線偏光。該直線偏光係透過第3偏光板41以 實現党顯不狀態。 在液晶層4 6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分子就會對第1玻璃其 板11及第2玻璃基板12呈垂直且變成△!!(!==:〇。藉由使作為外 光及前面光源的光之無偏光通過第3偏光板41就會變成+45。 -72- 88713 200424679 之直線偏光。藉由該直線偏光通過遲相軸為0°之第1又/4板 44就會變成右圓偏光。該右圓偏光係直接通過液晶層46。 偏光選擇反射板43,係使右圓偏光直接透過。該右圓偏光 係通過第2λ/4板45並變成+135°之直線偏光,且此透過軸 會如圖13所示透過+13 5。之第4偏光板42。藉此可使光不回 到Α侧,以實現暗顯示狀態。 其次,就在圖12之B侧目視的情況加以記載。藉由使作為 外光及前面光源的光之無偏光通過第3偏光板41就會變成 +45°之直線偏光。藉由該直線偏光通過第1 λ /4板44就會變 成右圓偏光。之後,藉由通過液晶層46,則在未施加電壓 時右圓偏光會變成左圓偏光。偏光選擇反射板43,係反射 左圓偏光,而反射的左圓偏光,藉由再次通過液晶層46而 變成右圓偏光。右圓偏光係藉由再次通過第1;1 /4板44而變 成直線偏光。藉由使該直線偏光透過第3偏光板41,則在光 不會到達Β侧的方式以實現暗顯示狀態。 另一方面,當此時有從Β側入射的光時,該光就會依第4 偏光板42而變成+45。之直線偏光,且此會依第2λ/4板45而 變成右圓偏光。因而,該光由於會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 43 ’所以會依液晶層46之控制而變成左圓偏光,且通過第1 λ /4板44而變成+45。之直線偏光。因而,該光可由第3偏光 板41所吸收。亦可依條件而生成+135。之直線偏光並送至a 侧。 與以往不同’由於偏光選擇反射板43相對於液晶層46只 配置在B側’所以相對於液晶層46沒有始自八側的反射光。 88713 -73- 200424679 又此時’在從B側入射並驅動液晶層46的金屬配線等上所反 射的光’由於會再次入射至第2又/4板45而變成+45。之直線 偏光,所以可由第4偏光板42所吸收。 因而’由於在將從A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B側進行目 視時的暗顯示狀態中,可使從B側入射之光不會反射送回, 所以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亦可獲得良好的黑顯示。結 果’液晶顯示裝置6,會成為在亮處及暗處之雙方良好地進 行黑顯示的兩面顯示型之顯示裝置。 在液晶層46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分子會對第1玻璃基板 11及弟2玻璃基板12呈垂直並變成△ nd=〇。藉由使作為外光 及前面光源的光之無偏光通過第3偏光板41就會變成+45。之 直線偏光。藉由該直線偏光通過第1 λ /4板44而變成右圓偏 光。該右圓偏光係直接通過液晶層46。偏光選擇反射板 43 ’係使右圓偏光直接通過。該右圓偏光係通過第2人/4板 45而變成+135。之直線偏光,且此會透過第4偏光板42。藉 此就可使光不會回到Α側,而實現亮顯示狀態。 其次’使用前述之膽固醇液晶的偏光選擇反射板43,由 於可將高分子層疊型偏光選擇反射板之膜厚設在1/1〇以 下’且可容易進行單元膜厚控制,所以關於此使用圖14加 以說明。 如圖14所不’當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 擇反射機構)50係層疊高分子時,其厚度會厚至15〇#m〜2〇〇 // m Q此為了控制面板層厚’其在面板周邊部塗敷作為 熱硬化性樹脂的薄片材料5丨,且於其内部混入間隔物52以 88713 -74- 424679 =板層厚達到所期望之厚度。在本實施形態卜作為間 係使麵纖維混人薄片材料对。塗敷薄片材㈣ 二、’以上下玻璃基板之圖案上下對準的方式予以貼合, ^以所期望〈條件一面予以壓製而一面施加溫度,使薄 材料51熱硬化。此時’如圖⑷斤示在薄片材料η之内侧 =光選擇反射板50的情況,由於係將薄片材料51塗敷非 常厚至,所以在壓製時會朝橫方向發生擴 展且在頭7F區域等造成朝向所期望之區域外使薄片材料 51擴展的問題.。又,相對^偏光選擇反射板⑼,在液晶層 (顯示媒體)53之層厚非常薄至數,而薄片材料51厚至 150 # m〜200 "㈣情況,即使在單元内置人間隔物亦會 Q製私之不均,而難以將液晶層53之層厚控制在所期望之 厚度。 又如圖14所示,由於與液晶層53相接的偏光選擇反射板 50之最表面係呈平坦,所以控制數以㈤之液晶層厚,會因受 到底層之表面的影響而非常困難。 因而,藉由在偏光選擇反射板5〇使用膽固醇液晶並縮小 厚度,即可輕易地進行液晶層46之層厚控制。 以上,已在實施形態1至5中敘述。利用本發明之液晶顯 示裝置,且藉由使用偏光選擇反射板與前面光源方式之照 明’則利用1個液晶顯示裝置即可在所有的環境下從兩面 (前面/背面)進行良好的目視。從此可提供一種兼備薄型 化、輕量化、低成本化、簡易顯示畫面之顯示面積擴大等 多優點的液晶顯TF裝置。 88713 -75- 200424679 (實施形態6) 有關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16至圖18加以說明 則如以下所述。另外,只要沒有特別事先說明則有關具有 與在上述實施形態1至5中所述之構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構成 要素附上相同元件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圖16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7的剖 面構成。 液晶顯示裝置7,係包含有第1玻璃基板11、第2玻璃基板 12、液晶層13、第1偏光板14、第2偏光板15、偏光選擇反 射板16、彩色濾光片171 a、171 b、遮光膜18、透明電極 19、開關元件20 '光源22、導光板23、反射板161及絕緣性 樹脂層162。又,其係成為在第1玻璃基板丨丨與第2玻璃基板 12之間夾住液晶層13的構成,且其將夾住液晶層丨3之兩侧 之中從液晶層13朝向第1玻璃基板11側的侧當作a側(第1 側),而將從液晶層13朝向第2玻璃基板12側的側當作B側 (第2側)。 開關元件20,係設於第2玻璃基板12之A側面,為了驅動 各像素而進行交換的TFT等之主動元件。 反射板(反射機構)161,係不依存於所入射的光之偏光狀 態而反射該光。在圖16中,其係設於開關元件2〇或匯流排 線與液晶層13之間’且將從a側朝向b側通過液晶層13的光 朝向A側反射。設於液晶層13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的開關 元件20或匯流排線之區域係成為光之非透過區域。絕緣性 樹脂層162,係在第2玻璃基板12上以覆蓋開關元件2〇及匯 88713 -76- 200424679 流排側的方式設於全面上。反射板161,係在該絕緣性樹脂 層162上’設置成與上述非透過區域之至少一部分相對。在 此為了提高反射板161之目視性,而在絕緣樹脂層162上設 有細微凹凸,且反射板161藉由層疊於此上,而成為具有反 映絕緣性樹脂層162之凹凸的細微凹凸者。 作為反射板1 61之材料,可列舉含鋁、鈥的銘合金、含 銀、鈀的的銀合金、銅等。然後例如在反射板丨61中使用鋁 (A1)的情況,為了避免因採用與IT〇直接接觸的構成而在A1 之顯影步騾中_於接觸部分發生電蝕的情形,而只要採用在 錳(Mo)膜上形成A1的Al/Mo構造即可。在該構造中,藉由連 績層疊Mo(1000 A)與Al(l〇〇〇 A),進而將Mo與A1同時以相 同蝕刻劑進行蝕刻,即可進行反射板161之圖案化。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使用反射板丨6 i作為反射機構 但是並不限疋於此,亦可使用平板上的反射板等。又,為 了具有與反射板161等效的反射特性,亦可使用在表面上設 置光之散射體的構件。 光源22及導光板23係構成前面光源。前面光源係設在液 晶顯示裝置7之最A側,且使導光板23將從光源22發出的光 朝向B側照射。液晶層13(顯示媒體)例如為ECB(mectrical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電控雙折射)液晶,其對入射至本 身而通過的特定光,控制在與第丨玻璃基板丨丨及第2玻璃基 板12平行之面内所決定的偏光之正交軸的各成分間之相位 差。在此於液晶層13上未施加電壓或施加十分低電壓的狀 怨下,將始自第1偏光板14之入射時間點的相位差設為零, 88713 -77- 200424679 而在從第1偏光板14朝向反射板161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 設為7Γ /2。然後,進行在從反射板ι61朝向第1偏光板“之 光完成通過之點將相位差大略設為π,且在從第1偏光板14 朝向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光完成通過之點大略設為π的控 制。又’在液晶層13上施加十分高電壓的狀態下,不使所 通過的光之上述相位差產生變化,而進行不使偏光狀態產 生變化的控制。另外,在上述說明中關於相位差事先說明 為「大略」,係因液晶層13之一部分的分子之上升或下 降’亦包含不_會追蹤電壓之施加及其解除的情況之故。 為了進行上述偏光狀態之控制,位於第1偏光板丨4與反射 板161之間的液晶層13(以後稱為反射板設置區域)、及位於 第1偏光板14與未和反射板161相對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 間的液晶層13 (以後稱為反射板非設置區域),係將從連結a 側與B側之方向看到的厚度(將顯示媒體(液晶層)之厚度,以 後稱為單元厚度)之比設定為大略丨比2。設為大略丨比2,係 因在反射板設置區域中反射板161於表面具有細微凹凸,並 考慮因此所造成的單元厚度不均之故。 第1偏光板(第1偏光機構)14係設在第丨玻璃基板丨丨之八侧 面,且具有設足於特定方向的透過軸,並只使成為透過軸 万向之直線偏光成分的光透過。當無偏光之光從前面光源 入射至第1偏光板14時,會變成與第丨偏光板14之透過軸方 向呈平行的直線偏光並透過。作為第丨偏光板14,係使用藉 由在鬲分子樹脂薄膜中混入且延伸琪、二色性染料等的吸 收體而配向吸收體者。作為偏光板材料,即使為上述以外 -78· 88713 200424679 者’/、要係將無偏光形成直線偏光者則任何均可。第2偏光 板(第2偏光機構)15係設於第2玻璃基板12<β側面側,且透 過軸之方向與第1偏光板14呈正交的偏光板。 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設於第2玻璃基板12之B側面與第2偏光板 15之間。偏光選擇反射板16,係在入射至本身的直線偏光 之光的偏光方向與反射軸呈平行時將該光當作第1偏光狀態 (第1狀態、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的光而反射,且在偏光 方向與透過軸呈平行時使該光當作第2偏光狀態(第2狀態、 第2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的光而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 之反射轴與透過轴係互相正交著。又,偏光選擇反射板16 之反射軸係與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呈平行的方向,而偏光 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係與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呈正交的 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藉由層疊高分子膜所製作 成的既有偏光選擇反射板。又只要係透過一方直線偏光, 而反射另一方直線偏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則任何均可。 彩色濾光片171a,係反射板非彀置區域用之彩色滤光 片,其在第1玻璃基板11之B側面分別設有RGB之3色份。彩 色濾光片171 b係反射板設置區域用之彩色濾光片,在此配 置有透明之彩色濾光片。因而,反射板161係設在與彩色滤 光片171b相對的區域上。更且,彩色濾光片mb係相對於 彩色濾光片171a而設定較厚的膜厚,藉此,如前面所述將 反射板設置區域之單元厚度與反射板非設置區域之單元厚 度的比設定為大略1比2。另外,在此雖係藉由變更彩色淚 -79- 88713 200424679 光片171b之膜厚以控制單元厚度,但是亦可藉由在絕緣性 樹脂層162上設置高低差,以控制單元厚度。遮光膜18係鄰 接彩色濾光片171 a、171 b,並設在與配線之一部分及與不 存在有像素電極之部分相對的區域上,用以遮住從A侧朝向 B側透過的光。 透明電極19,係設在第丨玻璃基板丨丨上之彩色濾光片 171a、171b及遮光膜18之B側面、及在第2玻璃基板12上之 絕緣性樹脂層162之A側面之各個上。作為透明電極材料係 使用ITO(由氧化銦與氧化錫所構成的合金)。作為透明電極 材料,即使使用具有其他透明性之導電性金屬膜亦為相 同。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記載使用金屬所構成之透明 電極材料的例子,但是只要係具有金屬以外之樹脂、半導 體等之透明性的材料則任何均可。又,適當地具備有與開 關元件20等進行配線連接用的接觸部丨9a。 圖16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7係可從A側或B側目視顯示的 兩面㉟員示益,在所有的環境下均可進行目視。在從圖16之a 侧目視的情況,則在外光強的亮處,不使前面光源點亮, 而利用外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及反射板161的反射光即可 進行顯示。又,在外光弱的暗處,使前面光源點亮,並利 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及反射板161來反射前面光源之光以 進行顯示。另一方面,在從圖16之B侧目視的情況,則在亮 處不使前面光源點亮,而利用外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丨6的 透過光即可進行顯示。又,在暗處,使前面光源點亮,並 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來使前面光源之光透過以進行顯 88713 -80- 200424679 示0 其次,就液晶層13為平行配向液晶層的情況之顯示方法 使用圖17及圖18加以詳細說明。 首先,使用圖17,就從A側目視的情況加以說明。首先, 就液晶層13未施加電壓或施加十分低電壓的狀態之情況加 以說明。藉由使作為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的無偏光通過第工 偏光板14而變成直線偏光。圖17之第丨偏光板14係使與紙面 呈平行且橫方向的直線偏光通過。在反射板設置區域藉由 使该直線偏光*通過液晶層13,並提供大略7Γ /2之相位差, 就會在反射板161上變成圓偏光。更且,在此反射的光會變 成相對於光之行進方向而朝相反方向旋轉的逆圓偏光,進 而在液晶層13之返路上提供相位延遲,而在到達第丨偏光板 14時變成與入射時呈正交的直線偏光,而可利用第1偏光板 14來吸收。藉此會變成顯示狀態。另一方面,通過反射板 非設置區域的光,係藉由通過液晶層13並提供大略7Γ之相 位差,而在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板16時會變成與入射時之偏 光呈正交的直線偏光。因而在通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及第2 偏光板1 5的面板背面(B侧)上光會通過。因而從a側觀察時 會變成暗顯示狀態。 如此,在反射板設置區域與反射板非設置區域上,藉由 使液晶層13之單元厚度不同,且對所通過的光賦予不同的 相位差,以成功地在反射板設置區域與反射板非設置區域 上同時實現黑白顯示,且藉由將雙方之反射用於顯示中以 實現明亮的反射型顯示。更且,藉由將反射板設置區域之 -81 - 88713 200424679 彩色濾、光片171 b形成透明以成功地使反射光之亮度更加提 向。 其次在液晶層13上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會上升,入射 光的偏光狀態不會變化。因而,通過第i偏光板14之直線偏 光’係在反射板設置區域與反射板非設置區域之雙方上以 、准持遠偏光狀悲下直接反射,進而通過第1偏光板1 4。因而 當從A側觀察時會變成亮顯示狀態。 在此,就評估將液晶顯示裝置7當作反射型顯示裝置而從 A側目視時的&射特性之結果加以說明。 首先,作為參考,係顯示以沒有圖17之反射板161的構造 來測定反射率的結果。用於測定之構成係 液日曰面板·透過部之開口率…66%、反射板161之開口 率·..0% 偏光反射板16 :住友3M公司製之「D-BEF」(商品名) 相對於此,利用可測定擴散光入射之亮度的測定裝置(美 樂達公司製之「CM_572」(測定裝置名))而測定反射率的結φ 果,為2.2%。 其次,顯示以圖17之液晶顯示裝置7測定反射率的結果。 用於測定的構成係 液晶面板:透過部之開口率…66%、反射板161之開口 率…13.5% 偏光反射板16:住友3Μ公司製之「D_BEF」(商品名) 利用與參考相同的測定裝置而測定反射率的結果,為 3.9% 〇 88713 -82- 200424679 從上述結果可明白,在液晶顯示裝置7雖然反射率變成接 近參考的2倍,但是此可看做係因以下理由所成者。利用外 加在弟2玻璃基板12上的偏光選擇反射板16而反射的光,會 因液晶面板之玻璃厚度所造成的視差,而有通過其他色之 彩色滤光片的可能性,該情況,大部分會被吸收並變暗。 相對於此,利用反射板161所反射的光,由於一定會通過相 同顏色的彩色濾光片,所以可獲得效率佳的反射。 其次,使用圖1 8,就從B側目視的情況加以說明。在此, 在相當於面板非透過部分之反射板設置區域中,到達反射 板161的光由於無助於透過型顯示,所以關於該部分之動作 將省略說明。首先,就液晶層13未施加電壓或施加十分低 電壓的狀態加以說明。藉由作為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的無 偏光通過第1偏光板14而變成直線偏光。圖18之第1偏光板 14係使與紙面平行且橫方向的直線偏光通過。通過反射板 非設置區域之可透過邵分的光,係藉由通過液晶層丨3而提 供大略7Γ之相位差,且在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6時變成 與入射時之偏光呈正交的直線偏光。因而,該光會通過偏 光選擇反射板16及第2偏光板15且透過至面板背面(B側)。 因而當從B側觀察時會變成亮顯示狀態。 其次,在液晶層13上施加電壓的情況,液晶會上升,而 入射光之偏光狀態不會變化。因而,通過第1偏光板14之直 線偏光,可利用偏光選擇反射板16而維持該偏光狀態並直 接反射’進而通過第1偏光板14。因而當從b側觀察時會變 成暗顯示狀態。 -83 - 88713 200424679 又,光從B側入射時,該光會因第2偏光板15而變成直線 偏光’且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在未施加電壓或施加低 電壓的狀態下,該直線偏光會在液晶層13扭轉9〇。,且變 成與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呈平行的直線偏光且透過第1偏 光板14。又,在施加電壓的狀態下,該直線偏光就會直接 到達第1偏光板14,且由第1偏光板14所吸收。 如此,與以往不同,由於偏光選擇反射板16相對於液晶 層13只配置在B側,所以相對於液晶層13沒有始自a側的反 射光。又此時_,在從B側入射並透過第2偏光板15之光中, 由於沒有包含因第2偏光板15之吸收而與第2偏光板15之透 過軸正交的方向之直線偏光,所以沒有由偏光選擇反射板 16所反射並回到B側的光。 因而,由於在將從A側入射之光用於顯示並從b側進行目 視時的暗顯示狀態中,可使從B侧入射之光不會反射送回, 所以不僅在暗處即使在亮處亦可獲得良好的黑顯示。結 果,液晶顯示裝置7,可在亮處及暗處之雙方良好地進行黑 顯 TJT。 又,依據液晶顯示裝置7,則藉由將偏光選擇反射板16, 相對於第2玻璃基板12而配置在b側,即可比起將偏光選擇 反射板16配置在第1玻璃基板丨丨與第2玻璃基板12之内側, 更能提高製品之可靠度,同時可進行更有利於配置容易度 的製程。然後,雖在液晶層13與第2玻璃基板12之間設有光 之非透過區域,但是雖進行如上述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 配置,但具備有反射板161,而使從a側朝向B側通過液晶 -84 - 88713 200424679 層13的光反射。因而,在從A側目視反射型之顯示時,可利 用反射板16來反射由非透過區域所遮住並未到達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16的光,且可確保明亮的顯示。又,在具備有彩 色濾光片的情況,可利用反射板161之反射光來補償因在偏 光選擇反射板16所反射之光由與入射時之彩色濾光片不同 之彩色濾光片所吸收而造成亮度之降低。 又,依據液晶顯示裝置7,則在從A側目視時之亮顯示狀 態中,由於液晶層13係以從第1偏光板14之A側入射並在反_ 射板161反射的光、及從第1偏光板14之A側入射並在偏光選 擇反射板16反射的光,再次透過第1偏光板14的方式,來控 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態,所以在反射板161反射的光與在 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反射的光同時有助於明亮的顯示。因 而,可確保反射型之顯示的亮度。 又,在從A側目視時之暗顯示狀態中,由於液晶層13係以 從第1偏光板14之A側入射並在反射板161反射的光、及從第 1偏光板14之A侧入射並朝向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光,不會_ 再次透過第1偏光板14的方式,來控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 態,所以在反射板161反射的光,或在偏光選擇反射板16反 射的光均同時有助於黑顯示。因而,可沒有問題地實現暗 顯示狀態。 又,依據液晶顯示裝置7,則從A側透過第1偏光板14的光 雖會變成透過軸方向之直線偏光,但是在亮顯示狀態中, 由於液晶層13不會使該光之偏光狀態大略產生變化,所以 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光不被反射,且與在反射板161反 -85- 88713 200424679 射的光,一併再次透過第1偏光板14。 又’在暗顯示狀態中,液晶層13,由於係進行將偏光之 相位差’再透過第1偏光板14的狀態時設為零,而在從第1 偏光板14朝反射板161之光完成通過的點設為大略π /2之控 制’所以光會變成圓偏光並到達反射構件。在反射板161反 射的光由於會變成逆圓偏光,所以液晶層13,藉由進行在 從反射板161朝向第1偏光板14的光完成通過之點設為大略 7Γ之控制’就會變成與透過軸方向呈正交之吸收軸方向的 直線偏光而到達第1偏光板丨4,且由第1偏光板丨4所吸收。 又’液晶層13,係進行將上述相位差,在從第1偏光板14朝 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光完成通過的點設為大略π之控制, 所以光會變成第2偏光狀態並並到達偏光選擇反射板16,且 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16。 藉此’可在反射型之亮顯示狀態中確保顯示之亮度,同 時沒有問題地實現暗顯示狀態。 又’依據液晶顯示裝置7,則液晶層13,在反射板設置區 域與反射板非設置區域中,由於單元厚度之比為大略1比 2所以可將考慮雙方區域中之光的往返之偏光狀態之控 制’以雙方區域之液晶層丨3當作Ecb液晶之同一種類者, 而直接以單元厚度之差異來實現。 又’依據液晶顯示裝置7,則以液晶層丨3未施加電壓時或 施加低電壓時等,在顯示之正常狀態下,偏光選擇反射板 16會使從A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第丨偏光板丨4會吸收 從反射板161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分,第2偏光板15則會 88713 -86· 200424679 使從A侧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又,以液晶層13施加十分 高電壓時等,在顯示之最大驅動狀態中,偏光選擇反射板 16會反射從A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而第丨偏光板14會使從 反射板161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分。 因而,在從A侧目視反射型之顯示時會變成正常黑,而從 B侧目視透過型之顯示時會變成正常白。因而,透過型之正 常狀態的黑顯示品質雖然與反射型相較一般會依存於製程 而車乂差,但疋利用上述構成,即可以驅動狀態進行透過型 夂黑顯7F。藉此,就可不依存於製程而獲得良好地以透過 型進行之黑顯TF ’且提高對比。 又,在反射型之顯不中,係於反射板設置區域與反射板 非设置區域上,同時以正常狀態進行黑顯示,同時以最大 驅動狀悲進行白顯示。因而,即使在丨個像素中含有雙方之 區域,亦可在像素中之兩區域上使黑顯示及白顯示一致, 且實現良好的顯示。 (實施形態7) ·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19至圖22加以說 明則如以下所述。 圖1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丨像素1〇3的概略平面圖;圖汕 係顯示顯示裝置之-部分的概略剖面圖。構成顯示媒體之 顯示區域的本實施形態之i像素1〇3,至少分割成第【區域 ΗΠ與第2區域區域1〇1 ’係形成於i像素⑻之區域 内的光透過區域上’且進行透過型顯示與反射型顯示之雙 方。第2區域10 2,係形成认】y多本,Λ1, /成於1像素103區域内之訊號用配線 88713 -87- 200424679 104等的光之非透過區域上,且只進行反射型顯示。 利用本實施形態之像素構成,由於不會依像素分割而來 成反射型顯示區域與透過型顯示區域所以可提高光之利用 效率。 其次,就顯示原理使用圖2 0加以說明。 圖2 0係從側方看1像素1 〇 3的不意圖。至少在相對於第1巴 域101之顯示媒體的B侧(第2侧)設置有偏光選擇反射層(選擇 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105。在此,以橫跨在相對 於第1區域101_之顯示媒體的B側、相對於第2區域102之顯示 媒體的B側之雙方上的方式設置有偏光選擇反射層1〇5。訊 號用配線104係相對於偏光選擇反射層1〇5而設在a側。在第 2區域102中相對於訊號用配線1 〇4而在A側配置有反射構件 (反射機構)106。 本實施形態之情況,偏光選擇反射層105係具有使與紙面 平行且橫方向之直線偏光透過,且使與紙面垂直之直線偏 光反射的功能。反射構件106,係使從A側(第1側)朝向8侧 通過顯示媒體而入射的光不依存於偏光狀態而朝向A側反 射。 當就第1區域101加以說明時,如圖20所示,在光從八側朝 向B側入射,且在偏光選擇反射層1〇5上變成與紙面平行且 橫方向之直線偏光的狀態(第2狀態、第2偏光狀態)之情況, 所入射的光會通過偏光選擇反射層105。此時,從B側看到 的透過型顯示,由於所入射的光會到達目視者所以會變成 亮顯示狀態,而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由於所入射的光 -88 - 88713 200424679 不會到達目視者,所以會變成暗顯示狀態。 另一方面,在光從A側朝向B側入射,且在偏光選擇反射 層105上變成與紙面垂直之直線偏光的狀態(第1狀態、第i 偏光狀態)之情況,所入射的光就會在偏光選擇反射層105 上反射。此時,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由於所入射的光 不會到達目视者所以會變成暗顯示狀態,而從A侧看到的反 射型顯示’由於所入射的光會反射並到達目視者所以會變 成亮顯示狀態^ 其次,就第_2區域1〇2加以說明。第2區域102係只有助於 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而與從b侧看到的透過型顯示無 關。因而,有必要將第2區域102之亮顯示狀態及暗顯示狀 態設定如下。 设定成當第1區域1 〇 1之A侧的反射型顯示為暗顯示狀態 時,第2區域1〇2之A側的反射型顯示就會同時變成暗顯示狀 態’又’當第1區域101之A側的反射型顯示為亮顯示狀態 時’第2區域1 〇2之A侧的反射型顯示就會同時變成亮顯示狀 毖。此時,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係成為將第i區域丄〇 i 之頭示與第2區域1 02之顯示合而為一的顯示。在本實施形 態中,由於暗顯示狀態及亮顯示狀態均在第i區域1〇1及第2 區域102上一致,所以將該等合而為一的顯示不會互相抵銷 而會變成良好者。 更且,藉由將第2區域102之反射構件1〇6只形成於顯示媒 體之光的非透過區域上’則不會犧牲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 示之亮度。藉此,在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中,可將光之 -89- 88713 200424679 利用效率提高至最大限 示〇 且可進行既明 免且目视性高的顯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可使從A側入射至第^ 域ΠΠ之光,控制成與紙面呈水平之直線偏光的狀態並透過 偏光選擇反射層105,而可進行用於相對於顯示媒體之關 的顯示之透過型顯示。又,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可使 從A側入射至第1區域101之光,控制成與紙面呈垂直之直線 偏光的狀態並由偏光選擇反射層105所反射,而可進行用於 相對於顯示蜂體之A侧的顯示之第!反射型顯示。又,本實 施形態之顯示裝置,可使從A側入射至第2區域1〇2之光,由 反射構件106所反射,而可進行用於相對於顯示媒體之a側 的顯示之第2反射型顯示。 其次,由於偏光選擇反射層105上之偏光狀態、及反射構 件106上之偏光狀態對於顯示之對比有很大影響,所以調查 了各自之偏光的橢圓率與對比之關係。 圖21係顯示反射構件1〇6上之偏光的橢圓率與從a側看到 的第2區域102之顯示的對比之關係。從圖21可明白,當第2 區域102之反射構件1〇6上的橢圓率為〇·7以上時,就可實現 5以上之對比且可進行良好的顯示。 又’圖22係顯示偏光選擇反射層1〇5上之偏光的擴圓率與 從B側看到的第1區域ιοί之顯示的對比之關係。從圖22可明 白,當第1區域101之偏光選擇反射層105上的橢圓率為0.3 以上時,就可實現1 〇以上之對比且可進行良好的顯示。該 等的橢圓率與對比之關係,若為控制偏光之顯示媒體,則 -90- 88713 200424679 可獲得同樣的結果。又,此時,從A側看到的第i區域⑺丨之 顯示’由於相對於從B側看到的顯示係交換暗顯示狀態與亮 顯示狀態,所以若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為良好的話,則 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亦會變成良好。更且,從圖22中可 明白’當第1區域101之偏光選擇反射層105上的糖圓率為 〇·22以上時,就可實現2〇以上之對比,且更可進行良好的 顯示。 作為實現該種偏光狀態用之一例,就有必要調整第1區域 之顯示媒體與第2區域之顯示媒體。作為其具體的手段,雖 可使顯示媒體之種類在第1區域與第2區域不同,但是只要 在第1區域内設置絕緣層等,且設定第丨區域之顯示媒體的 厚度較厚於第2區域之顯示媒體的厚度,則即使不改變顯示 媒體之種類仍可輕易地使兩顯示區域之偏光狀態一致。 (實施形態8)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23至圖32加以說 明則如以下所述。 圖23係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2〇〇的構成 模式圖。液晶顯示裝置200,係包含有第1玻璃基板2〇1、第 2坡璃基板202、液晶層203、由第1偏光板204與第1光學補 償元件205所構成的橢圓偏光板、由第2偏光板2〇7、第2光 學補償元件209與偏光選擇反射板208所構成的橢圓偏光 板、光散射層206、彩色濾光片210a、210b、遮光膜211、 透明電極214、開關元件215、光源212、導光板213及反射 板218。又,其係形成在第丨玻璃基板(透明基板)2〇1與第2玻 88713 • 91 - 200424679 璃基板(透明基板)2〇2之間夹住液晶層203的構成,且其將夾 住液晶層203之兩側中從液晶層203朝向第1玻璃基板201側 的侧當作A侧(第1側),而將從液晶層203朝向第2玻璃基板 202側的側當作B側(第2側)。光源212及導光板213係構成前 面光源。前面光源亦設在液晶顯示裝置200之最A側,且將 而導光板213係將從光源212發出的光朝向B侧照射。液晶層 (顯示媒體、90°扭轉向列液晶層)203係90°ΤΝ方式。 第1偏光板(第1偏光機構)204係設在第1玻璃基板201之A 侧面,且具有設於特定方向的透過轴,只使成為透過轴方 向之直線偏光成分的光透過。當無偏光之光從前面光源入 射至第1偏光板204時’變成與第1偏光板204之透過轴方向 平行的直線偏光且透過。作為第1偏光板204,係使用藉由 在高分子樹脂薄膜中混入且延伸蛾、二色性染料等的吸收 體而配向吸收體者。作為偏光板材料,即使為上述以外 者,只要係將無偏光形成直線偏光者則任何均可。 第2偏光板(第2偏光機構)207係設於第2玻璃基板202之B 側面側,且透過軸之方向與第1偏光板204呈正交的偏光 板。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 構)208係設於第2玻璃基板202與第2偏光板207之間。偏光 選擇反射板208,係在入射至本身的直線偏光之光的偏光方 向與反射軸呈平行時將該光當作第1偏光狀態(第1狀態、第 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的光而反射,且在偏光方向與透過 軸呈平行時使該光當作第2偏光狀態(第2狀態、第2方向之 直線偏光狀態)的光而透過。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反射軸 -92- 88713 與透過轴係互相正交著。又,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反射轴 係與第1偏光板204之透過軸大致呈平行的方向,而偏光選 擇反射板208之透過軸係與第1偏光板204之透過軸大致呈正 交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使用藉由層疊高分子膜所 製作成的既有偏光選擇反射板。又只要係透過一方直線偏 光,而反射另一方直線偏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則任何均 可〇 第1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機構)205係設在第1玻璃基板 2〇1與第1偏光板204之間。第2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機 構)209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202與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間。 光散射層(光散射機構)206,係在第1玻璃基板201之A側, 以相對於第1偏光板204及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順序任意 設置。 彩色濾光片110a,係在第1玻璃基板201之B側面分別設有 RGB之3色份,而在彩色滤光片21 Ob上配置有透明之彩色滤 光片。反射板21 8並不依存於偏光狀態,而反射所入射的 光。反射板21 8係設在與設於基板内之絕緣性樹脂層216上 的上述彩色濾光片11 Ob大致相對的區域上。更且,彩色濾 光片21〇b係相對於RGB之彩色濾光片210a而設定較厚的膜 厚,而彩色濾光片210b之部分的單元厚度,係設定成除此 以外之部分的單元厚度之約1/2。在此雖係藉由變更彩色濾 光片21 〇b之膜厚以控制單元厚度,但是亦可藉由在絕緣性 樹脂層216上設置高低差,以控制單元厚度。又,在此為了 提南不依存於偏光狀態之反射板21 8的目視性,而在絕緣性 88713 -93- 200424679 樹脂層216上設有細微凹凸。遮光膜211係鄰接彩色濾光片 210a、210b,並設在與配線之一部分及與不存在有像素電 極之部分相對的區域上,用以遮住從A側朝向b側透過的 光。 透明電極214係分別在第丨玻璃基板2〇1上設於彩色濾光片 210a、210b及遮光膜211之B側面、及在第2玻璃基板202上 係設於A側面上。作為透明電極材料係使用IT〇(由氧化銦與 氧化錫所構成的合金)。作為透明電極材料,即使使用具有 其他透明性之導電性金屬膜亦為相同。又,在本實施形態 中雖係記載使·用金屬所構成之透明電極材料的例子,但是 只要係具有金屬以外之樹脂、半導體等之透明性的材料則 任何均可。又,適當地具備有進行配線連接用的接觸部 217。開關元件215,係設在第2玻璃基板2〇2之Α侧面,且為 了驅動各像素而進行交換的TFT等之主動元件。 在上述液晶顯示裝置200中,彩色濾光片21〇a及與之相對 的區域,係成為光之透過區域的第i區域22〇,且相當於實 施形態7之第1區域101。又,彩色濾光片21扑及與之相對的 區域,係第2區域219,且相當於實施形態7之第2區域1〇2。 第2區域219之光的非透過區域,係由相對於反射板218而設 於B側的開關元件21 5及配線等所構成。 更且,如本實施形態所示,就液晶層2〇3為9〇ctn的情況 之光學設計具體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係 同時滿足從A侧所看之反射型顯示與從B側所看之透過型顯 示之雙方的顯示品質者。 88713 -94- 200424679 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係觀察顯示裝置之第2區域219與 第1區域220之雙方,而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係只觀察第 1區域22〇。換吕之’弟2區域219係只有助於從a侧所看的反 射型顯示’而弟1區域2 2 0係有助於從a侧所看的反射型顯示 與從B側所看的反射型顯示之雙方。 首先’就弟2區域219之反射型顯示的光學設計具體說 明。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當作正常 黑,而將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當作正常白。在作為正常 黑之反射型顯示的第2區域219中,為了獲得高對比,較佳 者係使通過第1偏光板204之直線偏光在反射板218上變成圓 偏光。該情況,當所反射光再次到達第i偏光板2〇4時,就 會變成與入射時大致正交的直線偏光,且可由第1偏光板 204遮住。 但是,如圖24所示具有各式各樣的相位延遲之以往的 90〇TN上直線偏光直接入射至液晶層203的情況,則在未施 加電壓時反射板218上只會變成橢圓率為0.54以下的偏光。 該情況’當所反射的光再次到達第1偏光板2〇4時,就不會 變成與入射時大致正交的直線偏光,而較多會通過第1偏光 板204 ’且無法獲得良好的遮光狀態。在圖24中即使為最接 近圓偏光的條件,亦無法滿足其橢圓率為0.54且獲得實施 形悲7所不之良好顯示的反射板ι〇6上的橢圓率為〇·7以上。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使用第1光學補償元件 205 ’並將通過第i偏光板2〇4之直線偏光事先變換成橢圓偏 88713 -95· 200424679 光之後,使之入射至90°ΤΝ之液晶層203,以在反射板218上 設定橢圓率為0.7以上之偏光。然而,即使將通過第1偏光 板204之直線偏光事先變換成橢圓偏光亦基於如下理由而有 限制。 第1區域220之正常白的透過型顯示,係如上面所述般由 於在90°ΤΝ上設置本來不必要的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所以 為了補償之而有必要將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以與第1光學 補償元件205之相位延遲相等且光學呈正交的狀態設置在偏 光選擇反射板208上。 該情況,在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上亦具有將直線偏光形 成橢圓偏光的功能,此由於會使透過型顯示之對比降低, 而較佳者係使用盡量將直線偏光只變換成橢圓率小的橢圓 者,以作為所要使用的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在此,為了 使用將直線偏光變換成盡量小之橢圓率的橢圓偏光者作為 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而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亦有必要使 用將盡量將直線偏光只變換成橢圓率小的橢圓者。因此, 只有在90°ΤΝ液晶層上,有必要在反射板218上選擇如盡量 變成橢圓率接近1之偏光的90°ΤΝ液晶層。 又,圖25係顯示由第2偏光板207與第2光學補償元件2〇9 與偏光選擇反射板208所構成的橢圓偏光板之橢圓率與透過 型顯示之對比的關係。為了實現比圖25成為良好之透過型 顯示的對比10以上,而有必要利用第2光學補償元件2〇9使 直線偏光只變換成擴圓率為0.3以下的偏光。因而,亦有必 要將由第1偏光板204與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所構成的擴圓 -96- 88713 200424679 偏光板之橢圓率設為〇·3以下。 圖26係顯示使右圓偏光入射至相位延遲不同之9〇〇τν時的 出射光之橢圓率。該情況,藉由使用變換成與出射光之橢 圓偏光相同橢圓率之偏光的橢圓偏光板,以在反射板218上 變成圓偏光。從圖26可明白,在相位延遲為250 nm附近橢 圓率變成最小,所使用的第1光學補償元件2〇5及第2光學補 偵元件209之橢圓率會變小,而可維持透過型顯示之對比。 又’在使用由橢圓率變成〇_3以下之上述第1光學補償元件 205所構成的橢圓偏光板時,可變換成橢圓率為1之圓偏光 的範圍之第2區域219的90°TN之相位延遲,係變成150 nm# 上320 nm以下。更且,在使用由橢圓率變成〇·3以下之上述 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所構成的橢圓偏光板時,可變換成橢 圓率為〇·7以上之偏光的範圍之第2區域219的90°ΤΝ之相位 延遲,係變成1 50 nm以上340 nm以下。 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200,係顯示液晶層203之介電異向 性的△ ε為正的情況,當將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當作黑 顯示時就會在液晶層203上施加OFF電壓,即施加驅動電壓 中最低的電壓。此時,從A側入射至第1區域220的光,係在 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上變成具有與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透 過軸呈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又,入射至第2 區域219的光,係在反射板218上變成橢圓偏光或圓偏光。 藉此,可在使用第1區域220與第2區域219之雙方的反射型 顯示中,使兩者之黑顯示精度佳地一致並良好地進行黑顯 示° •97- 88713 200424679 反之,在液晶層203之△ ε為負的情況,當將從a侧看到 的反射型顯示當作黑顯示時就會在液晶層203上施加ON電 恩’即施加驅動電壓中最高的電壓。此時,從A側入射至第 1區域220的光,係在偏光選擇反射板2〇8上變成具有與偏光 選擇反射板208之透過軸呈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 光。又,入射至第2區域219的光,係在反射板218上變成橢 圓偏光或圓偏光。藉此,可在使用第1區域22〇與第2區域 219之雙方的反射型顯示中,使兩者之黑顯示精度佳地一致 並良好地進行黑顯示。 另一方面,弟1區域220,由於係正常白之9〇〇τν,且利用 足夠的施加電壓可與液晶層203之相位延遲的值無關,進而 使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與第2光學補償元件2〇9之相位延遲 大致相等且遲相軸處於正交的關係,所以可顯示良好的 黑。但是,未施加電壓時的透過率係如圖27所示會依存於 液晶層2ρ3之相位延遲,且透過率遍高係在4〇〇 nm以上的情 況。 利用上述之光學設計,製作液晶顯示裝置2〇〇。詳言之, 液晶層203,係製作成第2區域219之單元厚度為,第 1區域220之單元厚度為5.6//m。第!玻璃基板2〇1及第2玻璃 基板202上之配向處理係設為平行配線,且利用真空注入方 法等之方法填充△ η=〇·089而自發性間距為左旋轉之1〇〇 a m 的液晶組成物。 第2區域219之液晶層203之相位延遲係250 nm之90°TN, 使圓偏光從反射板218入射至此時的出射光,其橢圓率為 88713 -98- 200424679 18橢圓之長軸’係當將下側基板之摩擦方向設為〇度而 將反時鐘方向設為正方向時就為-7〇度。在各光學元件之設 走中’將相位延遲為138 nm之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的遲相 轴’設定成與在使圓偏光從第2區域219之反射板218入射時 所出射的橢圓偏光之長軸呈平行,且將第1偏光板204之吸 收軸或透過軸與第1光學補償元件2〇5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 設足在_10度。另一方面,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之相位延遲 係138 nm,而其遲相軸係與第1光學補償元件2〇5之遲相軸 處於大致正交的關係。又,偏光選擇反射板2〇8之反射軸與 第2偏光板207之吸收軸係處於大致平行的關係,而第2偏光 板207之吸收軸係與第1偏光板2〇4之吸收軸處於大致正交的 關係。 圖28及圖29係顯示從以上所製作之本實施形態的液晶顯 示裝置200之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及從b侧看到的透過 型顯示之電氣光學特性。圖28、圖29中,實線係表示本實 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200的特性,而虛線係表示未使用習 知光學補償元件作為比較例之顯示裝置的特性。圖3丨係顯 示本實施形態之各光學軸的設定角度。 又’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將直線偏光變換成橢圓偏光 而使用相位延遲為138 nm之λ /4板作為第1光學補償元件 205,但是並不限於此亦可使用藉由改變相位延遲本身以變 換成橢圓偏光的手法,該情況,藉由適當地設定各光學軸 之軸,即可獲得與本實施形態同樣的效果。 其次,就在液晶顯示裝置200中,為了在反射板218上變 -99- 88713 200424679 成可視光區域之較寬範圍的圓偏光,而使用由多片光學補 償元件所構成的層疊型作為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的情況加 以說明。 其一例,係就使用由相位延遲為13 8 nm之光學補償元件 205a與相位延遲為275 nm之光學補償元件205b所構成的第1 光學補償元件205、及由相位延遲為138 nm之光學補償元件 209a與相位延遲為275 nm之光學補償元件209b所構成的第2 光學補償元件209之情況的各光學軸之設定角度,顯示於圖 32中。該情況·,反射型顯示之對比變得更高,且將其電氣 光學特性顯示於圖30中。圖30中,實線係表示圖32之構成 之液晶顯示裝置200的特性,而虛線係表示未使用習知光學 補償元件作為比較例之顯示裝置的特性。 (實施形態9)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23、圖33至圖41 加以說明則如以下所述。 本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係在圖23之液晶顯示裝置200中 將液晶層203形成均質配向者,例如為ECB(ElectHcal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電控雙折射)方式之液晶。該液晶 層203,係對入射至本身而通過的偏光,提供相位差。在 此,液晶層2 0 3,係在未施加電壓或施加十分低電壓下,設 定成在第1區域220提供約λ /2之相位差,而在第2區域219 提供約λ /4之相位差。 其次,就該液晶顯示裝置200之一般的光學設計加以說 明。液晶顯示裝置200,係同時滿足從Α側所看的反射型顯 88713 -100- 200424679 示與從B側所看的透過型顯示之雙方的顯示品質者。同時滿 足從A側所看之反射型顯示與從b侧所看之透過型顯示之雙 方的顯示品質者。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係觀察液晶顯示 裝置200之第2區域219與第1區域220之雙方,而從B侧看到 的透過型顯示係只觀察第i區域22〇。換言之,第2區域219 係只有助於從A側所看的反射型顯示,而第1區域220係有助 於從A側所看的反射型顯示與從b側所看的反射型顯示之雙 方。 因此’首先,關於第2區域219之反射型顯示進行檢討。 在液晶顯示裝置200之製作中,液晶層203係製作成第2區 域219之單元厚度為2.5/zm,而第1區域220之單元厚度為 5.0/zm。第1玻璃基板201及第2玻璃基板202上之配向處理 係设為平行配線,且利用真空注入方法等之方法填充A η=0·065之液晶組成物。 使用以上所製作成的液晶顯示裝置2〇〇,第2區域219之反 射型顯示加以檢討。就使第1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機 構、第1光學補償機構)205之相位延遲R1產生變化,且就第 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遲相軸與液晶層203之液晶分子的導向 件(director)呈正交的情況及呈平行的情況,來測定反射率 與對比。將結果顯tjt於圖33中。液晶層203之相位延遲,係 施加驅動電壓中最低之電壓(OFF電壓)的狀態之未施加電壓 狀態者。將第2區域219中之液晶層203的相位延遲設為Rr。 Rr-Rl之區域係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遲相軸與液晶層1〇3 之液晶分子的導向件呈正交的情況,係將與液晶層203之相 88713 -101- 200424679 位延遲Rr減去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相位延遲R1份的相位 延遲相對應的相位差提供給通過光。Rr+Rl之區域係第1光 學補償元件205之遲相軸與液晶層103之液晶分子的導向件 呈平行的情況,係將與液晶層203之相位延遲Rr加上第1光 學補償元件205之相位延遲R1份的相位延遲相對應的正交成 分間相位差提供給通過光。 在此,若反射率為8%以上,對比為5以上,則可進行良 好的顯示。圖33中以細實線顯示的反射率與以粗實線顯示 的對比之雙方滿足前面所述的值係被限制的區域,此被限 於滿足在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 件處於正交關係的區域上Rr-Ri為-175 nm以上-105 nm以下 之區域、及在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 導向件處於正交關係的區域上Rr+Rl為1〇〇 nm以上170 nm以 下之區域中的任一個之情況。此時,在形成於第2區域2 i 9 上的反射板218上之偏光的橢圓率會變成〇·7以上。 更且,有關處於圖33所示之Rr-Rl或Rr+Ri變成最適合的2 個區域之Rr-Rl=_137 nm與Rr+Rl = 133 nm的情況,將使第2 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機構、第2光學補償機構)2〇9之相位 延遲R2產生變化時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之液晶層2〇3未 施加電壓狀態下的透過率與對比分別顯示於圖34至圖37。 圖34至圖37之曲線圖上所記載的平行及正交,係意指第2光 學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層2〇3之液晶分子的導向件 又關係。在該等圖中,第i區域22〇之液晶層2〇3的相位延遲 Rt,係對應第2區域219之液晶層203的相位延遲Rr、及液晶 88713 -102- 200424679 層203之厚度的差而不同。 圖34係Ri-Rl=-137 nm之情況的曲線圖,顯示在第1偏光 板204與第2偏光板207上透過軸或吸收軸處於正交關係的情 況。圖35係Rr-R 1=-137 nm之情況的曲線圖,顯示在第1偏 光板204與第2偏光板207上透過軸或吸收軸處於平行關係的 情況。圖34及圖35之各個係顯示有關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 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呈正交的情況及呈平行的情 況,測定透過率與對比的結果。Rt-Rl-R2之區域,係顯示 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呈正交 的情況,Rt-Rl+R2之區域,係顯示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之 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呈平行的情況。在此,若透過 率為8%以上,對比為10%以上,則可進行良好的顯示。 圖34中以細實線顯示的透過率與以粗實線顯示的對比之 雙方滿足前面所述的值係被限制的區域,且存在於第2光學 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處於平行關係的 區域,而Rt-Rl+R2為190 nm以上300 nm以下之區域。 圖35中以細實線顯示的透過率與以粗實線顯示的對比之 雙方滿足前面所述的值係被限制的區域,且存在於第2光學 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處於平行關係、 區域,而Rt-Rl+R2為25 nm以上50 nm以下之區域。又,在 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處於正 交關係的區域,係Rt_Rl-R2係-50 nm以上25 nm以下之區 域。 圖36係顯示Rr+Rl = 133 nm之結果,且在第1偏光板204與 88713 -103- 200424679 第2偏光板207上透過軸或吸收軸處於正交關係的情況。圖 37係顯示Rr+Rl = 133 nm之結果,且在第}偏光板2〇4與第2偏 光板207上透過軸或吸收軸處於正交關係的情況。有關第2 光學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呈正交的情 況及呈平行的情況’測定透過率與對比的結果。Rt_R1 _R2 之區域,係顯示第2光學補償元件2〇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 之導向件呈正交的情況,Rt_R1+R2之區域,係顯示第2光學 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呈平行的情況。 在此,若透過率為8%以上,對比為1〇%以上,則可進行良 好的顯示。 圖3 6中以細賞線顯示的透過率與以粗實線顯示的對比之 雙方滿足前面所述的值係被限制的區域,且存在於第2光學 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處於正交關係的 區域’而Rt-Rl-R2為190 nm以上300 nm以下之區域。 圖37中以細實線顯示的透過率與以粗實線顯示的對比之 雙方滿足前面所述的值係被限制的區域,且存在於第2光學 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與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處於正交關係的 區域,而Rt-Rl-R2為-50 nm以上50 nm以下之區域。 又,圖34至圖37中,係顯示從第1區域220之B側看到的透 過型顯示之特性,同時顯示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之特 性。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係從B侧看到的透過型顯示 之亮暗(負正)反轉顯示。換句話說,若從第1區域220之A側 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之特性佳的話,則同時從第1區域220之B 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亦佳。 -104- 88713 200424679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係就液晶層203之第2區域219的相位 延遲Rr為162.5 nm、第1區域220之相位延遲Rt為325 nm的 情況加以說明,但是相位延遲Rr、Rt並非被限定於該等。 其次,就上述液晶顯示裝置200之具體的光學設計值加以 說明。與上述同樣,在液晶顯示裝置200之製作中,液晶層 203係製作成第2區域219之單元厚度為2.5/zm、第1區域220 之單元厚度為5.0/zm,且將第1玻璃基板201及第2玻璃基板 202上之配向處理形成平行配向,並以真空注入法等的方法 來填充△ η=0·065之液晶組成物。更且,在第1光學補償元 件205中,使用.材質為PVA(聚乙烯醇)且其相位延遲R1為300 nm的高分子薄膜。又,以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第1光學補償 元件205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成為90°的方式,設置第1光 學補償元件205。 更且,在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中,使用材質為PVA(聚乙 晞醇)且其相位延遲R2為220 nm的高分子薄膜。又,以液晶 分子之導向件與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 成為0°的方式,設置第2光學補償元件209。又,如圖38所 示,設置成第1偏光軸204之透過軸與第1光學補償元件205 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成為45°,且使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 透過軸與第2偏光板207之透過軸一致,進而設置成該等的 透過軸與第1偏光板204之透過軸成為正交的關係。 又,設置成第1偏光軸204之吸收軸與第1光學補償元件 205之遲相軸所成的角度成為45°,且使偏光選擇反射板208 之反射軸與第2偏光板207之吸收軸一致,進而設置成該等 88713 -105- 200424679 的吸收軸與第1偏光板204之吸收軸成為正交的關係。 其次顯示使用以上之光學設計值之液晶顯示裝置2〇〇的顯 示特性之測定結果。 分別將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之電氣光學特性顯示於圖 3 9中’而將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之電氣光學特性顯示於 圖40中。圖39係顯示液晶層203之施加電壓與反射率的關 係’而圖40係顯示液晶層203之施加電壓與透過率的關係。 判明圖39所示之反射型顯示、圖40所示之透過型顯示均實 現足夠的亮度與對比。又,雖然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係 正常黑型、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係正常白型,但是本實 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200由於其構成上不會從a側及B側 同時看見,所以有關A側顯示與B側顯示之各個只要適時利 用負正反轉之開關來選擇負正即可。又,亦可兼備影像左 右反轉、影像上下反轉等的開關。 上述之液晶顯示裝置200,係顯示液晶層203之介電異向 性的△ ε為正的情況,且將從A侧看到的反射型顯示當作黑 顯示時會在液晶層203上施加OFF電壓,即施加驅動電壓中 最低的電壓。此時,從A侧入射至第1區域220的光,係在偏 光選擇反射板208上變成具有與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之透過 軸呈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又,入射至第2區 域219的光,係在反射板21 8上變成橢圓偏光或圓偏光。藉 此,可在使用第1區域220與第2區域219之雙方的反射型顯 示中,使兩者之黑顯示精度佳地一致並良好地進行黑顯 示0 88713 -106- 200424679 反之,在液晶層203之△ ε為負的情況,當將從A側看到 的反射型顯示當作黑顯示時就會在液晶層203上施加ON電 壓:,即施加驅動電壓:中最高的電壓。此時,從A侧入射至第 1區域220的光,係在偏光選擇反射板208上變成具有與偏光 選擇反射板208之透過軸呈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 光。又,入射至第2區域219的光,係在反射板21 8上變成橢 圓偏光或圓偏光。藉此,可在使用第1區域220與第2區域 219之雙方的反射型顯示中,使兩者之黑顯示精度佳地一致 並良好地進行黑顯示。上述之各相位延遲Rr、Rt、R1、R2 之關係,係在液晶層203施加ON電壓的狀態下所得者。 但是’上述之各糖圓偏光的糖圓率之控制,並不一定與 只施形怨8相同0 其次,就備具於液晶顯示裝置200之光散射層206的功能 加以說明。 本實施形感之液晶顯示裝置2 〇 〇,係在從B側看的透過型 顯示之情況,由於不僅是始自前面光源之光,就連越過前 面光源而始自所入射之周圍的光亦可利用於顯示中,所以 與以往之透過型液晶顯示裝置不同,即使在明亮的環境下 亦可實現高品質的透過型顯示。然而,在液晶顯示裝置2〇〇 之第1區域220入射由周圍反射而來的光並不散射而通過的 情況’周園光之濃淡,例如,在屋内,地板或桌子之花 紋,在屋外地面之花紋等會直接重疊在顯示上。換句話 說’會發生與越過透明玻璃而看到桌子、地板、地面之情 /兄同樣的現象,且使顯示品質大幅降低。該現象之迴避, 88713 •107- 200424679 可藉由使光散射之功能帶給液晶顯示裝置200來實現。因 此’將光散射層206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200上。另一方面 以不造成該光散射層206使對比降低的原因之方式,選擇適 於光散射層206的散射強度。 當液晶顯示裝置200整體的模糊度過大時從A側看到的反 射型顯示、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之對比均會降低,且正 面亮度會降低。更且,在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時,影像 之模糊會更加顯著。從以上之觀點,檢討成為最適於本實 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200的模糊度。因周圍光所造成的花 紋重疊’模糊度大致會消除50。又,判明即使是對比高的 花紋亦可藉由將模糊度設為60來消除。圖41係就在與圖23 同樣之顯示裝置上設置各種模糊度不同的光散射層之情 況’顯示從A侧看到的反射型顯示之對比及從b側看到的透 過型顯示之對比的測定結果。 在顯示裝置整體之模糊度小時雖然對比較高,但是由於 前面所述之理由在實用上會發生問題。又,在模糊度大於 90時,對比之降低會變得顯著,且實用上有問題。如前面 所述,若反射型顯示之對比為5以上,而透過型顯示之對比 為1〇以上,則由於可進行實用上沒有問題的顯示,所以模 糊度最大設為95以下較佳。 、”二k 4等的松时,在頭示裝置整體之模糊度為5 〇以上% 以下,較佳為60以上90以下的情況,判明可解決前面所述 之周圍光所造成的花紋重疊即對比之降低。 因而,只要以液晶顯示裝置200整體之模糊度設為5〇以上 88713 -108 - 200424679 95以下,較佳設為60以上90以下的方式,設置光散射層206 即可。又,藉由使液晶顯示裝置200之任一個構件,例如, 彩色濾光片210a、第1玻璃基板201、第2玻璃基板202、絕 緣性樹脂層216等具有光散射功能,亦可省略光散射層 206 〇 其次,就光散射層206之設置位置與顯示特性的關係加以 說明。 首先,就將光散射層206之設置位置相對於液晶層203設 為A側的情況及設為B側的情況之各個,將測定液晶顯示裝 置200之對比的結果顯示於表1中。 表1 從A側看到的反射型顯示 從B側看到的透過型顯示 設置於A側 17 120 設置於B側 30 20 沒有光散射層 30 150 此時,使用作為光散射層206之模糊度為80者。在將光散 射層206相對於液晶層203而設於A側的情況,雖然成為從A 側看到的顯示之反射型顯示之對比較低,但是成為從B側看 到的顯示之透過型顯示之對比會變高。該情況,係以透過 型顯示之對比降低比起反射型顯示之對比降低更顯著。另 一方面,在將光散射層206相對於液晶層203設置於B側的情 況,雖然成為從A側看到的顯示之反射型顯示之對比較高, 但是成為從B側看到的顯示之透過型顯示之對比會大幅降 低。實用上使透過型顯示優先才是上策,且判明以相對於 88713 -109- 200424679 液晶層203而設置於A側才能提高作為液晶顯示裝置200的功 能。 更且,在B侧所看的透過型顯示中雖亦可利用周圍光,但 是該情況的周圍光,亦多有依環境而使電場沿水平方向振 動的偏光成分’且藉由使第1偏光板2 04之透過軸,與使用 液晶顯示裝置200時之裝置姿勢的水平方向大略一致才能提 高光之利用效率。 (實施形態10) 有關本發明之更另一實施形態,若根據圖42至圖52加以 說明則如以下所述。另外,有關具有與在上述實施形態1所 述之構成要素相同功能的構成要素係附上相同元件符號, 並省略其說明。 圖42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3〇〇的 剖面構成。液晶顯示裝置300,係包含有第1玻璃基板11、 第2玻璃基板12、液晶層13、第1偏光板14、第2偏光板15、 偏光選擇反射板16、彩色濾光片17、遮光膜18、透明電極 19、開關元件20、光吸收層21、光源22、導光板23、及光 調變機構310。亦即,在實施形態1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i 上追加光調變機構3 10的構成。 又,其係形成在作為一對透明基板之第1玻璃基板11與第 2玻璃基板12之間夾住液晶層13的構成,且其將夾住液晶層 13之兩側中從液晶層13朝向第1玻璃基板11側的侧當作A側 (第1側),而將從液晶層13朝向第2玻璃基板12側的側當作B 側(第2側)。該液晶顯示裝置300係可從A側或B側目視顯示 88713 -110- 200424679 的兩面顯示器。 如此在具有2個顯示畫面的兩面顯示器中,在所有的環浐 :可從顯示裝置之兩面目視顯示。然而,在-方側為亮: :狀悲時另-万侧會變成暗顯示狀態,而另—方側為暗顯 不狀悲時另一万側會變成亮顯示狀態,且經常顯示相對於 相同之顯示資料亮暗(負正)會反轉的影像。當將該反轉影像 〈,保持原狀時’相對於顯示裝置而在與目視者相反侧上 可謂取反轉影像。在非常強之周圍光從透過顯示側入 射的情況,亦可從反射顯示侧目視與左右反轉之透過顯示 側相同的顯示狀態。 如此,在具有以往之2個顯示畫面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由 於可仗η面看到使用畫面之顯示,所以在個人隱私之點上 會發生問題。本實施形態係用以解決該問題點者,其藉由 具備光調變機構310,而提供一種關於雨面顯示型之顯示裝 置,藉由消除未供使用者之目視的背面顯示之目視性,以 關照個人隱私保護的顯示裝置。 光_變機構3 10,係相對於導光板23而設在八侧。光調變 機構3 1 〇,係可對在a侧朝液晶顯示裝置3出入光的特定 者’如同特定般地切換行進狀態。 朝液晶顯示裝置300出入之光中,發出的光,係在沒有光 凋、邊機構3 10的情況,變成可用於A側之顯示或B側之顯示 並可供目視者的狀態(亦包含反轉影像)並朝向液晶顯示裝置 300<外部行進的光。作為朝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八侧發出的 光’係有從第1偏光板14相對於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而朝向a侧 88713 -111- 200424679 之外部出射的光。 朝液晶顯示裝置300出入之光中,進入的光,係在沒有光 碉變機構3 10的情況,為了用於a側之顯示或B侧之顯示而 取出特定之偏光前,朝向液晶顯示裝置300之内部行進的 光。作為朝液晶顯示裝置3 〇 〇之a侧進入的光’係有相對於 液晶顯示裝置300而從A侧之外部朝向第1偏光板14入射的 光。以下,為了切換光之行進狀態,光調變機構31〇會在調 變狀態與非調變狀態之間進行交換。另外,光調變機構3 i 〇 雖可備具於A侧即B側之至少一方,但是以下係就設於a侧 之情況加以說明。 在從A侧目視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的情況,相對於供至a側 之顯示的偏光,即從第1偏光板丨4朝向A側出射的光係將光 調變機構310而形成非調變狀態。光調變機構31〇,係在非 調變狀態形成相對於從第1偏光板14朝向A側行進的光、及 從A側朝向第1偏光板14行進的光之雙方成為透過狀態的行 進狀態。此時,可利用前面光源或外光之偏光選擇反射板 16的反射光,進行從a侧目視的顯示。 另一方面’在從B侧目視液晶顯示裝置300的情況,相對 於供至A側之顯tjt的偏光,即從第1偏光板14朝向a側出射 的光係將光調變機構3 10而形成調變狀態。光調變機構 3 10,係在調變狀態形成相對於從第1偏光板丨4朝向a侧行進 的光,以無法從A侧目視影像的方式,將成為通常之透過狀 態調變成為其他狀態的行進狀態。又,亦可對於從A側朝向 第1偏光板14行進的光保持成為透過狀態之行進狀態,或從 88713 -112- 200424679 成為透過狀態之行進狀態調變成為其他狀態的行進狀態。 此時,可利用外光或前面光源之偏光選擇反射板16的透過 光,進行從B側目視的顯示。但是,藉由將光調變機構3 10 形成調變狀態,由於無法從A側目視B側顯示之反轉影像, 所以藉此可減低顯示之目視性,且保護個人隱私。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 10之具體的構成加以說明。 圖43所示之光調變機構310,係包含有第3玻璃基板3〇1、 第4玻璃基板302、光散射層303、及一對透明電極304、 304。從A側朝向B側,以第3玻璃基板301、透明電極304、 光散射層303 ·、透明電極304、第4玻璃基板302之順序配 置。 在光散射層303,使用紫外線硬化型之高分子分散型液晶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 PDLC),而透明電極 104係形成於畫面全面上。作為紫外線硬化型之高分子分散 型液晶的預聚合物混合物,例如藉由對以丨〇 : 9〇之重量比 混合紫外線硬化材料(DIC公司製_商品名MixC)與介電異向 性為負型之液晶(美路克公司製—商品名zu— 4318)的混合 物,添加少量的聚合引發劑(千葉蓋吉公司製)即可獲得。該 向分子分散型液晶,係藉由聚合該預聚合物所得者。在封 入液晶之兩基板表面的透明電極3〇4,塗敷有液晶相對於配 線膜大約呈垂直配向的垂直配向膜。 入射至如以上所製作之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層内的光,係 按照被施加的電場而使行進狀態切換成散射狀態與透過狀 態。另外,在此,係設定成未施加電壓時使液晶層相對於 88713 -113- 200424679 光成為透明狀態(即非調變狀態),而施加電壓時使液晶層成 為调變狀態。 在上述之例中,雖係使用介電異向性為負的材料作為用 於液晶層的液晶,而使用垂直配線膜作為配向膜,但是, 液晶及配向膜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分別使用介電異向性為 正的液晶材料及水平配向膜,或依組合而成為混合型配 向、彎曲型配向等。 圖43中,在從b側目視的情況,作為外光及前面光源之光 的播偏光係藉由通過第1偏光板14而成為直線偏光。藉由該 直線偏光通過·液晶層13而旋光並扭轉9〇。,而成為縱(與紙 面呈垂直)方向之直線偏光。在設定成第丨偏光板14之透過 軸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軸成為平行的情況,直線偏 光就可在液晶層13扭轉90。,且與偏光選擇反射板16之透過 軸呈正交而入射。藉此,直線偏光就會平行入射至偏光選 擇反射板16之反射軸。入射至反射軸的直線偏光會被反 射’且再次在液晶層13扭轉90。並回到原來到直線偏光,而 透過第1偏光板14。 如此,雖係在B側以不使光透過的方式,實現暗顯示狀 怨’但是當同時從A侧目視時,顯示該透過之偏光的亮狀 悲。又’在B側於亮顯示狀態中從b側入射周圍光的情況, 將第1偏光板14當作橫方向之直線偏光而透過,且當將透過 光保持原狀時可在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a侧當作亮顯示目 視。 在此當對光散射層303施加電壓時光散射層303會變成調 88713 -114- 200424679 變狀態(圖43右侧),且送至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a側的亮顯 示光可在前方散射並使影像模糊。同時,在光調變機構3 1 〇 從A侧入射的無偏光狀態之周圍光係在光散射層3〇3作前方 散射。被散射的無偏光狀態之周圍光,係在第1偏光板14變 成與紙面平行的偏光成分,且可利用於B侧之顯示。散射影 像之目視性降低的效果,係依存於顯示影像之解像度、光 散射層303之散射狀態的模糊度值及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與光 散射層303之距離d。從此可知,散射狀態之模糊度較佳為 5 0以上。 又,附加光調變機構310所造成的周圍光對B側顯示之利 用效率,由於係依存於光散射層303之散射狀態的總光線透 過率,所以總光線透過率較佳為50%以上。 另一方面,在未施加電壓時光散射層303會變成非調變狀 態(圖43左側),且藉由遮斷始自b側之入射光,即可從A側 目視使用前面光源之光或周圍光的反射顯示。 另外’在將A側當作等待畫面的使用狀態中,雖然對於光 散射層303在抑制消耗電力之點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所示之 所謂反轉型PDLC,但是並非被限定於此。 更且,亦可設置與A侧顯示畫面與B侧顯示畫面之使用的 切換連動,且改變對透明電極3〇4施加電壓之狀態,進而切 換光調變機構3 10之調變狀態的機構。 又’亦可將光調變機構3 10,配置在前面光源之導光板23 與第1偏光板14之間。該情況,光調變機構3 1 〇,係相對於 導光板23而位於液晶層13侧。導光板23係照射顯示用之光 88713 -115- 200424679 的光照射機構,將從光源22出射的光,當作進入液晶顯示 裝置300的光來照射。光調變機構31〇 ,係藉由配置在導光 板23與第1偏光板14之間,而將入射至本身的光當作對液晶 顯示裝置300出入的光來處理。 在一般的前面光源中,當光源點亮時會從配置有光源之 導光板的一邊兩角產生暗線。圖52係顯示產生暗線的狀 悲。圖52(a)係顯示在從b侧目視導光板23的情況,當以盯 著與光源22之長度方向呈正交之導光板23的2個側面之一方 的角度來目視時,使暗線6〇〇從與另一方側面之光源22的境 界附近’朝向與導光板23之光源22相反側的端部傾斜延伸 的狀悲。圖52(b)係顯示與之相反而以盯著上另一方側面的 角度來目視時,使暗線6〇〇從與上述一方側面之光源22的境 界附近’朝向與導光板23之光源22相反侧的端部傾斜延伸 的狀態。 因而’在從B側目視該光被照射之液晶顯示裝置的情況, 當前面光源點亮時因該暗線會使顯示性能降低。因此,如 上面所述’藉由在前面光源之導光板23與第1偏光板14之間 配置光調變機構310,且將該光散射層303設在適度的散射 狀態’即可防止因在B側目視時之暗線所造成的顯示性能降 低。同時,藉由使不使用畫面之A侧顯示的目視性降低即可 保護個人隱私。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 10之另一具體構成使用圖44加以詳 細說明。圖44之光調變機構310,係包含有第3玻璃基板 3〇1、第4玻璃基板302、選擇反射切換層320 ' —對透明電 88713 -116- 200424679 極304、304、及λ/4板330。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係置換圖 43之光調變機構31〇的光散射層303者,λ/4板33〇係相對於 第4玻璃基板302而配置於Β側。 、 在此,係使用寬頻膽固醇層作為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而 透明電極304係形成於畫面全面上。另外,該寬頻膽固醇 層,係在未施加電壓時變成選擇性地反射可視光區域之右 圓偏光的調變狀態,而在施加電壓時對光調整成作為透明 狀態的非調變狀態。 在從Α侧目視的情況(圖44右側),係藉由對一對透明電極 404施加電壓而將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形成非調變狀態,即 可目視如同以往的A侧顯示。另一方自,在從關目視的情 況(圖44左側),會減低始自相對於不需要之a側顯示之外部 的目視性,同時可將構成A側之亮顯示的光及從B侧透過液 晶顯示裝置300的光再利用於β侧之顯示。亦即,在從b侧目 視的情況,在液晶顯示裝置300之A侧係介以第丨偏光板14通 過直線偏光,而在該直線偏光中包含有前面光源之光有助 於A側之亮顯示的光與從8侧入射至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而通 過的光。 在此,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係設定成與紙面平行且成為 橫方向(將該方向設為〇。,將時鐘之左旋轉設為+)。又,入 /4板330係將其遲相軸設定為+45。,而直線偏光在通過入/4 板33 0<後會變成右圓偏光。藉由將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形 成未施加電壓狀態,則由於只有選擇性地反射右圓偏光, 所以液晶顯示裝置300之Α侧顯示無法從外部被目視。被反 88713 -117» 200424679 射的右圓偏光,會再次通過Λ/4板330並回到原來的直線偏 光。該直線偏光,由於可透過第1偏光板14,所以可在利用 於Β侧之顯示。此時,有關於從Α側入射至光調變機構3 ^ 〇 的周圍光,只有右圓偏光會被選擇反射而左圓偏光會透 過。經透過之左圓偏光係介以λ /4板330而變成與紙面呈垂 直的偏光,且由第1偏光板14所吸收。 因而,在圖44之構成中,係以將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a侧 顯示光利用於B側之顯示一方,比起利用周圍光者更優異的 情況’換句話說較佳為在周圍(A側)之光較弱的環境下使 用。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10之更另一具體構成使用圖45加以 說明。在圖45中,相對於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第1偏光板14 而在B侧的部分由於與圖44相同所以省略。又,圖45中之光 調變機構310的構成,除了 λ /4板330之設定角度其餘與圖 44相同。在此,人/4板330之遲相軸係設定為+135。,而通 過液晶顯示裝置300之第1偏光板14的偏光係在又/4板330變 成左圓偏光。 在從Α侧目視的情況(圖45右側),係藉由對一對透明電極 304施加電壓,且將選擇反射切換層320形成非調變狀態,A 側之顯示就可如同以往般地被目視。另一方面,在從B側目 視的情況(圖45左側),藉由未施加電壓選擇反射切換層320 只有選擇反射右圓偏光。此時,通過液晶顯示裝置300之第 1偏光板14的偏光由於變成左圓偏光所以雖會通過選擇反射 切換層320,但是因從A侧入射至光調變機構3 10的周圍光之 88713 -118- 200424679 約观(右圓偏光)可依選擇反射切換層320而反射,故而從入 側由半反射鏡(half mi面)調所目視而無法看到a侧顯示(對 比顯著降低)。同時,始自A側之周圍光之剩餘約5〇%(左圓 偏光)由於透過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且介以λ/4板33〇變成 與紙面平行的直線偏光並透過第丨偏光板14,所以可利用於 Β側之顯示。此時的周圍光之利用效率,係與沒有光學調變 機構3 10之情況大略相同。 從此可知,圖45之構成,較佳者係與圖44相反在周圍(Α 侧)之光較強的環境下使用。 又,使用圖46說明按照周圍光之強度,可切換圖私中所 說明之方法與圖45中所說明之方法的例子。另外,有關已 顯不之元件符號的構成構件係與前面所述者相同。圖46之 光調變機構310,係包含有平行配向向列液晶層34〇(以下, 稱為液晶層340)、第5玻璃基板341、第6玻璃基板342、及 形成全面上的一對透明電極343、343,以取代圖44及圖45 中之λ /4板330。從Α侧朝向Β側,以第5玻璃基板341、透明 電極343、液晶層340、透明電極343、第6玻璃基板342之順 序配置。液晶層340之液晶分子的配向軸,係相對於第1偏 光軸14之透過軸設定成+45。,而在未施加電壓時」nd變成3 λ /4 〇 在周圍光較強的情況,未對液晶層340施加電壓。此時, 與透過第1偏光板14之紙面呈平行的偏光,係依液晶層340 而接受d nd=3 λ /4之相位差,且變成左圓偏光。因而,Α側 顯示光雖未透過選擇反射切換層32〇,但是有較強的周圍光 88713 -119- 之約50%會被反射並變成如同半反射鏡般可保護個人隱私。 又,同時可將透過較強的周圍光之左圓偏光利用於B側顯 示。 另一万面,在周圍光較弱的情況,對液晶層34〇施加適當 的電壓,且將液晶層340之相位延遲」nd設為又/4。此時, 與紙面呈平行的偏光係可依液晶層34〇而接受又/4之相位 差,且邊成右圓偏光。因而,Α側顯示光會在選擇反射切換 層320反射而無法從外部目視,且可再次利用於B側顯示。 又,亦可#由將液晶層340控制變成其他的相位延遲以控 制橢圓率,且依周圍光之強度而成為最有效的光利用機 構。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 1〇之更另一具體構成,使用圖47及 圖48加以說明。 圖47係顯示與圖42至圖46所示之剖面圖呈正交的剖面 圖。亦即,通過第1偏光板14之光係與紙面呈正交的偏光。 圖47之光調變機構310,係包含有第3玻璃基板3〇1、一對 透明電極304、304、菱鏡形狀構件4〇〇、及液晶4〇1。從A侧 朝向B側,以明電極304、菱鏡形狀構件4〇〇、液晶4〇ι、透 明電極304、第3玻璃基板3〇1之順序配置。 菱鏡形狀構件400,係利用丙烯酸系樹脂,製作於由一對 透明電極304、304所夾住之空間内的構造體。該構造體, 係形成將與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呈平行延伸的頂角約6〇。 <二角柱,以將1個長方形側面形成與第3玻璃基板3〇1呈平 仃並與三角形之一邊長度相等之約1〇〇//m的間距,在第3玻 88713 -120- 200424679 璃基板301上排列複數個在與該透過軸呈正交的方向之空 間,從由一對透明電極304、304所夾住之空間去除掉的形 狀。 该菱鏡形狀構件400、與形成有透明電極304之第3玻璃基 板301係互為貼合,且在空洞部中填充有液晶4〇1。液晶 401,,係使用」n=〇.2027(對正常光之折射率n〇&15〇65, 對兴正常光之折射率ne為1.7092)之正型液晶的ZLI — 5049 — 100(MERCK公司製)。此時,液晶之分子配向,係形成與紙 面呈垂直之方向的同質配向。圖48係圖47之光調變機構3 1〇 的立體圖。第.1偏光板14之透過軸與液晶4〇1之分子配向為 平行。 在目視A側顯示的情況,係對上下一對之透明電極3〇4施 加電壓以應對液晶分子(圖47左側)。此時,與透過第1偏光 板14之紙面呈垂直的偏光,係隨著對液晶4〇1之正常光的折 射率no=l_5065而行進。在此,由於丙晞酸系樹脂之折射率 約1·5,所以該偏光在液晶4〇1與菱鏡形狀構件4〇〇之界面幾 乎沒有折射率差,而會一直地前進。該情況,光調變機構 31〇,係形成以不改變從第1偏光板14行進而來的光之行進 方向的方式設定内邵光路的光路非調變狀態。 另一方面,在Β側目視的情況,係使液晶分子配向於與紙 面呈垂直以作為未施加電壓狀態(圖47右側)。此時,與透過 第1偏光板14之紙面呈垂直的偏光,係隨著對液晶4〇1之異 常光的折射率ne=1.7092而行進。在此,由於丙烯酸系樹脂 之折射率約L5,所以該偏光會按照在液晶4〇1與菱鏡形狀 88713 -121- 200424679 構件400之界面的折射率差,而產生反射及折射。該情況, 光肩邊機構310,會變成以不沿著從第1偏光板14行進而來 的光 < 行進方向的方式設定内部光路的光路調變狀態。 藉此,A側顯示就無法目視,同時從A侧入射的周圍光, 會在孩界面分成正常光與異常光而行進。此時,對於與紙 面主垂直的偏光之折射率,由於係以液晶4〇1之折射率較大 於菱鏡形狀構件400之折射率,所以周圍光不會在該界面全 反射而會效率佳地取入,且可利用於8側顯示。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1〇之更另一具體構成,使用圖49及癱 圖5 0加以說明。 如圖49及圖50所示,該光調變機構31〇,係使用由丙晞酸 系树脂所製作之間距約1〇〇 V m之倒半圓柱型的波浪形狀構 件402’以取代圖47及圖48之菱鏡形狀構件4〇〇。圖49係與 圖47同方向之剖面圖,圖50係立體圖。波浪形狀構件4〇2, 為了形成菱鏡形狀構件400而將形成從由一對透明電極 、304所夾住之空間去除掉的空間之三角柱列,形成長· 方形剖面與第3玻璃基板301平行的半圓柱列者。半圓柱之 ^伸方向係與弟1偏光板14之透過軸平行,而半圓之直徑係 等於上述間距之約100 // m。 在目視A侧顯tf的丨θ況,在上下一對之透明電極3 〇 *上施 加電壓以應對液晶分子(圖49左侧)。此時,與圖47同樣,光 係一直地前進。該情況,光調變機構310,係形成以不改變 從第1偏光板14行進而來的光之行進方向的方式設定内部光 路的光路非調變狀態。 88713 -122- 200424679 ^方面,在B側目視的情況,係使液晶分子配向於與紙 面呈垂直以作為未施加電壓狀態(圖49右側)。在圖48及圖49 之構成中,雖然液晶401與波浪形狀構件4〇2之界面係形成 曲面,而與始自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紙面呈垂直的偏光會在 该界面折射及反射,但是由於係折射率為 1.7092及1.5的界 面,所以入射角約60.7度以上的該偏光會產生全反射,且 可再利用於B側之顯示。又,由於始自a侧之周圍光不產生 全反射而被讀取’所以可利用於液晶顯示裝置3〇〇之b側的 顯不。該情況_,光調變機構3 1(),會變成以不沿著從第i偏 光板14行進而·來的光之行進方向的方式設定内部光路的光 路調變狀態。 其次,就光調變機構310之更另一具體構成,使用圖51加 以說明。 圖51之光調變機構310,係包含第3玻璃基板3〇1、第4玻 璃基板302、賓主(guest host)液晶層500、及一對透明電極 304、304。從A側朝向B側,以第3玻璃基板301、透明電極 3 04、賓主液晶層500、透明電極3〇4、第4玻璃基板302之順 序配置。透明電極104係形成於畫面全面上。賓主液晶層 500,係在未施加電壓時以色素分子與第i偏光板14之透過 軸平行配置的方式,使用液晶分子而配向(圖5 1左側)。此 時,通過第1偏光板丨4之偏光,係由該色素分子所吸收。此 會變成光相對於光調變機構3 10而變成吸收狀態的行進狀 態。在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係配向於與第3玻璃基板301 及第4玻璃基板302大略垂直,且藉由減少色素之吸收而變 88713 -123- 200424679 成透明狀態。此係光相對於光調變機構310而變成透過狀態 的行進狀態。 從A側目視的情況’由於係藉由對一對透明電極3 〇4、304 施加電壓而將賓主液晶層500形成非調變狀態(透明狀態)而 切換成光相對於光調變機構3 10而變成透過狀態的行進狀態 (圖5 1左侧),所以可目視如同以往般的a侧顯示。另一方 面,在從B侧目視的情況,由於係藉由將賓主液晶層5〇〇形 成_變狀態而切換成光相對於光調變機構31 〇而變成吸收狀 怨的行進狀態(圖5 1右側),所以無法從外部目视a侧顯示。 另外’亦可使用使液晶之分子配向具有36〇度以上之扭轉 構造,且在未施加電壓時吸收全部的偏光之冒丁模式等。 以上,雖係就本實施形態加以敘述,但是在全部的例子 中,光調變機構310亦可兼做前面光源(導光板23)之保護 ^以往雖在别面光源上需要防塵防污用的保護蓋,但是 藉由配置光調變機構310作為保護蓋則沒有必要另外設置保 護蓋,而可削減顯示器整體的厚度。 更且,亦可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丨之八侧及B侧的顯示畫 面中,與士刀換所使用之顯示冑面的動作連動並切換光調變 機構310之調變狀態與非調變狀態的機構。該情況,就不需 要指示光調變機構310之動作切換的操作。 以上,係就各實施形態加以敘述。另外,在發明所實施 《最佳形態項中所成的具體實施態樣或實施例,畢竟係為 了使本發明之技術内容更加明白而已,不應將其只限定於 孩種的具體例而作狹義解釋,只要在本發明之精神及如下 88713 -124- 200424679 固所請範圍内 記載之申請專利範 施0 仍可作各種的變更實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適用 雷顽、4 於行動電話、筆記型pc、可攜式終端、 私视、數位相機等φ r ^ ^ ▼甲’且可進行良好的畫面顯示。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 %月罘1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0 圖2係說明圖」 示裝置之第1動作的動作圖。 圖3係說明圖1 > M <顯π裝置之第1動作的動作圖。 圖4係顯示與贐】、 成的剖面圖 q 1 <顯示裝置相對之比較例之顯示裝置構 园系係^载有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作為· 示裝置搭«器之彳t動電祕料觀圖。 … 圖6(a)及圖6(b)係說明圖5之行動電話終端之使用狀態的 使用形態圖。 圖7係·、”員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9係顯不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10係圖9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及第1動 -125- 88713 200424679 作的剖面圖。 圖12係·,、、員不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及第2動 作的剖面圖。 圖13係說明圖U及圖12之顯示裝置中之各軸設定的軸設 定圖。 圖14係說明偏光選擇反射板之厚度及其影響的剖面圖。 圖15係顯示習知顯示裝置之構成的剖面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第6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17係說明圖16之顯示裝置之第i動作的動作圖。 圖18係說明圖16之顯示裝置之第2動作的動作圖。 圖19係備具於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上的像素概 略平面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第7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21係說明圖20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第1曲線圖。 圖22係說明圖20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第2曲線圖。 圖23係顯示本發明第8及第9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 剖面圖。 圖24係說明用於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中之特性 用的第1曲線圖。 圖25係說明用於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中之特性 用的第2曲線圖。 圖26係說明用於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中之特性 88713 •126- 200424679 用的第3曲線圖。 圖27係說明用於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中之特性 用的第4曲線圖。 圖28係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特性用的第1 曲線圖。 圖29係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特性用的第2 曲線圖。 圖30係說明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另一構成特 性用的曲線圖。 圖3 1係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各光學軸的設定 方向示意圖。 圖32係第8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另一構成中之各 光學軸的設定方向示意圖。 圖33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1曲線圖。 圖34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2曲線圖。 圖35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3曲線圖。 圖36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4曲線圖。 圖37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5曲線圖。 圖38係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各光學軸的設定 88713 -127- 200424679 方向示意圖。 圖39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6曲線圖。 圖40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7曲線圖。 圖41係顯示第9實施形態之圖23之顯示裝置之顯示特性的 第8曲線圖。 圖42係顯示本發明第10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構成的剖面 圖。 圖43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構成明確的剖 面圖。 圖44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另一構成明確 的剖面圖。 圖45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更另一構成明 確的剖面圖。 圖46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更另一構成明 確的剖面圖。 圖47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更另一構成明 確的剖面圖。 圖48係圖47之光調變機構的立體圖。 圖49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更另一構成明 確的剖面圖。 圖50係圖49之光調變機構的立體圖。 圖5 1係使圖42之顯示裝置之光調變機構的更另一構成明 88713 -128- 2(00424679 確的剖面圖。 圖52⑷及圖52(b)係說明前面光源之暗線用的前面光源之 立體圖。 圖53係顯不將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圖5之行動電話終端 摺疊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54係圖53之行動電話終端的侧面圖。 圖55係將圖5之行動電話終端摺疊於相反方向之狀態的立 體圖。 圖56(a)及驛56(b)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作為顯示 裝置搭載機益之筆記型pc的立體圖。 圖57(a)及圖57(b)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作為顯示 裝置搭載機器之可攜式終端的立體圖。 圖58(a)及圖58(b)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作為顯示 裝置搭載機器之電视的立體圖。 圖59係顯示關閉圖58(b)之蓋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60係圖59之狀態的侧視圖。 圖61(a)及圖61(b)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作為顯示 裝置搭載機益之數位相機的立體圖。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 7、110、、300液晶顯示裝置(顯示裝置) U、201第1玻璃基板(透明基板) 12 202弟2玻璃基板(透明基板) 13、 203 液晶層(顯示媒體) 14、 2〇4 第1偏光板 88713 -129- 200424679 15、 207 第2偏光板 16、 16a、16b 偏光選擇反射板(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17 彩色濾光片 17a 彩色濾光片(第1彩色濾光片) 17b 彩色濾光片(第2彩色濾光片) 18 遮光膜 19 透明電極 19a 接觸部 20 開關元件 21 光吸收層 22 光源 23 導光板 31 相位差薄膜(λ /4板) 32 彩色濾光片 32a 第1透過區域(低透過率區域) 32b 第2透過區域(高透過率區域) 33 偏光選擇反射板(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41 第3偏光板(第1透過軸偏光板) 42 第4偏光板(第2透過軸偏光板) 43、50 偏光選擇反射板(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44 第1λ/4板 45 第2λ/4板 46、53 液晶層 51 密封材料 88713 -130- 200424679 52 間隔物 54 單元内間隔物 101、 220 第1區域 102、 219 第2區域 103 1像素 104 訊號用配線 105 偏光選擇反射板(選擇反射機構、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106 反射構件 114 第1吸收型偏光元件 114A 吸收軸 114T 透過轴 118 第1反射偏光元件 118R 反射軸 118T 透過軸 122 液晶單元 138 散射層 142 第2反射偏光元件 142R 反射軸 142T 透過軸 146 第2吸收型偏光元件 146A 吸收軸 14 6 T 透過轴 150 光吸收層 161 反射板(反射構件) 88713 - 131 - 162 絕緣性樹脂層 166、212 光源 110a、110b、171a、171b、201a、201b 彩色濾光片 205 第1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元件) 206 光散射層 208 偏光選擇反射板 209、209a、209b 第2光學補償元件(光學補償元件) 211 遮光膜 213 導光板 214 透明電極 215 開關元件 216 絕緣性樹脂層 217 接觸部 218 反射板 301 第3玻璃基板 302 第4玻璃基板 303 光散射層 304 透明電極 310 光調變機構 320 選擇反射切換層 330 λ /4板 340 平行配向向列液晶層 341 第5玻璃基板 342 第6玻璃基板 88713 -132- 343 透明電極 400 菱鏡形狀構件 401 液晶 402 波浪形狀構件 500 賓主液晶層 541 操作側裝置 542 操作側基板 543 各種操作按鈕 前面顯示器 背面顯示器
561、 571、581、611、BD 562、 572、582、612、AD 583 、 613 蓋 88713 -133-

Claims (1)

  1. 拾、申請專利範園: 1 ·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 具備有控制所通過之光狀態的顯示媒體,並從上述顯 示媒體’將朝向夾住上述顯示媒體之兩側任一方之側當 作第1侧,而將朝向另一方之侧當作第2侧,從上述第1 侧朝向上述第2侧,依序配置有: 上述顯示媒體;及 選擇反射機構,其係反射第1狀態之光,且使第2狀態 之光透過;.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對於上述顯示媒體只配置於上述 第2側。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狀態係偏光狀態;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1偏光狀態之光,且使 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依序配置有: 第1偏光機構,其係只使成為特定之偏光狀態成分的 光透過; 上述顯示媒體;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及 第2偏光機構,其係吸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的 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分的光透過。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 88713 200424679 上述第1偏光狀態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的狀態,而上 述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 偏光狀態; 上述顯示媒體係9 0。扭轉液晶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2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 在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上述第2侧配置有^/4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狀態係圓偏光狀態;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1圓偏光狀態之光,且 使與上述第1圓偏光狀態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圓偏光狀態 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依序配置有: 第1透過軸偏光機構,其係只使成為特定方向之直線 偏光成分的光透過; 第1 λ /4板; I 上述顯示媒體;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第2 λ /4板;及 第2透過軸偏光機構,其係具有與上述第1透過軸偏光 機構之透過軸正交的方向之透過軸。 6·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以 可對光路插入及退出之方式具備吸收朝上述第2側完成 透過之光的光吸收體。 -2 - 88713 200424679 7.如申叫專利範圍第丨至6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具 備有設於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1側的第1彩色濾光片、 及设於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之上述第2侧的第2彩色濾光 片。 〜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6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在 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丨側具備彩色濾光片,而上述彩 色濾光片在上述顯示媒體之各像素内具有複數種類之透 過率區域。 9.如申請專利範園第8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作為上述透過 率區域,具備有: 尚透過率區域,其係透過率高,且在上述第丨側設置 成與於上述第2侧進行透過型顯示時對於從上述第丨側朝 向上述第2側之透過光的非透過區域相對者;及 低透過率區域,其係設置於對上述透過光的透過區 域’且透過率比上述高透過率區域低者。 I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在 驅動上述顯示媒體用的驅動配線之上述第2側具備有光 吸收層。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驅 動上述顯示媒體用的驅動配線係由將光之反射抑制在特 定量以下的低反射材料所形成。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當 在上述第1侧進行反射型顯示時與在上述第2側進行透過 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亮暗反轉。 88713 200424679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當 在上述第1側進行反射型顯示時與在上述第2侧進行透過 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左右反轉。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當 在上述第1侧進行反射型顯示時與在上述第2侧進行透過 型顯示時,使顯示資料之上下反轉。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對於上述顯示媒體在上述第2側設有光之非透過區 域;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對於上述非透過區域配置在上 述第2側; 在上述非透過區域之至少一部分與上述顯示媒體之 間’設有使上述顯示媒體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侧通 過的光之反射機構。 16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狀態係偏光狀態;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1偏光狀態之光,且使 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依序配置有: 第1偏光機構,其係只使成為特定之偏光狀態成分的 光透過; 上述顯示媒體;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及 第2偏光機構,其係吸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的 88713 丄 200424679 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光狀態成分的光透過; 具備有夾住上述顯示媒體之一對透明基板; 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係對於上述一對透明基板中 位於上述第2側的透明基板配置於上述第2侧; 在上述顯示媒體與位於上述第2側的上述透明基板之 間設有上述非透過區域。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媒體 係: 在從上述第1側目視時之亮顯示狀態,為從上述第1偏 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利用上述反射機構所反射的 光、及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利用上述 偏光選擇反射機構所反射的光,再次透過上述第1偏光 機構; 在從上述第1側目視時之暗顯示狀態,為從上述第1偏 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利用上述反射機構所反射的 光、及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上述第1側入射並朝向上述 偏光選擇反射機構的光,不會再次透過上述第1偏光機 構,而控制所通過的光之偏光狀態。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弟1偏光狀悲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 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 光狀態; 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上述第1偏光狀態; 上述顯示媒體係 -5- 88713 200424679 對從上述第1側透過上述第丨偏光機構的光, 在亮顯示狀態不使偏光狀態大略變化, 而在暗顯示狀態,以將與上述透明基板平行之面内所 決定之偏光的正交軸各成分間之相位差,以上述第1偏 光狀態時為零,而在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朝向上述反射 機構乏光完成通過之點為大略7T /2,同時在從上述反射 機構朝向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為大略 冗’且在從上述第1偏光機構朝向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 構之光完成通過之點為大略7Γ的方式,控制所通過的光 之偏光狀態。 i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位於上述第1 偏光機構與上述反射機構之間的上述顯示媒體、及位於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未和上述反射機構相對的上述偏光 選擇反射機構之間的上述顯示媒體係朝連結上述第1侧 與上述第2側之方向看的厚度比為大致1比2。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至19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顯示媒體係: 在顯示之正常狀態,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使從上述 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上述第丨偏光機構吸收從 上述反射機構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分,而上述第2偏 光機構使從上述第1側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 在顯示之最大驅動狀態’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反射 從上述第1侧到達的光之大邵分,而上述第1偏光機構使 從上述反射機構反射而到達的光之大部分透過。 88713 200424679 21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顯示媒體之顯示區域至少分割成第1區域及第2區 域’而該第1區域係進行使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顯示 媒體之光對於上述顯示媒體朝上述第2侧透過的透過動 作、及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顯示媒體之光對於上 述顯示媒體朝上述第1侧反射的反射動作,該第2區域係 進行將從上述第1側通過上述顯示媒體之光朝上述第1側 反射的反射動作; 對於上述顯示媒體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將上述顯示 媒體從上述第1側朝向上述第2側通過的光之反射機構; 上述第2區域利用上述反射機構進行上述第2區域之反 射動作; 上述顯示裝置可進行如下顯示: 透過型顯示,其係將從上述第丨侧入射至上述第1區域 的光,藉由控制成上述第2狀態並使上述選擇反射機構 透過的上述第1區域之透過動作,而用於對於上述顯示 媒體之在上述第2側的顯示; 第1反射型顯示,其係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i 區域的光,藉由控制成上述第1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 射機構使之反射的上述弟1區域之反射動作,而用於對 於上述顯示媒體之在上述第1側的顯示;及 第2反射型顯示,其係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2 區域的光,利用上述第2區域之反射動作,而用於對於 上述顯示媒體之在上述第1側的顯示。 88713 200424679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在上述第1反射型顯示,係利用將從上述第1侧入射至 上述第1區域的光ί空制成上述第1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 射機構使之反射以形成亮顯示狀態,而將從上述第1側 入射至上述第1區域的光控制成上述第2狀態並使之透過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以形成暗顯示狀態; 在上述第2反射型顯示,係藉由使利用上述反射機構 而使之反射的光到達對於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1側的 目視者以形成亮顯示狀態,而藉由使利用上述反射機構 而使之反射的光不到達對於上述顯示媒體之上述第1側 的目視者以形成暗顯示狀態; 在上述第1反射型顯示與上述第2反射型顯示,亮顯示 狀態與暗顯示狀態分別一致。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在上述透過型 顯示,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丨區域的光控制成上 述第1狀態並利用上述選擇反射機構而使之反射以形成 暗顯示狀態,而將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1區域的光 控制成上述第2狀態並使之透過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以形 成亮顯示狀態。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狀態係偏光狀態; 上述選擇反射機構,係反射第i偏光狀態之光,且使 第2偏光狀態之光透過的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對於上述顯示媒體在上述第1側,配置有只使成為特 88713 -8- 定之偏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1偏光機構。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 上述第1偏光狀態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 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 光狀態; 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之透過軸正交; 在對上述顯示媒體施加驅動電壓中最低的電壓時: 從上述弟1側入射至上述弟1區域的光在上述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上,成為具有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 軸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 k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2區域的光在上述反射機構 上,成為橢圓偏光或圓偏光。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之偏光狀態係直線偏光狀態; 上述第1偏光狀態係第1方向之直線偏光狀態,而上述 第2偏光狀態係與上述第丨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之直線偏 光狀態; 上述第1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 之透過軸正交; 在對上述顯示媒體施加驅動電壓中最高的電壓時: 從上1C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丨區域的光在上述偏光選擇 反射機構上,成為具有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透過 88713 200424679 轴平行之長軸的橢圓偏光或直線偏光; 從上述第1側入射至上述第2區域的光在上述反射機構 上’成為橢圓偏光或圓偏光。 7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2 5或2 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在上述偏光選擇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直線偏 光係橢圓率0·3以下之橢圓偏光; 在上述反射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圓偏光係橢 圓率0.7以上之橢圓偏光。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在上述偏光選 擇反射機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直線偏光的橢圓率 係0.22以下。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在上述反射機 構上之上述橢圓偏光與上述圓偏光的橢圓率係〇78以 上。 30·如申睛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於上述 顯示媒體至少在上述第丨側配置具有延遲的光學補償機 構。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於上述顯示 媒體在上述第2側配置具有延遲的光學補償機構。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學補償 機構係由複數個光學補償元件所構成。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2區域 之上述顯示媒體,係延遲為15〇 nm以上34〇 nm以下之 90°扭轉向列液晶層。 88713 •10- 200424679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i區域 之上述顯示媒體,係延遲為400 nm以上之90。扭轉向列 液晶層。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癱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籲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 i之值滿足 -175 nmg (Rr-Rl)$ _1〇5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平行的關係,而 在施加有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 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190 nm $ (Rt-Rl+R2)$ 300 nm。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88713 -11- 200424679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轴在於大 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丨之值滿足 -175 nm$(Rr-Rl)$_l〇5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平行的關係,而 在施加有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 液晶層的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 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190 nm € (Rt-Rl+R2)$ 300 nm。 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12- 88713 200424679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滿 足-1 75 nm$ (Rr-Rl) $ -105 nm,且在施加有上述最低之 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遲Rt之值 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元件的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 償元件的延遲R2之值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 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時,滿足25 nm$(Rt-Rl+R2)$50 nm,或是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元件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時, 滿足-5 0 nmg (Rt-Rl-R2)$ 25 nm。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13- 88713 200424679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i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之值滿足 -175nm $ (Rr-Rl) $ - l〇5nm,且在施加有上述最高之電 壓狀態下L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遲Rt之值與 上述第1光學補償元件的延遲R1之值與上述第2光學補償 元件的延遲R2之值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光學 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平行的關係時,滿足25 nm S (Rt-Rl+R2) $ 5〇 nm,或是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 第2光學補償元件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時,滿 足-50 nm$ (Rt-Rl-R2)$ 25 nm。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平行配向的大略液晶層,而上述第1 -14- 88713 200424679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正交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滿足1〇〇 nm$(Rr-Rl)S170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 光學補領機構之遲相轴在於大略正权的關係,在施加有 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 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19〇11111$(111>111-R2) $ 3 00 nm 〇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側,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平行配向的大略液晶層,而上述第1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正叉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 < 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向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88713 -15- 2|00424679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滿足100 nm$(Rr-Rl)$170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 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 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 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19〇11111$(11^111-R2) $ 300 nm 〇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0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侧,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 _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恩 中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i之值滿足1〇〇 nm$(Rr-Rl)$170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 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 上述最低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 -16 - 88713 200424679 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5〇11111^(1^-111-R2) $ 50 nm 〇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第1偏光機構與上述顯示媒體之間配置具有延遲 之第1光學補償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與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之間配置具有 延遲之第2光學補償機構; 對於上述偏光選擇反射機構在上述第2侧,配置有吸 收成為上述第1偏光狀態成分之光,且使成為上述第2偏 光狀態成分之光透過的第2偏光機構; 上述顯示媒體係大略平行配向的液晶層,而上述第1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與上述第2偏光機構之透過軸在於大 略平行的關係,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 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驅動電壓 中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2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延 遲Rr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滿足1 〇〇 nmS(Rr-Rl)si7〇 nm,且液晶分子之導向件與上述第2 光學補償機構之遲相軸在於大略正交的關係,在施加有 上述最高之電壓狀態下,上述第1區域之上述液晶層的 延遲Rt之值與上述第1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1之值與上 述第2光學補償機構的延遲R2之值滿足-5〇 nm $ (Rt_R1-112) $ 50 nm 〇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顯示裝置,其中對於上述顯示 -17- 88713 200424679 媒體在上述第1侧,配置具有光散射功能的光散射機 構0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裝置 整體之朦朧度係50以上95以下。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或2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 偏光機構之透過軸的方向與使用上述顯示裝置時之裝置 姿勢的水平方向一致。 *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15、21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 置,其中在上述顯示裝置之上述第丨側及上述第2側之至 少一方具備有光調變機構,其係對出入至上述顯示裝置 之光的特定物,可如同特定般地切換行進狀態。 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調變機 構係對在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置朝外部之方向 行進的光,切換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的上 述行進狀態、及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散射狀態的上 述行進狀態。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配置有將上述顯示裝置之顯示用的光,當作上述出入 之光中進入的光而照射的光照射機構; 上述光調變機構係對於上述光照射機構配置在上述顯 :媒體側,且在成為上述散射狀態之上述行進狀態,將 從上述光照射機構所照射的光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形 散射狀態。 y ,其中上述光調變機 49.如申請專利範園第46項之顯示裝置 88713 -18- 200424679 構係對在上述出人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置朝外部之方向 :進的光,切換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的上 t行進狀態、及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反射狀態的上 述行進狀態。 1如申請專利第4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調變機 構係切換互相在於正交關係之2個偏光狀態的光之雙方 對於上述錢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的上述行進狀態、及 上述2個偏光狀態之光的—方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 反射狀態而另-方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的 上述行進狀態。 h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調變機 構係對在上述出人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置朝外部之方向 行進的光,切換將不改變行進方向的光路設定在上述光 調變機構内的上述行進狀態、及將使行進方向彎曲的光 路設定在上述光調變機構内的上述行進狀態。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光調變機 構係對在上述出入之光中從上述顯示裝置朝外部之方向 行進的光,切換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透過狀態的上 述行進狀悲、及對於上述光調變機構成為吸收狀態的上 述行進狀態。 53·如申請專利範園第46項之顯示裝置,其中配置有照射上 述顯示裝置之顯示用光的光照射機構,而上述光調變機 構兼作上述光照射機構之保護蓋。 5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至53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其中 88713 -19- 200424679 上述光碉變機構係與將上述顯示裝置之上述第 示畫面與上述顯示裝置之上述第2側的顯示畫面〜,一 個當作使用畫面連動而切換上述行進狀態。 55· —種顯示裝置搭載機器,其特徵為:搭載有申請專利箱 圍第1至4、15、21、46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可摺邊 成上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丨側之顯示面朝向外侧,同喊 上述第2側之顯示面朝向内側者。
    56.如申請專利·範園第55項之顯示裝置搭载機器,其中在以 被擅疊的狀態與上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2侧之顯示面相 對的構件,使用進行光吸收的構件。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55或56項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其中 具備有操作按鈕,其係指示上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j侧 之顯示與上述第2側之顯示的顯示反轉。
    5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之顯示裝置搭載機器,其中上述 操作按鈕係與摺疊之開閉動作連動而被自動操作,並指 不上述顯示反轉的自動操作按鈕。 59· —種顯不裝置搭載機器,其特徵為:搭載有申請專利範 圍第1土4、15、21、46項中任一項之顯示裝置,具備有 可與上述顯示裝置的上述第2側之顯示面相對而配置之 進行光吸收的構件。 88713 • 20 -
TW092128873A 2002-10-17 2003-10-17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42467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03516 2002-10-17
JP2003081422 2003-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4679A true TW200424679A (en) 2004-11-16
TWI309738B TWI309738B (zh) 2009-05-11

Family

ID=3210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8873A TW200424679A (en) 2002-10-17 2003-10-17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292296B2 (zh)
JP (1) JP4176766B2 (zh)
KR (1) KR100699963B1 (zh)
AU (1) AU2003273021A1 (zh)
TW (1) TW200424679A (zh)
WO (1) WO20040363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212A (zh) * 2019-08-29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2296B2 (en) * 2002-10-17 2007-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4254529B2 (ja) * 2003-12-25 2009-04-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モニタ付き撮像機器
CN100432778C (zh) * 2004-06-07 2008-11-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集光功能的背光模块
US20060076395A1 (en) * 2004-10-12 2006-04-13 Hayes Thomas J Container having textured grip and enhanced wall integrity
JP4914002B2 (ja) * 2004-11-29 2012-04-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75221A (ko) * 2004-12-28 2006-07-0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769943Y (zh) * 2004-12-30 2006-04-0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JP4848653B2 (ja) * 2005-03-22 2011-12-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両面表示装置
JP4372117B2 (ja) * 2005-06-30 2009-11-25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JP2007086381A (ja) * 2005-09-21 2007-04-05 Fujitsu Ten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063943A1 (en) * 2005-09-21 2007-03-22 Fujitsu Ten Limite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083858A (ja) * 2005-09-21 2007-04-05 Fujitsu Ten Ltd 車載用表示装置
JP2007086379A (ja) * 2005-09-21 2007-04-05 Fujitsu Ten Ltd 車載用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45158A (ja) * 2005-11-28 2007-06-14 Fujitsu Ten Ltd 車載用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JP4787632B2 (ja) * 2006-03-07 2011-10-05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液晶光学素子
JP2007283873A (ja) * 2006-04-14 2007-11-01 Fujitsu Ten Ltd 表示装置および車載用表示装置
KR101304410B1 (ko) * 2006-09-19 2013-09-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CA2564461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Ibm Canada Limited - Ibm Canada Limitee Double-sided lcd panel
JP5068066B2 (ja) 2006-11-22 2012-11-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80070419A (ko) * 2007-01-26 2008-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116045A2 (en) * 2007-02-28 2009-11-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guising device
KR20080092786A (ko) * 2007-04-13 2008-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편광 도광판을 채용한 양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99083A (ko) * 2007-05-08 2008-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면부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18222B2 (ja) * 2007-05-09 2012-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指向性表示ディスプレイ
JP200915707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Sony Corp 反射特性制御層及び表示装置
KR101482625B1 (ko) * 2008-06-24 2015-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과 및 반사 전환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338997B1 (ko) * 2009-12-10 2013-12-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표시소자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KR101084188B1 (ko) * 2010-01-21 2011-11-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양면 발광형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881229B (zh) * 2011-07-12 2015-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终端
JP5797148B2 (ja) * 2011-09-12 2015-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性混合物、フィルム、選択反射板、積層体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US9025112B2 (en) 2012-02-02 2015-05-05 Apple Inc. Display with color mixing prevention structures
US9421457B2 (en) * 2013-01-25 2016-08-23 John Faratzis Sports entertainment display surface
KR102092705B1 (ko) * 2013-08-16 2020-03-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5050204A1 (ja) * 2013-10-03 2015-04-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映像表示用ハーフミラーおよび投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4599604A (zh) * 2015-02-16 2015-05-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9904502B2 (en) * 2015-08-05 2018-02-27 Apple Inc. Dual display equipment with enhanced visibility and suppressed reflections
CN105572952A (zh) * 2015-12-18 2016-05-1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FR3054328B1 (fr) * 2016-07-22 2019-08-16 Valeo Comfort And Driving Assistance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image et afficheur tete haute
JP7122314B2 (ja) * 2017-09-06 2022-08-1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9053168A (ja) 2017-09-14 2019-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19053167A (ja) * 2017-09-14 2019-04-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TWM576667U (zh) * 2018-10-22 2019-04-11 隆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10989253A (zh) * 2019-12-31 2020-04-10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EP4016172A1 (fr) * 2020-12-21 2022-06-22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l liquide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cristal liquide
TWI797010B (zh) * 2022-04-28 2023-03-2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曲面光學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0055A (ja) * 1992-09-30 199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投写型テレビ
JPH07218899A (ja) * 1994-02-03 1995-08-18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7244267A (ja) * 1994-03-04 1995-09-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両面表示可能なディスプレイ及び該ディスプレイを用いた情報表示装置
JP3078188B2 (ja) 1994-11-29 2000-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H08184821A (ja) 1994-12-28 1996-07-16 Sharp Corp 表示装置
EP0871923A1 (en) 1995-06-26 1998-10-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ransflective displays with reflective polarizing transflector
JPH09211493A (ja) 1996-02-05 1997-08-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60403A (ja) * 1997-01-20 1998-09-29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0171789A (ja) 1997-12-25 2000-06-23 Toshiba Corp 表示素子
JP3380482B2 (ja) 1997-12-26 2003-0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999867B2 (ja) 1998-02-16 2007-10-31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56618B2 (ja) 1998-04-03 2008-03-05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20010075687A (ko) * 1998-12-09 2001-08-09 하루타 히로시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687384B2 (ja) * 1998-12-25 2005-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0321564A (ja) * 1999-05-13 2000-11-24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91736A (ja) * 1999-09-20 2001-04-0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JP2001311939A (ja) * 2000-04-28 2001-11-09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6542208B1 (en) * 2000-08-25 2003-04-01 Citizen Watch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287158A (ja) 2000-12-15 2002-10-03 Ne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駆動方法
TW571165B (en) * 2000-12-15 2004-01-11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708025B2 (ja) * 2001-03-30 2005-10-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693163B2 (ja) 2001-06-01 2005-09-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この液晶表示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6692326B2 (en) 2001-06-16 2004-02-17 Cld, Inc. Method of mak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2003021836A (ja) * 2001-07-09 2003-01-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3941561B2 (ja) * 2001-09-14 2007-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両面表示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KR100426963B1 (ko) * 2001-10-12 2004-04-1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TW591267B (en) 2002-01-11 2004-06-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828531B1 (ko) * 2002-07-26 2008-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4523246B2 (ja) 2002-08-09 2010-08-1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7292296B2 (en) * 2002-10-17 2007-11-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4333117B2 (ja) 2002-10-29 2009-09-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JP2004151218A (ja) 2002-10-29 2004-05-27 Casio Comput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0501526C (zh) 2003-02-14 2009-06-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信息设备
KR100518426B1 (ko) * 2003-03-27 2005-09-29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212A (zh) * 2019-08-29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4036300A1 (ja) 2004-04-29
KR20050070062A (ko) 2005-07-05
KR100699963B1 (ko) 2007-03-28
JP4176766B2 (ja) 2008-11-05
JPWO2004036300A1 (ja) 2006-02-16
US7292296B2 (en) 2007-11-06
WO2004036300A8 (ja) 2005-03-24
TWI309738B (zh) 2009-05-11
AU2003273021A1 (en) 2004-05-04
US20050157224A1 (en) 2005-07-21
US20070236632A1 (en) 2007-10-11
US7561231B2 (en) 2009-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24679A (en) Display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3419766B2 (ja) 画像表示状態と鏡状態とを切り替え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JP406033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552567B (en) Device capable of being switched between image display state and mirror state and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TW53668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472762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235102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858581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76431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3337028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05008859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0815859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701779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74101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90079779A (ko) 듀얼 액정표시장치
JP4348061B2 (ja) 画像表示状態と鏡状態とを切り替え可能な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JP3405935B2 (ja)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417681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4110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0252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67584A (ja) 電気光学装置
JP201106484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195288A (ja) 半透過型の液晶表示装置
CN219891510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JP3760656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