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6006A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6006A
TW200406006A TW092122771A TW92122771A TW200406006A TW 200406006 A TW200406006 A TW 200406006A TW 092122771 A TW092122771 A TW 092122771A TW 92122771 A TW92122771 A TW 92122771A TW 200406006 A TW200406006 A TW 2004060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layer
recording layer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2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46078B (en
Inventor
Akira Kashiwakura
Makoto Iimura
Yumiko Anzai
Yoshihiro Ikari
Makoto Miyamoto
Hiroshi Shirai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Publication of TW200406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6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6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60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7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layers having properties involved in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e.g. optical interference layers or sensitising layers or dielectric layers, which are protecting the recording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8/00Alloys based on a metal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22C5/00 - C22C27/00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02Metals or metalloids
    • G11B2007/24312Metals or metalloids group 14 elements (e.g. Si, Ge, S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02Metals or metalloids
    • G11B2007/24314Metals or metalloids group 15 elements (e.g. Sb, Bi)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02Metals or metalloids
    • G11B2007/24316Metals or metalloids group 16 elements (i.e. chalcogenides, Se, T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4Recording involving phase-change effec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406006 (1)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藉田照射能束進行資訊記錄的資訊記錄 媒體,特別是關於適合DVD — RAM、DVD — RW、DVD + RW等的紅色雷射的光碟,適合Blu — ray等藍色雷射的相 變光碟。 【先前技術】 近年來,DVD - ROM、DVD_Video等再生專用型光 碟市場正在擴大。另外,DVD - RAM或DVD— RW、DVD + RW這種可抹寫的DVD已投入市場,作爲電腦用備份媒 體、代替VTR影像記錄媒體,市場正在急速擴大。而且 ,這幾年來,市場對記錄型DVD的傳送率、存取速度的 提高和對大容量化的的要求正在增大。 DVD- RAM、DVD— RM等可記錄擦除的記錄型DVD 媒體,採用相變記錄方式。相變記錄方式,基本上使>0 "和a 1 〃的資訊對應於晶體和非晶態進行記錄。另外, 晶體和非晶態的折射率不同,因此設計各層的折射率、膜 厚,以使變成晶體的部分和變成非晶態的部分的反射率之 差成爲最大。在發生這種結晶化的部分和發生非晶態化的 部分照射雷射光束,藉由再生反射光,能夠檢測出被記錄 的、0"和 ' 1A 。 另外,爲了使所定的位置成爲非晶態(通常將該動作 叫做 > 記錄"),藉由照射較高能的雷射光束進行加熱, (2) (2)200406006 使記錄層的溫度達到記錄層材料的熔點以上,且爲了使所 定的位置成爲晶體(通常將該動作叫做v擦除〃),藉由 照射較低功率的雷射光束進行加熱,以使記錄層的溫度達 到記錄層材料的熔點以下的結晶溫度附近。這樣一來,就 能夠使非晶態和晶態發生可逆地變化。 爲了滿足記錄型DVD對傳送率的要求,通常的方法 是提高媒體的轉數,以短時間進行記錄擦除。此時,成爲 問題的是,在媒體上進行資訊覆寫時的記錄擦除特性。以 下詳細地說明以上的問題。 考慮使某個所定的位置從非晶態變成晶態。在提高媒 體的轉數時,雷射光束通過上述所定位置的時間變短,同 時所定的位置保持在結晶化溫度的時間也變短。如果保持 在結化溫度的時間過短’晶體生長就不能充分地進行, 因此殘留下非晶態。這反映在再生信號上,就使再生信號 品質劣化。 作爲用於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已知有,在以往一般使用 的Ge - Sb - Te系相變記錄材料中使用添加sn的材料的 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一日本特開200 1 - 3223 5 7號 公報(第3— 6頁、第1 一 2圖)]。在專利文獻1中,作 爲記錄材料使用在Ge-Sn—Sb— Te系材料中添加Ag、 Al、Cr、Μη等金屬的材料,由此可得到能夠高密度記錄 、反覆抹寫性能優良、結晶化靈敏度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劣 化小的資訊記錄媒體。另外,除專利文獻1以外,也有使 用Ge - Sb - Sn — Te系的記錄層材料的例子[例如,參照專 (3) (3)200406006 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2 — 1 47289號公報(第2 — 3頁、第 1 圖)]。 另外,在記錄材料中有使用Bi— Ge〜Te系相變記錄 材料的例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一日本特開昭62 一 20974 1號公報(第3— 5頁、第卜2圖)],在該文獻中 ’所疋了 Bi— Ge-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實用組成範圍。 另外’也有所定Bi— Ge— Se—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實用 範圍的例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一日本特開昭 62 — 73439號公報(第3— 8頁、第1— 2圖)和專利文獻 5 —日本特開平卜220236號公報(第3— 8頁、第1圖) ]。進而’速有所定Bi-Ge-Sb—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實 用範圍的例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 —日本特開平i — 287836號公報(第3— 4頁)]。
另外,作爲能夠適合DVD - RAM的2倍速至4倍速 的δ己錄材料’報導過Ge—Sn— Sb - Te系材料[例如,參照 非專利文獻1 — Shigeaki Furukawa等4人,《具有4倍 傳送率的新型的 4.7GB DVD — RAM》’ Advanced 4 · 7GB DVD — RAM with a 4X Data Transfer Rate” (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Symposium on Phase Change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PCOS200 1 ) ,200 1 年 12 月,p.55] 。還報導過能夠適合DVD - RAM的2倍速和5倍速的資 訊記錄媒體[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 2 — Makoto Miyamoto等4人,《高傳送率的4.7GB DVD - RAM》'、 High — transfer — Rate 4.7GB DVD — RAM 〃 ( Joint (4) (4)200406006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ptical Memory and Optical Data Storage 2002 Technical Digest) ,2000 年 7 月, p. 4 1 6 ]。這裏的5倍速媒體,利用附加新的核生成層的8 層結構,來實現5倍速。 作爲使記錄型DVD大容量化的技術,衆所周知的方 法有:使雷射的波長短到 405nm,使物鏡的NA (數値孔 徑)大至〇 . 8 5,由此使雷射點徑小,以記錄更高密度的資 訊[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3—《日本應用物理雜誌》〜 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 0 0 0 年,第 3 9 卷,ρ·756-761] ° 該方法係被利用作爲通稱Blu - ray Disc (次世代光 碟的規格名)的主要技術,由於採用比以往的DVD更薄 的 0.1mm的基板,使對光碟的傾斜的影響變小。另外, 該〇· 1mm的基板對記錄層的機械保護和電化學保護(防 止腐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〇.6mm聚碳酸酯(PC)基 板上形成以介電體層、相變記錄層、介電體層、反射層的 4層結構作爲基本的疊層結構,藉由將〇.6mm基板相互粘 貼,能夠實現DVD— RAM、DVD - RM等以往的抹寫型媒 體,但在上述大容量化技術的情況下,難以保持0.1mm 基板的剛性,因此例如在1 · 1 m m的p C基板上,利用和以 往的抹寫型媒體相反的順序疊層反射層、介電體層、相變 記錄層、介電體層,最後以0.1mm覆蓋層作爲保護層而 形成的方法,可以製作厚的基板。 作爲Bin — ray Disc的記錄材料,可以使用Ag— In - (5) (5)200406006
Sb — Te系記錄材料[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一日本專利第 294 1 848說明書(第2 — 3頁)]。另外,在該文獻中,也 詳細地記述了在Ag— In - Sb - Te系記錄材料中添加第5 種元素 '第6種元素的記錄材料的組成。 作爲形成上述覆蓋層的方法,已提出了用紫外線固化 樹脂粘結劑粘貼0 · 1 m m厚的薄片的方法,及使用旋轉塗 布法均勻地塗布紫外線固化樹脂、藉由紫外線照射發生固 化而形成覆蓋層的方法。 另一方面,已提出了以和以往相同的順序製作在 0.6mm基板上進行疊層的媒體,雷射的波長爲40 5 ,取 物鏡NA爲0.65,以進行資訊記錄的方法。該方法與使用 上述0 · 1 mm覆蓋層的方法相比,由於物鏡N A小,因此雷 射點徑大,雖然記錄密度變小,但能夠保持基板的剛性, 具有容易使記錄層多層化這樣的優點。另外,也有能夠減 小光碟上的塵埃或傷痕的影響之類的優點。 在上述的 DVD— RAM、DVD— RM、DVD+RW 或 Blu - r a y D i s c等技術中,採用使記錄軌道蛇行的所謂搖擺軌 道。在該搖擺中,記錄位址資訊、同步信號等,記錄信號 以和信號再生,搖擺信號以差信號再生,由此能夠謀求格 式的高效率化。另外,從搖擺信號也能夠取出同步信號, 因此可知,對位址資訊或記錄資訊的可靠性提高等是極有 效的手段。 在採用相變記錄方式的光碟上記錄資訊時,通常,利 用CLV (固定線速度)方式控制光碟的轉數。即,是使雷 (6) (6)200406006 射光束和光碟的相對速度經常保持固定的控制方法。與此 相反,CAV (固定角速度)方式是使光碟旋轉時的角速度 保持固定來控制旋轉的方式。 CLV方式的特徵是,①記錄和再生時的資料傳送率經 常固定,因此能夠使信號處理電路極簡單化,②由於能夠 使雷射光束和光碟的相對速度經常保持固定,因此能夠使 記錄和擦除時的記錄層的溫度歷程固定,由此對資訊記錄 媒體的負荷小,③在使雷射光束沿光碟的半徑方向動作時 ,根據半徑位置,必須重新控制馬達的轉數。因此,存取 速度大幅度地降低。 CAV方式的特徵是,①記錄和再生時的資料傳送率 因半徑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信號處理電路增大,②雷射 光束和光碟的相對速度因半徑位置不同而不同,因此記錄 和擦除時的記錄的層溫度歷程大大依存於半徑位置,需要 特別結構的光碟,③在使雷射光束沿光碟的半徑方向動作 時,根據半徑位置,不需要重新控制馬達的轉數,因此高 速存取成爲可能。 本發明人藉由使用在上述以往例子中公開的Bi — Ge - Te系相變記錄層材料業已淸楚,即使在現在正在開發 的光碟線速度超過20m/ s的高速記錄中,也能夠實現極 良好的記錄和再生特性。 但是,在上述以往例子中,由於沒有充分考慮進行 CAV記錄時的問題,因此由於Bi — Ge — Te系相變記錄層 材料的組成不同,在進行CAV記錄時,在資訊記錄媒體 (7) (7)200406006 的內周部,産生的問題(問題1 )是從已記錄的資訊進行 再生的再生信號品質大幅度地劣化。 另外,本發明人業已淸楚,在使用上述以往例子的 Bi — Ge —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情況下,由於其組成不同 ,在進行1〇〇〇次以上的多次記錄時,僅在內周部,再生 信號發生大寬度的劣化,特別是出現記錄標記的邊緣附近 的形狀發生劣化這樣的問題。另外,在使記錄軌道搖擺, 在搖擺中記錄位址資訊或同步信號資訊時,身爲和信號的 再生信號劣化會影響身爲差信號的搖擺信號,同時發生搖 擺信號劣化這樣的問題(問題2 )。 另外’本發明人業已淸楚,在使用上述以往例子的 Bi — Ge —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情況下,由於其組成不同 ,對在內周部記錄的記錄標記(非晶態標記)和在外周部 記錄的記錄標記的長期保存的保存壽命也不同,而存在如 果想改善外周部的記錄標記的長期保持壽命,在內周部記 錄的記錄標記的保存壽命就惡化,相反,如果想改善內周 部的記錄標記的長期保存壽命,外周部的記錄標記的保存 壽命就惡化的關係(問題3 )。 另外,本發明人業已淸楚,在使用上述以往例子的 Bi — Ge — Te系相變記錄材料的情況下,由於其組成不同 ,僅在內部發生與記錄的記錄標記相鄰接的軌道中記錄的 標記的一部分完成結晶化的這種現象(所謂串軌擦除: cross — erase)(問題 4) ° 另外,對於像光碟這樣的可換型資訊記錄媒體來說, -11 - (8) (8)200406006 對各種各樣的資訊記錄裝置的相容性是極其重要的。例如 當以DVD - RAM媒體作爲例子時,在市場上已經存在支 援利用CLV旋轉控制的2倍速記錄(傳送率:22Mbps ) 的DVD — RAM驅動裝置。因此,爲了消費者的利益,保 證支援利用上述的CAV記錄(22〜55Mbps)用DVD — RAM媒體的2倍速CLV驅動裝置的記錄和再生是不可缺 少的。另外,對於支援利用2倍速CLV驅動裝置進行記 錄的CAV對應DVD— RAM媒體來說,保障支援利用CAV 驅動裝置的記錄和再生,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發明人將在 上述相容性中必要的性能命名爲跨速性能:cross — speed )° 在此,發明人對發明人開發的CAV支援DVD - RAM 媒體的跨速性能進行了銳意硏究的結果已淸楚,在利用 CAV旋轉控制進行記錄資訊的資訊記錄媒體中,利用 CLV旋轉控制進行資訊再記錄時,或者在利用CLV旋轉 控制記錄的資訊記錄媒體中,在利用CAV旋轉控制進行 資訊再記錄時,由於記錄層材料的組成不同,會發生以下 所述的三個問題。 (1 )跨速覆寫性能的惡化(問題5 ) (2 )跨速串音(cross — talk)性能的惡化(問題6 ) (3 )跨速串軌擦除的惡化(問題7 ) 這些問題起因於在同一媒體的同一半徑上混合存在以 高速記錄的記錄標記和以比較低的低速度記錄的記錄標記 -12- (9) (9)200406006 再者·,C A V記錄支援資訊記錄媒體,在從最內周部 的線速度至最外周部的線速度的線速度較廣的範圍內可進 行記錄和再生,因此,例如在CAV記錄以外,根據消費 者的用途,也可有各種各樣的使用方法。例如,借助旋轉 ,使在內周部也達到相當外周部的線速度,雖然存取速度 變慢,但格外提高向媒體的平均傳送率。另外,對於相同 的資訊記錄媒體,也可考慮再進行CAV記錄。即使在這 樣的情況,由於在內周部混合存在相當外周部的高速度記 錄的記錄標記和相當內周部的低速記錄的記錄標記,因此 上述跨速性能變得重要。另外,根據用途,採用CAV記 錄和C LV記錄兩者的優點,在伴隨激雷射頭的半徑移動 的轉數變化比較大的內周部,以比通常更高的速度旋轉的 CAV方式進行旋轉(例如通常的CAV記錄轉數的2倍左 右),在外周部也可考慮進行高速CLV記錄和再生這樣 的使用方法(所謂的部分CAV方式)。即使在這種情況 ’對同一媒體利用不同的旋轉控制進行再記錄時,由於存 在以各種線速度記錄的標記,因此上述跨速性能變得極其 重要。 另外,已知有時出現下述問題:即使在CLV記錄中 ’要與多個線速度記錄對應的情況下,例如當以DVD -RAM媒體作爲例子時,要與2倍速記錄(傳送率: 22Mbps)和3倍速記錄(傳送率:33Mbps)對應時,與 C A V記錄同樣發生問題5、6、7所示的問題。另外,在 Ge—Sn— Sb — Te系中,如果變化Ge而使Sll增加,就存 -13- (10) 200406006 在折射率變化量變少,使反射率和調變率難以滿足DVD 一 RAM規格這樣的問題。而且,如果爲5倍速記錄,在 以往的Ge — Sb — Te系相變記錄材料中,若不追加至少1 層核生成層就不能實現5倍速,因而成爲光碟的成本提高 的重要因素,存在光碟結構變得複雜的問題(問題8 )。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它 φ 能夠解決以上詳細說明的所有問題。 問題1 : 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信號劣化 問題2 : 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多次抹寫性能的劣 化 問題3 : 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和最外周部的保存壽 命劣化 問題4 : C A 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串軌擦除性能的惡 化 φ 問題5 :跨速覆寫性能的惡化 問題6 :跨速串音性能的惡化 問題7 :跨速串軌擦除性能的惡化 問題8 :用於確保跨速性能的總數增加(附加核生成 層)。 下面,對使用波長405 nm的藍色雷射光束在相變型 光碟上記錄資訊時的問題加以說明。 ~般來說,已經知道’設雷射波長爲λ ’透鏡數値孔 -14· 4· (11) (11)200406006 徑爲N A時,雷射光束的點徑正比於λ / N A,使用波長 40 5 nm的半導體雷射器、數値孔徑ΝΛ爲0.85的物鏡時的 雷射點徑是在DVD中使用的波長650nm的半導體雷射器 、數値孔徑N A爲0.6 0的物鏡時的約一半,在使用波長 405nm的半導體雷射器、數値孔徑NA爲0.65的物鏡時, 也變小成DVD時的60%左右。因此,以同一線速度嘗試 覆寫時’由於通過記錄軌道上的某一位置的時間也變短, 因而容易産生因以前記錄的資訊的覆寫而未消盡。 另外,一般說來,當採用短波長時,由於記錄材料的 結晶部和非結態部的光學常數之差(△ η、△ k )變小,因 此記錄部和未記錄部的反射率差(對比度)變小,再生信 號振幅降低。 另外,藍色雷射一方,在光束縮小部分的光束中心的 能量強度比紅色雷射時更高,因此由多次抹寫對記錄層的 損傷增大。另外,多次再生所致之資訊劣化也增大。 發明人等,對以往例所示的Ge — Sb — Te系材料、Ge 一 Sn — Sb - Te 系材料、Ag — In— Sb— Te 系材料、Bi— Ge —Te 系材料、Bi— Ge— Sb— Te 系材料、Bi - Ge— Se - Te 系材料等進行了硏究,開發出即使使用藍色雷射也很少有 覆寫所致之消除殘留的材料,但在以往例子的材料中,由 於不考慮上述的再生信號振幅降低的問題和由多次抹寫或 再生引起的損傷問題,因此如下問題依然存在:由於 1 0 00次以上的抹寫,信號就發生大幅度地劣化,或是信 號振幅變小等。另外,在軌道間距做得較窄時或作爲記錄 -15- (12) (12)200406006 軌道,或在使用設置在基板上的溝(凹軌,groove )和 溝間(凸軌,land )兩者時,依然存在如下問題:使記 錄在鄰接的軌道上的標記的一部分完成結晶化的串軌擦除 變得顯著。如果出現串軌擦除的問題,就不能使軌道間距 變窄,也就不能充分地發揮使用藍色雷射使光束徑變小的 效果。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它 能夠解決以上詳細說明的現有的記錄層材料的問題。 爲了說明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首先,進一步整理並 詳細地說明上述的8個問題。發明人進行實驗,分析其實 驗資料時,瞭解由四個原因引起上述8個問題。βΡ,問題 1、4、5、6、7、8由共同的原因(原因1 :低線速度記錄 時的記錄標記的再結晶化)引起,而問題2由其他的原因 (原因2 :由於反覆進行低線速度記錄,記錄層材料産生 了偏析)引起。進而問題3由2個原因(原因3:記錄標 記的非晶態的隨時間變化,原因4 :記錄標記因長期保存 引起的結晶化)引起。以下詳細地說明原因1、原因2、 原因3、原因4與各問題的關係,其後,說明用於解決問 題的手段。 ◎因1 =低線速度記錄時的記錄標記的再結晶化 所謂再結晶化是在利用雷射光束將記錄層材料剛剛加 熱至熔點以上之後的冷卻工程中,從熔融區域外緣引起結 晶生長,使記錄標記的尺寸變小的現象(收縮)。藉由降 -16- (13) (13)200406006 低記錄層材料的結晶化速度,以解決該現象,因此現在已 實用化的CLV記錄方式的相變先碟中不成問題。但是, 在進行CAV記錄的情況,在使記錄層材料的結晶化速度 降低至能夠抑制內周部的再結晶化程度的情況下,在外周 部中記錄標記的擦除成爲不可能,因而産生使再生信號品 質劣化這樣的問題。 在由再結晶化引起的記錄標記的收縮變得過大的情況 ,會導致像在問題1那樣發生再生信號劣化。這是由於, 再生信號振幅因記錄標記的收縮而降低,再結晶化部分的 結晶尺寸起因於晶粒直徑與結晶化部分不同的反射率分散 而發生噪音。另外,爲了提高再生信號振幅,雖可提高雷 射功率,使寬度較寬的區域熔化,但在此情況,卻發生鄰 接軌道的記錄標記完全擦除這一問題(問題4 )。在高線 速度記錄時,記錄層熔融後的熔融區域的冷卻速度變快, 由於不引起再結晶化,因而不發生此問題,但由於已記錄 的標記尺寸大,因此在鄰接軌道進行低線速度記錄的情況 下,串軌擦除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問題7 )。另外,在 某個軌道進行低線速度記錄,在其鄰接軌道進行高線速度 記錄時,由於在鄰接軌道記錄的記錄標記的寬度變大,因 此容易發生來自鄰接軌道的再生信號的串音(問題6)。 進而,在低速記錄的記錄標記上進行高速記錄時,由於高 速記錄引起的記錄標記的擦除不足和由已經記錄的低速記 錄産生的噪音使雙重再生信號劣化,因此覆寫性能大幅度 地劣化(問題5 )。如上所述,問題1、4、5、6、7是由 -17· (14) (14)200406006 低速記錄時的再結晶化引起的。到目前爲止,爲了解決該 問選1、4、5、6、7,在以往的G e — S b - T e系相變記錄 材料中必須附加核生成層,層數的增加在成本上是不利的 (問題8 )。 原因2 ·由於反覆進行低線速度記錄、記錄層材料的偏析 發明人已經弄淸,在對應CAV記錄的DVD — Ram媒 體中使用Ge— Sb-Te系記錄材料時,當進行相當於最外 周部的線速度的高速記錄(傳送率:55Mbps、線速度 20.5m/ s )時,即使反覆1〇萬次進行記錄,雖然全部再 生信號不發生劣化,但如果進行相當於最內周相當的線速 度的低速記錄(傳送率:22Mbps、線速度8.2M/S)時, 如果僅反覆1〇〇〇次左右的進行記錄,就發生再生信號大 幅度地劣化這樣的現象。該反覆抹寫耐性大小的不同,是 無法僅以低速記錄和高速記錄時的雷射光束照射時間的不 同來說明的。對該現象進行詳細硏究的結果發現,以相當 於最內周部的線速度的記錄速度進行記錄時,伴隨反覆記 錄,再結晶化量慢慢增大,因此,特別是記錄標記的邊緣 的形狀發生變化。這可以認爲是起因於再結晶化區域的結 晶化速度由於反覆記錄慢慢增大。在標記邊緣記錄中,與 標記位置記錄相比,由於記錄膜的劣化對信號品質帶來的 影響的程度大,因此特別是再生信號的劣化大。 原因3 :記錄標記的非晶狀態的隨時間變化 18- (15) (15)200406006 如果進行相當最外周部的高速度記錄,記錄標記的結 晶化速度伴隨長期保存慢慢地降低,在最差的情況下,發 生幾乎喪失結晶化能力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認爲是,由於 長期保存,記錄標記的非晶狀態慢慢地變化,變成更穩定 的非晶狀態。像這樣,存在多個非晶狀態的理由,雖然還 不淸楚,但可以認爲大槪是由於在熔化前的記錄膜內存在 多個結晶狀態,該結晶狀態在熔融後也反映成各種非晶狀 態而分散存在。該結果導致非晶態的結晶化速度隨時間變 化,結晶化速度慢慢地降低。 原因4 :記錄標記的長期保存所引起的結晶化 與原因3中描述的現象相反,在進行相當最內周的低 速記錄時,由於長期保存,而發生記錄標記慢慢地進行結 晶化這樣的問題。其原因被認爲起因於,記錄層材料的結 晶化溫度過低,而且從非晶態變成晶態時的活化能小。另 外認爲是因爲’在低速記錄時,熔化區域的冷卻速度小, 因此在冷卻過程中,生成晶核。 如以上詳細的說明,問題1、2、4、5、6、7、8由原 因1、2所引起,藉由控制再結晶化,原因1、2都能夠解 決。另外,爲了解決問題3,重要的是,在記錄標記內不 可存在多個非晶狀態’而且記錄層材料的結晶化溫度要高 ’更重要的是,非晶態發生結晶化時的活化能要大。 如在上述專利文獻3中那樣,Bi— Ge 一 Te系相變材 料的實用的組成範圍存在於連接以Bi、Ge、Te作爲頂點 -19- (16) (16)200406006 的三角組成圖的GeTe和Bi2Te3的區域,但發明人在實驗 中已淸楚,添加比連接GeTe和Bi2Te3線上過剩的Ge的 區域’適合於高速記錄,特別是CAV記錄。 爲了說明該機制,本發明人的假說如下。即,對於 Bi — Ge — Te系材料來說,在至今明瞭的範圍中,存在 GeTe、Bi2Te3、B i 2 G e 3 T e 6、B i 2 G e T e 4、B i 4 G e T e 7 的化合 物。在記錄層剛熔融後發生再結晶的情況下,可以認爲, 由於其組成不同,以上的化合物和B i、G e、T e中從熔點 高的順序地從熔融區域外緣部分分進行再結晶。以下,如 果按熔點高的順序排列這些物質,則像以下那樣。
Ge :約 93 7〇C GeTe :約 72 5 °C Bi2Ge3Te6:約 650°C Bi2Te3 :約 5 90〇C Bi2GeTe4 :約 5 84〇C Bi4GeTe7 :約 564〇C Te :約 45 0〇C B i :約 2 7 1 °C 如上所述,Ge的熔點最高,因此認爲藉由添加比連 接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的GeTe和Bi2Te3 的線上過剩的Ge,在熔融區域的外緣部分分容易發生Ge 偏析。如果在熔融區域的外緣部分存在過剩的Ge,熔融 區域的外緣部分的結晶化速度會變慢,結果能夠抑制從外 緣部分的再結晶化。由此,即使在低速記錄時也不發生再 -20- (17) (17)200406006 結晶,其結果是能夠解決上述問題1、2、4、5、6、7、8 。與此同時,在軌道中心附近,結晶化速度變高,即使在 高速記錄時,也能得到良好的擦除性能。但是,如果過剩 的Ge原子數過多,結晶化速度就降低,像相當於外周部 的記錄速度的高速記錄變得不可能,因此重要的是適度地 添加過剩的G e。 另外,爲了解決問題3,重要的是記錄標記內不可存 在多個非晶狀態,而且重要的是記錄層材料的結晶化溫度 要高、進而非晶態發生結晶化時的活化能要大。發明人已 知,在以Bi、Ge、Ti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的Ge5GTe50 附近,滿足上述條件。這是像在以往的例子中那樣, GeTe的結晶化溫度高到約200°C,接近Bi2Te3,因此, 結晶化溫度降低爲其原因之一。另外,發明人在實驗中已 淸楚,在Ge 5〇 Te 5Q附近即使長期保存後,非晶狀態也難 以發生變化,可得到良好的擦除性能。但是,如果GeTe 量過多,結晶化速度就降低,相當於像外周部的記錄速度 的高速度記錄成爲不可能。另外,如果Bi2Te2量過多, 結晶化溫度就降低,因而保存壽命惡化。因此,最合適的 組成是GesoTeso附近,而且可以是添加適量的Bi2Te3的 組成。而且是存在過剩的Ge的區域。 因此,爲了解決上述問題,可以使用以下所示的資訊 記錄媒體。 (1)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 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 -21 · (18) 200406006 錄層,藉由以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記 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 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 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3 ( Bi3,Ge46,Te5i) C3 ( Bi4,Ge“,Te50 ) D3 ( Bi5,Ge46,Te49 )
D5 ( Bi10,Ge42,Te48 ) C5 ( Bii〇,Ge“,Te49) B5 ( Bi7,Ge41,Te52 ) (2) 進而,如果將上述錄層所含有的Bi,Ge和 Te的組成比,做成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 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囲,即使在使資訊的記錄反覆10 萬次左右的情況下,再生信號的劣化也極小,因此對多次 抹寫的可靠性飛躍地提高。
F3 ( Bi3_5,Ge46,Te5〇.5 ) C3 ( Bi4,Ge46,Te50 ) D3 (Bis,Ge46,Te49) D5 ( Bi10,Ge42,Te48 ) C5 ( Bi i 〇,Ge41,Te49 ) F5 ( Bi7.5,Ge4i,Te51.5 ) (3) 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束 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藉由以某一線速度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 -22- (19) (19)200406006 行資訊的記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 Bi、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 範圍’而且上述記錄材料的Bi、Ge和Te的組成比滿足( (GeTe) x(Bi2Te3)卜 χ)丨”叫(但 〇<χ<1、〇<γ<1 )° Β2 ( Bi2,Ge47,丁e”) C2 ( Bi3,Ge47,Te5〇) D2 ( B14 » Ge47 » Te49) D6 ( Bi16,Ge37,丁e47 ) C8 ( Bi30,Ge22,Te48 ) B7 ( Bi19,Ge26,Te55 ) (4)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束 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藉由以某一線速度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 行資訊的記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由以Bi 、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 圍,而且記錄層的膜厚做成15nm以下。 B2 ( Bi2,Ge47,Te5i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 ’ Ge47,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130 » Ge22 , TC48) (20) (20)200406006 B7 ( Bi19,Ge26,Te55 ) (5)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束 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藉由以某一線速度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 行資訊記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 、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 圍,而且在記錄層上密著熱穩定化層。 _ B2 ( Bi〗,Ge47,Te5i) C2 ( Bi3,Ge47,Te5〇) D2 ( Bi4,Ge47,Te49) D6 ( Bi“,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48) B7 ( Bi】9,Ge26,Te55) (6 )上述熱穩定化層,從提高抹寫耐久性的觀點看 ,優選熔點在650°C以上。 籲 (7 )作爲上述熱穩定化層,可以使用熔點65 0 t以 上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的任一種。 (8)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束 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藉由以某一線速度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 行資訊記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 、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 -24- (21) (21)200406006 圍,而且在記錄層的雷射光束入射側的相反側形成吸收率 控制層。 B2 ( Bi2 ' Ge47 , Te$i) C2 ( Bi3,Ge47,Te50 ) D2(Bi4,Ge47,Te49) D6(Bi1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48) B7 ( Bii9,Ge26,Te55) (9 )如果使用上述吸收率控制層的複折射率n、k是 在1.4<n<4.5,— 3.5<k<-0.5範圍內的材料,就能夠使記 錄層的非晶態部分的吸收率Aa和結晶部分的吸收率Ac 的比Ac/ Aa更大,因此是理想的。 (1 〇 )作爲上述吸收率控制層,可以使用金屬與金屬 氧化物、金屬硫化物、金屬氮化物的任一種的混合物。 (11)資訊記錄媒體,它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束 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藉由以某一線速度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 行資訊的記錄,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 Bi、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 範圍,而且在記錄層的雷射光束入射側的相反側形成熱擴 散層。 B2 ( Bi2,Ge47,Te51 ) C2 ( Bi3,Ge47,Te5〇) (22) (22)200406006 D2 ( Bi4,Ge47,Te49) D6 ( Bi“,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 B7 (Bi19,Ge26,Te55) (12)作爲上述熱擴散層,在反射率高、而且熱擴散 能迅速地進行這一方面,優選以Al、Cu、Ag、Au、Pt、 P d的任一種爲主要成分的材料。 (1 3 )進而優選’在上述記錄層和熱擴散層之間至少 設置保護層,如果保護層的膜厚爲25nm以上、45nm以 下時’串軌擦除更小’而且得到良好的對比度。 (1 4 )進而更優選,在上述記錄層和熱擴散層之間至 少設置保護層和吸收率控制層’如果記錄層和熱擴散層的 間隔達到35nm以上、125 nm以下,則可提高覆寫性能, 並且降低串軌擦除的效果更顯著。 (1 5 )如已經說明般,CAV記錄雖具有可高速存取 這樣的使用優點,但爲了實現高速存取,存在許多問題( 問題 1〜8) ’是極其困難的。本發明人發現,採取如下 措施可實現CAV記錄。即,在具備基板、及藉由雷射光 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 層,藉由使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 的資訊記錄媒體中,上述資訊記錄媒體的形狀是圓盤狀, 半徑R1的記錄線速度V1和從R1外側的位置R2的記錄 線速度V2的關係滿足V2/ VI 2 R2/ R1的關係的資訊記 錄媒體中,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 -26· (23) (23) 200406006 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作爲 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2 ( Bi2,Ge47,Te5i) C2 ( Bi3,Ge47,Te5〇) D2 ( Bi4,Ge47,Te49) D6 ( Bi!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 B7 ( Bi”,Ge26,Te55) (1 6 )本發明人尤其是發現,採取如下措施可很好地 實現CAV記錄。在R2/ RU1.5的媒體中,具備以上述 B2、C2、D2、D6、C8、B7所包圍的範圍的組成的記錄層 〇 (1 7 )本發明人還發現,採取如下措施可很好地實現 CAV記錄。在R2/R1D2.4的媒體中,具備以上述B2、 C2、D2、D6、C8、B7所包圍的範圍的組成的記錄層。 (18)在上述(16)或者(17)中,在滿足 8.14m/ s S VI ^ 8.6 1m / s的情況下,藉由具備以上述B2、C2、 D2、D6、C8、B7所包圍的範圍的組成的記錄層,能夠很 好地實現CAV記錄。 (1 9 )在上述(1 5 )〜(1 8 )的資訊記錄媒體中,在 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Bi,Ge和Te的組成比是在 由以Bi、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 圍的範圍的情況下,即使在資訊記錄反覆1 0萬次左右時 ,再生信號劣化也極小,對多次抹寫的可靠性飛躍地提高 -27- (24) (24)200406006 F2 ( Bi2.5,Ge47,Τ〇50·5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Ge47,Te49) D6 ( Bi16,Ge37,Te47 ) C8 ( Bi30,Ge22,Te“) F7 ( Bi19,Ge27,Te54 ) (2 0 )使軌道間距變窄雖對大容量化是極有效的方法· 0 ,但上述的串軌擦除容易變得極其明顯。本發明人發現, 設上述雷射光束的波長爲λ,設用於使雷射光束聚光的物 鏡的數値孔徑爲Ν Α時,軌道間距Τ Ρ即使窄到0.6 X ( λ / N A )以下的情況下,藉由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 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
Ge、Te作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能夠大寬度地降低串軌擦除。 B2 ( Bi2,Ge47,Te51 )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々 ’ Ge47,Te49) D6 ( Bii6 ’ Ge37 ’ Te47) c 8 ( Bi30,Ge”,Te48 ) B7 ( Bi19,Ge26,Te55 ) (21)進而,在上述 λ 在 640nm‘X‘665nm、NA 在 0·6$ΝΑ$〇·65的範圍,而且ΤΡ$〇·618μιη的情況下’藉 由具備以上述Β2、C2、D2、D6、C8、Β7所包圍的範圍 -28 - (25) (25)200406006 的組成的記錄層,可得到特別良好的特性。 (22 )將凹軌和凸軌兩者都用作記錄軌道的方法,與 僅使用凹軌或者凸軌的任一方的情況相比。雖能夠使軌道 間距狹窄,對大容量化是極其有效的方法,但起因於凹軌 和凸軌的形狀差異的熱特性的不同,因此記錄層的凹軌部 和凸軌部的熱歷程也不同,存在的問題是在記錄擦除特性 上産生差異,或上述的串軌擦除顯露。本發明人發現,即 使在以凹軌和凸軌的兩方作爲記錄軌道使用的場合,藉由 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 G e和T 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 e、T e作爲頂點的三 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可得到合適的特性。 B2 ( Bi2,Ge47,Tesi) C2 ( Bi3,Ge47,Te50 ) D2 ( Bi々,Ge47,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48) B7 ( Bii9,Ge26,Te55) (2 3 )檢測記錄標記的邊緣的方法,與檢測記錄標記 位置的方法相比’利用相同尺寸的標記能夠記錄更多的資 訊,因此對大容量化是極其有效的方法,但如果反覆進行 多次抹寫,由於標記邊緣附近的形狀大大劣化,因此産生 資訊的可罪性顯者地劣化适樣的問題。本發明人發現,即 使是藉由檢測記錄標記的邊緣讀出資訊的資訊記錄媒體, 錯由具備如下組成的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 -29- (26) (26)200406006 B i ’ G e和T 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 e、T e作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可得到良好的特 性。 B2 ( Bi〕,Ge47 ’ Te5i)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Ge47,丁e49 ) D6 ( Bii6,Ge37,Te47 ) C8 ( Bi30,Ge22,Te48 ) B7 ( Bi19,Ge26,Te55 ) (24 )使記錄軌道搖擺的方法,在搖擺中能夠存儲位 址資訊和同步資訊,對提高格式的效率、資訊的可靠性雖 是極其有效的方法,但存在的問題是,搖擺促進了因多次 抹寫産生的信號品質的劣化,信號品質劣化反而對搖擺特 性産生惡劣影響。對此以下進行詳細地描述。 搖擺信號品質,雖隨著搖擺寬度增大而提高,但如果 過大,對記錄信號帶來惡劣影響。在此,所謂搖擺寬度是 指,以沒有搖擺時的假想的軌道中心線和發生搖擺的軌道 的中心線的距離的最大値。發明人發現,在實施搖擺的軌 道中記錄資訊時,由於記錄雷射頭沿假想的中心線進行記 錄而不追隨搖擺,因此記錄標記的軌道和垂直方向的中心 位置不一定與該處的軌道的中心位置一致。尤其是在凸軌 和凹軌兩方的軌道皆進行記錄時,如果搖擺寬度過大,會 産生記錄標記的端與凸軌和凹軌的邊界位置極爲接近這樣 的現象,由於該邊界附近,熱的條件和軌道中心不同,因 …30- (27) (27)200406006 此在使用以往的記錄層材料時,一進行多次抹寫,則容易 從該部分起産生記錄層的劣化。 本發明人發現,即使在記錄軌道進行搖擺的情況下, 藉由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 B i、G e和T 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 e和T e爲頂點的 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則可得到良好的特 性。尤其是,即使賦予搖擺的C/N爲30 dB以上那樣的 搖擺寬度,因多次抹寫産生的記錄信號品質和搖擺C/N φ 的劣化也極小。再有,搖擺C / N,以頻寬l〇kHz的光譜 分析器測定雷射頭沿軌道上掃描時的差信號。 B2 ( Bi2,Ge47,Te51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Ge47,Te49) D6 ( Bi 16,Ge37,Te47 ) C8 ( Bi3〇,Ge22,Te48) B 7 ( B i i 9,G e 2 6,T e 5 5 ) 春 (25 )使用波長3 90nm以上、420nm以下的雷射的 方法,由於光束點徑小,雖是實現大容量化極其有效的方 法,但與在CD或DVD中一般使用的650〜780nm左右的 波長的雷射相比,産生的問題有:①能量強度高、多次抹 寫變得困難,②由於非晶態和晶體的折射率差小,因此信 號強度變小。本發明人發現,即使是雷射光束的波長是 3 9 Onm以上、42 〇nm以下的資訊記錄媒體,藉由具備如下 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材料含有Bi,Ge和Te、其 -31 - (28) (28)200406006 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 下各點所包圍的範圍,可得到良好的特性。 B2(Bi2,Ge47,Te5i) C2 ( B13 » Ge47 5 Teso) D2 ( Bi4,Ge47,Te49) D6 ( Bii6,Ge”,Te47) C8 ( Bi3〇,Ge22,Te“) B7 ( Bii9,Ge26,Te55) (2 6 )另外,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中所使用的記 錄層材料中,代替Ge,可以使用是同族元素的SI、SN、 PB來代替Ge,藉由添加適量的SI、SN、PB來代替Ge, 就能夠容易地調整能夠對應的線速度範圍。即,可以具備 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該記錄層的組成是在由以Bi、 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的 Bi— Ge — Te系記錄層爲母材,Ge的—部分由Si、Sn、Pb 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取代。 B2(Bi2,Ge47,Te5i) C2 ( Bi3,Ge47,Te5〇) D2 ( Bi4 ’ Ge47 ’ Te49) D6 ( Bi16,Ge37,Te47 ) C8 ( Bi3〇,Ge22,Te“) B7 ( Bi19,Ge26,Te55 ) (27 )進而,如果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 記錄層材料中添加B,就能得到顯示再結晶化更幾一步被 -32- (29) 200406006 抑制的性能優良的資訊記錄媒體。即,資訊記錄媒體的特 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該記錄層是以Bi、Ge 、T 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的B i 一 Ge— Te系記錄層爲母材,並添加B組成。 B2 ( Bi2, Ge47, T e 51 ) C2 ( Bi3, Ge47, T e 5 〇 ) D2 ( Bi4, G e 4 7, T e 4 9 ) D6 ( Bii6 5 G e 3 7 ,T e 4 7) C8 ( Bi3〇 ,Ge22 ,T e 4 8 ) B7 ( Bii9 ,Ge26 ,丁e5 5)
(28) 另外,藉由使用以含有Bi、GE、Te,其組成 比是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 包圍的範圍的組成爲特徵的資訊記錄材料用靶,能夠得到 上述的媒體。 B3 ( Bi3,Ge46,Te5i)
C3 ( Bi4,Ge46,Te5〇) D3 ( Bis,Ge46,Te49) D5 ( Bii〇,Ge42,Te“) C5 ( Bii〇,Ge4i,Te49) B5 ( Bi,,Ge4i,Te52) (29) 在上述(20)〜(28)中,在具備Bi、Ge、 Te的組成比是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 以下各點包圍的的範圍的組成的記錄層時,即使使資訊的 記錄反覆進行1 〇萬次的情況下,由於再生信號劣化極小 -33- (30) 200406006 ’因此對多次抹寫的可靠性能飛躍地提高。 F2 ( Bi2.5,Ge47,Te5〇 5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Ge47,Te49 ) D6 ( Bi“,Ge37,Te47 ) C8 ( Bi3〇,Ge22,Te48) F7 ( Bi19,Ge27,Te54)
再者’藉由設置與記錄層鄰接、含有Bi2Te3、SnTe、 PbTe等的核生成層,可進一步提高抑制再結晶化的效果 另外,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中使用的記錄層材料 ,如果維持以上述組成式表示的範圍的關係,即使混入雜 質’只要雜質的原子%在1%以內,本發明的效果就不喪 失。 另外,在本發明中,雖往往將上述資訊記錄媒體表述 爲相變光碟或者僅爲光碟,但本發明是由照射能束而産生 熱、利用該熱引起原子排列的變化、只要是由此進行資訊 的記錄的資訊記錄媒體都能適用,因此對資訊記錄媒體的 形狀不特別限制,也能適用於光卡等圓盤狀資訊記錄媒體 以外的資訊記錄媒體。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雖往往將上述的能束表述爲雷 射光束、或者僅爲雷射’但如上所述,本發明只要是能夠 在資訊記錄媒體上産生熱的能束’都能夠得到效果,因此 在使用電子束等能束時’本發明的效果也不喪失。 -34- (31) (31)200406006 3 在本發明中,雖然以在記錄層的光入射側配置 S板的結構爲前提,但即使在與記錄層的光入射側相反的 -彻I配置基板,而在光入射側配置比基板更薄的保護薄片 等保護材料的情況下,本發明的效果也不喪失。 【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以下,用圖1〜圖16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 首先,說明記錄媒體的結構。 匱I 1是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基本結構。即,其構 造是在基板上順序地疊層第1保護層、第1熱穩定化層、 記錄層 '第2熱穩定化層、第2保護層、吸收率控制層、 熱擴散層、紫外線固化性保護層。在這裏,對於基板來說 ’使用聚碳酸酯製的厚0.6mm的基板,在基板上預先形 成與4.7GBDVD — RAM相同格式的溝形狀和預刻槽(pre —Pit )形狀。具體地說,使用從記錄區域內周23.8mm至 外周58.6mm上,以軌道間距爲0.61 5 μιη形成凸軌和凹軌 的基板。各軌道分割成扇區,在1個扇區中儲存43152通 道位元的資訊。其中,2048通道位元作爲形成包含位址 資訊的標題信號區域,32通道位元作爲既不形成凸軌又 不形成凹軌的鏡面區域。可記錄區域的41 0 72通道位元作 爲間隙區域160+J通道位元、保護1區域320+ (16χΚ )通道位元、VFO區域560通道位元、PS區域48通道位 元、資料區域 3 868 8通道位元、後文(postamble)區域 -35- (32) (32)200406006 1 6通道位元、保護2區域8 8 〇 一( 1 6 χ κ )通道位元、緩 衝區域400 - J通道位元,在同—扇區上進行資訊的抹寫 (覆寫)時’使J在〇至15之間隨機變化,而使K在〇 至7之間隨機變化。資料區域38688通道位元除32768通 道位元的主資料以外,由資料ID、檢錯碼、改錯碼、奇 偶校驗碼、同步碼等組成。軌道以186通道位元的周期實 施搖擺。搖擺C/N是40dB。 利用濺射製程在上述基板上作爲第1保護層製成 13 5nmm的(ZnS ) 8G ( Si02 ) 2。膜、作爲第1熱穩定化層 製成7nm的Cr2〇3膜、製成8nm的後述記錄層、作爲第2 熱穩定化層製成5nm的Cr203膜、作爲第2保護層製成 3 3m的(ZnS ) 9() ( Si〇2 ) 2〇膜、作爲吸收率控制層製成 4 0nmm的Cr9〇 ( Cr203 ) 1G膜、作爲熱擴散層製成150nm 的A1膜。再在其上塗布紫外線樹脂,藉由一邊照射紫外 線一邊粘貼厚〇.6mm的透明基板,就得到在以下的實施 例1中所使用的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層材料的詳細說明在 後面敍述。 其次’說明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資訊記錄再生裝置。 以下’使用圖2說明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 錄、再生及裝置。作爲進行記錄和再生時的馬達控制方法 ’採用在進行記錄和再生的每個區域使光碟的轉數變化的 CAV方式。光碟線速度在最內周(半徑24mm)是8.2m/ s’在最外周(半徑58.5mm)是2 0m/s。再者,在本發 明中’所謂、內周部"基本上是指大約半徑24mm,所 -36- (33) (33)200406006 謂外周部基本上是指大約半徑58.5mm。另外,在實驗的 關係上,在中周部(半徑40mm)中,也有時藉由變化轉 數,使上述資訊記錄媒體以相當內周部的記錄線速度、相 當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進行旋轉,當然,即使進行這樣的 實驗,本發明的效果也不喪失。 接著,將記錄和再生過程說明如下。首先,來自記錄 裝置外部的資訊,以8位元作爲1單位,被傳送至8 — 1 6 調變器2 - 8。在資訊記錄媒體(以下稱作光碟)2 - 1上 進行資訊記錄時,使用標記邊緣方式,使用將資訊8位元 變換成1 6位元的調變方式、所謂8 - 1 6調變方式進行記 錄。以該調變方式在媒體上進行對應於8位元的資訊的 3T〜14T的標記長的資訊記錄。圖中的8— 16調變器2 -8會進行該調變。再有,在此所謂T表示資訊記錄時的時 脈周期,在此在最內周設定爲17.1ns,在最外周設定爲 7 n s ° 利用8— 16調變器2— 8變換的3Τ〜14Τ的數位信號 被傳輸至記錄波形發生電路2- 6,高能脈衝的寬度設定 爲約Τ / 2,在高能級的雷射照射期間進行寬度約τ / 2的 低能級的雷射照射。在上述一連串的高能脈衝期間,生成 進行中間能級的雷射照射的多脈衝記錄波形。此時,將用 於形成記錄標記的、高能級和記錄標記可結晶化的中間能 級連測定的媒體和半徑位置,調整成最佳値。另外,在上 述記錄波形發生電路2— 6內,使3Τ〜14Τ的信號在時序 上交互地與▼ 0 〃和Μ 〃對應,在、〇〃的場合,照射中 -37- (34) (34)200406006 間能級的雷射能量,在> 1〃的場合照射包含高能級的脈 衝的一連串的高能脈衝組。此時,照射在光碟2 - 1上的 中間能級的雷射光束的部位變成晶體,包含高能級的脈衝 的一連串的高能脈衝組的雷射光束照射的部位變成非晶體 (標記部)。另外,上述記錄波形發生電路2 — 6內,形 成包含用於形成標記部的高能級的一連串的高能脈衝時, 具有對應於標記部的前後的間隔長,對應於使多脈衝波形 的最前面脈衝寬度和最後面的脈衝寬度發生變化的方式( 適應型記錄波形控制)的多脈衝波形表,利用該表産生能 極力排除在標記間發生的標記間熱干涉的影響的多脈衝記 錄波形。 由記錄波形發生電路2 - 6生成的記錄波形,被傳輸 至雷射驅動電路2- 7’雷射驅動電路2 - 7,以該記錄波 形爲基礎,使雷射頭2 - 3內的半導體雷射器發光。對於 搭載在本記錄裝置上的雷射頭2 - 3來說,作爲資訊記錄 用的雷射光束,使用光波長65 5nm的半導體雷射。另外 ,利用物鏡數値孔徑NA0.6的物鏡,將該雷射聚焦在上 述光碟2 - 1的記錄層上,藉由照射對應於上述記錄波形 的雷射的雷射光束,進行資訊的記錄。 一般來說,利用透鏡數値孔徑NA的透鏡對雷射波長 爲λ的雷射進行聚光時,雷射光束的點徑爲大約〇.9 X λ/ ΝΑ。因此,在上述條件的情況下,雷射光束的點徑是大 約0.98微米。此時,雷射光束的偏振光爲圓偏振光。 另外,本記錄裝置對應於凹軌和凸軌(凹軌間的區域 -38- (35) (35)200406006 )兩方皆記錄資訊的方式(所謂的凹凸軌記錄方式)。在 本記錄裝置中,藉由L/ G伺服電路2 - 9,能夠任意地選 擇對凸軌和凹軌的尋軌。被記錄的資訊的再生也使用上述 雷射頭2 - 3進行。在記錄的標記上照射雷射光束,藉由 檢測來自標記和標記的以外的部分的反射光,得到再生信 號。利用前置放大器電路2 - 4將該再生信號的振幅放大 ,傳送到8 - 16解調器2— 10。在8— 16解調器2— 10中 ,每個16位元變換成6位元資訊。藉由以上的動作,完 成已記錄的標記的再生。在以以上的條件在上述光碟2 -1上進行記錄時,最短的標記即3 T標記的標記長爲大約 0·42μπι,最長標記即1 4Τ標記的標記長爲大約1.96μιη。 再者,在進行內周部信號跳動、外周部信號跳動時, 進行包含上述3Τ〜14Τ的隨機圖形的信號的記錄和再生 ,對再生信號進行波形等値、2値化、鎖相環(PLL -Phase Locked Loop)處理,測J定跽匕動。 接著,說明記錄層材料的評價基準。 爲了評價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擦除性能、信號品質 ,測定在相當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中的跳動(記 錄10次隨機信號後的跳動)。另外,爲了進行抹寫壽命 的試驗,分別測定在相當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中 的1萬次抹寫後的跳動,測定自1 0次記錄後的跳動的上 升量。進而,爲了評價以相當內周部的記錄線速度記錄的 記錄標記內的再結晶化的影響,在相當上述內周部的記錄 線速度和相當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中記錄11T的單一頻率 •39- (36) (36)200406006 信號’測定內外周振幅比(內周部振幅/外周部振幅)。 此時’爲」排除由雷射功率設定誤差産生的影響,將最佳 功率設定爲記錄開始功率的1 · 7倍進行記錄。另外,爲了 進行保存壽命的評價,進行加速試驗。具體地說,在測定 物件的媒體上以相當內周部的線速度進行1 〇次隨機信號 的記錄,預先測定其跳動,測定與在加熱至9 0 °C的烘箱 中放置20小時後的跳動上升量的差(所謂的檔案( archival )再生跳動)。再有,與上述試驗同時在不同的 軌道上以相當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進行1 0次隨機信號記 錄後預先測定跳動,在9 0 °C的溫度保持2 0小時後,在同 一軌道僅進行一次覆寫,測定與加速試驗前的跳動差(所 謂的檔案覆寫(archival overwrite )跳動)。再者,在本 資訊記錄媒體中’採用凹凸軌記錄。因此,在此表示在凹 軌和凸軌上記錄資訊時的平均値。再有,各性能的目標値 如下。 跳動:1 〇 %以下 抹寫壽命:2 %以下 內外周振幅比:0.8以上 保存壽命(內周):2%以下 保存壽命(外周):3%以下 另外,跳動的目標値10%雖比標準値(9%以下)大 ,但如先前所說明,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資訊記錄媒體中 ,爲了僅比較記錄層的性能,記錄層的組成以外的構成不 發生變化。因此,至少和適用於各記錄層的構成進行比較 -40- * (37) (37)200406006 ,發生1 %以上的跳動上升。因此,強行將目標値提高。 但是,根據該試驗,關於達到1 〇 %以下的幾個記錄層組 成,進行媒體構成的最佳化時,在所有的媒體中,跳動都 降低至9 %以下。因此,上述目標在判斷記錄層組成的性 能上是妥當的。另外,作爲再結晶程度量的評價,雖然將 內周部振幅/外周部振幅設定爲0.8以上,但在達到上述 目標的資訊記錄媒體中,因爲再結晶化被充分地抑制,所 以不發生最內周部的串軌擦除性能的惡化、跨速覆寫性能 _ 的惡化、跨速串音性能的惡化、跨速擦除性能的惡化這樣 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達不到以上目標的資訊記錄媒體中 ,發生上述中的任一個問題的槪率格外地增大。因此,上 述目標是妥當的。 再者’在圖3〜圖8和圖11〜圖14中,以©'Ο'χ 表示本實施例的評價結果,但判定基準如下。 跳動 ◎ :9%以下、〇:1〇%以下、X:大於10% φ 抹寫壽命 ◎ : 1%以下、〇:2%以下、X:大於2% 內外周振幅比 ◎ : 0.9%以上、〇:0.8%以上、X ··小於〇·8% 保存壽命(內周) ◎ ·· 1 %以下、〇·· 2 %以下、X ··大於2 % 保存壽命(外周) ◎ : 2%以下、〇:3%以下、X:大於3% -41… 丄- (38) (38)200406006 綜合評價 ◎:所有以上的評價案例均爲◎的情況, 〇··在以上的評價案例中,沒有X,也有一個爲〇的 情況, X :在以上的評價案例中,也有一個爲X的案例, 隨後,說明記錄層的製膜方法。 爲了變化記錄層的組成,在本實施例中進行Ge5QTe50 和 Bi2Te3靶的同時濺射。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也硏究 了在連接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的Ge5()Te50 和Bi2Te3的線以外,再添加過剩的Ge的組成、添加過剩 的Te的組成,但此時,使用在Bi2Te3靶上粘貼Ge小片 、或者Te小片的濺射靶,與Ge5GTe5()的濺射靶同時進行 濺射。再有,藉由分別調整外加在同時進行濺射的2種靶 上的濺射功率,可得到所希望的組成的記錄層材料。 再者,此時,在使GesoTeso靶與BhT^3靶的尺寸相 同的情況下,由於㈤濺射速率過大,因此正確地控 制向 Ge5〇Te5〇膜的Bi〗Te3添加量變得困難。因此,使 Bi:^Te3耙的尺寸比Ge5〇Te5〇耙的尺寸小。具體地說,將 Ge5〇Te5()靶的尺寸製成直徑5英寸的圓盤狀,將Bi2Te3 |E 的尺寸製成直徑3英寸的圓盤狀。 下面,說明對記錄層材料的評價結果。 1 . A系列 在A系列中,製作具有比連接以Bi、Ge、Te爲頂點 •42- (39) (39)200406006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GhoTqo和Bi2Te3連線上添加過剩的 Te的記錄層材料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 用 B i — T e側的濺射耙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 Bi35Te65。以下使用圖3說明各組成的記錄層的評價結果 〇 A1 :記錄層的組成是BhGe^Teso。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外周部的跳動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 評價是X。 _ A2 :記錄層的組成是Bi4Ge44Te52。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A3 :記錄層的組成是Bi5Ge43Te52。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A4 :記錄層的組成是Bi6Ge41Te53。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A5:記錄層的組成是Bi7Ge4()Te53。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馨 A6:記錄層的組成是Bi1GGe36Te54。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A7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5Ge29Te56。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A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8Ge24Te58。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外周部的保存壽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 綜合評價是X。 A9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2Ge19Te59。內周部的抹寫壽 -43- (40) (40)200406006 命、內周部的保存壽命、外周部的保存壽命和內外周振幅 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如以上所述可知,在使用連接以Bi、Ge、Te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的G e5 G T e 5 ο和B i2 T 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中 添加過剩的T e的組成的記錄層材料時,在所有的資訊記 錄媒體中,內周部跳動和內周部的抹寫壽命均爲未達到目 標,作爲CAV記錄用資訊記錄媒體是不實用的。 2 . B系列 在B系列中,製作具有連接以B i、G e、T e爲頂點的 三角組成圖上的GesoTe^和BhT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的 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用B i - T e側的濺射 靶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BUoTe6 〇。以下使用圖4說 明各組成的記錄層的評價結果。 B1 :記錄層的組成是BhGe^Te^。內周部的抹寫壽 命、外周部的跳動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 評價是X。 B2 :記錄層的組成是BhGe^Te^。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外周部跳動的評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是〇 〇 B3 :記錄層的組成是Bhe^Te^。在所有案例中充分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B4 :記錄層的組成是BUGe^Te^。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44 - (41) (41)200406006 Β5· I己錄層的組成疋Bi7Ge4iTe52。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B6:記錄層的組成是Bi12Ge35Te53。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內周部的跳動、內周部抹寫壽命、內周部保存 壽命、外周部保存壽命和內外周振幅比是〇,因此綜合評 價是〇。 B 7 · gH錄層的組成疋Bii9Ge26Te55。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內周部跳動、內周部抹寫壽命、內周部保存壽 命、外周部保存壽命、內外周振幅比的評價是〇,因此綜 合評價是〇。 B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1Ge24Te55。因內周部的保存 命未達到目標’因此合評價是X。 B9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5Ge19Te56。因內周部的保存 尋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如以上所述可知,使用連接以Bi、Ge、Te爲頂點的 三角組成圖的Ge5〇Te5G和Bi2T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時, 而且Ge量是26%〜47%時,在所有的資訊記錄媒體中, 達到全部的目標,特別在Ge量是41〜46%的情況下,顯 示極良好的性能。 3.C系列 在C系列中,製作具有比連接以Bi、Ge、Te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Ge5GTe5〇和Bi2Te3線上添加過剩的Ge 的記錄層材料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用 -45- (42) (42)200406006
Bi — Te側的濺射靶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 Bi32Ge2()Te48。以下使用圖5說明各組成的記錄層的評價 結果。 C1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Ge48Te5G。因外周部的跳動 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C2 :記錄層的組成是Bi3Ge47Te5〇。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外周部跳動的評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是〇 〇 C3 :記錄層的組成是Bi4Ge46Te5()。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C4 :記錄層的組成是Bi7Ge43Te5〇。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C5 :記錄層的組成是以1()〇641丁649。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C6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4Ge37Te49。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外周部保存壽命的評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 是〇。 C7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9Ge32Te49。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內周部跳動、內周部抹寫綦命、內周部保存 壽命、外周部保存壽命、內外周振幅比的評價是〇,因此 綜合評價是〇。 C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3GGe22Te48。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內周部跳動、內周部抹寫壽命、內周部保存 壽命、外周部跳動、外周部保存壽命、內外周振幅比的評 -46 - (43) (43)200406006 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是〇。 C 9 :記錄層的組成是B i3 3 G e 19 T e4 8。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如以上所述可知,使用在連接以B i、G e、T e爲了胃|占 的二角組成圖上的GesoTesG和Bi〗T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 中適量添加過剩的Ge的組成的記錄層材料時,而且Ge 量是22〜47%時,在所有的資訊記錄媒體中達到所有目 標,特別是在Ge量爲41〜46%的情況下,顯示極良好的 性能。 4.D系列 在D系列中,製作具有比以B i、G e、T e爲頂點的三 角組成圖上的C系列的組成圖上再添加過剩的Ge的記錄 層材料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用Bi - Te 側的濺射靶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Bi3〇Ge26Te44。以 下使用圖6說明各組成的記錄層的評價結果。 D1 :記錄層的組成是Bi3Ge48Te49。因外周部跳動未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D2 :記錄層的組成是Bi4Ge47Te49。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外周部跳動的評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是〇 〇 D3 :記錄層的組成是Bi5Ge46Te49。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D4 :記錄層的組成是Bi8Ge44Te48。在所有案例中充 :-^4 · Λ -47- (44) (44)200406006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 D5 :記錄層的組成是BiiQGe42Te48 °在所有案例中充 分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D6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6Ge37Te47。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外周部跳動和外周部保存壽命的評價是〇’ 因此綜合評價是〇。 D7 :記錄層的組成是Bi19Ge35Te41 2。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D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3Ge3ITe42。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D9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8Ge27Te45。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如以上所述可知,使用在連接以B i、Ge ' Te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Ge5GTe5()和Bi2T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 中,與C系列同樣答適量添加過剩的G e的組成的記錄層 材料時,而且Ge量是37〜47%時,在所有的資訊記錄媒 體中達到所有目標,特別在Ge量爲42〜46%的情況下, 顯示極良好的性能。 -48 - 48 1 . E系列 2 在E系列中,製作具有比以Bi、Ge、Te爲頂點的Η 角組成圖上的D系列的組成線上再添加過剩的Ge的記錄 層材料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用Bi - Te 側的濺射靶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Bi27Ge32Te41。以 (45) (45)200406006 下使用圖7說明各組成的記錄層的評價結果。 E1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Ge49Te49。因外周部跳動未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2 :記錄層的組成是Bi3Ge48Te49。因外周部跳動未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3 :記錄層的組成是Bi8Ge45Te47。因外周部跳動未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4:記錄層的組成是BiHGe^Te^。因外周部跳動未 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5 :記錄層的組成是Bii3Ge41Te46。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E6:記錄層的組成是Bii6Ge39Te45。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 E7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GGe37Te43。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4Ge34Te42。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E9:記錄層的組成是B^Ge^Te4!。因外周部跳動和 外周部保存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如以上所述可知,在使用連接以Bi、Ge、Te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GesoTeso和BhTes線上的記錄層材料 中過剩地添加過剩的Ge的組成的記錄層材料時,外周部 的覆寫性能急劇地惡化,因此作爲CAV記錄用的資訊記 錄媒體是不實用的。 -49- (46) (46)200406006 6 .最佳的記錄層材料組成範圍 在圖8中匯總以上的實施例1的綜合評價結果。另外 ,壓該結果爲基礎在圖9的三角組成圖中示出了使該結果 綜合評價爲◦的組成範圍。即,是由以下的組成點包圍的 組成範圍。 B2 ( Bi2,Ge47,Te51 ) C2 ( Bi3,Ge47,Te50 ) D2 ( Bi4,Ge47,Te49 ) D6 ( Bi16,Ge37,Te47 ) C8 ( Bi30,Ge22,Te48 ) B7 ( Bi19,Ge26,Te55 ) 進而,在圖1 〇中示出了在所有案例中顯示極良好性 能的綜合評價爲〇的組成範圍。即,是由以下的組成點包 圍的組成範圍。 B3 ( Bi3,Ge“,Te51 ) C3 ( Bi4,Ge46,Te50 ) D3 ( Bi5,Ge46,Te49 ) D5 ( Bi10,Ge42,Te48 ) C5 ( Bi10,Ge41,Te49 ) B5 ( Bi7,Ge41,Te52 ) 另外,在圖11中示出了對各光碟進行10萬次的多次 抹寫時的綜合評價的結果。判定基準和進行1萬次的多次 抹寫時相同。正如由圖8的比較所表明的那樣’ B系列的 -50- (47) (47)200406006 綜合評價劣化。該原因從圖1 2所不的B系列的各s平價案 例的評價結果可淸楚。在對B系列媒體進行1 〇萬次的多 次抹寫時,與進行1萬次抹寫時(圖4 )同樣在所有的條 件下均爲◎的評價。與此相反,在以相當內周部的線速度 旋轉進行1 〇萬次的多次抹寫時,在所有的媒體中均未達 到目標。這樣已經知道,B系列在1萬次左右的抹寫次數 中雖是實用的,但在要求10萬次左右的可多次抹寫的用 途中,是不實用的。 7 . F系列 如上所述,由於在記錄層中含有的Bi、Ge和Te的組 成比處於Ge比連接GeTe和Bi2Te3的線上過剩地存在的 範圍時,在記錄時的熔融區域的外緣部分中Ge容易發生 偏析。另外,Ge的結晶化速度與上述的Te化合物、Bi相 比是非常慢的。其結果,熔融區域的外緣部分的結晶化速 度變慢,結果能夠抑制從熔融區域外緣部分的再結晶化。 尤其是,由於能夠抑制上述的再結晶化,就能夠抑制由多 次抹寫後的記錄膜組成的偏析引起的信號劣化。因此,即 使由於稍微存在上述過剩的Ge,也體現本發明的效果。 作爲一例,示出以下所示的F系列的實驗結果。 在F系列中,使用記錄層中的Bi、Ge和Te的組成 比位元於B系列和C系列之間的組成的記錄層材料。即 ,製作Bi、Ge和Te的組成比具有連接以Bi、Ge和Te 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Ge5GTe5()和Bi2Te3的線上的記 -51 - (48) (48)200406006 錄層材料的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評價。此時,利用Bi 一 Te側的濺射靶製,膜的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Bi38Ge5Te57。 另外’在進行抹寫壽命的評價時,進行1 0萬次的抹寫, 按照上述的判定基準進行判定。使用圖1 3說明各組成的 記錄層的評價結果。 F1 :記錄層的組成比是BhGe^Teso。內周部的抹寫 壽命 '外周部的跳動和內外周振幅比未達到目標,因此綜 合評價是X。 F2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5Ge47Te5G.5。雖所有案例均 達到目標,但因外周部跳動的評價是〇,因此綜合評價是 〇。 F3 :記錄層的組成是Bi3.5Ge46Te5C.5。在所有案例中 充分地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F4:記錄層的組成是Bi6.5〇e42Te5i.5。在所有案例中 充分地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F5:記錄層的組成是Bi7.5Ge4iTe5i.5。在所有案例中 充分地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 ° F6 :記錄層的組成是Bii3Ge35Te52。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內周部跳動、內周部抹寫壽命、內周部保存 壽命、外周部保存壽命和內外周振幅比的評價是〇’因此 綜合評價是〇 ° F7:記錄層的組成是Bii9Ge27Te54。雖所有案例均達 到目標,但因內周部跳動、內周部抹寫壽命、內周部保存 壽命、外周部保存壽命和內外周振幅比的評價是〇’因此 •52- (49) (49)200406006 綜合評價是〇。 F8 :記錄層的組成是Bi22Ge24Te54。因內周部的保存 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F9:記錄層的組成是Bi26Ge19Te55。因內周部保的存 壽命未達到目標,因此綜合評價是X。 如以上所述可知,在使用連接以Bi、Ge、Te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的Ge5GTe5()和Bi2Te3線上的記錄層材料中 ,與C系列同樣地適量添加過剩的Ge的組成的記錄層材 料時,而且Ge量是27〜47%時,在所有的資訊記錄媒體 中達到所有目標,尤其是在Ge量是41〜4 6%時,顯示極 良好的性能。 -53 - (50) (50)200406006 另外,在圖1 6中示出了在所有的評價案例中顯示極 良好性能的綜合評價爲□的組成範圍。即,是由以下的組 成點包圍的組成範圍。 F3 ( Bi3.5,Ge46,Te50.5 ) C3 ( Bi4,Ge46,Te50 ) D3 ( Bi5,Ge46,Te49 ) D5 ( Bi10,Ge42,Te48 ) C5 ( Bi10,Ge41,Te49 ) F5 ( Bi7.5,Ge4i,Te5i.5) 最後,說明最佳構成。 下面,對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中使用的各層的最 佳組成和最適合的膜厚加以說明。 第1保護層 存在於第1保護層的光入射側的物質是聚碳酸酯等塑 膠基板,或者紫外線固化樹脂等有機物。另外,這些物質 的折射率是1.4〜1.6左右。爲了在上述有機物和第!保 護層之間有效地進行反射,希望第1保護層的折射率是 2 · 0以上。第1保護層在光學上其折射率是光入射側存在 的物質(在本實施例中相當於基板)以上,在不發生光吸 收的範圍內,折射率越大越好。具體地說,折射率η是 2.0〜3.0之間,是不吸收光的材料,特別希望含有金屬的 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硒化物。另外,希望 導熱率是至少2W/ mK以下。尤其是ZnS - Si02系化合 (51) (51)200406006 物,因導熱率低,作爲第1保護層是最合適的。進而, 811〇2、或者在811〇2中添加2115、€(13、3115、〇63、?匕8 等硫化物的材料,或者在Sn02中添加Cr203、Mo3〇4等過 渡金屬氧化物的材料,因導熱率低,比ZnO - Si〇2系材料 的熱穩定性更好,因此即使在第1熱穩定化層的膜厚是 2nm以下時,也不發生向記錄膜的熔入,因此尤其是作爲 第1保護層顯示出優良的特性。另外,爲了有效地利用基 板和記錄層之間的光學干涉,在雷射的波長是65 Onm左 右的情況下,第1保護層的最佳膜厚是1 lOnm〜145 nm。 第1熱穩定化層 由於本發明的相變記錄層材料的熔點是650 □以上的 高溫’因此希望在第1保護層和記錄層之間設置熱極穩定 的第1熱穩定化層。具體地說,Cr203、Ge3N4、SiC等高 熔點氧化物、高熔點氮化物、高熔點碳化物是熱穩定的, 即使長期保存時,也不會發生因膜的剝離而引起劣化,是 合適的材料。另外,當在第】熱穩定化層中含有促進Bi ' Sn、Pb等的記錄層的結晶化的材料時,就得到抑制記 錄層的再結晶化的效果,因而是更希望的。尤其是,希望 是Bi、Sn、Pb的Te化物、氧化物,或者Bi、Sn、Pb的 Te化物、氧化物和氮化鍺的混合物,或者Bi、Sn、Pb的 Te化物、氧化物和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氮化物的 混合物。其原因是,過渡金屬的價數容易變化,因此即使 Bi、Sn、pb、Te等元素發生遊離,上述過渡金屬的價數 •55- (52) (52)200406006 發生變化,在過渡金屬和Bi、Sn、Pb、Te之間也發生結 合,生成熱穩定的化合物。尤其是,Cr、Mo、W是熔點 高、價數容易發生變化、在和上述金屬之間容易生成熱穩 定的化合物,因此是優良的材料。爲了促進記錄層的結晶 化,第1熱穩定化層中的上述Bi、Sn、Pb的Te化物、氧 化物的含量,雖希望盡可能地多,但第1熱穩定化層和第 2熱穩定化層相比,由於照射雷射光束容易變成高溫,而 産生熱穩定化層材料熔入記錄膜等問題,因此需要將Bi 、Sn、Pb的Te化物、氧化物的含量至少抑制在70%以下 〇 第1熱穩定化層的膜厚只要是〇.5nm以上,就能發揮 其效果。但是,在膜厚是2nm以下時,第1保護層材料 藉由第1熱穩定化層熔入記錄層,往往發生多次抹寫後的 再生信號品質劣化。因此,希望是2nm以上。另外,在 第1熱穩定化層的膜厚厚到1 〇nm以上時,在光學上給予 惡劣影響,因此存在反射率降低、信號振幅降低等弊病。 因此,第1熱穩定化層的膜厚可以是2nm以上、lOnm以 下0 記錄層 如已所述’在Bi—Ge - Te系相變記錄層材料的組成 是由以下的組成點B2、C2、D2、D6、C8、B7包圍的組 成時,藉由添加適量的Si、Sn、Pb代替Ge ’就能容易地 調整可對應的線速度範圍。例如,在用Si取代Ge時,由 -56· (53) 200406006 於生成比Ge或GeTe熔點高、結晶化速度小的siTe,因 此在熔融部外緣部分發生SiTe偏析,而抑制再結晶化。 另外’在用SnTe或PbTe取代GeTe時,提高核生成速度 ,因此能夠彌補高速記錄時的擦除不足。 B2 ( Bi〗’ Ge47,Te5i) C2 ( Bi3 ’ Ge47,Te^o) D2 ( Bi4 ’ Ge”,Te49)
D6 ( Bi16,Ge37,Te47 ) C8 ( Bi30,Ge22,Te48 ) B7 ( Bi19,Ge26,Te55 ) 即’是以下所示組成系的記錄層材料。 4 元系記錄層材料:Bi— Ge— Si 一 Te、Bi— Ge— Sn — Te、Bi 一 Ge 一 Pb 一 Te 5 元系記錄層材料:Bi—Ge—Si—Sn—Te、Bi—Ge — Si—Pb- Te、Bi - Ge-Sn - Pb - Te
6元系記錄層材料:Bi— Ge— Si - Sn - Pb— Te 按照像以上的多元系的組成,可更細微地控制記錄層 材料的性能。 另外’如果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記錄層 材料中添加B ’就能夠得到顯示再結晶化更加被抑制的優 良性能的資訊記錄媒體。這是可以認爲是因爲,B具有和
Ge相同的抑制再結晶化的效果,但因B原子非常小,偏 中斤可迅速地發生 再者’如果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記錄層材 •57- (54) (54)200406006 料維持以上述組成式表示的範圍的關係,即使做成混入雜 質 只要雜質的原子%在1%以內,就不喪失本發明的效 果。 另外’在本發明的媒體結構中,記錄層的膜厚在5nm 以上、15nm以下在光學上是最合適的。尤其是在7nm以 上、1 1 nm以下時,可抑制由多次抹寫時因記錄膜流動動 産生的再生信號的劣化,而且在光學上能夠使調變度最佳 化’因此情況良好。 第2熱穩化定層 和第1熱穩定化層相同,由於本發明的相變記錄層材 料的熔點是650□的高溫’因此希望在第2保護層和記錄 層之間設置熱極穩定化的第2熱穩定化層。具體地說, Cr2〇3、Ge3N4、SiC等高溶點氧化物、高熔點氮化物、高 熔點碳化物是熱穩定的,即使在長期保存時也不會發生因 膜剝離而引起劣化’是適合使用的材料。另外,在第2熱 穩定化層中如果含有促進B i、S η、P b等的記錄層結晶化 的材料,就能夠得到抑制記錄層的再結晶化的效果,因此 是更希望的。 尤其是,希望是Bi、Sn、Pb的Te化物、氧化物,或 者B i、S η、P b的T e化物、氧化物和氮化鍺的混合物,或 者Bi、Sn、Pb的Te化物、氧化物和過渡金屬氧化物、過 渡金屬氮化物的混合物。因爲過渡金屬價數容易發生變化 ,即使Bi、Sn、Pb、Te等元素發生遊離,上述過渡金屬 -58- (55) (55)200406006 價數發生變化,在過渡金屬和B i、S η、P b、T e之間也發 生結合,生成熱穩定的化合物。尤其是,Cr、Mo、W是 熔點高、價數容易發生變化、在和上述之間容易生成熱穩 定的化合物,因此是優良的材料。第1熱穩定化層中的上 述Bi、Sn、Pb的Te化物、氧化物的含量,爲了促進記錄 層的結晶化,希望盡可能地多,但第1熱穩定化層和第2 熱穩定化層相比,由於照射雷射光束容易變成高溫,而産 生熱穩定化層材料熔入記錄膜中等問題,因此需要將Bi 、Sn、Pb的Te化物、氧化物的含量至少抑制在70%以下 〇 第2熱穩定化層的膜厚如果是0.5nm以上,就能發揮 其效果。但是,在膜厚是Inm以下時,第2保護層材料 藉由第2熱穩定化層而熔入記錄層,往往使多次抹寫後的 再生信號品質劣化。因此,希望爲1 nm以上。另外,在 第2熱穩定化層的膜厚比5nm厚時,在光學上給予壞影 響,因此有反射率降低、信號振幅降降低等的弊病。因此 ’第2熱穩定化層的膜厚可以是lnm以上、5nm以下。 第2保護層 第2保護層是不吸收光的材料,尤其是希望含有金屬 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硒化物。另外,希 望是導熱率至少是2W/ mK以下。尤其是ZnS— Si02系 化合物導熱率低,作爲第2保護層是最合適的。再有,
Sn02 或者在 Sn02 中添加 ZnS、CdS、SnS、GeS、PbS 等 (56) (56)200406006 硫化物的材料,或者在Sn〇2中添加Cr2〇3、M〇3〇4等過渡 金屬氧化物的材料,導熱率低、比ZnS - Si〇2系材料是熱 穩定的’因此即使在第2熱穩定化層的膜厚爲1 nm以下 時’也不發生向記錄膜的熔入,作爲第2保護層顯示出特 別優良的特性。另外,爲了有效地利用記錄層和吸收率抑 制層之間的光學干涉,在雷射波長是65 Onm左右時,第2 保護層的最佳膜厚時25nm〜45nm。 吸收率抑制層 ® 吸收率抑制層,希望多個折射率n、k是在1.4 <n<4.5 、一 3.5<k<— 0.5的範圍,尤其是希望在2<n<4、 一 3.0<k< — 0.5的材料。在吸收率抑制層中,爲了吸收光 ’最好是熱穩定的材料,所希望的是,要求熔點是1〇〇〇 °C以上。另外’在保護層中添加硫化物時,具有特別大的 減低串軌擦除的效果,但在吸收率抑制層的情況下,希望 ZnS等硫化物的含量至少比添加在保護層中的上述硫化物 φ 的含量少。這是因爲有時出現熔點降低、導熱率降低、吸 收率降低等惡劣影響。作爲上述吸收率抑制層的組成,希 望是金屬和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 碳化物的混合物,Cr和Cr203的混合物顯示特別優良的提 高覆寫特性的效果。尤其是在Cr是60〜95原子%時,能 夠得到適合本發明的導熱率、光學常數的材料。具體地說 ,作爲上述金屬,希望是A卜Cu、Ag、Au、Pt、Pd、C〇 、Ti、Cr、Ni、Mg、Si、V、Ca、Fe、Zn、Zr、Nb、M〇 •60- (57) 200406006
、Rh ' Sn、Sb、Te、Ta、W、ir、Pb 的混合物,作爲金 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最好 是 si〇2、Si〇、Ti02、A1203、Y2〇3、CeO、La203、Ιη203 、GeO、Ge02、PbO、SnO、Sn02、B i 2 Ο 3、T e Ο 2、Μ O 2、 wo2、wo3、Sc2〇3、Ta2〇5、zr〇2。除此之外,可以使用 Si— Ο— N 系材料、Si— Al— O—N 系材料、Cr203 等 Cr— Ο系材料,c〇203、CoO等Co-Ο系材料等氧化物, TaN、ALN、Si3N4 等 Si— N 系材料、Al—Si— N 系材料( 例如 AlSiN2 ) 、Ge — N系材料等氮化物,ZnS、Sb2S3、
CdS、In2S3、Ga2S3、GeS、SnS2、PbS、Bi2S3 等硫化物, SnSe3、S b 2 S e 3 ' CdSe、ZnSe、IΠ2 S e 3 ' Ga2 S e3 ' GeSe、 GeSe2、SnSe、PbSe、Bi2Se3 等硒化物,或者 CeF3、MgF2 、C aF 2等氟化物,或者也可以使用接近上述材料組成物 質的吸收率抑制層。
另外,作爲吸收率抑制層的膜厚希望是lOnm以上、 10 0nm以下,在是20nm以上、50nm以下時,顯示特別良 好的提高覆寫特性的效果。另外,在保護層、吸收率抑制 層的膜厚之和是凹軌深度以上時,顯著地出現降低串軌擦 除的效果。如先前所說明,吸收率抑制層具有吸收光的性 質。因此,吸收率抑制層也吸收光而發熱,從而使記錄層 吸收光而發熱。另外,重要的是,在記錄層是非晶態時, 吸收率抑制層的吸收率,比記錄層是晶態時更大。這樣發 現,藉由光學設計,可做到記錄層是非晶態時的記錄層中 的吸收率Aa比記錄層是晶體時的記錄層的吸收率Ac小 -61 - (58) (58)200406006 的效果。利用該效果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覆寫特性。爲了得 到以上的特性,需要使吸收銮抑制層中的吸收率提高至 3 0〜4 0 %左右。另外,吸收率抑制層中的發熱量,隨著記 錄層的狀態是晶態,或者是非晶態的不同而不同。其結果 ,從記錄層向熱擴散層的熱流,由於記錄層的狀態不同而 發生變化,利用該現象,能夠抑制因覆寫引起的跳動上升 〇 以上的效果,是藉由吸收率抑制層中的溫度上升,由 阻斷從記錄層向熱擴散層的熱流的效果發現的。爲了有效 地利用該效果,保護層和吸收率抑制層的膜厚之和,可以 是凸軌和凹軌之間的臺階高差(基板上的凹軌深、雷射波 長的1 / 7〜1 / 5左右)以上。在保護層和吸收率抑制層 的膜厚之和是凸軌和凹軌之間的臺階高差以下時,在記錄 層上進行記錄時産生的熱傳遞到熱擴散層,在鄰接軌道中 記錄的記錄標記則容易擦除。 熱擴散層 作爲熱擴散層,可以是高反射率、高導熱率的金屬或 者合金’希望 Al、Cu、Ag、Au、Pt、Pd的總含量是 90 原子%以上。另外,最好是Cr、Mo、W等高熔點、硬度 大的材料’及這些材料的合金也能夠防止由多次抹寫時因 g己錄材料的流動産生的劣化的材料。特別是在作爲含有 95原子%以上的熱擴散層時,能夠得到廉價、高cnr、 高記錄靈敏度、耐多次抹寫性優良、而且降低串軌擦除的 -62· (59) (59)200406006 效果極大的資訊記錄媒體。尤其是,在上述熱擴散層的組 成含有95原子%的A1時,能夠實現廉價而且耐蝕性優良 的資訊記錄媒體。作爲對A1的添加元素,Co、Ti、Cr、 Ni、Mg、Si、V、Ca、Fe、Z η、Z r、N b、Μ o、Rh、Sn、 Sb、Te、Ta、W、Ir、Pb、B和C雖在耐蝕性方面優良, 但在添加元素是 Co、Cr、Ti、Ni、Fe時,在提高耐蝕性 上具有特別大的效果。另外,上述熱擴散層的膜厚可以是 30nm以上、lOOnm以下。在熱擴散層的膜厚比30nm薄時 ,在記錄層中産生的熱變得難以擴散,因此尤其是當進行 10萬次左右的抹寫時,記錄層變得容易劣化,並且也往 往容易發生串軌擦除。另外,因爲透過光,所以變得難以 作爲熱擴散層使用,再生信號振幅也往往降低。另外,在 包含在吸收率抑制層中的金屬元素和包含在熱擴散層中的 金屬元素相同時,在生産上有大的優點。即,因爲能夠使 用同一個靶將吸收率抑制層和熱擴散層的2層的層製膜。 也就是說,在吸收率抑制層製膜時,藉由使用 Ar - 02混 合氣體、Ar- N2混合氣體等混合氣體進行濺射,在濺射 中使金屬元素和氧或者氮發生反應,從而製成具有適當的 折射率的吸收率抑制層,在熱擴散層的製膜時,使用 Ar 氣進行濺射,從而製成導熱率高的金屬的熱擴散層。 在熱擴散層的膜厚是2 0 0nm以上時,生産率惡化’ 由於熱擴散層的內部應力發生基板的翹曲’而往往不能正 確地進行資訊的記錄和再生。另外,如果熱擴散層的膜厚 是3 Onm以上、90nm以下,在耐蝕性、生産率方面優良 -63- (60) (60)200406006 ,是更希望的。 實施例2 接著,用圖1 7表示使用藍色雷射進行記錄時的本發 明的實施例2。 首先,說明媒體的構成。 圖1 7是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基本構成。即,在 基板上依次層疊熱擴散層、第2保護層、第2熱穩定化層 、記錄層、第1熱穩定化層、第1保護層,最後形成覆蓋 層。在此,對於基板來說使用聚碳酸酯製的厚1.1mm的 基板,使用在記錄區域內周爲23.8至外周爲58.6以凹軌 的軌道間距爲0.32 μπι形成的基板。 利用濺射製程,在上述1.1mm厚的基板上,作爲熱 擴散層將AgwRuiAu!(重量%)製成100nm的膜,作爲 第2保護層將(ZnS) 8G(Si02) 2〇製成3 0nm的膜,作爲 第2熱穩定化層將Ge8GCr2() - N製成2nm的膜,將後述的 記錄層製成12nm的膜,作爲第1熱穩定化層將Ge8GCr2〇 一 N製成2nm的膜,作爲第1保護層將 (ZnS ) 8〇(Si02) 2G製成60nm的膜。再利用旋轉塗布法 以厚0.1mm均勻地塗布紫外線固化樹脂層,藉由照射紫 外線進行固化而形成覆蓋層,得到在以下的實施例2中使 用的資訊記錄媒體。記錄層材料的詳細說明在以後描述。 藉由對上述那樣製成的光碟照射具有波長810nm、光 束長徑96tum、短徑Ιμηι的橢圓光束的雷射,進行初始化 -64 - (61) (61)200406006 在本實施例中,製成以和現有的DVD - RAM等製品 相反的順序進行層疊的結構的光碟,但即使採用和現有的 順序相同地進行層疊的結構,也不喪失本發明的效果。 另外,根據需要,即使層疊吸收率抑制層也沒有問題 〇 其次,說明在本實施例中的記錄和再生條件。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記錄和再生條件。作爲馬達控制方 法,採用使每個區域光碟的轉數發生變化的CAV方式。 在資訊記錄媒體(以下,叫做光碟)上記錄資訊時, 採用標記邊緣方式,使用(1 一 7) RLL調變方式進行記錄 。資訊記錄時的時脈頻率,在內周設定爲66MHz,使其 隨線速度增大而增加。再者,內周的線速度設定爲5.28m / s。使已進行初始化的光碟旋轉,通過覆蓋層用數値孔 徑0.85的物鏡使波長405 nm的半導體雷射進行聚光,一 面以推挽方式進行尋軌控制,一面在凹軌上進行資訊的記 錄和再生。在此,所謂在凹軌上是指,在基板上形成的凹 凸內從雷射頭看爲近側的區域。爲了形成記錄標記,使用 將記錄脈衝分割成多個的多脈衝記錄波形。首先,照射可 結晶化的中間能級的雷射後,在每個時脈周期T照射用於 非晶態化的高能級的雷射,在各高能級的脈衝之間進行低 能級的雷射照射。再在一連串的高能級脈衝中照射最終脈 衝之後立即照射低能級的冷卻脈衝,然後回到照射可結晶 化的中間能級雷射。在形成η T ( η : 2〜8 )長的標記時, -65· (62) (62)200406006 问Bt:級的脈衝數設定爲η - 1,脈衝寬度根據記錄層材料 、線速度等進行適當選擇使其最佳。高能的雷射功率是 5mV/,中間功率是1.5mW,低能級的是〇.3mW,但這些 功率也根據記錄層材料、線速度等進行適當選擇使其最佳 〇 一般說來,在利用透鏡數値孔徑NA的透鏡對雷射波 長λ的雷射進行聚光時,雷射光束的點徑大約爲〇 . 9 X λ / ΝΑ。因此,在上述條件時,雷射光束的點徑大約是 〇·4 3 μιη。此時,雷射光束的偏振光爲圓偏振光。 在以以上的條件下在上述光碟上進行記錄時,最短標 g己即2Τ標記的標記長爲大約〇·ΐ6μιη,最長標記即8Τ標 記的標記長爲大約0.6 4 μ m。 再有,當進行跳動測定時,進行包含上述2 T〜8 T的 隨機圖形信號的記錄和再生,在再生信號中進行利用以往 的等化器的波形等效、極限等化器的波形等效、2値化、 鎖相環(PLL: Phase Locked Loop)處理,藉由時間間隔 分析器(TIA)測定跳動。 接著,說明記錄層材料的評價基準。 爲了評價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擦除性能、信號品質 ,測定相當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的跳動(進行 1 〇次隨機信號記錄後的跳動)。這裏的跳動測定,在從 連續的5個軌道的內周到外周方向依次記錄隨機圖形後, 在5個軌道的中心軌道測定跳動。另外,爲了進行抹寫壽 命的試驗,分別測定相當內周部和外周部的記錄線速度的 -66· (63) 200406006 1萬次抹寫後的跳動,在測定自1 0萬次記錄後的跳動上 升量。另外,也同樣地測定1 〇萬次抹寫後的跳動,測定 自1 0萬次記錄後的跳動上升量。進而,爲了評價以相當 內周部的記錄線速度記錄的記錄標記內的再結晶化的影響 ,在相當上述內周部的記錄線速度和相當外周部的記錄線 速度中,記錄8T的單一頻率信號,測定內外振幅比(內 周部振幅/外周部振幅)。另外,進行用於保存壽命評價 的加速試驗。具體地說,在測定物件的媒體上,以相當內 周部的線速度進行1 0次隨機信號記錄,預下測定其跳動 ,再測定與在加熱至90 □的烘箱中放置20小時後的跳動 上升量的差(所謂的檔案內(archival )再生跳動)。進 而,與上述試驗同時,在不同的軌道上以相當外周部的記 錄線速度在記錄1 〇次隨機信號後預下測定跳動,在90 口 的溫度維持20小時後,在同一軌道上僅進行1次覆寫, 測定和加速試驗前跳動的差(所謂的檔案覆寫跳動)。各 性能的目標値如下。 跳動:7 %以下 抹寫壽命:2%以下 內外周振幅比:〇 . 8以下 保存壽命(內周):2%以下 保存壽命(外周):3%以下 再有,跳動的目標値7 %雖比標準値(6 %以下)大 ,但如先前所述,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的資訊記錄媒體中, 爲了僅比較記錄層的性能,記錄層的組成以外的構成不發 i;· -67- (64) (64)200406006 生變化。因此,與製成適合各記錄層的情況進行比較,至 少發生1 %以上的跳動上升量。因此,是強行使目標値提 高。但是,按照該試驗,對於達到7 %以下的幾個記錄層 組成’進行媒體構成的最佳化時,在所有的媒體中跳動都 降低至6 %以下。因此,上述目標在判斷記錄層組成的性 能上是妥當的。另外,作爲再結晶程度量的評價,雖將內 周部振幅/外周部振幅設定爲〇. 8以上,但在達到以上的 目標的資訊記錄媒體中,由於充分地抑制再結晶化,因此 不發生最內周部的跨速擦除性能的惡化、跨速抹寫性能的 惡化、跨速串音性能的惡化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在沒 有達到以上目標的資訊記錄媒體中,發生上述中的任一個 問題的槪率格外變大。因此,上述目標是妥當的。 以◎、〇、X表示本實施例的評價結果,但判定基準 如下。 跳動 ◎ ·· 7%以下、〇:8%以下,X:大於8% 抹寫壽命 ◎ : 1%以下、〇:2%以下,X:大於2% 內外周振幅比 ◎ ·· 〇 · 9以上、〇:0 · 8 %以上,x :小於〇 · 8 保存壽命(內周) ◎ : 1%以下、〇:2%以下,X:大於2% 保存壽命(外周) ◎ :2%以下、〇:3%以下,X:大於3% -68- (65) (65)200406006 綜合評價 ◎:以上的評價案例全部是◎, 〇:在以上的評價案例中沒有X,即使有一個〇, X :在以上的評價案例中,即使有一個x。 關於記錄層的製膜方法,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g 行。 最後,說明記錄層材料的評價結果。 和實施例1相同地硏究A〜F系列的記錄層,得到和 實施例1相同的結果。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雖進行軌道間距爲0.32 μιη @ 凹軌上記錄,但即使進行凹凸軌記錄也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〇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示出CAV記錄方式的例子,但 即使在CLV記錄方式中也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進而,如在實施例1中所述,在Bi — Ge— Te系相變 記錄層材料的組成是由以下的組成點B2、C2、D2、D6、 C8、B7包圍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同族元素的Si、sn、 Pb代替Ge,藉由添加適量的Si、Sn、Pb代替Ge,就能 容易地調整可能對應的線速度範圍。例如,在由Si取代 G e時,生成比G e或G e T e熔點高、結晶化速度小的s丨T e ,因此SiTe在熔融部外緣部分産生偏析,再結晶化被抑 制。另外,在由SnTe或PbTe取代GeTe時,因爲提高核 生成速度,所以能夠彌補高速記錄時的擦除不足。 B2 ( Bi2,Ge47,Te51 ) -69- (66)200406006
Te C2 (Bi 3 : ’ G C 4 了, T e 5 〇 ) D2 (Bi 4 ,G e 4 7, Te49 ) D6 (Bi 16 ,Ge37 ’ 丁e4 7 ) C8 (Bi 3 0 ,Ge22 ’ T e 4 8 ) B7 (Bi 19 ,Ge26 ,Te55) 即 ,是 以 下所示 組成系記錄層材料。 4 ; 元系 記 錄層材 料· Bi - Ge - Si — 丁 Bi 一 Ge — Pb — Te & 5 兀系 Π 己錄層材料·· Bi - Ge— Si— Sn— Te、Bi— Ge、 Si - Te、Bi- Ge— Sn- Pb- Te
Bi — Ge — Sn〜
6兀系I己錄層材料:Bi - Ge — Si — Sn - Pb — Te 藉由形成像以上的多元系的組成,可更細微地控制記 錄層材料的性能。
另外’如果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記錄曆 材料中再添加B,就能得到顯示再結晶化更加被抑制的、 性能優良的資訊記錄媒體。這可以認爲是因爲,雖然B和 Ge同樣地具有抑制再結晶化的效果,但b原子非常小, 因此可迅速地發生偏析。 再者,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所使用的記錄層材料 ,如果維持以上述組成式表示的範圍的關係,即使混入雜 質,若雜質的原子%是1%以內,本發明的效果就不喪失 另外,本發明的媒體結構中,記錄層的膜厚是5nm 以上、15nm以下,在光學上是最佳的。尤其是在7nm以 -70- (67) (67)200406006 上、1 1 nm以下時,可抑制因多次抹寫時的記錄膜的流動 産生的再生信號劣化,而且在光學上能夠使調變度最佳化 ,因此使合適的。 採用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能夠得到完全解決以下 問題的資訊記錄媒體。 問題1 : 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信號劣化 問題2 :在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多次抹寫性能 的劣化 問題3 : C A 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和最外周部的保存壽 命劣化 問題4 : CAV記錄時的最內周部的串軌擦除性能的惡 化 問題5 :跨速覆寫性能的惡化 問題6 :跨速串音性能的惡化 問題7 :跨速擦除性能的惡化 問題8 :用於確保跨速性能的總數增加(附加核生成 層)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資訊記錄媒體的 結構圖。 圖2是表示用於評價本發明的資訊記錄媒體的資訊記 錄再生裝置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71 - (68) (68)200406006 圖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9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最佳組成範圍的 三角組成圖。 圖1 〇是表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最佳組成範圍 的三角組成圖。 圖1 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圖。 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最佳組成範圍的 三角組成圖。 圖1 6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例i中的最佳組成範圍的 三角組成圖。 圖17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資訊記錄媒體 結構圖。 符號說明 2- 1 :光碟 2 — 2 :馬達 2 - 3 :雷射頭 -72- (69) (69)200406006 2— 4:前置放大器電路 2 — 6 :記錄波形發生電路 2 — 7 :雷射驅動電路 2 — 8 : 8 — 1 6調變器 2 — 9 : L/ G伺服電路 2— 10 : 8— 16解調器
-73-

Claims (1)

  1. 200406006 Π)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以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 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 ’ β卩: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 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 的範圍; B3 ( Bi3,Ge46,Te5 】) C3 ( Bi4,Ge46,Te50 ) D3 ( Bis,Ge“ ’ Te49) D 5 ( B i i 〇,Ge42,Te48 ) C5 ( Bii〇,Ge4i,Te49) B5 ( Bi7,Ge41,Te52 )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上記記錄層所含之Bi、Ge及Te的組成比,是在由以Bi 、Ge、Te爲頂點的一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F3 ( Bi3.5,Ge“,Te50.5 ) C3 ( Bi4,Ge46 ’ Te5〇) D3 ( Bi,,Ge46 ’ Te49) D5 ( Bii〇,Ge" ’ Te48) C5 ( Bii〇,Ge4i,Te49) F 5 ( B i 7.5,G e 41 ’ T e 5 】5 ) 〇 -74· (2) 200406006 3 ·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以上述雷射光束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 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在於: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 B i、G e和T 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 e、T e作爲頂點 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而且上述記錄材 料的Bi、Ge和Te的組成比滿足
    ((GeTe) X ( Bi2Te3) ι·χ) i-yGey (但 0<x<l、〇<y< 1 ); B 2 ( B i 2 5 G e 4 7 ? T e 51 ) C2 ( B13 * Ge47 5 Τ^5〇) D2(Bi4,Ge47,Te49) D6 ( Bi“,Ge37,Te47) C8 ( Bi3〇 ’ Ge22,Te48)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0
    4 ·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使上述雷射光束以某種線速度進行相對的掃 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爲具備如下組 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 組成比是在由以B i、Ge、T 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 下各點包圍的範圍,而且將記錄層的厚度做成15nm以下 B2 ( Bi2,Ge47,Te51 ) ·75· (3) (3)200406006 C2 ( B13 » Ge47 » Te5〇) D2 ( Bi4,Ge47,Te49 ) D6 ( Bi16,Ge37,Te47 ) C8 ( Bi3〇,Ge〗2,Te“) B7 (Bii9’ Ge26,Te55)。 5· —種資訊S錄媒體’係屬於在基板上具備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使上述雷射光束以某種線速度進行相對的掃 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爲具備如下組 成的記錄層’即·上述g3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宜 組成比疋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 下各點包圍的範圍,且記錄層上密著有熱穩定化層; B2 (Bi2,Ge47,Tesi) C2 ( Bi3,Ge47,Teso) D2 ( Bi々,Ge47 ’ 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u)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 記熱穩定化層是由熔點在650 °C以上之材料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 記熔點在6 5 0 °C以上之材料,是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 物中選出一種所構成。 8.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在基板 -76- (4) (4)200406006 上具備藉由雷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 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藉由使上述雷射光束以某種線速度 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 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 、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 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而且在記錄層的雷射 光束入射側的相反側形成吸收率控制層; B 2 ( B i 2 5 Ge47,T e 51 ) C2 ( B13 5 Ge 4 7 5 Te5〇) D2 ( Bi々,Ge47 ’ 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 記吸收率控制層係由複折射率η、k爲,1.4<n<4.5,-3.5<k<-0.5之吸收率控制材料所構成。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上 記吸收率控制材料,係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金屬 氮化物中選出一種,與金屬混合之混合物所構成。 U·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在基板 上具備藉由雷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 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藉由使上述雷射光束以某種線速度 進行相對的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 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 -77- (5) (5)200406006 、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 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而且在記錄層的雷射 光束入射側的相反側形成熱擴散層; B2 ( Bi】,Ge47,Te5i) C2 ( Bi3,Ge47,Teso) D2 ( Bi4 ’ Ge47,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130 » Ge22 5 Te4g)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上記熱擴散層爲從Al、Cu、Ag、Au、Pt、Pd中任選一種 爲主要成分。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上述記錄層和熱擴散層之間至少設置保護層,且保護層的 膜厚爲25nm以上、45nm以下。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上述記錄層和熱擴散層之間至少設置吸收率控制層,且記 錄層和熱擴散層的間隔達到35nm以上、125nm以下。 15·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藉由雷射光束的 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 且半徑R1的記錄線速度V1與較R1外側位置之R2的記 錄線速度V2的關係,滿則V2/V12R2/R1之光碟,其特 徵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 Bi、Ge和Te ’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 •78- (6) 200406006 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2(Bi2, Ge47, Tesi) C2 ( B13 » Ge47 » Te5〇) D2 ( Bi4,Ge47,Te49) D6 ( Bii6,Ge37,Te47) C8 ( B130 ? Ge22 5 Te48)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0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資訊記錄媒體 滿足 R2/R1 g 1 .5。 其中
    其中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資訊記錄媒體 滿足 R2/R1 ^ 2.4。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資訊記錄媒㉟,其 8.14m/sS VI ^ 8.61m/s。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資訊記錄媒體,_ 具備如下組成的δ£錄層,即·上述|2錄層材料含有 . 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 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F2 ( Bi】.5 ’ 〇亡47 ’ Te5〇.5) C2(Bi3,Ge47,Te5〇) D2(Bi4,Ge47,Te49 ) D6 ( Bi“,〇e37,Te47) C8 ( B130 5 Ge22 , Te48 ) F7 ( Bii9 ’ Ge】7,Te54) 〇 20·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在形成有記錄軌跡的 -79· (7) (7)200406006 基板上具備可多次抹寫之記錄層,藉由使數値口徑ΝΑ的 物鏡所聚光之波長λ的雷射光束,在軌道間距ΤΡ之記錄 軌跡上掃描,在軌道間距ΤΡ小於0.6χ ( λ/ΝΑ)的記錄條 件下,致使記錄層產生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 體,其特徵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 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 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 2 ( B i 2 J G e 4 7 ^ T e 51 ) C2 ( B13 ? Ge47 , Teso) D2 ( Bi々,Ge47,Te49) D6 ( Bi“,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n)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0 2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滿足 640nm $ λ S 665nm,0.6 ^ ΝΑ ^ 0.65,且 ΤΡ $ 〇·6 18μιη之記錄條件。 22. 一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預先形成有同心 圓狀或螺旋狀的谷(凹軌,groove ),且在谷與谷間設置 谷間丘(凸軌,land )之圓盤狀基板,及藉由基板上的相 變而可多次抹寫之記錄層,且在谷上的記錄層、丘上的記 錄層兩者皆進行雷射光束相對掃描以在記錄軌跡記錄資訊 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 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 、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80- 200406006
    B2 ( Bi2,Ge47,T.e51) C2(Bi3,Ge47,Te50) D2 ( Bi4 ’ Ge47,Te49) D6 ( Bii6 ’ Ge37,Te47) C8 ( B130 9 G^22 5 Te4g)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23.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上記雷射光速的相對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 資訊記錄媒體,且藉由檢測被記錄在上記資訊記錄媒體之 記錄標記的邊緣以讀出資訊的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爲具 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 i、G e 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 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2 ( Bi2 5 Ge47 J Tesi) C2( Bi3,Ge47,Te5〇) D2 ( Bi4,Ge47,Te49) D6 ( Bi“,〇e37,Te47) C8 ( Bi3〇,Ge22,Te48) B 7 ( B i 1 9,G e 2 6,T e 5 5 ) 〇 24· —種資訊記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雷 射光束的照射所致的相變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 記錄層,藉由上記雷射光速的相對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 -81 - (9) 200406006 資訊記錄媒體,且上記資訊記錄媒體的形狀爲圓盤狀,上 記基板上預先形成有同心圓狀或螺旋狀的谷(凹軌, groove ),並至少使用谷或谷與谷間之丘(凸軌,land ) 之一者作爲記錄軌跡,且凹軌或凸軌之至少一者爲搖擺軌 跡(wobble ),其特徵爲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 述|S錄層材料含有B i、G e和T 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 i、 G e、T e爲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2 ( Bi!,Ge47,Te5i) C2 ( Bi3,Ge47,Teso ) D2 ( Bi4,Ge47,Te49) D6 ( Bi16,Ge37,Te47) C8 ( Bi3〇,Ge22,Teu) B 7 ( B i i 9,Ge2 6,Te 5 5 )。 25. —^種資錄媒體’係屬於具備基板,及藉由波
    長3 90nm以上、42 〇nm以下的雷射光束照射所致的相變 以進行資訊記錄且可多次抹寫的記錄層,藉由上記雷射光 速的相對掃描以進行資訊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其特徵爲 具備如下組成的記錄層,即:上述記錄層材料含有Bi、 Ge和Te,其組成比是在由以Bi、Ge、Te爲頂點的5角 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2 ( Bi〗,Ge47,Te5i) C2 ( Bi3 ’ Ge47,Te5〇) D2(Bi45 Ge47» Te49) D6 ( Bii6,Ge37,Te47) -82- (10)200406006 C8 ( B i 3 〇, Ge22 ,T e 4 8 ) B7 ( B i i 9, Ge26 ,Te55) 26. —種資訊記錄層材料用靶,其特徵爲該靶的組成 是:含有Bi、Ge和Te、其組成比是由以Bi、Ge、Te爲 頂點的三角組成圖上的以下各點包圍的範圍。 B3 ( Bi3,Ge46,Te5i) C3 ( Bi4,Ge46,Te5〇)
    D3 ( Bis,Ge46,Te49) D5 ( Bii〇,Ge42,Te48) C5 ( Bii〇,Ge4i,Te49) B 5 ( B i 7,G e 4 i,T e 5 2 ) 0
    •83-
TW092122771A 2002-09-10 2003-08-19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I246078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63570 2002-09-10
JP2003028620A JP3647848B2 (ja) 2002-09-10 2003-02-05 情報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6006A true TW200406006A (en) 2004-04-16
TWI246078B TWI246078B (en) 2005-12-21

Family

ID=3239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2771A TWI246078B (en) 2002-09-10 2003-08-19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040106065A1 (zh)
JP (1) JP3647848B2 (zh)
CN (1) CN100358028C (zh)
HK (1) HK1065633A1 (zh)
TW (1) TWI2460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3659B2 (en) * 2002-12-26 2006-04-25 Hitachi Maxell,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on and fro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US7425735B2 (en) * 2003-02-24 2008-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layer phase-changeable memory devices
US7402851B2 (en) * 2003-02-24 2008-07-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ase changeable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nitrogen and/or silicon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115927B2 (en) * 2003-02-24 2006-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ase changeable memory devices
WO2005081256A1 (en) * 2004-02-19 2005-09-0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Electrically writeable and erasable memory medium
US7431973B2 (en) * 2004-03-12 2008-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thereof
TW200601322A (en) 2004-04-07 2006-01-01 Hitachi Maxel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006155794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dk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試験方法
US8264942B2 (en) * 2005-10-26 2012-09-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ptical disc embossed features
JP2007290350A (ja) * 2006-03-31 2007-11-08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媒体
KR100782482B1 (ko) * 2006-05-19 2007-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GeBiTe막을 상변화 물질막으로 채택하는 상변화 기억 셀, 이를 구비하는 상변화 기억소자,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10615B1 (ko) * 2006-09-20 2008-03-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온 상전이 패턴을 구비한 상전이 메모리소자 및 그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810A (en) * 1858-03-30 bulkley
SE424143B (sv) * 1980-12-08 1982-07-05 Alfa Laval Ab Plattindunstare
US4656079A (en) * 1984-06-15 1987-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versibl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2592800B2 (ja) * 1986-03-11 1997-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情報記録部材
JPS63251290A (ja) * 1987-04-08 1988-10-18 Hitachi Ltd 光記録媒体と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その応用
JPH01220236A (ja) * 1988-02-29 1989-09-01 Hoya Corp 書き替え可能な相変化型光メモリ媒体
JP2941848B2 (ja) * 1988-07-20 1999-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記録媒体
JPH03297689A (ja) * 1990-04-17 1991-12-27 Toray Ind Inc 情報記録媒体
US5591501A (en) * 1995-12-20 1997-01-07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phase change data recording points
US6821707B2 (en) * 1996-03-11 2004-1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thod of recording/eras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JP4030205B2 (ja) * 1998-10-26 2008-01-09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2001232941A (ja) * 2000-02-22 2001-08-28 Toshiba Corp 相変化光記録媒体
US6806030B2 (en) * 2000-03-30 2004-10-19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TW487682B (en) * 2000-08-10 2002-05-21 Nat Science Council Rewritable phase-change typ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disk containing the same
EP1220214B1 (en) * 2000-12-19 2004-08-11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writable phase-change optical recording composition and rewritable phase-change optical disc
JP2002240432A (ja) * 2001-02-20 2002-08-28 Ricoh Co Ltd 光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022580A (ja) * 2001-05-02 2003-01-2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情報記録担体の製造方法、情報記録担体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担体記録装置
TWI234157B (en) * 2001-12-07 2005-06-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5038568A (ja) * 2003-06-26 2005-02-10 Hitachi Maxell Ltd 相変化光記録媒体
JP4006410B2 (ja) * 2003-09-22 2007-11-1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TW200523923A (en) * 2004-01-06 2005-07-16 Hitachi Maxell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ddress information
TW200601322A (en) * 2004-04-07 2006-01-01 Hitachi Maxel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65633A1 (en) 2005-02-25
US20070037093A1 (en) 2007-02-15
JP2004155177A (ja) 2004-06-03
CN100358028C (zh) 2007-12-26
TWI246078B (en) 2005-12-21
US20040106065A1 (en) 2004-06-03
JP3647848B2 (ja) 2005-05-18
CN1495745A (zh) 200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89612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US20070037093A1 (en) Information-recording medium
JP4006410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3777111B2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354733B2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3178487A (ja)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製造方法
JP4078237B2 (ja) 光記録媒体、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JP2004071079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3882532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用媒体及び記録消去方法
JP3786665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302263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アドレス情報管理方法
JP3870702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用媒体及びその記録消去方法
JP3655298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3654897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3877756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6212880A (ja) 相変化型光記録媒体
JP4282706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3242683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4393806B2 (ja) 光記録媒体
JP3912954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4231434B2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3912517B2 (ja) 相変化型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5205762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206866A (ja) 光記録方法
JP3620597B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