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20464Y -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 Google Patents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20464Y CN2620464Y CNU032360657U CN03236065U CN2620464Y CN 2620464 Y CN2620464 Y CN 2620464Y CN U032360657 U CNU032360657 U CN U032360657U CN 03236065 U CN03236065 U CN 03236065U CN 2620464 Y CN2620464 Y CN 262046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 ploughing
- weeding
- cultivator
- coun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8—Tools; Details, e.g. adaptations of transmissions or gearings
- A01B33/10—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tools ;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cutting a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8—Tools; Details, e.g. adaptations of transmissions or gearings
- A01B33/10—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tools ;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cutting action
- A01B33/103—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features of the tools ;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cutting action the rotating shaft being oriented horizontall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2—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 A01B33/028—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tools on horizontal shaft transverse to direction of travel of the walk-behind ty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08—Tools; Details, e.g. adaptations of transmissions or gearings
- A01B33/082—Transmissions; Gearings; Power distribu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3/00—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 A01B33/16—Tilling implements with rotary driven tool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fertiliser distributors or seeders, with grubbing chains, with sloping axles, with driven discs with special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转式耕耘机(10),具有:多个耕耘齿(120),这些耕耘齿被设置在主体(58)的前面;以及左、右驱动轮(11、11)。耕耘齿包括:设置在主体宽度中部的多个向前转动的齿(121,122);设置在所述向前转动的齿的横向外侧的多个反向转动的齿(123)。从侧面看,这些反向转动的齿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以便同时挖入土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后部跟走式耕耘机(walk-behind cultivator)的改进。
背景技术
普通的后部跟走式耕耘机是通过设置在转动轴上的一些耕耘齿的转动来进行工作的,并且与这些耕耘齿一起被推进。那些耕耘机被称作前齿式(front-tine)耕耘机。然而,近年来,已经研发了一种前转式(front-rotary)耕耘机,即后部跟走式耕耘机,这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在设有驱动轮的主体前面设有一些耕耘齿。
由于把耕耘齿设置在主体的前面,因此,这种前转式耕耘机有利于在畦头(headland)进行耕耘,并在操作期间允许操作者向前方看,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因此,这种耕耘机倍受关注(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301582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昭-56-97903)。
措辞“畦头”是指当耕耘机对矩形土地进行耕耘时剩下的那些未被耕耘到的区域。例如,当耕耘机平行于矩形土地的一侧边来回移动地进行耕耘时,为了在矩形土地的两端进行转向或进行类似操作,需要临时停止工作,从而会使一些区域未被耕耘到,这些未被耕耘到的区域就是所述的“畦头”。
在日本专利No.3015821中公开的一种耕耘机被称作向下切割式(down-cut)耕耘机,这种耕耘机设有一些耕耘齿,这些耕耘齿从耕耘机的行进方向的前上方朝向土地转动,并且主要被用于破碎土壤。
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昭-56-97903中公开的一种耕耘机被称作向上切割式(up-cut)耕耘机,这种耕耘机设有一些耕耘齿,这些耕耘齿从耕耘机的行进方向的后上方朝向土地转动,这种耕耘机主要被用于对土地进行除草。
作为这种前转式耕耘机的一个例子,下面将参照图16来描述在日本专利No.3015821中公开的这种前转式耕耘机。
图16所示的前转式耕耘机200是一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这种耕耘机在一主体202下部设有一传动箱203,在主体202上安装一台发动机201,传动箱203与一后部变速箱(rear mission case)204及一前部转动外壳205被模制成一个整体,一对左、右驱动轮207,207被安装在从变速箱204的后部突出的一轮轴206上,一转动副轴(countershaft)208被设置在变速箱204的前面,多个的耕耘齿210被安装在从转动外壳205的前部突出的一转动轴209上,在转动外壳205内一条链带213在转动副轴208的一驱动链轮211与转动轴209的一从动链轮212之间运行。
发动机201是一种水平式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向侧向突出的一输出轴214。一条皮带218在安装于输出轴214上的一驱动皮带轮215和安装于从变速箱204突出的一输入轴216上的一从动皮带轮217之间运行,从而把发动机201的动力传递到传动装置。发动机201的动力能通过轮轴206驱动左、右驱动轮207,207,并且能通过转动副轴208、链带213及转动轴209驱动所述的耕耘齿210。
前转式耕耘机200的耕耘齿210在横跨主体202(横跨图面两侧)的宽度上被设置成四行。所有这些耕耘齿210都随着转动轴209沿一个方向进行转动,从而进行耕耘操作。附图标记219表示用作一主离合器的一张力辊,附图标记220表示一个手柄杆。
利用所述的耕耘齿210进行耕耘会造成所谓的折断现象(或跳跃现象),在这种折断现象中,耕耘反作用力会使这些耕耘齿210向上弹起。所造成的这种折断现象会降低耕耘机200行进的直线性,从而会导致耕耘操作不充分,不能良好地对土地进行耕耘。当耕耘机200重量较轻的情况下,这种不良趋势显得尤为明显。
在上述这种传统技术中,发动机201被设置在后轮轴206与前部转动轴209之间,使这种耕耘机200的重心向前偏移,从而使发动机的一部分重力作用在耕耘齿210上。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耕耘齿210挖入地面Gr21的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折断现象的发生。
然而,仅采用这种结构,会使制耕耘齿210的挖掘程度以及对折断现象的防止上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可以把发动机201或诸如平衡重(counterweight)的重荷载安装在耕耘齿210的前面或上面,以便增大作用在耕耘齿210上的重量分布。然而,这使得耕耘机200的重心太偏向前方,从而会使手柄杆220太重。尤其是在向下推手柄杆220使耕耘齿210抬升起来以便使耕耘机200进行转向时,向下压的力增加,会减小可操纵性。仅仅通过使耕耘机200的重心前移,会不恰当地增大操作者的工作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期望有这样一种前转式耕耘机,这种前转式耕耘机在主体的前面设有一些耕耘齿,所述的主体上设有驱动轮,这种耕耘机能防止折断现象的发生,能提高耕耘性能,还能降低操作者的工作负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它具有:一主体;一发动机,被设置在所述的主体上;左、右驱动轮,被设置在所述的主体上,并由所述的发动机驱动;众多的耕耘齿,被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前面,并由所述的发动机驱动,所述的耕耘齿包括:众多的向前转动的齿,被设置在所述主体宽度的中部;众多的反向转动的齿,在所述主体的横向方向上被设置在所述的向前转动的齿的外侧,从侧面看,所述的反向转动的齿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把耕耘齿中的向前转动的齿设置在主体宽度的中部,把反向转动的齿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的横向外侧,从而允许向前转动的齿可以从耕耘机的行进方向的前上方朝土地(向前)转动,并且允许反向转动的齿从耕耘机的行进方向的后上方朝土地(反向)转动。
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朝向这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移动方向的前上方的,也就是说,与向前转动的齿的转动方向相反。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朝向这种后步跟走式耕耘机移动方向的后方的,也就是说,与反向转动的齿的转动方向相反。于是,所述的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上的反作用力和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上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反。
如果所有的耕耘齿都是向前转动的齿,那么,耕耘反作用力就会较大,这就难以防止因耕耘反作用力而发生的折断现象。在本实用新型中,由反向转动的齿进行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由向前转动的齿进行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于是,就可以地防止因耕耘反作用力而发生的折断现象。
随着耕耘机的推进,位于主体宽度中部的向前转动的齿就能向前转动,并挖入土地,从而进行耕耘操作,这样,就朝耕耘机主体后侧挖出被耕耘的泥土。
从侧视图看,把反向转动的齿设置在相同的相位,这样,随着后部跟走式耕耘机的推进,可以使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的横向外侧的反向转动的齿进行反向转动,以便同时挖入土地,朝耕耘机主体前侧挖出被耕耘的土壤。
与其它不同的挖掘方式相比,反向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这样也能增大挖掘程度。于是,就增大了反向转动的齿的耕耘深度,提高了耕耘性能。
反向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这能使作用于反向转动的齿上的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这种大致相等的耕耘反作用力可以防止折断现象不稳定地发生,并且可以防止发生俯仰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象跷跷板一样来回摆动)。这就防止耕耘机发生蛇形前进,增大移动的直线性和可操纵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性能,加快了耕耘操作。
甚至在耕耘机的重量较轻时,也无需通过把发动机或一个重的荷载例如一个平衡重放置在耕耘齿的前面或上面,来增大作用在耕耘齿上的重力分布从而增大耕耘齿的挖掘程度,以便防止发生折断现象。因此,在耕耘机转向的过程中推下操纵手柄的操作中,不会使下推力增大。这样就可以减小操作者的工作负荷,增大可操纵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是,从侧面看,向前转动的齿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从侧面看,把向前转动的齿设置在相同的相位,以及,从侧面看,把反向转动的齿设置在相同的相位,这样就允许位于主体宽度中部的向前转动的齿随着这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的推进而向前转动,从而同时挖入土地进行耕耘,朝耕耘机主体后侧挖出被耕耘的土壤。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的横向外侧的反向转动的齿可以反向转动,以便同时挖入土地,从而朝耕耘机主体前方挖掘出被耕耘的土壤。
与其它不同的挖掘方式相比,向前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能增大挖掘程度。反向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也能增大挖掘程度。于是,利用这种向前转动的齿和反向转动的齿就可以增大耕耘的深度,进而提高耕耘性能。
此外,向前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能使作用于向前转动的齿上的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对于反向转动的齿也是这样。由于这种大致相等的耕耘反作用力,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折断现象不稳定地发生,并且还可以防止发生俯仰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象跷跷板一样来回摆动)。
此外,向前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以及反向转动的齿同时挖入土地,这能使作用于耕耘机上的左侧耕耘反作用力和右侧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这还能防止发生摇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绕着穿过耕耘机重心的纵轴线摇摆)。这还能防止耕耘机发生蛇形前进,增大移动的直线性和操纵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性能,加快了耕耘操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是,左、右驱动轮被设置在反向转动的齿的后面。在本实用新型的采用了前转式系统的耕耘机中,驱动轮被设置在耕耘齿后面。把驱动轮设置在反向耕耘齿的后面,以便朝耕耘机主体的前方挖掘出被耕耘的土壤,这样就可以使驱动轮从被反向转动的齿已挖掘的土地上面经过。这能增大驱动轮的沉陷程度(settling degree),使耕耘机保持水平状态。于是就能进行平稳地耕耘。由于发动机的位置也是水平的,因此,发动机内的润滑油的油表面不会发生倾斜。从而能对发动机进行平稳地润滑。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左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主离合器、传动箱以及周围环境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离合器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离合器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2中的5-5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2中的6-6线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前视图;
图8A和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工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10、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耕耘动力传动机构的功能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功能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倾斜状态示意图;
图14A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工作单元的一种变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B是表示沿图14A中的箭头14B所示方向看所得到的示意图;
图14C是表示沿图14A中的箭头14C所示方向看所得到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具有14A中所示变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功能示意图;
图16表示传统的前转式耕耘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前转式耕耘机10是一种小型的后部跟走式自推进的耕耘机,这种耕耘机在一传动箱58的前部具有一转动工作单元120,该传动箱58设有左、右驱动轮11、11(见图7)。
具体地说,这种前转式耕耘机(在后文中只被作“耕耘机”)10是一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这种耕耘机在作为主体的传动箱58处设有驱动轮11、11,并且在传动箱58的前部设有转动工作单元120。利用设置在传动箱58上的发动机20对驱动轮11和转动工作单元120进行驱动。
更具体地说,图1表示出了,传动箱58通过一主离合器30被设置在发动机20的下面,输出轴53和57从传动箱58的前部和后部突出。前部输出轴(转动副轴)53驱动转动工作单元120,后部输出轴(轮轴)57对驱动轮11进行驱动。于是,可以把驱动轮11设置在传动箱58的后部,把转动工作单元120设置在传动箱58的前部。
发动机20被用作动力源,该发动机20是一竖直发动机,并具有:基本上竖直朝向的一输出轴(曲柄轴)21;基本水平向前延伸的汽缸22;设置在该发动机后部的油箱23。
耕耘机10具有一操作手柄12,该操作手柄从主离合器30的离合器外壳34的后部朝后上方延伸。操作手柄12设有一离合器杆13。该离合器杆13用于对主离合器30进行操纵。在这个图中,附图标记14表示一个泥土散射防护盖。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主离合器、传动箱及周围环境的剖面图,该剖面图是从左侧看所得到的剖面图,在所表示出的结构中,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向下突出,传动箱50通过主离合器30被连接到输出轴21的下端。
离合器外壳34的上端被螺栓连接到发动机20的主体25的下端,传动装置50的传动箱58被螺栓连接到离合器34的下端,从而使离合器外壳34和传动箱58作为耕耘机主体。
图3以剖面图的方式表示出了图2所示的主离合器30。
主离合器30包括:一恒星齿轮31,被安装在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上;一行星齿轮装置32,与所述的恒星齿轮31相啮合;一内齿轮(internal gear)33,与所述的行星齿轮装置32啮合;离合器外壳34,收容着所述的恒星齿轮31、行星齿轮装置32和内齿轮33;许多滚珠35,被夹设在所述的内齿轮33和所述的离合器外壳34之间;一制动器36,用于锁定/开启所述的内齿轮33。
行星齿轮装置32包括:许多与恒星齿轮31及内齿轮33啮合的行星齿轮37;以及一行星支架38,可转动地支撑着所述的行星齿轮37。在行星支架38的中心设有一联接器39,利用花键与传动装置50的一输入轴51相连接。
内齿轮33包括:一些齿33a,与行星齿轮37相啮合;以及一汽缸33b,所述的制动器36作用在该汽缸上。汽缸33b用作一制动鼓。滚珠35是一些用于支撑内齿轮33的支撑元件。
如图4所示,主离合器30的制动器36包括:一固定销41,被安装到离合器外壳34上;一对制动靴42、42,被所述的固定销钉41支撑着;一工作凸轮43,用于使制动靴42、42扩张;一连杆44,被连接到工作凸轮43上;一缆绳46,通过一拉伸弹簧45与连杆44相连。
制动靴42、42设有:复位弹簧47、47,这些复位弹簧可以弹性地把制动靴相向拉动;一些制动块(brake pads)48、48,用于锁定内齿轮33。所述的缆绳46被连接到离合器杆13上(见图1)。
下面将参照图3来描述主离合器30的功能。
在图3所示状态中,制动器36被松开,因此,内齿轮33可以转动。当恒星齿轮31随着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转动时,行星齿轮37就被转动。在这个时候,处于自由状态的内齿轮33就进行转动。结果是,行星支架38不转动。于是,主离合器30保持一种所谓的离合器关闭状态,在这种离合器关闭状态中,发动机20的动力不能从输出轴21传递到传动装置50的输出轴51。
之后,当对离合器杆13(见图1)进行操纵,以便拉动缆绳46时,制动器36就被开启。从而防止内齿轮33转动。当恒星齿轮31被转动时,行星齿轮37就被转动。在这个时候,处于锁定状态的内齿轮33不被转动。结果是,行星齿轮支架38被转动。于是,主离合器30被切换到所谓的离合器开启状态,在这个离合器开启状态中,发动机20的动力被从输出轴21传递到传动装置50的输入轴51。当离合器杆13被松开时,主离合器30就自动地回复到先前的离合器关闭状态。
再次参照图2以便继续进行描述。传动装置50的输入轴51与发动机20的输出轴2 1是同心设置的。在输入轴51的下端设置一驱动锥齿轮52,该驱动锥齿轮52与设置在转动副轴53上的第一从动锥齿轮54啮合,以便把动力从输入轴51传递到转动副轴53。
传动装置50具有:转动副轴53、一第一副轴55、一第二副轴56以及轮轴57,这些轴按照这个顺序从前到后贯穿主体宽度水平地布置。这些轴53、55、56以及轮轴57利用齿轮机构被相互连接。传动装置50的传动箱58的纵向长度可以被做得较长,在横向上的尺寸(贯穿该图面的两侧)可以被做得较窄。传动箱58的高度还可以被做得较小(较薄)。
传动箱58的底表面58a是平的并且大致平行于地面。更具体地说,以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的中心线Pe为竖直线,底表面58a被做得大致平行于垂直于竖直线Pe的水平线Ho。水平线Ho与地面平行。
传动箱58的底表面58a的前部后向倾斜。底表面58a相对于水平线Ho的倾斜解θ1是约5度的很小的角。
耕耘机10具有一传动轴71,该传动轴71把转动副轴53与转动工作单元120相连接(见图1)。传动轴71被一管状外壳73罩住,该管状外壳73与传动箱58相连接。
更具体地说,设置在转动副轴53上的第一从动锥齿轮54与设置在传动轴71上的第二从动锥齿轮72相互啮合,其中的传动轴71朝着一转动轴100向前下方延伸。传动轴71在管状外壳73内被可转动地支撑在轴承74和75上,管状外壳73的近端被栓接到传动箱58的安装孔眼58b中。传动轴71及管状外壳73相对于输出轴21的中心线Pe的倾斜角θ2约为60度。
由于象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采用了薄的传动箱58,因此,从转动轴100到传动箱58的底表面58a的高度相对较大。与传统中的相比,底表面58a离地面的高度被增大了。
管状外壳73由一缸体组成,并在其前端成一整体地设有一容纳外壳94。该容纳外壳94是一个分开的外壳,它相对于转动轴100的中心可以拆卸。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知道,把竖直式发动机20设置在后部轮轴57和前部转动轴100之间,以便使耕耘机10的重心前移,从而能使发动机20的部分重量作用在工作单元120上(见图1)。
发动机20的输出轴21被竖直地设置成与传动装置50的输入轴51同心。在传统的耕耘机中,使用了带有沿侧向突出的输出轴的水平式发动机,并且一皮带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装置的输入轴之间运行。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使发动机20靠近传动箱58的上表面。这样,就减小了发动机20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耕耘机10的重心。
图5是沿图2中的5-5线的剖面图,表示出了传动箱58的剖面部分。
在转动副轴53上设置第一驱动正齿轮61和第二驱动正齿轮62。在第一副轴55上设置第一从动正齿轮63、第二从动正齿轮64和爪形离合器(dogclutch)65。爪形离合器65可被切换,以便能够在使通过第一副轴55从转动副轴53向轮轴57的动力传递松开和通过第一副轴55从转动副轴53向轮轴57进行高速或低速动力传递之间进行切换。在这个图中,附图标记67表示选择器连杆。
图5表示出了传动箱58纵向长,横向窄。传动箱58的这个窄的宽度允许图中虚线所示的驱动轮11被做得接近主体宽度的中心线CL,或者可以被做得向外远离主体宽度的中心线CL。
图6是沿图2中的6-6线的剖面图,以剖面的形式表示出了耕耘动力传递机构80,该动力传动机构80用于把动力从传动装置传递到转动轴100和周围。转动轴100沿水平方向贯穿主体宽度,该转动轴100包括:一主转动轴84、一左侧中空轴85、一右侧中空轴87。
所述的耕耘动力传递机构80包括:传递轴71,用于把发动机20(见图2)的动力传递到转动轴100;一第一锥齿轮81,设置在传递轴71的末端;一第二锥齿轮82;一第三锥齿轮83,第二锥齿轮82和第三锥齿轮83被平行设置并且都与第一锥齿轮81啮合;主转动轴84,与第二锥齿轮82成一整体地设置;左侧中空轴85,相对可转动地被装配在主转动轴84上,并且相对于第三锥齿轮83成一体地设置;一左侧齿轮86,与第三齿轮83一起被设置到左侧中空轴85上;右侧中空轴87,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被相对可转动地装配在主转动轴84上,即,能与左侧齿轮86一起把第二锥齿轮82和第三锥齿轮83夹在中间;一右侧齿轮88,被设置在右侧中空轴87上;一副轴93,具有一些齿轮(一左侧副轴齿轮91和一右侧副轴齿轮92),横跨着左齿轮86和右齿轮88,以便以机械的方式把右齿轮88与左齿轮86相连;容装外壳94,整体地至少容装着传动轴71,第一、第二、第三锥齿轮81,82,83,左齿轮86,右齿轮88以及副轴93。
主转动轴84是一根长的实心轴,贯穿主体宽度延伸,在其左端和右端利用栓接的方式或类似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了一反转左侧套筒95和一反转右侧套筒96。利用键或类似物在左侧中空轴85的左端成一整体地安装有一向前转动的左侧套筒97。利用键或类似物在右侧中空轴87的右端安装有一向前转动的右侧套筒98。这些套筒95至98都是一些中空轴。在这个图中,附图标记111至113表示轴承,附图标记114表示一止推轴承。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转式耕耘机的前视图,在图中表示出了发动机20、离合器外壳34、传动箱58和管状外壳73沿着主体宽度中心线CL设置,并且离合器外壳34和传动箱58位于发动机20的主体宽度W1内。
转动工作单元120是由许多耕耘齿组成的装置。这些耕耘齿包括许多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即,许多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和许多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以及许多反向转动的齿123。在下文中所用的措辞“耕耘齿”是所述的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以及反向转动的齿123的总称。所用的措辞“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包括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和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特征在于:耕耘齿中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被设置在作为耕耘机主体的传动箱58的横向中部;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横向外部。
更具体地说,转动工作单元120具有沿耕耘机主体的横向方向设置的四个行,这四行为:①由连接在向前转动的左侧套筒97左内侧的安装板97a上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组成的组131(第一齿组131);②由连接在向前转动的右侧套筒98右内侧的安装板98a上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组成的组132(第二齿组132);③由连接在反向转动的左侧套筒95左外侧的安装板95a上的反向转动的齿123组成的组133(第三齿组133);④由连接在反向转动的右侧套筒96右外侧的安装板96a上的反向转动的齿123组成的齿组(第二齿组134)。
左、右驱动轮11、11被设置在反向转动的齿123的后部。具体地说,左驱动轮11被设置在第三齿组133的后部,右驱动轮11被设置在第四齿组134的后部。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知道,发动机20采用了一种竖直式发动机,并且输出轴21(见图2)沿主体宽度中心线CL被设置,从而提高了耕耘机10的横向方向上的重力平衡性。由于发动机20位于宽度的中心线CL上,因此,左、右驱动轮11、11能以一种夹层的方式被设置得靠近发动机20,以便使驱动轮11、11靠近主体宽度的中心线CL。
图8A和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动工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构成转动工作单元120的耕耘齿的零件分解图;图8B是沿图8A中的箭头方向8B看所得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在图6和图7中所示出的安装板95a、96a、97a和98a以及转动轴100都被省去了。
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从耕耘机10的移动方向Ru的前上方(见图7)沿着方向R1也就是说沿着向前转动的方向R1朝地面转动。反向转动的齿123从移动方向Ru的后上方朝方向R2即朝反向转动方向R2向地面转动。
转动工作单元120的特征在于: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被设置成在侧视图中处于相同的相位,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成在侧视图中处于相同的相位。在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
第一齿组131和第二齿组132各自都具有总数为四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这些向前转动的齿在它们的近端被相互叠置,从而相对于转动轴的中心线Pf大致形成平行交叉。第三齿组133和第四齿组134各自都具有总数为四的反向转动的齿123,这些反向转动的齿在它们的近端被相互叠置,从而相对于转动轴的中心线Pf大致形成平行交叉。
在图8A中,第一齿组131包括:①在耕耘机10的移动方向Ru(即,向前上方)延伸的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②向后上方延伸的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③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④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两个第一向前转动的齿121、121呈劈刀(hatchet)形状,在它们的远端部朝第二齿组132弯曲,并且也沿反向转动方向R2弯曲。两个第二向前转动的齿122、122呈劈刀(hatchet)形状,并在它们的远端部朝第三齿组133弯曲,并且也沿反向转动方向R2弯曲。
第二齿组132与第一齿组131对称设置,并与第一齿组131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第三齿组133被设置成使其相位相对于第一齿组131沿向前转动方向R1偏移45度,该第三齿组133包括朝前、朝后、朝上、朝下延伸的四个反向转动的齿123。所有这些反向转动的齿123都呈劈刀(hatchet)形状,并在它们端部朝第一齿组131弯曲,并且也沿向前转动方向R1弯曲。
第四齿组134与第三齿组133对称设置,并与第三齿组133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实际上,各个齿组131至134的相位随着转动轴100(见图6)的转动而改变。
下面将参照图2、7和9至11来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耕耘动力传动机构80的工作情况。
在图2中,发动机20的动力从输出轴21,经过主离合器30、传动装置50的输入轴51、驱动锥齿轮52、第一从动锥齿轮54和第二从动锥齿轮72,传递到传动轴71。
在图9中,当发动机使传动轴71沿着转动方向R0转动时,发动机的动力就从传动轴71,经过第一锥齿轮81、第二锥齿轮82和主转动轴84,传递到反向转动左侧套筒95和反向转动右侧套筒96。结果是,使所述的反向转动左侧套筒95和反向转动右侧套筒96沿反向转动方向R2转动。
在图10中,当发动机使传动轴71沿转动方向R0转动时,发动机的动力就从传动轴71,经过第一锥齿轮81、第三锥齿轮83和左侧中空轴85,传递到向前转动左侧套筒97。结果是,使所述的向前转动左侧套筒97沿向前转动方向R1转动。
在图11中,当发动机使传动轴71沿着转动方向R0转动时,发动机的动力也从传动轴71,经过第一锥齿轮81、第三锥齿轮83、左侧中空轴85、左侧齿轮86、左侧副轴齿轮91、副轴93、右侧副轴齿轮92、右侧齿轮88和右侧中空轴87,传递到向前转动右侧套筒98。结果是,使所述的向前转动右套筒98沿向前转动方向R1转动。
因此,如图7所示,发动机20的动力能被传递,以便使反向转动的齿123以及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沿相反方向转动,以便进行耕耘操作。其中所述的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连接在反向转动的左侧套筒95和右侧套筒96(图6中的主转动轴84)上,所述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被连接在向前转动的左侧套筒97和右侧套筒98(图6中的左侧中空轴85和右侧中空轴87)上。
如图12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的转动工作单元120的特征在于:耕耘齿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被设置在主体宽度的中部,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横向外侧。
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可以沿向前转动方向R1从移动方向的前上方向地面Gr1(向前地)转动。反向转动的齿123可以沿反向转动方向R2从移动方向的后上方向地面Gr1(反向地)转动。
在耕耘期间,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以及反向转动的齿123会产生耕耘反作用力。这个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朝耕耘机10的移动方向的前上方的,也就是说,与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转动方向R1相反。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123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方向是朝耕耘机10的移动方向的后方的,也就是说,与反向转动的齿123的转动方向相反。于是,所述的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上的反作用力和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123上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反。
如果所有的耕耘齿都是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那么,耕耘反作用力就会较大,这就难以防止因耕耘反作用力而发生折断现象。根据本实施例,利用由反向转动的齿123进行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由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进行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于是,就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因耕耘反作用力而发生折断现象。
在这个实施例中,转动工作单元120的特征还在于:从侧视图看,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从侧视图看,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随着耕耘机10的推进,位于主体宽度中部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就向前转动,同时挖入地面Gr1,从而进行耕耘操作,这样,就朝耕耘机主体后侧挖出被耕耘的泥土。
随着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转动,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横向外侧的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进行反向转动,同时挖入地面Gr1,于是,就能朝耕耘机主体前部挖出被耕耘的泥土。
与其它的挖掘方式相比,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同时挖入地面Gr1,能增大挖掘程度。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挖入地面Gr1,也能增大挖掘程度。这就能增大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以及反向转动的齿123的耕耘深度,进而提高了耕耘性能。
此外,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同时挖入地面Gr1,能使作用于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上的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对于反向转动的齿123也是这样。由于这种大致相等的耕耘反作用力,从而可以防止折断现象不稳定地发生,并且可以防止发生俯仰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10象跷跷板来回摆动)。
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同时挖入地面Gr1以及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挖入地面Gr1,这能使作用于耕耘机10上的左侧耕耘反作用力和右侧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这还能防止发生摇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10绕着穿过耕耘机10重心的纵轴线摇摆)。这还能防止耕耘机10发生蛇形前进,增大移动的直线性和可操纵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性能,加快了耕耘操作。
此外,对于重量轻的耕耘机10而言,无需通过把发动机或一个重的荷载例如一个平衡重放置在耕耘齿的前面或上面来增大作用在耕耘齿上的重力分布从而增大耕耘齿的挖掘程度来防止发生折断现象。在推下操纵手柄12(见图1)使耕耘齿抬起以便使耕耘机10转向的操作过程中,不用增大下推力。这样就可以减小操作者的工作负荷,增大可操纵性。
总地来说,当驱动轮11、11被设置在转动工作单元120(耕耘齿)的横向外侧时,驱动轮11、11是从那些未被耕耘的崎岖不平(rough)且坚硬地面Gr1上通过的。在这种情况中,耕耘机10的位置可以发生很大的改变,使耕耘不稳定。此外,由于耕耘齿挖入地面Gr1,从而使耕耘机向前倾斜。
当驱动轮11、11被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后部,即,设置在第一齿组131和第二齿组132的后部时,被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耕耘过的泥土在耕耘机主体的后部被破碎,并且驱动轮11、11从已被破碎和隆起的地面Gr2上经过。这就使耕耘机10向前倾斜。
根据这个实施例中的转动工作单元120,驱动轮11、11被设置在朝耕耘机主体的前部挖掘出被耕耘的泥土的反向转动的齿123的后部,即被设置在挖掘出第三齿组133和第四齿组134后面。驱动轮11、11能从被反向转动的齿123挖掘过的地面Gr3上通过。这就能增大驱动轮11、11的下陷的程度,从而保持耕耘机10呈水平状态。从而能进行平稳地耕耘。由于发动机也是呈水平位置,因此,发动机内的润滑油油表面不会发生倾斜。因此,能平滑地对发动机进行润滑。
图13表示出了这个实施例中的耕耘机,其中,该耕耘机的操纵手柄12放置在地面Gr1上。
当操作手柄12被放置在地面Gr1上使耕耘机向后倾斜时,整个耕耘机10的重心G1比通过轮轴57的竖直线V1稍微更靠近操作手柄12。把操纵手柄12放置在地面Gr1上,能使转动工作单元120处于一种被抬起的状态。在这种被抬起的状态中,转动工作单元120可以被静止地或转动地进行清洗,从而便于清洗操作。
此外,如图1所示,发动机20是一种竖直式发动机,该发动机的汽缸22大致呈水平地向前延伸。当发动机20象图13中所示那样向后倾斜时,汽缸22就被抬起。从而当耕耘机10向后倾斜时,不会使润滑剂进入汽缸22。
下面将参照附图14A、14B、14C和15来描述转动工作单元120的一种变型。与图7、8和12中所示转动工作单元120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此不再对其进行描述。
在图14A所示变型的转动工作单元120中,从侧面看,只有多个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这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
第二齿组132与第一齿组131对称设置,并且第二齿组132的相位相对于第一齿组131朝向前转动方向R1偏移约45度。如图14B所示,第三齿组133的相位相对于第一齿组131朝向前转动方向R1偏移约22.5度。第四齿组134被设置成与第三齿组133对称,并设置成与第三齿组133处在相同的相位。
在这种变型的转动工作单元120中,从侧面看,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相位相互偏移约45度,并且从侧面看,反向转动的齿123被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实际上,所述的齿组131至134的相位会随着转动轴100(见图6)的转动而改变。
如图15所示,在采用了这种变型的转动工作单元120的前转式耕耘机10中,在耕耘期间,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以及反向转动的齿123会产生耕耘反作用力。这些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是朝向耕耘机10移动方向的前上方,即该作用方向与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转动方向R1相反。这些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123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是朝向耕耘机10移动方向的后方的,即该作用方向与反向转动的齿123的转动方向R2相反。于是,作用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上的耕耘反作用力和作用在反向转动的齿123上的耕耘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相反。
根据这种变型,利用由反向转动的齿123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由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耕耘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于是,就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因耕耘反作用力而发生折断现象。
此外,随着耕耘机10的推进,位于主体宽度中部的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就向前转动,并挖入地面Gr1,从而进行耕耘操作,并朝耕耘机主体后侧挖出被耕耘的土壤。
此外,随着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的转动,设置在向前转动的齿121和122横向外侧的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进行反向转动,同时挖入地面Gr1,于是,就能朝耕耘机主体前部挖出被耕耘的泥土。
与其它不同的挖掘方式相比,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挖入地面Gr1,从而能增大挖掘程度。这就能增大了反向转动的齿123的耕耘深度,进而提高了耕耘性能。
此外,反向转动的齿123同时挖入地面Gr1,这还能使作用于反向转动的齿123上的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这种耕耘反作用力大致相等,从而可以防止发生俯仰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耕耘机10象跷跷板来回摆动)。这还能防止耕耘机10发生蛇形前进,从而增大移动的直线性,并且提高了操纵和工作的性能,加快了耕耘操作。
Claims (3)
1、一种后部跟走式耕耘机,包括:
一主体(58);
一发动机(20),设置在所述的主体上;左、右驱动轮(11、11),设置在所述的主体上,并由所述的发动机驱动;
多个的耕耘齿(120),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前面,并由所述的发动机驱动,所述的耕耘齿包括:
多个向前转动的齿(121,122),设置在所述主体宽度的中部;
多个反向转动的齿(123),在所述主体的横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的向前转动的齿的外侧,从侧面看,所述的反向转动的齿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耘机,其特征在于,从侧面看,所述的向前转动的齿设置在相同的相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驱动轮设置在所述的反向转动的齿的后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8013/2002 | 2002-01-16 | ||
JP2002008013 | 2002-01-16 | ||
JP2002311020A JP3839769B2 (ja) | 2002-01-16 | 2002-10-25 | 歩行型作業機 |
JP311020/2002 | 2002-10-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20464Y true CN2620464Y (zh) | 2004-06-16 |
Family
ID=2662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06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503C (zh) | 2002-01-16 | 2003-01-15 |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
CNU032360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20464Y (zh) | 2002-01-16 | 2003-01-15 |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06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5503C (zh) | 2002-01-16 | 2003-01-15 |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23947B2 (zh) |
EP (1) | EP1329147B1 (zh) |
JP (1) | JP3839769B2 (zh) |
KR (1) | KR100655323B1 (zh) |
CN (2) | CN1275503C (zh) |
DE (1) | DE60231468D1 (zh) |
ES (1) | ES2322439T3 (zh) |
TW (2) | TW20030204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1951B (zh) * | 2006-09-29 | 2010-09-15 | 重庆鑫之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两组刀同时反向旋转式切土、防缠绕微耕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55295C (en) * | 2003-01-21 | 2012-04-03 | Honda Motor Co., Ltd. | Working machine |
JP4076525B2 (ja) | 2004-08-06 | 2008-04-16 | Ykk株式会社 | 編成面ファスナー |
US20070163789A1 (en) * | 2006-01-17 | 2007-07-19 | Eastway Fair Company Limited | Cultivator/tiller |
US8627897B2 (en) | 2008-09-03 | 2014-01-14 | Black & Decker Inc. | Tiller housing |
US7963344B2 (en) | 2008-09-03 | 2011-06-21 | Black & Decker Inc. | Tiller with removable battery |
CN101543157B (zh) * | 2009-03-23 | 2010-12-29 | 盐城恒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微型耕作机齿轮箱 |
US8733477B1 (en) | 2009-12-22 | 2014-05-27 | The Toro Company | Speed control system for earth working apparatus |
US8291991B1 (en) | 2009-12-22 | 2012-10-23 | The Toro Company | Walk-behind soil aerator |
SE538344C2 (sv) * | 2012-08-31 | 2016-05-24 | Rolf Mattson | Handhållen jordfräs med utbytbar drivenhet |
US9307687B2 (en) * | 2013-03-14 | 2016-04-12 | Ardisam, Inc. | Drum style rotary tiller |
US9167737B2 (en) | 2013-05-22 | 2015-10-27 | Carts & Tools Technology, Inc. | Garden implement |
US9636817B2 (en) * | 2013-08-02 | 2017-05-02 | D.J.S. Enterprises, Inc. | Outdoor multi-use hand tool |
FR3056075B1 (fr) * | 2016-09-16 | 2019-06-21 | F.M. Forges Des Margerides | Motobineuse |
JP6610483B2 (ja) * | 2016-09-21 | 2019-11-2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歩行型耕耘機 |
CN108207135A (zh) * | 2017-12-31 | 2018-06-29 | 莱阳市隆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用于微耕机的动力传动装置 |
CN114631403B (zh) * | 2020-12-15 | 2024-02-09 | 霍雄举 | 三驱全地形耕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847474A (en) * | 1957-12-09 | 1960-09-07 | J E Shay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ower-driven horticultural tools |
US3139049A (en) * | 1961-05-03 | 1964-06-30 | Roy R Brown | Power driven rotary plow |
US4214632A (en) * | 1978-02-08 | 1980-07-29 | Brookshier Ernest L | Soil tilling machine having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negative braking and drive control |
US4396067A (en) * | 1978-06-19 | 1983-08-02 | Gilson Brothers Company | Tiller with rotatable tines and guiding handle |
JPS5949642B2 (ja) | 1979-12-29 | 1984-12-04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螢光灯照明装置 |
US4678042A (en) * | 1985-09-27 | 1987-07-07 | Tamer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utting an athletic field line |
US4939854A (en) * | 1989-07-31 | 1990-07-10 | Boren Gary R | Rotary trenching machine |
FR2689363B1 (fr) * | 1992-01-14 | 1995-01-13 | Honda Motor Co Ltd | Motoculteur à rotor à dents de labourage. |
JP2657347B2 (ja) * | 1993-04-14 | 1997-09-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耕耘機 |
US5520253A (en) * | 1993-07-16 | 1996-05-28 | Technical And Craft Services, Inc. | Custom assembled equipment for landscaping |
JP3062795B2 (ja) * | 1995-03-09 | 2000-07-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同軸正逆転作業機 |
JP3015821B2 (ja) | 1995-05-24 | 2000-03-06 |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 農作業機 |
ES2203695T3 (es) * | 1995-05-24 | 2004-04-16 | Yanma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 Maquina agricola. |
JP2000279002A (ja) * | 1999-04-01 | 2000-10-10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管理機 |
JP4028664B2 (ja) * | 1999-09-02 | 2007-1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管理機 |
US6488101B1 (en) * | 1999-09-02 | 2002-12-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iller |
-
2002
- 2002-10-25 JP JP2002311020A patent/JP38397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2-11 TW TW091135823A patent/TW200302043A/zh unknown
- 2002-12-11 TW TW095202587U patent/TWM30002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12-13 DE DE60231468T patent/DE6023146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13 ES ES02027930T patent/ES2322439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12-13 EP EP02027930A patent/EP132914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
- 2003-01-09 US US10/339,086 patent/US68239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1-15 CN CNB031006361A patent/CN127550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15 CN CNU032360657U patent/CN262046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1-16 KR KR1020030002926A patent/KR10065532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1951B (zh) * | 2006-09-29 | 2010-09-15 | 重庆鑫之源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两组刀同时反向旋转式切土、防缠绕微耕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30062378A (ko) | 2003-07-25 |
ES2322439T3 (es) | 2009-06-22 |
EP1329147A1 (en) | 2003-07-23 |
DE60231468D1 (de) | 2009-04-23 |
TWM300028U (en) | 2006-11-01 |
KR100655323B1 (ko) | 2006-12-08 |
CN1432263A (zh) | 2003-07-30 |
US6823947B2 (en) | 2004-11-30 |
CN1275503C (zh) | 2006-09-20 |
TW200302043A (en) | 2003-08-01 |
EP1329147B1 (en) | 2009-03-11 |
US20030132012A1 (en) | 2003-07-17 |
JP3839769B2 (ja) | 2006-11-01 |
JP2003274704A (ja) | 2003-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20464Y (zh) | 后部跟走式耕耘机 | |
CN1253065C (zh) | 具有前部转动工作单元的工作设备 | |
CN1266996C (zh) | 自力推动的后行式工作机 | |
CN201919311U (zh) | 旱作深松开沟机 | |
CN201509431U (zh) | 一种用于水田的联合收割机 | |
CN201830633U (zh) | 离合器直驱式开沟培土机 | |
CN2324752Y (zh) | 机动锄草机 | |
CN1184099C (zh) | 手扶式机动旋耕机 | |
CN2650466Y (zh) | 多功能犁旋耙一体机 | |
JP4716482B2 (ja) | 田植機におけるロータリー式苗植付け機構 | |
CN2720191Y (zh) | 用于作业机的传动装置 | |
CN212232026U (zh) | 一种现代农业松土装置 | |
CN1358909A (zh) | 绞龙式开沟挖掘装载装置 | |
CN210381905U (zh) | 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挖笋机 | |
CN1295952C (zh) | 插秧装置 | |
CN216930747U (zh) | 挖掘旋耕一体机 | |
CN2557751Y (zh) | 模块化小型多功能作业机的变速模块 | |
CN206547259U (zh) | 新型刨土机 | |
CN1108943C (zh) | 法面作业车 | |
CN2537816Y (zh) | 割掘机 | |
CN2666103Y (zh) | 一种小型山用犁耕机 | |
RU43722U1 (ru) | Плуг с ротационным рыхлителем | |
CN2371775Y (zh) | 滑板式多功能耕地车 | |
CN2884848Y (zh) |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 | |
KR910002938B1 (ko) | 토지의 고랑 정리기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