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5095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5095U
CN220595095U CN202322358200.1U CN202322358200U CN220595095U CN 220595095 U CN220595095 U CN 220595095U CN 202322358200 U CN202322358200 U CN 202322358200U CN 220595095 U CN220595095 U CN 220595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air guide
heat
motorcycle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82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煜森
黄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5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5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动力组件、行走组件和散热组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由车架支撑。行走组件至少部分与车架连接。散热组件由车架支撑,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和设置在散热风扇后端的导风件,导风件与散热器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定义一个预设方向,预设方向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散热器的延伸平面,从预设方向观察,导风件和散热风扇设置为基本重叠。导风件包括导风部,将导风部的截面积定义为出风面积,出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80cm2且小于等于192cm2。通过上述设置,导风件可以将散热器发散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摩托车都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用于摩托车的散热。具体地,散热器上设置有散热风扇和风扇罩,散热风扇和风扇罩可以加快散热器的散热速度,目前大多是在风扇罩上方额外增加一个小型的导流罩再结合整车的其余外观塑料件的导流效果,或者将导流罩与风扇罩结合到一起来实现摩托车的散热,但上述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且导流罩的功能有限,需要配合车身覆盖件才能实现对热量的传导。使用面积较大的导流罩,温度较高的气流则会在行进风的作用下吹向驾驶员的脚踝,降低驾驶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好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动力组件、行走组件和散热组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由车架支撑;行走组件至少部分与车架连接;散热组件由车架支撑;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和设置在散热风扇后端的导风件,导风件与散热器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定义一个预设方向,预设方向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散热器的延伸平面,从预设方向观察,导风件和散热风扇设置为基本重叠;导风件包括导风部,导风部包括出风口,将导风部的截面积定义为出风面积,出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80cm2且小于等于192cm2
进一步地,散热器包括进液区和换热芯体,导风件设置在换热芯体上,导风部设置在导风件远离进液区的一侧,导风部到进液区的距离随着出风口远离换热芯体的方向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设置在动力组件前方,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导风部后方和/或下方。
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燃油组件,导风件还包括避让部,燃油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避让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通过线束组件与动力系统电连接,导风件上还设置有通孔,线束组件至少部分穿设通孔。
进一步地,散热器包括换热芯体、进液区和出液区,换热芯体设置在进液区和出液区之间,散热风扇设置在换热芯体上,且散热风扇设置为靠近进液区。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副水壶和水箱盖,副水壶和进液区通过管路连通,散热组件与水箱盖通过管路连通;水箱盖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与车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且车架与散热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进一步地,换热芯体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摩托车的前后方向。
进一步地,副水壶设置在散热组件的左右和/或右侧,从摩托车的左右方向观察,副水壶与换热芯体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在散热器的散热风扇上设置导风部,使导风部能够在大面积覆盖散热风扇的前提下还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且将热量引导至车辆下方,避免热量持续吹向驾驶员的腿部,影响驾乘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散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的散热组件、燃油组件和线束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示出了一种摩托车100,该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动力组件13、行走组件14和散热组件15。车架11构成了摩托车100的基本框架,车架11用来支撑车身覆盖件12、动力组件13、行走组件14和散热组件15。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车身覆盖件12用于保护摩托车100的内部零件。动力组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动力组件13用于为摩托车100提供动力。行走组件14至少部分与车架11连接,动力组件13将动力传递至行走组件14,以驱动行走组件14运动,进而驱动摩托车100。散热组件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散热组件15用于将动力组件13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间,以实现动力组件13的冷却。为了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来表示摩托车100的前、后、左、右、上、下。在本申请中,摩托车100的前后方向指的是摩托车100的长度方向,摩托车100的左右方向指的是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指的是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组件15包括散热器151和导风件152,散热器151包括散热风扇1511。具体地,沿摩托车100的长度方向,导风件152设置在散热风扇1511后端,导风件152与散热器151之间设置为固定连接,散热风扇1511能够加快散热器151内热量的发散,导风件152能够引导发散的热量,以使散热器151产生的热量发散至外部空间,从而实现冷却散热器151,进而提高散热器151的散热性能。定义一个预设方向,预设方向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散热器151的延伸平面,导风件152沿着预设方向在散热器151的延伸平面上的投影基本位于散热器151的设置范围之内,以使散热风扇1511的热量作用于导风件152靠近散热风扇1511的一侧,从而更好的保护导风件152远离散热风扇1511一侧的车身零部件,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身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其中,导风件152包括导风部1521,导风部1521用于传导散热风扇1511的热量,且热量能够向预定的方向传导,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件152的导向性能。具体地,导风部1521包括出风口1521a,出风口1521a用于发散散热器151的热量,以使散热器151的热量通过出风口1521a发散至外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导风部1521能够在大面积覆盖散热风扇1511的前提下还能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且将热量引导至车辆下方,避免热量持续吹向驾驶员的腿部,影响驾驶员驾乘的体验感。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出风口1521a的截面积定义为出风面积,出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80cm2且小于等于192cm2。进一步地,出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110cm2且小于等于178cm2。更进一步地,出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等于140cm2且小于等于160cm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由于出风面积过大,导致导风件152对散热风扇1511的覆盖面积过小而使热量散布开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件152的导向性能;又可以避免由于出风面积过小,导致导风件152对散热风扇1511的覆盖面积过大而增加散热风扇1511的出风阻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件152的导热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器151包括进液区1512和换热芯体1513,沿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进液区1512至少部分设置在换热芯体1513的上侧,进液区1512和换热芯体1513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以使动力组件13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区1512流向换热芯体1513,从而实现冷却动力组件13。其中,导风件152设置在换热芯体1513上,导风部1521设置在导风件152远离进液区1512的一侧,沿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导风部1521设置在进液区1512的下侧,导风部1521到进液区1512的距离随着出风口1521a远离换热芯体1513的方向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具体地,出风口1521a靠近换热芯体1513的位置距离进液区1512较远,出风口1521a远离换热芯体1513的位置距离进液区1512较近,以使导风件152既有足够的覆盖面积,又能高效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器151的散热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的散热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组件15设置在动力组件13前方,具体地,动力组件13包括排气管131,动力组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导风部1521后方和/或下方,即排气管131至少部分设置在导风部1521后方和/或下方。通过上述设置,将散热组件15和排气管131分开设置,以使散热组件15和排气管131的热能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散热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散热性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还包括燃油组件16,导风件152还包括避让部1522,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避让部1522至少部分设置在出风口1521a的上侧。燃油组件16至少部分设置在避让部152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具体地,燃油组件16包括碳罐161以及设置在碳罐161管路上的电磁阀162,电磁阀162至少部分设置在避让部152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避让部1522至少部分设置在燃油组件16和换热芯体1513之间,即导风件152至少部分设置在燃油组件16和换热芯体1513之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导风件152、燃油组件16和换热芯体1513之间的结构紧凑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的结构紧凑性。此外,避让部1522的结构可以根据燃油组件16的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有利于优化导风件152的机构,进而有利于提高导风件152的装配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组件15通过线束组件17与动力组件13电连接,动力组件13可以是发动机或驱动电机等零部件。导风件152上还设置有通孔1523,线束组件17至少部分穿设通孔1523。具体地,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通孔1523设置在出风口1521a和避让部1522之间,且通孔1523靠近动力组件13设置,以便于线束组件17和散热组件15的连接,从而有利于线束组件17的布置,进而提高线束组件17和导风件152的布局合理性。可以理解的,通孔1523的位置可以根据动力组件13的位置进行设置,以满足不同的设置需求和布局需求。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器151还包括出液区1514,换热芯体1513设置在进液区1512和出液区1514之间。具体地,沿摩托车100的上下方向,出液区1514设置在换热芯体1513的下侧,出液区1514和换热芯体1513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以使动力组件13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区1512流向换热芯体1513,换热芯体1513内的冷却液通过出液区1514回流至动力组件13,从而实现冷却动力组件13。更具体地,动力组件13包括出液管132和进液管133,出液管132与进液区1512连接,进液管133与出液区1514连接,从而使冷却液可以在动力组件13和散热组件15之间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的散热性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组件15还包括副水壶153和水箱盖154,副水壶153和进液区1512通过管路连通,散热组件15与水箱盖154通过管路连通。具体地,副水壶153用于储存冷却液,水箱盖154用于密封注水管道,当冷却液不足时,可以通过副水壶153进行补充冷却液,或打开水箱盖154直接添加冷却液,从而避免冷却液不足而降低散热组件15的散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散热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水箱盖154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机构1541,压力机构用于检测散热组件15的内部压强,以实现实时监测冷却液的容量,以便于补充冷却液,从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功能的全面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散热组件15与车架1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且车架11与散热组件15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55。具体地,散热组件15与车架11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缓冲件155可以是橡胶垫等具备缓冲的材料,从而既实现散热组件15和车架11的连接,又避免散热组件15和车架11刚性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换热芯体1513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摩托车100的前后方向。具体地,换热芯体1513设置为基本垂直于摩托车100的前后方向指的是散热器151的延伸平面垂直于摩托车100的前后方向,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换热芯体1513的受风面积变大,以便于换热芯体1513的散热,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散热性能。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副水壶153设置在散热组件15的左侧和/或右侧,从摩托车100的左右方向观察,副水壶153与换热芯体1513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通过上述设置,副水壶153靠近散热组件15设置,以使副水壶153和散热组件15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便于冷却液从副水壶153注入散热组件15,从而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5的散热性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摩托车100的散热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至少部分与所述车架连接;
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
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风扇和设置在所述散热风扇后端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定义一个与所述散热器的延伸平面基本垂直的预设方向,所述导风件沿着所述预设方向在所述散热器的延伸平面上的投影基本位于所述散热器的设置范围之内;所述导风件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上开设有出风口,将所述出风口的截面积定义为出风面积,所述出风面积大于等于80cm2且小于等于192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进液区和换热芯体,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体上,所述导风部设置在所述导风件远离所述进液区的一侧,所述导风部到所述进液区的距离随着所述出风口远离所述换热芯体的方向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动力组件前方,所述动力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风部后方和/或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燃油组件,所述导风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风部上方的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燃油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避让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线束组件,所述散热组件通过线束组件与所述动力组件电连接,所述导风件上还设置有通孔,所述线束组件至少部分穿设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换热芯体、进液区和出液区,所述换热芯体设置在所述进液区和所述出液区之间,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体上,且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为靠近所述进液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副水壶和水箱盖,所述副水壶和所述进液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水箱盖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水箱盖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车架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设置有缓冲件。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基本垂直于所述摩托车的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壶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的左侧或右侧,从所述摩托车的左右方向观察,所述副水壶与所述换热芯体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
CN202322358200.1U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Active CN2205950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6395 2023-05-19
CN2023105763959 2023-05-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5095U true CN220595095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1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9030.9U Active CN220721285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5883.5U Active CN220721286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247.8U Active CN220577431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62952.5U Active CN220743248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910.4U Active CN220577433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49341.7U Active CN220616052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9026.2U Active CN220577434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49378.XU Active CN220577436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101.3U Active CN220616051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276.4U Active CN220577432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62945.5U Active CN220577435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5793.6U Active CN220577410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630.3U Active CN220743247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6089.2U Active CN220720730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200.1U Active CN220595095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9030.9U Active CN220721285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5883.5U Active CN220721286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247.8U Active CN220577431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62952.5U Active CN220743248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910.4U Active CN220577433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49341.7U Active CN220616052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9026.2U Active CN220577434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49378.XU Active CN220577436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101.3U Active CN220616051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276.4U Active CN220577432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62945.5U Active CN220577435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5793.6U Active CN220577410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8630.3U Active CN220743247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N202322356089.2U Active CN220720730U (zh) 2023-05-19 2023-08-30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5) CN22072128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7432U (zh) 2024-03-12
CN220577436U (zh) 2024-03-12
CN220577435U (zh) 2024-03-12
CN220577410U (zh) 2024-03-12
CN220720730U (zh) 2024-04-05
CN220577434U (zh) 2024-03-12
CN220577433U (zh) 2024-03-12
CN220743247U (zh) 2024-04-09
CN220743248U (zh) 2024-04-09
CN220721285U (zh) 2024-04-05
CN220616052U (zh) 2024-03-19
CN220577431U (zh) 2024-03-12
CN220721286U (zh) 2024-04-05
CN220616051U (zh)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0454B2 (en)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US7506708B2 (en)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 high-voltage wire in an electric vehicle
CN215475536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电动摩托车
US7404462B2 (e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CN11767354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独立液冷动力电池
EP2213536B1 (en) Motorcycle having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a battery and an ABS unit
US20210001943A1 (en) Str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JP2006056402A (ja) 燃料電池車両における懸架装置
CN220595095U (zh) 摩托车
CN112278127A (zh) 一种电动车风冷散热动力系统及电动车
CN112874675B (zh) 跨乘型车辆
CN211954188U (zh) 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车载导航仪
CN212851596U (zh) 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上的控制器
JP2010083156A (ja) 産業車両
CN220842808U (zh) 跨骑式车辆
CN211392556U (zh) 一种电动保洁车的底盘结构
JP2013180741A (ja) 自動車用アンダーガ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電気自動車の冷却構造
CN108468586B (zh) 散热器、发动机及机械设备
CN215793154U (zh) 车辆冷却系统及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CN215752799U (zh) 跨骑型电动车冷却系统结构
CN217705479U (zh)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CN217074584U (zh) 全地形车
CN21577127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冷却散热装置
WO2021175285A1 (zh)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JP4086220B2 (ja) 電動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