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7596U -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7596U
CN218777596U CN202222938924.9U CN202222938924U CN218777596U CN 218777596 U CN218777596 U CN 218777596U CN 202222938924 U CN202222938924 U CN 202222938924U CN 218777596 U CN218777596 U CN 218777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illar
stand
reinforcing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89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田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89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7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7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7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立柱结构包括D立柱,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同时无需采用多块钣金拼焊也能够将D立柱高度集成化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降低生产制造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一体成型结构的性能一致性较好,材料利用率高,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辆后纵梁通常由多块钣金结构拼焊而成,拼焊过程较为麻烦,耗费时间过久,并且拼焊后的车辆后纵梁的质量通常较大,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立柱结构、车身框架或车辆,以改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柱结构,立柱结构包括D立柱,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D立柱内设有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D立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加强板,第一侧板与加强板相对并均连接于第二侧板的同一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加强板共同围成腔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凸设于D立柱并位于腔体内,第一加强筋沿D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凸设于D立柱并位于腔体内,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于加强板,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加强筋呈夹角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凸设于D立柱并位于腔体内,第三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于加强板,第三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呈夹角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还包括C立柱,C立柱连接于D立柱,C立柱与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立柱结构还包括侧围连接板、轮罩加强梁和轮罩,侧围连接板连接于C立柱与D立柱,轮罩加强梁连接于C立柱,轮罩连接于轮罩加强梁。其中,D立柱、C立柱以及侧围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D立柱、C立柱、侧围连接板以及轮罩加强梁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D立柱、C立柱、侧围连接板、轮罩加强梁以及轮罩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立柱结构为压铸成型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车身框架,车身框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立柱结构以及车顶,立柱结构连接于车顶。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中,立柱结构包括D立柱,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同时无需采用多块钣金拼焊也能够将D立柱高度集成化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降低生产制造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一体成型结构的性能一致性较好,材料利用率高,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立柱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立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立柱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立柱结构100,立柱结构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例如立柱结构100可以作为车辆的后立柱结构。
立柱结构100包括D立柱10,D立柱10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同时无需采用多块钣金拼焊也能够将D立柱10高度集成化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降低生产制造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一体成型结构的性能一致性较好,材料利用率高,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D立柱10可以为压铸成型件,例如D立柱10可以为铝合金(AlSi 10MnMg)压铸成型件,铝合金材质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重量以及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立柱结构100可以作为车辆左侧的立柱结构,例如D立柱10可以为左D立柱。立柱结构100也可以作为车辆右侧的立柱结构,例如D立柱10可以为右D立柱。
D立柱10内设有腔体14,腔体14有助于车辆布置空调风道、管路、电器、线束等结构,有助于提高D立柱的利用率,还有助于减少空调风道、管路、电器、线束等结构占据车内的空间位置。此外,腔体14还可以作为吸能空间,以便于吸收D立柱10受到外力碰撞时的冲击力。
D立柱10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相连接。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可以呈夹角设置,例如第一侧板11与第二侧板12可以大体呈105度。在立柱结构100应用于车辆的情况下,第一侧板11可以朝向车辆的侧方,例如第一侧板11可以朝向车辆的左侧或右侧;第二侧板12可以朝向车辆的车尾。
D立柱10还可以包括加强板13,加强板13连接于第二侧板12。如此,加强板13有助于增加第二侧板12中位于加强板13处的壁厚,从而可以在不增加第二侧板12整体的厚度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第二侧板12中位于加强板13周围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其中,加强板13、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可以共同围成上述的腔体14。
加强板13可以沿第二侧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加强板13可以沿第二侧板12的长度方向强化第二侧板12的强度和刚度,有助于D立柱10具有较好的抗弯扭性能。
加强板13可以与第一侧板11相对,加强板13与第一侧板11均可以连接于第二侧板12的同一侧。例如在立柱结构100应用于车辆的情况下,加强板13与第一侧板11可以位于第二侧板12背离车尾的一侧。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加强筋30,第一加强筋30可以凸设于D立柱10。如此,第一加强筋30有助于增加D立柱10中位于第一加强筋30处的壁厚,从而可以在不增加D立柱10整体的厚度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D立柱10中位于第一加强筋30周围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第一加强筋30可以位于腔体14内。如此,使得第一加强筋30没有位于D立柱10外而占据D立柱10外部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减小立柱结构100的整体面积,使得立柱结构100的占用空间小,从而有助于立柱结构100应用于车辆后可以为车辆后排提供一个较为轩敞的视野。
第一加强筋30可以沿D立柱10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第一加强筋30有助于进一步提高D立柱10的抗弯扭性能。
第一加强筋30可以连接于第二侧板12。如此,第一加强筋30有助于提高第二侧板12中位于第一加强筋30处的强度和刚度,使得第二侧板12受外力冲击而不容易发生变形,继而有助于提高D立柱10形成腔体14的稳定性。
第一加强筋30与D立柱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第一加强筋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30可以沿D立柱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多个第一加强筋30有助于进一步提高D立柱10的强度和刚度。
本申请中,术语“多个”是指大于或等于两个。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筋40,第二加强筋40可以凸设于D立柱10。如此,第二加强筋40有助于增加D立柱10中位于第二加强筋40处的壁厚,从而可以在不增加D立柱10整体的厚度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D立柱10中位于第二加强筋40周围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第二加强筋40可以位于腔体14内。如此,使得第二加强筋40没有位于D立柱10外而占据D立柱10外部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减小立柱结构100的整体面积,使得立柱结构100的占用空间小,从而有助于立柱结构100应用于车辆后可以为车辆后排提供一个较为轩敞的视野。
第二加强筋40可以连接于第一侧板11与加强板13之间,例如第二加强筋4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二加强筋4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加强板13。如此,第二加强筋40有助于第一侧板11受外力冲击而不容易发生变形,继而有助于提高D立柱10形成腔体14的稳定性。
第二加强筋40与第一加强筋30可以呈夹角连接。如此,有助于第二加强筋40与第一加强筋30的位置分布得较为合理,可以较好地提高D立柱10的强度和刚度。
其中,第二加强筋40与第一加强筋30可以大致相互垂直,第二加强筋40与第一加强筋30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
第二加强筋40与D立柱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第二加强筋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40可以沿D立柱10的长度方向或第一加强筋30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多个第二加强筋40有助于进一步提高D立柱10的强度和刚度。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加强筋50,第三加强筋50可以凸设于D立柱10。如此,第三加强筋50有助于增加D立柱10中位于第三加强筋50处的壁厚,从而可以在不增加D立柱10整体的厚度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D立柱10中位于第三加强筋50周围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第三加强筋50可以位于腔体14内。如此,使得第三加强筋50没有位于D立柱10外而占据D立柱10外部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减小立柱结构100的整体面积,使得立柱结构100的占用空间小,从而有助于立柱结构100应用于车辆后可以为车辆后排提供一个较为轩敞的视野。
第三加强筋50可以连接于第一侧板11与加强板13之间,例如第三加强筋5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侧板11,第三加强筋5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于加强板13。如此,第三加强筋50有助于第一侧板11受外力冲击而不容易发生变形,继而有助于提高D立柱10形成腔体14的稳定性。
第三加强筋50与第二加强筋40可以呈夹角设置。如此,有助于第三加强筋50与第二加强筋40的位置分布得较为合理,使得第三加强筋50、第二加强筋40、第一加强筋30相交形成三角交叉结构,从而可以较好地提高D立柱10的强度和刚度。
第三加强筋50与D立柱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第三加强筋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加强筋50有助于进一步提高D立柱10的强度和刚度。
参阅图3和图4,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C立柱20,C立柱20连接于D立柱10,C立柱20与D立柱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提高立柱结构100的集成度,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其中,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左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C立柱20可以为左C立柱。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右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C立柱20可以为右C立柱。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侧围连接板60,侧围连接板60连接于C立柱20与D立柱10,D立柱10、C立柱20以及侧围连接板6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立柱结构100的集成度,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其中,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左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侧围连接板60可以为左侧围连接板。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右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侧围连接板60可以为右侧围连接板。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轮罩加强梁70,轮罩加强梁70连接于C立柱20,D立柱10、C立柱20、侧围连接板60以及轮罩加强梁7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立柱结构100的集成度,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其中,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左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轮罩加强梁70可以为左轮罩加强梁。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右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轮罩加强梁70可以为右轮罩加强梁。
立柱结构100还可以包括轮罩80,轮罩80连接于轮罩加强梁70,D立柱10、C立柱20、侧围连接板60\轮罩加强梁70以及轮罩8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立柱结构100的集成度,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其中,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左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轮罩80可以为左轮罩。在立柱结构100作为车辆右侧的立柱结构的情况下,轮罩80可以为右轮罩。
立柱结构100可以为压铸成型件,例如立柱结构100可以为铝合金压铸成型件,铝合金材质的立柱结构100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的重量以及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车身框架200,车身框架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立柱结构100以及车顶201,立柱结构100连接于车顶201。其中,立柱结构100与车顶20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件的方式进行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框架200中,立柱结构100包括D立柱10,D立柱10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同时无需采用多块钣金拼焊也能够将D立柱10高度集成化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降低生产制造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一体成型结构的性能一致性较好,材料利用率高,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车辆1000,车辆1000可以为采用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为动力的车辆,也可以为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纯电动车辆、燃料电池电动车辆等新能源车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辆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车辆。车辆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车身框架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1000中,立柱结构100包括D立柱10,D立柱10为一体成型结构,有助于减少立柱结构100的零件数量和省去装配零件的工艺,同时无需采用多块钣金拼焊也能够将D立柱10高度集成化为一体,避免了复杂的拼焊工艺,有助于加工工序更简单,降低生产制造及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一体成型结构的性能一致性较好,材料利用率高,有助于降低立柱结构100的重量,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装配”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包括D立柱,所述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立柱内设有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立柱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加强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加强板相对并均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加强板共同围成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凸设于所述D立柱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所述D立柱的长度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凸设于所述D立柱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呈夹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凸设于所述D立柱并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呈夹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C立柱,所述C立柱连接于所述D立柱,所述C立柱与所述D立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
侧围连接板,所述侧围连接板连接于所述C立柱与D立柱;
轮罩加强梁,所述轮罩加强梁连接于所述C立柱;以及
轮罩,所述轮罩连接于所述轮罩加强梁;
其中,所述D立柱、所述C立柱以及所述侧围连接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D立柱、所述C立柱、所述侧围连接板以及所述轮罩加强梁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D立柱、所述C立柱、所述侧围连接板、所述轮罩加强梁以及所述轮罩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立柱结构为压铸成型件。
9.一种车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立柱结构,所述立柱结构连接于所述车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框架。
CN202222938924.9U 2022-11-04 2022-11-04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Active CN218777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924.9U CN218777596U (zh) 2022-11-04 2022-11-04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8924.9U CN218777596U (zh) 2022-11-04 2022-11-04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7596U true CN218777596U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8924.9U Active CN218777596U (zh) 2022-11-04 2022-11-04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7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51021B (zh) 一种电动汽车铝合金车身结构
CN2103640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CN215851491U (zh) 双环后部车身结构
CN111098933B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8777596U (zh) 立柱结构、车身框架和车辆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063130U (zh) 一体式侧围内板
CN214084454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车身铰链安装结构
CN215944253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重型汽车驾驶室顶盖总成
CN215851513U (zh) 车身门槛及车辆
CN210592144U (zh) 承载式车体结构及巡逻车
CN210634640U (zh) 前围上部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1568118U (zh) 后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10454974U (zh)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CN213948587U (zh)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892608U (zh) 一种纯电动重卡车架总成及卡车
CN21729466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碰撞吸能铝合金副车架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15474288U (zh) 汽车顶盖及具有该汽车顶盖的飞行汽车
CN216301260U (zh) 一种后轮罩外板
CN218536871U (zh) 一种车辆的后机舱及车辆
CN218806123U (zh) 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16783638U (zh) 敞篷车的后侧围结构及敞篷车
CN220220916U (zh) 发动机舱侧边梁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929169U (zh) 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