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974U -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4974U
CN210454974U CN201921393663.9U CN201921393663U CN210454974U CN 210454974 U CN210454974 U CN 210454974U CN 201921393663 U CN201921393663 U CN 201921393663U CN 210454974 U CN210454974 U CN 210454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wall outer
underbeam
thickness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36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
张林樱
仲崇红
王莉
马文光
张师源
宋维锋
刘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36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4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4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其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白车身包括:前围外下梁横梁,包括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所述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横梁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横梁的厚度不大于0.8mm;前围外下梁加强梁,包括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所述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的厚度不大于1.0mm。商用车包括上述的白车身。本实用新型使得有利于商用车的轻量化设计,能够提高商用车的行驶速度和续航里程,降低商用车的生产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背景技术
白车身又叫车身本体,即指已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包括车身结构件及车身覆盖件,它的主要作用是封闭车身,体现车身造型。
现有技术中,白车身轻量化水平比较低,对商用车整体的轻量化设计的限制较大,进而会限制商用车的续航里程及行驶速度,也不利于降低商用车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以对白车身及商用车进行轻量化设计,提高商用车的续航里程和行驶速度,降低商用车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车身,包括:
前围外下梁横梁,包括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所述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横梁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横梁的厚度不大于0.8mm;
前围外下梁加强梁,包括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所述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的厚度不大于1.0mm。
其中,所述前围外下梁横梁的厚度为0.8mm。
其中,所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的厚度为1.0mm。
其中,还包括后纵梁加强板,所述后纵梁加强板的厚度不大于1.0mm。
其中,还包括左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左前纵梁加强板的厚度不大于1.5mm。
其中,还包括右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右前纵梁加强板的厚度不大于1.5mm。
其中,还包括侧围外板总成,所述侧围外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所述左侧围外板和所述右侧围外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
其中,还包括侧围内板总成,所述侧围内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所述左侧围内板和所述右侧围内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
其中,还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的厚度不大于0.9mm。
一种商用车,包括上述的白车身。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白车身及商用车,将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对前围外下梁横梁进行厚度减薄设计,将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对前围外下梁加强梁进行厚度减薄设计,进而使得白车身的总重量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外下梁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外下梁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前纵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右前纵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围外下梁横梁;11、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2、前围外下梁右横梁;
2、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1、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2、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
3、后纵梁加强板;
4、左前纵梁加强板;
5、右前纵梁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实现商用车的轻量化设计,以提高商用车的行驶速度和续航里程,并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商用车,商用车包括白车身,通过对白车身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白车身的重量,进而降低商用车的重量。
针对某一款商用车,本实施例对其白车身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其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参见图1-6,本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包括前围外下梁横梁1和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连接于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内侧,对前围外下梁横梁1起到加强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是两个各自独立的部件,而非一体成型结构,为了保证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连接后的强度,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的厚度为1.2mm,厚度比较大,就意味着前围外下梁左横梁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的重量也比较大,不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前围外下梁横梁1包括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一体成型形成前围外下梁横梁1,二者一体成型后避免了分体结构连接对整体结构的强度的不利影响,因而能够将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减薄。具体地,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不大于0.8mm;优选地,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为0.8mm,既能够有效保证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强度,又有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将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减薄后,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重量也就变轻,有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也能够降低白车身的总体重量。
现有技术中,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也是两个自独立的部件,而非一体成型结构,为了保证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连接后的强度,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的厚度一般为2.0mm,厚度比较大,也就意味着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的重量比较大,不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包括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1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22,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1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22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二者一体成型后避免了分体结构连接对整体结构的强度的不利影响,因而能够将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减薄。具体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不大于1.0mm;优选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为1.0mm,既能够保证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强度,又有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将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减薄后,其重量也能够下降,进而有利于白车身的轻量化设计,也能够降低白车身的总体重量。
进一步地,白车身还包括左前纵梁加强板4、右前纵梁加强板5和两个后纵梁加强板3。
在现有技术中,左前纵梁加强板和右前纵梁加强板的厚度一般为1.8mm,后纵梁加强板的厚度为2mm。
本实施例中,对左前纵梁加强板4和右前纵梁加强板5进行结构简化设计并结合料厚减薄,左前纵梁加强板4的厚度不大于1.5mm,优选地,左前纵梁加强板4的厚度为1.5mm;右前纵梁加强板5的厚度不大于1.5mm,优选地,右前纵梁加强板5的厚度为1.5mm。对后纵梁加强板3进行结构简化设计并结合料厚减薄,后纵梁加强板3的厚度不大于1.0mm,优选地,后纵梁加强板3的厚度为1.0mm。
本实施例通过结构简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将左前纵梁加强板4、右前纵梁加强板5和两个后纵梁加强板3的厚度变薄,进而降低了这四个部件的重量,使得白车身的整体重量降低。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白车身还包括侧围外板总成、侧围内板总成、后围总成及地板总成。侧围外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外板、右侧围外板;侧围内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后围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地板总成包括中地板前板、中地板后板、左地板、右地板和后地板。
在现有技术中,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的厚度一般为0.9mm。
鉴于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为低承载零件,本实施例对其进行料厚减薄,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优选地,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的厚度为0.8mm。
在现有技术中,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的厚度一般为0.9mm。
鉴于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为低承载零件,本实施例对其进行料厚减薄,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优选地,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的厚度为0.8mm。
在现有技术中,后围外板的厚度一般为0.9mm。
鉴于后围外板为低承载零件,本实施例对其进行料厚减薄,后围外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优选地,左后围外板的厚度为0.8mm。
在现有技术中,地板总成的各个部件的厚度一般为1.0mm。
本实施例中,鉴于地板总成为低承载零件,对地板总成的各个部件的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地,地板前板、中地板后板、左地板、右地板和后地板的厚度不大于0.9mm。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白车身还包括前围内板、前围外上梁的中间梁、后围上横梁、后围下横梁、后围左纵梁和后围右纵梁。
在现有技术中,前围内板、前围外上梁的中间梁、后围上横梁、后围下横梁、后围左纵梁和后围右纵梁的厚度均为1.0mm。
鉴于前围内板、前围外上梁的中间梁、后围上横梁、后围下横梁、后围左纵梁和后围右纵梁均为料厚过剩零件,本实施例对这些部件进行料厚减薄设计。具体地,前围内板、前围外上梁的中间梁、后围上横梁、后围下横梁、后围左纵梁和后围右纵梁的厚度均为0.9mm。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白车身还包括后中横梁、前围内梁的中横梁、后围外下梁中段、后围外下梁左段、后围外下梁右段和顶盖横梁。
在现有技术中,后中横梁、前围内梁的中横梁、后围外下梁中段、后围外下梁左段、后围外下梁右段和顶盖横梁的厚度均为1.2mm。
鉴于后中横梁、前围内梁的中横梁、后围外下梁中段、后围外下梁左段、后围外下梁右段和顶盖横梁均为料厚过剩零件,本实施例对这些部件进行料厚减薄设计。具体地,后中横梁、前围内梁的中横梁、后围外下梁中段、后围外下梁左段、后围外下梁右段和顶盖横梁的厚度均为1.0mm。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白车身还包括风窗上外板、变速操纵固定支架A、中间座横梁和后纵梁。
现有技术中,风窗上外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变速操纵固定支架A的厚度一般为1.5mm,中间座横梁的厚度一般为2.0mm,后纵梁的厚度一般为2.5mm。
鉴于风窗上外板、变速操纵固定支架A、中间座横梁和后纵梁均为料厚过剩零件,本实施例对这些部件进行料厚减薄设计。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风窗上外板的厚度为0.8mm,变速操纵固定支架A的厚度为1.2mm,中间座横梁的厚度为1.5mm,后纵梁的厚度为2.0mm。
本实施例中,将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形成前围外下梁横梁1,并对前围外下梁横梁1进行厚度减薄设计,将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1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22设计为一体成型结构形成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并对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进行厚度减薄设计,进而使得白车身的总重量减少2.2kg。
本实施例中,对后纵梁加强板3、左前纵梁加强板4和右前纵梁加强板5进行结构简化设计并结合料厚减薄,使得白车身的总重量减少2.62kg。
通过对一些低承载零件和料厚过剩零件进行厚度减薄设计,使得白车身的总重量减少16.85kg。
为了进一步降低白车身的重量,本实施例中,取消部分不影响白车身性能的非功能零件:一个左前连接板、一个右前连接板、一个液压支撑加强梁、一个中横梁左段、一个中横梁右段、一个中横梁中段、一个后围的左加强梁、一个后围的右加强梁、两个后围中纵梁、一个后围的上加强梁-后围。取消这些非公能零件,使得白车身的重量降低了10.05kg。
经过本实施例的改进,白车身的总重量下降了31.72kg,有利于商用车的整体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生产和制造成本。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白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外下梁横梁(1),包括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所述前围外下梁左横梁(11)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横梁(12)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不大于0.8mm;
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包括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1)和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22),所述前围外下梁左加强梁(21)和所述前围外下梁右加强梁(22)二者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不大于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外下梁横梁(1)的厚度为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外下梁加强梁(2)的厚度为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纵梁加强板(3),所述后纵梁加强板(3)的厚度不大于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前纵梁加强板(4),所述左前纵梁加强板(4)的厚度不大于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前纵梁加强板(5),所述右前纵梁加强板(5)的厚度不大于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外板总成,所述侧围外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外板和右侧围外板,所述左侧围外板和所述右侧围外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内板总成,所述侧围内板总成包括左侧围内板和右侧围内板,所述左侧围内板和所述右侧围内板的厚度不大于0.8mm。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的厚度不大于0.9mm。
10.一种商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
CN201921393663.9U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Active CN210454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3663.9U CN210454974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3663.9U CN210454974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4974U true CN21045497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0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3663.9U Active CN210454974U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49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695A (zh) * 2022-05-07 2022-08-3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具有宽广视野的商用车驾驶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4695A (zh) * 2022-05-07 2022-08-30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具有宽广视野的商用车驾驶室
CN114954695B (zh) * 2022-05-07 2024-02-13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具有宽广视野的商用车驾驶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88896A1 (ja) 車体構造
EP2562065A1 (en) Integral body of ultra-micro pure electric vehicle at low speed
US4789198A (en) Fron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2103640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CN210454974U (zh) 一种白车身及商用车
CN102730081A (zh) 用于汽车的隔板结构、水箱和前车厢
JPH09175433A (ja) 支持構造付きの乗用車の前部構造
CN210139907U (zh) 卡车、车身及其车身骨架
CN209290529U (zh) 一种下车体结构总成和具有该结构总成的汽车
US20230312007A1 (en) Vehicle Comprising a Transverse Roof Bow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JP2571388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09600630U (zh) 一种小型汽车车身框架
JP2007506612A (ja) モジュール式に構築された運転室モデルレンジ
CN214928884U (zh) 一种后背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5474288U (zh) 汽车顶盖及具有该汽车顶盖的飞行汽车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8112764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8258369U (zh) 汽车d柱结构及汽车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14296162U (zh) 车身后侧围与d柱连接装置及车辆
CN218431427U (zh) 一种改善路噪的汽车d柱上端结构加强件
CN216783638U (zh) 敞篷车的后侧围结构及敞篷车
CN217294689U (zh) 机舱上纵梁与a柱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9133848U (zh) 一种散热器托架连接板、前端框架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