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8587U -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8587U
CN213948587U CN202021234319.8U CN202021234319U CN213948587U CN 213948587 U CN213948587 U CN 213948587U CN 202021234319 U CN202021234319 U CN 202021234319U CN 213948587 U CN213948587 U CN 213948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ing
panel
reinforcement
side plate
dow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343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春宝
王晓杰
黄云飞
陈杰
李洪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343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8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8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8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内门槛总成包括:内门槛梁和加强件。内门槛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设于内门槛梁的外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内门槛梁相连,以在加强件与内门槛梁之间限定出主吸能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门槛总成,由加强件和内门槛梁共同限定出主吸能腔,当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内门槛总成受到外力挤压时,加强件可以溃缩变形,使得主吸能腔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国家对排放的严格要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的导向,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市场的新锐,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人们对其安全问题,尤其是对碰撞安全性越发关注,由于电动车布置有高能量的电池包,在侧碰过程中电池可能出现变形、漏电,甚至起火或爆炸,急需开发门槛总成,加强汽车侧碰时车身吸能和抗变形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内门槛总成,所述内门槛总成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内门槛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包括:内门槛梁,所述内门槛梁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内门槛梁的外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相连,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内门槛梁之间限定出主吸能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门槛总成,由加强件和内门槛梁共同限定出主吸能腔,当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内门槛总成受到外力挤压时,加强件可以溃缩变形,使得主吸能腔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内形成有副吸能腔,所述副吸能腔环绕所述主吸能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内板,所述内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相连,所述内板在上下方向的中部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凸出;外板,所述外板罩设在所述内板的外侧,所述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板的上下两端相连,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吸能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板的在上下方向的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内板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凹陷部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所述内板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固定连接;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外端和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外端之间。
进一步地,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所述外板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第三侧板部和第四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与所述第三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所述第四侧板部与所述第四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第二连接板部,所述第二连接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部的外端和所述第四侧板部的外端之间。
进一步地,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三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更进一步地,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三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第二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门槛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内门槛总成的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加强件的外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加强件的内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门槛总成100:
内门槛梁1,加强件2,
内板21,第一翻边211,第一侧板部212,第一连接板部213,第二侧板部214,第二翻边215,
外板22,第三翻边221,第三侧板部222,第二连接板部223,凹陷部2231,第四侧板部224,第四翻边225,副吸能腔23,主吸能腔3,外门槛梁4,容纳腔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到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内门槛总成100。
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100,包括:内门槛梁1和加强件2。
具体地,内门槛梁1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2设于内门槛梁1的外侧,加强件2沿前后方向延伸,加强件2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内门槛梁1相连,加强件2与内门槛梁1之间限定出主吸能腔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门槛总成100,由加强件2和内门槛梁1共同限定出主吸能腔3,当汽车受到侧向撞击,内门槛总成100受到外力挤压时,加强件2可以溃缩变形,使得主吸能腔3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加强件2内可以形成有副吸能腔23,副吸能腔23环绕主吸能腔3设置,由此,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副吸能腔23可以溃能,从而与主吸能腔3共同抵抗变形,可以使得内门槛总成100的抗变形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一步地,参考图2到图4,加强件2包括:内板21和外板22。具体地,内板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门槛梁1相连,内板21在上下方向的中部背离内门槛梁1向外凸出,使得内板21的内侧限定出空腔;外板22罩设在内板21的外侧,外板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板21的上下两端相连,外板22和内板21之间限定出副吸能腔23,例如图2所示,外板22的上下两端的内侧端面分别与内板21上下两端的外侧端面相连,由此,当内门槛总成100受到外力挤压时,内板21可以起到支撑外板22的作用,同时外板22和内板21均可以在内外方向上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加强件2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得到提高。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3,外板22在上下方向的中部形成有朝向内板21凹陷的凹陷部2231,凹陷部22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贯通外板22,内板21与凹陷部2231固定连接,由此,可以使得内板21与外板22的连接更加稳定,使得加强件2整体的抗变形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内板21可以包括:第一翻边211、第二翻边215、第一侧板部212、第二侧板部214和第一连接板部213。具体地,第一翻边211和第二翻边215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翻边211和第二翻边215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一翻边211和第二翻边215分别与内门槛梁1固定连接,第一侧板部212与第一翻边211相连且背离内门槛梁1向外延伸,第二侧板部214与第二翻边215相连且背离内门槛梁1向外延伸,第一连接板部21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部213连接在第一侧板部212的外端和第二侧板部214的外端之间,由此,使得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还可以提高内板21的结构强度。
例如图4所示,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第一翻边211、第一侧板部212、第一连接板部213、第二侧板部214和第二翻边215顺次相连,使得内板21大致形成为“几”字形结构,由此,当内板21与内门槛梁1连接后,内板21与内门槛梁1共同限定出主吸能腔3,从而提高内门槛总成100的抗变形能力。
进一步地,参考图1,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第一侧板部212和第二侧板部214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这样,第一侧板部21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侧板部214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实际上形成为三角形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内板21的强度,从而提高内板21的溃缩吸能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外板22包括:第三翻边221、第四翻边225、第三侧板部222、第四侧板部224和第二连接板部223。具体地,第三翻边221和第四翻边225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翻边221和第四翻边225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三翻边221与第一翻边211固定连接,第四翻边225与第二翻边215固定连接;第三侧板部222与第三翻边221相连且背离内门槛梁1向外延伸,第四侧板部224与第四翻边225相连且背离内门槛梁1向外延伸;第二连接板部223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部223连接在第三侧板部222的外端和第四侧板部224的外端之间,由此,使得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同时还可以提高外板22的结构强度。
例如图3所示,在从上往下的方向上,第三翻边221、第三侧板部222、第二连接板部223、第四侧板部224和第四翻边225顺次相连,使得外板22大致形成为“几”字形结构,由此,当外板22与内板21连接后,外板22和内板21共同限定出副吸能腔23,从而提高加强件2的抗变形能力。
进一步地,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第三侧板部222和第四侧板部224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这样,第三侧板部222的延伸方向和第四侧板部224的延伸方向相互交叉,当外板22受到外力挤压时,从而有利于提高外板22的强度,从而提高内板21的溃缩吸能能力。
更进一步地,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第一侧板部212和第三侧板部222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第二侧板部214和第四侧板部224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这样,第一侧板部212和第三侧板部222可以限定出副吸能腔23,第二侧板部214和第四侧板部224可以限定出副吸能腔23,由此,可以提高加强件2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抗变形能力。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三翻边221与第一翻边211焊接,第一翻边211与内门槛梁1焊接;第四翻边225与第二翻边215焊接,第二翻边215与内门槛梁1焊接,由此,外板22、内板21以及内门槛梁1形成为三层焊接结构,使得内门槛总成100的结构更加稳定。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内门槛总成100,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车辆还可以包括:外门槛梁4,外门槛梁4设在内门槛梁1的外侧,外门槛梁4与内门槛梁1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腔5,加强件2设在容纳腔5内且加强件2的内侧与内门槛梁1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门槛梁,所述内门槛梁沿前后方向延伸;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内门槛梁的外侧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在上下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相连,以在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内门槛梁之间限定出主吸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内形成有副吸能腔,所述副吸能腔环绕所述主吸能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
内板,所述内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相连,所述内板在上下方向的中部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凸出;
外板,所述外板罩设在所述内板的外侧,所述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内板的上下两端相连,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副吸能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的在上下方向的中部形成有朝向所述内板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贯通所述外板,所述内板与所述凹陷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所述内板包括:
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且分别与所述内门槛梁固定连接;
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所述第一侧板部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
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部的外端和所述第二侧板部的外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二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上,所述外板包括:
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四翻边在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固定连接;
第三侧板部和第四侧板部,所述第三侧板部与所述第三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所述第四侧板部与所述第四翻边相连且背离所述内门槛梁向外延伸;
第二连接板部,所述第二连接板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部的外端和所述第四侧板部的外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三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门槛总成,其特征在于,在从内向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部和所述第三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第二侧板部和所述第四侧板部在上下方向的间距逐渐增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门槛总成。
CN202021234319.8U 2020-06-29 2020-06-29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3948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4319.8U CN213948587U (zh) 2020-06-29 2020-06-29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34319.8U CN213948587U (zh) 2020-06-29 2020-06-29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8587U true CN213948587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34319.8U Active CN213948587U (zh) 2020-06-29 2020-06-29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8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11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13035914U (zh) 车辆的前地板结构和车辆
CN213768741U (zh) 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133189U (zh) 一种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3948587U (zh) 内门槛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0288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13594387U (zh) 车辆门槛加强结构、车身总成和车辆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212243575U (zh) 一种后围板总成结构及汽车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6269537U (zh) 车辆的侧围加强结构和车辆
CN219339564U (zh) 门槛总成及车辆
CN219115570U (zh) A柱上加强板及车辆
CN221114116U (zh) 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4689766U (zh) 提高侧碰性能的b柱补丁板结构
CN219524036U (zh) 门槛梁内板、门槛梁组件和车辆
CN218021845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和车辆
CN221138291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2373498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651279U (zh) 门槛梁框架、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9506103U (zh) 一种汽车左前围总成及车辆
CN220220909U (zh) 侧围板、侧围板总成和车辆
CN217022671U (zh)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CN214930075U (zh) 后纵梁加强结构和车身总成
CN219687442U (zh) 用于车辆的门槛梁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neng Center, No. 3008 Baoneng North Road,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hengbo Hairui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2, Changxin Industrial Park, east section of Tiangong 1st Road, ZhouLing Street office, Xinzhuang village, Qinhan new town,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aoneng (Xi'an)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