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2671U -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2671U
CN217022671U CN202220394085.6U CN202220394085U CN217022671U CN 217022671 U CN217022671 U CN 217022671U CN 202220394085 U CN202220394085 U CN 202220394085U CN 217022671 U CN217022671 U CN 217022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mponent
assembly
rocker
beam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940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伟
许安平
隋海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AT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940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2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2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2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包括前围挡组件以及纵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围挡组件上;轮罩组件,分别与所述前围挡组件以及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边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轮罩组件上,其中一端与所述前围挡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本申请经过改进的shotgun总成结构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从而减轻对汽车的碰撞伤害,进一步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车体结构开发过程中,在考虑应对全正碰的同时,偏置碰工况也越来越普遍,对于偏置碰工况,25%重叠量会导致前纵梁和刚性壁障并无碰撞重叠区,因此,前纵梁在碰撞区域内参与变形吸能的作用非常小,导致碰撞能量主要由shotgun变形吸收能量。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Shotgun总成结构包括前围板,前围板上设置有大灯横梁、shotgun(即前轮罩板上边梁)、前轮罩板总成以及纵梁总成,shotgun与前轮罩板总成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板。由图中可看出现有的 shotgun结构呈平直状,纵梁总成在受到碰撞冲击时,碰撞载荷需通过加强板传递到shotgun结构上,由于增加了传递部件,其中碰撞载荷势必会在传递的过程中被分散,使得碰撞载荷不能大部分传递到shotgun结构上。
通过上述可知,当发生碰撞时,由于碰撞载荷力传递的失衡,对轮罩上边梁的破坏会增加,从而增加对汽车自身的碰撞伤害,甚至还可能会威胁到车内人员的安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以解决碰撞载荷力传递的失衡的技术问题。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包括前围挡组件以及
纵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围挡组件上;
轮罩组件,分别与所述前围挡组件以及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
边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轮罩组件上,其中一端与所述前围挡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
上述的shotgun总成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减少了加强板,是通过边梁总成组件直接连接前围挡组件与纵梁总成组件,在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碰撞力会大部分传递到纵梁总成组件上,通过纵梁总成组件将碰撞力传递到与其直接相连的边梁总成组件上,从而完成碰撞载荷的传递,与通过加强板传递相比,其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使碰撞载荷可以大部分传递到边梁总成组件上;因此,通过直接与纵梁总成相连的边梁总成组件可以直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以此提高碰撞载荷的传递能力。
通过上述可知,经过改进的shotgun总成结构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从而减轻对汽车的碰撞伤害,进一步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且由于减少了加强板等零部件,在整个总成结构成型时工艺更为简单。
优选地,还包括横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边梁总成组件上。
通过横梁总成组件可以进一步安装汽车上其余的零部件,并且与纵梁总成部件同时应对碰撞,减少碰撞对汽车造成的伤害。
优选地,所述前围挡组件包括前围板与门框边梁,所述门框边梁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
所述纵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边梁总成组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前围板相连。
前围板用于安装纵梁总成等各个位于前机舱内的零部件,门框边梁则是用于安装汽车门。
优选地,所述纵梁总成组件包括前纵梁与上沿板,所述上沿板设置在所述前纵梁上;
所述前纵梁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上沿板相连,所述边梁总成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沿板首尾相连。
前纵梁是水平设置在前围板上,当受到碰撞时,前纵梁可以抵御冲击并将碰撞力传递到与其直接连接的边梁总成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轮罩组件包括前轮罩板与连接罩板,所述前轮罩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罩板上;
所述前轮罩板与所述连接罩板分别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连接罩板与所述上沿板相连。
前轮罩板则是位于汽车轮胎的上方,在受到碰撞时,前轮罩板与连接罩板也会变形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
优选地,所述边梁总成组件包括上边梁与侧边梁,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侧边梁相连;
所述上边梁设置在所述前轮罩板上,所述侧边梁设置在所述连接罩板上,所述上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侧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沿板相连。
上边梁与侧边梁是直接设置在前轮罩板上,上边梁与侧边梁组成前轮罩板后边梁,其两端分别与前围板以及前纵梁相连,用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碰撞载荷可以通过上边梁直接进行传递,传递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横梁总成组件包括大灯横梁,所述大灯横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大灯横梁设置在所述上边梁上。
大灯横梁则是用于安装汽车大灯等零部件,同时用于传递碰撞载荷。
优选地,所述上边梁与所述前围板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侧边梁与所述上沿板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
在受到冲击时,侧边梁与前纵梁相连接处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来保证侧边梁与前纵梁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在碰撞时发生分离。
优选地,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侧边梁相连呈弯曲状,与所述前纵梁以及所述前围板形成安置空间,所述连接罩板位于所述安置空间内。
上边梁与前纵梁处于不同安装位置,因此需要弯曲的上边梁与侧边梁来光顺过度至前纵梁处,弯曲的上边梁则会与前纵梁与前围板形成一个空间,前轮罩板位于空间内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可以用于传递碰撞力。
优选地,所述上边梁的安装高度与所述前纵梁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
综上,经过改进的shotgun总成结构包括上边梁与前纵梁,而上边梁与侧边梁是直接设置在前轮罩板上,因此上边梁与侧边梁组成的还可以叫做前轮罩板后边梁,其两端分别与前围板以及前纵梁相连,用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在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碰撞力会大部分传递到前纵梁上,通过前纵梁将碰撞力传递到与其直接相连的上边梁上,从而完成碰撞载荷的传递,与通过加强板传递相比,其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使碰撞载荷可以大部分传递到边梁总成组件上;因此,通过直接与纵梁总成相连的边梁总成组件可以直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以此提高碰撞载荷的传递能力。
通过上述可知,经过改进的shotgun总成结构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从而减轻对汽车的碰撞伤害,进一步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且由于减少了加强板等零部件,在整个总成结构成型时工艺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加强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加强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加强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前围挡组件;101、前围板;102、门框边梁;2、纵梁总成组件;201、前纵梁;202、上沿板;3、轮罩组件;301、前轮罩板;302、连接罩板;4、边梁总成组件;401、上边梁;402、侧边梁;5、横梁总成组件;501、大灯横梁;50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应当理解,本文给出的具体实施例是出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解释的目的,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考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包括前围挡组件1以及纵梁总成组件2,设置在前围挡组件1 上;轮罩组件3,分别与前围挡组件1以及纵梁总成组件2相连;边梁总成组件4,设置在轮罩组件3上,其中一端与前围挡组件1相连,另一端与纵梁总成组件2相连。
上述的shotgun总成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减少了加强板,是通过边梁总成组件4直接连接前围挡组件1与纵梁总成组件2,在车辆受到碰撞冲击时,碰撞力会大部分传递到纵梁总成组件2上,通过纵梁总成组件2将碰撞力传递到与其直接相连的边梁总成组件4上,从而完成碰撞载荷的传递,与通过加强板传递相比,其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使碰撞载荷可以大部分传递到边梁总成组件4上;因此,通过直接与纵梁总成相连的边梁总成组件4可以直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以此提高碰撞载荷的传递能力。
通过上述可知,经过改进的shotgun总成结构可以减少碰撞载荷的损失,从而减轻对汽车的碰撞伤害,进一步保证了车内人员的安全;并且由于减少了加强板等零部件,在整个总成结构成型时工艺更为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是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以下一项或者多项组合的进一步增加或者限定。
还包括横梁总成组件5,设置在边梁总成组件4上。通过横梁总成组件 5可以进一步安装汽车上其余的零部件,并且与纵梁总成部件同时应对碰撞,减少碰撞对汽车造成的伤害。
前围挡组件1包括前围板101与门框边梁102,门框边梁102设置在前围板101上;纵梁总成组件2设置在前围板101上,轮罩组件3与前围板101 相连,边梁总成组件4的其中一端与前围板101相连。前围板101用于安装纵梁总成等各个位于前机舱内的零部件,门框边梁102则是用于安装汽车门。
纵梁总成组件2包括前纵梁201与上沿板202,上沿板202设置在前纵梁201上;前纵梁201设置在前围板101上,轮罩组件3与上沿板202相连,边梁总成组件4的另一端与上沿板202相连。前纵梁201是水平设置在前围板101上,当受到碰撞时,前纵梁201可以抵御冲击并将碰撞力传递到与其直接连接的边梁总成组件4上。
轮罩组件3包括前轮罩板301与连接罩板302,前轮罩板301设置在连接罩板302上;前轮罩板301与连接罩板302分别与前围板101相连,连接罩板302与所述上沿板202相连。前轮罩板301则是位于汽车轮胎的上方,在受到碰撞时,前轮罩板301与连接罩板302也会变形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
边梁总成组件4包括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 首尾相连;上边梁401设置在前轮罩板301上,侧边梁402设置在连接罩板 302上,上边梁401的另一端与前围板101相连,侧边梁402的另一端与上沿板202相连。
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是直接设置在前轮罩板301上,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组成前轮罩板301后边梁,其两端分别与前围板101以及前纵梁 201相连,用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碰撞载荷可以通过上边梁401直接进行传递,传递效果更好。
横梁总成组件5包括大灯横梁501,大灯横梁50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502,大灯横梁501设置在上边梁401上。大灯横梁501则是用于安装汽车大灯等零部件,同时用于传递碰撞载荷。
上边梁401与前围板101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小于侧边梁402与上沿板202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在受到冲击时,侧边梁402与前纵梁201相连接处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来保证侧边梁402与前纵梁20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在碰撞时发生分离。
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相连呈弯曲状,与前纵梁201以及前围板101 形成安置空间,连接罩板302位于所述安置空间内。所述上边梁401的安装高度与所述前纵梁201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
上边梁401与前纵梁201处于不同安装位置,因此需要弯曲的上边梁401 与侧边梁402来光顺过度至前纵梁201处,弯曲的上边梁401则会与前纵梁 201与前围板101形成一个空间,前轮罩板301位于空间内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可以用于传递碰撞力。
请参考图2-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边梁加强机构包括前围板101,前围板101上设置有前纵梁201与前轮罩板301,前纵梁201上设置有上沿板202,前轮罩板301上设置有同时与前围板101相连的连接罩板302,连接罩板302同时又与前纵梁201相连,在前轮罩板301 上设置有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上边梁401的另一端与前围板101相连,侧边梁402的另一端则与前纵梁201相连,从Z向方向观看,上边梁401与前围板101的安装面和前纵梁201与前围板101的安装面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且上边梁401与前纵梁201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因此,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整体是呈向下弯曲状的,以此可以使上边梁401光顺过度至前纵梁201处。上述的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是设置在前轮罩板301上的,因此整体可以叫做前轮罩板301后边梁,其用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加强板,碰撞载荷可以通过后边梁直接进行传递,传递效果更好。
参考图3,前围板101上还设置有门框边梁102,门框边梁102位于前围板101的两端,上边梁401与前围板101相连处靠近门框边梁102与前围板101连接处,可以将上边梁401的碰撞载荷传递到门框边梁102上,门框边梁102A柱处的强度较高,从而抵消碰撞载荷,保护车内人员。
而呈弯曲状的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则与前纵梁201总成以及前围板 101会形成一个安置空间,前轮罩板301位于此安置空间内,前轮罩板301 位于空间内可以减少占用面积,又可以用于传递碰撞力。前纵梁201是设置在前围板101的下端处,并由前围板101的下方穿过,其整体长度较长,可以承受较强的碰撞力并传递更多的碰撞力。
参考图3,在上边梁401上还设置有大灯横梁501,大灯横梁501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502,其用于安装汽车上的大灯等零部件,同时和前纵梁201 同时用于传递碰撞载荷到上边梁401处;上边梁401与前围板101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是小于上边梁401与前纵梁201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这是因此在受到冲击时,上边梁401与前纵梁201相连接处受到的冲击最大,因此,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积来保证上边梁401与前纵梁201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在碰撞时发生分离。
上述各个部件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前围板101、前纵梁201 等部件是分别成型的,在汽车框架整体组装时是将各个零部件相互焊接从而完成组装。但例如前纵梁201与上沿板202、前轮罩板301与连接罩板302 以及上边梁401与侧边梁402是一体成型的,保证自身的强度较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挡组件以及
纵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围挡组件上;
轮罩组件,分别与所述前围挡组件以及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
边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轮罩组件上,其中一端与所述前围挡组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纵梁总成组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边梁总成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挡组件包括前围板与门框边梁,所述门框边梁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
所述纵梁总成组件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边梁总成组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前围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总成组件包括前纵梁与上沿板,所述上沿板设置在所述前纵梁上;
所述前纵梁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所述轮罩组件与所述上沿板相连,所述边梁总成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沿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组件包括前轮罩板与连接罩板,所述前轮罩板设置在所述连接罩板上;
所述前轮罩板与所述连接罩板分别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连接罩板与所述上沿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总成组件包括上边梁与侧边梁,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侧边梁首尾相连;
所述上边梁设置在所述前轮罩板上,所述侧边梁设置在所述连接罩板上,所述上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相连,所述侧边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沿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总成组件包括大灯横梁,所述大灯横梁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大灯横梁设置在所述上边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与所述前围板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侧边梁与所述上沿板的相连一端的接触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与所述侧边梁相连呈弯曲状,与所述前纵梁以及所述前围板形成安置空间,所述连接罩板位于所述安置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置边梁加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的安装高度与所述前纵梁的安装高度错位设置。
CN202220394085.6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Active CN217022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4085.6U CN217022671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94085.6U CN217022671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2671U true CN217022671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5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94085.6U Active CN217022671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2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62434U (zh) 一种门槛梁及汽车地板结构
US20220105991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17022671U (zh) 一种偏置边梁加强机构
CN217623792U (zh) 一种连接件及车身地板总成
CN217496273U (zh) 车身前端碰撞结构与汽车
CN216994523U (zh) 机舱边梁与侧围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7197854U (zh) 一种汽车座椅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14267789U (zh) 支架、加强梁总成、门槛梁总成和车辆
CN213594387U (zh) 车辆门槛加强结构、车身总成和车辆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CN218907159U (zh) 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7778760U (zh) 门槛梁总成和车辆
CN112441129A (zh) 车辆前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75359U (zh) 接头结构、车架和车辆
CN218827552U (zh) 电池包壳体的侧框梁、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2373514U (zh) 车辆地板固定结构和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6636630U (zh) 汽车门槛总成及汽车
CN218021513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1167124U (zh) 车辆的门槛加强板以及车辆
CN217864012U (zh) 防撞梁安装板和具有其的防撞梁组件、车辆
CN219524036U (zh) 门槛梁内板、门槛梁组件和车辆
CN217945336U (zh) 机舱轮罩和纵梁的连接结构、车辆
CN214875153U (zh) 车辆前盖
CN220281317U (zh) 连接杆组件及发动机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