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16042U -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16042U
CN216916042U CN202122560002.4U CN202122560002U CN216916042U CN 216916042 U CN216916042 U CN 216916042U CN 202122560002 U CN202122560002 U CN 202122560002U CN 216916042 U CN216916042 U CN 216916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ont wall
cross member
cowl
das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600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万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600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16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16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16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包括:前围板本体,前围板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轮罩;前围板前横梁,前围板前横梁与前围板本体连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前围板前横梁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且前围板前横梁与轮罩连接。由此,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可以提高车辆的轮罩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对车内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具有该车辆的前围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前围板前横梁没有延伸至车辆的前轮罩处,会导致车辆的前轮罩处的结构强度不足,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无法对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前围板总成,该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可以提高车辆的轮罩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包括:前围板本体,所述前围板本体的两端均设有轮罩;前围板前横梁,所述前围板前横梁与所述前围板本体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前围板前横梁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车辆外侧延伸至所述轮罩,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与所述轮罩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可以提高车辆的轮罩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减小轮罩的变形量,可以对车内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板前横梁包括:前横梁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前横梁本体的端部设有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轮罩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本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包括左延伸部和右延伸部,所述轮罩包括左轮罩和右轮罩,所述左延伸部与所述左轮罩连接,所述右延伸部与所述右轮罩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左延伸部和所述右延伸部结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还包括:前围板后横梁,所述前围板本体夹设于所述前围板前横梁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之间,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共同限定出缓冲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板后横梁包括:前围板左后横梁,所述前围板左后横梁和所述左延伸部限定出所述缓冲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围板后横梁还包括:前围板右后横梁,所述前围板右后横梁和所述右延伸部限定出所述缓冲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轮罩夹设于所述前围板前横梁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车辆外侧倾斜向后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板总成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板总成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截面A-A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板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围板总成100;
第一缓冲空间5;缓冲腔6;第二缓冲空间7;
前围板本体10;轮罩11;左轮罩12;右轮罩13;
前围板前横梁20;前横梁本体21;延伸部22;左延伸部23;右延伸部24;
前围板后横梁30;前围板左后横梁31;前围板右后横梁32;
左前纵梁总成40;右前纵梁总成41;前机舱梁架总成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围板总成100包括:前围板本体10和前围板前横梁20。前围板本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轮罩11,前围板前横梁20与前围板本体10连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前围板前横梁20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并且前围板前横梁20与轮罩1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前围板本体10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轮罩11,即前围板本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轮罩11,前围板前横梁20与前围板本体1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前围板前横梁20的左端和/或右端可以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并且,前围板前横梁20与轮罩11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其中,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前围板前横梁20的左端可以朝向车辆的左侧延伸至轮罩11(前轮罩),前围板前横梁20的右端可以朝向车辆的右侧延伸至轮罩11,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20的左端和/或右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能够增大车辆的轮罩11处的结构强度,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撞时,轮罩11吸收更多的能量能量,能够减小轮罩11的变形量,可以减少轮罩11向车内溃缩量,从而可以对车内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20的左端和/或右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可以提高车辆的25%偏置碰撞测试和车辆的正面碰撞测试的评价等级,可以满足25%偏置碰撞测试和正面碰撞测试的要求。
由此,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20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可以提高车辆的轮罩11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当车辆发生侧碰撞时,可以对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可以降低车内乘客受伤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前围板前横梁20可以包括:前横梁本体21和延伸部22,前横梁本体21的端部可以设置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可以与轮罩11连接。需要解释的是,前横梁本体21和延伸部22可以共同构成前围板前横梁20,延伸部22与轮罩1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延伸部22与轮罩11可以共同限定出第一缓冲空间5(延伸部22也可以与轮罩11以及部分前围板本体10形成第一缓冲空间5),当车辆轮罩11处发生碰撞时,延伸部22溃缩变形能够吸收碰撞力,可以减小传递至轮罩11的碰撞力,可以使车辆的轮罩11处能够承受更大的碰撞力,可以有效避免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对乘客造成伤害,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前横梁本体21的两端均可以设置有延伸部22,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前横梁本体21的左端和右端均可以设置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可以包括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与前横梁本体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与前横梁本体2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件,轮罩11可以包括左轮罩12和右轮罩13,左轮罩12和右轮罩13与前围板本体1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左轮罩12和右轮罩13与前围板本体1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左延伸部23可以与左轮罩12连接,右延伸部24可以与右轮罩1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前横梁本体21的左端可以设置有左延伸部23,左延伸部23可以与左轮罩1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前横梁本体21的右端可以设置有右延伸部24,右延伸部24可以与右轮罩1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左延伸部23与左轮罩12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一缓冲空间5(左延伸部23也可以与左轮罩12以及部分前围板本体10形成第一缓冲空间5),右延伸部24与右轮罩13之间也可以形成有第一缓冲空间5(右延伸部24也可以与右轮罩13以及部分前围板本体10形成第一缓冲空间5),当车辆发生侧碰时,可以对车辆的驾驶员和位于副驾驶位置的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理解为,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可以构造为相同的结构,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前围板前横梁20的制造难度,可以使前围板总成100的结构简单,从而可以提高前围板总成100的生产效率,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安装空间进行设计,即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的结构也可以构造为不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前围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前围板后横梁30,前围板本体10可以夹设于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并且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可以设置有前围板本体10,并且,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其中,缓冲腔6可以包括第一缓冲空间5,当车辆轮罩11处发生碰撞时,延伸部22溃缩变形能够吸收碰撞力,延伸部22和轮罩11具有较大的变形空间,即缓冲腔6为延伸部22和轮罩11的变形空间,前围板总成100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力,从而可以使轮罩11处能够承受更大的碰撞力,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车身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前围板后横梁30可以包括:前围板左后横梁31,前围板左后横梁31和左延伸部23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需要解释的是,前围板左后横梁31可以设置在前围板本体10上,前围板左后横梁31与左延伸部23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进一步地,前围板左后横梁31与前围板本体10可以共同限定出第二缓冲空间7,缓冲腔6可以包括第二缓冲空间7,如此设置可以增大缓冲腔6的腔体,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缓冲腔6可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以避免车辆的驾驶舱被压溃,从而可以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前围板后横梁30还可以包括:前围板右后横梁32,前围板右后横梁32和右延伸部24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需要说明的是,前围板右后横梁32可以设置在前围板本体10上,前围板右后横梁32与右延伸部24可以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进一步地,前围板右后横梁32与前围板本体10也可以共同限定出第二缓冲空间7,缓冲腔6可以包括第二缓冲空间7,这样设置也可以增大缓冲腔6的腔体,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缓冲腔6可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以避免车辆的副驾驶舱被压溃,从而可以保护位于副驾驶的乘客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轮罩11可以夹设于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需要解释的是,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即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前围板前横梁20和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可以设置有轮罩11,进一步地,前围板左后横梁31和左延伸部23之间可以设置有左轮罩12,前围板右后横梁32和右延伸部24之间可以设置有右轮罩13,如此设置可以保证车辆的左轮罩12处和右轮罩13处均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辆的车身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部22可以朝向车辆外侧倾斜向后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和车辆的长度方向,即在图1所示的前后左右方向,左延伸部23可以朝向车辆的左侧倾斜向后延伸,右延伸部24可以朝向车辆的右侧倾斜向后延伸,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将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装配在前围板本体10上,从而可以提高前围板总成100的装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4所示,车辆可以包括左前纵梁总成40、右前纵梁总成41以及前机舱梁架总成42,在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左前纵梁总成40的一端可以与前机舱梁架总成42连接,左前纵梁总成40的另一端可以朝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右前纵梁总成41的一端可以与前机舱梁架总成42连接,右前纵梁总成41的另一端也可以朝向车辆的前方延伸,前围板前横梁20可以设置在前机舱梁架总成4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前围板总成100,前围板总成100可以设置在车辆上,通过将前围板前横梁20的至少一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至轮罩11,可以提高车辆的轮罩11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身的弯扭刚度,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对车内乘客进行有效的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围板本体(10),所述前围板本体(10)的两端均设有轮罩(11);
前围板前横梁(20),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与所述前围板本体(10)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车辆外侧延伸至所述轮罩(11),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与所述轮罩(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包括:前横梁本体(21)和延伸部(22),所述前横梁本体(21)的端部设有所述延伸部(22),所述延伸部(22)与所述轮罩(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本体(2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延伸部(22),所述延伸部(22)包括左延伸部(23)和右延伸部(24),所述轮罩(11)包括左轮罩(12)和右轮罩(13),所述左延伸部(23)与所述左轮罩(12)连接,所述右延伸部(24)与所述右轮罩(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延伸部(23)和所述右延伸部(24)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围板后横梁(30),所述前围板本体(10)夹设于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30)共同限定出缓冲腔(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后横梁(30)包括:前围板左后横梁(31),所述前围板左后横梁(31)和所述左延伸部(23)限定出所述缓冲腔(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后横梁(30)还包括:前围板右后横梁(32),所述前围板右后横梁(32)和所述右延伸部(24)限定出所述缓冲腔(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11)夹设于所述前围板前横梁(20)和所述前围板后横梁(3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述延伸部(22)朝向所述车辆外侧倾斜向后延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围板总成(100)。
CN202122560002.4U 2021-10-22 2021-10-22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Active CN216916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0002.4U CN216916042U (zh) 2021-10-22 2021-10-22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60002.4U CN216916042U (zh) 2021-10-22 2021-10-22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16042U true CN216916042U (zh) 2022-07-08

Family

ID=8224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60002.4U Active CN216916042U (zh) 2021-10-22 2021-10-22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16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US781087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6347466B (zh) 车身组装结构
JP428688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US10407099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4875558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4875559B2 (ja)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11806561B (zh) 车辆的前支撑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3044117A (zh) 车辆前机舱的上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JP7072024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4823632U (zh) 一种偏置碰撞a柱增强结构和汽车
KR101220005B1 (ko) 엔진룸 보강 구조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4684266A (zh) 车身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513904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21162628U (zh) 车身吸能结构及车辆
CN217945336U (zh) 机舱轮罩和纵梁的连接结构、车辆
CN211308742U (zh) 机舱前围结构及车辆
CN217227717U (zh) 前轮罩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722084B (zh) 一种汽车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21188229U (zh) 固定支架、车身和车辆
CN218258373U (zh)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车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