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3033U -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93033U
CN217893033U CN202222128750.XU CN202222128750U CN217893033U CN 217893033 U CN217893033 U CN 217893033U CN 202222128750 U CN202222128750 U CN 202222128750U CN 217893033 U CN217893033 U CN 217893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mounting
wheel arch
automobile body
fend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8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长一
张欢
郭洪钢
张树宽
岳占芳
尚颂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8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93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93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93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子板总成及安装架和车辆,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总成包括设置在车身骨架上的翼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下部的轮眉,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主体和两个固定板;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轮眉底部,并沿所述车身骨架高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高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向所述车身骨架延伸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车身骨架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及安装架和车辆,通过安装架将轮眉连接在车身骨架上,以可提高轮眉安装点的强度,同时通过轮眉支架上下两端设置的固定板连接在车身骨架上,以可提高轮眉支架在车身骨架上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总成,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翼子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翼子板作为车身外覆盖件之一,起到遮挡车轮的美观作用,防止砂石、泥浆等飞溅侵蚀车身内部结构,以保护车身,增加车身的使用寿命。翼子板主要安装在车身骨架上,以提高车身造型美观度,并为轮眉提供安装点,轮眉是指汽车轮胎以上位于翼子板突出的一个半圆型的部件。
现有的车辆翼子板在设计轮眉安装点时,将轮眉的整体结构安装于翼子板下部,针对翼子板下摆部位翼子板骨架不外露的造型,翼子板需进行宽度方向上的避让,从而导致翼子板下摆部位细长,结构强度弱,且材料利用率降低,翼子板重量增加,以及轮眉安装点变弱等不利影响。
并且在安装翼子板和轮眉时,翼子板只可固定在车身骨架安装点上,轮眉只可固定在翼子板安装点上,并且无法进行调节,当需要对翼子板和轮眉相对于车身进行调节时,一般为撬动翼子板和轮眉进行调节,易导致翼子板变形和出现划痕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翼子板总成,以可将轮眉连接在车身骨架上,而提高轮眉安装点的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翼子板总成,包括设置在车身骨架上的翼子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翼子板下部的轮眉,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主体和两个固定板;
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轮眉底部,并沿所述车身骨架高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高度方向两端的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向所述车身骨架延伸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车身骨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骨架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为与两个所述固定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
进一步的,各所述连接件均具有与所述车身骨架连接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翻边;
所述支撑板沿所述车身骨架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固定板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身骨架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对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固定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沿所述车身骨架高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与设置在所述主体顶端的所述固定板相连的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翼子板底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上,且所述安装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的安装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安装段一侧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车身骨架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段和所述第二翻边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翼子板的底部设有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布置的过孔;
在对应布置的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过孔内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翼子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安装段及所述第二翻边连接在一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翼子板总成,通过安装架将轮眉连接在车身骨架上,以可提高轮眉安装点的强度,同时通过轮眉支架上下两端设置的固定板连接在车身骨架上,从而提高轮眉支架在车身骨架上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提高连接件与车身骨架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一翻边的设置,可提高轮眉支架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第一翻边和固定板连接,可确保安装强度,同时也便于轮眉支架的拆装。通过第一安装孔的设置,可确保轮眉支架相对于连接件进行位置调节,而确保轮眉在轮眉支架的相对位置,提高整车的外观品质。
另外,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提高连接件的强度,避免第一翻边变形。通过安装板的设置,可对翼子板底部进行连接固定,减少翼子板纵向的长度,进而可提高翼子板结构的强度,降低翼子板的重量。通过第二紧固件将翼子板连接在安装段和第二翻边上,可便于翼子板在连接件上的拆装,还可提高翼子板安装点的强度。而通过第二安装孔的设置,可确保翼子板相对于安装段进行横向的位置调节,还可确保翼子板相对于第二翻边进行高度方向的调节,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外观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翼子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翼子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翼子板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翼子板总成与车身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翼子板总成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其中一个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个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骨架;2、翼子板;3、轮眉;4、安装架;401、主体;402、固定板;403、第一紧固件;4031、螺栓;4032、螺母;5、连接件;501、支撑板;502、第一翻边;503、第一安装孔;504、加强筋;505、安装板;5051、安装段;5052、第二翻边;5053、第二安装孔;5054、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翼子板总成,如图1和图2所示,在整体结构上,该翼子板总成包括设置在车身骨架1上的翼子板2,设置在翼子板2下部的轮眉3以及设置在轮眉3底部的安装架4。
其中,安装架4具有设置在轮眉3底部,并沿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主体401,以及设置在主体401高度方向两端,并向车身骨架1延伸设置的两个固定板402,且两个固定板402分别与车身骨架1固连。
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汽车中翼子板部分的相关结构设计类似的,翼子板2和车身骨架1之间一般通过翼子板骨架连接,轮眉3和翼子板2之间一般通过轮眉骨架连接,连接方式优选的采用在翼子板骨架、轮眉骨架以及车身骨架1上设置安装孔,并利用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卡扣将它们固定连接在一起。而轮眉3底部与主体401之间同样可采用卡扣结构进行连接,当然,除了卡扣结构,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常规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固定板402在主体401两端翻折布置,且与主体401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可提高安装架4的强度,从而提高轮眉3与车身骨架1的连接强度。
此外,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身骨架1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板402的连接件5,连接件5为与两个固定板402一一对应布置的两个。各连接件5均具有设置在车身骨架1上,并沿称身骨架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501,以及设置在支撑板501上,并与固定板402相连的第一翻边502。
具体而言,安装架4通过连接件5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可提高安装架4与车身骨架1的连接强度,而支撑板501与车身骨架1优选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且除了焊接,当然也可通过螺接方式将支撑板501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另外,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在支撑板501上也设置有沿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504,如此设置可提高支撑板501的强度,避免其发生变形。
此外,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形式,第一翻边502和固定板402通过第一紧固件403固定,如此设置可提高安装架4和第一翻边502的连接强度,当然第一翻边502为翻折设置在支撑板501上,能够更好的与固定板402进行连接。
为减短翼子板2底部的长度,仍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与设置在主体401顶端的固定板402相连的连接件5上设有安装板505,且该安装板505与翼子板2的底部连接,而用于固定翼子板2。通过使翼子板2底部连接在该连接件5上,可减短翼子板2纵向下摆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翼子板2的强度,提升翼子板2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翼子板2重量。
作为优选的,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05具有设置在第一翻边502的远离支撑板501一端的安装段5051,以及设置在安装段5051侧端、并沿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翻边5052。翼子板2底部通过第二紧固件5054固定在安装段5051和第二翻边5052上。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段5051、第二翻边5052以及第一翻边502一体成型,由此可提高安装板505该位置的整体刚度,避免发生变形。再通过第二紧固件5054将翼子板2底部连接在安装段5051和第二翻边5052上,边可提高翼子板2与车身骨架1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为调节翼子板2和车身外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优选的实施形式,如图4和图7所示,在安装段5051和第二翻边5052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5053,翼子板2底部设有与各第二安装孔5053一一对应布置的过孔。第二紧固件5054插设在第二安装孔5053和过孔内,以将翼子板2底部连接在安装板505上。
具体而言,上述第二紧固件5054由螺栓4031螺母4032构成,而第二安装孔5053和过孔的直径大于螺栓4031的直径,在翼子板2相对于安装板505进行位置调节后,螺栓4031插入第二安装孔5053和过孔中,从而对翼子板2进行连接固定,而安装段5051为沿车身横向设置,也就是安装段5051可调节翼子板2的前后位置,在焊接连接件5时可调节连接件5的左右位置,当然第二翻边5052与安装段5051为翻折设置,也就是第二翻边5052可调节翼子板2的上下位置。
此外,为调节轮眉3和翼子板2、车身外板的相对位置,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翻边502和固定板402上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503。上述第一紧固件403即插设在对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503内,以将固定板402连接在第一翻边502上。
具体而言,上述第一紧固件403也由螺栓4031和螺母4032构成,同样的,两个第一安装孔503的直径大于螺栓4031的直径,在固定板402相对于第一翻边502进行位置调节后,螺栓4031插入两个第一安装孔503内,对安装架4进行连接固定。此时,再基于轮眉3连接在安装架4上,以及第一翻边502沿车身横向设置,因而安装架4可调节轮眉3的左右位置,同样在焊接连接件5时也可调节连接件5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降低轮眉3、翼子板2和车身外板之间的缝隙,进而提升车辆的外观品质。
本实施例的翼子板总成,通过安装架4将轮眉3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以可提高轮眉3安装点的强度,同时通过轮眉3支架上下两端设置的固定板402连接在车身骨架1上,以可提高轮眉3支架在车身骨架1上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最后,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翼子板总成。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如上的翼子板总成,能够降低车身重量,提高翼子板2材料的利用率,并且提高整车外观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翼子板总成,包括设置在车身骨架(1)上的翼子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翼子板(2)下部的轮眉(3),其特征在于:
所述翼子板总成还包括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具有主体(401)和两个固定板(402);
所述主体(401)设置在所述轮眉(3)底部,并沿所述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固定板(402)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401)高度方向两端,两个所述固定板(402)分别向所述车身骨架(1)延伸设置,且两个所述固定板(402)均与所述车身骨架(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骨架(1)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402)的连接件(5),且所述连接件为与两个所述固定板(402)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连接件(5)均具有与所述车身骨架(1)连接的支撑板(501),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板(501)上的第一翻边(502);
所述支撑板(501)沿所述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翻边(502)与所述固定板(40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501)与所述车身骨架(1)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边(502)和所述固定板(402)上设有对应布置的第一安装孔(503),所述第一翻边(502)和所述固定板(402)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503)内的第一紧固件(403)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501)上设有沿所述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504)。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与设置在所述主体(401)顶端的所述固定板(402)相连的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安装板(505),所述安装板(505)与所述翼子板(2)底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505)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502)上,且所述安装板(505)包括与所述第一翻边(502)相连的安装段(5051),以及连接在所述安装段(5051)一侧的第二翻边(5052),所述第二翻边(5052)沿所述车身骨架(1)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翼子板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段(5051)和所述第二翻边(5052)上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5053),所述翼子板(2)的底部设有与各所述第二安装孔(5053)一一对应布置的过孔;
在对应布置的所述第二安装孔(5053)和所述过孔内设有第二紧固件(5054),所述翼子板(2)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5054)与安装段(5051)及所述第二翻边(5052)连接在一起。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子板总成。
CN202222128750.XU 2022-08-11 2022-08-11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7893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8750.XU CN217893033U (zh) 2022-08-11 2022-08-11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8750.XU CN217893033U (zh) 2022-08-11 2022-08-11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93033U true CN217893033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42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8750.XU Active CN217893033U (zh) 2022-08-11 2022-08-11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93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6926B2 (en) Rear suspension spring support structure
JP3866415B2 (ja) 車体構造
CN217893033U (zh)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US6932407B2 (en) Vehicle child seat attachment structure
CN210707669U (zh) 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装置和具有它的车辆
JPH11115812A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05905727U (zh) 用于车门的后视镜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749965U (zh) 后围裙与后地板的连接构造
CN217994669U (zh) 可互换式踏板连接结构及电动车
CN214647479U (zh) 悬臂式空滤支架组件、空滤组件及机动车辆
CN215097385U (zh) 流水槽结构及车辆
CN217227718U (zh) 用于车辆的翼子板支架组件和车辆
CN220430285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218839596U (zh) 翼子板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9727775U (zh) 后减振器安装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6783730U (zh) 车架组件和代步车
CN220577355U (zh)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CN212685115U (zh) 后桥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217477413U (zh) 后地板纵梁结构及汽车
CN220363397U (zh)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CN217969657U (zh)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9838431U (zh) 车身侧左悬置安装支架总成
CN217835755U (zh) 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9192050U (zh) 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