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3397U -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3397U
CN220363397U CN202321508889.5U CN202321508889U CN220363397U CN 220363397 U CN220363397 U CN 220363397U CN 202321508889 U CN202321508889 U CN 202321508889U CN 220363397 U CN220363397 U CN 220363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set position
automobile
connecting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88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兵
陈德欣
王武
郭福通
刘寒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88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3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3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3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包括下加强板本体和加强板支架,所述下加强板本体通过所述加强板支架安装于设定位置以使得加强板本体与设定位置之前形成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通过在汽车A柱的下部设置加强板支架,使得下加强板本体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通过支架支撑的形式构成了腔体,简化了加强板的结构的同时,保证了A柱下部的支撑刚度进而保证整车白车身的模态,制造工艺简单且搭接强度高,同时结构的简化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和成本控制。

Description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A柱作为车身的主要框架支柱之一,结构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白车身的模态高低,进而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现有汽车为保证白车身模态,通过在A柱内腔布置多层加强板进行结构加强,以保证强度达标,这就导致A柱结构较为复杂,工艺实施难度大,且不利于车身轻量化。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加强板,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提升车身模态和车身结构刚度,进而提升车内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通过在汽车A柱的下部设置加强板支架,使得下加强板本体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简化了加强板的结构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
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包括下加强板本体和加强板支架,下加强板本体通过加强板支架安装于设定位置以使得加强板本体与设定位置之前形成腔体结构。预设位置为前围侧内板,加强板支架的设置,使得下加强板本体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腔体结构更有利于吸能减震,实现车身的结构刚度的提升,避免传统的加强结构需要多个加强板导致结构复杂、重量大等问题。
进一步,加强板支架包括下铰链加强板,下铰链加强板向设定位置延伸形成支脚,下铰链加强板通过支脚安装于设定位置。
进一步,加强板支架还包括连接板,连接板沿自身高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下铰链加强板,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设定位置。连接板的设置,通过与支脚配合,形成双重支撑,使得下加强板本体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更为稳定,对下加强板本体和下铰链加强板也形成了有效支撑,增强了支撑强度。
进一步,下铰链加强板的周缘向设定位置延伸形成翻边Ⅰ。翻边Ⅰ的设置是为了在安装时便于与下加强板本体的内侧壁面相贴合,便于安装的同时也增大了安装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结构强度,翻边Ⅰ还可以设置及加强筋进行结构加强,进一步提升结构刚度。
进一步,下铰链加强板向下加强板本体延伸形成安装凸台,下铰链加强板通过安装凸台连接于下加强板本体。安装凸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安装时将安装凸台贴合于下加强板本体,在通过结构胶或者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设置安装凸台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下加强板本体的形状进行调整,使得二者之间的实际贴合面积更大,以使得连接的更为牢固。
进一步,连接板与支脚不同时设置于下铰链加强板的同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支架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支脚靠近设定位置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Ⅱ,翻边Ⅱ贴合于设定位置。翻边Ⅱ的设置是为了增大支脚与设定位置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
进一步,连接板靠近设定位置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Ⅲ,翻边Ⅲ贴合于设定位置。翻边Ⅲ的设置是为了增大支脚与设定位置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
进一步,支脚一体成型设置于翻边Ⅰ,连接板贴合于翻边Ⅰ,支脚和连接板分别对应的设置于翻边Ⅰ的对向的两侧。支脚和连接板分别对应的设置于翻边Ⅰ的对向的两侧,即支脚若设置于翻边Ⅰ的左侧,则连接板设置于翻边Ⅰ的右侧,使得二者成为一个平行的支撑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连接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板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支撑效果,进而提高结构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通过在汽车A柱的下部设置加强板支架,使得下加强板本体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通过支架支撑的形式构成了腔体,简化了加强板的结构的同时,保证了A柱下部的支撑刚度进而保证整车白车身的模态,制造工艺简单且搭接强度高,同时结构的简化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和成本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实型施例的加强板支架与前围侧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实型施例的加强板支架与前围侧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所示,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包括下加强板本体3和加强板支架,下加强板本体3通过加强板支架安装于设定位置4以使得加强板本体与设定位置4之前形成腔体结构。预设位置为前围侧内板,加强板支架的设置,使得下加强板本体3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腔体结构更有利于吸能减震,实现车身的结构刚度的提升,避免传统的加强结构需要多个加强板导致结构复杂、重量大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加强板支架包括下铰链加强板1和连接板2,下铰链加强板1向设定位置4延伸形成支脚5,下铰链加强板1通过支脚5安装于设定位置4,支脚5靠近设定位置4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Ⅱ7,翻边Ⅱ7贴合于设定位置4。翻边Ⅱ7的设置是为了增大支脚5与设定位置4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连接板2沿自身高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连接板2的一端连接于下铰链加强板1,连接板2的另一端连接于设定位置4,连接板2靠近设定位置4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Ⅲ8,翻边Ⅲ8贴合于设定位置4。翻边Ⅲ8的设置是为了增大支脚5与设定位置4的接触面积,便于安装的同时,提升结构强度;连接板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三组加强筋10。加强筋10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板2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支撑效果,进而提高结构刚度。连接板2的设置,通过与支脚5配合,形成双重支撑,使得下加强板本体3与前围侧内板之间形成腔体结构更为稳定,对下加强板本体3和下铰链加强板1也形成了有效支撑,增强了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下铰链加强板1的周缘向设定位置4延伸形成翻边Ⅰ9。翻边Ⅰ9的设置是为了在安装时便于与下加强板本体3的内侧壁面相贴合,便于安装的同时也增大了安装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结构强度,翻边Ⅰ9还设置及加强筋或加强肋等加强结构进行结构加强,进一步提升结构刚度。
本实施例中,下铰链加强板1向下加强板本体3延伸形成安装凸台6,下铰链加强板1通过安装凸台6连接于下加强板本体3。安装凸台6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安装时将安装凸台6贴合于下加强板本体3,在通过结构胶或者点焊的方式进行固定,设置安装凸台6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下加强板本体3的形状进行调整,使得二者之间的实际贴合面积更大,以使得连接的更为牢固。本实施例中则是设置了三个安装凸台6,并通过与下加强板本体3进行点焊连接,以增加搭接支撑刚度。
本实施例中,支脚5一体成型设置于翻边Ⅰ9,连接板2贴合于翻边Ⅰ9,支脚5和连接板2分别对应的设置于翻边Ⅰ9的对向的两侧。本实施例中的下铰链加强板1为竖直设置的矩形结构,翻边Ⅰ9由上铰链加强板的上侧翻边、前侧翻边、下侧翻边和后侧翻边依次连接构成,支脚5一体成型于下铰链加强板1上侧周缘的翻边,连接板2则安装于下铰链加强板1下侧周缘的翻边,使得二者成为一个平行的支撑结构,更为稳定,而前侧翻边和后侧翻边则贴合于下加强板本体3的内侧壁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连接、安装等表示连接关系的限定,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结构胶粘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实现,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进行选择,此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此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加强板本体和加强板支架,所述下加强板本体通过所述加强板支架安装于设定位置以使得加强板本体与设定位置之前形成腔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支架包括下铰链加强板,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向设定位置延伸形成支脚,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通过所述支脚安装于设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支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自身高度方向具有两个端部,连接板的一端连接于下铰链加强板,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于设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的周缘向设定位置延伸形成翻边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向下加强板本体延伸形成安装凸台,所述下铰链加强板通过安装凸台连接于所述下加强板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脚不同时设置于所述下铰链加强板的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靠近设定位置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Ⅱ,所述翻边Ⅱ贴合于设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靠近设定位置的端部弯折形成翻边Ⅲ,所述翻边Ⅲ贴合于设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一体成型设置于翻边Ⅰ,所述连接板贴合于所述翻边Ⅰ,支脚和连接板分别对应的设置于所述翻边Ⅰ的对向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CN202321508889.5U 2023-06-13 2023-06-13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Active CN220363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8889.5U CN220363397U (zh) 2023-06-13 2023-06-13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8889.5U CN220363397U (zh) 2023-06-13 2023-06-13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3397U true CN220363397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5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8889.5U Active CN220363397U (zh) 2023-06-13 2023-06-13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3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7370B (zh)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CN205706896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CN220363397U (zh) 汽车a柱下加强板总成
CN213442025U (zh) 用于车门的铰链加强板和车门
CN105882751A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羊角结构
CN207328623U (zh) 前轮罩和车辆
CN213594373U (zh) 一种整体式b柱内板结构
CN20614130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
CN20942658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mcu装置的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
CN113161664A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箱体安装支架结构
CN205905727U (zh) 用于车门的后视镜安装板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778766U (zh) 车身上纵梁、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7994552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7893033U (zh) 翼子板总成及车辆
CN219838431U (zh) 车身侧左悬置安装支架总成
CN218431427U (zh) 一种改善路噪的汽车d柱上端结构加强件
CN218661738U (zh) 雨刮电机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835788U (zh) 翼子板加强结构总成
CN220996115U (zh) 汽车水箱上横梁支撑构造
CN220842700U (zh)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CN115402422B (zh) 一种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7918122U (zh) 前围上部结构及车辆
CN219237177U (zh) 汽车a柱内板下段加强板
CN219524039U (zh) 汽车前舱加强构造
CN218662040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