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370B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87370B CN107487370B CN201710365450.4A CN201710365450A CN107487370B CN 107487370 B CN107487370 B CN 107487370B CN 201710365450 A CN201710365450 A CN 201710365450A CN 107487370 B CN107487370 B CN 1074873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lar
- panel
- inner panel
- plate
- body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车身侧围结构包括C柱内板,固定到C柱内板下边缘上的轮罩外板,以及分别固定到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上的C柱加强板,C柱加强板的上端连接到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上,C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到轮罩外板上,并且C柱内板、轮罩外板和C柱加强板共同围成有空腔结构。通过在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之间固定C柱加强板,以在车身侧围结构上设置有从该接头延伸到轮罩外板的空腔结构,极大提高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并提高整车的模态和扭转刚度。另外通过C柱加强板连接在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和轮罩外板之间,增加了车身骨架的传力路径,避免了车身骨架出现冲击力集中的现象,利于提高车身骨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白车身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身侧围的后CD柱结构中,由侧围上加强板后段、D柱上加强板、D柱下加强板和D柱中板焊接构成D柱结构,再由C柱内板、轮罩外板和C柱内板下板焊接成C柱结构,随后将该整体的D柱结构和C柱结构焊接成车身的CD柱结构。最后,C柱锁钩螺母板固定支架分别焊接到轮罩外板和C柱内板下板上以构成一个完整的CD柱结构。
现有车身的C柱结构为由C柱内板、轮罩外板和C柱内板下板焊接而成的单层板结构,C柱局部刚度比较弱,因此导致CD柱整体刚度也比较弱。同时也影响C柱锁钩螺母板固定支架的结构刚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侧围结构,该车身侧围结构可以提高车身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模态和扭转刚度。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C柱加强板,该C柱加强板使用本公开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中的C柱加强板.
本公开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侧围结构,该车身侧围结构包括C柱内板,固定到该C柱内板下边缘上的轮罩外板,以及分别固定到所述C柱内板和所述轮罩外板上的C柱加强板,所述C柱加强板的上端连接到所述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上,所述C柱加强板的下端连接到所述轮罩外板上,并且所述C柱内板、所述轮罩外板和所述C柱加强板共同围成有空腔结构。
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固定到所述C柱内板的后边缘上部的D柱上内板,以及固定到该D柱上内板上的顶盖边梁,所述C柱加强板的上端分别固定到所述D柱上内板和所述顶盖边梁上。
可选地,所述C柱加强板的上端形成有越过所述C柱内板上边缘的搭接翻边,所述搭接翻边同时固定到所述D柱上内板和所述顶盖边梁上。
可选地,所述轮罩外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结构和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从所述轮罩结构的轮罩内边缘沿径向延伸,所述C柱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到所述轮罩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轮罩结构上形成有沿所述轮罩结构的周向延伸且向上凹陷的沉台结构,所述C柱加强板的下端固定到该沉台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车身侧围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C柱锁钩螺母板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在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沉台结构上。
可选地,该翻边结构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搭接边,所述C柱内板为一体成型的板件,且该C柱内板的下边缘固定到该上搭接边上,
可选地,所述C柱加强板形成为从所述C柱加强板的上端向下且向后延伸的弧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C柱加强板包括U形梁主体,以及形成在该U形梁主体的相对两侧上的焊接翻边。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C柱加强板,该C柱加强板为本公开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中的C柱加强板。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之间固定C柱加强板,以在车身侧围结构上设置有从该接头处延伸到轮罩外板的空腔结构,从而极大提高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模态和扭转刚度。另外通过该C柱加强板连接在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和轮罩外板之间,增加了车身骨架的传力路径,避免了车身骨架出现冲击力集中的现象,利于提高车身骨架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身侧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C柱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轮罩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C柱内板 20 轮罩外板 21 轮罩结构
210 轮罩内边缘 211 沉台结构 22 翻边结构
220 上搭接边 30 C柱加强板 31 U形梁主体
32 焊接翻边 33 焊接避让孔 34 C柱加强板顶壁
35 搭接翻边 40 固定支架 50 D柱上内板
51 D柱中内板 52 D柱下内板 60 顶盖边梁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上方是指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辆的顶棚方向,下方是指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辆的地板方向,前方是指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辆的前进方向,后方是指车辆正常行驶时背离车辆的前进方向。“内、外”是相对于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截面而言的,具体地,朝向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截面的一侧为内侧,远离该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截面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1至图4,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包括C柱内板10,固定到该C柱内板10下边缘上的轮罩外板20,以及分别固定到C柱内板10和轮罩外板20上的C柱加强板30,且C柱加强板30的上端连接到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上,C柱加强板30的下端连接到轮罩外板20上,并且C柱内板10、轮罩外板20和C柱加强板30共同围成有空腔结构。即,该空腔结构从该接头向下延伸到轮罩外板20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是指车身侧围的用于车身的顶盖横梁相连的连接位置,以与顶盖横梁相连构成车身骨架的角部。
这样,通过在C柱内板10和轮罩外板20之间固定C柱加强板30,以在车身侧围结构上设置有从该接头延伸到轮罩外板20的空腔结构,从而极大提高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模态和扭转刚度。另外通过该C柱加强板30连接在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和轮罩外板20之间,增加了车身骨架的传力路径,避免了车身骨架出现冲击力集中的现象,利于提高车身骨架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中,C柱内板1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即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C柱内板上板和C柱内板下板,相应地,轮罩外板20可以整体形成为轮罩结构,该轮罩结构的轮罩内边缘固定到该C柱内板下板上。在本公开中,为进一步地提高该车身侧围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整体的模态和扭转刚度,该C柱内板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且轮罩外板20可以包括轮罩结构,以及连接到该一体式结构的C柱内板上的搭接结构。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轮罩外板20可以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结构21和翻边结构22,该翻边结构22从轮罩结构21的轮罩内边缘210沿径向延伸,C柱加强板30的下端固定到轮罩结构21上。
进一步地,该翻边结构22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搭接边220,C柱内板10为一体成型的板件,且该C柱内板10的下边缘固定到该上搭接边220上。即该空腔结构总共由C柱内板10、轮罩外板20和C柱加强板30这三个零部件相互固定连接而围成,且由于轮罩外板20还包括一体形成于该轮罩结构21上的翻边结构22,该翻边结构22具有位于该轮罩结构21上方的上搭接边220,即该翻边结构22向上延伸至该C柱加强板30的中部,从而提高了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作为空腔结构的腔体内板的整体刚度,提高了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车身骨架的整体的模态和扭转刚度。
为进一步增强C柱加强板30和轮罩外板20的连接端的结构强度,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轮罩结构21上形成有沿轮罩结构21的周向延伸且向上凹陷的沉台结构211,换言之,该沉台结构211向上凸出于轮罩结构21的其他区域,C柱加强板30的下端固定到该沉台结构211上。这样,通过在C柱加强板30和轮罩外板20之间增设沉台结构211,不仅可以提高C柱加强板30和轮罩外板20的连接端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而且还利于缓冲和削弱C柱加强板30和轮罩外板20之间传递的冲击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C柱加强板30的下端并不局限于全部固定到轮罩外板上,在其他的变形方式中,该C柱加强板30的下端还可以固定到车身侧围下部的其他合适的位置上。
进一步地,为提高用于安装C柱锁钩螺母板的固定支架的整体刚度,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车身侧围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C柱锁钩螺母板的固定支架40,该固定支架40分别固定在翻边结构22和轮罩结构21上。即,该固定支架40固定在整体式的轮罩外板20的不同部位上,从而避免将固定支架40固定在相互固定连接的两个部件上,提高该固定支架4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更进一步地,为提高该固定支架40和轮罩外板20的连接端的结构强度,该固定支架40连接到该沉台结构211上。以此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固定支架40和轮罩外板20的连接端的结构强度,而且还利于缓冲和削弱轮罩外板20传递到固定支架40上的冲击力。
在本公开中,该空腔结构可以为连接在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和轮罩外板20之间的任意合适形状的腔体结构,例如,该空腔结构可以形成为从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向下延伸的条形结构。为在有限面积的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上围成空间更大的空腔结构,同时也方便C柱加强板30同时与接头和轮罩外板相连,如图1和图2所示,C柱加强板30形成为从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向下且向后延伸的弧形结构。具体地,在图1中,C柱加强板30形成为从C柱加强板30的纸面上端朝向纸面下方且朝向纸面右方延伸的弧形结构。这样,相对于形成为上述条形结构的空腔结构,在相同厚度的腔体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围成体积更大的空腔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CD柱的整体刚度和强度,进而提高整车的模态和扭转刚度,另外,该弧形结构的结构简单,也易于加工。
为方便围成该空腔结构,C柱加强板30可以包括U形梁主体31,以及形成在该U形梁主体31的相对两侧上的焊接翻边32。这样,装配时,将焊接翻边32分别焊接到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上,以将U形梁主体31分别扣合在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上,从而能形成空间较大的腔体结构,且易于制造加工。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U形梁主体31的各个外周缘均可以形成有相应的搭接边结构,装配时,将各个搭接边结构分别焊接到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上,从而实现C柱加强板30分别密封且固定连接到轮罩外板20和C柱内板10上。
由于车身侧围的接头处相对于其他位置的受力更大,在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固定到该接头上,从而实现对该受力集中区域进行局部加强。
不同车身骨架的接头结构各有差异,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接头可以包括固定到C柱内板10的后边缘上部的D柱上内板50,以及固定到该D柱上内板50上的顶盖边梁60,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分别固定到D柱上内板50和顶盖边梁60上。
进一步地,为方便C柱加强板30同时与D柱上内板50和顶盖边梁60相连,避免重新设计D柱上内板50和顶盖边梁60的结构,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形成有越过所述C柱内板10上边缘的搭接翻边35,所述搭接翻边35同时固定到所述D柱上内板50和所述顶盖边梁60上。以此方式,通过将该搭接翻边35搭接并焊接到D柱上内板50和顶盖边梁60上,即可实现C柱加强板30和该接头的固定连接。
具体地,该C柱加强板30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C柱加强板顶壁34和搭接翻边35,其中,该C柱加强板顶壁34大致平行于C柱内板10设置。其中,为保证顶盖边梁60和C柱加强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该顶盖边梁60上可以形成有弯折结构,以同时与该C柱加强板顶壁34和搭接翻边35相连,从而实现强化CD柱结构的接头处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并最终提高车身侧围的整体刚度。
其中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D柱上内板50的上端也连接到顶盖边梁60上,D柱上内板50的内端连接到顶盖横梁(未示出),该D柱上内板50的下端连接到D柱中内板51上,该D柱中内板51的下端连接到D柱下内板52上,C柱内板10的后边缘分别连接到该D柱上内板50、D柱中内板51和D柱下内板52上,并且该车身侧围结构还可以包括对应地连接到D柱上内板50、D柱中内板51和D柱下内板52上的D柱上加强板(未示出)、D柱中加强板(未示出)、D柱下加强板(未示出),其中D柱上加强板也固定到C柱加强板30的上段上,具体地,D柱上加强板可以固定到第二连接边35上。
在本公开中,组合该车身侧围结构的各个零部件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为方便对该空腔结构的周向边缘进行焊接,如图1至图4所示,该C柱加强板30上可以形成有焊接避让孔33。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C柱加强板,该C柱加强板为上文详细介绍的C柱加强板。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文提及的车身侧围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内板(10),固定到该C柱内板(10)下边缘上的轮罩外板(20),以及分别固定到所述C柱内板(10)和所述轮罩外板(20)上的C柱加强板(30),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上端连接到所述车身侧围结构的接头上,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下端连接到所述轮罩外板(20)上,并且所述C柱内板(10)、所述轮罩外板(20)和所述C柱加强板(30)共同围成有空腔结构,所述接头包括固定到所述C柱内板(10)的后边缘上部的D柱上内板(50),以及固定到该D柱上内板(50)上的顶盖边梁(60),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分别固定到所述D柱上内板(50)和所述顶盖边梁(6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形成有越过所述C柱内板(10)上边缘的搭接翻边(35),所述搭接翻边(35)同时固定到所述D柱上内板(50)和所述顶盖边梁(6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外板(20)包括一体成型的轮罩结构(21)和翻边结构(22),该翻边结构(22)从所述轮罩结构(21)的轮罩内边缘(210)沿径向延伸,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下端固定到所述轮罩结构(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结构(21)上形成有沿所述轮罩结构(21)的周向延伸且向上凹陷的沉台结构(211),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下端固定到该沉台结构(2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围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C柱锁钩螺母板的固定支架(40),该固定支架(40)分别固定在所述翻边结构(22)和所述沉台结构(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翻边结构(22)还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上搭接边(220),所述C柱内板(10)为一体成型的板件,且该C柱内板(10)的下边缘固定到该上搭接边(2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30)形成为从所述C柱加强板(30)的上端向下且向后延伸的弧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30)包括U形梁主体(31),以及形成在该U形梁主体(31)的相对两侧上的焊接翻边(32)。
9.一种C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加强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中的C柱加强板(3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65450.4A CN107487370B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365450.4A CN107487370B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7370A CN107487370A (zh) | 2017-12-19 |
CN107487370B true CN107487370B (zh) | 2019-12-20 |
Family
ID=6064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65450.4A Active CN107487370B (zh) | 2017-05-22 | 2017-05-22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4873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57746A1 (en) * | 2018-02-14 | 2019-08-22 | Psa Automobiles Sa | Vehicle body with a reinforced rear pillar |
CN110341805A (zh) * | 2018-04-03 | 2019-10-18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框架总成 |
CN108516015B (zh) * | 2018-04-24 | 2023-10-13 | 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低速电动汽车c柱内板总成及其焊接工艺 |
CN110816662A (zh) * | 2018-08-08 | 2020-02-21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辆 |
CN109398492B (zh) * | 2018-12-07 | 2024-05-28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 |
CN112590940A (zh) * | 2020-12-14 | 2021-04-02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
CN113247102A (zh) * | 2021-05-31 | 2021-08-13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侧围后内板加强结构 |
CN115214785B (zh) * | 2021-12-09 | 2023-09-0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07635A1 (de) * | 2003-02-22 | 2004-10-14 | Adam Opel Ag | Verstärkung an der C-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
CN202038370U (zh) * | 2011-04-15 | 2011-11-16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围外板支架 |
CN103538639B (zh) * | 2013-11-01 | 2016-08-17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侧围外板焊合组件 |
CN104401402B (zh) * | 2014-11-20 | 2017-02-0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uv车型内板后部结构 |
CN205273620U (zh) * | 2015-12-31 | 2016-06-01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
-
2017
- 2017-05-22 CN CN201710365450.4A patent/CN10748737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87370A (zh) | 2017-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87370B (zh) | 车身侧围结构、c柱加强板和车辆 | |
JP4677025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US8814248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JP5029135B2 (ja) |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 |
US9873460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WO2013018415A1 (ja) | 車体側部構造 | |
US8366184B2 (en) |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upper portion | |
JP5549420B2 (ja) |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US20120119542A1 (en) |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 |
WO2015037444A1 (ja) |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 |
JP2007161075A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US20180170440A1 (en) |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 |
JP5170188B2 (ja) |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 |
CN108382463B (zh) | 两厢车型内板后部框架结构 | |
CN214138710U (zh) | 车身侧部结构 | |
JP2007161074A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JP5830452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 |
CN116513322A (zh) | 车身后部构造 | |
CN210063132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9262741A (ja) | 車両の車体下部構造 | |
JP5565685B2 (ja) |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 |
US11167806B2 (en) |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 |
CN219838625U (zh) | 车辆 | |
JP2012201300A (ja) |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213109515U (zh) | 侧围内板总成、白车身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8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Applicant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uilding, No. 1, 2 Tong Tung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