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9657U -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9657U
CN217969657U CN202220363440.3U CN202220363440U CN217969657U CN 217969657 U CN217969657 U CN 217969657U CN 202220363440 U CN202220363440 U CN 202220363440U CN 217969657 U CN217969657 U CN 217969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longitudinal beam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mounting
s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34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34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9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所述车身后纵梁包括梁本体、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以及用于安装后副车架弹簧盘的第三安装部(505),所述梁本体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所述纵梁前段沿纵向水平延伸,所述纵梁中段沿所述纵向延伸并构造为沿垂向向上拱起的拱状,所述第一安装部(503)、所述第二安装部(504)和所述第三安装部(505)一体压铸成型于所述梁本体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身后纵梁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副车架安装点工艺复杂且刚度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身后纵梁在车辆结构中起重要的承载作用和吸收碰撞冲击作用。
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钣金冲压件焊接的结构形式焊接在车身后纵梁,以通过该钣金冲压件提供供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的安装点。而将钣金冲压件焊接于车身后纵梁的焊接工艺较为复杂且工艺难度大,并且存在局部区域焊接可达性较差的问题,造成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难度大且安装点刚度性能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该车身后纵梁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后副车架安装点工艺复杂且刚度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身后纵梁,所述车身后纵梁包括梁本体、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以及用于安装后副车架弹簧盘的第三安装部,所述梁本体包括纵梁前端和纵梁中段,所述纵梁前端沿水平延伸,所述纵梁中段沿所述纵向延伸并且构造为沿垂向向上拱起的拱状,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一体压铸成型于所述梁本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沿所述纵梁中段的延伸方向由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布置于所述纵梁中段的前端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布置于所述纵梁中段的后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在垂向方向低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空心柱状主体和安装立柱,该空心柱状主体包括连接台和围绕该连接台的周向侧壁,所述周向侧壁从所述连接台朝向所述梁本体延伸,并且与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安装立柱位于所述空心柱状主体的内部,并且连接所述连接台和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所述安装立柱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周向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多个第一加强筋沿所述周向侧壁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所述周向侧壁与所述梁本体。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安装凸台和连接立柱,所述安装凸台凸出于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立柱从安装凸台朝向所述梁本体延伸越过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立柱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第三安装部包括同轴布置且相连的外轴筒和内轴筒,所述外轴筒和所述内轴筒沿竖直方向从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内轴筒同轴地设置有连接孔。
可选地,所述外轴筒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沿所述外轴筒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所述外轴筒与所述梁本体。
可选地,所述外轴筒和所述内轴筒之间连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垂直于所述外轴筒和所述内轴筒延伸。
可选地,所述纵梁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所述纵梁中段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沿垂向加强所述梁本体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
可选地,所述纵梁前段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沿纵梁前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沿纵向加强所述梁本体的X型加强筋和/或V型加强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后地板总成,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上述车身后纵梁、踵板横梁、后地板前横梁、后地板后横梁、后轮罩和地板面板,所述车身后纵梁、所述踵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前横梁、所述后地板后横梁、所述后轮罩和所述地板面板一体压铸成型。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后纵梁和右侧后纵梁,所述后轮罩包括左侧后轮罩和右侧后轮罩,所述踵板横梁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侧后纵梁和所述右侧后纵梁之间,所述后地板前横梁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侧后纵梁和所述右侧后纵梁之间,所述后地板后横梁形成于所述地板面板的后侧部并且设置于所述左侧后纵梁和所述右侧后纵梁之间,所述左侧后轮罩和所述右侧后轮罩分别一体成型在所述左侧后纵梁和所述右侧后纵梁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后地板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身后纵梁通过一体压铸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为后副车架提供安装点,通过第三安装部为后副车架弹簧盘提供安装点,这样,本公开提供的车身后纵梁本身即可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直接连接,而无需焊接额外的钣金冲压件来实现车身后纵梁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的安装,降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的安装难度,并且提高安装点局部刚度。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纵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后地板总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踵板横梁;20-后地板前横梁;30-后地板后横梁;401-左侧后轮罩;402-右侧后轮罩;501-左侧后纵梁;502-右侧后纵梁;503-第一安装部;5031-连接台;5032-周向侧壁;5033-安装立柱;5034-第一加强筋;504-第二安装部;5041-安装凸台;505-第三安装部;5051-外轴筒;5052-内轴筒;5053-第二加强筋;5054-连接筋;506-安装孔;507-连接孔;508-第一支撑部;509-第二支撑部;5010-X型加强筋;5011-V型加强筋;60-地板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为基础进行定义的,定义车辆的XYZ坐标系,其中,X为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应前、后方位,Y为车辆的横向方向,对应左、右方位,Z为车辆的垂向方向,对应上、下方位;以驾驶员位于驾驶位置为基准,驾驶员所面向的方位为前方,反方向为后方,驾驶员的左手所在的方位为左方,反方向为右方,驾驶员的头部所在的方位为上方,反方向为下方。对应到附图中可以参考所表示的方位坐标系。另外,“内、外”是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本公开该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提供一种车身后纵梁,该车身后纵梁包括梁本体、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以及用于安装后副车架弹簧盘的第三安装部505,梁本体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纵梁前段沿纵向水平延伸,纵梁中段沿纵向延伸并且构造为沿垂向向上拱起的拱状,所述第一安装部503、所述第二安装部504和所述第三安装部505一体压铸成型于所述梁本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身后纵梁通过一体压铸形成第一安装部503、第二安装部504和第三安装部505,通过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为后副车架提供安装点,通过第三安装部505为后副车架弹簧盘提供安装点,这样,本公开提供的车身后纵梁本身即可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直接连接,而无需焊接额外的钣金冲压件来实现车身后纵梁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的安装,降低后副车架和后副车架弹簧盘的安装难度,并且提高安装点局部刚度。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503、所述第三安装部505和所述第二安装部504沿所述梁本体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其中,第一安装部503布置于纵梁中段的前端部,第二安装部504布置于纵梁中段的后端部,第一安装部503在垂向方向低于第二安装部504。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安装孔506(同下述),第一安装部503作为后副车架的前安装点,第二安装部504作为后副车架的后安装点,紧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穿过后副车架而紧固安装于安装孔506,以将后副车架安装于车身后纵梁。其中,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布置在梁本体的正下方,在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的位置处为局部压铸实心结构,通过机加工形成安装孔506,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的背面均有较大的结构面支持,有利于提高后副车架安装点的刚强度和耐久属性。其中,上述结构面可以理解为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分别在梁本体的投影面。
其中,为了便于后副车架安装于车身后纵梁,第一安装部50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2中所示,第一安装部503可以包括空心柱状主体和安装立柱5033,该空心柱状主体包括连接台5031和围绕该连接台5031的周向侧壁5032,周向侧壁5032从连接台5031朝向梁本体延伸,并且与梁本体的下表面连接,安装立柱5033位于空心柱状主体的内部,并且连接连接台5031和梁本体的下表面,安装立柱5033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506。其中,周向侧壁5032和/或安装立柱5033可以与梁本体之间圆弧过渡,由此减少第一安装部503与梁本体之间的应力集中,增强第一安装部503的结构强度。
其中,周向侧壁5032的外侧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5034,多个第一加强筋5034沿周向侧壁5032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周向侧壁5032与梁本体,以增强第一安装部503的结构强度,实现后副车架与车身后纵梁的可靠地安装。
其中,第二安装部504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2中所示,第二安装部504可以包括安装凸台5041和连接立柱,连接立柱从安装凸台5041朝向梁本体延伸越过梁本体的下表面,连接立柱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506。
此外,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车身后纵梁为后副车架弹簧盘提供有固定点,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三安装部505位于第一安装部503与第二安装部504之间,并且设置有连接孔507,紧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穿过后副车架弹簧盘而紧固安装于连接孔507,以将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于车身后纵梁。其中,第三安装部505布置在梁本体的正下方,在第三安装部505的位置处为局部压铸实心结构,通过机加工形成连接孔507,第三安装部505的背面有较大的结构面支持,有利于提高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点的刚强度和耐久属性。其中,上述结构面可以理解为第三安装部505在梁本体上的投影面。
其中,为了便于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于车身后纵梁,第三安装部505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可选择地,参考图2中所示,第三安装部505可以包括同轴布置且相连的外轴筒5051和内轴筒5052,外轴筒5051和内轴筒5052沿竖直方向从梁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内轴筒5052同轴地设置有连接孔507。其中,外轴筒5051和/或内轴筒5052可以与梁本体之间圆弧过渡,由此减少第三安装部505与梁本体之间的应力集中,增强第三安装部505的结构强度。
其中,外轴筒505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5053,多个第二加强筋5053沿外轴筒5051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外轴筒5051与梁本体,以增强第三安装部505的结构强度,实现后副车架弹簧盘与车身后纵梁的可靠地安装。
其中,外轴筒5051和内轴筒5052之间连接有连接筋5054,连接筋5054垂直于外轴筒5051和内轴筒5052延伸,通过该连接筋5054实现外轴筒5051与内轴筒5052之间的连接,并且同时增强内轴筒5052的结构强度,由此有利于提高后副车架弹簧盘安装点的刚强度和耐久属性。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中所示,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分别包括梁本体,该梁本体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纵梁前段沿纵向水平延伸,纵梁中段沿纵向延伸并且构造为沿垂向向上拱起的拱状,纵梁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该第一加强部包括沿纵梁中段的延伸方向布置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508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509,以沿垂向加强梁本体的结构强度。通过利用Y型或倒Y型结构的特点,能够分散梁本体的受力,减少应力集中,以加强梁本体的结构刚度,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508和多个第二支撑部509可以沿梁本体的延伸方向依次交替布置。通过依次交替布置的方式,可以平衡梁本体的受力,以及可以平衡梁本体的重量和性能。
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中所示,为了增强纵梁前段的结构强度,纵梁前段设置有第二加强部,该第二加强部包括沿纵梁前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X型加强筋5010和/或V型加强筋5011,以沿纵向加强纵梁前段的结构强度。其中,纵梁前段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X型加强筋5010,和/或,纵梁前段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V型加强筋5011。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提供一种后地板总成,该后地板总成包括上述车身后纵梁、踵板横梁10、后地板前横梁20、后地板后横梁30、后轮罩和地板面板60,车身后纵梁、踵板横梁10、后地板前横梁20、后地板后横梁30、后轮罩和地板面板60一体压铸成型,因此同样具有上述特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车身后纵梁包括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后轮罩包括左侧后轮罩401和左侧后轮罩402。参考图3中所示,后地板总成包括一体压铸成型在一起的踵板横梁10、后地板前横梁20、后地板后横梁30、左侧后轮罩401、右侧后轮罩402、左侧后纵梁501、右侧后纵梁502以及地板面板60,踵板横梁10设置并连接在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之间,后地板前横梁20设置并连接在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之间,后地板后横梁30形成于地板面板60的后侧部并且设置于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之间,左侧后轮罩401和右侧后轮罩402分别一体成型在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后地板总成通过踵板横梁10、后地板前横梁20、后地板后横梁30、左侧后轮罩401、右侧后轮罩402、左侧后纵梁501、右侧后纵梁502以及地板面板60一体压铸成型,通过一体压铸将传统的钣金车身结构的70多个零件集成为一个铸造零件,由此能够实现较好的轻量化效果,同时一体压铸成型的后地板总成能够在后碰中吸收、传递碰撞能量,保护乘员和电池安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后地板总成,因此同样具有上述特点,为了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4)

1.一种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纵梁包括梁本体、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第一安装部(503)和第二安装部(504)以及用于安装后副车架弹簧盘的第三安装部(505),所述梁本体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所述纵梁前段沿纵向水平延伸,所述纵梁中段沿所述纵向延伸并构造为沿垂向向上拱起的拱状,所述第一安装部(503)、所述第二安装部(504)和所述第三安装部(505)一体压铸成型于所述梁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03)、所述第三安装部(505)和所述第二安装部(504)沿所述纵梁中段的延伸方向由前向后依次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03)布置于所述纵梁中段的前端部,所述第二安装部(504)布置于所述纵梁中段的后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503)在垂向方向低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503)包括空心柱状主体和安装立柱(5033),该空心柱状主体包括连接台(5031)和围绕该连接台(5031)的周向侧壁(5032),所述周向侧壁(5032)从所述连接台(5031)朝向所述梁本体延伸,并且与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安装立柱(5033)位于所述空心柱状主体的内部,并且连接所述连接台(5031)和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所述安装立柱(5033)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5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侧壁(503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5034),所述多个第一加强筋(5034)沿所述周向侧壁(5032)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所述周向侧壁(5032)与所述梁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04)包括安装凸台(5041)和连接立柱,所述连接立柱从安装凸台(5041)朝向所述梁本体延伸越过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立柱同轴地设置有安装孔(5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05)包括同轴布置且相连的外轴筒(5051)和内轴筒(5052),所述外轴筒(5051)和所述内轴筒(5052)沿竖直方向从所述梁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内轴筒(5052)同轴地设置有连接孔(5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筒(505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5053),所述多个第二加强筋(5053)沿所述外轴筒(5051)的周向布置并且连接所述外轴筒(5051)与所述梁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轴筒(5051)和所述内轴筒(5052)之间连接有连接筋(5054),所述连接筋(5054)垂直于所述外轴筒(5051)和所述内轴筒(5052)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中段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沿所述纵梁中段的延伸方向布置的沿垂向加强所述梁本体的多个呈Y型的第一支撑部(508)和/或多个呈倒Y型的第二支撑部(509)。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前段设置有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沿所述纵梁前段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沿纵向加强所述梁本体的X型加强筋(5010)和/或V型加强筋(5011)。
12.一种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纵梁、踵板横梁(10)、后地板前横梁(20)、后地板后横梁(30)、后轮罩和地板面板(60),所述车身后纵梁、所述踵板横梁(10)、所述后地板前横梁(20)、所述后地板后横梁(30)、所述后轮罩和所述地板面板(60)一体压铸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后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纵梁包括相对设置的左侧后纵梁(501)和右侧后纵梁(502),所述后轮罩包括左侧后轮罩(401)和右侧后轮罩(402),所述踵板横梁(10)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侧后纵梁(501)和所述右侧后纵梁(502)之间,所述后地板前横梁(20)设置并连接在所述左侧后纵梁(501)和所述右侧后纵梁(502)之间,所述后地板后横梁(30)形成于所述地板面板(60)的后侧部并且设置于所述左侧后纵梁(501)和所述右侧后纵梁(502)之间,所述左侧后轮罩(401)和所述右侧后轮罩(402)分别一体成型在所述左侧后纵梁(501)和所述右侧后纵梁(502)上。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CN202220363440.3U 2022-02-22 2022-02-22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Active CN217969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3440.3U CN217969657U (zh) 2022-02-22 2022-02-22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3440.3U CN217969657U (zh) 2022-02-22 2022-02-22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9657U true CN21796965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5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3440.3U Active CN217969657U (zh) 2022-02-22 2022-02-22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9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498051A (en)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2020029162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20029161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WO2018161696A1 (zh)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943268U (zh) 纯电动微型货车下车架
CN217969657U (zh) 车身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KR20050037207A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캐리어의 보강구조
CN217969656U (zh) 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JP200723048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JP413372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KR20110058181A (ko) 차량 엔진룸 대쉬 패널의 보강구조
CN110294020B (zh)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安装支架结构
CN219406632U (zh) 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
CN201534567U (zh)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9728332U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辆
CN216611360U (zh) 副车架及车辆
CN218616136U (zh) 减震塔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15904607U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7753889U (zh) 一种矿用自卸车上龙门梁装置及矿用自卸车
CN217554025U (zh) 仪表板管梁安装板及汽车
CN212861057U (zh) 一种汽车及其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