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8578U -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8578U
CN216508578U CN202121198186.8U CN202121198186U CN216508578U CN 216508578 U CN216508578 U CN 216508578U CN 202121198186 U CN202121198186 U CN 202121198186U CN 216508578 U CN216508578 U CN 216508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plate
vehicle body
mounting bracket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81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德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81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8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8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8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后纵梁及汽车。所述后纵梁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座椅滑轨相连的滑轨安装位,各所述滑轨安装位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后纵梁上设置若干滑轨安装位,使该后纵梁通过滑轨安装位与座椅滑轨相连,利用座椅滑轨增大本实用新型中的后纵梁的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提出更高的要求,安全、安静、舒适、较高性价比。对于乘用车,一般采用承载式车身,车身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整车性能水平。承载式车身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由各种形式的梁搭接而成的车身骨架,另一种就是骨架上包裹的车身板件,车身骨架结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车身整体性能的好坏。
车身纵梁作为车身骨架后部必不可少的部分,属于车身后部主要承载梁,对于车身后部起到主要承载作用。为保证足够高的安装点动刚度,汽车后悬架总成与车身连接的安装点一般会设置在车身刚度较强的位置,所以大部分车型后副车架安装点都会选择布置在后纵梁上。所以后纵梁的刚度水平直接决定了布置在其上的副车架及螺旋黄安装点的动刚度水平,直接影响到路面激励通过后悬架传递至车身载荷的大小,从而直接关系到整车NVH水平的表现。
汽车的后纵梁,可以简化成一简支梁模型,梁的中间部位刚度弱,容易发生弯曲、产生晃动,从而影响梁上布置的安装点动刚度水平。对于大型的MPV等车型,由于车身结构限制,后纵梁的前后跨度较长,即使尽可能的把梁的截面做大,后纵梁的刚度仍然较差,其上安装点的动刚度水平依然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纵梁,旨在解决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汽车的后纵梁存在刚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纵梁,所述后纵梁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座椅滑轨相连的滑轨安装位,各所述滑轨安装位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以及若干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的安装支架;
所述纵梁本体包括纵梁底板、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底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纵梁侧立板以及两用于与车身底板相连的纵梁顶板,各所述纵梁顶板与各所述纵梁侧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纵梁顶板与对应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并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纵梁底板和两所述纵梁侧立板围合形成纵梁槽;
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纵梁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位于所述纵梁槽内的安装支架立板、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安装支架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上侧的安装支架上板;
各所述安装支架侧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所述安装支架上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板上,所述安装支架上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伸出边,所述第一伸出边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所述纵梁顶板的上侧并与所述纵梁顶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下侧的安装支架下板;
所述安装支架下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纵梁底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架体;
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水平基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两侧的第一立板;
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基板上,所述第一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平基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二伸出边,所述第二伸出边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所述纵梁顶板的上侧并与所述纵梁顶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架体;
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水平基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两侧的第二立板;
各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各所述第一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立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板贴合并相连;
所述第二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支架;
所述加强支架包括位于所述纵梁槽内的加强支架立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支架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加强支架侧板;
所述加强支架侧板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后纵梁还包括:槽型加强件;
所述槽型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纵梁底板贴合并相连的加强件底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件底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加强件侧板;
所述加强件侧板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贴合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后纵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纵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后纵梁上设置若干滑轨安装位,使该后纵梁通过滑轨安装位与座椅滑轨相连,利用座椅滑轨增大本实用新型中的后纵梁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与座椅导轨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安装支架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加强支架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槽型加强件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安装支架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图中:100、纵梁本体;110、纵梁底板;120、纵梁侧立板;130、纵梁顶板;200、安装支架;210、安装支架立板;220、安装支架侧板;230、安装支架上板;240、第一伸出边;250、安装支架下板;260、第一架体;261、第一水平基板;262、第一立板;263、第一翻边;264、第二伸出边;270、第二架体;271、第二水平基板;272、第二立板;273、第二翻边;300、加强支架;310、加强支架立板;320、加强支架侧板;400、槽型加强件;410、加强件底板;420、加强件侧板;500、座椅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至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纵梁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后纵梁,其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座椅滑轨500相连的滑轨安装位231,各滑轨安装位231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也肯定相应地设置了副车架及螺旋黄安装点,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谓滑轨安装位231就是用于供座椅滑轨500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安装相连的安装结构或安装部位,其可以是螺纹旋紧件安装穿过的通孔、铆接孔或焊接部位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通常安装于车身底板的下侧,而座椅滑轨500则安装于车身底板的上侧,在现有技术中,后纵梁与座椅滑轨500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汽车,座椅滑轨500通过滑轨安装位231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相连,因此座椅滑轨500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通过连接关系合为一体,座椅滑轨500相当于加强筋加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刚度和强度,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与座椅滑轨500之间的连接点(即滑轨安装位231)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因此座椅滑轨50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梁中间部位的刚度和强度提升具有较强的作用。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实际上也对座椅滑轨500具有增强刚度和强度的作用,因此将座椅滑轨500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相连实际上是一种双赢,即在不需要提高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增强座椅滑轨500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强度和刚度有了较大提升,因此安装在其上的副车架及螺旋黄安装点的动刚度也会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本实施例中的后纵梁上设置若干滑轨安装位,使本实施例中的后纵梁通过滑轨安装位与座椅滑轨相连,利用座椅滑轨增大本实施例中的后纵梁的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00以及若干与纵梁本体100相连的安装支架200。
具体地,纵梁本体100包括纵梁底板110、两纵梁侧立板120以及两用于与车身底板相连的纵梁顶板130,两纵梁侧立板120分别连接于纵梁底板110的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各纵梁顶板130与各纵梁侧立板120一一对应。纵梁顶板130与对应的纵梁侧立板120相连并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纵梁底板110和两纵梁侧立板120围合形成纵梁槽,实际上,纵梁本体100就是近似π型钢或几型钢的结构。
滑轨安装位231设置于安装支架200上,安装支架200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地设置于纵梁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至图3,作为安装支架的一种可实现结构,安装支架200包括位于纵梁槽内的安装支架立板210、两安装支架侧板220以及连接于安装支架立板210上侧的安装支架上板230。两安装支架侧板220分别连接于安装支架立板210的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
各安装支架侧板220沿车身前后方向翻折延伸并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相连。安装支架上板230沿车身前后方向翻折延伸,滑轨安装位231就设置于安装支架上板230上,安装支架上板230沿车身左右方向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伸出边240,第一伸出边240实际上就是翻边结构,只不过第一伸出边240与安装支架上板230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第一伸出边240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纵梁顶板130的上侧并与纵梁顶板13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至图3,在安装支架200包括安装支架立板210、两安装支架侧板220和安装支架上板230的基础上,安装支架200还包括连接于安装支架立板210下侧的安装支架下板250,安装支架下板250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纵梁底板110相连,以此加强安装支架200与纵梁本体10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至图3,在安装支架200包括安装支架立板210、两安装支架侧板220、安装支架上板230和安装支架下板250的基础上,安装支架200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构件。第一伸出边240与同侧的纵梁顶板130贴合并点焊相连,安装支架侧板220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贴合并点焊相连,安装支架下板250与纵梁底板110贴合并点焊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及图6,作为安装支架的另一种可实现结构,安装支架200包括第一架体260,第一架体260包括第一水平基板261以及两第一立板262,两第一立板262分别连接于第一水平基板261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两侧。
滑轨安装位231设置于第一水平基板261上,第一立板262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263,第一翻边263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及图6,在安装支架200包括第一架体260、第一架体260包括第一水平基板261和两第一立板262的基础上,第一水平基板261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二伸出边264,第二伸出边264实际上就是翻边结构,只不过第二伸出边264与第一水平基板261平行或近似平行设置。第二伸出边264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纵梁顶板130的上侧并与纵梁顶板130相连,以增强第一架体260与纵梁本体100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及图6,在安装支架200包括第一架体260的基础上,安装支架200还包括第二架体270。第二架体270包括第二水平基板271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基板271沿车身前后方向两侧的第二立板272,两第二立板272分别连接于第二水平基板271的沿车身前后方向的两侧。各第二立板272分别与各第一立板262一一对应,第二立板272与对应的第一立板262贴合并相连。第二立板272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273,第二翻边273沿车身前后方向翻折延伸并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相连,以实现第二架体270与纵梁本体100的连接。第二架体270的设置可以增强第一架体260的刚度。事实上,第一架体260和第二架体270都是近似槽型结构,第一架体260和第二架体270相互扣合设置以增强安装支架200的整体刚度和强度。
同时,纵梁本体100由于结构复杂可能不能由同一个钣金冲压而成,所以纵梁本体100可能会设置成分段连接的若干段,纵梁底板110上各段之间的连接处可能存在凹凸不平,在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200,第二架体270的第二水平基板271可以设置成与纵梁底板110之间具有间隙(以避免第二水平基板271与各段之间的凹凸连接处干涉),利用第二翻边273和第一翻边263与纵梁侧立板120的连接实现安装支架200与纵梁本体10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00以及若干与安装支架的基础上,一些安装支架可采用如第一种安装支架200的结构形式,另外一部分安装支架则可采用如第二种安装支架200的结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及图6,在安装支架200包括第一架体260和第二架体270的基础上,第一架体260和第二架体270分别为冲压一体成型构件。第二翻边273和第一翻边263分别与纵梁侧立板120贴合并点焊连接,第二立板27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立板262贴合并点焊连接,第二伸出边264与同侧的纵梁顶板130贴合并点焊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图2及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支架300,加强支架300包括位于纵梁槽内的加强支架立板310以及两加强支架侧板320,两加强支架侧板320分别连接于加强支架立板310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加强支架侧板320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相连。加强支架30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支架300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构件,加强支架侧板320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贴合并点焊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还包括槽型加强件400,槽型加强件400包括与纵梁底板110贴合并相连的加强件底板410以及两加强件侧板420,两加强件侧板420分别连接于加强件底板410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加强件侧板420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贴合并相连。槽型加强件400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纵梁的强度和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槽型加强件400为钣金冲压一体成型构件,加强件侧板420与同侧的纵梁侧立板120点焊相连。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后纵梁,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必然也包括座椅滑轨500等其他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因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后纵梁,因此具备上述后纵梁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上设有若干用于与座椅滑轨相连的滑轨安装位,各所述滑轨安装位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以及若干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的安装支架;
所述纵梁本体包括纵梁底板、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纵梁底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纵梁侧立板以及两用于与车身底板相连的纵梁顶板,各所述纵梁顶板与各所述纵梁侧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纵梁顶板与对应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并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梁底板和两所述纵梁侧立板围合形成纵梁槽;
所述安装支架沿车身前后方向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纵梁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位于所述纵梁槽内的安装支架立板、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安装支架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上侧的安装支架上板;
各所述安装支架侧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所述安装支架上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板上,所述安装支架上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一侧或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伸出边,所述第一伸出边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所述纵梁顶板的上侧并与所述纵梁顶板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立板下侧的安装支架下板;
所述安装支架下板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纵梁底板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架体;
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水平基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水平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两侧的第一立板;
所述滑轨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基板上,所述第一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基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第二伸出边,所述第二伸出边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至同侧所述纵梁顶板的上侧并与所述纵梁顶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二架体;
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水平基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基板沿车身前后方向两侧的第二立板;
各所述第二立板分别与各所述第一立板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立板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立板贴合并相连;
所述第二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支架;
所述加强支架包括位于所述纵梁槽内的加强支架立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支架立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加强支架侧板;
所述加强支架侧板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相连。
9.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还包括:槽型加强件;
所述槽型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纵梁底板贴合并相连的加强件底板以及两分别连接于所述加强件底板沿车身左右方向两侧的加强件侧板;
所述加强件侧板与同侧的所述纵梁侧立板贴合并相连。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
CN202121198186.8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Active CN216508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186.8U CN216508578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186.8U CN216508578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8578U true CN216508578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8186.8U Active CN216508578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8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40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CN211519682U (zh) 车辆前地板总成及横梁
CN111267957A (zh) 车架
CN215794047U (zh)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CN213168079U (zh) 前端底架、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16508578U (zh)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19904541U (zh) 驾驶室前支架焊接总成和车辆
CN220374349U (zh) 前座椅的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CN115783049A (zh) 汽车车架及车辆
CN114179924B (zh) 驾驶室地板总成、驾驶室总成和车辆
CN220430285U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115257964B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15257963B (zh) 一种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3768733U (zh) 机舱上层支架总成的安装架、车辆机舱前围和车辆
CN220974328U (zh) 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1188754U (zh) 副车架及车辆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16468077U (zh) 一种车架前悬结构
CN214451320U (zh) 侧碰吸能总成及车辆
CN209888928U (zh) 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48200U (zh) 顶盖总成及车辆
CN213862425U (zh) 车身后部减震器结构及汽车
CN216994186U (zh) 车辆降噪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0349985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