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7355U -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77355U CN220577355U CN202321704122.XU CN202321704122U CN220577355U CN 220577355 U CN220577355 U CN 220577355U CN 202321704122 U CN202321704122 U CN 202321704122U CN 220577355 U CN220577355 U CN 2205773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ntrol arm
- subframe
- connecting part
- reinforc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该副车架横梁包括:横梁前板,横梁前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横梁后板,横梁后板连接于横梁前板的后侧,横梁后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后侧且用于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由此,可以增加副车架横梁处控制臂安装位以及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减少横梁位置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整车零部件的成本,也可以减少整车的重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副车架总成根据电机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以及控制臂安装位强度和刚度要求,副车架控制臂安装位处设计支撑横梁结构以及横梁上段的连接板结构,这样造成零部件种类多,还有,此种结构焊接支架较多,造成焊接工序较多,不利于零部件成本控制,并且也造成整车较重,导致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车架横梁,该副车架横梁可以增加控制臂安装位以及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减少横梁位置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整车零部件的成本,也可以减少整车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一种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横梁,包括:横梁前板,所述横梁前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横梁后板,所述横梁后板连接于所述横梁前板的后侧,所述横梁后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侧且用于与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
由此,可以增加副车架横梁处控制臂安装位以及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减少横梁位置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整车零部件的成本,也可以减少整车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前板包括:前板主体和前凸出部,所述前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前板主体的底部且向下凸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前凸出部;所述横梁后板包括:后板主体和后凸出部,所述后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后板主体的底部且向下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后凸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凸出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大端,所述前凸出部的另一端为小端,沿所述前凸出部的小端至所述前凸出部的大端的方向,所述前凸出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呈递增趋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板主体包括:顶板和后板,所述后板连接于所述顶板且位于所述前板主体的后侧,所述顶板与所述前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后凸出部连接于所述后板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副车架横梁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于所述横梁前板和/或所述横梁后板上,所述加强板还用于与纵梁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包括:顶加强板和侧加强板,所述侧加强板连接于所述顶加强板的一侧,所述顶加强板用于与所述纵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侧加强板设置于所述横梁前板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靠近所述横梁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前板和/或所述横梁后板上设置有减重孔,至少一个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后板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纵梁;控制臂支架,所述控制臂支架设置于所述纵梁上;上述的副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控制臂支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梁前板与纵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梁后板与控制臂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凸出部上含有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与纵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梁前板上含有减重孔与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00、副车架;
100、横梁;
10、横梁前板;11、前板主体;12、前凸出部;13、第一连接部;
20、横梁后板;21、后板主体;211、顶板;212、后板;22、后凸出部;23、第二连接部;
30、加强板;31、顶加强板;32、侧加强板;
40、减重孔;41、加强筋;42、线束安装孔;
50、控制臂支架;60、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横梁100。该副车架横梁100可以为前横梁,也可以为后横梁,下面以后横梁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横梁100,包括:横梁前板10和横梁后板20,横梁前板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3用于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横梁后板20连接于横梁前板10的后侧,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3,第二连接部23位于第一连接部13的后侧,而且第二连接部23用于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
具体地,一般副车架根据电机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控制臂安装位强度和刚度要求,在控制臂安装位处设置支撑横梁,以及在横梁上段设置连接板结构,但此种结构焊接支架较多,造成焊接工序较多,且整体重量较重,不利于零部件成本控制及造成整车较重,能耗较大。因此,该副车架横梁100设计为主要由横梁前板10和横梁后板20组成,这样可以实现零部件的少件化,横梁前板10和横梁后板20围成一个盒装结构,根据盒状结构稳定性良好的特点,可以增加横梁100的整体强度,可以吸收振动传递的能量,进一步地,横梁前板10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3与横梁前板10处的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13与横梁前板10处的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横梁后板20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23与横梁后板20处的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可以增加第二连接部23与横梁后板20处的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而且副车架横梁100处也设置有悬置安装位,从而可以增加横梁100处控制臂安装位以及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还有,通过将副车架横梁100进行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副车架横梁100位置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实现整车零部件的降本以及整车减重的目的。
由此,可以增加副车架横梁100处控制臂安装位以及悬置安装位的强度和刚度,也可以减少副车架横梁100位置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整车零部件的成本,也可以减少整车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横梁前板10包括:前板主体11和前凸出部12,前凸出部12连接于前板主体11的底部,而且前凸出部12向下凸出设置,第一连接部13设置于前凸出部12,横梁后板20包括:后板主体21和后凸出部22,后凸出部22连接于后板主体21的底部,而且后凸出部22向下凸出设置,第二连接部23设置于后凸出部22。具体地,横梁前板10上设置有两个前凸出部12,两个前凸出部12在横梁前板1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横梁前板10的局部强度与刚度,而且,第一连接部13设置在前凸出部12上,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部13与横梁前板10处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横梁后板20中后凸出部2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横梁后板20的局部强度与刚度,而且,第二连接部23设置在后凸出部22上,也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部23与横梁后板20处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还有横梁前板10支撑在控制臂支架50上,从而可以提升控制臂支架50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4所示,前凸出部12设置第一连接部13的一端为大端,前凸出部12的另一端为小端,沿前凸出部12的小端至前凸出部12的大端的方向,前凸出部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呈递增趋势。具体地,为使前凸出部12与控制臂支架50进行更好地适配连接以及进一步增加第一连接部13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由于第一连接部13的一端为大端,前凸出部12的另一端为小端,这样前凸出部12进行变截面设计,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13与控制臂支架50的连接强度,也使得前凸出部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呈递增趋势,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3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更加稳定与牢固,进一步地,后凸出部2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设置为呈递增趋势,可以使第二连接部23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更加稳定与牢固,从而可以提升横梁100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稳定性。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3均可以与控制臂支架50焊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后板主体21包括:顶板211和后板212,后板212连接于顶板211,而且后板212位于前板主体11的后侧,顶板211与前板主体11固定连接,后凸出部22连接于后板212的底部。具体地,后板212与前板主体11间隔设置,顶板211、后板212和前板主体11围成一个盒状结构,如此,可以增加横梁100整体的强度与刚度,还可以增加横梁后板20处悬置位的强度与刚度,而且,后凸出部22固定连接在后板212的底部,可以进一步增加横梁100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局部强度与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副车架横梁100还包括:加强板30,加强板30设置于横梁前板10和/或横梁后板20上,加强板30还用于与纵梁60固定连接。其中,加强板30可以设置在横梁前板10上,这样可以增加横梁前板10的局部强度,加强板30也可以设置在横梁后板20上,这样可以增加横梁后板20的局部强度,加强板30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横梁前板10与横梁后板20上,如此,可以增加横梁前板10与横梁后板20上的局部强度与刚度,而且,横梁100还可以通过加强板30与纵梁60固定连接,加强板30可以对称设置在横梁100延伸方向的两端,从而可以增加横梁100与纵梁6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加强板30包括:顶加强板31和侧加强板32,侧加强板32连接于顶加强板31的一侧,顶加强板31用于与纵梁60的顶部固定连接,侧加强板32设置于横梁前板10上,而且侧加强板32用于与纵梁60靠近横梁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具体地,加强板30中的顶加强板31分别与顶板211和纵梁60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顶加强板31分别与顶板211以及纵梁60的顶部连接的更加稳定与牢固,还有,侧加强板32分别与横梁前板10以及纵梁60靠近横梁前板10的一侧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侧加强板32与横梁前板10以及纵梁60靠近横梁前板10的一侧连接的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和图6所示,横梁前板10和/或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减重孔40,至少一个减重孔40内设置有加强筋41。其中,横梁前板10和/或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大小和形状不同的减重孔40,这样不仅可以使横梁100实现轻量化设计,也可以实现降频设计,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横梁100振动发生的频率,而且,加强筋41的设置,可以提升减重孔40处的强度,从而可以保证横梁100的强度与刚度。例如,如图2所示,横梁前板10的中部设置有一个减重孔40,该减重孔40内设置有两个加强筋41,两个加强筋41交叉设置,以形成X形,如图3所示,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三个减重孔40,三个减重孔40分别位于横梁后板20的左侧、中部和右侧,位于中间的减重孔40内设置有两个加强筋41,两个加强筋41的下端相连接,以形成V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42。其中,线束安装孔42的设置,可以便于电机线束的安装,从而可以保证线路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200,包括:纵梁60、控制臂支架50和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横梁100,控制臂支架50设置于纵梁60上,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3均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其中,控制臂支架50位于纵梁60的底部,副车架横梁100中的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23均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保证副车架横梁100与控制臂支架50连接的强度与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副车架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前板(10),所述横梁前板(1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所述第一连接部(13)用于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
横梁后板(20),所述横梁后板(20)连接于所述横梁前板(10)的后侧,所述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3),所述第二连接部(2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后侧且用于与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
加强板(30),所述加强板(30)设置于所述横梁前板(10)和/或所述横梁后板(20)上,所述加强板(30)还用于与纵梁(6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前板(10)包括:前板主体(11)和前凸出部(12),所述前凸出部(12)连接于所述前板主体(11)的底部且向下凸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置于所述前凸出部(12);
所述横梁后板(20)包括:后板主体(21)和后凸出部(22),所述后凸出部(22)连接于所述后板主体(21)的底部且向下凸出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3)设置于所述后凸出部(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出部(12)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3)的一端为大端,所述前凸出部(12)的另一端为小端,沿所述前凸出部(12)的小端至所述前凸出部(12)的大端的方向,所述前凸出部(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呈递增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主体(21)包括:顶板(211)和后板(212),所述后板(212)连接于所述顶板(211)且位于所述前板主体(11)的后侧,所述顶板(211)与所述前板主体(11)固定连接,所述后凸出部(22)连接于所述后板(21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0)包括:顶加强板(31)和侧加强板(32),所述侧加强板(32)连接于所述顶加强板(31)的一侧,所述顶加强板(31)用于与所述纵梁(6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侧加强板(32)设置于所述横梁前板(10)上且用于与所述纵梁(60)靠近所述横梁前板(10)的一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前板(10)和/或所述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减重孔(40),至少一个所述减重孔(40)内设置有加强筋(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后板(20)上设置有线束安装孔(42)。
8.一种副车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纵梁(60);
控制臂支架(50),所述控制臂支架(50)设置于所述纵梁(60)上;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横梁(100),所述第一连接部(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3)均与所述控制臂支架(50)固定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2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04122.XU CN220577355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04122.XU CN220577355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77355U true CN220577355U (zh) | 2024-03-12 |
Family
ID=9012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04122.XU Active CN220577355U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77355U (zh)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21704122.XU patent/CN2205773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0029161A (ja) |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 |
CN220577355U (zh) | 副车架横梁、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2921136U (zh) |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921711U (zh) | 仪表管梁总成及汽车 | |
CN210063132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20430285U (zh) | 副车架和车辆 | |
CN114506389A (zh) | 车架横梁和车辆 | |
CN216508578U (zh) | 一种后纵梁及汽车 | |
CN213007976U (zh) | 一种微货车型用ecu固定支架 | |
CN221188754U (zh) | 副车架及车辆 | |
CN217022667U (zh) |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 |
CN220974328U (zh) | 一种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18662041U (zh) |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 |
CN218786026U (zh) |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 |
CN220562804U (zh) | 一种车辆纵梁结构 | |
CN214001826U (zh) | 车身悬置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220518414U (zh) | 一种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209757267U (zh) | 空气室结构、空气室总成和车辆 | |
CN213948386U (zh) | 雨刮臂安装支架和车辆 | |
CN220430284U (zh) |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219707123U (zh) | 一种散热器框架结构及车辆 | |
CN220682117U (zh) | 天窗加强框架及车辆 | |
CN216184307U (zh) |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 |
EP4344986A1 (en) | Vehicle having 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omprising a reinforcing member | |
CN217864379U (zh) | 一种汽车转向支撑焊接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