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7725U -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7725U
CN214607725U CN202120522507.9U CN202120522507U CN214607725U CN 214607725 U CN214607725 U CN 214607725U CN 202120522507 U CN202120522507 U CN 202120522507U CN 214607725 U CN214607725 U CN 21460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inner plate
extens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2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宫文轩
闫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2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7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D柱上接头结构包括:铰链安装板(52),以及与铰链安装板(52)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加强板(54);铰链安装板(52)的另一端与内板(53)的边缘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加强板(51),加强板(51)的形状、尺寸与内板总成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加强板(51)的边缘和内板总成的边缘贴合后形成周边连续的安装空腔;连接加强板(54)设于安装空腔内,以增加安装空腔的强度。通过优化设计D柱上接头结构内的安装空腔,增加D柱上接头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升车身尾门洞扭转模态,最终达到提升尾门洞抵抗疲劳失效及尾门关门声品质等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身尾门门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D柱上接头1是车身尾门门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尾门门洞的四角处。车身现有D柱上接头通常由D柱内板、D柱加强板及尾门铰链安装板组成,组成的现有D柱上接头1再与D柱下加强板4、后围板总成2、及后顶横梁3通过焊接形成完整的尾门洞。
但现有D柱上接头1是整个车身尾门洞系统的受力“薄弱点”,其结构将直接影响车身尾门洞的扭转刚度及模态,从而影响车身扭转刚度、车身耐久性能、尾门耐久、尾门异响、关门声品质等一系列的车身可靠性及感官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通过优化设计D柱上接头结构内的安装空腔,增加D柱上接头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升车身尾门洞扭转模态,最终达到提升尾门洞抵抗疲劳失效及尾门关门声品质等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包括:铰链安装板,以及与所述铰链安装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加强板;所述铰链安装板的另一端与内板的边缘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形状、尺寸与所述内板总成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的边缘和所述内板总成的边缘贴合后形成周边连续的安装空腔;所述连接加强板设于所述安装空腔内,以增加所述安装空腔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包括:内板中间件;以及与所述内板中间件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中间件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内板第一延伸件、内板第二延伸件和内板第三延伸件;所述内板中间件朝向远离所述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具体的,凸起以形成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中间件;以及与所述加强板中间件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加强板中间件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加强板第一延伸件、加强板第二延伸件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所述加强板中间件朝向远离所述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具体的,凸起以形成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连接,以使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内板连接后形成所述内板总成;所述加强板的边缘和所述内板总成的边缘相贴合时,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与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相贴合,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与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相贴合,所述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贴合;所述内板中间件和所述加强板中间件相对应,以此形成所述安装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和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两两相邻的边缘连续;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和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两两相邻的边缘连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加强板包括:连接加强板本体;以及围绕在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外圈的连接加强板翻边;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与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均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安装空腔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的形状、尺寸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的一侧面与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贴合;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和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贴合;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的一侧面与所述内板中间件相对应,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中间件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分别与所述内板中间件的外圈边缘和所述铰链安装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包括以上所阐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阐述的一种车身尾门门洞系统。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D柱上接头结构的安装空腔内增加连接加强板,增大D柱上接头的抗扭及抵抗变形能力,从而提升车身尾门洞的扭转刚度及模态。
通过延续铰链安装板的外圈翻边,使得铰链安装板与内板、加强板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安装腔体,该安装腔体的边缘是连续的,并没有断开的部分,以此增加整个D柱上接头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车身尾门门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D柱上接头结构的装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和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安装板与连接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加强板与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板与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现有D柱上接头;2-后围板总成;3-后顶横梁;4-D柱下加强板;51-加强板;52-铰链安装板;53-内板;54-连接加强板;55-第一焊点;56-第二焊点;57-第三焊点;58-第四焊点;511-加强板中间件;512-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3-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4-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21-铰链安装板本体;522-铰链安装板翻边;531-内板中间件;532-内板第一延伸件;533-内板第二延伸件;534-内板第三延伸件;541-连接加强板本体;542-连接加强板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柱上接头结构的装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板和内板的结构示意图,请查看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D柱上接头结构包括:内板53、铰链安装板52、加强板51和连接加强板54。
其中,铰链安装板52与内板53的边缘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加强板51的形状、尺寸与内板总成的形状、尺寸相匹配,使得内板总成的边缘和加强板51的边缘贴合后形成安装空腔。连接加强板54的边缘与铰链安装板52靠近安装空腔一侧的边缘连接,且连接加强板54的内壁面与内板53的内壁面相贴合,连接加强板54的外壁面与加强板54的内壁面相贴合,最终将连接加强板54水平设置于安装空腔内,以增加安装空腔的强度和刚度。
具体地,内板53形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内板53包括:内板中间件531以及与内板中间件531连接且朝向远离内板中间件531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内板第三延伸件534;内板中间件531朝向远离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凸起以形成弧形面,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内板第三延伸件534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水平面与弧形面不在同一平面,即内板中间件531所形成的弧形面要高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内板第三延伸件534所在的平面,使得内板53的内壁面中部形成有凹槽。
加强板51形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加强板51包括:加强板中间件511以及与加强板中间件511连接且朝向远离加强板中间件511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加强板中间件511朝向远离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凸起以形成弧形面,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同一水平面上,且水平面与所述弧形面不在同一平面,即加强板中间件511所形成的弧形面要高于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所在的平面,使得加强板51的内壁面中部形成有凹槽。
而铰链安装板52与内板第三延伸件534连接,使得铰链安装板52与内板53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此时加强板51的边缘和内板总成的边缘相贴合时,内板第一延伸件532与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相贴合,内板第二延伸件533与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相贴合,铰链安装板52与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贴合。内板中间件531和加强板中间件511相对应,以此形成安装空腔,即内板53内壁面中部形成的凹槽与加强板51内壁面中部形成的凹槽相对应,最终得到安装空腔。
优选的,为保证内板53和加强板51的强度,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两两相邻的边缘是连续连接的,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内板第三延伸件534两两相邻的边缘也是连续连接的。
连接加强板54形成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连接加强板54包括:连接加强板本体541以及围绕在连接加强板本体541外圈的连接加强板翻边542。连接加强板本体541与连接加强板翻边542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安装空腔的形状、尺寸与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形状、尺寸相同,使得安装空腔受到挤压时,连接加强板本体541能够保护安装空腔的任意位置,增大安装空腔的刚度和强度。
具体地,已上所阐述的安装空腔的形状、尺寸与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形状、尺寸相同是指:安装空腔在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截面尺寸与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形状、尺寸相同。水平方向的截面是指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过渡至内板第二延伸件533的平面,或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过渡至内板第三延伸件534的平面,或从内板第二延伸件533过渡至内板第三延伸件534的平面。与之对应的竖直方向的截面是指垂直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或内板第三延伸件534的平面。
本实施例中,连接加强板翻边542的一侧面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内板第三延伸件534贴合;连接加强板翻边542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与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贴合。最终使得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一侧面与内板中间件531相对应,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另一侧面与加强板中间件511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铰链安装板52还用于将D柱上接头与其他结构件连接,以此组成完整的车身尾门洞。铰链安装板52包括:铰链安装板本体521以及围绕在铰链安装板本体521外圈的铰链安装板翻边522。
铰链安装板翻边522分别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连接,还与连接加强板翻边542连接,使得铰链安装板52与内板53连接的同时,也与连接加强板54连接。
由于铰链安装板翻边522与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连接后使得安装空腔的边缘是连续的,能够增加安装空腔的强度和刚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装配D柱上接头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安装板与连接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请查看图4,首先将连接加强板翻边542与铰链安装板翻边522贴合后形成第一焊点55,再使用夹具固定贴合后连接加强板翻边542与铰链安装板翻边522,最终使得连接加强板54与铰链安装板52焊接为一体,得到铰链加强板总成。
步骤二: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加强板与内板的连接示意图,请查看图5,将步骤一得到的铰链加强板总成焊接于内板53上。
具体地,未与铰链安装板52连接的加强板翻边542与内板中间件531相贴合,形成第二焊点56,用夹具固定后通过第二焊点56将连接加强板54与内板53焊接在一起,同时将铰链安装板翻边522贴合于内板53的任意延伸件上,形成第三焊点57,最终将铰链加强板总成焊接于内板53上,形成内板总成。
步骤三: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板与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请查看图6,将步骤二得到的内板总成与加强板51焊接在一起形成本示例的D柱上接头结构。
具体地,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内板第三延伸件534分别与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相贴合,形成第四焊点58,用夹具固定后通过第四焊点58将内板总成与加强板51焊接在一起。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铰链安装板52与连接加强板54焊接在一起形成的铰链加强板总成,在D柱上接头结构的安装空腔内能有效提升“薄弱点”的抗扭及抗变形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尾门洞的扭转能力,进一步提升提升尾门洞抵抗疲劳失效及尾门关门声品质。
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D柱上接头结构包括:铰链安装板52,以及与铰链安装板52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加强板54;铰链安装板52的另一端与内板53的边缘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加强板51,加强板51的形状、尺寸与内板总成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加强板51的边缘和内板总成的边缘贴合后形成周边连续的安装空腔;连接加强板54设于安装空腔内,以增加安装空腔的强度。还保护一种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包括以上所阐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还保护一种车辆,包括以上所阐述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通过优化设计D柱上接头结构内的安装空腔,增加D柱上接头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提升车身尾门洞扭转模态,最终达到提升尾门洞抵抗疲劳失效及尾门关门声品质等目的。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安装板(52),以及
与所述铰链安装板(52)的一端连接的连接加强板(54);
所述铰链安装板(52)的另一端与内板(53)的边缘连接后形成内板总成;
加强板(51),所述加强板(51)的形状、尺寸与所述内板总成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加强板(51)的边缘和所述内板总成的边缘贴合后形成周边连续的安装空腔;
所述连接加强板(54)设于所述安装空腔内,以增加所述安装空腔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53)包括:内板中间件(531);以及
与所述内板中间件(531)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中间件(531)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内板第一延伸件(532)、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内板第三延伸件(534);
所述内板中间件(531)朝向远离所述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51)包括:加强板中间件(511);以及
与所述加强板中间件(511)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加强板中间件(511)的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
所述加强板中间件(511)朝向远离所述安装空腔的方向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安装板(52)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534)连接,以使所述铰链安装板(52)与所述内板(53)连接后形成所述内板总成;
所述加强板(51)的边缘和所述内板总成的边缘相贴合时,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532)与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相贴合,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533)与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相贴合,所述铰链安装板(52)与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贴合;
所述内板中间件(531)和所述加强板中间件(511)相对应,以此形成所述安装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532)、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533)和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534)两两相邻的边缘连续;
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两两相邻的边缘连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加强板(54)包括:连接加强板本体(541);以及围绕在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541)外圈的连接加强板翻边(542);
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541)与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542)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安装空腔的形状、尺寸与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形状、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542)的一侧面与所述内板第一延伸件(532)、所述内板第二延伸件(533)、所述内板第三延伸件(534)贴合;
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542)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第一延伸件(512)、所述加强板第二延伸件(513)和所述加强板第三延伸件(514)贴合;
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一侧面与所述内板中间件(531)相对应,所述连接加强板本体(541)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加强板中间件(511)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加强板翻边(542)分别与所述内板中间件(531)的外圈边缘和所述铰链安装板(52)连接。
9.一种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D柱上接头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
CN202120522507.9U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460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2507.9U CN2146077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2507.9U CN2146077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7725U true CN214607725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2507.9U Active CN2146077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7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22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开尾门的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7222A (zh) * 2022-03-30 2022-06-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侧开尾门的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07725U (zh)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JP3937285B2 (ja) ドアの補強構造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114475221A (zh) 散热器支架上部构件组件
CN208010151U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门铰链安装板
CN113492925A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增强装置
CN218929160U (zh) 一种尾门铰链车身安装结构总成
KR100302023B1 (ko) 차체의루우프어셈블리와사이드어셈블리의연결구조
CN214451361U (zh) 通风罩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JP2009029366A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CN210364070U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CN219634958U (zh)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N220955174U (zh)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2579747U (zh) 后视镜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8929607U (zh) 车身和车辆
CN218400724U (zh) 边梁和侧围总成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0555142U (zh) 顶盖前横梁连接件、侧围内板总成、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5851501U (zh) 后部下车体支撑组件
CN220114699U (zh)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7347972U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7574812U (zh) 一种天窗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54582U (zh) 一种a柱结构和车辆
CN220465624U (zh) 后裙板内板、后裙板总成及汽车
CN214835599U (zh) 车门铰链加强结构、车门组件、车辆及车门的铰链加强件
CN114454697B (zh) 一种外开天窗安装的顶盖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 building 1, 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