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4958U -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4958U
CN219634958U CN202320504431.6U CN202320504431U CN219634958U CN 219634958 U CN219634958 U CN 219634958U CN 202320504431 U CN202320504431 U CN 202320504431U CN 219634958 U CN219634958 U CN 219634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inner panel
door inner
mounting
vehicl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44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建设
谢攀
周恒�
武世凯
薛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4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4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该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车门内板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该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和第一连接部,加强板本体包括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具有用于与车门限位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面,车门下铰链安装部具有用于与车门下铰链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面;第一连接部设于加强板本体的至少部分周向,用于与车门内板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能够实现将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与车门下铰链的安装进行功能性集成为一个安装部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整化且模块化,简化了复杂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且焊接便捷性及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型前门总成设计时,前门内板总成前部区域,前门限位器安装板与前门下铰链加强板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且单独与车门内板进行焊接装配,此种安装结构形式由于采用了三个相互独立的部件进行焊接连接,在一定的工况下,往往会出现安装点开裂等严重问题,可靠性较低。另外,由于各个部件均需要单独模具进行生产,并且零部件焊装时也需要分别采用三组孔位进行定位,制造和装配工序较为繁琐且定位精度较差,同时当大批量生产时,也严重影响了产线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该车门内板加强板能够实现将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与车门下铰链的安装进行功能性集成为一个安装部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整化且模块化,简化了复杂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且焊接便捷性及可靠性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车门内板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包括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所述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具有用于与所述车门限位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车门下铰链安装部具有用于与车门下铰链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面;和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至少部分周向,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以及所述第二翻边呈“Z”字型布置。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本体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朝向所述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一凸台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凸台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靠近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上;和/或,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二凸台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上形成有第一漏液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间隔设置的过渡结构面,所述过渡结构面形成有车门线束避让过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本体构造为朝向远离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加强筋,且形成有减重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本体还形成有加强凸筋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安装面间隔设置,所述加强凸筋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二安装面处的安装强度且形成有第二漏液孔和/或减重槽;和/或,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还形成有翻边加强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面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和车门限位器拉带安装过孔;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车门下铰链安装孔。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门,包括车门内板、上防撞梁、下防撞梁以及如上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所述车门内板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所述上防撞梁和所述下防撞梁的端部分别压设于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通过将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集成到加强板本体上,并且通过第一连接部将加强板本体稳定地连接在车门内板上,从而能够完成对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装配作业,由于该加强板结构将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与车门下铰链的安装进行功能性集成为一个安装部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整化且模块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车门限位器安装板与车门下铰链加强板独立构造,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能够更好的实现简化复杂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使得模具和夹具成本降低,同时集成板整体更便于焊接作业,可靠性高且定位精度高,并且加强板整体模块化也使得大批量生产时,生产效率更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的主视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的左视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B-B位置的截面图;
图6是图2中C-C位置的截面图;
图7是图2中D-D位置的截面图;
图8是图2中E-E位置的截面图;
图9是图2中F-F位置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与车门内板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内板、上防撞梁以及下防撞梁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A位置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2中I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II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静刚度(法向刚度)模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门内板;2-加强板本体;210-车门限位器安装部;211-第一安装面;2111-车门限位器安装孔;2112-车门限位器拉带安装过孔;220-车门下铰链安装部;221-第二安装面;2211-车门下铰链安装孔;230-第一本体;231-第二连接部;2311-第一凸台结构;232-第二凸台结构;2321-第一漏液孔;233-过渡结构面;2331-车门线束避让过孔;240-第二本体;241-加强凸筋结构;2411-第二漏液孔;2412-减重槽;242-翻边加强结构;250-连接本体;251-加强筋;252-减重孔;3-第一连接部;310-第一翻边;320-第二翻边;4-上防撞梁;5-下防撞梁;6-焊点;7-第三翻边;8-铰链安装螺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门内板加强板处于使用状态下其空间内的上、下,可参考图2中图面的上、下方向。“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参考图1至图10所示,该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车门内板1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该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2和第一连接部3,加强板本体2包括车门限位器安装部210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220,车门限位器安装部210具有用于与车门限位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面211,车门下铰链安装部220具有用于与车门下铰链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面221;第一连接部3设于加强板本体2的至少部分周向,用于与车门内板1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通过将车门限位器安装部210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220集成到加强板本体2上,并且通过第一连接部3将加强板本体2稳定地连接在车门内板1上,从而能够完成对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装配作业,由于该加强板结构将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与车门下铰链的安装进行功能性集成为一个安装部件,使得整体结构更加规整化且模块化,相比于相关技术中车门限位器安装板与车门下铰链加强板独立构造,本公开提供的车门内板加强板能够更好的实现简化复杂的制造和装配工艺,使得模具和夹具成本降低,同时集成板整体更便于焊接作业,可靠性高且定位精度高,并且加强板整体模块化也使得大批量生产时,生产效率更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上述车门内板加强板结构将车门限位器的安装与车门下铰链的安装进行功能性集成为一个安装部件,可以采用例如浇筑成型或者冲压成型等工艺制造车门内板加强板,以利于保证车门内板加强板整体较高的结构强度,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3可以包括形成于加强板本体2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且第一翻边310、加强板本体2以及第二翻边320呈“Z”字型布置,这样,能够使得车门内板加强板整体更好地适配于车门内板1的结构,同时提高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安装强度。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上具有多个连接焊点6,使得通过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将加强板本体2焊装于车门内板1,可靠性高且焊装作业便捷性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翻边310和第二翻边320的数量可以均为多个,且分别在第二方向上沿加强板本体2的侧边沿间隔布置,以实现更好的连接,提高连接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加强板本体2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本体230和第二本体240,以及连接第一本体230和第二本体240的连接本体250,第一本体230形成有第一安装面211,第二本体240形成有第二安装面221,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5主要示出了第一本体230车门限位器安装面处的结构趋势且构造为呈“Z”字型结构,保证更好的适配于车门内板1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车门限位器处较高的安装强度。另外,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以及图6所示,第一本体230还可以形成有用于与车门内板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31,第二连接部231构造为朝向车门内板1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一凸台结构2311,并且第一凸台结构2311形成在第一本体230的靠近连接本体250的一端上,以能够通过该第一凸台结构2311连接于车门内板1,提高加强板本体1中部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提高加强板整体与车门内板1连接的可靠性。其中,图10示例性地示出该第一凸台结构2311上具有连接焊点6,以便于将第一凸台结构2311焊装于车门内板1,焊接操作便捷且可靠性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6主要示出第一本体230的第一凸台结构2311的结构趋势,主要突出具有连接焊点6的结构,以能够增强加强板中部的焊接强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本体230的上边缘处,即第一本体230的远离第二本体240的一端还形成有与车门内板1连接的第三翻边7,并且,如图10所示,第三翻边7上具有多个连接焊点6,使得通过该第三翻边7焊装于车门内板1,进一步地提高加强板与车门内板1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一本体230还可以形成有朝向远离车门内板1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二凸台结构232,该第二凸台结构232与车门内板1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进行涂装工艺。并且,第二凸台结构232上形成有第一漏液孔2321,以满足加强板的漏液需求。
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本体230还可以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安装面211间隔设置的过渡结构面233,过渡结构面233形成有车门线束避让过孔2331,以满足车门线束进行走线需求。此外,考虑到涂装工艺需求,该过渡结构面233设计为与车门内板1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进行涂装作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图3以及图7所示,连接本体250可以构造为朝向远离车门内板1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加强筋251,从而能够实现将第一本体230和第二本体240稳定地连接,以利于保证加强板整体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另外,考虑到涂装电泳及减重需求,该加强筋251上还可以形成有减重孔25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以及图8所示,第二本体240还可以形成有加强凸筋结构241且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安装面221间隔设置,加强凸筋结构241用于增强第二安装面221处的安装强度,以利于保证下铰链安装点处周边较高的结构强度。并且,为了便于满足涂装工艺需求,同时避免电磁屏蔽和电泳漏液风险,加强凸筋结构241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二漏液孔2411。此外,考虑到减重需求,加强凸筋结构241上还可以形成有减重槽2412。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加强板整体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以及图9所示,第二本体240远离第一本体230的一侧还可以形成有翻边加强结构242,以达到良好的加强效果,同时也利于加强板模具进行切边工序作业。图2中示例性地示出该翻边加强结构242位于第二本体240的下边缘,以利于保证第二本体240整体较高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了车门下铰链处较高的安装强度。
另外,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面211可以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2111和车门限位器拉带安装过孔2112,从而能够实现将车门限位器稳定地安装于加强板上。
此外,如图1和图10所示,第二安装面221可以设有车门下铰链安装孔2211,同时,为了保证车门下铰链较高的安装强度,第二安装面221上还可以预先焊接有铰链安装螺母板8,从而能够实现将车门下铰链稳定地安装于加强板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本体230、第二本体240以及连接本体250的具体外形结构、厚度以及材质,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适应性地设计,其目的是能够适配于车门内板1且保证较高的结构强度即可。另外,上述焊接工艺焊接后需对相应焊缝处进行喷涂点焊密封胶,以防止后续车门外水切处部分水流顺着焊接夹层流入门框密封条与车门条之间,造成门槛上部积液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门,参考图11至图14所示,包括车门内板1、上防撞梁4、下防撞梁5以及上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车门内板1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上防撞梁4和下防撞梁5的端部分别压设于车门内板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3。该车门通过装配有上述车门内板加强板,不仅能够实现有效地提高车门限位器和下铰链安装点处的安装强度,同时,通过将车门内板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3采用例如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车门内板1,进一步地,在将上防撞梁4和下防撞梁5的端部采用例如焊接连接的方式固定压设于车门内板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3,以能够实现三层焊接连接,进一步地提升了车门整体的垂直刚度,这样,当发生侧碰时,部分碰撞力由防撞梁直接传到该加强板与车门内板1的搭接区域,以能够提供更大的力传导面积,使受力更加分散均匀,避免局部受力出现的开裂等情况发,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侧门侵入量,使车门内部锁体及其他附件的安全空间得以保证,从而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此外,该车门具有上述车门内板加强板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车门可以为有框车门,通过将上述车门内板加强板装配于该有框车门,不仅能够实现有效地提高车门限位器和下铰链安装点处的安装强度,同时还能够提升有框车门整体的垂直刚度。
此外,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车门内板加强板的材质构造为340/590DPD+Z,料厚构造为1.6mm,屈服强度设定为大于398MPa。基于此,通过ANSYS软件平台进行车门整体的建模,具体地,将模型搭建为车门包边一圈约束六个自由度,同时提取车门限位器上/下安装孔一周圈,并法向施加100N的载荷,由此,得出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静刚度(法向刚度)模拟结果如图15所示,通过图15可知,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最大的形变为0.012mm,进一步地通过计算可得,该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法向刚度为833N/mm,相比于优化之前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法向刚度为410N/mm,有效地提升了车门限位器安装点处的安装强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门。该车辆不仅能够实现有效地提高车门上车门限位器和下铰链安装点处的安装强度,同时还能够提升车门整体的垂直刚度,且具有上述车门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车门内板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包括:
加强板本体,包括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和车门下铰链安装部,所述车门限位器安装部具有用于与所述车门限位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安装面,所述车门下铰链安装部具有用于与车门下铰链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安装面;和
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至少部分周向,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所述加强板本体以及所述第二翻边呈“Z”字型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本体;
所述第一本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安装面;
所述第二本体形成有所述第二安装面;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用于与车门内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朝向所述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一凸台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凸台结构形成在所述第一本体的靠近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上;
和/或,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第二凸台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上形成有第一漏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形成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安装面间隔设置的过渡结构面,所述过渡结构面形成有车门线束避让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构造为朝向远离车门内板所在的一侧凸出的加强筋,且形成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形成有加强凸筋结构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安装面间隔设置,所述加强凸筋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二安装面处的安装强度且形成有第二漏液孔和/或减重槽;
和/或,所述第二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还形成有翻边加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设有车门限位器安装孔和车门限位器拉带安装过孔;
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车门下铰链安装孔。
9.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门内板、上防撞梁、下防撞梁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板加强板,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适配于所述车门内板且用于车门限位器和车门下铰链的连接,所述上防撞梁和所述下防撞梁的端部分别压设于所述车门内板加强板的第一连接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
CN202320504431.6U 2023-02-22 2023-03-09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196349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95804 2023-02-22
CN2023203958040 2023-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4958U true CN219634958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1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4431.6U Active CN219634958U (zh) 2023-02-22 2023-03-09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4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112498070A (zh) 一种全景天窗顶盖组件
CN219634958U (zh) 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及车辆
CN213594373U (zh) 一种整体式b柱内板结构
CN210793364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CN214607725U (zh)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113302072A (zh) 汽车的侧部构造及汽车
CN220114699U (zh)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20955174U (zh) 一种铰链安装组件及车辆
CN219601405U (zh) 边梁总成和车辆
CN218287891U (zh) 一种车身组件及车辆
CN219257517U (zh) 一种汽车地板总成结构和车辆
CN220889867U (zh) 锁扣安装支架、锁扣安装总成及车辆
CN113022278B (zh) 一种天窗安装结构、天窗加强环及车辆
CN216833159U (zh) 一种轻型客车新型背门内板总成结构
CN211442497U (zh) 车身组件和车辆
CN214565665U (zh) 一种b柱加强件总成结构
CN114348124B (zh) 用于车辆的后顶横梁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6994529U (zh) 一种商用车用的b柱加强件
CN218505975U (zh) C柱下部加强板、轮罩外板总成以及车辆
CN210139904U (zh) 用于电动车的中通道、车身地板及电动车
CN216580722U (zh)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结构、车身以及车辆
CN210707633U (zh) 加强件
CN220785921U (zh) 一种车身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