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4070U -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4070U
CN210364070U CN201920964002.0U CN201920964002U CN210364070U CN 210364070 U CN210364070 U CN 210364070U CN 201920964002 U CN201920964002 U CN 201920964002U CN 210364070 U CN210364070 U CN 210364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hinge reinforcing
door hinge
tail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40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东明
黄炜铧
胡云波
郑勇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40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4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4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4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左侧与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右侧与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顶盖后横梁内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右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与顶盖固定连接,顶盖、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或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依次形成有三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没有顶盖后横梁外板,零件减少,减少焊接工序和焊点;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的连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顶盖后横梁结构中,如图1、2和3所示,顶盖后横梁合件01包括顶盖后横梁外板011、顶盖后横梁内板012、左尾门铰链加强板013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014,此结构存在以下不足:(1)顶盖02、顶盖后横梁焊合件01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03(D柱上外板031和后侧围上角连接板032)的连接存在四层板焊接(图3中圆圈处),焊接质量无法保证;(2)顶盖后横梁焊合件01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03的连接,被顶盖后横梁外板011覆盖掉的部分连接位置无法焊接,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增加车身螺栓用量,增加成本;(3)此结构有顶盖后横梁外板011,会增加零件工装,增加车身重量,导致成本增加;(4)顶盖后横梁外011板需要和顶盖后横梁内板012、左尾门铰链加强板013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014进行焊接,会增加焊接工序和焊点,从而增加制造成本。
顶盖后横梁焊合件01没有尾门铰链加强板,尾门铰链加强板焊接在后侧围内板合件03上,此结构存在以下不足:后侧围内板焊合件03上的尾门铰链安装点位置度无法保证,顶盖02和尾门铰链加强板,这两个零件的尾门铰链安装面Z向匹配尺寸难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优点是没有顶盖后横梁外板,零件减少,减少重量,减少焊接工序和焊点;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的连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包括顶盖后横梁内板、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左侧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右侧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或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依次形成有三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
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点焊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点焊连接。
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倒置的梯形。
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斜边上设置有左第一翻边,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左侧与所述左第一翻边固定连接。
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斜边上设置有右第一翻边,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右侧与所述右第一翻边固定连接。
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左侧端设置有左第二翻边,所述左第二翻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点焊连接。
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右侧端设置有右第二翻边,所述右第二翻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点焊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包括顶盖后横梁内板、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左侧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右侧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或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依次形成有三层。这样,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左侧与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顶盖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右侧与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顶盖后横梁内板左侧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顶盖后横梁内板右侧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左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右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均与顶盖固定连接。相比现有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取消了顶盖后横梁外板,避免顶盖、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的连接存在四层板固定连接,可以保证零件搭接头位置的固定质量,同时也减少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的固定工序,可以降低零件供应商制造成本。从轻量化角度考虑,取消顶盖后横梁外板,减少零件,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可以减少重量。取消顶盖后横梁外板,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连接所使用的螺栓、螺母数量减少。左尾门铰链加强板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固定连接在顶盖后横梁焊合件上,尾门铰链安装点、顶盖和尾门铰链加强板的铰链安装面Z向匹配尺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没有顶盖后横梁外板,零件减少,减少重量,减少焊接工序和焊点;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的连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2现有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
1、顶盖后横梁内板;11、安装孔;2、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1、左第一翻边;22、左第二翻边;3、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1、右第一翻边;32、右第二翻边;4、后侧围内板焊合件;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4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包括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左侧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右侧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与顶盖5固定连接,所述顶盖5、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或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依次形成有三层。这样,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左侧与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右侧与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顶盖后横梁内板1右侧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左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右侧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均与顶盖5固定连接。相比现有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取消了顶盖后横梁外板,避免顶盖5、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的连接存在四层板固定连接,可以保证零件搭接头位置的固定质量,同时也减少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的固定工序,可以降低零件供应商制造成本。从轻量化角度考虑,取消顶盖后横梁外板,减少零件,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可以减少重量。取消顶盖后横梁外板,顶盖后横梁焊合件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连接所使用的螺栓、螺母数量减少。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固定连接在顶盖后横梁焊合件上上,尾门铰链安装点、顶盖5和尾门铰链加强板的铰链安装面Z向匹配尺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没有顶盖后横梁外板,零件减少,减少重量,减少焊接工序和焊点;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的连接;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通过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这样,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端上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顶盖后横梁内板1右端上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螺栓和螺母穿过安装孔11,将顶盖后横梁内板1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这样,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之间可以通过点焊连接,能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倒置的梯形。这样,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水平截面形状均呈梯形,其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斜边位于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底部,增大与顶盖后横梁内板1之间接触面积以及提供部分支撑;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位于顶盖后横梁内板1右侧底部,增大与顶盖后横梁内板1之间接触面积以及提供部分支撑。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斜边上设置有左第一翻边2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与所述左第一翻边21固定连接。这样,左第一翻边21固定连接于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斜边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左第一翻边21能提高与顶盖后横梁内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提高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连接在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斜边上设置有右第一翻边3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右侧与所述右第一翻边31固定连接。这样,右第一翻边31固定连接于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斜边上,其连接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右第一翻边31能提高与顶盖后横梁内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能提高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在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左侧端设置有左第二翻边22,所述左第二翻边2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这样,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左侧端设置左第二翻边22,左第二翻边22能提高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之间接触面积。同时,左第二翻边22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之间通过点焊连接,能有效减少甚至取消使用螺栓、螺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请参考图4至图6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右侧端设置有右第二翻边32,所述右第二翻边3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这样,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右侧段设置右第二翻边32,右第二翻边32能提高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之间接触面积。同时,右第二翻边32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之间通过点焊连接,能有效减少设置取消使用螺栓、螺母连接。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左侧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上表面右侧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由左向右依次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和右侧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与顶盖(5)固定连接,所述顶盖(5)、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或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和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依次形成有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通过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底表面左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底表面右侧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和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的水平截面形状呈倒置的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斜边上设置有左第一翻边(2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左侧与所述左第一翻边(2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斜边上设置有右第一翻边(31),所述顶盖后横梁内板(1)右侧与所述右第一翻边(3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门铰链加强板(2)左侧端设置有左第二翻边(22),所述左第二翻边(2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尾门铰链加强板(3)右侧端设置有右第二翻边(32),所述右第二翻边(32)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件(4)点焊连接。
CN201920964002.0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Active CN210364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4002.0U CN21036407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4002.0U CN21036407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4070U true CN21036407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4002.0U Active CN210364070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4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0218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with body reinforcement behind the second row of seats
JP5238816B2 (ja) ピックアップトラック用荷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56758B (zh) 车辆的背门开口肩部的加强结构
JPH05319308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209921015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0364070U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032907B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车身侧铰链安装结构
CN210370289U (zh) 一种提升车门铰链安装点刚度的加强组件
CN214607725U (zh) 一种d柱上接头结构、车身尾门门洞系统及车辆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10191615U (zh) 一种顶盖后横梁组件及具有该顶盖后横梁组件的汽车
CN210976997U (zh)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0289470U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CN210283857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
CN217198374U (zh) 一种仪表板管梁固定支架及白车身
CN112590940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20114699U (zh)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8929160U (zh) 一种尾门铰链车身安装结构总成
CN207092755U (zh) 一种汽车后门锁环用安装支架和汽车
CN112407054B (zh) 一种车辆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4138194U (zh) 车顶加强结构及车辆
JPH0426305Y2 (zh)
CN210364098U (zh) 一种卡车车身顶盖与后围板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