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4377U -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4377U
CN214444377U CN202023247040.6U CN202023247040U CN214444377U CN 214444377 U CN214444377 U CN 214444377U CN 202023247040 U CN202023247040 U CN 202023247040U CN 214444377 U CN214444377 U CN 214444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ear
motor shaft
unit
shaft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70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锐
丁元新
叶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nnote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70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4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4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4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轴限位机构、齿轮压装机构、设置在电机轴限位机构和齿轮压装机构之间的电机定位机构和操控单元。电机轴限位机构具有轴限位杆、驱动轴限位杆朝向或远离电机定位机构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设置在轴限位杆上的传感单元;第一驱动单元和传感单元均与操控单元电性连接。齿轮压装机构包括齿轮支撑单元和驱动齿轮支撑单元朝向或远离电机轴限位机构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电机轴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齿轮的压装,从而能够更精准的控制齿轮安装后的高度,提升了电机齿轮与变速箱装配后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机轴、设置在电机轴上的线圈和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的磁体。电机转动过程中输出的扭矩通过齿轮传递至被驱动件。齿轮压装在电机轴上。
正常的电机轴在自然状态下,沿轴向推拉会有一定的上下窜动距离,这就为齿轮的压装带来了难度。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压装方法是在压装前先顶住电机轴的后端然后将齿轮压装在电机轴的前端。由于电机轴后端的端头的位置是不固定的且由于电机轴在轴向上具有一定的窜动量,因此直接在后端顶住电机轴常造成电机轴向前窜动,不能使齿轮在电机处在最自然状态下进行安装,这样造成电机齿轮在压装后齿轮的压装位置存在偏差,从而影响与变速箱的啮合或者与被驱动件的啮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实现了电机轴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齿轮的压装,从而能够更精准的控制齿轮安装后的高度,提升了电机齿轮与变速箱装配后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装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轴限位机构、齿轮压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和齿轮压装机构之间的电机定位机构和操控单元;
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具有轴限位杆、驱动轴限位杆朝向或远离齿轮压装机构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设置在所述轴限位杆上的传感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齿轮压装机构包括齿轮支撑单元和驱动齿轮支撑单元朝向或远离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轴限位杆上靠近所述电机定位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抵接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还具有用于锁紧固定所述轴限位杆位置的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与所述齿轮压装机构沿竖向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压装机构的上侧;
所述电机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限位机构和所述齿轮压装机构之间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电机顶板抵接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电机轴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定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电机顶板抵接部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向支撑件和第二侧向支撑件;
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为具有侧向定位槽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为压钳;
所述第二侧向支撑件为具有侧向定位槽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二侧向支撑件为压钳。
进一步的,所述压钳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底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手动扳手、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方向滑动的顶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板和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手动扳手的连接杆;所述顶杆上远离手动扳手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机抵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支撑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杆连接固定的支撑基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并与所述轴限位杆相对设置的伸缩杆和复位件;
所述伸缩杆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基座所在方向移动以收容在所述支撑基座内,并在外力撤销后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向外复位突伸出所述支撑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上与所述轴限位杆相对一端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斜向导引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压装机构还包括操作台和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的竖向支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支撑基座沿竖向方向与所述竖向支架滑动配合。
一种电机齿轮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轴限位杆向电机轴的后端方向移动;
在获取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超过第一阈值时,停止第一驱动单元;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驱使所述齿轮支撑单元向电机轴的前端方向移动以使放置在齿轮支撑单元上的齿轮压接在电机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机轴的后端通过轴限位杆进行抵接限位,以抵抗电机轴的前端在压接安装齿轮过程中产生的向后的推动力,避免了在齿轮安装过程中电机轴在电机内的窜动,同时在轴限位杆上设置传感单元以及时获取轴限位杆抵接在电机轴的后端的抵接力,避免轴限位杆上的抵接力过多的作用在电机轴上以造成电机轴位置的偏移。实现了电机轴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齿轮的压装,从而能够更精准的控制齿轮安装后的高度,提升了电机齿轮与变速箱装配后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电机定位机构与电机轴限位机构的第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电机定位机构与电机轴限位机构的第二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支撑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第二侧向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第二侧向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中伸缩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齿轮压装机构,11-操作台,111-台架,112-台面,113-竖向支撑架, 1131-滑轨,114-竖向支撑杆,115-侧向支撑板,12-第二驱动单元,
13-齿轮支撑单元,131-滑块,132-支撑基座,1321-基座本体,1322-支撑圆台,133-伸缩杆,1331-斜向导引面;
2-电机定位机构,21-支撑板,211-电机顶板抵接部,212-电机轴穿孔, 22-第一侧向支撑件,220-侧向定位槽,23-第二侧向支撑件,231-底座,232- 手动扳手,233-顶杆,234-滑动支撑板,235-连接杆,236-电机抵接板,
3-电机轴限位机构,31-轴限位杆,
100-电机,200-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8所示,公开了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齿轮压装机构1、电机轴限位机构3、设置在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3和齿轮压装机构1之间的电机定位机构2和操控单元。
电机100被电机定位机构2定位在电机轴限位机构3和齿轮压装机构1 之间,然后通过操控单元控制电机轴限位机构3抵接在电机轴的后端以避免在压装齿轮过程中电机轴沿轴向方向移动。在电机轴限位机构3对电机轴定位完成后通过控制齿轮压装机构1移动以将放置在齿轮压装机构1上的齿轮装配到电机轴的前端。
在本实施例中齿轮压装机构1与电机轴限位机构3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并且电机轴限位机构3设置在齿轮压装机构1的上侧。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实现齿轮200在齿轮压装机构1上的定位。由于电机轴限位机构3设置在齿轮压装机构1的上侧,而电机轴限位机构3用于与电机轴的后端相抵接,因此,当电机100定位在电机定位机构2之后,电机轴101的前端朝下,能够方便的实现定位放置在齿轮压装机构1上的齿轮200与电机轴101实现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齿轮压装机构1和电机轴限位机构3也可以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以下以齿轮压装机构1与电机轴限位机构3沿上下方向相对设置为实施例展开描述。
具体的,齿轮压装机构1包括操作台11、设置在操作台11上的第二驱动单元12和齿轮支撑单元13,齿轮支撑单元13上用于放置待装配的齿轮200,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驱动齿轮支撑单元13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做朝向或远离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3的移动。由于电机定位机构2用于定位电机100,并且电机100定位在电机定位机构2后,电机100的电机轴101的前端朝向下并指向操作台11。因此第二驱动单元12实际上驱动齿轮支撑单元13做朝向或远离电机100的移动,并在靠近电机100的移动的过程中将放置在齿轮支撑单元 13上的齿轮压装在电机轴101上。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台11上包括台架111、设置在台架111上的台面112 和设置在台面112上的竖向支撑架113。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为设置在台面 112下侧的气缸,气缸的气缸推杆穿设台面112并与位于台面112上侧的齿轮支撑单元13连接固定。所述台面112上设置有与气缸的推杆相适配的推杆穿孔,气缸的推杆突伸出台面112以带动齿轮支撑单元13上下移动。
为了更好的实现齿轮支撑单元13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齿轮支撑单元13与竖向支撑架113滑动配合。在竖向支撑架113上设置有沿竖向方向延伸设置的滑轨1131,在所述齿轮支撑单元13上设置有与滑轨 1131滑动配合的滑块131,通过滑块131和滑轨1131的配合实现齿轮支撑单元13在竖向方向上滑动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所述电机定位机构2包括设置在电机轴限位机构3和所述齿轮压装机构1之间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21,所述支撑板21上靠近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3的一侧设置有电机顶板抵接部211,所述支撑板21上还设置有电机轴穿孔21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轴限位机构3与齿轮压装机构1沿竖向方向相对设置,因此,将用于支撑定位电机100的支撑板21设置成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并在支撑板21上表面设置用于与电机的顶板相抵接定位的顶板抵接部211从而方便的实现了电机100的定位。在电机100定位在支撑板21之后,电机100的电机轴要穿设出支撑板21以与位于支撑板21下侧的齿轮支撑单元13上的齿轮实现装配,因此在支撑台21上需要设置电机轴穿孔 212以方便电机轴101穿设。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电机100的定位顶板抵接部211 可以为设置在支撑板21上表面的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形状与电机100的顶部形状相适配。
在电机100定位在支撑板21之后电机轴限位机构3用于定位抵接在电机轴101的后端,然后通过齿轮压装机构1将齿轮装配到电机轴101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1直接固定在操作台11上,具体的支撑板21垂直设置在竖向支撑架113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撑板21与竖向支撑架113安装固定的稳定性,支撑板 21的后侧与竖向支撑架113连接固定,支撑板21的前侧通过竖向支撑杆114 固定在台面112上,竖向支撑杆114可以设置有多个。此外在支撑板21的左右两侧还分别通过侧向支撑板115与竖向支撑架113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将电机定位机构2的支撑板21直接安装在齿轮压装机构1的操作台11上,能够实现一体集成化的设计使整个设备的体积更小。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机定位机构2还可以通过独立的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为了能够提高电机100在支撑板21上支撑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定位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1上并位于电机顶板抵接部211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均用于与电机100的侧壁相抵接,并且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分别抵接在电机100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22为具有侧向定位槽220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22为压钳。述第二侧向支撑件23为具有侧向定位槽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二侧向支撑件23为压钳。
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可以均为垂直设置在支撑板21 上的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电机10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与电机100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对电机100的侧向形成定位。为了更好的实现与电机100的相抵接定位,在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相对的内侧均设置有侧向定位槽230,侧向定位槽230的形状与电机100的侧壁的形状相适配。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向支撑件22和第二侧向支撑件23为相对设置的两压钳或者两压接机构,两压钳可以相向移动以使设置在两压钳之间的电机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向支撑件22为设置在支撑板21上的侧向支撑板,第二侧向支撑件23为设置在支撑板21上的压钳,压钳用于将电机100压紧贴合在第一侧向支撑件22上。
如图6-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钳为手动压钳,具体的所述压钳2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21的底座231、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231上的手动扳手232、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22方向滑动的顶杆233、设置在所述底座231上并与所述顶杆233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板234和连接所述顶杆233与所述手动扳手232的连接杆235;所述顶杆233上远离手动扳手232 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机抵接板236。
顶杆233滑动在滑动支撑板234上并在手动扳手232的作用下做朝向或远离第一侧向支撑件22的移动,顶杆233上靠近第一侧向支撑件22的一侧设置的电机抵接板236形状与电机100的侧壁的形状相适配以更好的实现与电机 100的相抵接。顶杆233上远离第一侧向支撑件22的一侧通过连接杆235与手动扳手232连接,顶杆233与连接杆235转动连接,连接杆235与手动扳手 232也转动连接,而手动扳手232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底座231上,并且连接杆235与手动扳手232连接点与转轴不重合。上述结构的设置通过手动扳手 232实现了控制电机100的夹紧或放松。为了实现更好的夹紧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35设置成弧形,设置成弧形能够在手动扳手232移动位置较小的情况下实现顶杆233的较大移动,从而更加的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夹钳设置成的是手动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压钳或者压接机构设置成自动控制的。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不用支撑板21对电机100进行定位,而只是单纯的使用两个压钳对电机进行压紧固定。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支撑单元13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12的驱动杆连接固定的支撑基座132、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132 上的伸缩杆133和复位件。
所述伸缩杆133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基座132所在方向移动以收容在所述支撑基座132内,并在外力撤销后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向外复位突伸出所述支撑基座132。在支撑基座132上设置有容置槽,伸缩杆133滑动在容置槽内,复位件可以为设置在容置槽内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容置槽的槽底和伸缩杆133上。复位件驱使伸缩杆133向外突伸出容置槽并突伸出支撑基座132,为了防止伸缩杆133完全突伸出容置槽,容置槽的槽口向内收缩。相应的,在伸缩杆133上设置有限位挡环,限位挡环的直径大于容置槽的槽口的直径。伸缩杆133上用于套设定位齿轮200,齿轮200定位在伸缩杆133上能够防止在压装过程中的移动,从而保证压装过程的稳定性。伸缩结构的设置则能够在电机轴101穿设入定位齿轮200后对电机轴101形成避让使电机轴101与齿轮200实现装配。
进一步的,由于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机100是倒装在支撑板21上的,支撑板21上设置有电机轴穿孔212,由于支撑板21厚度的存在,因此电机轴101 向下突伸出支撑板21的长度受限于支撑板21的厚度。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很有可能电机轴101只向下突伸出很小的一段长度,因此如果只是将齿轮放置在支撑基座132上很可能不能实现完好的装配。
为了适应上述电机的定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基座132包括基座本体1321和设置在基座本体1321上并向上突伸的支撑圆台1322,所述支撑圆台1322的形状与所述电机轴穿孔21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伸缩杆133设置在支撑圆台1322上。齿轮200放置在支撑圆台1322上。当然在不用支撑板 21对电机100的顶部支撑的时候只采用两个压钳或其他夹紧机构对电机100 的侧向定位的时候由于没有支撑板21厚度的影响,电机轴能够突伸出足够长度以满足与齿轮的装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支撑圆台1322,此时支撑基座132的上表面即为齿轮200的支撑面,伸缩杆133直接自支撑面突伸出,可以直接将齿轮200放置在支撑面上。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为了更好的实现电机轴101与放置在支撑基座 132上的齿轮200的对准,在所述伸缩杆133上靠近电机定位机构的一端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斜向导引面13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3具有轴限位杆31、驱动轴限位杆 31朝向或远离电机定位机构2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设置在所述轴限位杆31 上的传感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轴限位杆31在竖向方向上延伸设置且轴限位杆31与伸缩杆133在竖向方向上位置相对,两者同轴设置,轴限位杆31用于抵接在电机轴的后端,伸缩杆133用于与电机轴的前端相抵接。
在轴限位杆31上设置传感单元,以能够及时的获取轴限位杆31与电机轴 101的抵接情况。实现在轴限位杆31与电机轴101在刚接触时就能反馈至操控单元,操控的单元根据反馈结果以及时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停止运作,进而停止轴限位杆31的移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避免轴限位杆31过度的下压,避免过多的作用力抵接在电机轴101上以造成电机轴101在电机内出现偏移。减少电机100安装后齿轮的高度出现的偏差,使齿轮安装高度和安装位置得到精确的控制。在与变速箱装配后整体变速箱内部轴向距离也能得到精确的控制,对改善齿轮箱噪音等性能有很大帮助
在具体的安装使用过程中电机轴的后端通过接触感应式的轴限位杆31逐渐靠近电机轴101,一旦轴限位杆31的前端接触到电机轴101,将会立即锁定自身位置不动,待齿轮200压到指定高度后,接触感应式的轴限位杆31会收到信号返回原始位置。
为了更精准的获取轴限位杆31接收到的来自电机轴101的反向抵接力,在所述轴限位杆31上靠近所述电机定位机构2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抵接部上。
在本实施了中电机轴限位机构3可以直接固定在支撑板21上,具体的,电机轴限位机构3直接固定在第一侧向支撑件22上。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有利于设备的集成化设计。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机轴限位机构3还可以采用单独独立的支撑架进行固定支撑。
为了更精准的控制轴限位杆31的位置,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3还具有用于锁紧固定所述轴限位杆31位置的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操控单元获取到传感单元的压力数据,并当压力数据超出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驱动单元停止运动,与此同时,操控单元控制锁紧单元锁紧固定轴限位杆31,以避免出现轴限位杆31在轴向方向上产生窜动。第一驱动单元在停止运作后虽然能够对轴限位杆31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但是由于第一驱动单元自身的原因可能会造成轴限位杆31轴向上的窜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锁紧单元锁紧固定轴限位杆31能够更精准的实现对电机轴的抵接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机齿轮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轴限位杆31向电机轴101的后端方向移动直至与电机轴101的后端相抵接,其中电机100被电机定位机构2锁紧固定;
在获取到传感单元检测到的轴限位杆上31的压力数据超过第一阈值时停止第一驱动单元;
控制第二驱动单元12驱动所述齿轮支撑单元13向电机轴的前端方向移动以使放置在齿轮支撑单元13上的齿轮200压接在电机轴上。
在配备有锁紧单元的电机轴限位机构3中在传感单元获取到压力数据后,并在判断出压力传感数据超出第一阈值后同时控制锁紧单元运动以锁紧轴限位杆31的位置。具体的锁紧单元可以通过对轴限位杆31的侧向提供夹紧力以实现对轴限位杆31位置的锁紧固定。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电机轴限位机构、齿轮压装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和齿轮压装机构之间的电机定位机构和操控单元;
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具有轴限位杆、驱动轴限位杆朝向或远离齿轮压装机构移动的第一驱动单元和设置在所述轴限位杆上的传感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传感单元均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齿轮压装机构包括齿轮支撑单元和驱动齿轮支撑单元朝向或远离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移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限位杆上靠近所述电机定位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传感单元设置在所述抵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还具有用于锁紧固定所述轴限位杆位置的锁紧单元,所述锁紧单元与所述操控单元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与所述齿轮压装机构沿竖向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齿轮压装机构的上侧;
所述电机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机轴限位机构和所述齿轮压装机构之间并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电机轴限位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电机顶板抵接部,所述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电机轴穿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并位于电机顶板抵接部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向支撑件和第二侧向支撑件;
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为具有侧向定位槽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为压钳;
所述第二侧向支撑件为具有侧向定位槽的侧向支撑板或所述第二侧向支撑件为压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钳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底座、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手动扳手、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侧向支撑件方向滑动的顶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滑动支撑板和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手动扳手的连接杆;所述顶杆上远离手动扳手的一侧还设置有电机抵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支撑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杆连接固定的支撑基座、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基座上并与所述轴限位杆相对设置的伸缩杆和复位件;
所述伸缩杆被设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支撑基座所在方向移动以收容在所述支撑基座内,并在外力撤销后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向外复位突伸出所述支撑基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上与所述轴限位杆相对一端的边缘位置设置有斜向导引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压装机构还包括操作台和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上的竖向支架,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支撑基座沿竖向方向与所述竖向支架滑动配合。
CN202023247040.6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Active CN214444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040.6U CN2144443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040.6U CN2144443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4377U true CN214444377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09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7040.6U Active CN214444377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4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68040B2 (ja) モジュール支持体におけるプリント板の前面着脱システム
CN213614814U (zh) 一种金属铭牌激光打印一体机
CN114683026A (zh)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14444377U (zh) 一种电机齿轮装配装置
JP2014203735A (ja) 端子圧着装置
CN216990486U (zh) 一种全自动焊接机理线装置
CN116141098A (zh) 一种链条轴孔的磨削设备
CN212163103U (zh) 一种电机定子入壳机构
CN215869269U (zh) 具有安全防呆功能的熔断器及其外盖铆压夹具
CN217776140U (zh) 一种端子针脚装配装置
JP4057476B2 (ja) コネクタ嵌合具
CN219703314U (zh) 一种磁性元器件辅助折弯装置
CN217071403U (zh) 夹取装置
CN213916931U (zh) 一种摇杆用限位弹片装配治具
CN212329954U (zh) 一种小型电路板焊接装置
CN219684513U (zh) 导光柱组装压合装置
CN218693263U (zh) 一种冲床用工件固定底座
CN216250380U (zh) 一种端子插变压器骨架装置
JPS6343555Y2 (zh)
CN219966924U (zh) 自动居中压合焊接装置
CN218575478U (zh) 折弯装配设备
CN116372962B (zh) 一种带卡扣式的线束接头插拔的末端执行器
CN215448451U (zh) 一种usb拔插机构及测试机
CN114300912B (zh) 双插脚端子插入装置及端子埋入设备
CN215871111U (zh) 一种电机磁钢插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