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0896U - 一种涂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涂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0896U
CN214390896U CN202120187158.XU CN202120187158U CN214390896U CN 214390896 U CN214390896 U CN 214390896U CN 202120187158 U CN202120187158 U CN 202120187158U CN 214390896 U CN214390896 U CN 214390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die
distribution
valve
slur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71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思应
王耀辉
林银祥
郭超
金鹏
刘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71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0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0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0896U/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34207A priority patent/KR20220144878A/ko
Priority to EP21920788.3A priority patent/EP4119240A4/en
Priority to JP2022556592A priority patent/JP749745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575 priority patent/WO2022156414A1/zh
Priority to US17/964,949 priority patent/US2023003604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54Coating heads with slot-shaped outlet
    • B05C5/0258Coating heads with slot-shaped outlet flow controlled, e.g. by a val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02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Control of the thickness of a coating by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the coated surface
    • B05C11/023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B05C11/025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with an essentially cylindrical body, e.g. roll or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05C11/1005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already applied to the surface, e.g. coating thickness, weight or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05C11/1026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21/00Accessories or implements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1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54Coating heads with slot-shaped outlet
    • B05C5/0262Coating heads with slot-shaped outlet adjustable in width, i.e. having lips movab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odify the slot width, e.g. to close 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9/00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 B05C9/06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two different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or the sam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wice, to the same side of the w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9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a doctor blade method, slip-casting or roller co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7Coating heads with several outlets, e.g. aligned transversally to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a web to be coat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涂布系统,涉及涂布技术领域。涂布系统包括涂布头、供料装置以及阀;涂布头设有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分配腔,每个分配腔具有各自的涂布开口;供料装置与分配腔连接,供料装置用于为分配腔提供浆料;至少一个分配腔与供料装置之间设有阀,阀用于使对应的分配腔与供料装置连通或断开。通过同一个涂布头能够实现多层涂布,能够将浆料分为多层多次涂布于基体以在基体上形成一定的涂布厚,这样每个分配腔内的压力均低于将浆料集中在一个分配腔内的压力,从而能够减少唇口磨损。各层涂布由同一个涂布头实现,使得层与层之间涂布间隔时间较短,使得层与层之间有更好的粘黏性能。阀的设置使得该涂布系统能够实现局部薄涂。

Description

一种涂布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涂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布系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极片涂布工艺中,采用单层单腔的涂布头进行涂布,浆料通过涂布头的唇口连续喷涂在集流体上,以达到膜片面密度均匀一致性的目的。但是在涂布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单层涂布头的腔体压力大,易造成唇口磨损,导致涂布过程重量波动。因此,现有技术中,将浆料分为多层多次涂布于集流体以在集流体上形成一定的涂布厚度,这样每次涂布时涂布头腔体内的压力较低,能够减少唇口磨损,但是层与层之间涂布具有间隔时间,使得层与层之间粘黏性能较差,容易相对剥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系统,以改善多层涂布时层与层之粘黏性能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系统,用于涂布基体以形成极片,包括涂布头、供料装置以及阀;所述涂布头设有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分配腔,每个分配腔具有各自的涂布开口;所述供料装置与所述分配腔连接,所述供料装置用于为所述分配腔提供浆料;至少一个分配腔与所述供料装置之间设有所述阀,所述阀用于使对应的分配腔与所述供料装置连通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涂布头设有多个具有涂布开口的分配腔,每个分配腔能够对应进行一层涂布,即通过同一个涂布头能够实现多层涂布,能够将浆料分为多层多次涂布于基体以在基体上形成一定的涂布厚度,这样每次涂布时涂布头的每个分配腔内的压力均低于将浆料集中在一个分配腔内的压力,从而能够减少唇口磨损。并且各层涂布由同一个涂布头实现,使得层与层之间涂布间隔时间较短,可以实现各层同时涂布,也可以实现在各个涂布开口流出的浆料能够在涂布头的唇口处先粘接贴合后再涂布至基体上,使得层与层之间有更好的粘黏性能,不容易相对剥落。此外,至少一个分配腔和供料装置之间设有阀,使得该涂布系统能够实现局部薄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背辊,所述背辊用于传动所述基体;每个所述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背辊的直径的延伸方向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沿背辊的直径方向,能够避免涂布头的唇口刮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分配腔中的其中一个分配腔的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水平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涂布头的涂布开口中有一个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水平布置能够避免涂布头的唇口刮浆。由于涂布头在涂布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振动,水平布置的涂布开口的跟随涂布头上下振动,这样水平布置的涂布开口仅是在上下方向上位置改变,与背辊中心的水平距离不会变化,不会影响该涂布开口出料的涂布厚度,有利于保证涂布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用于保持所述涂布开口处气压稳定。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装置能够保持涂布开口处的气压稳定,使得涂布开口处的浆料不受气流波动的影响,使得浆料与基体之间的亲和力增加,且能够提高涂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涂布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打标装置,所述打标装置位于所述涂布头的下游,所述打标装置用于对所述基体未涂布区域打标,以标识出薄涂位置或者不涂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打标装置的设置能够在基体的未涂区域打标,以标识出薄涂位置或不涂位置,为后续模切提供精准定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涂布头包括下模、中模和上模;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中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分配腔,所述中模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另一个分配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涂布头包括下模、中模和上模,组合后,中模和上模、中模和下模分别形成分配腔。这样能够便于将涂布头拆分进行分配腔内清洗和更换分配腔内部零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布头还包括两个垫片,所述两个垫片分别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之间、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之间;所述涂布开口设于所述垫片。
上述技术方案中,垫片的厚度能够影响涂布开口的涂布厚度,从而影响涂布重量,通过在上模和中模之间、中模和下模之间设置不同厚度的垫片,即能够调控涂布重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枢转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枢转连接;所述涂布头还包括第一合模件和第二合模件,所述第一合模件用于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闭合时固定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所述第二合模件用于在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闭合时固定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
上述技术方案中,模和所述中模枢转连接,中模和所述下模枢转连接,能够使得涂布头的各部分部件始终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下模、中模和上模三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模和中模闭合、中模和上模闭合时,无需再校对三者的位置即可以实现准确闭合。第一合模件和第二合模件分别能够使得上模和中模、中模和下模稳固连接,以保证两个分配腔中浆料压力和流速稳定,从而提高涂布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供料装置与所述分配腔一一对应;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储料罐和供料泵,所述供料泵用于将所述储料罐内的浆料泵送至所述分配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供料装置与分配腔一一对应设置,便于独立控制每个分配腔的供料速度和压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阀体设有入料口、回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分配腔连通,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供料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回料口与所述储料罐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阀体内运动,以使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阀体内运动,以使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回料口连通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阀芯运动能够使入料口和出料口连通或者断开,入料口和出料口连通能够实现涂布。第二阀芯运动能够使得出料口与回料口连通或者断开,当需要在需要薄涂或者不涂的位置,通过第二阀芯与出料口与回料口连通,对应的分配腔内的浆料能够回流至储料罐,避免位于分配腔滞留的浆料影响不涂或者薄涂。即该阀能够实现向涂布头进料,也能实现回料。当不需要涂布时,可以及时回料,避免分配腔内的浆料影响间隙涂布或者局部薄涂的涂布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布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涂布系统的简化框图;
图3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涂布系统的简化示;
图4为图1中的涂布头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涂布头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涂布头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阀的示意图。
图标:100-涂布系统;10-涂布头;11-分配腔;11a-第一分配腔;11b-第二分配腔;12-上模;121-第一凹槽;122-第一进料口;123-第一排空口;124-副排空口;13-中模;131-第二凹槽;132-第二排空口;14-下模;141-第二进料口;142-第三凹槽;143-第四凹槽;15-垫片;151-压板;16-第一铰链;17-第二铰链;18-第一合模件;19-第二合模件;190-固定背板;191-翻转加力杆;192-调节机构;1921-固定板;1922-固定螺钉;193-调节推拉杆;194-点胶阀;20-供料装置;21-储料罐;22-供料泵;30-阀;31-阀体;311-入料口;312-出料口;313-回料口;32-第一阀芯;33-第二阀芯;34-第一驱动件;35-第二驱动件;36-第一密封结构;37-第二密封结构;40-打标装置;50-阻尼器;60-第一过滤器;70-第二过滤器;80-输料系统;90-背辊;110-吸附装置;120-流量计;130-压力传感器;200-基体;300-涂布测量系统;C-水平方向;D-涂布开口的涂布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锂离子电池在通讯领域、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航天航空、船舶等应用及逐渐普及,特别是电动汽车领域,对高续航里程及安全性能的要求愈发强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极片涂布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挤压涂布机涂布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锂电池涂布生产工艺中的主流方向。
最初,动力电池企业锂离子极片涂布生产工艺采用单层单腔的涂布头进行涂布,浆料通过涂布头唇口连续喷涂在基体上,以达到膜片面密度均匀一致。单层单腔涂布头腔体压力大,易造成唇口磨损。并且唇口磨损的过程中导致涂布过程重量波动,涂布浆料在唇口处削薄过厚,而削薄过厚,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有析锂的安全风险。
因此,出现了通过多个涂布头将相同重量的涂布浆料分多层涂布于基体上,这样既保证涂布重量又能降低每个涂布头的腔体内的浆料压力,从而减小了对唇口磨损。但是,这使得各个涂布头之间存在时间差,层与层之间粘黏性能较差容易相对剥落。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系统100,用于涂布基体200以形成极片,通过在涂布头10上设置多个具有涂布开口的分配腔11,且至少一个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之间设有阀30,以使涂布系统100既能够实现多层涂布,减少对涂布头10唇口的磨损,还能实现间隙涂布和薄涂。
需要说明的是,基体200即极片的集流体。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涂布系统100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涂布系统100的简化框图。涂布系统100包括涂布头10、供料装置20和阀30。涂布头10设有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分配腔11,每个分配腔11具有各自的涂布开口。供料装置20与分配腔11连接,供料装置20用于为分配腔11提供浆料;至少一个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之间设有阀30,阀30用于使对应的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连通或断开。
涂布头10设有多个具有涂布开口的分配腔11,每个分配腔11能够对应进行一层涂布,即通过同一个涂布头10能够实现多层涂布,能够将浆料分为多层多次涂布于基体200以在基体200上形成一定的涂布厚度,这样每次涂布时涂布头10的每个分配腔11内的压力均低于将浆料集中在一个分配腔11内的压力,从而能够减少唇口磨损。若是将涂布开口的尺寸设计得较大,还能提高涂布重量,增加锂电池容量。
并且,各层涂布由同一个涂布头10实现,使得层与层之间涂布间隔时间较短,可以实现各层同时涂布,也可以实现在各个涂布开口流出的浆料能够在涂布头10的唇口处先粘接贴合后再涂布至基体200上,使得层与层之间有更好的粘黏性能,不容易相对剥落。
此外,至少一个分配腔11和供料装置20之间设有阀30,使得该涂布系统100能够实现局部薄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之间均设有阀30,若是每个阀30连通对应的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则每个涂布开口均能够实现涂布;若是部分阀30间歇性地断开对应的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的连接,另一部分阀30始终连通对应的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则涂布头10能够实现局部薄涂;若是全部阀30间歇性地断开对应的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的连接,则可以实现基体200局部不涂,即局部间断涂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只有一个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之间设有阀30,其他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之间未设置阀30,则可以通过该阀30间歇性地断开对应的分配腔11和供料装置20的连接,则可以实现对基体200局部薄涂,若是通过该阀30始终断开对应的分配腔11和供料装置20的连接,则可以实现对基体200全部薄涂。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料装置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供料装置20与分配腔11一一对应;供料装置20包括储料罐21和供料泵22,供料泵22用于将储料罐21内的浆料泵送至分配腔11。供料装置20与分配腔11一一对应设置,便于独立控制每个分配腔11的供料速度和压力。供料泵22为螺杆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分配腔11数量的不同,供料装置20的数量相应调整,以使供料装置20与分配腔11一一对应设置。比如,分配腔11的数量为三个,则供料装置20的数量也对应设置三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料装置20也可以为一个,通过同一个供料装置20向每个分配腔11供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供料装置20也可以包括一个储料罐21和多个供料泵22,供料泵22与分配腔11一一对应设置,供料泵22用于将储料罐21内的供料泵22送至对应的分配腔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打标装置40,打标装置40位于涂布头的下游,打标装置40用于对基体200未涂布区域打标,以标识出薄涂位置或者不涂位置。即打标装置40在已完成涂布的部分基体200的未涂布区域进行打标,以标示出薄涂或者不涂的位置,为后续模切提供精准定位。当然,打标装置40可与阀30通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在指定的间隙位置(不涂位置)或者薄涂位置打标,为后续模切提供检测识别,实现极耳模切位置精准定位,以使间隙位置或者薄涂位置在卷绕后的预设位置。打标装置40包括但不限于喷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下游指的是在加工工序中工序靠后,在涂布头10的下游,是先执行涂布工序,再执行打标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阻尼器50,阻尼器50用于平衡浆料流动过程中压力波动,以使浆料平稳流动。阻尼器50可以是脉动阻尼器50,脉动阻尼器50是一种专门为蓄集受压液体而达到平滑脉动效果的装置。脉动阻尼器50可为气囊式脉动阻尼器或直通式脉动阻尼器。其中,气囊式脉动阻尼器可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来达到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料罐21和供料泵22之间设有阻尼器50,该阻尼器50可以消除储料桶内浆料的液位变化带来的供料压力波动,使进入供料泵22内的浆料平稳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设有阻尼器50,该阻尼器50可以消除供料泵22带来的供料压力波动和阀30开启和关闭带来的对供料压力产生的运动冲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储料罐21和供料泵22之间、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均设有阻尼器50。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设有阻尼器50,该阻尼器50可以消除浆料进入涂布头10之前的供料压力波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流量计120实时监测泵送流量,与涂布测量系统300实现闭环控制,根据涂布情况调整供料泵22的泵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储料罐21和供料泵22之间、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均设有阻尼器50。也可以是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设有阻尼器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过滤器60。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60或者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器60或者泵和阀30之间、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均设有第一过滤器60,以使从储料罐21内泵出的浆料经过第一过滤器60过滤后进入涂布头10的分配腔11。第一过滤器60的设置提高了浆料过滤效果,供料颗粒过滤效果提高,大大提高了涂布品质。
当储料罐21与供料泵22之间设有阻尼器50时,第一过滤器60设于阻尼器50的上游。需要说明的是,上游指的是在加工工序中工序靠前,即第一过滤器60设于储料罐21与阻尼器50之间,浆料先经过第一过滤器60过滤后再经过阻尼器50。当阀30与涂布头10之间设有阻尼器50时,第一过滤器60设于阻尼器50的上游,即第一过滤器60设于阀30与阻尼器50之间,浆料先经过第一过滤器60过滤后再经过阻尼器50。这样能够保证浆料经过第一过滤器60后造成的浆料压力波动能够被阻尼器50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过滤器70和输料系统80,输料系统80被配置为为储料罐21供料。第二过滤器70设于输料系统80和储料罐21之间,用于在输料系统80和储料罐21之间过滤。第二过滤器70过滤的颗粒大于第一过滤器60。第一过滤器60为三芯过滤器,第二过滤器70为旋转过滤器。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过滤器60和第二过滤器70也可以采用相同类型的过滤器,比如第一过滤器60和第二过滤器70均为三芯过滤器,或者第一过滤器60和第二过滤器70均为旋转过滤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设有流量计120和压力传感器130,流量计120和压力传感器130可实时检测涂布过程浆料流量及模头腔体压力,并反馈调节。流量计120设于供料泵22和阀30之间,流量计120可以涂布测量系统300如β/X-ray集成,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让涂布重量更加均匀,提升涂布重量的一致性。压力传感器130设于储料罐21和阀30的回料口313(后文叙述)之间。
如图4~图6所示,图4为涂布头10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涂布头10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涂布头10的剖视图。
分配腔11的数量为两个。涂布头10包括下模14、中模13和上模12;上模12的下表面与中模1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分配腔11,定义为第一分配腔11a,中模13的下表面与下模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另一个分配腔11,定义为第二分配腔11b。涂布头10包括下模14、中模13和上模12,组合后,中模13和上模12、中模13和下模14分别形成分配腔11,这样能够便于将涂布头10拆分进行分配腔11内清洗和更换分配腔11内部零部件。
上模12上设有与第一分配腔11a连通的第一进料口122,供料装置20从第一进料口122为第一分配腔11a供料。下模14上设有与第二分配腔11b连通的第二进料口141,供料装置20从第二进料口141为第二分配腔11b供料。
上模12和中模13之间的分配腔11在上模12的下表面和中模13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中模13和下模14之间的分配腔11在中模13的下表面和下模14的上表面之间形成。
其中,第一分配腔11a包括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第二凹槽131相对第一凹槽121更靠近涂布开口,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之间形成第一缓流区(图中未示出),第一凹槽121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131的宽度,第一进料口122与第一凹槽121直接连通。从第一进料口122进入的浆料依次经过第一凹槽121、第一缓流区和第二凹槽131,最终经涂布开口挤出。从第一进料口122至涂布开口,浆料的流速逐渐降低,第二凹槽131的作用能够降低进入的浆料的流速,避免从第一进料口122进入的浆料因在第一分配腔11a内流动压力的损失造成压力分配不均,从而提高浆料流动的均匀性。
第一凹槽121设置于上模12的下表面,第二凹槽131设于中模13的上表面,不仅能够保证中模13的结构强度,还能弥补浆料在流动过程中因自重作用造成浆料压力波动和流动平稳性差的问题。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均为圆弧槽,浆料在进入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内时,能够避免浆料垂直作用于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的槽壁,以减小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的槽壁对浆料的冲击,从而减小浆料在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内的流速和压力波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也可以均设于中模13的上表面或者均设于上模12的下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配腔11a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凹槽121或者仅仅包括第二凹槽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设于上模12的下表面和第二凹槽131设于中模13的上表面,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的宽度相同,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31相对布置以形成环形的第一分配腔11a。
第二分配腔11b包括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第四凹槽143相对第三凹槽142更靠近涂布开口,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之间形成第二缓流区(图中未示出),第三凹槽142的宽度大于第四凹槽143的宽度,第二进料口141与第三凹槽142直接连通。从第二进料口141进入的浆料依次经过第三凹槽142、第二缓流区和第三凹槽142,最终经涂布开口挤出。从第二进料口141至涂布开口,浆料的流速逐渐降低,第四凹槽143的作用能够降低进入的浆料的流速,避免从第二进料口141进入的浆料因在第二分配腔11b内流动压力的损失造成压力分配不均,从而提高浆料流动的均匀性。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均为圆弧槽,浆料在进入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内时,能够避免浆料垂直作用于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的槽壁,以减小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的槽壁对浆料的冲击,从而减小浆料在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内的流速和压力波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设置于下模14的上表面,能够保证中模13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也可以均设于中模13的下表面或者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分别设置在下模14的上表面和中模13的下表面。
第二凹槽131设于中模13的上表面,不仅能够保证中模13的结构强度,还能弥补浆料在流动过程中因自重作用造成浆料压力和流动平稳性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分配腔11b也可以仅包括第三凹槽142或者仅仅包括第四凹槽14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142设于下模14的上表面和第四凹槽143设于中模13的下表面,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的宽度相同,第三凹槽142和第四凹槽143相对布置以形成环形的第二分配腔11b。
为了排出两个分配腔11内的空气,涂布头10上设有第一排空口123和第二排空口132,第一排空口123设于上模12上并与第一分配腔11a连通,第二排空口132设于中模13上并与第二分配腔11b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2上还设有副排空口124。为了提高排空质量和排空效率,第一排空口123为两个,两个第一排空口123在涂布开口的涂布宽度方向D上间隔布置于上模12。第二排空口132为两个,两个第二排空口132在涂布开口的涂布宽度方向D上间隔布置于下模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头10还包括两个垫片15,两个垫片15分别设于上模12和中模13之间、中模13和下模14之间;涂布开口设于垫片15。两个垫片15分别通过压板151安装于下模14和中模13上,压板151用于支撑垫片15,防止在垫片15处发生浆料泄漏。垫片15的厚度能够影响涂布开口的涂布厚度,从而影响涂布重量,通过在上模12和中模13之间、中模13和下模14之间设置不同厚度的垫片15,即能够调控涂布重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垫片15也可以分别安装于上模12和中模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头10为整体结构,则涂布头10可以不设置垫片15,涂布开口的大小通过机械加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模12和中模13枢转连接,中模13和下模14枢转连接,能够使得涂布头10的各部分部件始终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下模14、中模13和上模12三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模14和中模13闭合、中模13和上模12闭合时,无需再校对三者的位置,即可以实现准确闭合。上模12和中模13通过第一铰链16实现枢转连接,中模13和下模14通过第二铰链17实现枢转连接。
涂布头10还包括第一合模件18和第二合模件19,第一合模件18用于在上模12和中模13闭合时固定上模12和中模13,第二合模件19用于在中模13和下模14闭合时固定中模13和下模14。当上模12和中模13合模时,第一合模件18同时连接上模12和中模13,以保持上模12和中模13稳固连接,当下模14和中模13合模时,第二合模件19同时连接下模14和中模13,以保持下模14和中模13稳固连接。第一合模件18和第二合模件19分别能够使得上模12和中模13、中模13和下模14稳固连接,以保证两个分配腔11中浆料压力和流速稳定,从而提高涂布质量。第一合模件18和第二合模件19可以是螺钉、螺栓等连接件。
为了在合模状态下进一步保持上模12、中模13和下模14的稳固连接,涂布头10还包括固定背板190,固定背板190的一端与中模13可拆卸连接,固定背板190的另一端与下模14可拆卸连接。
涂布头10还包括翻转加力杆191,翻转加力杆191为可以是一个并安装于中模13上,翻转加力杆191也可以是多个,比如翻转加力杆191为两个,两个翻转加力杆191分别安装于上模12和中模13上或者两个翻转加力杆191分别安装于中模13和下模14上或者两个翻转加力杆191分别安装于上模12和下模14上。再比如,翻转加力杆191为三个,三个翻转加力杆191分别安装于上模12、中模13和下模14上。
当清洗第一分配腔11a或更换上模12和中模13之间的垫片15时,拆卸第一合模件18,手持翻转加力杆191,使上模12绕第一铰链16转轴打开,实现清洗第一分配腔11a或更换垫片15。当清洗第二分配腔11b或更换下模14和中模13之间的垫片15时,拆卸第二合模件19和固定背板190,手持翻转加力杆191,使中模13绕第二铰链17转轴打开,实现清洗第二分配腔11b或更换垫片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头10还包括调节机构192,调节机构192用于调节涂布开口的涂布流量。其中,调节机构192为千分尺调节机构192,千分尺调节机构192是指调节机构192的调节精度能够到达千分尺的精度,以提高调节精度。调节机构192通过固定板1921和固定螺钉1922安装于上模12。调节机构19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调节机构192沿涂布开口的涂布宽度方向D间隔布置,能够实现宽度方向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的涂布流量调节。
涂布头10还包括调节推拉杆193,实现下模14重量调节,通过推拉杆螺纹连接下模14靠近唇口后方的U型槽(图中未示出),施加推拉力矩,实现唇口开口大小调节。调节机构192和调节推拉杆193调节唇口的开口大小实际上是通过调节调节机构192和调节推拉杆193对分配腔11的涂不开口的遮挡面积的大小来实现。当调节调节机构192和调节推拉杆193遮挡涂布开口的面积越大,则唇口的开口大小越小,涂布重量越小。当调节调节机构192和调节推拉杆193遮挡涂布开口的面积越小,则唇口的开口大小越大,涂布重量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头10也可以是整体结构,分配腔11和涂布开口是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在涂布头10上加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背辊90,基体200绕设在背辊90上,背辊90用于传动基体200,当背辊90转动,背辊90与基体20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驱动基体200沿基体200的延伸方向移动。
每个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与背辊90的直径的延伸方向重合。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沿背辊90的直径方向,能够避免涂布头10的唇口刮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分配腔11中的其中一个分配腔11的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水平布置。水平方向C与上下方向垂直,涂布头10的涂布开口中有一个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水平布置能够避免涂布头10的唇口刮浆。此外,由于涂布头10在涂布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方向上的振动,涂布头10上下振动时,水平布置的涂布开口仅是在上下方向上位置改变,与背辊90中心的水平距离变化小,对该涂布开口出料的涂布厚度影响小,有利于保证涂布质量。
由于背辊90在带动基体200高速运动的过程中,会有空气被带到涂布开口处,从而使得涂布开口处的气流不稳定。经涂布开口挤出头挤出的浆料非常薄,如果涂布开口处有不稳定的气流不断扰动的话,会使浆料与基体200之间的亲和力下降,导致浆料在基体200上涂布有气泡、漏箔,从而涂布效果差。另外,由于涂布开口处存留的空气不均匀,还会使涂布的均匀性变差,尤其是在浆料粘度和固体含量较低时这一现象会更加严重。
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系统100还包括吸附装置110(请参考图3),吸附装置110用于保持涂布开口处气压稳定。吸附装置110为抽真空装置,吸附装置110包括抽真空泵,抽真空泵的吸气口位于涂布头10的上游。吸附装置110的吸气口在涂布头的上游吸气,能够从涂布头10的上游保持涂布开口处的气压稳定,使得涂布开口处的浆料不受气流波动的影响,使得浆料与基体200之间的亲和力增加,且能够提高涂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涂布质量。需要说明的是,上游指的是在加工工序中工序靠前,在涂布头10的上游是,先执行其他工序,再执行涂布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头10上还设有点胶阀194,点胶阀194安装于下模14上,点胶阀194用于对极片的极耳处点绝缘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阀30的结构示意图。阀30包括阀体31、第一阀芯32、第二阀芯33、第一驱动件34和第二驱动件35;阀体31设有入料口311、回料口313和出料口312,出料口312与分配腔11连通,入料口311与供料泵22的出口连通,回料口313与储料罐21连通;第一驱动件34被配置为驱动第一阀芯32在阀体31内运动,以使入料口311和出料口312连通或断开;第二驱动件35被配置为驱动第二阀芯33在阀体31内运动,以使出料口312与回料口313连通或断开。
第一驱动件34和第二驱动件35的均为直线驱动机构,比如气缸、电缸等。第一驱动件34固定安装于阀体31,第一阀芯32固定于第一驱动件34的输出端,第二驱动件35固定安装于第二驱动件35的输出端。当需要进行涂布时,第一驱动件34驱动第一阀芯32向上运动,以使入料口311与和出料口312连通,以使供料泵22能够将浆料泵送至分配腔11内,第二驱动件35驱动第二阀芯33向下运动,以使出料口312和回料口313断开,分配腔11内的浆料不能回流至储料罐21。当不需要进行涂布时,第一驱动件34驱动第一阀芯32向下运动,以使入料口311与和出料口312断开,以使浆料不能从进料口进入分配腔11内,第二驱动件35驱动第二阀芯33向上运动,以使出料口312和回料口313连通,分配腔11内的浆料回流至储料罐21。在连通入料口311和出料口312时,第一阀芯32的移动处于浆料流动至分配腔11内之前,第一阀芯32没有直接作用于浆料,不会对浆料压力造成影响。在连通回料口313和出料口312时,第二阀芯33的移动处于浆料流动至储料罐21内之前,第二阀芯33没有直接作用于浆料,不会对浆料压力造成影响,提高了涂布品质。
浆料回流可以是利用浆料本身的流动特性实现,也可以是通过类似于供料泵22这样的动力装置实现。该阀30能够实现向涂布头10进料,也能实现回料。当不需要涂布时,可以及时回料,避免分配腔11内的浆料影响间隙涂布或者局部薄涂的涂布效果。
阀30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36和第二密封结构37,第一密封结构36设于阀体31与第一驱动件34的输出端之间,第二密封结构37设于阀体31与第二驱动件35的输出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30也可以是开关阀,仅具有连通或者断开分配腔11与供料装置20的功能,不均有回流的功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涂布系统,用于涂布基体以形成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涂布头,设有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分配腔,每个分配腔具有各自的涂布开口;
供料装置,所述供料装置与所述分配腔连接,所述供料装置用于为所述分配腔提供浆料;以及
阀,至少一个分配腔与所述供料装置之间设有所述阀,所述阀用于使对应的分配腔与所述供料装置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背辊,所述背辊用于传动所述基体;
每个所述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与所述背辊的直径的延伸方向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分配腔中的其中一个分配腔的涂布开口的出料方向水平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用于保持所述涂布开口处气压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系统还包括打标装置,所述打标装置位于所述涂布头的下游,所述打标装置用于对所述基体未涂布区域打标,以标识出薄涂位置或者不涂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腔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涂布头包括下模、中模和上模;
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与所述中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分配腔,所述中模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另一个分配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头还包括两个垫片,所述两个垫片分别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之间、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之间;
所述涂布开口设于所述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枢转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枢转连接;
所述涂布头还包括第一合模件和第二合模件,所述第一合模件用于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闭合时固定所述上模和所述中模,所述第二合模件用于在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闭合时固定所述中模和所述下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供料装置与所述分配腔一一对应;
所述供料装置包括储料罐和供料泵,所述供料泵用于将所述储料罐内的浆料泵送至所述分配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包括阀体、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
所述阀体设有入料口、回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分配腔连通,所述入料口与所述供料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回料口与所述储料罐连通;
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阀芯在所述阀体内运动,以使所述入料口和所述出料口连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阀芯在所述阀体内运动,以使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回料口连通或断开。
CN202120187158.X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涂布系统 Active CN214390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7158.XU CN214390896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涂布系统
KR1020227034207A KR20220144878A (ko) 2021-01-22 2021-12-08 코팅 시스템
EP21920788.3A EP4119240A4 (en) 2021-01-22 2021-12-08 COATING SYSTEM
JP2022556592A JP7497452B2 (ja) 2021-01-22 2021-12-08 塗布システム
PCT/CN2021/136575 WO2022156414A1 (zh) 2021-01-22 2021-12-08 一种涂布系统
US17/964,949 US20230036043A1 (en) 2021-01-22 2022-10-13 Coat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7158.XU CN214390896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涂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0896U true CN21439089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7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7158.XU Active CN214390896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涂布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36043A1 (zh)
EP (1) EP4119240A4 (zh)
KR (1) KR20220144878A (zh)
CN (1) CN214390896U (zh)
WO (1) WO202215641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414A1 (zh) * 2021-01-22 2022-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系统
EP4265341A4 (en) * 2022-02-24 2023-10-25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COATING DEVICE AND COA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8519B2 (ja) * 2000-05-31 2006-11-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電極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電池電極の製造方法
JP5540539B2 (ja) * 2009-03-25 2014-07-02 Tdk株式会社 液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KR101199099B1 (ko) * 2010-08-03 2012-11-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코팅장치의 진공챔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방법
JP5698041B2 (ja) * 2011-03-15 2015-04-0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活物質層形成装置、活物質層形成方法及び電池製造方法
JP6212951B2 (ja) * 2013-05-22 2017-10-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池用電極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367133B2 (ja) * 2015-02-10 2018-08-01 株式会社ヒラノテクシード 塗工装置
CN108000976A (zh) * 2017-12-27 2018-05-08 湖北西控同创石墨烯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09261438B (zh) * 2018-09-26 2020-08-11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CN109107829A (zh) * 2018-09-26 2019-01-01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KR102362174B1 (ko) * 2018-10-01 2022-02-1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슬롯 다이 코터의 상부 토출구와 하부 토출구 간의 거리를 조절하는 슬롯 다이 코터 조정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활물질 코팅 시스템
JP7255052B2 (ja) * 2019-02-15 2023-04-11 株式会社ヒラノテクシード 塗工装置
CN210950110U (zh) * 2019-10-16 2020-07-07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阀门、涂布间歇阀以及涂布机构
CN214390896U (zh) * 2021-01-22 2021-10-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56414A1 (zh) * 2021-01-22 2022-07-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系统
EP4265341A4 (en) * 2022-02-24 2023-10-25 Shenzhen Manst Technology Co., Ltd. COATING DEVICE AND COAT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44878A (ko) 2022-10-27
EP4119240A1 (en) 2023-01-18
JP2023517386A (ja) 2023-04-25
EP4119240A4 (en) 2023-12-27
WO2022156414A1 (zh) 2022-07-28
US20230036043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90896U (zh) 一种涂布系统
CN109513570B (zh)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JP2009273997A (ja) 塗布装置および塗布方法
CN115551649A (zh) 双狭缝模具涂布机
CN114728303B (zh) 一种涂布设备及涂布方法
CN215656073U (zh) 一种涂布模头及涂布设备
CA2167923C (en) Non-recirculating, die supplied doctored roll coater with solvent addition
JP5741330B2 (ja) 塗工材塗工方法、及び塗工材塗工装置
CN114769071B (zh) 一种基于电池极片涂布的多流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JP7497452B2 (ja) 塗布システム
CN215542322U (zh) 一种涂布模头
US20230166287A1 (en) Multi-Slot Die Coater
CN213558067U (zh) 一种涂布垫片、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CN214416848U (zh) 极耳涂胶装置
CN110997159A (zh) 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CN219943438U (zh) 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CN112743833A (zh) 气体粉末供应装置、三维打印设备及气体粉末供应方法
CN220479237U (zh) 喷嘴组件和包括它的涂布系统
CN220215507U (zh) 涂布快速换头装置
CN116273551B (zh) 电池浆料的喷涂涂布装置、喷料系统及涂布方法
CN218742837U (zh) 用于电池极片涂布机的胶层喷涂装置及电池极片涂布机
CN100427220C (zh) 用于在燃料电池用的隔板上涂覆密封剂的方法
CN116532313A (zh) 涂布模头及涂布机
WO2022185661A1 (ja) 電池用極板の製造装置
CN115970988B (zh) 一种涂布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