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4719U - 座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4719U
CN214284719U CN202022462399.9U CN202022462399U CN214284719U CN 214284719 U CN214284719 U CN 214284719U CN 202022462399 U CN202022462399 U CN 202022462399U CN 214284719 U CN214284719 U CN 214284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ilet seat
toilet
hinge
main body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623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正人
片山透
小西成
增田拓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4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4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提高座便装置的清洁性并成为紧凑的结构的座便装置。在便座和便盖分别经由铰链部而能够开闭地支承在设置于便器的上表面后方的主体的座便装置中,便座具有:供使用者落座的落座部;以及从落座部向后方延伸并且覆盖主体的覆盖部,便盖具有:覆盖便座的盖部;以及铰链部,该铰链部以从盖部的后端绕过便座的覆盖部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并且在该铰链部的顶端侧设有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主体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至少向后方开口,以供便盖用的铰链部的顶端侧进入,并且在开口内设有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

Description

座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座便装置,提出了以下结构:便座和便盖分别经由铰链部而能够开闭地支承在设置于便器上表面的后方的主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座便装置中,便座用的铰链部和便盖用的铰链部均配置在座便装置的主体中央的上部侧。另外,便座的铰链部以在便座为闭状态时向下方弯曲的方式延伸并与第一轴支承部连结,便盖的铰链部以在便盖为闭状态时向下方弯曲的方式延伸并与第二轴支承部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43771号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的座便装置中,便座被配置成覆盖主体从而使主体不露出,因此不像主体露出的结构那样在主体与便座的间隙积存污垢。然而,便座的铰链部和便盖的铰链部均配置成与主体中央重合,便盖的铰链部穿过与便座的铰链部连结的第一轴支承部的后方而与第二轴支承部连结。因此,需要使便盖的铰链部的全长变长,以避开第一轴支承部且确保与便座的铰链部重合的量的长度,导致装置整体大型化。在这样的座便装置中,由于近年来紧凑化的要求提高,因此尚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座便装置的清洁性并成为紧凑的结构。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了达成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取了以下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是便座和便盖分别通过铰链部而能够开闭地支承在设置于便器的上表面后方的主体的座便装置,其主旨在于,
所述便座具有:落座部,该落座部供使用者落座;以及覆盖部,该覆盖部从该落座部向后方延伸并且覆盖所述主体,
所述便盖具有:盖部,该盖部覆盖所述便座;以及铰链部,该铰链部从该盖部的后端以绕过所述便座的所述覆盖部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并且在顶端侧设有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
所述主体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至少向后方开口,以供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的顶端侧进入,并且该凹陷部在开口内设有该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中,便座具有落座部和覆盖主体的覆盖部,便盖具有盖部和铰链部,该铰链部以从盖部的后端绕过便座的覆盖部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并且在顶端侧设有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另外,主体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至少向后方开口,以供便盖用的铰链部的顶端侧进入,并且在开口内设有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利用便座的覆盖部覆盖主体,由此主体不露出,因此与主体露出的结构相比,能够防止在主体与便座之间的间隙附着有污垢,从而能够提高清洁性。另外,即使在便盖为打开状态时,也能够成为清爽的外观从而使座便装置的美观度提高。另外,便盖的铰链部以从盖部的后端绕过便座的覆盖部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从后方的开口进入主体的凹陷部,因此能够成为抑制铰链部的长度的紧凑的结构。因此,即使便座覆盖主体,也能抑制座便装置的高度,因此能够使座便装置的清洁性提高并成为紧凑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主体除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两个所述凹陷部,所述便盖空开所述规定间隔地设有两个铰链部。这样,能够在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确保例如局部清洗单元等的收纳空间,能够使凹陷部远离中央部从而使主体成为紧凑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便座用的铰链部和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被设为处于同一轴线上。这样,与便座用的铰链部的轴线和便盖用的铰链部的轴线成为不同轴线上的结构相比,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座便装置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中,可以具有:对所述便座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施加旋转阻力的便座用阻尼器;以及对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施加旋转阻力的便盖用阻尼器,所述便座用阻尼器和所述便盖用阻尼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的在左右方向上被所述凹陷部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相同区域。这样,能够确保集中在未设有各阻尼器的其他的区域的收纳空间,能够抑制主体大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中,可以是,所述主体以左右方向的两端侧的高度较低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呈凸状的凸部,并且在所述凸部的两侧壁面分别设有所述便座用的两个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所述便座在所述覆盖部的背侧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凸部的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所述两个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这样,能够使主体内的收纳空间增加至凸部内,并且能够用便座的凹部吸收凸部的高度,从而抑制座便装置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座便装置10的便器1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座便装置主体20的结构概略的结构图。
图3是座便装置主体20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便座30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便盖40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座便装置10的后方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用图6的A-A剖面来表示座便装置10的闭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用与图7相同的剖面来表示座便装置10的开状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便器、10座便装置、20座便装置主体、21凸部、21a前方倾斜面、21b后方倾斜面、21c侧壁面、21L左侧区域、21M中央区域、21R右侧区域、22凹陷部、23轴孔、24便座用阻尼器、25、27、28支承轴、26便盖用阻尼器、29开闭器、30便座、31落座部、32覆盖部、33凹部、33a内壁面、34支承轴、35轴孔、40便盖、41盖部、42铰链部、43轴孔、BL后端线、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安装有座便装置10的便器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座便装置主体20的结构概略的结构图,图3是座便装置主体20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便座30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便盖40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6是座便装置10的后方侧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用图6的A-A剖面来表示座便装置10的闭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用与图7相同的剖面来表示座便装置10的开状态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如图1、图6所示。另外,在表示座便装置主体20的结构的图2中,图2的(A)表示俯视图、图2的(B)表示主视图,图2的(C)表示左侧视图,图2的(D)表示右侧视图。另外,在图6中,以将座便装置主体20的壳体面省略一部分,将座便装置主体20内的结构一部分露出的状态来表示。
如图1所示,便器1是西式便器,在便器1上设置有座便装置10。座便装置10具有:设置于便器1的上表面后方的座便装置主体20;能够开闭地支承在座便装置主体20的便座30;能够开闭地支承在座便装置主体20的便盖40。除此之外,座便装置10还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面板等,但省略图示。另外,将在便座30处于闭状态(参照图1、图7)、便盖40处于闭状态(参照图6、图7)时成为上表面的面作为表面,成为下表面的面作为背面。
座便装置主体20内置局部清洗单元、控制装置等,该局部清洗单元具有对使用者的局部进行清洗的清洗喷嘴、对清洗水进行加温的温水加热器等,该控制装置控制各部的驱动。如图2、图3所示,座便装置主体20形成为侧面视图呈大致三角柱状,并且在正面中央的下部设有配合局部清洗喷嘴的进退移动而开闭的开闭器29。另外,座便装置主体20以左右方向(座便装置主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的高度降低一层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呈凸状的凸部21。凸部21具有朝向前方倾斜的前方倾斜面21a、朝向后方倾斜的后方倾斜面21b以及左右两侧的侧壁面21c。在凸部21的后方倾斜面21b的除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的部位,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向上方和后方开口的槽状的两个凹陷部(槽部)22。因此,座便装置主体20的凸部21内的空间通过两个凹陷部22而被分割成左侧区域21L、中央区域21M、右侧区域21R这三个区域(参照图2的(A)、图6)。
作为将便座30支承为能够开闭的结构,该座便装置主体20设有形成于凸部21的右侧的侧壁面21c的轴孔23和从凸部21的左侧的侧壁面21c突出的支承轴25,还具有能够经由支承轴25向便座30的闭方向施加旋转阻力的便座用阻尼器24。另外,作为将便盖40支承为能够开闭的结构,座便装置主体20设有向左侧的凹陷部22的开口内(凹陷部22内)突出的支承轴27和向右侧的凹陷部22的开口内突出的支承轴28,还具有能够经由支承轴27向便盖40的闭方向施加旋转阻力的便盖用阻尼器26。座便装置主体20的轴孔23和支承轴25、27、28设在同一轴线L上。另外,便座用阻尼器24和便盖用阻尼器26构成为公知的流体阻尼器、弹簧阻尼器,并集中设置在将凸部21用两个凹陷部22分割出的三个区域中的左侧区域21L(参照图6)。另外,为了显示便座用阻尼器24和便盖用阻尼器26,图6将座便装置主体20的壳体面省略了一部分,但实际上,左侧区域21L也被后方倾斜面21b覆盖而成为不露出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便座30具有: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落座部31,该落座部31能够供使用者落座;以及覆盖部32,该覆盖部32与落座部31平滑地连接,以从落座部31朝向后方倾斜的方式延伸,从上方将座便装置主体20覆盖。便座30的落座部31和覆盖部32形成为一体,没有严格地规定各部的边界。另外,在便座30可以内置有对作为落座面的落座部31的表面进行加热的便座加热器。另外,便座30在覆盖部32的背侧形成有能够收容凸部21的凹部33,以供座便装置主体20的凸部21嵌入。在凹部33的左右方向的两内壁面之中的右侧的内壁面,设有能够插入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轴孔23的支承轴34,在左侧的内壁面33a设有能够供座便装置主体20的支承轴25插入的轴孔35。便座30通过在轴孔35插入有支承轴25并且将支承轴34插入轴孔23,从而能够开闭地支承在座便装置主体20。
如图1、图5所示,便盖40具有:盖部41,该盖部41形成为比便座30稍大的形状且覆盖便座30;以及两个铰链部42,该铰链部42以从闭状态的盖部41的后端(开状态的盖部41的下端)伸出的方式空开间隔地设置。两个铰链部42以与座便装置主体20的两个凹陷部22相同的规定间隔设置,并且以绕过便座30的覆盖部32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形成为顶端侧(比弯曲部位靠前的部分)进入座便装置主体20的凹陷部22(参照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便盖40的盖部41和铰链部42通过树脂材料一体成形,但也可以用金属材料制作铰链部42并嵌入成形,或者通过螺纹零部件紧固,从而与盖部41成为一体。
另外,便盖40在左侧的铰链部42的顶端侧设有能够供支承轴27插入的轴孔43,在右侧的铰链部42的顶端侧设有能够供支承轴28插入的轴孔43。通过在左侧的铰链部42的轴孔43插入有支承轴27,并且在右侧的铰链部42的轴孔43插入有支承轴28,由此便盖40能够开闭地支承在座便装置主体20。另外,如上所述,座便装置主体20的轴孔23与支承轴25、27、28位于同一轴线L上,因此便座30的铰链部(轴孔23与支承轴34、支承轴25与轴孔35)和便盖40的铰链部42(支承轴27与轴孔43、支承轴28与轴孔43)被设置成位于同一轴线L上。
如图1所示,在这样构成的座便装置10中,在使便座30为闭状态并使便盖40为开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便座30的覆盖部32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上表面,因此能够使座便装置主体20除侧方、后方以外不露出。因此,能够防止在座便装置主体20与便座30的间隙附着有污垢。另外,在便座30附着有污垢的情况下,落座部31与覆盖部32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容易地拭去附着的污垢。因此,能够提高座便装置10的清洁性。另外,即使在便盖40为打开状态时,也能够成为清爽的外观从而使座便装置10的美观度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便盖40的铰链部42以绕过便座30的覆盖部32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形成为顶端侧进入凹陷部22。即,铰链部42从盖部41伸出,弯曲成与盖部41的下表面相对,铰链部42与盖部41的下表面之间夹入便座30的覆盖部32。因此,能够抑制铰链部42的长度。另外,如图7所示,插入铰链部42的轴孔43的支承轴27设在凹陷部22内的上部侧,虽然省略图示,但与位于同一轴线L上的支承轴28也相同。这样,铰链部42的顶端侧位于凹陷部22内的上方,与盖部41靠近,因此能够将铰链部42的顶端侧与盖部41(下表面)的间隙G设为在便座30的覆盖部32(凹部33的形成部位)的厚度上加上余量的程度的间隙。覆盖部32中的凹部33的形成部位与落座部31相比厚度较薄,因此能够使间隙G变小,能够进一步抑制铰链部42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铰链部42的长度并且能够成为抑制包含铰链部42的便盖40的上下方向的厚度的紧凑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座便装置10的高度。
另外,如图8所示,即使将便盖40设为开状态,也成为以铰链部42的顶端侧收纳在凹陷部22内的方式来抑制铰链部42的长度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2和铰链部42构成为,在便盖40的开状态和闭状态中的任意状态下,铰链部42的顶端侧都收纳在凹陷部22内。因此,便盖40不会从座便装置主体20的后端线BL(参照图7、图8)的后方伸出。因此,不仅能够抑制座便装置10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也能够抑制便盖40的开闭动作所需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因此能够实现座便装置10的紧凑化。
在以上说明的座便装置10中,由于便座30的覆盖部32从上方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因此能够提高清洁性并提高座便装置10的美观度。另外,便盖40的铰链部42以从盖部41的后端绕过便座30的覆盖部32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因此能够抑制铰链部42的长度和包含铰链部42的便盖40的厚度。因此,即使作为便座30覆盖座便装置主体20的结构也能够将座便装置10设为紧凑的结构。
另外,座便装置主体20除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外形成有凹陷部22,因此能够在中央部确保例如局部清洗单元等的收纳空间,并且使凹陷部22从中央部远离从而能够设为紧凑的结构。
另外,便座30的铰链部和便盖40的铰链部42位于同一轴线L上,因此与位于不同轴线上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座便装置10的高度。
另外,便座用阻尼器24和便盖用阻尼器26设于左侧区域21L,从而能够确保集中在中央区域21M、右侧区域21R的收纳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座便装置主体20大型化。
另外,座便装置主体20能够使收纳空间增加至凸部21内,并且能够用凹部33吸收凸部21的高度,从而抑制座便装置10的高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便座用阻尼器24和便盖用阻尼器26设于座便装置主体20的左侧区域21L,但也可以集中设置在右侧区域21R等任意的区域。或者,便座用阻尼器24和便盖用阻尼器26也可以分别设在不同的区域。另外,也可以是不具备便座用阻尼器24、便盖用阻尼器26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设有便座30的开闭用电机、便盖40的开闭用电机来代替便座用阻尼器24、便盖用阻尼器26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便座30的铰链部和便盖40的铰链部42位于同一轴线L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位于不同的轴线上。
在实施方式中,凹陷部22向上方和后方开口,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至少向后方开口以使铰链部42的顶端侧进入即可,也可以是上方被覆盖。
在实施方式中,座便装置主体20除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外设有两个凹陷部2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地设有凹陷部22,凹陷部22也可以设置为三个以上的多个。或者,座便装置主体20也可以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有一个凹陷部。但是,在具有局部清洗单元的结构中,需要使凹陷部22不与其收纳空间干渉,因此,为了实现座便装置主体20的小型化,优选在除中央部以外设置有凹陷部22的结构。另外,在不具有局部清洗单元的结构中,由于没有那样的需要,因此也可以在座便装置主体20的中央部设有凹陷部22。
在实施方式中,在座便装置主体20形成有凸部21,并且在便座30形成有凹部3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座便装置主体20不形成凸部21,在便座30不形成凹部33。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便座30的铰链部构成为与便盖40的铰链部42相同,在座便装置主体20形成便座30的铰链部用的凹陷部等。
另外,构成便座30、便盖40的各铰链部的各轴孔(铰链孔)和各支承轴(铰链轴)分别成对地设置即可,例如,可以将便座30的支承轴34设为轴孔、将座便装置主体20的轴孔23设为支承轴等,设为与实施方式相反的配置。
对本实施方式的主要要素与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素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便装置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座便装置”,座便装置主体20相当于“主体”,凹陷部22相当于“凹陷部”,支承轴27、28相当于“(便盖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便座30相当于“便座”,落座部31相当于“落座部”,覆盖部32相当于“覆盖部”,便盖40相当于“便盖”,盖部41相当于“盖部”,铰链部42相当于“(便盖用的)铰链部”,轴孔43相当于“轴孔”。凸部21相当于“凸部”,轴孔23相当于“便座用的铰链部的轴孔”,支承轴25相当于“便座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凹部33相当于“凹部”,支承轴34相当于“支承轴”,轴孔35相当于“轴孔”。便座用阻尼器24相当于“便座用阻尼器”,便盖用阻尼器26相当于“便盖用阻尼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要要素与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主要要素的对应关系是用来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实施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方式的一例,因此,并非对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要素进行限定。即,对于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解释应该基于该栏的记载而进行,本实施方式仅是记载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手段一栏的实用新型的具体一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在座便装置的制造产业等。

Claims (5)

1.一种座便装置,便座和便盖分别经由铰链部而能够开闭地支承在设置于便器的上表面后方的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座具有:落座部,该落座部供使用者落座;以及覆盖部,该覆盖部从该落座部向后方延伸并且覆盖所述主体,
所述便盖具有:盖部,该盖部覆盖所述便座;以及铰链部,该铰链部从该盖部的后端以绕过所述便座的所述覆盖部的后端的方式弯曲并伸出,并且在顶端侧设有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
所述主体形成有凹陷部,该凹陷部至少向后方开口,以供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的顶端侧进入,并且该凹陷部在开口内设有该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除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以外,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有两个所述凹陷部,
所述便盖空开所述规定间隔地设有两个铰链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座用的铰链部和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被设为处于同一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所述便座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施加旋转阻力的便座用阻尼器;以及
对所述便盖用的铰链部的支承轴施加旋转阻力的便盖用阻尼器,
所述便座用阻尼器和所述便盖用阻尼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中的在左右方向上被所述凹陷部分割出的多个区域中的相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以左右方向的两端侧的高度较低的方式形成有向上方呈凸状的凸部,并且在所述凸部的两侧壁面分别设有所述便座用的两个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一方,
所述便座在所述覆盖部的背侧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凸部的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的两内壁面分别设有所述两个铰链部的支承轴和轴孔中的另一方。
CN202022462399.9U 2019-10-31 2020-10-30 座便装置 Active CN21428471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8485 2019-10-31
JP2019198485A JP7306225B2 (ja) 2019-10-31 2019-10-31 便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4719U true CN214284719U (zh) 2021-09-28

Family

ID=7571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62399.9U Active CN214284719U (zh) 2019-10-31 2020-10-30 座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06225B2 (zh)
CN (1) CN21428471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7435A (ja) * 1999-10-08 2001-04-17 Toto Ltd 便蓋装置
JP2005213876A (ja) * 2004-01-29 2005-08-11 Aisin Seiki Co Ltd 温水洗浄便座装置
JP2012157389A (ja) * 2011-01-28 2012-08-23 Sugatsune Kogyo Co Ltd 便座及び便蓋のヒンジ装置
JP6443771B2 (ja) * 2017-02-01 2018-12-26 Toto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
JP6894752B2 (ja) * 2017-05-01 2021-06-30 株式会社メディカロイド 医療用処置具および手術用システム
JP7101010B2 (ja) * 2018-03-28 2022-07-14 株式会社Lixil 便座ユニット及び便器装置
JP6692527B2 (ja) * 2019-06-21 2020-05-13 Toto株式会社 トイ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69713A (ja) 2021-05-06
JP7306225B2 (ja)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58097B2 (en) Toilet lid device
JP4313398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フレクタ機構
AU2021203933B2 (en) Refrigerator
JP2008079494A (ja) 防滴プレート
CN214284719U (zh) 座便装置
US10863877B2 (en) Toilet lid device
CN210842639U (zh) 一种烹饪装置的水箱结构
JP5669774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6778383B2 (ja) 車両用リッド構造
JP4006010B2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2006205914A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CN112437730A (zh) 车辆用外侧镜装置的电动储藏单元、车辆用外侧镜装置
WO2022270246A1 (ja) ドア用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ドア用面状部材
JP2021085254A (ja) 便器装置
JP5013177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グローブボックス構造
JP2005080820A (ja) シートのサイドカバー構造
JP7390938B2 (ja) 便座装置及び便器装置
JP6312249B2 (ja) カウルカバー装置
JP2018102753A (ja) 電気洗濯機
JP661884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9073187A (ja)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リッド構造
JP2024037106A (ja) 便座装置
JP4003518B2 (ja) 洗濯機
JP6825329B2 (ja) リモコン装置
KR200438001Y1 (ko) 커버링 셸프 기어타입 힌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