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8298U -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8298U
CN212738298U CN202021262857.8U CN202021262857U CN212738298U CN 212738298 U CN212738298 U CN 212738298U CN 202021262857 U CN202021262857 U CN 202021262857U CN 212738298 U CN212738298 U CN 212738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assembly
wheel cover
plate
inner r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28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龙
闫亮
罗培锋
杨万庆
路正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28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8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8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8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包括:塔座、装设在塔座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及装设在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其中:塔座包括:顶面、侧面以及围挡在顶面和侧面之间的第一装配侧、第二装配侧,第一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前板装配连接,第二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后板装配连接;其中:作用于顶面的承受力通过侧面、第一装配侧以及第二装配侧向塔座的外部传递。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后轮罩总成及汽车。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通过提高后轮罩总成的刚度及局部模态,有效降低车身后部的噪声和振动,使改善NVH性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铝车身的结构设计能够提升汽车的形象,而电动全铝车身对结构及整体性能要求较高,同时对车辆舒适静音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后轮减振安装结构的强弱就显得尤为关键,需提升后减振器安装点动刚度,及整个后轮罩强度对NVH性能提升有着重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通过提高后轮罩总成的刚度及局部模态,有效降低车身后部的噪声和振动,使改善NVH性能;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包括:塔座、装设在塔座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及装设在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其中:塔座包括:顶面、侧面以及围挡在顶面和侧面之间的第一装配侧、第二装配侧,第一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前板装配连接,第二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后板装配连接;其中:作用于顶面的承受力通过侧面、第一装配侧以及第二装配侧向塔座的外部传递。
其中,顶面的一侧端部设有顶面装配侧,顶面装配侧位于第一装配侧和第二装配侧之间。
其中,顶面上设有多条分别延伸至侧面、第一装配侧及第二装配侧的加强筋。
其中,顶面的局部区域设为加厚。
其中,内后轮罩前板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第一装配侧,内后轮罩后板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第二装配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后轮罩总成,包括:内后轮罩,后轮罩支撑板以及后轮罩外板;内后轮罩包括:塔座、装设在塔座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及装设在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后轮罩支撑板分别装设在塔座、内后轮罩前板及内后轮罩后板上;后轮罩支撑板、塔座、内后轮罩前板及内后轮罩后板分别与后轮罩外板装配连接。
其中,塔座包括:顶面、侧面以及围挡在顶面和侧面之间的第一装配侧、第二装配侧,第一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前板装配连接,第二装配侧与内后轮罩后板装配连接;其中:作用于顶面的承受力通过侧面、第一装配侧以及第二装配侧向塔座的外部传递。
其中,顶面上设有多条分别延伸至侧面、第一装配侧及第二装配侧的加强筋;顶面的局部区域设为加厚。
其中,后轮罩支撑板通过SPR加结构胶分别铆接在塔座、内后轮罩前板及内后轮罩后板上;后轮罩支撑板、塔座、内后轮罩前板及内后轮罩后板分别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后轮罩外板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后轮罩总成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作用在塔座顶面上的承受力通过侧面、第一装配侧以及第二装配侧向塔座的外部传递,起到良好的力传递效果,保证力的传递路径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重量及成本;通过提高后轮罩总成的刚度及局部模态,有效降低车身后部的噪声和振动,使改善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轮罩总成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轮罩总成的后轮罩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轮罩总成的后轮罩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轮罩总成的内后轮罩、后轮罩支撑板与后轮罩外板相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后轮罩的内后轮罩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后轮罩的内后轮罩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后轮罩的塔座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后轮罩的塔座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后轮罩总成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后轮罩总成,可以应用在全铝电动汽车、通过全新的结构设计,提升整车性能,安全和舒适性。
该后轮罩总成包括:内后轮罩1,后轮罩支撑板2以及后轮罩外板3;内后轮罩1包括:塔座11、装设在塔座11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12及装设在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13;后轮罩支撑板2分别装设在塔座11、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上;后轮罩支撑板2、塔座11、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分别与后轮罩外板3装配连接。
装配时,后轮罩支撑板2通过SPR加结构胶分别铆接在塔座11、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上;后轮罩支撑板2、塔座11、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分别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后轮罩外板3上。
内后轮罩1具体包括:塔座11、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分别装设在塔座11的相对两侧。内后轮罩1 为三段式结构,其前后为冲压铝板,中间为铸造铝结构,如此设置的作用是:保证力的传递路径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重量及成本。
其中,塔座11包括:顶面111、侧面112以及围挡在顶面111和侧面112 之间的第一装配侧113、第二装配侧114,第一装配侧113与内后轮罩前板12 适配连接,第二装配侧114与内后轮罩后板13适配连接;其中:作用于顶面111 的承受力通过侧面112、第一装配侧113以及第二装配侧114向塔座的外部传递。该外部指与塔座11具有连接关系的其他零构件。通过合理设计塔座的结构,使连接结构之间力的传递路径更为合理,从而有效与下车体纵梁强连接。
进一步的,顶面111的一侧端部设有能够连接至后轮罩外板3的顶面装配侧115,顶面装配侧115位于第一装配侧113和第二装配侧114之间。
优选的,可以在第一装配侧113、第二装配侧114以及顶面装配侧115的位置上设置台阶过渡形成加强筋用以有效加强侧面强度及刚度。
进一步的,顶面111上设有多条分别延伸至侧面112、第一装配侧113及第二装配侧114的加强筋T;如此设置的作用是:通过合理设计塔座的结构,使得其上局部加厚及增设加强筋T的结构能够巩固塔座11与其周围零构件的连接,增强连接刚度。
优选的,顶面111的局部区域设为加厚。如此设置的作用是:强弱区域合理布置,能够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成本,提高车身尺寸精度。
优选的,内后轮罩前板12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第一装配侧113,内后轮罩后板13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第二装配侧114。
本实施例中的后轮罩总成在具体装配时,首先,将内后轮罩前板12与第一装配侧113用SPR加结构胶适配铆接,内后轮罩后板13与第二装配侧114用 SPR加结构胶适配铆接,内后轮罩前板12及内后轮罩后板13分别装设在塔座 11的相对两侧。上述装配的整体用SPR加结构胶与后轮罩支撑板2适配铆接。紧接着,将上述装配的整体用SPR加结构胶与后轮罩外板3适配铆接形成后轮罩总成。
本实施例中的后轮罩总成在具体实施时,塔座11的结构及与其他零构件的装配结构形成合理的力传递通道。塔座顶面111所受力能以塔座定位为圆心向外,例如通过侧面112、第一装配侧113以及第二装配侧114向塔座的外部辐射传递,起到良好的力传递效果。此外,后轮罩总成与下车体纵梁具有更好地连接传力,提升了整车的扭转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作用在塔座顶面上的承受力通过侧面、第一装配侧以及第二装配侧向塔座的外部传递,起到良好的力传递效果,保证力的传递路径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重量及成本;通过提高后轮罩总成的刚度及局部模态,有效降低车身后部的噪声和振动,使改善NVH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塔座、装设在所述塔座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及装设在所述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其中:
所述塔座包括:顶面、侧面以及围挡在所述顶面和所述侧面之间的第一装配侧、第二装配侧,所述第一装配侧与所述内后轮罩前板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侧与所述内后轮罩后板装配连接;其中:
作用于所述顶面的承受力通过所述侧面、所述第一装配侧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侧向所述塔座的外部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一侧端部设有顶面装配侧,所述顶面装配侧位于所述第一装配侧和所述第二装配侧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设有多条分别延伸至所述侧面、所述第一装配侧及第二装配侧的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的局部区域设为加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后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轮罩前板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所述第一装配侧,内后轮罩后板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所述第二装配侧。
6.一种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后轮罩,后轮罩支撑板以及后轮罩外板;
所述内后轮罩包括:塔座、装设在所述塔座一侧的内后轮罩前板及装设在所述塔座相对另一侧的内后轮罩后板;
所述后轮罩支撑板分别装设在所述塔座、所述内后轮罩前板及所述内后轮罩后板上;
所述后轮罩支撑板、所述塔座、所述内后轮罩前板及所述内后轮罩后板分别与后轮罩外板装配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座包括:顶面、侧面以及围挡在所述顶面和所述侧面之间的第一装配侧、第二装配侧,所述第一装配侧与所述内后轮罩前板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装配侧与所述内后轮罩后板装配连接;其中:
作用于所述顶面的承受力通过所述侧面、所述第一装配侧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侧向所述塔座的外部传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上设有多条分别延伸至所述侧面、所述第一装配侧及第二装配侧的加强筋;
所述顶面的局部区域设为加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轮罩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罩支撑板通过SPR加结构胶分别铆接在所述塔座、所述内后轮罩前板及所述内后轮罩后板上;
所述后轮罩支撑板、所述塔座、所述内后轮罩前板及所述内后轮罩后板分别通过SPR加结构胶铆接在后轮罩外板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总成。
CN202021262857.8U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2738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857.8U CN212738298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2857.8U CN212738298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8298U true CN212738298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0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2857.8U Active CN212738298U (zh) 2020-07-01 2020-07-01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8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5926B (zh) 汽车后减震器传力组件
CN113443022A (zh) 一种提高汽车机舱前端总成nvh性能的结构
CN206510985U (zh) 流水槽总成结构
CN112606912B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12738298U (zh) 一种内后轮罩结构、后轮罩总成及汽车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109050678B (zh) 车辆的减震塔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4396958U (zh)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及汽车车身和汽车
CN212401377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接头、后纵梁及汽车
CN210258569U (zh) 减震塔及汽车
CN212046765U (zh) 车用减震器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5850750U (zh) 悬置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15059173U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减震器上支撑总成
CN207617805U (zh) 后车身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CN216034692U (zh) 提高汽车机舱前端总成nvh性能的结构
CN219487139U (zh) 一种具有缓冲减震结构的右前门外板支撑板
CN212921126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支架
CN216994571U (zh) 车辆后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1442476U (zh) 一种抗应力性能极强的汽车底盘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2242871U (zh) 一种双叉臂铝合金减震塔结构及氢能汽车
CN220164005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9406619U (zh) 前机舱末端连接结构与车辆
CN211809887U (zh) 一种氢能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前地板结构
CN209776550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