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21569U -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21569U
CN212021569U CN202020540757.0U CN202020540757U CN212021569U CN 212021569 U CN212021569 U CN 212021569U CN 202020540757 U CN202020540757 U CN 202020540757U CN 212021569 U CN212021569 U CN 212021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lower mold
rese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407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o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o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o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o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407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21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21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底座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包括底座和上模,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模脚,所述模脚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上模的底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第一下模仁以及第二下模仁相对设置形成型腔;通过第一下模仁、第二下模仁、支撑板、滑槽以及顶杆等结构的设置,在脱模时,顶杆只与模仁接触,在顶杆将模仁顶出下模后,使得两个模仁分开,从而将产品与型腔分离,产品与顶杆之间无接触,也就避免了产品发生形变或留有痕迹的情况,显著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目前,注塑模具在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模具的脱模都采用顶杆来将产品顶出,产品因受力不均匀或受力面积小会发生形变或留下痕迹;二是顶杆在顶出产品后无法自动复位,进而使得模具的加工周期增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产品质量差、工作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包括底座和上模,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模脚,所述模脚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所述上模的底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第一下模仁以及第二下模仁相对设置形成型腔;
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通过螺母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顶杆,两组顶杆分别与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底部滑动配合;
所述顶板上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复位杆,所述下模的底部开设有复位槽,复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通过螺栓与所述复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的顶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呈倾斜状,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一端均嵌入在燕尾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模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复位槽的内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所述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下模仁和第二下模仁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顶杆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体结构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下模仁、第二下模仁、支撑板、滑槽以及顶杆等结构的设置,在脱模时,顶杆只与模仁接触,在顶杆将模仁顶出下模后,使得两个模仁分开,从而将产品与型腔分离,产品与顶杆之间无接触,也就避免了产品发生形变或留有痕迹的情况,显著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复位槽、复位弹簧、顶块以及复位杆等结构的设置,当模具完成脱模动作后,气缸停止工作,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使顶板带动顶杆向下移动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开模时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脱模时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底座、2模脚、3下模、31第一下模仁、32第二下模仁、4上模、41上模仁、5凹槽、6支撑板、61燕尾槽、7滑槽、8复位槽、9顶杆、10复位杆、11复位弹簧、12顶块、13气缸、14顶板、15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包括底座1和上模4,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模脚2,模脚2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下模3,下模3的顶部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上模4的底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上模仁41,上模仁41、第一下模仁31以及第二下模仁32相对设置形成型腔;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气缸13,气缸13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的端部通过螺母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14,顶板1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顶杆9,两组顶杆9分别与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底部滑动配合;顶板14上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复位杆10,下模3的底部开设有复位槽8,复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12,顶块12通过螺栓与复位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下模仁31、第二下模仁32、支撑板6、滑槽7以及顶杆9等结构的设置,在脱模时,顶杆9只与模仁接触,在顶杆9将模仁顶出下模后,使得两个模仁分开,从而将产品与型腔分离,产品与顶杆之间无接触,也就避免了产品发生形变或留有痕迹的情况,显著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通过复位槽8、复位弹簧11、顶块12以及复位杆10等结构的设置,当模具完成脱模动作后,气缸13停止工作,在复位弹簧11的推动下使顶板14带动顶杆9向下移动自动复位,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下模3的顶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61,燕尾槽61呈倾斜状,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一端均嵌入在燕尾槽61的内部,上模4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支撑板6相匹配的凹槽5,复位槽8的内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顶块12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7,顶杆9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体结构的滑块,滑块与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模4与下模3均安装在注塑成型机上,上模4与移动模板固定连接,下模3与固定模板连接,在上模4与下模3之间还设有导柱(导柱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在驱动装置作用下使移动模板带动上模4与下模3合模,工作时,图1为模具合模状态,上模4与下模3闭合,上模仁411、第一下模仁31以及第二下模仁32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型腔,在注塑机射入原料后,在型腔内部冷却成型;
进一步的,产品成型后,参阅图2,开模阶段:上模4在移动模板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与下模3分离开模,参阅图3,脱模阶段:随后气缸13动作,推动顶板14向上移动,顶板14带动顶杆9和复位杆10向上移动,两组顶杆9分别推动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向上移动,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沿燕尾槽61滑动向两侧打开,此时顶杆9顶部的滑块在滑槽7中自适应滑动,当第一下模仁31与第二下模仁32完全打开时,产品与模仁内的型腔分离,完成脱模动作,而复位杆10在带动顶块12向上移动时会使复位弹簧11受力压缩,当脱模动作完成时,气缸13停止动作,借助复位弹簧11的弹力复位杆10则被推动带动顶板14和顶杆9同时向下移动复位,工作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包括底座(1)和上模(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模脚(2),所述模脚(2)的顶部通过螺丝连接有下模(3),所述下模(3)的顶部分别滑动设置有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所述上模(4)的底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上模仁(41),所述上模仁(41)、第一下模仁(31)以及第二下模仁(32)相对设置形成型腔;
所述底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气缸(13),所述气缸(13)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杆(15),活塞杆(15)的端部通过螺母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顶杆(9),两组顶杆(9)分别与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底部滑动配合;
所述顶板(14)上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复位杆(10),所述下模(3)的底部开设有复位槽(8),复位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块(12),所述顶块(12)通过螺栓与所述复位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3)的顶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有对称布置的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一侧开设有燕尾槽(61),所述燕尾槽(61)呈倾斜状,所述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一端均嵌入在燕尾槽(6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4)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6)相匹配的凹槽(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槽(8)的内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与所述顶块(12)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底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模仁(31)和第二下模仁(32)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顶杆(9)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体结构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7)的内部滑动连接。
CN202020540757.0U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Active CN212021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0757.0U CN212021569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40757.0U CN212021569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21569U true CN212021569U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9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40757.0U Active CN212021569U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21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88753U (zh) 一种显微镜加工用镜座成型模具
CN212021569U (zh) 一种新型底座模具
CN216373217U (zh) 一种二次滑块脱产品倒扣注塑模具
CN210791872U (zh) 一种气动脱料模具
CN214236227U (zh) 一种压铸产品二次顶出模具
CN212021568U (zh) 一种新型载座模具
CN210415397U (zh) 一种同步顶出过程中实现分级抽芯的结构
CN211194802U (zh)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CN209552367U (zh) 一种汽车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CN108015994B (zh) 基于型腔取件的汽车前保险杠注塑模具
CN213563818U (zh) 一种弹簧二次顶出机构
CN214645157U (zh) 一种塑胶模具顶出结构
CN201268077Y (zh) 一种具有定模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8749030U (zh) 一种用于锥筒压塑件的压塑模具
CN211542172U (zh) 注塑件弧形边角部防变形出模结构
CN213830107U (zh)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具有耐磨性能的模具
CN219944571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压铸模具
CN210791693U (zh) 一种模具顶针板用二次顶出机构
CN209738211U (zh) 一种微型注塑机的新型顶出装置
CN216506518U (zh) 一种复合抽芯式成型模具
CN204036780U (zh) 新型双向顺序推出机构模具
CN21859356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抽芯模具
CN215849440U (zh) 一种模具自动切水口结构
CN215434584U (zh) 控制器上盖模具
CN217257949U (zh) 汽车前照灯中板装饰框注塑模防粘模弹块脱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