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0195U - 侧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侧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0195U
CN210760195U CN201921386170.2U CN201921386170U CN210760195U CN 210760195 U CN210760195 U CN 210760195U CN 201921386170 U CN201921386170 U CN 201921386170U CN 210760195 U CN210760195 U CN 210760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door
reinforcing
outer plate
p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61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健
田运峰
孟汉
王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61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0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0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0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门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包括侧门内板;侧门外板,设于侧门内板外侧;外板加强板,设于侧门内板外侧且与侧门内板连接,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向下延伸至侧门内板中部;外板支撑板,设于外板加强板下部外侧且与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固接,外板支撑板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连接,外板支撑板的外侧与侧门外板连接;以及防撞梁,设于外板支撑板下方,防撞梁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连接,防撞梁的外侧与侧门外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及车辆有增强外板支撑板对侧门外板的支撑作用,防止侧门外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变形甚至破坏,同时提高侧门抵抗扭转及下垂变形的能力,提高车辆侧门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侧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门总成及包含该侧门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侧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其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防撞性能、密封性能、开合的便利性能等,防撞性能尤为重要,这是由于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因此,针对汽车侧门外板的支撑结构是车辆侧门设计的重点。现有的汽车侧门外板的支撑结构中,外板支撑板中间位置对侧门外板中部支撑强度较小,不利于提高侧门外板受到外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门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外板支撑板中间位置对侧门外板中部支撑强度较小,不利于提高侧门外板受到外力时抵抗形变能力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门总成,包括:侧门内板;
侧门外板,设于所述侧门内板外侧;
外板加强板,设于所述侧门内板外侧且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向下延伸至所述侧门内板中部;
外板支撑板,设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下部外侧且与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固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外侧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以及
防撞梁,设于所述外板支撑板下方,所述防撞梁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防撞梁的外侧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支撑板包括:
上连接部,与所述外板加强板固接;
下连接部,设于所述上连接部下方且与所述外板加强板固接;以及
中部加强部,设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所述中部加强部向外凸出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且所述中部加强部上设有向后开口的加强槽,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外侧面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加强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下部且与所述加强槽对应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加强板中部设有减重孔,所述外板加强板后部设有把手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减重孔沿前后方向设有多个,相邻的所述减重孔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外侧面和所述侧门外板之间通过减震膨胀胶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加强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上部通过包边结构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外板支撑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外板加强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的前端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防撞梁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侧门内板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梁中部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上设有向内侧开口的支撑槽,所述支撑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侧门总成,其外板加强板、外板支撑板及防撞梁为从上至下分布,使外板加强板扩大到侧门内板中部,且到达外板支撑板的位置,使外板支撑板与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固接,可增强外板支撑板对侧门外板的支撑作用,防止侧门外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变形甚至破坏,同时提高侧门抵抗扭转及下垂变形的能力,提高车辆侧门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门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侧门总成,有效提高了侧门外板抵抗形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辆整体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外板加强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外板支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防撞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外板加强板和外板支撑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侧门内板;2-外板加强板;3-外板支撑板;301-上连接部;302-下连接部;303-中部加强部;304-加强槽;4-防撞梁;5-第一加强筋;6-减重孔;7- 把手避让孔;8-第二加强筋;9-支撑凸起;10-支撑槽;11-A焊点;12-B焊点; 13-C焊点;14-D焊点;15-E焊点;16-F焊点;17-G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进行说明。所述侧门总成,包括:侧门内板1、侧门外板、外板加强板2、外板支撑板3及防撞梁4。
侧门外板设于侧门内板1外侧,两者之间可以直接连接;外板加强板2设于侧门内板1外侧且与侧门内板1连接,外板加强板2的下部向下延伸至侧门内板1中部;外板支撑板3设于外板加强板2下部外侧且与外板加强板2的下部固接,外板支撑板3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1连接,外板支撑板3的外侧与侧门外板连接;防撞梁4设于外板支撑板3下方,防撞梁4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1连接,防撞梁4的外侧与侧门外板连接。
车辆侧门外板的上部造型中存在较多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增大外板上部凹陷刚度,而外板中部基本为曲率较大曲面,凹陷刚度主要靠外板支撑板及后期添加补强胶片保证,由于外板支撑板跨度较大,在中间位置提供的支撑力较小。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外板加强板2、外板支撑板3及防撞梁4为从上至下分布,使外板加强板2扩大到侧门内板1中部,且到达外板支撑板3的位置,使外板支撑板3与外板加强板2的下部固接,可增强外板支撑板3对侧门外板的支撑作用,防止侧门外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较大变形甚至破坏,同时提高侧门抵抗扭转及下垂变形的能力,提高车辆侧门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图2、图7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板支撑板3的下边缘和外板加强板的下边缘基本平齐,保证了两者之间的装配接触面积,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贴合侧门外板,同时提高外板加强板的结构强度,外板加强板2上部为弧面型。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4、图7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板支撑板3包括上连接部301、下连接部 302及中部加强部303。
上连接部301与外板加强板2固接;下连接部302设于上连接部301下方且与外板加强板2固接;中部加强部303设于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之间,中部加强部303向外凸出于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且中部加强部 303上设有向后开口的加强槽304,中部加强部303的外侧面与侧门外板连接。
中部加强部303与外板加强板2配合形成盒状结构,能够有效增大外板支撑板3中间位置对侧门外板的支撑力。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用于实现外板支撑板3与外板加强板2的连接固定,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呈条状结构,能分别在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上沿各自长轴的方向设置多个连接点位,能使外板加强板2和外板支撑板3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进而使外板支撑板3与侧门内板1之间连接更紧密,能够有效增大侧门抵抗扭转或者下垂的能力。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连接部 301、下连接部302和中部加强部303之间为一体成型的构件,整体径向截面呈“几”字形,中部加强部303的径向截面为梯形,其结构强度较大,同时重量较轻。
请参阅图3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板加强板2上设有位于外板加强板2下部且与加强槽304对应的第一加强筋 5,第一加强筋5呈条状。第一加强筋5为凸筋,能够增强外板加强板2下部的抗弯强度,进而有效增强上述盒状结构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加强筋5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一个加强凸筋结构,也可以是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加强凸筋结构。
进一步地,参阅图1至图3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板加强板2中部设有减重孔6,外板加强板2后部设有把手避让孔7。减重孔6能在保证外板加强板2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外板加强板2的重量,降低侧门总成整体的重量。把手避让孔7配合车门把手结构,预留出孔位,便于后续的组装。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减重孔6沿前后方向设有多个,相邻的减重孔6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8。设置多个减重孔6能防止减重孔过大削弱外板加强板2上部的结构强度,再在相邻的减重孔6之间设置第二加强筋8,能进一步保障开孔位置周边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部加强部303的外侧面和侧门外板之间通过减震膨胀胶层连接。
减震膨胀胶层可以是以合成橡胶及树脂为基材的汽车专用膨胀胶带、胶片,具有优良的油面粘接性、可操作性、高膨胀率、填充性、弹性及良好附着性,吸音、减震降噪效果好,同时还方便施工,能有效满足外板支撑板3与侧门外板的连接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板加强板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1焊接固定,外板加强板2的上部通过包边结构与侧门外板连接;外板支撑板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侧门内板1焊接固定,外板支撑板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外板加强板2焊接固定。焊接固定方式能有效防止改变结构后零件数目增加的情况发生。
传统的底部防撞结构由防撞杆和防撞支架构成,由于防撞杆形状的限制且防撞杆挂镀较大,需要在防撞杆两端及中部添加防撞杆支架,防撞杆支架直接与侧门内板连接,防撞杆直接与防撞杆支架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撑结构为梁体,使防撞梁4的前端与侧门内板1焊接固定,防撞梁4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侧门内板1固接,支撑结构简单,组装效率更高。
外板支撑板3、外板加强板1和防撞梁4上焊接点位分布具体参阅图3至图5,外板加强板2前端上部设有A焊点11,外板加强板2后端上部设有B焊点12,外板加强板2的下部设有C焊点13;外板支撑板3前端设有D焊点14,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上分别设有与C焊点13对应的E焊点15,外板支撑板3后端设有F焊点16;防撞梁4前端设有G焊点17。
外板加强板2通过A焊点11和B焊点12与侧门内板1焊接固定,外板支撑板3的上连接部301和下连接部302通过E焊点15与C焊点13对应焊接,实现外板支撑板3和外板加强板2的焊接固定,外板支撑板3通过D焊点14 和F焊点16与侧门内板1焊接固定,防撞梁4前端通过G焊点17与侧门内板 1实现焊接固定,防撞梁4后端通过螺栓等螺纹连接件实现与侧门内板1的连接。
请参阅图1、图2、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撞梁4中部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凸起9,支撑凸起9上设有向内侧开口的支撑槽10,支撑凸起9的外侧面与侧门外板连接。防撞梁4为一体成型构件,整体径向截面呈“几”字形,支撑凸起9的径向截面为梯形,能够有效增大防撞梁4中间位置对侧门外板的支撑力,同时重量较轻。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门总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凸起9的外侧面和侧门外板之间通过减震膨胀胶层连接。减震膨胀胶层可以是以合成橡胶及树脂为基材的汽车专用膨胀胶带、胶片,具有优良的油面粘接性、可操作性、高膨胀率、填充性、弹性及良好附着性,吸音、减震降噪效果好,同时还方便施工,能有效满足防撞梁4与侧门外板的连接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侧门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采用上述的侧门总成,有效提高了侧门外板抵抗形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辆整体使用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门内板;
侧门外板,设于所述侧门内板外侧;
外板加强板,设于所述侧门内板外侧且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向下延伸至所述侧门内板中部;
外板支撑板,设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下部外侧且与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下部固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外侧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以及
防撞梁,设于所述外板支撑板下方,所述防撞梁的前端及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连接,所述防撞梁的外侧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支撑板包括:
上连接部,与所述外板加强板固接;
下连接部,设于所述上连接部下方且与所述外板加强板固接;以及
中部加强部,设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所述中部加强部向外凸出于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且所述中部加强部上设有向后开口的加强槽,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外侧面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上设有位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下部且与所述加强槽对应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呈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加强板中部设有减重孔,所述外板加强板后部设有把手避让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沿前后方向设有多个,相邻的所述减重孔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加强部的外侧面和所述侧门外板之间通过减震膨胀胶层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加强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外板加强板的上部通过包边结构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所述外板支撑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外板支撑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外板加强板焊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的前端与所述侧门内板焊接固定,所述防撞梁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侧门内板固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中部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上设有向内侧开口的支撑槽,所述支撑凸起的外侧面与所述侧门外板连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门总成。
CN201921386170.2U 2019-08-23 2019-08-23 侧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0760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170.2U CN210760195U (zh) 2019-08-23 2019-08-23 侧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170.2U CN210760195U (zh) 2019-08-23 2019-08-23 侧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0195U true CN210760195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1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6170.2U Active CN210760195U (zh) 2019-08-23 2019-08-23 侧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01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298A (zh) * 2021-04-26 2021-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1298A (zh) * 2021-04-26 2021-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CN113071298B (zh) * 2021-04-26 2023-02-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式车门外板加强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CN210760195U (zh) 侧门总成及车辆
CN213735195U (zh) 用于车辆的b柱总成和车辆
CN111469930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1167108U (zh) 后车体焊接总成
CN112606912A (zh) 一种后纵梁总成及车辆
CN209208427U (zh) 一种汽车前门窗台加强结构
WO2008108597A1 (en) Crash box for an automobile
CN210502898U (zh) 前翼子板总成
CN209704281U (zh) 车门铰链安装板、车身组件及车辆
CN202449079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加强结构
CN217260311U (zh) 一种汽车前罩和车辆
CN208021559U (zh) 一种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1472476U (zh) 一种汽车中立柱安全带调节器加强件安装结构
CN217598303U (zh) 车门外板组件、车门和车辆
CN210258560U (zh) 前段加强型汽车前纵梁
CN215553598U (zh) 一种汽车门槛结构加强件
JPWO2020149296A1 (ja) 自動車ドア
CN214112702U (zh) 一种乘用车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10761002U (zh) 前轮罩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2797112U (zh) 一种c柱与门槛梁连接结构
CN210101557U (zh) 加强型保险杠横梁总成
CN210191121U (zh) 一种车门防撞梁总成结构
CN221049790U (zh) 后侧围加强构造
CN213384465U (zh) 车身后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