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4144U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24144U CN206224144U CN201621282336.2U CN201621282336U CN206224144U CN 206224144 U CN206224144 U CN 206224144U CN 201621282336 U CN201621282336 U CN 201621282336U CN 206224144 U CN206224144 U CN 2062241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uating rod
- power reception
- handle box
- power
- relief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Patch Board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该处理盒中的作用杆,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通过在作用杆上设置所述第二避让部,当关闭盖门时,越过保持面的盖门部分将进入第二避让部中,从而有效减轻盖门关闭过程中的阻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该处理盒中的作用杆。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是现代办公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常见的设备包括激光打印机、激光复印机等,二者均是利用加载有目标信息的激光束扫描感光元件表面,在感光元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再用显影剂将静电潜像显影,最后通过设备内的转印装置将显影后的静电潜像转印至介质材料,从而完成成像过程。
上述显影剂一般被容纳在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内的处理盒中,上述感光元件作为一种旋转件可以被安装在设备内部,也可以被安装在处理盒内。
以上述激光打印机以及感光元件安装在处理盒内为例,感光元件包括表面涂覆有感光材料的感光圆筒以及安装在感光圆筒一个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从激光打印机内部接收驱动力,并将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至感光元件以驱动感光元件旋转工作。
现有的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感光圆筒一个末端的齿轮部以及安装在齿轮部中且可自由摆动的动力接收件,该动力接收件的一端为球体,通过一根销钉将动力接收件与齿轮部结合起来,另一端从激光打印机内部接收驱动力,并由所述销钉将驱动力传递至齿轮部,进而驱动感光圆筒旋转。此种结构中的动力接收件由于其安装在齿轮部中的一端为球体,因而,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可相对于感光圆筒的旋转轴线自由偏摆,即二者旋转轴线可以共轴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如上所述,现有的动力接收件在齿轮部内可自由摆动,因而,动力接收件的球体与齿轮部并不是紧配合,当处理盒或者旋转件处于运输过程中时,所述动力接收件有可能会与齿轮部脱离结合,使得动力传递装置整体失效,从而造成终端用户无法使用处理盒的不利情况,因此,现有的动力传递装置乃至现有的处理盒均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安装于处理盒中的动力接收件没有安装球体,其旋转轴线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始终共轴,且动力接收件与齿轮部通过连接机构成为一体,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接收件不会存在与齿轮部脱离结合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作用杆,适用于具有壳体的处理盒中,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在包括处理盒纵向和横向所在的平面摆动。
作为可行方案之一,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与受力部相邻的位置。
当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时,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受力部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弯折。
作为另一个可行方案,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受力部上,此时,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或者说所述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旋转件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如上所述的作用杆,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作用杆与壳体之间的辅助复位件,所述作用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容纳槽,辅助复位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容纳槽相对。
通过在作用杆上设置所述第二避让部,当关闭盖门时,越过保持面的盖门部分将进入第二避让部中,从而有效减轻盖门关闭过程中的阻力。
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传递装置不用安装球体,因此,当处理盒或者旋转件处于运输过程中时,所述动力接收件不会存在与齿轮部脱离结合的可能,从而有效保证了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动力传递装置失效导致的终端用户不能使用处理盒的不利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设备内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的结合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间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E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F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G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Y方向的剖视图。
图3H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X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传递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处理盒装入设备预定位置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5B是沿-Z方向观察图5A的示意图。
图6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处理盒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6B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C是沿-Z方向观察图6A的示意图。
图6D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E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A是处理盒安装到达预定位置,盖门与作用杆开始接触的状态示意图。
图7B是沿-Z方向观察图7A的示意图。
图7C是沿Y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
图7D是沿Z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
图8A是盖门完全关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完全结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8B是盖门与作用杆的接触点在作用杆上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8C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Y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
图8D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Z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
图9A是动力输出件停止旋转,动力接收件准备与动力输出件脱离结合的示意图。
图9B是动力接收件和动力输出件准备脱离结合时,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1放大示意图。
图10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B是图10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2放大示意图。
图11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3放大示意图。
图12A-图12C是动力接收件从脱离死角位置与动力输出件完全脱离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定义处理盒C的长度方向为纵向X,处理盒的装机方向为横向Y,垂直于所述纵向X和横向Y的方向为竖向Z,下述纵向、横向和竖向均与此定义一致。
沿纵向X,所述处理盒C的两端分别为驱动端F和导电端E,当处理盒C装入设备后,导电端E与设备中的导电触点接触而接收电能,驱动端F与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4结合而接收驱动力。
处理盒C包括处理盒壳体1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未示出),所述旋转件具有旋转轴线L1,包括旋转件以及与旋转件连接的驱动组件D0,所述驱动组件D0可拆卸地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且位于处理盒C的驱动端F,驱动组件D0包括相互结合的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固定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当作用杆3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3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
本实用新型中,当安装有所述动力传递装置2以及作用杆3的处理盒C被安装至设备中,并向作用杆3施加外力时,作用杆3可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从自由位置向工作位置摆动,动力传递装置2随着作用杆3的摆动完成与设置在设备中的动力输出件4(将在下文中描述)的结合与分离。
[设备内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
图2是设备内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动力输出件4和导引件5,动力输出件4包括整体呈圆柱状的驱动轴41、位于驱动轴一个末端的锥形部42、沿驱动轴径向向外延伸的动力输出杆43、位于所述锥形部自由端的驱动轴末端面44、以及沿旋转轴线L4从所述末端面开始向远离该末端面的方向在驱动轴上延伸的凹陷部45。所述末端面44位于驱动轴41的一个末端,凹陷部45与动力输出杆43相邻设置,动力输出杆43在驱动轴上靠近锥形部42所在的一端,且沿旋转轴线L1,所述凹陷部45延伸的超过动力输出杆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输出杆13优选为两个,且处于驱动轴11径向相对的位置;如图2所示,沿驱动轴41的径向,凹陷部45的凹陷深度为h1。
所述动力输出件4与设备内的电机连接,以接收电机输出的动力,动力输出件4绕旋转轴线L4沿r2所示方向旋转;同时,驱动轴41与所述末端面44相对的末端还与弹簧(未示出)连接,当末端面44受到沿旋转轴线L4向动力输出杆43方向的作用力时,驱动轴41压缩弹簧,当该作用力消失时,驱动轴41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从而,该驱动轴41在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量。
导引件5包括基座51以及从基座一侧延伸的导引件突起52,如图2所示,导引件具有位于基座上面并向驱动轴41的基座顶面55以及位于导引件突起上并面向所述末端面44的迫推面53,所述迫推面53为斜面,同时,在所述导引件突起52上还设置有迫推槽54,所述迫推槽54从突起顶端向基座51的方向凹陷,并与迫推面53相交。如上所述,动力输出件4与导引件5间隔设置,根据二者的相对位置,当动力输出件4处于自然状态时,定义导引件5与所述末端面44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一空间S1,基座顶面55与驱动轴41之间形成的空间为第二空间S2,当驱动轴41旋转时,所述动力输出杆43经过第二空间S2。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的结合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实用新型中中间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D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E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F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G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Y方向的剖视图;图3H是本实用新型中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沿X方向的剖视图。
[作用杆]
如图3所示,为支撑旋转件,所述处理盒C还包括安装在壳体1上的支架12,同时,为支撑并保护处理盒C中的齿轮组,所述处理盒壳体1包括安装在处理盒C驱动端F的端盖11,如图所示,所述端盖11与动力传递装置2同侧,作用杆3安装在处理盒壳体1上,具体地是安装在端盖11上,当处理盒被安装至设备内并关闭设备盖门6时,所述作用杆3与盖门触碰,并受到盖门的作用力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作用杆3为杠杆,即作用杆3在工作时将会绕旋转部转动,所述旋转部形成为在端盖11上设置凹部,在作用杆3的相应位置设置与所述凹部结合的凸部,或者在端盖11上设置凸部,在作用杆3的相应位置设置与所述凸部结合的凹部。为简化处理盒结构,所述支架12上还设置有允许作用杆3通过的缺口120(将在下文中描述)。
如图3、图3A和图3B所示,作用杆3包括中间杆30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31和抬升部32,所述受力部31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31a和保持面31b,所述压迫面31a为斜面,用于在关闭盖门的过程中接收来自盖门的作用力,其倾斜方向为在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相对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倾斜,且沿-X方向,该斜面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述保持面31b用于在关闭盖门后保持与盖门接触,并不断接收来自盖门的作用力;所述抬升部32包括设置在作用杆3自由末端的插入块321,所述插入块321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部以在端盖11上设置凹部,在作用杆3的相应位置设置与凹部结合的凸部为例对作用杆3进行说明,因而,所述作用杆3还包括从中间杆30上突出的旋转突起33,相应的,如图3所示,端盖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旋转突起33配合的旋转凹槽113,为保证作用杆3的工作稳定性,所述旋转突起33和旋转凹槽113均设置成两个;继续如图3A和图3B所示,两个旋转突起33从中间杆30上沿垂直于中间杆的长度方向相对突出,或者说,在处理盒的竖向所在的方向突出(如图3所示),但两个旋转突起33相互分离,当旋转突起33与旋转凹槽113配合时,此种设计有助于减小旋转突起33与旋转凹槽11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作用杆3的灵活性。
当盖门关闭后,所述保持面31b保持与盖门接触,为避让部分盖门,所述作用杆3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301,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第二避让部301呈凹槽状,设置在中间杆30上,且与受力部31相邻。具体的,所述第二避让部301由中间杆30向靠近处理盒壳体1的方向凹陷,或者说第二避让部301由中间杆向远离保持面31b的方向弯折。
为更进一步增强作用杆3工作时的稳定性,如图3所示,端盖11上还设置有导槽110,当作用杆3运动时,所述导槽110用于引导作用杆3,更好的保证作用杆3的运动轨迹处于所述包括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同时,为防止作用杆3从端盖11上脱落,所述处理盒壳体1还包括安装在端盖11上的护盖13,当作用杆3安装完毕后,所述护盖13被安装至端盖11上,作用杆3被夹持在端盖与护盖之间,同样的,护盖13也可以起到保持作用杆3的运动轨迹的作用。
[支架]
下面结合图3A、图3E和图3F描述支架12,为便于描述,在图3A中,仅示出了支架12、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的结合状态。
首先,如图3E所示,支架12包括用于允许动力传递装置穿过的第三通孔124、沿第三通孔的圆周方向,设置在第三通孔周边的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12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122之间的缺口120。沿处理盒的装机方向A,所述缺口120位于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122的上游,当支架12、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相互结合后,沿处理盒的装机方向A,所述缺口120也位于动力传递装置2的上游,当然,所述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122还可以是沿第三通孔的圆周方向一体形成的凸块,此时,缺口120位于一体形成的凸块的上游;优选的,所述缺口120为具有缺口底面123的U形部,且缺口底面123为平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缺口底面123还可以是曲面或者不规则面,也就是说缺口底面123可以定义为:缺口120沿旋转轴线L1离旋转件最近的面。
如图3A所示,作用杆3穿过缺口120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动力传递装置2穿过第三通孔124,且通过安装在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而安装在处理盒上,支架12也固定安装在处理盒上。当作用杆3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完毕后,所述作用杆3与作用杆在缺口底面123上的投影所处位置之间形成第三空间S3,即作用杆3的底面与作用杆在缺口底面123上的投影所处的位置不接触,如图所示,二者之间具有高度差h3,当动力传递装置2向靠近旋转件的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三空间S3用于提供允许抬升部32也向靠近旋转件的方向运动的空间,防止因所述抬升部32的运动被阻挡而出现动力传递装置2与动力输出件脱离困难的问题。
考虑到所述缺口120的作用是允许作用杆3穿过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并提供部分作用杆3随动力传递装置2做伸缩运动时的运动空间,很明显的,所述缺口120不仅可以是具有缺口底面123的U形部,还可以是一个通孔,即缺口120还具有缺口顶面(未示出),此时的缺口120为口形部,作用杆3穿过缺口顶面和缺口底面之间的空间;同时,为保证抬升部32有向远离旋转件的运动空间,当作用杆3与动力传递装置2结合完毕后,所述作用杆3除了与作用杆在缺口底面123上的投影所处的位置之间形成第三空间S3外,作用杆3与作用杆在缺口顶面上的投影所处的位置之间也形成空间;同样的,所述缺口顶面可以定义为:缺口120沿旋转轴线L1离旋转件最远的面。进一步的,如图3F所示,所述缺口120还可以是即不存在缺口顶面也不存在缺口底面的空间,此时,缺口120与第三通孔124形成为一体,当支架12、动力传递装置2和作用杆3结合时,作用杆3将直接投影在齿轮部25上;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缺口120还可以是只有缺口顶面,没有缺口底面的形状。
缺口120的形状可以有上述几种变换,然而,从产品材料成本、产品结构稳定性以及产品组装的难易程度方面考虑,所述缺口120为仅具有缺口底面123的U形部时更有优势,由于此时的缺口不存在顶面,沿旋转轴线L1从动力传递装置2向着旋转件看去,缺口120没有阻挡,因而,作用杆3可以更快的穿过缺口120,且具有U形缺口的支架在生产时所需的材料更少、结构更稳定,因而其成本也更低。
[动力传递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动力传递装置2包括动力接收件21、连接件27、齿轮部25以及复位件24,所述复位件24与连接件27和齿轮部25连接,动力接收件21与连接件27连接,连接件27还与齿轮部25配合,用于将动力接收件21从外部接收到的驱动力传递至齿轮部25;所述齿轮部25还与旋转件的一个纵向末端固定连接,用于在接收到驱动力后带动旋转件旋转;所述作用杆3的抬升部32与连接件27结合,用于通过控制连接件27的运动进而控制动力接收件21的伸出和缩回,因而,动力接收件21可在其旋转轴线L2的方向上伸出和缩回。本实用新型中,在动力传递装置2安装完毕后,复位件24将一直处于施加作用力的状态,且不论动力传递装置2处于何种状态,所述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齿轮部25的旋转轴线L3总是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共轴,因此,动力接收件21还可以沿着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伸出与缩回。
所述动力接收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211和第二部分212,第二部分212用于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并接收来自动力输出件的驱动力,所述第一部分211为柱状体,用于与连接件27连接,进而与旋转件的末端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件24为一对拉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连接件27上,另一端固定在齿轮部25上,且拉簧一直处于被拉伸状态;为实现动力接收件21与连接件27的连接,常用的方案为:在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211a,相应的,在连接件27上设置第二连接孔(未示出),连接销26分别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211a;当然,动力接收件21与连接件27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在动力接收件第一部分211上设置突起,并在连接件27上设置卡槽的方式来实现。
动力接收件的第二部分212包括与第一部分211连接的支撑部212a以及从支撑部上向远离第一部分突出的动力接收部212b,当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时,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与动力输出杆43结合,优选的,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部212a为圆盘状,动力接收部212b沿支撑部212a的圆周方向径向相对设置,沿支撑部212a的圆周方向,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之间形成进入口212c。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件27包括分体设置的中间件22和支撑件23,动力接收件21穿过中间件22并进入支撑件23中,且动力接收件21和支撑件23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因而,中间件22、支撑件23和动力接收件21连为一体。
如图3所示,支撑件23包括支撑台230、面向中间件22的支撑孔232、以及从支撑台向外侧突出的动力传递部233,所述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1进入支撑孔232中,动力传递部233与齿轮部25配合,用于向齿轮部25传递驱动力,所述支撑孔232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只要能够将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容纳即可。当连接件27与动力接收件通过连接销26连接时,所述支撑件23还包括穿过支撑台230的第三连接孔231;如上所述,拉簧2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件27上,因而,拉簧24的一端可以固定在支撑件23上,也可以固定在中间件22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拉簧2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23上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支撑件23还包括从支撑台23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34,拉簧24的一端固定在突出部234上。
如图3C所示,中间件22包括底座221、从底座上表面221a沿旋转轴线L2/L3向外延伸的结合部222、穿过底座221的第一通孔223、穿过结合部222的第二通孔224以及设置在结合部顶端的第一避让部225;沿旋转轴线L2/L3,所述第一避让部225位于第二通孔224之上,当动力接收件21缩回时,支撑部212a与第一避让部225相对。所述第一通孔223的中心线与第二通孔224的中心线相交,其中,第一通孔223用于允许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1穿过,第二通孔224用于与作用杆3结合,因此,第一通孔223的中心线即为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221为圆柱台,结合部222从圆柱台上表面221a的部分圆周方向上向外延伸,而非整个圆周。如上所述,作用杆3的抬升部32与连接件27结合,具体为抬升部32的插入块321插入至所述第二通孔224中(如图3G和图3H所示)。
如图3D所示,齿轮部25包括圆柱状的凸缘体250、由凸缘体围合形成的凸缘腔251、在凸缘腔内壁上形成的第一容纳部253和第二容纳部254、沿旋转轴线L3在凸缘体250的一个末端设置的齿轮255、以及沿旋转轴线L3从凸缘体250向远离齿轮255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52,所述齿轮255用于将动力传递部233传递过来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的其他部件,延伸部252用于固定拉簧24的另一端(如图3G和图3H所示)。当动力传递装置2完成装配后,所述拉簧24被容纳在第二容纳部254中,动力传递部233被容纳在第一容纳部253中。
如上所述,作用杆的抬升部32与连接件27结合,用于通过控制连接件27的运动进而控制动力接收件21的伸出和缩回,而连接件27包括分体设置的中间件22和支撑件23,动力接收件穿过中间件22并进入支撑件23中,当中间件22受到抬升部32的作用力后,需通过一个传递机构将作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件2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传递机构与动力接收件的第一部分211连接,并与中间件的底座上表面221a抵接,具体为,传递机构为固定在动力接收件第一部分211上的卡簧28或者从动力接收件第一部分211的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台阶部。
如图3、图3G和图3H所示,当所述传递机构为卡簧28时,为防止卡簧28脱落,所述动力接收件第一部分211外表面还设置有卡口槽211b,卡簧28卡接在卡口槽211b上。当动力传递装置2装配完毕,且作用杆3完成与动力传递装置的连接后,如图3G和图3H所示,抬升部32的插入块321插入至中间件22的第二通孔224中,动力接收件21穿过中间件22进入支撑件23中,连接销26穿过支撑件23和动力接收件21,拉簧24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件23上,另一端固定在延伸部252上。
如上所述,作用杆3为绕旋转部旋转的杠杆,为保证所述抬升部32产生足够大的作用力,如图3H所示,受力部的自由末端面31c到旋转部中点的距离t1与插入块321末端面到旋转部中点的距离t2满足:t1>5t2,上述t1和t2是指在作用杆3长度方向的距离,在图3中具体为沿处理盒横向Y所在方向的长度。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7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3和中间件22为一体形成,动力接收件21仍然穿过中间件22进入支撑件23中,且本实施例的结合部222是从底座上表面221a的整个圆周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在结合部222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用于接纳插入块321的环形槽226;此时,所述环形槽226即相当于上述第二通孔224,底座上表面221a即相当于上述第二通孔底面224b。
由于中间件22与支撑件23一体形成,且动力接收件21与支撑件23通过连接销26连接,因此,当插入块321向中间件22施加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可通过中间件22以及支撑件23施加至动力接收件21上,从而使得动力接收件21伸出和缩回。
下面结合其他附图详细描述处理盒C的安装以及动力接收件21的伸出和缩回过程,为便于观察动力接收件21的运动过程,以下附图中均未显示所述支架12。
图5A是处理盒装入设备预定位置前的状态示意图;图5B是沿-Z方向观察图5A的示意图;图6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处理盒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6B是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C是沿-Z方向观察图6A的示意图;图6D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安装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E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沿安装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和导引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设备盖门6包括主体60以及从主体向设备内突出的作用部61,所述主体60可绕旋转轴线L5沿r2所示方向以及与r2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在打开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处理盒C装入设备后,用户沿图中A所示方向向靠近动力输出件4和导引件5运动,如上所述,拉簧24一直处于被拉伸状态,因此,此时的动力接收件21将处于缩回状态。
[动力接收件处于安装死角位置时,处理盒的安装]
如图6B所示,动力接收件21处于安装死角位置,为更清楚的描述该死角位置,图6B中仅示出了动力接收件21、动力输出件4和导引件5。
此时,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的连线平行于安装方向A,两个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与安装方向A垂直,沿垂直于安装方向A以及旋转轴线L2/L4的方向看去时,在旋转轴线L2/L4所在的方向上,动力接收部212b与锥形部42有高度为h2的重叠区域,因而,当动力接收部212b触碰到锥形部42,即锥形部42对动力接收部212b形成干涉时,将会由于所述重叠区域的存在而导致不能继续沿方向A移动处理盒,即形成所述安装死角。
如上所述,由于驱动轴41在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伸缩量,且锥形部42的表面为斜面,因此,当继续沿方向A对处理盒施加作用力时,动力接收部212b将会挤压锥形部42,使得动力输出件4沿d3所示方向缩回,最终,位于方向A下游的动力接收部212b通过锥形部42,处理盒C到达预定的安装位置,此时,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状态。
由于拉簧24通过支撑件23对动力接收件21施加拉力,使得动力接收件21沿图中d1所示方向靠近旋转件,如上所述,作用杆3的插入块321通过中间件的第二通孔224与中间件22连接,中间件22又通过上述传递机构将作用力传递至动力接收件21,因此,当动力接收件21受到拉簧24的拉力作用时,可以通过所述传递机构、中间件22将作用力传递至插入块321上,具体为第二通孔224的顶面224a与插入块321接触(如图3G和图3H所示),此时,作用杆3不与导槽110接触,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动力接收件的旋转轴线L2、齿轮部的旋转轴线L3以及动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L4共轴。
[动力接收件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时,处理盒的安装]
如图6D和6E所示,动力接收件21处于非安装死角位置,同样的,为更清楚描述该位置,图6D和图6E中也仅示出了动力接收件21、动力输出件4和导引件5。
此时,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的连线与安装方向A形成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180°,两个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不再与安装方向A垂直。所述非安装死角的最佳位置是:夹角为90°,即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的连线与安装方向A垂直,两个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与安装方向A平行,如图6D所示,虽然此时动力接收部212b与锥形部42之间仍然有高度为h2的重叠区域,但是由于两个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与安装方向A平行,如图6E所示,锥形部42可以进入所述进入口212c中,而不必与动力接收部212b触碰,因而,锥形部42不会对动力接收部212b形成干涉,处理盒C可以顺利的到达预定的安装位置。同样的,如图6A和图6C所示,所述旋转轴线L1、L2、L3和L4共轴。
[动力接收件的伸出过程]
图7A是处理盒安装到达预定位置,盖门与作用杆开始接触的状态示意图;图7B是沿-Z方向观察图7A的示意图;图7C是沿Y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图7D是沿Z方向观察正常状态下的处理盒示意图;图8A是盖门完全关闭,动力接收件与动力输出件完全结合的状态示意图;图8B是盖门与作用杆的接触点在作用杆上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8C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Y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图8D是盖门完全关闭后,沿Z方向观察处理盒的示意图。
在描述动力接收件的运动过程前,结合图3和图3B进一步描述作用杆3的相关结构。
如上所述,作用杆3包括中间杆30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31和抬升部32,所述受力部31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31a和保持面31b,如图3和图3B所示,受力部31还包括与压迫面31a邻接的第一侧面31e以及与第一侧面31e和压迫面31a邻接的第二侧面31f,当关闭盖门6时,作用杆3与盖门触碰,并受到来自盖门的作用力;为保证盖门6与作用杆3顺利的触碰,如图3和图3B所示,作用杆3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导向部31d,所述导向部31d从受力部31延伸,具体的是导向部31d包括第一导向部31d1和第二导向部31d2,所述第一导向部31d1从第一侧面31e延伸,第二导向部31d2从第二侧面31f延伸,且第一导向部31d1和第二导向部31d2连为一体,此时,受力部31的自由末端面31c即为第二导向部31d2的自由末端面。
如图3B所示,所述第一导向部31d1和第二导向部31d2均为平面,且与压迫面31a齐平,进一步的,为增强导向部31d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导向部31d2相对于压迫面31a倾斜,优选的是,第二导向部31d2与第二侧面31f垂直。
如图7A所示,处理盒C被安装至预定位置,此时,受力部31未受力而位于自由位置,用户沿r2所示方向绕旋转轴线L5关闭盖门6,随着盖门的运动,所述作用部61逐渐运动至与受力部31接触的位置;如图7B所示,作用部61上的作用点P与第一导向部31d1接触,容易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盖门6与设备之间为松配合,因此,所述作用点P首先与受力部31触碰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作用点P直接与压迫面31a触碰是最理想的状,然而,作用点P还有可能首先落在压迫面31a之外,例如,作用点P首先落在第一侧面31e或者第二侧面31f对应的区域,当继续沿r2方向关闭盖门6时,将会产生明显的顿挫感,所述作用点P才能回到压迫面31a上,甚至出现关不上盖门的现象,所述导向部31d的设置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侧面31e对应的区域是指包括第一侧面31e本身以及沿垂直于第一侧面向远离受力部3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第二侧面31f对应的区域是指包括第二侧面31f本身以及沿垂直于第二侧面向远离受力部3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
继续如图7B和图8B所示,当继续沿r2所示方向关闭盖门6时,受力部31将沿图中d1所示方向运动,同时,抬升部32沿图7B中d2所示方向运动,通过插入块321与第二通孔顶面224a的接触,插入块321带动中间件22一起沿d2所示方向运动,又通过所述传递机构,动力接收件21被沿d2所示方向拉出,拉簧24被继续拉伸;所述作用点P从B点或C点开始运动。
如图8A所示,当盖门被完全关闭,作用部61运动至与保持面31b抵接时,作用杆3到达导槽110的底端,同时,动力接收件21伸出至预定位置,且作用点P运动至D点所在位置,此时,受力部31到达工作位置,作用点P进入第二避让部301中;随着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与动力输出杆43结合;受力部31通过保持面31b从作用部61不断接收作用力而保持在图8A所示的压迫位置,相应的,动力接收件21也保持在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的位置。
由于所述第二避让部301的存在,盖门6关闭后越过保持面31b的盖门部分可以进入第二避让部301中,假设没有所述第二避让部301,盖门6在关闭的过程中,越过保持面31b的盖门部分将会与中间杆30的顶面抵接(如图9A中虚线所示),进而产生较大的阻力。由此可知,所述第二避让部301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容纳越过保持面31b的盖门部分,以减小盖门6在关闭过程中的阻力,因此,所述第二避让部301还可以设置在受力部31上,参见图9A,保持面31b沿作用杆3的长度方向向抬升部32延伸,第二避让部301从保持面31b向靠近处理盒壳体1的方向凹陷,或者说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31b向远离保持面31b的方向凹陷。
当受力部31受到盖门6的作用力,从所述自由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时,沿纵向X,受力部31的运动距离为k;参见图7C和图8C以及图7D和图8D,以保持面31b为基准,受力部31在自由位置向d1所示方向运动距离k到达工作位置,与受力部31处于自由位置时相比,受力部31处于工作位置时更靠近处理盒C的导电端E。
[动力接收件的缩回过程]
图9A是动力输出件停止旋转,动力接收件准备与动力输出件脱离结合的示意图;图9B是动力接收件和动力输出件准备脱离结合时,二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1放大示意图;图10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非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的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B是图10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2放大示意图;图11A是动力接收件处于脱离死角位置时,沿垂直于脱离方向观察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B是图11A中动力接收件、动力输出件和导引部之间相对位置的局部R3放大示意图;图12A-图12C是动力接收件从脱离死角位置与动力输出件完全脱离的过程示意图。
当动力输出件4停止旋转,用户需要将处理盒C从设备中取出时,动力接收件21的动力接收部212b和动力输出件4的动力输出杆43之间仍保持相互结合的状态,且动力接收部212b与所述凹陷部45相对。为使得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脱离结合,首先需释放施加在所述受力部31的作用力,使得受力部31沿图9A中d2所示方向运动,同时,抬升部32在拉簧24的作用下沿图9B中d1所示方向运动,动力接收件21和中间件22在拉簧24的回弹力作用下与动力输出件4脱离结合,因而,动力接收部212b与动力输出杆43脱离结合。
如图9A所示,盖门6被沿r3所示方向绕旋转轴线L5运动,所述r3所示的方向与r2所示的方向相反。随着盖门的运动,作用部61逐渐向远离保持面31b的方向运动,所述作用点P沿图8B中由D点到B点的运动方向运动,待作用点P与受力部31不再接触,施加在受力部31上的作用力完全消失,所述支撑部212a随着动力接收件21在拉簧24的作用下沿d1所示方向运动至抵靠迫推面53的位置。
同上述处理盒C的安装过程,处理盒C从设备中沿Q方向取出时,动力接收件21也存在脱离死角位置和非脱离死角位置,所述取出方向Q与安装方向A相反,因此,动力接收件21所处的脱离死角位置和非脱离死角位置分别与安装死角位置和非安装死角位置相同。
下面结合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描述动力接收件21分别在脱离死角位置和非脱离死角位置时,处理盒C的取出过程。
[动力接收件处于非脱离死角位置时,处理盒的脱离]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所述作用部61与受力部31完全脱离接触,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不与脱离方向Q垂直,且动力接收部212b与动力输出杆43已脱离结合,因此,当沿着脱离方向Q拉动处理盒C时,动力输出杆43不会对动力接收部212b沿Q方向的运动形成干涉,处理盒C可以顺利的取出,由此可知,动力接收件21的缩回过程在拉簧24的回弹力作用下即可实现。在动力接收件21由伸出向缩回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旋转轴线L1、L2、L3、L4共轴。
[动力接收件处于脱离死角位置时,处理盒的脱离]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所述作用部61与受力部31完全脱离接触,但是进入口212c在支撑部212a上的投影中心连线与脱离方向Q垂直,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的连线与脱离方向Q同向,虽然此时动力接收部212b与动力输出杆43已经脱离结合,当沿脱离方向Q拉动处理盒C时,处于脱离方向Q上游的动力接收部212b的运动将会被驱动轴41阻挡。
如图12A所示,支撑部212a被拉簧24沿d1所示方向拉动至与迫推面53抵靠,动力接收部212b与凹陷部45相对,且在动力输出件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具有高度为h3的重叠区域,由于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的外圆周表面之间仍有距离l,因此,动力接收件21仍然能够沿脱离方向Q移动l的路程,一旦动力接收件21沿脱离方向Q移动,所述支撑部212a与迫推面53的抵靠即解除,因而,动力接收件21能够在拉簧24的拉力作用下继续沿d1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当动力输出件4停止旋转时,动力接收部212b与凹陷部45相对,接着动力接收件21在拉簧24的作用下沿d1所示方向移动时,其旋转方向并未受力,因此,动力接收件21与凹陷部45仍保持相对的状态。
假设所述凹陷部45不存在,即驱动轴41为一根完整的圆柱体,虽然动力接收件21在沿图12A中Q方向移动的同时还沿d1所示方向移动,但当动力接收件21沿Q方向移动距离l后,在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仍具有重叠区域,此时的驱动轴41对动力接收部212b沿Q方向的移动仍形成干涉。
由于所述凹陷部45的存在,当动力接收部212b沿Q方向移动距离l后,可继续沿Q方向移动并进入凹陷部45内;图12B是动力接收部212b进入凹陷部45后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动力接收部212b的前边缘f1已进入凹陷部45内,此时,在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的重叠区域高度减小为h4;如上所述,凹陷部45的凹陷深度为h1,因此,在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的脱离过程中,动力接收部212b相对于动力输出件4在Q方向移动的距离为h1+l,在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为二者的重叠区域高度h3。
动力接收部212b在进入凹陷部45后,继续沿Q方向移动,直至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在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无重叠区域,如图12C所示,动力接收部212b的顶端f2至少与驱动轴的末端面44在Q方向上平齐,驱动轴41不再对动力接收部212b沿Q方向的移动形成干涉,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完成脱离,处理盒C可以顺利的从设备中脱离。
[辅助复位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拉簧24长期处于拉伸状态,处理盒C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拉簧24的拉力可能会减弱,导致盖门6在打开的过程中,拉簧24的拉力不足以使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脱离结合,进而使得动力接收件21不能回到初始的缩回状态。
为保证处理盒C更稳定的工作,处理盒C还包括设置在作用杆与壳体之间的辅助复位件14,优选的,所述辅助复位件14为弹性件,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复位件14为弹簧。如图3所示,弹簧14的一端安装在端盖11上,具体的在导槽110中设置凸柱111,弹簧14的一端安装在凸柱111上,另一端与作用杆3相对,在动力接收件21处于缩回的状态下,作用杆3不与弹簧14接触,当盖门6关闭时,作用杆3与弹簧14接触,并压缩弹簧14;为防止弹簧14发生偏摆或脱出,所述作用杆3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容纳槽302,当盖门6关闭时,弹簧14的另一端被容纳槽302容纳。
如上所述,受力部的自由末端面31c到旋转部中点的距离t1与插入块321末端面到旋转部中点的距离t2满足:t1>5t2,即作用杆3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作用力放大机构,或者省力杠杆,当受力部31受到一个较小的作用力时,抬升部32将会反馈一个较大的作用力。当盖门6被打开时,如果拉簧24的拉力不足,则抬升部的插入块321将会在弹簧14的回复力作用下与第二通孔底表面224b抵接,并由抬升部32反馈的较大的作用力压迫中间件22连同动力接收件21和支撑件23一起沿d1所示方向运动,从而保证动力接收件能够顺利的回到初始的缩回状态,由此可知,当拉簧24的拉力不足时,动力接收件21的缩回过程在拉簧24、弹簧14以及作用杆3的共同作用下实现。
[动力接收件在伸出和缩回状态时的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处理盒C在安装和脱离过程中,所述动力接收件21的旋转轴线L2始终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共轴,因此,旋转轴线L1和L2将始终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垂直。
如图6B所示,动力接收件21缩回,在此定义动力接收件21缩回时为动力接收件的第一位置,此时,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脱离结合,在处理盒C安装或脱离的过程中,沿着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动力接收部212b与驱动轴41有高度为h2的重叠区域,换句话说,动力接收部212b从自由末端向着支撑部212a的方向有高度为h2的区域位于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动力接收部212b的其他部分位于第一空间S1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如上所述,在动力接收件21与动力输出件4触碰的过程中,动力输出件4会沿着图中d3所示方向缩回,待处理盒C到达预定安装位置后,动力接收件21也到达预定位置,动力输出件4回到初始的缩回位置,在动力输出件4的旋转轴线L4的方向上,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仍然保持与驱动轴有高度为h2的重叠区域。
如图9B所示,动力接收件21伸出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在此定义动力接收件21伸出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时为动力接收件的第二位置,此时,动力接收件21被作用杆3沿着与图中d1所示方向相反的d2方向拉出,当动力输出件4开始旋转时,动力接收部212b接收驱动力。如图所示,动力接收部212b全部进入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即从动力接收部212b自由末端向着支撑部212a的方向,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全部位于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
因而,动力接收件21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动力接收件21位于缩回的第一位置时,在处理盒C安装或脱离的过程中,动力接收部212b从自由末端向着支撑部212a的方向有高度为h2的区域位于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动力接收部212b的其他部分位于第一空间S1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当动力接收件21位于伸出与动力输出件4结合的第二位置时,动力接收部212b完全进入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即动力接收部212b从自由末端向着支撑部212a的方向全部位于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动力接收部212b优选为两个,且动力接收部212b随着动力接收件21沿旋转件的旋转轴线L1伸缩,因此,所述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的运动过程相同,也就是说,当动力接收件缩回时,所述高度为h2的重叠区域同时形成在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上;当动力接收件伸出时,所述两个动力接收部212b全部进入第二空间S2在平行于安装方向A或脱离方向Q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区域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杆3是在包括有处理盒纵向X和横向Y所在的平面内摆动,作用杆3的初始作用力来自设备盖门,当需要取出处理盒C时,只需要打开盖门,动力接收件21即可在拉簧24或者拉簧24与弹簧14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的缩回状态;所述处理盒C的成像过程围绕感光元件进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旋转件并不特指感光元件,还可以是围绕感光元件设置的显影辊、充电辊,因而,所述驱动组件D0可以直接或间接设置在感光元件、显影辊、充电辊至少之一的一个纵向末端;当驱动组件D0间接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显影辊、充电辊至少之一的一个纵向末端时,驱动组件与所述感光元件、显影辊、充电辊至少之一可通过中间齿轮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力接收件没有安装球体,其旋转轴线与旋转件的旋转轴线始终共轴,且动力接收件与齿轮部通过连接件成为一体,因此,当处理盒或者旋转件处于运输过程中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接收件不会存在与齿轮部脱离结合的可能,从而有效保证了动力传递装置的整体稳定性,不会出现由于动力传递装置失效导致的终端用户不能使用处理盒的不利情况。
Claims (15)
1.作用杆,适用于具有壳体的处理盒中,所述作用杆包括中间杆以及分别位于中间杆两端的受力部和抬升部,抬升部与处理盒中的部件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二避让部呈凹槽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当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杆在包括处理盒纵向和横向所在的平面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与受力部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包括相邻设置的压迫面和保持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中间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与受力部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由中间杆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设置在受力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靠近处理盒壳体的方向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部从保持面向远离保持面的方向凹陷。
13.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以及设置在旋转件一个纵向末端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作用杆,作用杆与动力传递装置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作用杆与壳体之间的辅助复位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杆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容纳槽,辅助复位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容纳槽相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472822 | 2016-02-26 | ||
CN201620147282 | 2016-02-26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65424.1U Division CN206450973U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24144U true CN206224144U (zh) | 2017-06-06 |
Family
ID=5751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20)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58508.5A Pending CN107132746A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一种处理盒 |
CN20162062343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7615U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一种处理盒 |
CN201911085524.4A Pending CN110780569A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处理盒 |
CN20162086389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42258U (zh) | 2016-02-26 | 2016-08-10 | 处理盒 |
CN201610653067.4A Pending CN106200337A (zh) | 2016-02-26 | 2016-08-10 | 处理盒 |
CN20162128233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24144U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20162126542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0973U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CN201611043676.4A Active CN106773581B (zh) | 2016-02-16 | 2016-11-23 | 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CN201910564878.0A Pending CN110412850A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处理盒 |
CN201611154996.7A Pending CN106483813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2010452853.4A Pending CN111505924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作用机构以及驱动组件和显影盒 |
CN20162137717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2082U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2010305324.1A Pending CN111367156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1910676269.4A Active CN110376864B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10000338.0A Pending CN106597826A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20054407.1U Active CN206421163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2017200544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1164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一种作用杆以及处理盒 |
CN2017200082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3246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10027027.3A Pending CN106773582A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一种作用杆以及处理盒 |
CN201710074621.8A Active CN107132736B (zh) | 2016-02-26 | 2017-02-11 | 一种显影盒的传动装置以及显影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58508.5A Pending CN107132746A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一种处理盒 |
CN20162062343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87615U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一种处理盒 |
CN201911085524.4A Pending CN110780569A (zh) | 2016-02-26 | 2016-06-21 | 处理盒 |
CN20162086389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42258U (zh) | 2016-02-26 | 2016-08-10 | 处理盒 |
CN201610653067.4A Pending CN106200337A (zh) | 2016-02-26 | 2016-08-10 | 处理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6542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50973U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CN201611043676.4A Active CN106773581B (zh) | 2016-02-16 | 2016-11-23 | 驱动组件以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
CN201910564878.0A Pending CN110412850A (zh) | 2016-02-26 | 2016-11-23 | 处理盒 |
CN201611154996.7A Pending CN106483813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2010452853.4A Pending CN111505924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作用机构以及驱动组件和显影盒 |
CN20162137717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2082U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2010305324.1A Pending CN111367156A (zh) | 2016-02-26 | 2016-12-14 | 显影盒 |
CN201910676269.4A Active CN110376864B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10000338.0A Pending CN106597826A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20054407.1U Active CN206421163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2017200544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21164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一种作用杆以及处理盒 |
CN2017200082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53246U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处理盒 |
CN201710027027.3A Pending CN106773582A (zh) | 2016-02-26 | 2017-01-02 | 一种作用杆以及处理盒 |
CN201710074621.8A Active CN107132736B (zh) | 2016-02-26 | 2017-02-11 | 一种显影盒的传动装置以及显影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0) | CN107132746A (zh) |
WO (1) | WO20171439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79670A (zh) * | 2017-07-17 | 2017-09-19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作用杆组件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组件的处理盒 |
CN107132746A (zh) * | 2016-02-26 | 2017-09-05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7861349A (zh) * | 2017-11-01 | 2018-03-30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影盒 |
CN108196436B (zh) * | 2018-01-21 | 2024-01-30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108319123B (zh) * | 2018-01-21 | 2024-02-27 |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108563104B (zh) * | 2018-01-27 | 2019-11-15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传递装置以及处理盒 |
CN110147035A (zh) * | 2018-05-02 | 2019-08-20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CN108388100A (zh) * | 2018-05-14 | 2018-08-10 | 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8388095A (zh) * | 2018-05-14 | 2018-08-10 | 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8488650U (zh) * | 2018-07-18 | 2019-02-12 | 中山市迪迈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传递装置 |
CN108873653B (zh) * | 2018-08-29 | 2024-09-10 | 南京謇张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计数组件和显影盒 |
CN109407484B (zh) * | 2018-12-07 | 2023-10-27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89504B2 (ja) * | 1996-09-26 | 2005-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71331A (ja) * | 1996-12-11 | 1998-06-26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029371A (ja) * | 1998-07-08 | 2000-01-28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694203B2 (ja) * | 1999-11-26 | 2005-09-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物体検出スイッチ機構 |
JP4556507B2 (ja) * | 2004-06-17 | 2010-10-06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ーザプリンタ |
JP2006137562A (ja) * | 2004-11-12 | 2006-06-01 | Seiko Epson Corp |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処理装置 |
JP4558083B2 (ja) * | 2008-06-20 | 2010-10-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
JP2011133763A (ja) * | 2009-12-25 | 2011-07-07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CN102200706B (zh) * | 2010-03-22 | 2014-08-27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装置 |
CN101846955A (zh) * | 2010-01-28 | 2010-09-29 |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JP5071492B2 (ja) * | 2010-02-26 | 2012-11-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97339B2 (ja) * | 2010-04-16 | 2011-06-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5517732B2 (ja) * | 2010-05-11 | 2014-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70382B2 (ja) * | 2011-01-28 | 2013-12-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5392302B2 (ja) * | 2011-06-10 | 2014-01-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CN106647209B (zh) * | 2011-11-26 | 2019-10-18 |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JP5152399B2 (ja) * | 2011-12-20 | 2013-02-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JP5901327B2 (ja) * | 2012-02-09 | 2016-04-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576524B (zh) * | 2012-08-04 | 2016-04-27 |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2710931U (zh) * | 2012-08-04 | 2013-01-30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3399479B (zh) * | 2013-08-26 | 2016-05-25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203433277U (zh) * | 2013-08-26 | 2014-02-12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104570677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4698798B (zh) * | 2013-12-10 | 2019-06-21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处理盒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 |
JP6136938B2 (ja) * | 2014-01-06 | 2017-05-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CN105204309B (zh) * | 2014-06-03 | 2019-10-2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3882097U (zh) * | 2014-06-14 | 2014-10-15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4044517U (zh) * | 2014-06-14 | 2014-12-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4035311B (zh) * | 2014-06-14 | 2016-09-21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3882098U (zh) * | 2014-06-14 | 2014-10-15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5242506B (zh) * | 2014-07-09 | 2019-11-19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显影盒 |
CN204044515U (zh) * | 2014-08-05 | 2014-12-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5319933B (zh) * | 2014-08-05 | 2019-07-12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5319934A (zh) * | 2014-08-05 | 2016-02-10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4044516U (zh) * | 2014-08-05 | 2014-12-24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105892248B (zh) * | 2014-10-09 | 2018-07-27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接收件 |
CN204203639U (zh) * | 2014-10-09 | 2015-03-11 |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动力接收件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感光元件、显影单元、鼓单元和处理盒 |
CN204203638U (zh) * | 2014-10-09 | 2015-03-11 |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动力接收件以及动力传递装置、感光元件、显影单元、鼓单元和处理盒 |
CN204287742U (zh) * | 2014-11-20 | 2015-04-22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4964996U (zh) * | 2015-07-15 | 2016-01-13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CN205038440U (zh) * | 2015-07-17 | 2016-02-17 |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
CN205015614U (zh) * | 2015-09-23 | 2016-02-03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 |
CN205229682U (zh) * | 2015-12-17 | 2016-05-11 | 中山鑫威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传递装置以及感光元件和处理盒 |
CN106406060B (zh) * | 2016-02-26 | 2019-10-29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205942259U (zh) * | 2016-02-26 | 2017-02-08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CN107132746A (zh) * | 2016-02-26 | 2017-09-05 |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
2016
- 2016-06-21 CN CN201610458508.5A patent/CN107132746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6-21 CN CN201620623439.4U patent/CN2057876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6-21 CN CN201911085524.4A patent/CN110780569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8-10 CN CN201620863892.2U patent/CN2059422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8-10 CN CN201610653067.4A patent/CN106200337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1-23 CN CN201621282336.2U patent/CN2062241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1-23 CN CN201621265424.1U patent/CN2064509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1-23 CN CN201611043676.4A patent/CN106773581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23 CN CN201910564878.0A patent/CN110412850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14 CN CN201611154996.7A patent/CN10648381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14 CN CN202010452853.4A patent/CN111505924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14 CN CN201621377172.1U patent/CN2062820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12-14 CN CN202010305324.1A patent/CN11136715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1-02 CN CN201910676269.4A patent/CN11037686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1-02 CN CN201710000338.0A patent/CN10659782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1-02 CN CN201720054407.1U patent/CN206421163U/zh active Active
- 2017-01-02 CN CN201720054408.6U patent/CN2064211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1-02 CN CN201720008294.1U patent/CN20635324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1-02 CN CN201710027027.3A patent/CN106773582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2-11 CN CN201710074621.8A patent/CN10713273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2-17 WO PCT/CN2017/073862 patent/WO201714393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05924A (zh) | 2020-08-07 |
CN106773581B (zh) | 2019-10-29 |
CN107132736A (zh) | 2017-09-05 |
CN206421163U (zh) | 2017-08-18 |
CN206421164U (zh) | 2017-08-18 |
CN206282082U (zh) | 2017-06-27 |
CN106597826A (zh) | 2017-04-26 |
CN110376864B (zh) | 2022-03-08 |
CN106773581A (zh) | 2017-05-31 |
CN107132746A (zh) | 2017-09-05 |
CN110780569A (zh) | 2020-02-11 |
CN206450973U (zh) | 2017-08-29 |
CN110412850A (zh) | 2019-11-05 |
CN106773582A (zh) | 2017-05-31 |
CN205787615U (zh) | 2016-12-07 |
WO2017143939A1 (zh) | 2017-08-31 |
CN111367156A (zh) | 2020-07-03 |
CN106200337A (zh) | 2016-12-07 |
CN205942258U (zh) | 2017-02-08 |
CN206353246U (zh) | 2017-07-25 |
CN110376864A (zh) | 2019-10-25 |
CN106483813A (zh) | 2017-03-08 |
CN107132736B (zh) | 2019-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24144U (zh)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
CN102169316B (zh) | 处理盒 | |
CN104836865A (zh) |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06406060A (zh)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
CN205045000U (zh) | 云台、成像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 |
KR20240122589A (ko) | 폴더블 모듈 및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
CN205942259U (zh) | 作用杆以及具有该作用杆的处理盒 | |
CN109236874A (zh) | 一种齿轮与转轴连接的加固结构 | |
CN205263483U (zh) | 一种动力接收单元,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7132745A (zh) | 一种处理盒 | |
CN107283432A (zh) | 具有眨眼功能的机器人 | |
CN206075004U (zh) | 一种驱动力接收组件 | |
CN109025547A (zh) | 一种机箱上盖锁结构 | |
CN202541657U (zh) | 一种车辆加油口盖总成及具有该车辆加油口盖总成的车辆 | |
WO2018121622A1 (zh) | 一种垃圾桶 | |
CN203477053U (zh) | 电子设备显示端及系统端翻折互叠机构 | |
CN104878986A (zh) | 电子离合把手 | |
CN205485748U (zh) | 一种组合翻转转轴结构 | |
TWM483332U (zh) | 用於轉軸之傳動結構 | |
CN211642905U (zh) | 一种药瓶 | |
CN207031791U (zh) | 联动盖组件、顶开式滚筒洗衣机及其内筒 | |
CN206894202U (zh) | 一种充电枪收线箱 | |
CN201575043U (zh) | 多止挡转轴结构 | |
EP4364610A1 (en) | Mobile device attachment and container for food or liquid | |
CN205855549U (zh) | 修正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