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30991U - 苗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30991U
CN205430991U CN201521091511.5U CN201521091511U CN205430991U CN 205430991 U CN205430991 U CN 205430991U CN 201521091511 U CN201521091511 U CN 201521091511U CN 205430991 U CN205430991 U CN 205430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mentioned
traveling
seedling
travel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15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草本英之
中西康仁
高桥学
三浦健太郎
黄春波
武智宗朗
武智宗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ISE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30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30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Fertilizing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苗移植机,其具备在使用栽种行距不同的苗栽种部时、能够容易地变更左右间隔的行驶轮。左右的行驶轮(11)经由安装轮毂(80)分别设置于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在左右的安装轮毂分别设置向左右一侧突出的突出部(80a),若以使左右的突出部比左右的行驶轮更向机体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左右的行驶轮,则左右的行驶轮的左右间隔成为,当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为宽阔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不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一间隔,若以使左右的突出部比左右的行驶轮向更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左右的行驶轮,则左右的行驶轮的左右间隔成为,当苗栽种部的栽种行距为狭窄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不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二间隔。

Description

苗移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以多个行栽种苗的苗栽种部决定栽种行的间隔的同时,行驶轮的左右间隔处于以该栽种行的间隔栽种苗时避开苗的位置。在以不同的栽种行的间隔进行栽种作业时,需要将苗栽种部更换为对应的间隔,但由于行驶轮的左右间隔不变,因此存在因变更后的栽种行的间隔而将苗压坏的情况。
要想变更行驶轮的左右间隔,不仅需要装卸行驶轮、而且需要装卸向行驶轮传动驱动力的行驶传动箱,因此存在与栽种行的间隔一致的变更作业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劳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苗移植机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课题通过如下解决方案来解决。
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分别设置左右的行驶轮11,并且设置向农田栽种苗的苗栽种部4,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左右的行驶轮11经由安装轮毂80分别设置于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在左右的安装轮毂80分别设置向左右一侧突出的突出部80a,若以使左右的突出部80a比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更向机体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则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的左右间隔成为,当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为宽阔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11不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一间隔,若以使该左右的突出部80a比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向更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则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的左右间隔成为,当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为狭窄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11不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二间隔。
方案2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分别设置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在使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为上述第一间隔时,将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外侧,并且,在使该左右的行驶轮11为上述第二间隔时,将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内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实用新型,以使左右的突出部80a比左右的行驶轮11更向机体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左右的行驶轮11时的左右间隔、与以使左右的突出部80a比左右的行驶轮11更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左右的行驶轮11时的左右间隔不同,由此通过仅调换左右的行驶轮11便能够与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对应,因此可减少苗栽种部4的变更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力。
另外,由于不需要变更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18的传动路径,因此部件件数不增加,可实现结构的简洁化、轻型化。
根据方案2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将行驶辅助轮81与行驶轮11一起设置于行驶轮车轴75,从而提高行驶车体2的推进力,因此能够防止行驶车体2在农田内不能移动的情况。
另外,通过在调换行驶轮11时变更行驶辅助轮81的装配位置,从而能够使行驶轮11和行驶辅助轮81离开苗的栽种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苗移植机的左视图。
图2是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机体左侧的行驶传动箱和辅助传动箱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机体右侧的行驶传动箱和辅助传动箱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5是行驶传动箱和辅助传动箱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6(A)是将苗移植机的后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一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6(B)是将苗移植机的后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二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7(A)是将苗移植机的后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一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B)是将苗移植机的后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二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8(A)是将苗移植机的前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一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8(B)是将苗移植机的前轮的轮距设定为第二间隔时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9是苗移植机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中:2—行驶车体,4—苗栽种部,10—前轮(车轮),11—后轮(行驶轮),13—前轮传动箱(行驶传动箱),18—后轮传动箱(行驶传动箱),38—备用载苗台,67—辅助传动箱,69—行驶传动部件,72—输出部件,75—车轴,76—输出旋转体,77—输入旋转体,79—辅助作业输出轴,80—安装轮毂,80a—安装部,81—行驶辅助轮,92—前轮支撑部件,93—支柱,9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苗移植机1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经由升降连杆装置3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装配有苗栽种部4,在行驶车体2的后部上侧装配施肥装置5。
上述行驶车体2具备作为左右的车轮的前轮10、以及作为左右的行驶轮的后轮11,在机体前部具备变速箱体12。在该变速箱体12的左右侧方具备作为行驶传动箱的左右的前轮传动箱13,在该左右的前轮传动箱13的左右的车轴,分别设置左右的前轮10。
另外,将上述变速箱体12设置于主框架15,在该主框架15的后部设置作为行驶传动箱的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在从该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向机体外侧突出的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设置上述左右的后轮11。
在上述主框架15上设置发动机20,该发动机20的旋转动力经由HST23传动至上述变速箱体12。传动至上述变速箱体12的动力,经由上述左右的前轮传动箱13驱动左右的前轮10、10,经由上述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驱动左右的后轮11,经由栽种离合器箱(省略图示)驱动苗栽种部4,并且经由施肥传动机构(省略图示)驱动施肥装置5。
上述发动机20的上部由发动机罩30覆盖,在该发动机罩30上设置座椅31。在该座椅31的前侧设置前面罩32,并且在该前面罩32的上方设置对上述左右的前轮10进行操作的方向盘34。
在上述发动机罩30以及前面罩32的下方设置底板踏板35,在该底板踏板35的后部形成兼作上述左右的后轮11的挡泥板的后踏板36。
另外,在上述行驶车体2的前部左右两侧,以能够分别向突出于机体侧方的位置和收纳于机体上的位置转动的方式,设置装载补充用的苗的左右的备用载苗台。
升降连杆装置3为平行连杆结构,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连杆框架42,该连杆框架将该升降连杆装置3的前端部竖立设置于主框架15的后端部。并且,将该升降连杆机构3的后端部连结于苗栽种部4的纵连杆43。并且,在设置于上述主框架15的支撑部件与形成于上述升降连杆装置3的摇摆臂的前端部之间设置升降缸46,做成若使该升降缸46伸缩则升降连杆装置3上下转动而使苗栽种部4升降的结构。
苗栽种部4由以下各部分构成:兼作框架的传动箱50;装载多行的苗并在左右方向上往复滑动的载苗台51;若该载苗台51到达左右端部则使苗向下方移动的多个苗输送带51b;以及将苗栽种到农田中的多个苗栽种装置52。
在上述苗栽种部4的下部设置中央浮动体55,在该中央浮动体55的左右两侧设置侧浮动体56、56,通过该中央浮动体55和左右的侧浮动体56、56对上述苗栽种装置52栽种苗的农田面进行平整。另外,做成如下结构:该中央浮动体55和左右的侧浮动体56、56以前端侧能够与农田的凹凸一致地上下转动的方式装配,在栽种作业时,由仰角传感器检测中央浮动体55的前部的上下运动,上述升降缸46与检测结果一致地伸缩而使苗栽种部4升降,由此将苗的栽种深度维持为恒定。
施肥装置5做成如下结构:通过多个输送部61按恒定量输送积存于肥料料斗60中的粒状肥料,通过多个施肥软管62将该肥料引导至分别设置在上述中央浮动体55和左右的侧浮动体56、56的左右两侧的施肥导向件,分别设置在该施肥导向件的前侧的多个开沟体69向形成于苗栽种行的侧部附近的施肥沟内供给肥料。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利用由鼓风机用电动马达53驱动的鼓风机58产生的肥料的搬运风经由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空气室59而被吹入上述多个施肥软管62,利用风压强制性地搬运多个施肥软管62内的肥料。
在上述苗栽种部4的下部而且上述中央浮动体55和左右的侧浮动体56、56的前侧设置整地装置27。
接着,基于图3以及图4,对苗移植机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图3表示从辅助传动箱67向整地装置27传动驱动力的状态,图4表示从辅助传动箱67向施肥装置5传动驱动力的状态。另外,图5表示变更了以后轮传动箱18的转动轴18a为中心的安装姿势的、左右的辅助传动箱67的俯视图。
在向上述左右的后轮11传动驱动力的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分别以装卸自如而且能够变更安装姿势的方式装配向上述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传动驱动力的辅助传动箱67。由此,在增设或者撤去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时,能够仅通过装卸辅助传动箱67来对应,因此减少增设或撤去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力。
另外,通过以后轮传动箱18的转动轴18a为中心能够变更安装姿势地设置上述辅助传动箱67,从而能够与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传动机构的安装方向一致地变更辅助传动箱67的安装姿势,能够从容易进行作业的方向进行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装卸,提高作业效率。另外,能够使辅助传动箱67左右通用化。
并且,上述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不会直接影响到向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传动,由此能够使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的结构相同,因而后轮传动箱18的生产性提高。
做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变速箱体12设置向左右的后轮传动箱18传动驱动力的行驶传动部件69,在该行驶传动部件69装配辅助传动箱67和后轮传动箱18,从左右各一个行驶传动部件69向行驶传动箱18和辅助传动箱67供给驱动力。并且经由连接板71(图3、图4)连结左右的辅助传动箱67和行驶车体2。
此外,在拆卸了上述辅助传动箱67时,上述行驶传动部件69仅向后轮传动箱18供给驱动力。
通过在上述左右的行驶传动部件69分别装配后轮传动箱18和辅助传动箱67,从而能够用一个行驶传动部件69向后轮传动箱18和辅助传动箱67供给驱动力,因此传动路径被简化,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
另外,由于即使拆下辅助传动箱67,向后轮传动箱18的传动路径也不会改变,因此能够容易地变更为与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装卸一致的结构,利用装卸进行的变更作业的效率提高。
如图4所示,在上述后轮传动箱18内配置与装配于上述行驶传动部件69的输出部件72啮合的输入部件73、和通过该输入部件73的旋转来使后轮11旋转的行驶轮车轴75,在辅助传动箱67内,设置装配于上述行驶传动部件69的输出旋转体76、向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传动机构传动驱动力的输入旋转体77、以及使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传动机构旋转的辅助作业输出轴79。
通过在一个上述行驶传动部件69设置输出部件72和输出旋转体76,从而能够与行驶车体2的行驶速度的变化一致地变更施肥装置5或者整地装置27的工作量,因此防止进行不适合于行驶速度的作业,使苗的发育变得良好。
接着,图6(A)、图6(B)表示在变更苗栽种部4的苗彼此的左右间隔时、左右的后轮11的间隔变更用的结构。设置将上述后轮11安装于行驶轮车轴75的两端部的安装轮毂80,在该安装轮毂80的一侧端部分别设置从左右的后轮11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80a。
如图6(A)所示,在将后轮11装配于行驶轮车轴75时,通过将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来装配、或者将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外侧来装配,从而变更左右的后轮11的左右间隔。此时,不是使左右的后轮11反转,而是调换机体左侧的后轮11和机体右侧的后轮11,由此变更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的突出方向。
如图7(A)所示,在使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突出地装配后轮11时,用虚线L所示的苗的栽种间隔D成为例如30cm,在使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外侧突出地装配后轮11时,用虚线L所示的苗的栽种间隔D成为例如25cm。
另外,如图6(A)所示,在使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突出地装配后轮11时,左右的后轮11的作为左右间隔的第一间隔成为例如1220mm,在使安装轮毂80的突出部80a朝向行驶车体2的外侧突出地装配后轮11时,左右的后轮11的作为左右间隔的第二间隔成为例如1000mm。
此外,图7(A)、图7(B)表示与图6(A)、图6(B)对应地在行驶轮车轴75分别装配后轮11和行驶辅助轮81的状态。
该行驶辅助轮81是在农田的深度较深而难以行驶的农田中增加苗移植机的推进力的部件。如图7(A)所示,在将上述左右的后轮11设为上述第一间隔时,将左右的后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外侧。另外,如图7(B)所示,在将上述左右的后轮11设为上述第二间隔时,将左右的后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内侧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改变将左右的后轮11和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装配于行驶轮车轴75的位置,从而能够变更左右的后轮11的左右间隔,并且在将苗栽种部4变更为栽种行距不同时,若调换左右的后轮11,则能够将左右的后轮11配置在不会踩踏苗的位置,因此可减少变更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力。
另外,不需要变更向上述后轮传动箱18的传动路径,抑制部件件数增加,实现结构的简洁化、轻型化。
如图8(A)、图8(B)所示,在上述前轮传动箱13设置前轮支撑部件92,在上述前轮10的中心部设置以左右任一侧的面均能够装配于该前轮支撑部件92的安装部件、即、剖面观察时呈凹形状的安装凸缘88。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在利用该安装凸缘88的凹部88a覆盖前轮支撑部件92并装配时,通过使形成于安装凸缘88的上述凹部88a的底部的平坦部88b与前轮支撑部件92接触地安装时的不同,上述左右的前轮10的左右间隔变更。此外,上述安装凸缘88的安装面做成左右任一侧的面均从上述前轮10的左右中央部偏向同一侧。
图8(A)中是使上述左右的安装凸缘88的平坦部分别与左右的前轮支撑部件92接触地装配而成为第一间隔时的轮距,此时的左右的前轮10的左右间隔作为一例成为1124mm。另外,图8(B)中是利用上述左右的安装凸缘88的凹部覆盖左右的前轮支撑部件92并装配而成为第二间隔时的轮距,此时的左右的前轮10的左右间隔作为一例成为1039mm。
如上所述,左右的前轮10的左右间隔因将上述左右的前轮10装配于左右的前轮支撑部件92的朝向而变更,由此在将苗栽种部4变更为栽种行距不同时,通过仅调换便能够使左右的前轮10远离苗的栽种位置,因此可减少变更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和劳力。
另外,由于不需要变更从前轮传动箱13向前轮支撑部件92的动力传动路径,因此部件件数不会增加,可实现结构的简洁化、轻型化。
如图9所示,左右的备用苗框38支撑于从底板踏板35的两端向机体上方延伸的具有上下部的支柱93,但该支柱93的立起部分以往是以底板踏板35的平面为基准,通过焊接连接使支柱93沿铅垂方向立起的。在该结构中,支柱93遮蔽底板踏板35上的作业者视野的范围较大,存在目视确认性降低的问题。
如图9所示,上述支柱93在设于行驶车体2的前侧的左右方向部分的左右端部形成朝向机体外侧且朝向上方弯曲的立起部、和从该立起部的上端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上下部。将这些多个角管组合而构成为一个管。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底板踏板35的左右端部和支柱93的左右间隔变窄,因此在支柱93与底板踏板35的左右间产生的空间变小,可防止作业者的脚落入到该空间部,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支柱93中比上述备用苗框38靠下方处设置载置电池95的载置部。
以往,电池95载置于底板踏板35上,因此底板踏板35上容易因作业弹起的水而濡湿,存在电池95濡湿而发生故障的情况。
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如图9所示,将电池95放置在设于上述支柱93的载置部,由此电池95难以被水濡湿、难以发生故障,并且更换等时的维修保养变得容易。
另外,构成为在上述电池95的上侧能够安装挡雨用罩95a。由此,可防止电池95被雨水濡湿而发生故障。

Claims (2)

1.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2)分别设置左右的行驶轮(11),并且设置向农田栽种苗的苗栽种部(4),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左右的行驶轮(11)经由安装轮毂(80)而分别设置于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在左右的安装轮毂(80)分别设置向左右一侧突出的突出部(80a),
若以使左右的突出部(80a)比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更向机体内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则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的左右间隔成为当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为宽阔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11)不会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一间隔,
若以使该左右的突出部(80a)比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向更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则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的左右间隔成为当上述苗栽种部(4)的栽种行距为狭窄的行距时左右的行驶轮(11)不会通过苗的栽种位置的第二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的行驶轮车轴(75)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分别设置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
在使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为上述第一间隔时,将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外侧,并且,
在使该左右的行驶轮(11)为上述第二间隔时,将上述左右的行驶轮(11)分别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辅助轮(81)靠机体内侧。
CN201521091511.5U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Active CN2054309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2175 2014-12-25
JP2014262175A JP6098627B2 (ja) 2014-12-25 2014-12-25 苗移植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30991U true CN20543099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19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1459.3U Active CN205305395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CN201521091460.6U Active CN205305396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CN201521091511.5U Active CN205430991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CN201521091512.XU Active CN205454546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1459.3U Active CN205305395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CN201521091460.6U Active CN205305396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1512.XU Active CN205454546U (zh) 2014-12-25 2015-12-24 苗移植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8627B2 (zh)
CN (4) CN205305395U (zh)
MY (4) MY18377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3182A (zh) * 2019-09-19 2019-12-20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悬浮式插秧机
CN117441438B (zh) * 2023-12-22 2024-03-2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风景园林建设整地施肥一体化装置
CN117694069B (zh) * 2024-02-08 2024-04-2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施肥量可调的薄壳山核桃施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8154B2 (ja) * 1993-12-24 2000-10-1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移動農機におけるミッションケース
JP3568759B2 (ja) * 1997-11-27 2004-09-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移動農機におけるミッション
JP2000004616A (ja) * 1998-06-18 2000-01-11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植付同時作業機
JP4022118B2 (ja) * 2002-09-27 2007-12-1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5765830B2 (ja) * 2013-10-04 2015-08-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19879A (ja) 2016-07-07
MY184133A (en) 2021-03-20
JP6098627B2 (ja) 2017-03-22
CN205454546U (zh) 2016-08-17
CN205305396U (zh) 2016-06-15
MY187708A (en) 2021-10-13
MY181547A (en) 2020-12-28
CN205305395U (zh) 2016-06-15
MY183773A (en) 2021-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0991U (zh) 苗移植机
JP2007289044A (ja) 苗移植機
CN101743796B (zh) 作业机
JP5703593B2 (ja) 苗移植機
JP2016119879A5 (zh)
CN202455759U (zh) 葡萄中耕施肥机
CN1192703C (zh) 水稻插秧机
JP6337928B2 (ja) 作業機
JP2010029073A (ja) 畝溝植付用苗移植機
CN101642011B (zh) 一种乘坐式两轮驱动插秧机
JP2007267642A (ja) 田植機
CN204466222U (zh) 苗移植机
CN219046701U (zh) 乘用型苗移植机
JP2669560B2 (ja) 施肥田植機
JP6304414B2 (ja) 苗移植機
TW201446127A (zh) 秧苗移植機
JP2003102219A (ja) 移植機
JP7081649B1 (ja) 乗用型苗移植機
CN206551804U (zh) 作业车辆
JP2010075129A (ja) 苗移植機
JPH0420204A (ja) 施肥装置
JP3700792B2 (ja) 田植機
JP6439760B2 (ja) 作業機
CN205213379U (zh) 步行式插秧机
JP2019110878A (ja) 圃場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1

Address after: Xiangyang City, Hube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Xiang Dong Guan Gua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DONGFENG ISEKI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Ehime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Iseki &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