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9243U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9243U
CN205359243U CN201620066513.7U CN201620066513U CN205359243U CN 205359243 U CN205359243 U CN 205359243U CN 201620066513 U CN201620066513 U CN 201620066513U CN 205359243 U CN205359243 U CN 205359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layer
gap
internal layer
pot wall
interio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65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恩松
王洪涛
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665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9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9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9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传热介质,其中,所述封闭空腔分别包括位于封闭空腔下方的底部间隙A,位于底部间隙A上方的中部间隙B,位于中部间隙B上方的上部间隙C,所述封闭空腔的间隙尺寸自底部间隙A至上部间隙C逐渐增大,或所述封闭空腔的中间间隙B大于所述底部间隙A和所述上部间隙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减缓封闭空腔中的传热介质受热产生的强大压力,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均为单层内锅,其热传递速度慢,加热时不同部分的温度差异较大。还有一些食物容器采用了双层中空的结构,中空结构内部填充传热介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热介质的相变,将容器底部的热量不断的传递到容器的侧壁,使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温度差值减少,以达到均温的效果,但是此类食物容器并未被用于诸如电饭煲的烹饪器具。而且对于这种食物容器的双层结构,由于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因而存在不安全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传热介质,其中,所述封闭空腔分别包括位于封闭空腔下方的底部间隙A,位于底部间隙A上方的中部间隙B,位于中部间隙B上方的上部间隙C,所述封闭空腔的间隙尺寸自底部间隙A至上部间隙C逐渐增大,或所述封闭空腔的中间间隙B大于所述底部间隙A和所述上部间隙C。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能够提高内锅的导热均匀性,使内锅受热更快、更均匀,并且通过使封闭空腔的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或使中间间隙大于底部间隙和上部间隙,可以使封闭空腔内的容纳空间变大,从而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底部间隙A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8-11mm。该方案可以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底部间隙A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2-5mm。该方案可以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优选地,所述封闭空腔的间隙呈“凸”字形。该方案可以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所述内层锅壁包括位于所述内层锅壁的口部并向外延伸的内层翻边,所述外层锅壁包括位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口部并向外延伸的外层翻边,所述内层翻边和所述外层翻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该方案可以使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的连接更稳固。
优选地,所述外层锅壁包括位于上方的、与所述外层翻边连接的外层侧壁,所述内层锅壁包括位于上方的、与所述内层翻边连接的内层侧壁,所述外层侧壁和所述内层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该方案可以进一步加强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封闭空腔中的传热介质泄漏。
优选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该方案可以使外层锅壁的强度更高并且热传导性更佳。
优选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该方案可以使内层锅壁的强度更高并且热传导性更佳。
优选地,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中的至少一个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该方案可以增加内层锅壁和/或外层锅壁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以及如上所述的内锅,所述内锅容纳在所述煲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能够提高内锅的导热均匀性,使内锅受热更快、更均匀,并且通过使封闭空腔的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增大或使中间间隙大于底部间隙和上部间隙,可以使封闭空腔内的容纳空间变大,从而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剖面图;以及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包括盖体11和煲体12。煲体12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13,内锅10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13或者从内锅收纳部13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00进行清洗。内锅100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12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14。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如图2-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00包括底壁110和侧壁120,底壁110为圆形,侧壁120从底壁110向上延伸。其中,底壁110和侧壁120均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且内层锅壁140与外层锅壁130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50。封闭空腔150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
当内锅100放置于煲体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可启动位于烹饪器具10中的加热装置14对内锅100进行加热,内锅100的封闭空腔150中的传热介质在受热后将受热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热量快速传递到封闭空腔150中的其他区域。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100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并且糊化。
如图3所示,内层锅壁140和外层锅壁130之间的封闭空腔150分别包括位于封闭空腔150下方的底部间隙A,位于底部间隙A位置处上方的中部间隙B,位于中部间隙B位置处上方的上部间隙C。封闭空腔150自底部间隙A至上部间隙C的尺寸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即,封闭空腔150的间隙从内锅100的底部到顶部慢慢变大,呈开口向上的喇叭口形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封闭空腔150的下部间隙A可以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8-11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封闭空腔150的间隙尺寸选择其它合适的值。由于封闭空腔150中的传热介质在受热时会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内层锅壁140和外层锅壁130会受到一定的膨胀力。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通过使封闭空腔150的间隙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可以使封闭空腔150内的容纳空间变大,从而可以对封闭空腔150内的传热介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减小内层锅壁140和外层锅壁130受到的膨胀力,避免内锅发生变形,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
优选地,外层锅壁130的厚度为0.3-2mm,例如,外层锅壁13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mm。同样优选地,内层锅壁140的厚度为0.3-2mm,例如,内层锅壁14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1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上述锅壁的厚度设置为其它数值。
内层锅壁140的上端具有向上的开口,且内层锅壁140上端的边缘向外延伸出内层翻边141,同样地,外层锅壁130的上端也具有向上的开口,其上端的边缘向外延伸出外层翻边131。内层锅壁140容纳在外层锅壁130中,内层锅壁140的上端与外层锅壁130的上端在内层翻边141和外层翻边131处连接,优选地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贴合,可以加强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的密封性,防止封闭空腔中的传热介质泄漏。
优选地,外层锅壁130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层侧壁132,外层侧壁132与外层翻边131连接,内层锅壁140包括位于上方的内层侧壁142,内层侧壁142与内层翻边141连接,外层侧壁132和内层侧壁14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该方案可以进一步加强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之间的密封性。
在图4示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封闭空腔150的中间间隙B大于底部间隙A,且大于上部间隙C,即呈“凸”字形。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底部间隙A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2-5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封闭空腔150的间隙尺寸选择其它合适的值。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通过使封闭空腔150的中间间隙B大于底部间隙A和上部间隙C,可以使封闭空腔150内的容纳空间变大,从而可以对封闭空腔150内的传热介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减缓传热介质受热气化产生的压力,减小内层锅壁140和外层锅壁130受到的膨胀力,避免内锅发生变形,提高了内锅的安全性能。内锅100的其它构造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了解,以上仅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变形。例如,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还可以通过除了焊接之外的其它方式连接,并且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数值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周缘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容纳有传热介质,其中,所述封闭空腔分别包括位于封闭空腔下方的底部间隙A,位于底部间隙A上方的中部间隙B,位于中部间隙B上方的上部间隙C,所述封闭空腔的间隙尺寸自底部间隙A至上部间隙C逐渐增大,或所述封闭空腔的中间间隙B大于所述底部间隙A和所述上部间隙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间隙A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8-1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间隙A为2-5mm,中间间隙B为5-8mm,且上部间隙C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的间隙呈“凸”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包括位于所述内层锅壁的口部并向外延伸的内层翻边,所述外层锅壁包括位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口部并向外延伸的外层翻边,所述内层翻边和所述外层翻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锅壁包括位于上方的、与所述外层翻边连接的外层侧壁,所述内层锅壁包括位于上方的、与所述内层翻边连接的内层侧壁,所述外层侧壁和所述内层侧壁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的厚度为0.3-2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中的至少一个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之上并在二者之间构成烹饪区域;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所述内锅容纳在所述煲体中。
CN201620066513.7U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359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6513.7U CN205359243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66513.7U CN205359243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9243U true CN205359243U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74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6513.7U Active CN205359243U (zh) 2016-01-22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92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231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09431240A (zh) * 2018-11-16 2019-03-08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燃气灶的炒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231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N109431240A (zh) * 2018-11-16 2019-03-08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基于燃气灶的炒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62612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52678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5924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2212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2206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5433827A (zh) 用于厨用机器的可加热搅拌容器的烹煮附件
CN20530677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4813456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5285980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53591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72902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0673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053724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608022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6651692U (zh) 电炖锅
CN20526787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0677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551401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51401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7125593U (zh) 一种恒温焖烧内胆及其焖烧杯
CN20526787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1279079Y (zh) 多功能家用油炸锅
CN20526787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3867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51414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