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8671U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8671U
CN205338671U CN201620101643.XU CN201620101643U CN205338671U CN 205338671 U CN205338671 U CN 205338671U CN 201620101643 U CN201620101643 U CN 201620101643U CN 205338671 U CN205338671 U CN 205338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layer
outer layer
turn
pot
layer 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16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营
林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016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8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8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86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该内锅包括内层锅壁、外层锅壁和形成在内层锅壁和外层锅壁之间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的封闭空腔;内层锅壁包括内层侧壁和从内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内层翻边部;外层锅壁包括外层侧壁和从外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外层翻边部,内层锅壁容置在外层锅壁内;其中,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外层翻边部与折弯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具有折弯部,能够增加内层翻边部的强度。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折弯部连接后,可增加整体强度并可带来更好的质感,而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

Description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均为单层内锅,其热传递速度慢,加热时不同部分的温度差异较大。还有一些食物容器采用了双层中空的结构,包括内层锅壁与外层锅壁两层锅壁,通常将该两层锅壁的侧壁焊接在一起,使焊缝位于锅口处。两层锅壁的封闭空腔内充填有传热介质,利用传热介质的相变变化将食物容器底部外层锅壁的热量传递至内层锅壁上。但是,在食物容器受热温度迅速升高时或者受到较大压力时,由于锅口处的强度不够,容易导致焊缝或锅口变形,并且在常规的焊接位置处不容易进行焊接操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包括内层侧壁和从所述内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内层翻边部;
外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外层侧壁和从所述外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外层翻边部,所述内层锅壁容置在所述外层锅壁内;以及
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形成在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之间,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
其中,所述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所述外层翻边部与所述折弯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具有内层翻边部和与内层翻边部连接的外层翻边部,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其能够增加内层翻边部的强度。并且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折弯部连接后,同样可增加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整体强度。此外,连接在一起的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能够带来更好的质感。而由于没有使用较厚厚度的材料,使得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之间形成有空腔。这样,空腔可在增加翻边部厚度的同时不增加成本和重量。
可选地,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外端,所述外层翻边部与所述折弯部的下端连接。这样,外层翻边部与折弯部下端连接,使得其构造较为简单,制造容易。
可选地,所述外层翻边部包括在纵剖面内呈曲线状向外延伸的弯曲部。这样,弯曲部可具有更好的手感,使得用户可将手指伸入该弯曲部中,以便于移动内锅。
可选地,所述外层翻边部包括从所述外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且端面平齐。这样的构造简单,且成本低。
可选地,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各自包括小尺寸部和间隔开设置的锅牙,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和锅牙远离所述内层侧壁的末端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的折弯部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密封连接;所述内层翻边部的锅牙的折弯部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锅牙密封连接。这种内锅具有锅牙,可以应用于电压力锅。
可选地,所述内层翻边部的所述锅牙从所述内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内层翻边部的所述小尺寸部从所述内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所述外层翻边部的所述锅牙从所述外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所述小尺寸部从所述外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这种内锅具有锅牙,可以应用于电压力锅。
可选地,所述内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内层侧壁的第一大直径段,所述外层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大直径段而使得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封闭空腔隔绝的空腔。这样,外层侧壁与第一大直径段的连接容易实现,且能够增加锅口处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段下方的第二小直径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大直径段和所述第二小直径段的水平连接段。这样,台阶状的锅口处的强度增强,并且第一大直径段和第二小直径段在内锅的径向方向上的空间可用于容纳诸如压力锅的密封圈等构件。
可选地,所述空腔沿着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的深度大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或所述外层翻边部的壁厚。这样,可保证空腔具有大于内层翻边部和/或所述外层翻边部的板材的高度,以获得更好的外观和质感。
可选地,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或所述外层翻边部均由厚度范围为0.5-5.0mm的板材制成。这样,可保证内层翻边部和/或外层翻边部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在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的壁厚的总和在1.0-10.0mm之间。这样,可提高内层翻边部和外层翻边部的整体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上述的内锅,该内锅具有内层翻边部和与内层翻边部连接的外层翻边部,内层翻边部具有折弯部,其能够增加内层翻边部的强度。并且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折弯部连接后,同样可增加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整体强度。此外,由于连接在一起的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能够带来更好的质感。而由于没有使用较厚厚度的材料,使得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分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锅的立体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2中的线M-M所截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2中的线N-N所截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处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锅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内锅110、210:内层锅壁
110a:内层侧壁110b:内层底壁
111、211:内层翻边部111a:内层水平部
111b:折弯部120:外层锅壁
120a:外层侧壁120b:外层底壁
121:外层翻边部121a:外层水平部
130:封闭空腔140:把手
151:锅牙151a:内层锅牙
151b:外层锅牙152:小尺寸部
152a:内层小尺寸部152b:外层小尺寸部
160:台阶部161:第一大直径段
162:第二小直径段163:水平连接段
170:空腔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通常,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将在径向方向上靠近内锅的中心轴线AX的方向定义为“内”,远离内锅的中心轴线AX的方向定义为“外”。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100包括内层锅壁110和外层锅壁120。外层锅壁120和内层锅壁110均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或者如图1和图4所示,外层锅壁120大致为圆筒形,而与外层锅壁120相比,内层锅壁110更接近于球形。
内层锅壁110的上端具有向上的开口,同样地,外层锅壁120的上端也具有向上的开口,内层锅壁110容纳在外层锅壁120中,内层锅壁110的上端与外层锅壁120的上端连接,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紧密贴合。内层锅壁110和外层锅壁120叠合密封焊接后,内层锅壁110与外层锅壁120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30。
内层锅壁110与外层锅壁120之间的封闭空腔130的间距范围可以为1-10mm,优选地为2-8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封闭空腔130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可由诸如氧化物、超氧化合物以及硅化物等的已知无机物质构成。
当内锅100放置于煲体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可启动位于烹饪器具中的加热装置对内锅100进行加热,内锅100的封闭空腔130中的传热介质在受热后将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热量快速传递到封闭空腔130中的其他区域。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100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并且糊化。
具体地,内层锅壁110包括内层底壁110b、内层侧壁110a和内层翻边部111,外层锅壁120包括外层底壁120b、外层侧壁120a和外层翻边部121。内层锅壁110和外层锅壁120各自的底壁均为圆形,且各自的侧壁从各自的底壁向上延伸。内层翻边部111从内层侧壁110a的顶端向外延伸,外层翻边部121从外层侧壁120a的顶端向外延伸。
参考图2至图4,外层锅壁120上还可具有把手140,方便用户移动内锅100,例如将内锅100从内锅收纳部中分离,或者放置进入内锅收纳部中。
下面详细描述锅口部分的结构。参考图6,内层翻边部111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111b,外层翻边部121与该折弯部111b连接。具体地,内层翻边部111包括从内层侧壁110a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内层水平部111a,内层水平部111a可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径向向外地延伸。折弯部111b位于内层水平部111a的最外端的,折弯部111b向下延伸出内层水平部111a一定距离H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具有内层翻边部和与内层翻边部连接的外层翻边部,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其能够增加内层翻边部的强度。并且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折弯部连接后,同样可增加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整体强度。此外,连接在一起的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能够带来更好的质感。而由于没有使用较厚厚度的材料,使得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
进一步,内层翻边部111和外层翻边部121之间可形成有空腔170。这样,空腔170可增加翻边部的厚度而不增加成本和重量。
可选地,折弯部111b可设置在内层翻边部111的外端处,外层翻边部121与折弯部111b的下端连接。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外层翻边部121可包括从外层侧壁120a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外层水平部121a,这样,外层水平部121a可沿大致水平的方向径向向外地延伸。并且,外层翻边部121的该外层水平部可与折弯部111b连接且端面平齐。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外层水平部121a与折弯部111b连接,例如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具体地,折弯部111b的下端与外层水平部121a的外端的上表面连接。优选地,外层水平部121a的外端在内锅的径向方向上不延伸超出折弯部111b的最外端。
从而,在外层水平部121a与折弯部111b连接后,内层翻边部111和外层翻边部121之间形成有上述空腔170。
当然,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外层翻边部121可具有其他的构造,例如,外层翻边部121可包括在纵剖面内呈曲线状向外延伸的弯曲部,以形成凹陷,便于使用者移动内锅100。在这种情况下,内锅100可以不设置把手。
可选地,内层翻边部111和外层翻边部121各自包括小尺寸部和间隔开设置的锅牙。具体地,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小尺寸部152a和内层锅牙151a远离内层侧壁110a的末端均设有折弯部。并且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小尺寸部152a的折弯部与外层翻边部121的外层小尺寸部152b密封连接;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锅牙151a的折弯部111b与外层翻边部121的外层锅牙151b密封连接。这种内锅具有锅牙,可以应用于电压力锅。
此外,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锅牙151a从内层侧壁110a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小尺寸部152a从内层侧壁110a向外延伸的距离。换句话说,内层水平部沿内锅100的周向变化,即在内锅100的径向方向上,内层水平部111a距离内锅100的轴向中心轴线AX的距离是变化的,以形成内层小尺寸部152a和内层锅牙151a。
同样,外层翻边部121的外层锅牙151b从外层侧壁120a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外层翻边部121的外层小尺寸部152b从外层侧壁120a向外延伸的距离。换句话说,外层水平部沿内锅100的周向变化,即在内锅100的径向方向上,外层水平部121a距离内锅100的轴向中心轴线AX的距离是变化的,以形成外层小尺寸部152b和外层锅牙151b。
外层翻边部121与内层翻边部111可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例如,内层锅牙151a和外层锅牙151b的数量、间隔角度等可相同,从而可如下文所述,形成内锅100的锅牙151。
外层翻边部121与内层翻边部111可以以例如焊接的方式连接,换句话说,内层小尺寸部152a和外层小尺寸部152b可连接以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内锅100的小尺寸部152。内层锅牙151a和外层锅牙151b可连接以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内锅100的锅牙151。如图2所示,锅牙151从内锅100的内层侧壁110a的顶端向外延伸的距离D1大于小尺寸部152从内层侧壁110a的顶端向外延伸的距离D2。具有锅牙151的内锅100可用于诸如电压力锅的烹饪器具,在使用时,锅牙151夹紧在煲体和盖体之间,并可提供更好的密封,从而确保电压力锅中的压力。
回到图6,内层侧壁110a可包括位于靠近内层侧壁110a的顶端处的台阶部160,台阶部160包括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大直径段161和第二小直径段162,以及连接第一大直径段161和第二小直径段162的水平连接段163,其中第一大直径段161位于第二小直径段162的上方。这样的构造可增强锅口处的强度,并且,第一大直径段161和第二小直径段162在内锅100的径向方向上的空间可用于容纳诸如压力锅的密封圈等构件。
并且可选地,外层侧壁120a可接附至第一大直径段161的外表面。从而将空腔170与封闭空腔130隔开,换句话说空腔170可与封闭空腔130隔绝。
可选地,参考图5和图6,内层翻边部111和/或外层翻边部121由厚度范围为0.5-5.0mm的板材制成。换句话说,为了得到更佳的强度,内层翻边部111的厚度T1为0.5-5.0mm,同样,外层翻边部121的厚度T2为0.5-5.0mm。由此,同样为了增加强度,内层翻边部111和外层翻边部121在内锅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总厚度可为1.0-10.0mm。
回到图6,优选地,内层翻边部111的内层水平部111a(其为内层翻边部111沿横向延伸的部分)的下表面和外层翻边部12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H2(即空腔170的在轴向上的深度)可大于内层翻边部111采用的板材的厚度(壁厚)T1,和/或外层翻边部121所采用的板材的厚度(壁厚)T2。这样,可保证空腔170具有大于内层翻边部111和/或外层翻边部121的板材的厚度的厚度,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外观和质感。
此外,参考图7,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锅200。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内锅200的内层锅壁210和外层锅壁沿各自的周向不具有锅牙和小尺寸部,即,翻边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尺寸在圆周的各个点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内锅200的内层翻边部211和外层翻边部都不具有锅牙和小尺寸部。这种内锅可以用于诸如电饭煲等对压力要求较低的烹饪器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上述的内锅,该内锅具有内层翻边部和与内层翻边部连接的外层翻边部,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其能够增加内层翻边部的强度。并且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折弯部连接后,同样可增加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的整体强度。此外,由于连接在一起的外层翻边部与内层翻边部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空腔,在使用者接触该翻边部时,能够带来更好的质感。而由于没有使用较厚厚度的材料,使得没有增加额外的成本。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包括内层侧壁和从所述内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内层翻边部;
外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外层侧壁和从所述外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外层翻边部,所述内层锅壁容置在所述外层锅壁内;以及
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形成在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之间,且容纳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
其中,所述内层翻边部具有向下延伸的折弯部,所述外层翻边部与所述折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之间形成有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设置在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外端,所述外层翻边部与所述折弯部的下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翻边部包括在纵剖面内呈曲线状向外延伸的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翻边部包括从所述外层侧壁的顶端向外延伸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与所述折弯部连接且端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各自包括小尺寸部和间隔开设置的锅牙,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和锅牙远离所述内层侧壁的末端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内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的折弯部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小尺寸部密封连接;所述内层翻边部的锅牙的折弯部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锅牙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边部的所述锅牙从所述内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内层翻边部的所述小尺寸部从所述内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所述外层翻边部的所述锅牙从所述外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大于所述外层翻边部的所述小尺寸部从所述外层侧壁向外延伸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内层侧壁的第一大直径段,所述外层侧壁抵接于所述第一大直径段而使得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封闭空腔隔绝的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大直径段下方的第二小直径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大直径段和所述第二小直径段的水平连接段。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沿着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的深度大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或所述外层翻边部的壁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或所述外层翻边部均由厚度范围为0.5-5.0mm的板材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翻边部和所述外层翻边部在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的壁厚的总和在1.0-10.0mm之间。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620101643.XU 2016-01-29 2016-01-29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8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1643.XU CN205338671U (zh) 2016-01-29 2016-01-29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1643.XU CN205338671U (zh) 2016-01-29 2016-01-29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8671U true CN205338671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7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164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8671U (zh) 2016-01-29 2016-01-29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8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231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8231A1 (zh) * 2016-05-20 2017-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3337U (zh) 可折叠可加热液体容器
CN20532206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3867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2212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30677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0551401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WO2016032061A1 (ko) 물 주입구를 갖는 겹침 구조의 즉석식품 용기
CN2053591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053724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535924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458054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内锅和电压力锅
CN20530673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514077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内锅和电压力锅
CN205514011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285979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9863305U (zh) 一种可视旋转翻炒型炒菜机
JP3226919U (ja) 内部ポット、電気炊飯器並びに電気圧力調理器
KR101287978B1 (ko) 일회용 조리용기
CN219680376U (zh) 新型内胆
CN204889587U (zh) 多功能锅
CN20592377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KR101650283B1 (ko) 진공 가능한 조리용기
JP5128737B2 (ja) 電子レンジ用紙カップ
JP4892799B2 (ja) 電子レンジ用紙カップ
CN210124619U (zh) 一种用于炒菜机的铝箔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