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5980U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5980U
CN205285980U CN201620067429.7U CN201620067429U CN205285980U CN 205285980 U CN205285980 U CN 205285980U CN 201620067429 U CN201620067429 U CN 201620067429U CN 205285980 U CN205285980 U CN 205285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ire
pot
internal layer
pot wa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674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华
何国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5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59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一种煮饭器,所述内锅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和从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侧壁包括连接至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平滑过渡段,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尺寸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避免压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上。

Description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温效果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具有该内锅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均温内锅在使用过程中,在均温内锅温度升高的同时,夹层内的压力也会逐渐增大,随着传热介质相变传热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的变化,均温内锅的表面的温度不断提高,在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的封闭空腔内的压力会逐渐升高,而现有的均温内锅的结构不能很好的承受住压力的变化。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及包含内锅的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所述平滑过渡段,所述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尺寸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锅壁的结构,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均从底壁由平滑过渡段连接至侧壁,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避免压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上,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平滑过渡段为平滑曲面形状,在分散压力至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时,可以将一部分压力均匀分布到平滑过渡段上,以进一步降低压力值,使得内锅更加的耐压。
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包括柱面或向外倾斜的锥面。这样方便拿取内锅。
可选地,所述侧壁整体均为所述平滑过渡段。由此,可以使得压力进一步分散至侧壁上,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减少工艺过程,方便快捷。
可选地,所述平滑过渡段的高度大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压力释放在平滑过渡段上,以减少底壁及侧壁的其他部分的压力值。
可选地,所述底壁包括凹陷部。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强度。
可选地,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凹陷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方便清洁内层锅壁,防止清洁内层锅壁的时候留有死角。
可选地,所述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所述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底壁的耐压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分别焊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这样可以方便地将连接装置设置在内锅中。
可选地,所述连接装置为杆、空心柱、或者U形片。由此,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性,同时可以方便地进行加工。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呈阶梯状,阶梯状的所述凹陷部的顶部焊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相应内锅的煮饭器。这样的煮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能利用率较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包括内层锅壁及外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容固在所述外层锅壁内,且所述内层锅壁与所述外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所述内层锅壁包括内层底壁和内层侧壁,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外层底壁和外层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内层底壁和所述内层侧壁的内平滑过渡段,所述外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外层底壁和所述外层侧壁的外平滑过渡段。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避免压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上。
可选地,所述内平滑过渡段和所述外平滑过渡段均为平滑曲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内平滑过渡段,所述内层锅壁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所述外平滑过渡段,所述外层锅壁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在分散压力至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时,可以将一部分压力均匀分布到平滑过渡段上,以进一步降低压力值,使得内锅更加的耐压。
可选地,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内延伸段,所述外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外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外延伸段,所述内延伸段和所述外延伸段为柱面形状或锥面形状。这样,内延伸段和外延伸段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避免压力集中。
可选地,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内延伸段,所述外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外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外延伸段,所述内延伸段和所述内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内球面;所述外延伸段和所述外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外球面。这样,内延伸段和外延伸段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避免压力集中。
可选地,所述内层底壁和/或所述外层底壁为平坦表面。这样的构造更加简单,并且,可以方便清洁内层锅壁,防止清洁内层锅壁的时候留有死角。
可选地,所述外层底壁包括凹陷部。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强度。
可选地,所述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内层底壁,所述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外层底壁。这样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底壁的耐压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相应内锅的煮饭器。这样的煮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能利用率较高。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U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容器本体
110、210、310、510、610、710、810、底壁
120、320、420、侧壁150、1150、封闭空腔
130、230、530、630、730、830、1130、外层锅壁
140、240、540、640、740、840、1140、内层锅壁
121、421、平滑过渡段122、322、延伸段
160、传热介质
211、511、611、1211、1311、凹陷部
5111、13111、阶梯的顶部671、杆
771、空心柱871、U形片
8711、U形片的顶部8712、U形片的底部
1000、内锅1121、外平滑过渡段
1122、内平滑过渡段1471、连接装置
1131、外延伸段1141、内延伸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器。通常,煮饭器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可以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如图1-8所示的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位于内锅的下方。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除了内锅之外,煮饭器的其他结构与本领域已知的煮饭器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为了简洁,以下仅详细描述内锅。
第一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内锅包括容器本体100,用于盛放待加热的食物。容器本体100包括底壁110和侧壁120。侧壁120沿底壁110向上延伸,其中,底壁110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侧壁120也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具有一定间隔,两者通过诸如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50,其厚度可以为2-8mm。封闭空腔150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160。
当内锅放置于煮饭器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位于内锅的下方的加热装置加热内锅的底部,并且内锅的封闭空腔150中的传热介质160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内锅底部的热量传递到封闭空腔150中的其他区域。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热量,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和糊化。
如图1所示,底壁110为稍向内凹的平坦表面,以便于内锅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侧壁120可以分为延伸段122和平滑过渡段121两个部分。其中,侧壁120的上部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延伸段122,其为柱面形状,以便于传热介质160在冷却时方便地从侧壁120回流至底壁110处。延伸段122的最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翻边结构,以便于取用或安放内锅。延伸段122下方是延伸至底壁110的平滑过渡段121,其为平滑曲面形状,即,在平滑过渡段121,容器本体的不同高度处的切面方向是逐渐变化的。并且,在平滑过渡段121处,容器本体100的水平截面尺寸随着容器本体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容器本体100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时,底壁110也为圆形,侧壁120的延伸段122为圆柱面形状,而平滑过渡段121大致为球面或椭球面形状。
底壁110和侧壁120的过渡部分采用平滑曲面形式的平滑过渡段121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上,避免压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上。并且,由于平滑过渡段121为平滑曲面形状,在分散压力至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时,可以将一部分压力均匀分布到平滑过渡段121上,以进一步降低压力值,使得内锅更加的耐压。
此外,平滑过渡段121的结构还可以使得传热介质160在相变传热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从底壁110内流动到侧壁120内,或者使得传热介质在冷却时能够很好的从侧壁120内流回到底壁110内,以减少相变传热的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优选地,平滑过渡段121的高度可以大于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这样可以很好的将压力释放在平滑过渡段上,减少底壁及侧壁的其他部分的压力值。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底壁210可以如图2所示包括凹陷部211,凹陷部211为外层锅壁230的平坦且向内凹的表面,底壁210的内层锅壁240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性,同时增大内锅的底壁的受热面积,使得传热介质的反应更为迅速。此外,容器本体的开口部分形成有台阶部,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也略有不同。
第三实施例
该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变形,其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3所示,侧壁320的延伸段322为向外倾斜的锥面,底壁310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使传热介质积聚于容器的下部从而充分接受外部热源(如煮饭器的加热体)的热量。
第四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4所示,侧壁420的整体均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421,换句话说,侧壁420不包括柱面或锥面形式的延伸段,而整个侧壁420形成光滑的球面,更具体地,整个侧壁420为部分的球面而不是整个球面。由此,可以使得压力进一步分散至侧壁上,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平滑过渡段421时,整体加工侧壁420,方便快捷。
第五实施例
该实施例是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的变形,其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5所示,底壁510的外层锅壁530的凹陷部511为阶梯状,具有位于不同高度的两处平面部分,阶梯的顶部5111焊接至内层锅壁540上,这样的结构增加了底壁的耐压强度。
第六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6所示,底壁610包括凹陷部611,凹陷部611为外层锅壁630的平坦且向内凹进,底壁610的内层锅壁640为平坦表面。位于底壁610的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底壁610的内层锅壁640,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底壁610的外层锅壁63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为杆671,杆671的顶部焊接至底壁610的内层锅壁640,杆671的底部焊接至底壁610的外层锅壁630,这样,可以通过杆671支撑底壁610的封闭空腔,在传热介质相变的过程中,分散压力。
第七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7所示,连接装置为空心柱771,空心柱771的顶部焊接至底壁710的内层锅壁740,空心柱771的底部焊接至底壁710的外层锅壁730,这样,空心柱771的结构较第六实施例中的杆的结构更为牢固,可以进一步加强连接装置的耐压性,分散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
第八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装置为U形片871,U形片871的顶部8711为平坦表面,且该平坦表面可以很好与底壁810的内层锅壁840贴合在一起,U形片871的底部8712开放,且优选为圆柱形。U形片871的顶部焊接至底壁810的内层锅壁840,U形片871的底部焊接至底壁810的外层锅壁830。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加强连接装置的耐压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装置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任一种的连接方式和内锅的结构相配合。
如图10所述,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内锅1000。该内锅1000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锅类似的结构。
具体地,内锅1000包括内层锅壁1140及外层锅壁1130,内层锅壁1140容固在外层锅壁1130内,且内层锅壁1140与外层锅壁1130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1150,其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内层锅壁1140包括内层底壁和内层侧壁,外层锅壁1130包括外层底壁和外层侧壁,
此外,内层锅壁1140还包括连接内层底壁和内层侧壁的内平滑过渡段1122,外层锅壁1130还包括连接外层底壁和外层侧壁的外平滑过渡段1121。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1130和内层锅壁1140上,避免压力集中在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上。
可选地,内平滑过渡段1122和外平滑过渡段1121均为平滑曲面形状,并且,在内平滑过渡段1122,内层锅壁1140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外平滑过渡段1121,外层锅壁1130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样,在分散压力至外层锅壁1130和内层锅壁1140时,可以将一部分压力均匀分布到平滑过渡段上,以进一步降低压力值,使得内锅更加的耐压。
内层锅壁1140还包括内延伸段1141;外层锅壁1130还包括外延伸段1131。
同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此处的内层锅壁1140的内延伸段1141和外层锅壁1130的外延伸段1131也可设置为锥面形状,或者可以设置为柱面形状。
同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此处的内锅侧壁1140的内延伸段1141和内锅侧壁1140的内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内球面;外锅侧壁1130的外延伸段和外锅侧壁1130的外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外球面。
此外,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可选地,内层底壁和外层底壁均为平坦表面。这样的构造更加简单,并且,可以方便清洁内层锅壁1140,防止清洁内层锅壁1140的时候留有死角。当然,内层底壁和/或外层底壁也可如下文所述具有凹陷部。
参考图11,在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外层底壁可包括凹陷部1211。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强度。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凹陷部1311呈阶梯状,阶梯状的凹陷部1311的顶部13111焊接至内层底壁。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耐压强度。而为了进一步增强底壁的耐压性。如图13所示,在封闭空腔内可设置有连接装置1471,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内层底壁,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外层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相应内锅的煮饭器。这样的煮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能利用率较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9)

1.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和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所述平滑过渡段,所述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尺寸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包括柱面或向外倾斜的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整体均为所述平滑过渡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过渡段的高度大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包括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凹陷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所述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的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分别焊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和所述外层锅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杆、空心柱、或者U形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呈阶梯状,阶梯状的所述凹陷部的顶部焊接至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
11.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12.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包括内层锅壁及外层锅壁,所述内层锅壁容固在所述外层锅壁内,且所述内层锅壁与所述外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所述内层锅壁包括内层底壁和内层侧壁,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外层底壁和外层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内层底壁和所述内层侧壁的内平滑过渡段,所述外层锅壁还包括连接所述外层底壁和所述外层侧壁的外平滑过渡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平滑过渡段和所述外平滑过渡段均为平滑曲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内平滑过渡段,所述内层锅壁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所述外平滑过渡段,所述外层锅壁的水平截面的尺寸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内延伸段,所述外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外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外延伸段,所述内延伸段和所述外延伸段为柱面形状或锥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内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内延伸段,所述外层侧壁还包括与所述外平滑过渡段连接的外延伸段,所述内延伸段和所述内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内球面;所述外延伸段和所述外平滑过渡段一起形成向外的光滑外球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底壁和/或所述外层底壁为平坦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底壁包括凹陷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腔内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连接至所述内层底壁,所述连接装置的底部连接至所述外层底壁。
19.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2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620067429.7U 2015-09-16 2016-01-22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59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72776 2015-09-16
CN2015207166987 2015-09-16
CN201520717277 2015-09-16
CN201520716698 2015-09-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5980U true CN205285980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0525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742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5980U (zh) 2015-09-16 2016-01-22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16200669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67876U (zh) 2015-09-16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669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67876U (zh) 2015-09-16 2016-01-22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52859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93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11182819A (zh) * 2017-10-26 2020-05-19 爱丽思欧雅玛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311611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烹饪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52413B (zh) * 2017-03-31 2020-10-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具有锅具的烹饪器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1932A (zh) * 2017-05-12 2018-11-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11182819A (zh) * 2017-10-26 2020-05-19 爱丽思欧雅玛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1311611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烹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7876U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85980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4862612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52678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4813455U (zh) 食物容器及包含食物容器的烹饪器具
CN205322069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3417100A (zh) 无油烟铁锅
CN20535917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053723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20608022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3494507B (zh) 炊具用的锅体
CN20686707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4862606U (zh) 锅具
CN203564068U (zh) 炊具用的锅体
CN204445315U (zh)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
CN207755106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07492556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4617960U (zh) 自调活动式发热盘及电饭煲、电炒锅、电热茶具
CN202122498U (zh) 防粘锅底蒸发器
CN20526787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1234915Y (zh) 少油烟不锈铁锅
CN206080118U (zh)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7323318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护内胆
CN101156744A (zh) 一种微波烹调器具
CN205285979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887617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