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3723U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53723U CN205053723U CN201520717006.0U CN201520717006U CN205053723U CN 205053723 U CN205053723 U CN 205053723U CN 201520717006 U CN201520717006 U CN 201520717006U CN 205053723 U CN205053723 U CN 2050537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pire
- pot
- section
- pot wall
- interior p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一种煮饭器,内锅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底壁、从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容器本体为回转体形状,底壁和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侧壁包括连接至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平滑过渡段,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进一步减少过渡段对传热介质相变产生的热流的阻力,减小热流对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的冲击,消除过渡段对热流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少声响,降低噪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温效果的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具有该内锅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将均温内锅应用于诸如电饭煲和电压力锅的煮饭器时,由于物体间存在热传递效应,即在受热过程中会存在由高温向低温传热的物理特性,在加热阶段,由于现有的圆柱形均温内锅的底壁连接至侧壁为小倒角的过渡段,这导致在使用均温内锅时,传热介质的激发过程发生冷热冲击的激烈变化,而小倒角的过渡段对传热介质相变产生的热流的阻力很大,会使得均温内锅产生持续且较大的噪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锅及包含内锅的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容器本体为回转体形状,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所述平滑过渡段,所述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锅壁的结构,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均从底壁由平滑过渡段连接至侧壁,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冷热冲击的激烈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以减少热流传递过程中的阻力,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平滑过渡段为平滑曲面形状,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可以进一步减少过渡段对传热介质相变产生的热流的阻力,减小热流对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的冲击,消除过渡段对热流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少声响,降低噪声。
可选地,所述侧壁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包括柱面、向外倾斜的锥面、或者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不同位置的食物随加热距离的不同而产生的差距,进一步降低噪音。
可选地,所述侧壁整体均为所述平滑过渡段。由此,可以使得传热介质产生的热流的冲击进一步均匀分散至侧壁上,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减少工艺过程,方便快捷。
可选地,所述平滑过渡段的高度大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这样可以很好的将热流释放在平滑过渡段上,减少对底壁及侧壁的其他部分的热流的冲击。
可选地,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向外突出,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封闭空腔的容积,增大平滑过渡段的长度,使得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更加平缓,降低噪声。
可选地,所述底壁的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顶部开口的半径。内锅的底壁越小,在压力作用下越不容易外鼓。
可选地,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各自的底部均包括居中的向内凹陷的平坦底部和位于周围的倾斜连接部。这种结构增大平滑过渡段的长度,降低侧壁的噪声。
可选地,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凹陷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方便清洁内层锅壁,防止清洁内层锅壁的时候留有死角。
可选地,在所述延伸段,所述内层锅壁包括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所述外层锅壁包括柱面、锥面或者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由此,对容器本体内的食物可以形成环绕的空间,进一步加快食物的受热,并降低噪音。
另一方面,本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相应内锅的煮饭器。这样的煮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热能利用率较高。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均温内锅的噪音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噪音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容器本体150、封闭空腔
110、210、310、410、510、底壁
120、320、420、620、侧壁160、传热介质
130、230、330、530、630、外层锅壁
140、340、540、640、内层锅壁
121、321、平滑过渡段122、422、延伸段
231、331、外层锅壁的平坦底部332、外层锅壁的倾斜连接部
341、内层锅壁的平坦底部342、内层锅壁的倾斜连接部
631、外层锅壁的平滑过渡段632、外层锅壁的平滑曲面
641、内层锅壁的平滑过渡段642、内层锅壁的平滑曲面
651、第一封闭空腔652、第二封闭空腔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器。通常,煮饭器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可以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如图1-6所示的内锅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进行清洗。内锅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以位于内锅的下方。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煮饭器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除了内锅之外,煮饭器的其他结构与本领域已知的煮饭器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为了简洁,以下仅详细描述内锅。
第一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内锅包括容器本体100,用于盛放待加热的食物。容器本体100为回转体形状,其包括底壁110和侧壁120,侧壁120沿底壁110向上延伸,顶部形成开口,开口下方具有台阶部。容器本体100的底部的尺寸小于顶部的尺寸,优选地,底壁110的直径小于顶部开口的半径。其中,底壁110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侧壁120也包括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外层锅壁130和内层锅壁140具有一定间隔,两者通过诸如焊接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封闭空腔150,其厚度可以为2-8mm。封闭空腔150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160。
当内锅放置于煮饭器中的内锅收纳部中时,位于内锅的下方的加热装置加热内锅的底部,并且内锅的封闭空腔150中的传热介质160发生相变变化,从而将内锅底部的热量传递到封闭空腔150中的其他区域。在煮饭过程中,热量从内锅的整个四周向米饭的中间传递热量,并利用水的热量对流和直接传递,使米粒快速吸热膨胀和糊化。
如图1所示,底壁110为平坦底部,侧壁120可以分为延伸段122和平滑过渡段121两个部分。其中,侧壁的上部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延伸段122,其为柱面形状,以便于传热介质160在冷却时方便地从侧壁120回流至底壁110处。延伸段122的最上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翻边结构,以便于取用或安放内锅。延伸段122下方是延伸至底壁110的平滑过渡段121,其为平滑曲面形状,即,在平滑过渡段,容器本体的不同高度处的切面方向是逐渐变化的。并且,在平滑过渡段121处,容器本体100的水平截面直径随着容器本体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容器本体100的水平截面为圆形时,底壁110也为圆形,侧壁120的延伸段122为圆柱面形状,而平滑过渡段121大致为球面或椭球面形状。
底壁和侧壁的过渡部分采用平滑曲面形式的平滑过渡段可以使得传热介质的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冷热冲击的激烈变化均匀分布到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上,以减少热流传递过程中的阻力,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底壁连接至侧壁的小倒角的过渡段,可以进一步减少过渡段对传热介质相变产生的热流的阻力,减小热流对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的冲击,消除过渡段对热流产生的阻力从而减少声响,降低噪声。
申请人对图1中示出的内锅与现有的圆柱形小倒角均温内锅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与现有的均温内锅相比,图1中示出的内锅的噪音明显降低。
具体地,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下,分别将200毫升95摄氏度的热水一次性注入现有的圆柱形内锅和图1中示出的内锅中。并在距离内锅口部水平边缘30cm处分别使用噪音测试仪检测均温内锅的噪音变化和持续时间。得出以下测试结果(具体见表1、图2和图3):现有圆柱形内锅的噪音最大值为70.2db,噪音持续时间为30S;而图1中示出的内锅的噪音最大值为57.7db,噪音持续时间为5S。相比于现有的内锅,图1中示出的内锅可大幅降低噪音,并显著地减短噪音持续时间。
此外,平滑过渡段121的结构还可以使得传热介质160在相变传热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从底壁110内流动到侧壁120内,或者使得传热介质在冷却时能够很好的从侧壁120内流回到底壁110内,以减少相变传热的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优选地,平滑过渡段121的高度可以大于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这样可以很好的将热流释放在平滑过渡段上,减少底壁及侧壁的其他部分的热流的冲击。
表1:两种均温内锅噪音测试对比表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底壁210可以如图4所示为稍向内凹的平坦底部,即底壁210的内层锅壁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为基本平坦的表面,但是底壁210的外层锅壁230包括稍向内凹的平坦底部231,以便于内锅平稳的放置在桌面上。此外,容器本体的开口部分未形成有台阶部,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也略有不同。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比较相似,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洁的目的,此处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5所示,底壁310可以为内凹形,即外层锅壁330和内层锅壁340各自的底部均构造为内凹形。具体的说,外层锅壁330包括居中的向内凹陷的平坦底部331和位于周围的倾斜连接部332,内层锅壁340也包括居中的向内凹陷的平坦底部341和位于周围的倾斜连接部342。并且侧壁320的整体均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321,换句话说,侧壁320不包括柱面形式的延伸段。由此,可以使得热流进一步分散至侧壁上,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加工平滑过渡段321时,整体加工侧壁320,方便快捷。
第四实施例
该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变形,其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6所示,侧壁420的延伸段422为向外倾斜的锥面,底壁410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使传热介质积聚于容器的下部从而充分接受外部热源(如煮饭器的加热体)的热量。
第五实施例
该实施例是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的变形,其不同的部分在于,如图7所示,底壁510的外层锅壁530向外突出,底壁510的内层锅壁540为平坦表面,这样可以增加底壁的封闭空腔的容积,增大平滑过渡段的长度,使得底壁与侧壁之间的连接更加平缓,降低噪声。
第六实施例
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主要在于,内锅的形状(尤其是内部形状)更加接近球形。具体地,如图8所示,内层锅壁640的下部仍然为平滑过渡段641,但是上部的延伸段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不是柱面形状而是包括平滑曲面642,并且,该平滑曲面642的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容器本体的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内层锅壁640整体上形成中部最大,上部和下部略小的接近球形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对容器本体内的食物可以形成环绕的空间,减少不同位置的食物随加热距离的不同而产生的差距,进一步降低噪音。
此外,如图8所示,外层锅壁630的上部也包括平滑曲面632,其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容器本体的高度的增加而稍减少,即,其尺寸变化的幅度比内层锅壁640小,由此使得位于内层锅壁640的平滑曲面642和外层锅壁630的平滑曲面632之间的第二封闭空腔652的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大于内层锅壁640的平滑过渡段641和外层锅壁630的平滑过渡段631之间的第一封闭空腔651的厚度。由此,使得第二封闭空腔中可以在加热过程中容纳较多的传热介质,从而更快地加热位于上部的食物。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外层锅壁630的上部也可以采用其它构形,例如包括柱面或向外倾斜的锥面,这样,可以进一步使得侧壁620的上部的第二封闭空腔652的厚度大于侧壁620的下部的第一封闭空腔651的厚度,从而加快食物的受热。
此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壁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中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但是外层锅壁包括凹陷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煮饭器的内锅,所述内锅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底壁、从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容器本体为回转体形状,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均包括外层锅壁和内层锅壁,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之间形成有封闭空腔,所述封闭空腔中设置有能够相变传热的传热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连接至所述底壁的构造为平滑曲面形状的平滑过渡段,并且,在所述平滑过渡段,所述容器本体的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包括柱面、向外倾斜的锥面、或者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整体均为所述平滑过渡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滑过渡段的高度大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高度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向外突出,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顶部开口的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锅壁和所述内层锅壁各自的底部均包括居中的向内凹陷的平坦底部和位于周围的倾斜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所述外层锅壁包括凹陷部,所述底壁的所述内层锅壁为平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段,所述内层锅壁包括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所述外层锅壁包括柱面、锥面或者水平截面的直径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平滑曲面。
10.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内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17006.0U CN20505372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17006.0U CN20505372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53723U true CN205053723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8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17006.0U Active CN205053723U (zh) | 2015-09-16 | 2015-09-16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537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07080A1 (en) * | 2017-07-07 | 2019-01-10 |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e Co., Ltd. | INTERNAL CONTAINER, ELECTRIC RICE COOKER AND ELECTRIC COOKER |
-
2015
- 2015-09-16 CN CN201520717006.0U patent/CN2050537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07080A1 (en) * | 2017-07-07 | 2019-01-10 |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e Co., Ltd. | INTERNAL CONTAINER, ELECTRIC RICE COOKER AND ELECTRIC COOKER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62612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 |
CN205285980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
CN103126516A (zh) | 一种烹饪装置 | |
CN205053723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
CN205322069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
CN205107386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 |
CN204813456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 |
CN205053724U (zh) |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 |
CN203138051U (zh) | 烹饪装置 | |
CN205359175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
CN208551132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080224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
CN205359243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
CN206867070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208677017U (zh) | 电热煮饭器 | |
CN208925842U (zh) | 一种电饭锅 | |
CN208692919U (zh) |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 |
CN208925840U (zh) | 一种电饭锅 | |
CN205923774U (zh)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
CN201668273U (zh) | 保温节能蒸煮锅 | |
CN208463624U (zh) | 一种焖锅 | |
CN204260536U (zh) | 内胆及电热锅 | |
CN208625297U (zh) |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 |
CN209186355U (zh) | 内锅和电热煮饭器 | |
CN208808135U (zh) | 电热煮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