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51932A -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51932A
CN108851932A CN201710335411.XA CN201710335411A CN108851932A CN 108851932 A CN108851932 A CN 108851932A CN 201710335411 A CN201710335411 A CN 201710335411A CN 108851932 A CN108851932 A CN 108851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transformation
cookware
transformation chamber
heating source
in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54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51932B (zh
Inventor
曹达华
黄宇华
李康
李兴航
杨玲
李洪伟
屈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354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32B/zh
Priority to KR1020180038711A priority patent/KR102118502B1/ko
Priority to JP2018078874A priority patent/JP6767423B2/ja
Publication of CN10885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32A/zh
Priority to JP2020156345A priority patent/JP2020203143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51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51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202/00Devices having temperature indic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所述锅具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加热源,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和/或所述相变腔内,所述加热源适于与交变磁场配合以使自身发热,所述加热源为具有居里温度特性的加热源,且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20℃‑260℃。根据本发明的锅具可以在温度超过加热源的居里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避免食物烧糊的风险。

Description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锅具不同部分的温差较大,为了减缓食物过度受热而出现糊锅的现象,在锅具的内壁上设置有不粘涂层,但这种不粘涂层的结合力差、耐刮性能差,使用寿命有限,因此涂层容易脱落和失效,同时也常常被刮伤。
失去不粘涂层的锅具会出现糊锅的现象,同时由于不粘涂层容易混入到食物中且被人体摄入,进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人所了解的一种均温锅技术中,利用锅具内外壳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填充液态相变工质以期实现均温目的,但是这种均温锅技术虽然可以减小内壳温差,但由于液态变气态时,锅具压力变大,特别是锅具温控系统失效时,会发生干烧的情形,锅具在高温下持续加热,会导致空腔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锅具出现爆裂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锅具,该锅具可以在温度超过加热源的居里温度后自动停止加热,避免食物烧糊的风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锅具组件。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厨房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锅具,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加热源,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和/或所述相变腔内,所述加热源适于与交变磁场配合以使自身发热,所述加热源为具有居里温度特性的加热源,且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20℃-260℃。
根据本发明的锅具,热源为居里温度特性的加热源,当加热源的温度超过居里温度后热源自动停止加热,确保锅具温度不会超过热源的居里温度,从而减少食物烧糊的风险及节省能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40℃-16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为4J-78铁镍合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90℃-24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为4J-38铁镍合金件、4J-32铁镍合金件或4J-43 铁镍合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内壳外壁面上,所述外壳为非金属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外壁面的外周面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壳外壁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三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面的外周面上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部分为环形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的厚度为0.1mm-3.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构造为加热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层的厚度为0.4mm-3.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层的厚度为0.4mm-2.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一体地集成在所述内壳上,以使所述加热源构成所述内壳的一部分,所述外壳为非金属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源一体地集成在所述外壳上,以使所述加热源构成所述外壳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的内壳内壁面包括与所述相变腔位置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其中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造为无不沾层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适于与加热源正对的热源正对区域以及热源非正对区域,其中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源正对区域设置不粘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热源正对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第一温度区域和第二温度区域,所述第一温度区域的温度适于在所述锅具被加热时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度,其中所述无不粘层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温度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设置不粘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第一温度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第二温度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差为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差为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设置不粘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和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均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内壁面整体构造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为外凸的球釜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应所述无不粘层区域的内壳部分由铝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整体为铝制件或铁制件。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所述锅具为上述的锅具;以及液态相变工质,所述液态相变工质设置在所述相变腔内;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用于产生与所述加热源配合的交变磁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态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
根据本发明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厨房器具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锅具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内壳10,内壳内壁面103,内壳的外周面104,内壳凸点结构11,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热源正对区域102a,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第一温度区域102c,第二温度区域102d,第一环形翻边101,外壳20,外壳凸点结构21,外壳的内周面105,第二环形翻边201,相变腔30,多孔泡沫金属件40,导流间隙50,金属管60,加热源70,第一部分71,第一部分72,第一部分73,第一部分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可以包括内壳10、外壳20和加热源,外壳20套设在内壳10的外侧,内壳10与外壳20相连且内壳10与外壳20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30。液态相变工质可以在相变腔30中完成形态的转变,例如液态相变工质可以完成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为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的物理不沾锅,锅具的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形成真空的相变腔3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注射有液态相变工质(如水、氨气或正己烷等),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工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传向相变腔30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靠近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工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流至相变腔30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如图5和图6所示,加热源70设置在内壳10和/或外壳20和/或相变腔30内,加热源70适于与交变磁场配合以使自身发热,加热源70为具有居里温度特性的加热源70,且加热源70的居里温度为120℃-260℃。
也就是说,加热源70可以同时设置在内壳10、外壳20和相变腔30内,当然加热源70也可以仅仅设置在内壳10、外壳20和加热源70中的一个或两个上。
当加热源70未达到居里温度时,加热源70具有铁磁体特性,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烹煮锅具中的食物;当加热源70的温度到达居里温度时,加热源70具有顺磁体特性,加热源7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不能产生热量,加热源70自动停止加热,避免了加热源70的温度持续升高而导致食物过度受热而出现糊锅的现象。这既可以确保内壳10 和外壳20的安全,同时可以确保锅具温度不会超过热源的居里温度,从而减少食物烧糊的风险及节省能源。
加热源70的居里温度可以设置为140℃-160℃,该种加热源70可以对温度要求不高的食物进行烹煮。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加热源70的居里温度也可以设置为190℃-240℃。该种加热源 70可以对温度要求较高的食物进行烹煮,进而提升食物的烹煮速度。
可选地,居里温度在190℃-240℃的加热源70可以为4J-38铁镍合金件、4J-32铁镍合金件或4J-43铁镍合金件。
本发明不对加热源70的具体材质进行限定,设计人员可以自行选择具有不同居里温度的材质来制造加热源70,只要选择的加热源70满足需求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加热源70设置在内壳10的内壳外壁面上,外壳20为非金属件。例如,外壳20可以为陶瓷件。由此,非金属材件的外壳20可以避免屏蔽交变磁场,设置在内壳10的内壳10外壁面上的加热源70可以随时处在交变磁场中,根据自身的温度来产生热量或停止产生热量。
进一步地,加热源70包括设置在内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一部分71。内壳外壁面的底面为受热区域,锅具的热量来自于设置在内壳外壁面的底面的加热源70,且该种设置方式也最为合理,因为锅具中的食物大多聚集在锅具的底部,将加热源70设置在锅具的底部可以提高食物的烹熟速率,同时将加热源70设置在锅具底部也容易使得锅具内部产生对流。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加热源70还包括设置在内壳外壁面的外周面104上的第二部分72,第一部分71与第二部分72相连。第二部分72主要对应内壳的底部圆角部分,由此,加热源70的加热范围更大,不仅可以对锅具的底部进行加热,也还可以对锅具的侧部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食物的烹熟速度得到了提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加热源70设置在外壳20的外壳20外壁面上。由此,与传统的外部热源类似。由于加热源70设置在外壳20的外壳外壁面上,不会受到金属件的屏蔽。同时,内壳10的材质不需要过多考虑,但一般最好选取导热率好的材质。
进一步地,加热源70包括:设置在外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三部分73。该种设置与传统加热源70的设置类似,外壳外壁面的底面为受热区域,锅具的热量来自于设置在外壳外壁面的底面的加热源70,且该种设置方式也最为合理,因为锅具中的食物大多聚集在锅具的底部,将加热源70设置在锅具的底部可以提高食物的烹熟速率,同时将加热源70设置在锅具底部也容易使得锅具内部产生对流。
更进一步地,加热源70还包括设置在外壳20外壁面的外周面上的第四部分74,第三部分73与第四部分74相连。加热源70的加热范围更大,不仅可以对锅具的底部进行加热,也还可以对锅具的侧部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食物的烹熟速度得到了提升。
更进一步地,第四部分74为环形且位于外壳20的下部。由此,可以对锅具的底部进行均匀加热。且将加热源70设置在锅具的底部和外周可以提高加热效率,食物更容易烹煮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腔30的厚度为0.1mm-3.0mm。发明人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当相变腔30的厚度太小时,液态的相变工质的表面张力太大,液态相变工质容易积聚在相变腔30的上侧,无法顺利向下流动;当相变腔30的厚度太大时,相变腔30中需要填充非常多的相变工质,但较多的工质不仅不利于热量的传导,而且导致了锅具成本的增加。
在相变腔30的厚度在0.1mm-3mm的区间时,在相变腔30冷凝后的液态相变工质非常容易向下流动至相变腔30的下侧,且相变腔30中的相变工质的用量既不会太多,又可以提升相变腔30中热量的传递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源70构造为加热层。加热层可以使得热量传递更加均匀,锅具的直接受热面积更大,不容易出现糊锅的现象。
优选地,加热层的厚度为0.4mm-3.0mm。更优选地,加热层的厚度为为0.4mm-2.0m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源70一体地集成在内壳10上,以使加热源70构成内壳10的一部分,外壳20为非金属件。也就是说,加热源70不再是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内壳10上,而是属于内壳10的一部分。例如,内壳10可以全部为加热源70所采用的材质,整个内壳10都可以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源70一体地集成在外壳20上,以使加热源70构成外壳20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加热源70不再是通过焊接或粘结的方式固定在外壳20上,而是属于外壳20的一部分。例如,外壳20可以全部为加热源70所采用的材质,整个外壳 20都可以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锅具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可以包括内壳10和与内壳10相连的外壳20,内壳10 与外壳20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30。液态相变工质可以在相变腔30 中完成形态的转变,例如液态相变工质可以完成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换以实现热量的传递。
如图7所示,内壳10具有内壳内壁面103,内壳内壁面103为适于与烹饪腔接触的壁面,内壳10的内壳内壁面103包括与相变腔30位置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102,这里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为是在内壳10的厚度方向上对应,其中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造为无不粘层区域。
也就是说,当内壳10与外壳20之间全部为相变腔30时,内壳10的内壳内壁面103全部与相变腔30正对,内壳10的内壳内壁面103全部为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当内壳10 与外壳20之间只有部分为相变腔30时,内壳10的内壳内壁面103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与相变腔30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另一部分为不与相变腔30对应的普通壁面。
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无不粘层区域。换言之,相变腔对应壁面102 可以只有一部分设置不粘层,另一部分不设置不粘层;或者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可以全部不设置不粘层。
由此,可以大幅降低锅具的加工工艺和加工难度,锅具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且由于减少了不粘层的使用,因此加工成本也得到显著降低。
另外,减少不粘层的设置还能够从根本上避免不粘层的脱落,降低不粘层进入到食物中并被人体摄入量,降低了对消费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内”指的是朝向锅具内部中心的方向,“外”指的是远离锅具内部中心的方向;锅具的中心可以为锅具内盛装食物的烹饪腔的中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为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的物理不沾锅,锅具的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形成真空的相变腔3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注射有液态相变工质(如水、氨气或正己烷等),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工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传向相变腔30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靠近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工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流至相变腔30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并且上述的锅具,由于相变腔30的存在,相变腔30相对的内壳内壁面103上的温度均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壳10的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可以构造为无不粘层区域,因而有效降低了因不沾涂层的耐磨性能较差、结合力不够理想、寿命较短、易脱落而影响锅具在煮饭时的不沾效果及使用寿命,并有效避免了不沾涂料被人体吸收后,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减少了不粘涂层的使用,锅具的制造成本得到了大幅降低,且锅具的加工难度得到了降低,加工工艺得到了简化,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锅具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适于与加热源正对的热源正对区域102a以及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其中无不粘层区域包括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
热源正对区域102a与热源正对,接收到的热量大,食物在热源正对区域102a上容易出现过度加热而导致糊锅的现象,因此可以在热源正对区域102a设置不粘层,降低糊锅的几率。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与热源不直接正对,因此接收到的热量相对热源正对区域102a 较小,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糊锅的几率较低,因此可以在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不设置不粘层以形成无不粘层区域,进而在有效降低了糊锅现象的同时,降低了锅具成本,减少锅具的加工工序以及降低锅具的加工难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粘涂料进入到食物中的几率,减少对用户的身体安全造成的隐患。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热源正对区域102a和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都可以不设置不粘层,即无不粘层区域包括热源正对区域102a和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
具体地,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构成热源正对区域102a,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构成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
也就是说,锅具的热源与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正对,锅具的热源与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非正对,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为首先受热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第一温度区域102c的温度适于在锅具被加热时大于第二温度区域102d的温度,其中无不粘层区域包括第二温度区域102d。
第一温度区域102c的温度高,接收到的热量最大,食物在第一温度区域102c容易出现过度加热而导致糊锅的现象发生,因此可以在第一温度区域102c设置不粘层,降低糊锅的几率。第二温度区域102d的温度相对较低,接收到的热量相对第一温度区域102c较小,第二温度区域102d糊锅的几率较低,因此可以在第二温度区域102d不设置不粘层以形成无不粘层区域,进而在有效降低糊锅现象的同时,降低锅具的成本,减少锅具的加工工序以及降低锅具的加工难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粘涂料进入到食物中的几率,减少对用户的身体安全造成的隐患。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都可以不设置不粘层,即无不粘层区域包括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
具体地,如图9所示,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c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d,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c构成第一温度区域102c,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d构成第二温度区域102d。也就是说,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c的温度较高,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d的温度相对较低。例如,第一温度区域102c可以与热源正对,第二温度区域102d 可以与热源非正对。
进一步地,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的温差为0°-15°。
更进一步地,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的温差为0°-10°,进一步优选为0°-8°。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之间的温差越大,则越需要在第一温度区域102c设置不粘层;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之间的温差很小甚至无温差时,则第一温度区域102c和第二温度区域102d可以均不设置不粘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照图8和图9所示,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无不粘层区域包括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
无不粘层区域可以仅仅为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当然无不粘层区域也可以同时包括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和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上设置有不粘层。由于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正对热源,因此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 的温度较高,与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直接接触的食物容易过度受热而发生碳化,产生糊锅的现象。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仅仅在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设置不粘层,在有效降低糊锅的同时,降低了锅具成本,减少了锅具的加工工序以及降低了锅具的加工难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粘涂料进入到食物中的几率,减少对用户的身体安全造成的隐患。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相变腔对应壁面102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相变腔对应底壁面(102a、102c)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102b、102d)均为无不粘层区域。
由此,本发明的锅具的不粘性能由双层结构以及双层结构中的液态相变工质来实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的温度相对均匀。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均无不粘涂层,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不粘涂层与锅具的结合力不够而出现的脱落现象,不粘涂层不会进入到食物中被消费者吸收,避免了对用户的身体造成的安全隐患。
同时,本发明的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均无不粘涂层,还可以降低锅具的生产难度,简化锅具的生产工序,进而提高了锅具的生产效率,且大幅降低了锅具的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0为外凸的球釜形。由此,内壳10内部可以形成超强热对流,产生环流大沸腾,让每一颗米粒都喝饱水,米粒的体积更加饱满。同时,内壳10为外凸的球釜形设计并结合锅具的双层结构,使得锅具的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避免了糊锅现象的发生,同时球釜形内壳10还能分散米粒间的重力叠加效应,优化糊锅现象。
由于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的至少部分为无不粘层区域,因此有效降低了锅具糊锅现象的同时,降低了锅具的制作成本和制作工艺,有效提高了锅具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对应无不粘层区域的内壳10部分由铝制成。由此既保证锅具的成型效果,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0整体为铝制件或铁制件。由此,既保证锅具的成型效果,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同时内壳10加工更加容易,且强度更高。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壳10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环形翻边101,外壳20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环形翻边201,第一环形翻边101与第二环形翻边201密闭连接,以在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形成密闭的相变腔30。
优选地,第一环形翻边101和第二环形翻边201焊接成一体。
通过第一环形翻边101和第二环形翻边201的密封连接,如采用焊接工艺将内壳10上的第一环形翻边101和外壳20上的第二环形翻边201焊接密封,确保焊缝间完全密封而无缝隙,优选地,焊接后对焊缝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在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形成密闭的相变腔3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壳20的外壁面的上部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口,连接口处设有与相变腔30密闭连通的金属管60,金属管60用于向相变腔30的底部注射液态相变工质,使得液态相变工质沉积在相变腔30的底部,并使相变腔30内的空气通过金属管60排出。
在外壳20靠近上部的位置处开设连接口(如直径为3mm左右的小孔),然后插入同直径的金属管60(如金属空心铜管),再将金属管60与锅壁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密封,实现金属管60与相变腔30的密闭连通,以通过该金属管60向相变腔30的底部注射液态相变工质,并排除相变腔30内的空气,使相变腔30内保持真空状态。
优选地,相变腔30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当然,相变腔的真空度也可以是上述的10-2Pa~102Pa。
控制相变腔30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以降低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便于液态相变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从而进一步保证锅具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均匀性,从而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当然,相变腔30内的真空度不限于上述具体数值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优选地,内壳10和外壳20均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型,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的厚度范围为0.6mm~2.5mm。
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型内壳10和外壳20,既保证锅具的成型效果,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采用厚度范围为0.6mm~2.5mm的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既保证锅具的强度,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
优选地,如图2所示,相变腔30的宽度范围为1.5mm~4mm;其中,相变腔30的宽度为内壳10的外壁面和外壳2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宽度。
优选地,如图1所示,内壳10的外壁面和外壳2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保持基本一致。
进一步优选地,多孔泡沫金属件40的厚度与相变腔30的宽度相适配,多孔泡沫金属件40的平均孔径为0.2mm~0.4mm,孔隙率为70%~90%。
当然,上述多孔泡沫金属件40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优选地,多孔泡沫金属件40采用多孔泡沫铜或多孔泡沫铝,切割成条状制成。
下面简单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包括锅具、液态相变工质和加热线圈,所述锅具为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液态相变工质设置在相变腔30内,加热线圈用于产生与加热源配合的交变磁场。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组件,为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的无涂层的物理不沾锅,锅具的内壳10和外壳20之间形成真空的相变腔30,相变腔30内靠近上部的位置处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多孔泡沫金属件40,如多孔泡沫金属件40粘接在内壳10的外壁面上,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注射有液态相变工质(如水、氨气或正己烷等),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工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并沿着相邻两个多孔泡沫金属件40之间的导流间隙50传向相变腔30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靠近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工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液体吸附在多孔泡沫金属件40内的孔隙中,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多孔泡沫金属件40流至相变腔30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并且上述的锅具,减少了锅具表面上的不粘涂料,甚至不需要在锅具的表面喷涂氟树脂等不沾涂料,因而有效避免了因不沾涂层的耐磨性能较差、结合力不够理想、寿命较短、易脱落而影响锅具在煮饭时的不沾效果及使用寿命,并有效避免了不沾涂料被人体吸收后,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锅具组件设置有上述锅具,因此该锅具组件受热均匀,能够明显降低糊锅现象。
进一步地,液态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相变腔30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工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并沿着相邻两个多孔泡沫金属件40之间的导流间隙50传向相变腔30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靠近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工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液体吸附在多孔泡沫金属件40内的孔隙中,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多孔泡沫金属件40流至相变腔30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下面简单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厨房器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锅具组件,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厨房器具设置有上述锅具组件,因此该厨房器具能够明显降低糊锅现象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可以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和电磁炉,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30)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
加热源,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内壳和/或所述外壳和/或所述相变腔内,所述加热源适于与交变磁场配合以使自身发热,所述加热源为具有居里温度特性的加热源,且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20℃-2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40℃-1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为4J-78铁镍合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的居里温度为190℃-2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为4J-38铁镍合金件、4J-32铁镍合金件或4J-43铁镍合金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内壳外壁面上,所述外壳为非金属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壳外壁面的外周面上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壳外壁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面的底面上的第三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外壁面的外周面上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四部分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为环形且位于所述外壳的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的厚度为0.1mm-3.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构造为加热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的厚度为0.4mm-3.0m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的厚度为0.4mm-2.0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一体地集成在所述内壳上,以使所述加热源构成所述内壳的一部分,所述外壳为非金属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源一体地集成在所述外壳上,以使所述加热源构成所述外壳的一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壳内壁面包括与所述相变腔位置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其中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造为无不沾层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适于与加热源正对的热源正对区域以及热源非正对区域,其中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正对区域设置不粘层。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热源正对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第一温度区域和第二温度区域,所述第一温度区域的温度适于在所述锅具被加热时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度,其中所述无不粘层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温度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区域设置不粘层。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第一温度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第二温度区域。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区域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差为0°-8°。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设置不粘层;或者
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和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均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或者
所述内壳内壁面整体构造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为外凸的球釜形。
29.一种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所述锅具为根据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以及
液态相变工质,所述液态相变工质设置在所述相变腔内;
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用于产生与所述加热源配合的交变磁场。
30.一种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锅具组件。
CN201710335411.XA 2017-05-12 2017-05-1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Active CN108851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411.XA CN108851932B (zh) 2017-05-12 2017-05-1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KR1020180038711A KR102118502B1 (ko) 2017-05-12 2018-04-03 솥, 솥 어셈블리 및 주방 기구
JP2018078874A JP6767423B2 (ja) 2017-05-12 2018-04-17 釜、釜アセンブリ及び厨房器具
JP2020156345A JP2020203143A (ja) 2017-05-12 2020-09-17 釜、釜アセンブリ及び厨房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5411.XA CN108851932B (zh) 2017-05-12 2017-05-1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1932A true CN108851932A (zh) 2018-11-23
CN108851932B CN108851932B (zh) 2021-08-20

Family

ID=64319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5411.XA Active CN108851932B (zh) 2017-05-12 2017-05-1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51932B (zh)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0853A (en) * 1970-01-09 1973-12-19 Hoover Ltd Liquid heating units control means for such units and vessels incorporating heating units
EP0111867A1 (en) * 1982-12-14 1984-06-27 Hackman Housewares Oy Ab Cooking vessel of stainless steel for all types of heat sources
JPH10125453A (ja) * 1996-10-17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被加熱調理具
JP2000173755A (ja) * 1998-12-01 2000-06-23 Imphy Usine Precision 誘導加熱用調理器とこの容器のための合金
CN1887150A (zh) * 2006-07-18 2007-01-03 叶小舟 一种能发出反映温度变化的磁信号的电磁锅
JP2008119035A (ja) * 2006-11-08 2008-05-29 Soho Sangyo Kk アルミ製炊飯釜。
US20090152276A1 (en) * 2004-10-07 2009-06-18 All-Clad Metalcrafters Llc Griddle Plate and Cookware Having a Vacuum Bonded, High Conductivity, Low Density Carbon Foam Core Plate
EP2185048A1 (en) * 2007-09-07 2010-05-19 Bose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ware
CN201617662U (zh) * 2009-11-26 2010-11-03 佛山市川东热敏磁电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热水壶蒸汽开关
CN10220478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叶小舟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及测温方法
CN202035990U (zh) * 2011-05-07 2011-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上盖加热的电饭煲
CN103654361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宁波无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慢炖锅
CN204813455U (zh) * 2015-07-08 2015-12-0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容器及包含食物容器的烹饪器具
CN204909032U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无极合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式锅体
CN204909033U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无极合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式均温加热锅
WO2016054019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Aaron Watts Wireless heat devices
CN205285980U (zh) * 2015-09-16 2016-06-0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CN105795888A (zh) * 2016-05-20 2016-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锅具的制作方法
CN205458024U (zh) * 2016-02-04 2016-08-17 张勇涛 一种悬浮感应的居里烹饪器具
CN205568655U (zh) * 2016-03-28 2016-09-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6308469A (zh) * 2016-09-07 2017-0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温的电磁灶适用陶瓷锅
US20170042370A1 (en) * 2015-08-14 2017-02-16 Tianyu Import & Export Trading Ltd. Automatic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kware Utensil and Combined Structure with Ele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WO2017074111A1 (ko) * 2015-10-30 2017-05-04 에너진(주) 인덕션용 균일가열 용기
CN207428925U (zh) * 2017-05-12 2018-06-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Patent Citation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40853A (en) * 1970-01-09 1973-12-19 Hoover Ltd Liquid heating units control means for such units and vessels incorporating heating units
EP0111867A1 (en) * 1982-12-14 1984-06-27 Hackman Housewares Oy Ab Cooking vessel of stainless steel for all types of heat sources
JPH10125453A (ja) * 1996-10-17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被加熱調理具
JP2000173755A (ja) * 1998-12-01 2000-06-23 Imphy Usine Precision 誘導加熱用調理器とこの容器のための合金
US20090152276A1 (en) * 2004-10-07 2009-06-18 All-Clad Metalcrafters Llc Griddle Plate and Cookware Having a Vacuum Bonded, High Conductivity, Low Density Carbon Foam Core Plate
CN1887150A (zh) * 2006-07-18 2007-01-03 叶小舟 一种能发出反映温度变化的磁信号的电磁锅
JP2008119035A (ja) * 2006-11-08 2008-05-29 Soho Sangyo Kk アルミ製炊飯釜。
EP2185048A1 (en) * 2007-09-07 2010-05-19 Bose Corporation Induction cookware
CN101795609A (zh) * 2007-09-07 2010-08-04 伯斯有限公司 感应炊具
CN201617662U (zh) * 2009-11-26 2010-11-03 佛山市川东热敏磁电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电热水壶蒸汽开关
CN10220478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叶小舟 一种非接触式测温的电饭煲及测温方法
CN202035990U (zh) * 2011-05-07 2011-11-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上盖加热的电饭煲
CN103654361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宁波无极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慢炖锅
WO2016054019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Aaron Watts Wireless heat devices
CN204813455U (zh) * 2015-07-08 2015-12-0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容器及包含食物容器的烹饪器具
US20170042370A1 (en) * 2015-08-14 2017-02-16 Tianyu Import & Export Trading Ltd. Automatic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kware Utensil and Combined Structure with Ele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CN204909032U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无极合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式锅体
CN204909033U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无极合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式均温加热锅
CN205285980U (zh) * 2015-09-16 2016-06-0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和煮饭器
WO2017074111A1 (ko) * 2015-10-30 2017-05-04 에너진(주) 인덕션용 균일가열 용기
CN205458024U (zh) * 2016-02-04 2016-08-17 张勇涛 一种悬浮感应的居里烹饪器具
CN205568655U (zh) * 2016-03-28 2016-09-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5795888A (zh) * 2016-05-20 2016-07-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和锅具的制作方法
CN106308469A (zh) * 2016-09-07 2017-01-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温的电磁灶适用陶瓷锅
CN207428925U (zh) * 2017-05-12 2018-06-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冶金部情报标准研究总所: "《GB/T 15013—1994精密合金用磁学特性和磁学量术语》", 1 May 1994 *
彭福泉: "《金属材料实用手册》", 31 October 1987 *
王永光: ""新概念电热烹饪锅"", 《家用电器科技》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51932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1729U (zh) 锅具
CN207428925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5795887B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炊具
CN20510738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7428927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4706201B (zh)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
CN207940630U (zh) 一种复合锅
CN207928184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108851932A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5625577U (zh) 一种烹饪器皿及具有其的煎烤机
CN207428923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4764947U (zh) 一种双层锅
KR102118502B1 (ko) 솥, 솥 어셈블리 및 주방 기구
CN207768083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3494507B (zh) 炊具用的锅体
CN208144887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8259501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7428924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8144886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7768082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7768080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7768084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7768086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8851933A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9431238A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