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97035U -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97035U
CN204197035U CN201420570913.2U CN201420570913U CN204197035U CN 204197035 U CN204197035 U CN 204197035U CN 201420570913 U CN201420570913 U CN 201420570913U CN 204197035 U CN204197035 U CN 204197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vertical beam
right vertical
left longeron
assembl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09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麒
马显
赵会朋
康存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09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97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97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970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相对于所述副车架本体连接设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另一端间的前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间沿靠近所述前横梁的方向呈外扩的八字形结构,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均设有在左纵梁和右纵梁承受外部冲击时产生溃缩变形、以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吸收的溃缩部。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上述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的车身。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可保证汽车动力总成与副车架间间隙满足需要,且提高了副车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的车身。
背景技术
汽车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是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撑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副车架主要用于摆臂、稳定杆、转向器等零件的安装,以提高悬架的整体刚度及车辆的操控稳定性。现有的副车架与车身除了副车架主体上左右各两个螺栓连接点外,还可通过两个副车架拉杆与车身纵梁连接,以增加其稳定性,而副车架主体则由上板、下板与封板构成,保证了副车架的刚度,且通过副车架两侧的副车架安装管,还可调节悬架相对车身的安装高度,从而可在不同车型中达到平台化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副车架布置特点仍存在无法保证动力总成与副车架间的间隙安全、且副车架的碰撞性能较低等不足,有对其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以保证汽车动力总成与副车架间间隙满足需要,且提高副车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之间的前横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间沿靠近所述前横梁的方向呈外扩的八字形结构,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均设有在其承受外部冲击时产生溃缩变形以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吸收的溃缩部。
进一步的,在所述左纵梁上靠近所述右纵梁的一侧设有内凹的避让部。
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均为由上板和下板连接围构成的腔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与所述副车架本体及前横梁间均经由螺栓连接,在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的螺栓连接处还设有安装套管,所述安装套管带有螺栓连接孔并卡装于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副车架本体两端的下方分别连接有左前下摆臂总成和右前下摆臂总成,所述左前下摆臂总成和右前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副车架本体间均经由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左前下摆臂总成和右前下摆臂总成与所述副车架本体的螺栓连接处均设置有衬套。
进一步的,在所述副车架本体的上端面上靠近其两端处分别连接设有使所述副车架本体与车身间连接的中间固定件,在所述中间固定件上设有使其与车身间进行螺栓连接的固定孔,在所述中间固定件的一侧边沿处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内部相连通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或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上的其横截面尺寸缩小的结构段,或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且该“S”形弯曲的结构段的横截面尺寸缩小。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及右纵梁上的带有的“V”形凹槽的结构段,且该结构段沿靠近“V”形凹槽的方向其横截面尺寸渐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使左纵梁和右纵梁呈外扩的八字形结构,通过此对左纵梁和右纵梁走向的改变,从而可使得汽车动力总成与左纵梁及右纵梁间具有更大的间隙,也即保证了动力总成与副车架结构的间隙要求;而在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均设置溃缩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传递到副车架左纵梁和右纵梁上的冲击能量可经由溃缩部的变形吸收,从而避免了冲击能量向车身的传递,提升了副车架的碰撞性能。
(2)在左纵梁上设置避让部可保证汽车动力总成与变速器总成间的间隙处于安全值以上。
(3)使左纵梁和右纵梁均为腔体结构可保证其自身的结构强度,设置安装套管可使左纵梁及右纵梁与副车架本体间连接的更加稳固。
(4)使左前下摆臂总成和右前下摆臂总成与副车架本体间经由螺栓连接可便于摆臂总成后期的维修,设置衬套可提高摆臂总成与副车架本体间的连接性能。
(5)设置中间固定件并在中间固定件上的固定孔处设置缺口,可在汽车发生较严重碰撞时使中间固定件的固定孔部位于缺口处有撕裂的趋势,从而可对碰撞能量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吸收,减少碰撞能量向乘客舱方向的传递。
(6)使溃缩部为“S”形结构段、横截面缩小的结构段,或“S”形结构与横截面缩小的结合,以及使溃缩部为带有“V”形凹槽且横截面渐小的结构段,均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实现溃缩部的溃缩变形,以对碰撞能量进行很好的缓冲吸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该车身装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      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左纵梁上的避让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副车架本体与左纵梁或右纵梁间的螺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左前下摆臂总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车架本体,2-左纵梁,3-右纵梁,4-前横梁,5-左前下摆臂总成,6-右前下摆臂总成,7-避让部,8-上板,9-下板,10-衬套,11-中间固定件,12-固定孔,13-缺口,14-安装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副车架本体1,连接于副车架本体1两端的左纵梁2和右纵梁3,以及相对于副车架本体1连接设于左纵梁2和右纵梁3的另一端间的前横梁4,左纵梁2和右纵梁3间沿靠近前横梁4的方向呈外扩的八字形结构,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上均设有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3承受外部冲击时产生溃缩变形、以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吸收的溃缩部。
本实施例中在前横梁4处可设置前悬置支架,以用于副车架与前悬置的连接。而如图2中所示,在副车架本体1的上端面上靠近其两端处还分别连接设有使副车架本体1与图中未示出的车身间连接的中间固定件11,在中间固定件11上设有使中间固定件11与车身间进行螺栓连接的固定孔12,在中间固定件11的一侧边沿处还设有与固定孔12内部相连通的缺口13。
本实施例中左纵梁2及右纵梁3的外扩形设置使得前横梁4的整体长度变长,左纵梁2与右纵梁3之间距离的增大保证了两者与汽车动力总成之间的间隙满足要求。左纵梁2的具体结构如图3至图5中所示,左纵梁2为由上板8和下板9围构制成的腔体结构,采用腔体结构可保证左纵梁2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实现前横梁4与副车架本体1间的可靠连接。而为在实际使用中保证汽车动力总成与变速器总成间的间隙处于安全值以上,本实施例中还在左纵梁2上靠近右纵梁3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避让部7,避让部7为沿左纵梁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内凹结构,其具体结构尺寸可根据动力总成的结构体积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右纵梁3的结构与左纵梁2大致相同,其也为腔体结构,只是在右纵梁3上不设置避让结构。而且为便于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与副车架本体1之间的拆装连接,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与副车架本体1之间也均为经由螺栓进行连接,同时为了使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与副车架本体1间连接的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还如图6中所示,在左纵梁2(右纵梁3)的螺栓连接处设有卡装于上板8和下板9之间并带有螺栓连接孔的安装套管14。当然本实施例中除了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与副车架本体1间采用螺栓连接,并在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中设置安装套管14之外,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与前横梁4之间的连接也可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且也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与前横梁4的连接处设置安装套管14。
而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上的溃缩部可以图3中的左纵梁2为例进行说明,此时溃缩部为设于左纵梁2上的位于左纵梁2中部的一横截面尺寸缩小的结构段,当左纵梁2受到外部冲击时,因该横截面尺寸缩小的结构段的强度较低,从而可使左纵梁2于此处发生弯折,从而实现对冲击能量的缓冲吸收。当然除了上述的横截面缩小的结构段,本实施例中的溃缩部也可为设于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或者为设于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且该“S”形弯曲的结构段的横截面尺寸缩小。另外除了前述结构形式,溃缩部还可为设于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带有的“V”形凹槽的结构段,且该结构段沿靠近“V”形凹槽的方向其横截面尺寸渐小。
本实施例中在副车架本体1两端的下方分别连接有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为便于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副车架本体1间的拆装连接,以提高后期维修的便利性,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副车架本体1之间也均设计为经由螺栓连接,同时为了提升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副车架本体1间的连接性能,本实施例中还在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副车架本体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衬套10,衬套10可采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合适件,以左前下摆臂总成5为例,衬套10的设置结构可如图7中所示。
本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利用左纵梁2和右纵梁3的外扩形结构设置,通过对两者走向的改变,保证了副车架与汽车动力总成间的间隙值。而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又可通过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溃缩部设计实现对碰撞能量的缓冲吸收。同时若碰撞较为严重时,除了左纵梁2与右纵梁3对碰撞能量的缓冲吸收,由于在中间固定件11上的固定孔12处设置有缺口13,此时较大的碰撞冲击也会使得中间固定件11于缺口13中具有撕裂的趋势,从而可对碰撞能量进行进一步的缓冲吸收,减少碰撞能量向汽车乘客舱方向的传递。当然为保证中间固定件11处能发生撕裂,设于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溃缩部处的结构强度也不能太弱,其可在具体设计时根据材料性能进行选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该车身装设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经由该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一方面可在汽车轮胎、悬架、摆臂的基础上增加吸震结构,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该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的结构特点提高汽车的结构稳定性,并提升汽车的整体碰撞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包括副车架本体(1),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本体(1)两端的左纵梁(2)和右纵梁(3),以及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之间的前横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间沿靠近所述前横梁(4)的方向呈外扩的八字形结构,在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上均设有在其承受外部冲击时产生溃缩变形以对外部冲击进行缓冲吸收的溃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纵梁(2)上靠近所述右纵梁(3)的一侧设有内凹的避让部(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均为由上板(8)和下板(9)连接围构成的腔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及前横梁(4)间均经由螺栓连接,在所述左纵梁(2)和右纵梁(3)的螺栓连接处还设有安装套管(14),所述安装套管(14)带有螺栓连接孔并卡装于所述上板(8)和下板(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车架本体(1)两端的下方分别连接有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所述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间均经由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前下摆臂总成(5)和右前下摆臂总成(6)与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螺栓连接处均设置有衬套(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车架本体(1)的上端面上靠近其两端处分别连接设有使所述副车架本体(1)与车身间连接的中间固定件(11),在所述中间固定件(11)上设有使其与车身间进行螺栓连接的固定孔(12),在所述中间固定件(11)的一侧边沿处设有与所述固定孔(12)内部相连通的缺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或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其横截面尺寸缩小的结构段,或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呈“S”形弯曲的结构段,且该“S”形弯曲的结构段的横截面尺寸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部为设于所述左纵梁(2)及右纵梁(3)上的带有的“V”形凹槽的结构段,且该结构段沿靠近“V”形凹槽的方向其横截面尺寸渐小。
10.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
CN201420570913.2U 2014-09-30 2014-09-30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7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913.2U CN204197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0913.2U CN204197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97035U true CN204197035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55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091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97035U (zh) 2014-09-30 2014-09-30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9703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733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副车架和车身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9130747A (zh) * 2018-07-23 2019-01-0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悬摆臂机构
CN10920454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1661160A (zh) * 2020-06-16 2020-09-15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悬架构
CN112124432A (zh) * 2020-09-30 2020-12-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下框梁结构总成、汽车底盘及汽车
CN115214776A (zh) * 2021-08-30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0733A (zh) * 2015-06-28 2015-09-09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副车架和车身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4890733B (zh) * 2015-06-28 2017-07-11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副车架和车身前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920454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130747A (zh) * 2018-07-23 2019-01-0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悬摆臂机构
CN111661160A (zh) * 2020-06-16 2020-09-15 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悬架构
CN112124432A (zh) * 2020-09-30 2020-12-2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下框梁结构总成、汽车底盘及汽车
CN115214776A (zh) * 2021-08-30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115214776B (zh) * 2021-08-30 2024-04-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7035U (zh)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CN204222970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
CN204623108U (zh) 发动机悬置安装机构及车辆
CN104149725A (zh) 汽车前碰撞横梁吸能盒
CN206384047U (zh) 汽车前座椅横梁总成结构
CN205524488U (zh) 车辆机舱总成及具有该车辆机舱总成的车辆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4623572U (zh) 电动汽车车架
CN211731556U (zh) 前副车架总成
CN106240646B (zh) 汽车的前部车体结构
CN209208858U (zh) 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2727963U (zh) 汽车水箱框架
CN106828375B (zh) 一种前碰撞横梁
CN106564531B (zh) 一种前主纵梁及具有该前主纵梁的汽车
CN207157308U (zh) 用于车辆机舱的横梁总成及车辆机舱
CN204548001U (zh) 一种卡车用前下防护装置
CN204726512U (zh) 一种副车架
CN211167096U (zh)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10116554U (zh) 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
CN104340278A (zh) 汽车前围上板总成以及汽车
CN204895576U (zh) 一种汽车全框式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05801245U (zh) 减震器安装支架、后悬安装总成和后悬安装结构
CN204527168U (zh) 制动踏板安装装置及车辆
CN206664336U (zh) 前排座椅安装横梁支架和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