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26512U - 一种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26512U
CN204726512U CN201520355311.XU CN201520355311U CN204726512U CN 204726512 U CN204726512 U CN 204726512U CN 201520355311 U CN201520355311 U CN 201520355311U CN 204726512 U CN204726512 U CN 204726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s
cross member
bolt mounting
slotted opening
induc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55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珊
阎礁
孙厚勇
黄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55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26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26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26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弯折诱导槽和第二弯折诱导槽,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相对设置,所述后横梁的前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前螺栓安装孔,所述后横梁的后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后螺栓安装孔,所述前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一裂隙开口,所述后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二裂隙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能够迅速地与车身脱离并沿垂向向下折弯,避免副车架随车身纵梁向驾驶舱方向侵入,保证了乘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车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副车架因其在提升轿车乘坐舒适性、底盘刚度、强度和操控性的优异表现,以及提高整车装配便利性及设计通用性,成为当前主流轿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副车架在满足整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整车碰撞的安全性也有重要影响,通常动力总成通过后悬置安装在副车架上,副车架与车身纵梁通过紧固件进行安装,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副车架前梁溃缩吸能,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点在碰撞时不易脱落,进而导致动力总成侵入前舱,危及前排乘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其能够保证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点在受到碰撞冲击时有效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弯折诱导槽和第二弯折诱导槽,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相对设置,所述后横梁的前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前螺栓安装孔,所述后横梁的后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后螺栓安装孔,所述前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一裂隙开口,所述后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二裂隙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的断面呈V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为矩形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平行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外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裂隙开口垂直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前方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裂隙开口的宽度是所述前螺栓安装孔内径的1/8-1/4,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宽度是所述后螺栓安装孔内径的1/8-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汽车发生碰撞的时,能够迅速地与车身脱离并沿垂向向下折弯,避免副车架随车身纵梁向驾驶舱方向侵入,保证了乘员的人身安全,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副车架的轴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和后横梁2,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2之间设置有左纵梁3和右纵梁4,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2的两端,从而形成框架形式的副车架,所述前横梁1和所述后横梁2垂直于车辆的前进方向设置,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平行于车辆的前进方向设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弯折诱导槽5和第二弯折诱导槽6,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5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6相对设置,当所述副车架受到外力冲击时,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5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6能够引导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产生竖直方向的弯折变形,使发动机向下掉落,从而避免所述副车架车身纵梁向驾驶舱方向入侵,避免伤及驾驶舱内的乘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后横梁2的前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前螺栓安装孔7,所述后横梁2的后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后螺栓安装孔8,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上开设有第一裂隙开口,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上开设有第二裂隙开口。由于所述前螺栓安装孔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均开设有裂隙开口结构,因此能够削弱前螺栓安装孔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竖直方向的刚度,当所述副车架受外力冲击时时,所述前螺栓安装孔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在碰撞力的作用下容易被拉变形,螺栓能够更易于从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脱出,从而快速地完成副车架与车身的脱离。
在上述弯折诱导槽及裂隙开口的相互配合下,所述副车架能够与车身快速脱离,同时,使副车架纵梁向下折弯,使汽车动力总成向下掉落,避免其侵入驾驶舱,保证乘员的人身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5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6的断面呈V字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的是,当副车架受到外力冲击时,撞击力沿着诱导槽传递会产生竖直向下的分力,因此,所述左纵梁3和所述右纵梁4更易于从所述V字型的诱导槽的尖角处会产生竖直方向弯折变形的趋势。当然,V字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诱导槽断面形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便于产生竖直方向弯折变形的其它端面形状,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优选地为矩形开口。矩形开口不能够有效地削弱前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在竖直方向上的强度,从而便于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便于螺栓脱出,进而端口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此外,矩形开口还能够有效地简化加工工艺,降低加工难度,提高加工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矩形开口仅是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一种优选形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能够削弱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竖直向刚度的其它形状,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优选地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具体地,所述第一裂隙开口优选地平行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裂隙开口优选地垂直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前方延伸。当然,上述裂隙开口的延伸方向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装配需要选择朝向其他方向延伸,此处不再赘述。
考虑到所述副车架在未受到碰撞时,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能够为螺栓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同时,当副车架发生碰撞时,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和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能够在碰撞力的作用下迅速变形,保证螺栓能够从第一裂隙开口及第二裂隙开口中脱离,本实用新型还优选地限定了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宽度,具体地,所述第一裂隙开口的宽度优选地是所述前螺栓安装孔7内径的1/8-1/4,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宽度优选地是所述后螺栓安装孔8内径的1/8-1/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装配情况对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宽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之间设置有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弯折诱导槽和第二弯折诱导槽,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相对设置,所述后横梁的前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前螺栓安装孔,所述后横梁的后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后螺栓安装孔,所述前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一裂隙开口,所述后螺栓安装孔上开设有第二裂隙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诱导槽和所述第二弯折诱导槽的断面呈V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和所述第二裂隙开口为矩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裂隙开口平行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裂隙开口垂直于所述后横梁,且朝向所述后横梁的前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裂隙开口的宽度是所述前螺栓安装孔内径的1/8-1/4,所述第二裂隙开口的宽度是所述后螺栓安装孔内径的1/8-1/4。
CN201520355311.XU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副车架 Active CN204726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311.XU CN204726512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55311.XU CN204726512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26512U true CN204726512U (zh) 2015-10-28

Family

ID=5438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55311.XU Active CN204726512U (zh) 2015-05-28 2015-05-28 一种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265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431A (zh) * 2016-11-17 2019-10-1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前副车架结构
CN114506392A (zh) * 2022-04-19 2022-05-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5431A (zh) * 2016-11-17 2019-10-11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前副车架结构
CN110325431B (zh) * 2016-11-17 2022-04-0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前副车架结构
CN114506392A (zh) * 2022-04-19 2022-05-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CN114506392B (zh) * 2022-04-19 2022-07-1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副车架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9370A (zh) 前车身增强结构
KR101371838B1 (ko) 차량 충돌 시 프론트 필러의 충돌 에너지 분산 구조
CN101559786B (zh) 一种正面兼顾偏置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汽车
CN203094189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的吸能结构
CN203580854U (zh) 一种汽车前保横梁总成
CN104709357A (zh) 车身增强结构
CN209776565U (zh) 一种汽车车身结构
CN204197035U (zh)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结构及车身
CN204726512U (zh) 一种副车架
CN100579831C (zh) 机动车辆前车体的冲击力减轻结构
CN104554481A (zh) 车身前地板骨架及车辆
CN201961389U (zh) 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
JP2016141289A (ja) 車両骨格構造
CN206067898U (zh) 汽车右纵梁
CN204775117U (zh) 一种利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舱底部结构
CN204548001U (zh) 一种卡车用前下防护装置
CN204527333U (zh)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03318330U (zh) 一种客车前碰吸能机构
CN106114295A (zh) 一种座椅平台及使用该座椅平台的车辆
CN106494508A (zh) 一种长头校车车架
CN29207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JP2016124320A (ja) 自動車用ロアア−ムの衝撃吸収構造
CN102649410A (zh) 车辆保险杠
CN204309736U (zh) 一种suv汽车上的行人腿部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