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45162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45162U
CN204145162U CN201420642870.4U CN201420642870U CN204145162U CN 204145162 U CN204145162 U CN 204145162U CN 201420642870 U CN201420642870 U CN 201420642870U CN 204145162 U CN204145162 U CN 204145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etal
recess
hub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428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健
柚木康伸
陆强
田中宏忠
稻木勇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45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4516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08Insulating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其包括轴、转子、定子、上轴承以及下轴承、在轴向上方具有开口的树脂制的马达外壳、保持上轴承并覆盖马达外壳的开口的外壳盖、以及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下防振部件。马达外壳具有覆盖定子的外周的圆筒部、从圆筒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底壁部、以及下轮毂部,该下轮毂部由从底壁部的底面朝向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圆筒状构成,且在径向内侧配置下轴承、在径向外侧配置下防振部件。在下轮毂部设置有下轮毂凹部作为外周面上的凹部,在下防振部件设置有容纳在下轮毂凹部中的凸状的防转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树脂制的马达外壳的马达的改良。
背景技术
空调机的室外机具有驱动送风风扇的风扇马达。由于近年来对节能化的要求,风扇马达使用了高效的DC无刷马达。但是,DC无刷马达存在由于齿槽转矩而产生振动,导致室外机产生噪音的问题。
作为能够抑制这种振动以及噪音的马达,公知一种模制马达。模制马达通过嵌件成型而将定子埋入到马达外壳内。因此,防振性能以及防噪音性能优异,且防水性能也优异。因此,模制马达是一种除空调机外还能够用于各种用途的通用性高的马达。
并且,关于改善风扇马达的防振性能以及防噪音性能的技术,公知一种在马达外壳配置防振部件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平成9年-285068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风扇马达10在轴承部10a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的防振部件11。轴承部10a隔着防振部件11而支承于风扇外壳12的保持部12a。因此,风扇马达的振动被防振部件11吸收。并且,能够防止该振动传递至风扇外壳12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振部件由于在风扇马达动作时所产生的振动而相对于马达本体旋转。其结果是,防振部件的内周面发生磨损而导致防振性能下降。或者,存在风扇马达相对于风扇外壳的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防振部件相对于马达本体旋转的马达。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第一方面,马达具有轴、转子、定子、上轴承、下轴承、树脂制的马达外壳、外壳盖、以及下防振部件,所述轴以上下方向为中心轴线,所述转子固定于所述轴,所述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所述上轴承配置在所述转子的上方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下轴承配置在所述转子的下方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所述马达外壳在轴向上方开口,所述外壳盖保持所述上轴承并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下防振部件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圆筒部、底壁部以及下轮毂部,所述圆筒部覆盖所述定子的外周,所述底壁部从所述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所述下轮毂部由从所述底壁部的底面朝向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圆筒状构成,且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配置所述下轴承,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所述下防振部件,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下轮毂凹部或者下轮毂凸部,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防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凸状或者凹状的防转部,所述凸状的防转部容纳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或者在所述凹状的防转部中容纳所述下轮毂凸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轮毂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轮毂凹部,所述下轮毂凹部从所述下轮毂部的下端朝向上方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下轮毂凹部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马达具有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上防振部件,所述外壳盖由树脂制成,且具有顶壁部以及上轮毂部,所述顶壁部为圆环状,且覆盖所述马达外壳的开口,所述上轮毂部由从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有盖圆筒状构成,且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内侧配置所述上轴承,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所述上防振部件,并在所述上轮毂部设有上轮毂凹部或者上轮毂凸部,在所述上防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凸状或者凹状的防转部,所述凸状的防转部容纳在所述上轮毂凹部内,或者在所述凹状的防转部中容纳所述上轮毂凸部。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轮毂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轮毂凹部,所述上轮毂凹部从所述上轮毂部的上端朝向下方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轮毂凹部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马达具有金属制的下轴承托架、金属制的上轴承托架以及轴承导通部件,所述下轴承托架容纳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并保持所述下轴承,所述上轴承托架容纳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内侧,并保持所述上轴承,所述轴承导通部件配置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侧,将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下轴承电连接,所述上轴承以及所述下轴承由金属制成,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下轴承的外周面接触,且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露出,所述上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上轴承的外周面接触,且所述上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上轮毂凹部内露出,所述轴承导通部件与所述上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上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以及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轴承导通部件为带状的导电带,其一端配置在所述下轮毂凹部中,另一端配置在所述上轮毂凹部中。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带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上,所述下防振部件的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导电带的所述一端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带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上轴承托架从所述上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上,所述上防振部件的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导电带的所述另一端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的外径比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外径小。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带配置在所述顶壁部的外周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周向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上轮毂部的下端部位于与所述顶壁部的外周缘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所述外周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轴向下方下降。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为平坦状。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压入部,在所述压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状的开裂防止部,所述压入部被压入到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下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面对置的外周缘部,在所述顶壁部的所述外周缘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在所述外周缘部的下表面从与所述马达的排水孔对置的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设置有防止错误配置用凸部或者凹部作为下表面上的凸部或者凹部,所述防止错误配置用凸部或者凹部配置在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凹部或者凸部对置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盖由金属制成,所述马达还具有:金属制的下轴承托架,其容纳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且保持所述下轴承;以及轴承导通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侧,将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下轴承电连接,所述上轴承以及所述下轴承由金属制成,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下轴承的外周面接触,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露出,所述轴承导通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接触,所述轴承导通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盖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在马达外壳的下轮毂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下轮毂凹部或者下轮毂凸部。并且,在配置在下轮毂部的径向外侧的下防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容纳在下轮毂凹部中的凸状的防转部,或者设置有容纳下轮毂凸部的凹状的防转部。因此,能够防止下防振部件相对于马达外壳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0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模制马达100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安装于马达安装台200的模制马达100的立体图。
图4是模制马达100的展开立体图。
图5是模制马达100的俯视图。
图6是模制马达100的仰视图。
图7是模制马达100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下防振部件5的图。
图9是示出外壳盖3的下表面的图。
图10是示出外壳盖3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外壳盖3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01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02的一构成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J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姿势。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以及周向简称为“径向”以及“周向”。
实施方式1
图1以及图2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00的一构成例的外观立体图,示出从互不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外观。
模制马达100为具有树脂制的机壳的马达,并作为家电产品、办公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等驱动装置的驱动源而使用。从机壳突出的轴10为沿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配置的旋转轴。机壳由在轴向上方具有开口的有底圆筒形的马达外壳2和覆盖马达外壳2的开口的外壳盖3构成。
在外壳盖3形成有向轴向上方突出的上轮毂部32。在上轮毂部32的径向外侧安装有上防振部件4。并且,在马达外壳2的底面形成有向轴向下方突出的下轮毂部23。在下轮毂部23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下防振部件5。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均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吸收模制马达100在动作时产生的振动。
并且,在上轮毂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凹状的上轮毂凹部321。在上防振部件4的内周面形成有容纳在上轮毂凹部321内的凸状的防转部42。同样地,在下轮毂部23的外周面形成有凹状的下轮毂凹部231。在下防振部件5的内周面形成有容纳在下轮毂凹部231中的凸状的防转部52。因此,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以相对于上轮毂部32以及下轮毂部23不旋转的方式被安装。
在马达外壳2的外周面下端部设置有连接器6。并且,在马达外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承导通部件7。分别容纳在上轮毂部32以及下轮毂部23内的轴承(未图示)通过轴承导通部件7而相互导通。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电蚀而引起的轴承劣化。
图3是示出安装于马达安装台200的模制马达100的立体图。模制马达100在安装于马达安装台200的状态下使用。模制马达100以轴10呈水平的姿势安装于马达安装台200。此时,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的外周面通过马达安装台200的保持部210、220而被支承。因此,模制马达100的振动被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吸收。因此,能够抑制振动传递到马达安装台200而产生噪音。
图4至图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模制马达100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图。图4是模制马达100的展开立体图,示出使构成模制马达100的各部件沿轴向展开后的样子。图5是模制马达100的俯视图,示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图6是模制马达100的仰视图,示出从轴向下方观察到的样子。图7是模制马达100的剖视图,示出以包括中心轴线J的平面剖切模制马达100时的剖视图。
模制马达100由固定于驱动装置的马达安装台200的静止部以及通过所述静止部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部构成。旋转部包括轴10以及转子11。而静止部包括马达外壳2、外壳盖3、上防振部件4、下防振部件5、连接器6、轴承导通部件7、上轴承托架33以及下轴承托架24。以下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轴10)
轴10为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金属制部件。轴10被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支承,并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并且,用于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的挡圈12以及挡圈13设置于轴10。轴10的上端部从外壳盖3的上轮毂部32向上方突出,且该突出部作为输出轴而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部连接。另外,轴10的下端部从马达外壳2的下轮毂部23向下方突出,该突出部也能够作为输出轴而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部连接。
(转子11)
转子11为固定于轴10、且与轴10一同旋转的旋转体。转子11由转子磁铁111以及转子保持架112构成。转子11为使转子磁铁111与轴10电绝缘的绝缘转子。另外,转子11也可采用非绝缘转子,但通过采用绝缘转子能够抑制由电蚀引起的轴承的劣化。
转子磁铁111为圆筒状的永久磁铁,并固定在转子保持架112的外周面。并且,在转子磁铁111的径向外侧形成与定子25在径向对置的磁极面。该磁极面以N极的磁极区域与S极的磁极区域沿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被磁化。
转子保持架112为与轴10一同旋转的部件,且包括内侧铁芯部113、外侧铁芯部114以及连接部件115。内侧铁芯部113固定于轴10。外侧铁芯部114配置在内侧铁芯部113的径向外侧。连接部件115连接内侧铁芯部113和外侧铁芯部114。内侧铁芯部113以及外侧铁芯部114均由圆筒状的金属部件构成,例如由通过在轴向层叠硅钢板等磁性钢板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连接部件115由绝缘材料构成,例如由具有规定的电容率的绝缘树脂构成。
(上轴承8和下轴承9)
上轴承8为配置在转子11的上方、并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动轴承。图7所示的上轴承8为金属制的球轴承,其具有两个以上的滚动体82和成一对的内圈81以及外圈83。内圈81以及外圈83均为圆环状的金属部件,且外圈83配置在内圈81的径向外侧。滚动体82为球状的金属部件,且配置在内圈81的外周面与外圈83的内周面之间。
下轴承9为配置在转子11的下方、并将轴1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滚动轴承。图7所示的下轴承9为金属制的球轴承,其包括两个以上的滚动体92和成一对的内圈91以及外圈93。内圈91以及外圈93均为圆环状的金属部件,且外圈93配置在内圈91的径向外侧。滚动体92为球状的金属部件,且配置在内圈91的外周面与外圈93的内周面之间。另外,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也能够采用滑动轴承。
(挡圈12以及挡圈13)
挡圈12以及挡圈13为限制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沿轴向移动的轴承止挡部件。挡圈12以及挡圈13由圆环状的部件构成,并固定在形成在轴10的外周面上的周向的槽部中。挡圈12阻止插到轴10上的上轴承8的内圈向轴向下方移动。挡圈13阻止插到轴10上的下轴承9的内圈91向轴向上方移动。
(马达外壳2)
马达外壳2为在轴向上方具有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的树脂成形品,且由圆筒部21、底壁部22和下轮毂部23构成。圆筒部21覆盖定子25的外周。底壁部22从圆筒部21的下端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下轮毂部23从底壁部22的底面朝向轴向下方突出。底壁部22配置在定子25的下方,并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板状体。并且,在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设置有排水孔21a。
在将下轴承托架24、定子25以及电路板26插入到模具内后向模具内注入树脂,这些部件被埋在树脂中。通过将这些部件与树脂一体化的成形方法即所谓的嵌件成形而形成马达外壳2。马达外壳2的树脂使用绝缘树脂。
排水孔21a由形成在圆筒部21的内周面的第一槽部和形成在圆筒部21的上端面的第二槽部构成。第一槽部形成为从定子25的上端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凹部。第二槽部形成为与第一槽部连接并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凹部。并且,第二槽部与外壳盖3的排水孔31c对置。
(下轮毂部23)
下轮毂部23为容纳下轴承9的轴承容纳部,并安装有下防振部件5。下轮毂部23包括圆筒部232和底部233。圆筒部232向轴向下方延伸。底部233从圆筒部232的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在圆筒部232的径向内侧配置下轴承9,在径向外侧配置下防振部件5。并且,在圆筒部232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下防振部件5旋转的两个以上的下轮毂凹部231。
下轮毂凹部231为形成在圆筒部232的外周面的凹部、即缺口部。下轮毂凹部231使圆筒部232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而防止下防振部件5的旋转。并且,下轮毂凹部231形成有贯通孔,并在下轮毂凹部231内使下轴承托架2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另外,下轮毂凹部231的具体的形状以及配置是任意的。并且,下轮毂凹部231的个数也为任意的,能够形成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下轮毂凹部231。另外,贯通孔形成在两个以上的下轮毂凹部231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下轮毂凹部231从圆筒部232的下端朝向轴向上方延伸。也就是说,下轮毂凹部231在下轮毂部23的底部233形成从外周缘朝向径向内侧的缺口区域。并且,使该缺口区域呈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柱状空间,而形成下轮毂凹部231。并且,下轮毂凹部231被在周向相互对置的内壁面夹着,使径向内侧开口。并且,在下轮毂部2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三个下轮毂凹部231,这些下轮毂凹部23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也就是说,三个下轮毂凹部231以120°间隔配置。
(下轴承托架24)
下轴承托架24为保持下轴承9的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件,并配置在马达外壳2的下轮毂部23内。下轴承托架24由圆筒部和底部构成。圆筒部朝向轴向下方延伸。底部从该圆筒部的下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并在圆筒部的上端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轮圈部。例如,下轴承托架24通过对镀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并且,下轴承托架24以圆筒部的内周面露出、轮圈部被埋入到下轮毂部23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在下轮毂部23内。下轴承9从轴向上方插入到下轴承托架24的圆筒部内。下轴承9的外圈93的外周面与下轴承托架24的圆筒部的内周面接触。下轴承9以及下轴承托架24相互电连接。
(定子25)
定子25为模制马达100的电枢,并具有定子铁芯251、线圈252以及绝缘件253。定子25构成为形成在转子磁铁111的径向外侧的大致圆筒状。定子25以使其内周面露出的状态埋入到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内。并且,定子25的内周面隔着间隙与转子磁铁111的外周面对置。
定子铁芯251由在轴向对硅钢板等磁性钢板进行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各磁性钢板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和从该铁芯背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也就是说,由磁极齿的端面构成定子25的内周面。
线圈252为隔着绝缘件253卷绕在定子铁芯251的磁极齿上而成的绕组。对线圈252提供驱动电流,则在作为磁芯的磁极齿产生径向的磁通。因此,在磁极齿与转子磁铁111之间产生周向的转矩,从而轴1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绝缘件253为使定子铁芯251与线圈252电绝缘的树脂制的部件。
(电路板26)
电路板26装设有对线圈252提供驱动电流的电子电路以及检测转子11的旋转位置的磁传感器。并且,电路板26与连接器6电连接。电路板26为埋入在马达外壳2的底壁部22中的大致圆板状。并且,电路板26设置有供轴10贯通的贯通孔。
(预压部件27)
预压部件27为对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施加预压的弹性部件,例如使用波形垫片。预压部件27配置在下轴承9的外圈93与下轴承托架24的底部之间。
(外壳盖3)
外壳盖3为覆盖马达外壳2的开口的圆板状的树脂成形品,其使用绝缘树脂。例如,使用与马达外壳2的模制树脂相同的树脂。与由金属制成外壳盖3时相比,通过由树脂制成外壳盖3,能够提高防振性以及防噪音性。外壳盖3由顶壁部31和上轮毂部32构成。顶壁部31从定子25的开口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上轮毂部32为从顶壁部31的上表面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有盖圆筒状。
(顶壁部31)
顶壁部31配置在定子25的上方,且为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的板状体。顶壁部31形成有外周缘部311、压入部312、螺纹孔31a、排水孔31c以及防止错误配置用孔35。顶壁部31的外径比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外径小。因此,防止轴承导通部件7在马达外壳2以及外壳盖3之间上浮不易剥落。
外周缘部311包括顶壁部31的外周缘,且由与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上端面对置的圆环状构成。压入部312为从顶壁部31的下表面向轴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并且,压入部312突出到比外周缘部311的下端靠轴向下方的位置,并压入到圆筒部21的内周面。
螺纹孔31a以及螺丝34为用于紧固马达外壳2以及外壳盖3的紧固装置。在顶壁部31沿周向配置有两个以上螺纹孔。螺纹孔31a轴向贯通顶壁部31。通过贯通螺纹孔31a的螺丝34,外壳盖3固定于马达外壳2。
排水孔31c为形成在外周缘部311的下表面的槽部。排水孔31c为从与马达外壳2的排水孔21a对置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到达比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靠外侧的位置的细长的凹部。
防止错误配置用孔35为从顶壁部31的上表面朝向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且配置在与马达外壳2的凸部对置的位置。例如,马达外壳2中的防止错误配置用的凸部为在圆筒部21的下端部从圆筒部2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6。
(上轮毂部32)
上轮毂部32为容纳上轴承8的轴承容纳部,并安装有上防振部件4。上轮毂部32由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圆筒部322和从圆筒部322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顶盖部323构成。并且,在圆筒部322的径向内侧配置上轴承8,在径向外侧配置上防振部件4。并且,在圆筒部322的外周面设置用于防止上防振部件4旋转的两个以上的上轮毂凹部321。
上轮毂凹部321为形成在圆筒部322的外周面的凹部即缺口部。上轮毂凹部321具有使圆筒部322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防止上防振部件4的旋转。并且,上轮毂凹部321形成有贯通孔,并使上轴承托架33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上轮毂凹部321内露出。另外,上轮毂凹部321的具体形状以及配置为任意的。并且,上轮毂凹部321的个数也为任意的,能够形成一或者两个以上的上轮毂凹部321。另外,贯通孔形成在两个以上的上轮毂凹部321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轮毂凹部321形成为从圆筒部322的上端朝向轴向下方延伸的凹部。也就是说,在上轮毂部32的顶盖部323形成有从其外周缘朝向径向内侧的缺口区域。并且,使该缺口区域呈朝向轴向下方延伸的柱状空间而形成上轮毂凹部321。并且,上轮毂凹部321被在周向相互对置的内壁面夹着,并使径向内侧开口。并且,在上轮毂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三个上轮毂凹部321,且这些上轮毂凹部32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也就是说,三个上轮毂凹部321以120°间隔配置。
(上轴承托架33)
上轴承托架33为保持上轴承8的金属制的轴承保持部件,并配置在外壳盖3的上轮毂部32内。上轴承托架33包括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圆筒部和从该圆筒部的上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盖部。在圆筒部的下端还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轮圈部。例如,上轴承托架33通过对镀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并且,以圆筒部的内周面露出、轮圈部埋入到上轮毂部32的内周面的状态配置在上轮毂部32内。上轴承8从轴向下方插入到上轴承托架33的圆筒部内。上轴承8的外圈83的外周面与上轴承托架33的圆筒部的内周面接触。上轴承8以及上轴承托架33相互电连接。
(轴承导通部件7)
轴承导通部件7穿过马达外壳2的径向外侧而使上轴承托架33与下轴承托架24相互导通,由此使上轴承8与下轴承9相互导通。例如,在铜等金属箔涂敷粘接剂而成的具有柔性的带状的导电带被作为轴承导通部件7使用。
轴承导通部件7沿外壳盖3的顶壁部31的上表面、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外周面以及马达外壳2的底壁部22的下表面配置。轴承导通部件7的上端与上轴承托架33的从上轮毂凹部321露出的外周面接触。并且,轴承导通部件7的下端与下轴承托架24的从下轮毂凹部231露出的外周面接触。并且,轴承导通部件7配置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的下表面与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上端面相接触的周向位置。
(上防振部件4和下防振部件5)
图8是示出下防振部件5的图,示出从轴向观察到的外观。由于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具有相同结构,因此在此只对下防振部件5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上防振部件4以及下防振部件5也可不是相同结构。
下防振部件5具有圆筒状的本体部50以及具有包围本体部50的外周的形状的金属制的框架53。例如,本体部50由具有高弹性的弹性橡胶构成。框架53为增强本体部50的增强部件。例如,框架53通过对带状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
在本体部50设置有容纳在下轮毂凹部231内的两个以上的防转部52。防转部52为内周面51上的凸部,且由从内周面5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形状构成。各防转部52在内周面5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轴承导通部件7的下侧的端部配置在下轴承托架24的从下轮毂凹部231露出的外周面上,且被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的径向内侧覆盖。例如,轴承导通部件7的下侧的端部在下轮毂凹部231内与下轴承托架24接触,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与轴承导通部件7的下侧的端部接触。
轴承导通部件7的上侧的端部配置在上轴承托架33的从上轮毂凹部321露出的外周面上,且被上防振部件4的防转部42的径向内侧覆盖。例如,轴承导通部件7的上侧的端部在上轮毂凹部321内与上轴承托架33接触,上防振部件4的防转部42与轴承导通部件7的上侧的端部接触。
(外壳盖3的下表面)
图9是示出外壳盖3的下表面的图,示出从下观察到的外壳盖3的外观。在外壳盖3的顶壁部31配置有多个螺纹孔31a。为了防止外壳盖3的开裂,在压入部312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压入凹部31b。压入凹部31b由从压入部312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构成。
例如,压入凹部31b由从压入部312的下端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槽状构成。各压入凹部31b在压入部312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即,四个压入凹部31b以90°间隔配置。
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的各部件如上所述。以下,对这些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1)防振部件的防转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容纳在下轮毂部23的下轮毂凹部231内。因此,若下防振部件5相对于下轮毂部23旋转,则防转部52的侧壁与下轮毂凹部231的内壁面接触。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限制下防振部件5以及马达外壳2的相对旋转。
并且,在模制马达100中,上防振部件4的防转部42容纳在上轮毂部32的上轮毂凹部321内。因此,若上防振部件4相对于上轮毂部32旋转,则防转部42的侧壁与上轮毂凹部321的内壁面接触。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限制上防振部件4以及外壳盖3的相对旋转。
并且,下轮毂凹部231由从下轮毂部23的下端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缺口形状构成。因此,在树脂成形马达外壳2时,容易从模具沿轴向取出马达外壳2。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提高马达外壳2的加工性。
并且,各下轮毂凹部23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因此,将下防振部件5配置到下轮毂部23时,最多旋转120°就能够使下防振部件5的周向位置与下轮毂部23对齐。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提高将下防振部件5配置到下轮毂部23时的作业性。并且,由于下轮毂部23通过下防振部件5而被均匀支承,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防止沿周向施加在下轮毂部23以及下防振部件5之间的力产生不平衡。
并且,由于上轮毂凹部321由从上轮毂部32的上端朝向轴向下方延伸的缺口状构成,因此在树脂成形外壳盖3时,容易从模具中沿轴向取出外壳盖3。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提高外壳盖3的加工性。
并且,各上轮毂凹部321沿周向等间隔配置。因此,将上防振部件4配置到上轮毂部32时,最多旋转120°就能够使上防振部件4的周向位置与上轮毂部32对齐。并且,由于上轮毂部32通过上防振部件4被均匀支承,因此能够抑制从上轮毂部32沿径向施加在上防振部件4上的压力产生不平衡。
(2)轴承的电蚀对策
例如,模制马达100通过将被脉宽调制后的驱动信号提供给电路板26上的逆变电路而被驱动。模制马达100的驱动电压为了满足高效化的要求而被高电压化。并且,为了在实现低振动以及低噪音时能够获得理想的正弦波,模制马达100的驱动信号的载波频率被高频化。
然而,在模制马达100中,上轴承托架33与定子25的线圈252隔着模制树脂而配置。因此,上轴承托架33以及线圈252能够作为具有规定静电容的电容元件而发挥作用。因此,若线圈252的中性点处的电压上升,则在所述电容元件中积存电荷。此时,若施加在上轴承8的电压即轴电压超过轴承内部的油膜的绝缘破坏电压,则在从轴10经由转子11、定子25、模制树脂、上轴承托架33、上轴承8到达轴10的循环路径流过微小电流。若在上轴承8流过电流,则在内圈81或者外圈83与滚动体82之间的间隙产生火花,因此产生上轴承8的表面损伤的所谓电蚀,导致上轴承8的寿命变短。
在下轴承托架24与电路板26之间也同上轴承托架33与线圈252一样形成了静电容。因此,若施加在下轴承9的轴电压超过轴承内部的油膜的绝缘破坏电压,则在从轴10经由转子11、定子25、电路板26、模制树脂、下轴承托架24以及下轴承9到达轴10的循环路径中有微小电流流过。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轴承导通部件7使上轴承托架33与下轴承托架24电连接。因此,上轴承托架33以及下轴承托架24为相同电位。因此,即使上轴承托架33侧的静电容与下轴承托架24侧的静电容存在很大差异,也能够减小施加在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上的轴电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的电蚀。
并且,在模制马达100中,内侧铁芯部113与外侧铁芯部114通过连接部件115而电绝缘。因此,与不具有连接部件115时相比,转子11的阻抗变高。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相对降低施加在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上的轴电压。
并且,与外壳盖3由金属制成相比,通过由树脂制成外壳盖3,上轴承8与定子25之间的绝缘性高。因此,能够抑制上轴承8的电蚀。并且,通过使轴承导通部件7与上轴承托架33以及下轴承托架24直接接触,与借助其他部件间接连接时相比,模制马达100能够使上轴承托架33以及下轴承托架24良好导通。
并且,轴承导通部件7配置在马达外壳2的径向外侧。因此,与将轴承导通部件7配置在马达外壳2的径向内侧时相比,无需考虑与转子11接触、对定子25进行绝缘等。因此,模制马达100结构简单,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且能够低成本地制造。
(3)防止轴承导通部件7的剥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轴承导通部件7为导电带,导电带在顶壁部31的上表面配置在螺纹孔31a之间。因此,导电带不会堵塞螺纹孔31a,能够提高将轴承导通部件7配置到外壳盖3以及马达外壳2时的作业性。
并且,导电带的下侧的端部被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的径向内侧覆盖。因此,在模制马达100中,能够使得在下轮毂凹部231中导电带不易从下轴承托架24的外周面剥落。特别是,由于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与导电带的下侧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导电带从下轴承托架24的外周面剥落。
并且,导电带的上侧的端部被上防振部件4的防转部42的径向内侧覆盖。因此,在模制马达100中,能够使得在上轮毂凹部321中导电带不易从上轴承托架33的外周面剥落。特别是,由于上防振部件4的防转部42与导电带的上侧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导电带从上轴承托架33的外周面剥落。
并且,顶壁部31的外径比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小。因此,由于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与圆筒部21的上端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防止导电带的剥落。并且,导电带配置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的下表面与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上端面相接触的周向位置。因此,更能够使得不易在外周缘部311与圆筒部21之间产生间隙。
(4)防止外壳盖3的积水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顶壁部31的上表面为平坦状。因此,以使外壳盖3的上表面朝向垂直上方的状态使用模制马达100时,模制马达100能够防止水积存在外壳盖3的上表面。
(5)防止外壳盖3的开裂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在压入部312设置有多个压入凹部31b。因此,模制马达100在将压入部312压入到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内周面时,压入部312相对于径向内侧的力的强度增加。因此,能够防止外壳盖3开裂。
(6)外壳盖3的排水孔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设置有排水孔31c。因此,模制马达100能够将侵入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内的水排出到外部。
(7)外壳盖3的防止错误配置结构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0中,在顶壁部31的下表面设置有朝向轴向上方凹陷的凹部即排水孔31c。因此,模制马达100在将外壳盖3固定到马达外壳2时,能够防止错误地配置外壳盖3的周向位置。
并且,在顶壁部31的上表面设置有朝向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即防止错误配置用孔35。因此,模制马达100在将外壳盖3固定到马达外壳2或者将模制马达100配置到马达安装台200时,能够防止错误地配置外壳盖3的周向的位置或者错误地配置模制马达100的周向的位置。
防止错误配置结构也可为在外壳盖3的上表面具有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凸部,或者在外壳盖3的下表面具有朝向轴向下方突出的凸部的结构。并且,防止错误配置结构也可为具有两个以上的凹部或凸部用于防止错误配置,且将各凹部或者凸部沿周向非等间隔配置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顶壁部31的上表面为平坦状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为了防止水积存在外壳盖3的上表面,在外壳盖3的上表面,上轮毂部32的下端部位于与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的上端部在上下方向相同的位置,或者比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即可。
图10是示出外壳盖3的其他结构例子的剖视图,示出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与上轮毂部32之间具有台阶的情况。台阶形成在上轮毂部32的圆筒部322与外周缘部311之间。
图11是示出外壳盖3的其他结构例的剖视图,示出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与上轮毂部32之间设置有缓倾斜面的情况。顶壁部31的倾斜面由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轴向下方下降的壁面状构成。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模制马达100由于上轮毂部32的下端部位于比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在外壳盖3的上表面积水。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通过使顶壁部31的外径比马达外壳2的圆筒部21的外径小而防止导电带剥落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设置倾斜面而防止导电带的剥落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省略与前述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00相同的结构部分的重复说明。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2的模制马达101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模制马达101与图7的模制马达10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外壳盖3的顶壁部31设置有倾斜面31d。倾斜面31d由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朝向轴向下方下降的壁面状构成。例如,倾斜面31d形成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的周向的一部分。导电带(未图示)配置在倾斜面31d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1中,由于在顶壁部31的外周缘部311与圆筒部21的上端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因此能够防止导电带的剥落。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外壳盖3由树脂制成、并将上轴承托架33容纳在上轮毂部32内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外壳盖3由金属制成、且外壳盖3直接保持上轴承8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省略关于与前述实施方式1的模制马达100相同的结构部分的重复说明。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模制马达102的一结构例的剖视图。模制马达102与图7的模制马达100相比,不同点在于,外壳盖3由金属制成,且上轮毂部32直接将上轴承8保持在径向内侧。上轴承8被插入到上轮毂部32的圆筒部322的内周面。
例如,外壳盖3通过对镀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外壳盖3通过将顶壁部31的压入部312压入到定子25的圆筒部21的内周面而固定于马达外壳2。
轴承导通部件(未图示)的一端与下轴承托架24的从下轮毂凹部231露出的外周面接触,轴承导通部件的另一端与外壳盖3接触。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模制马达102中,由于轴承导通部件使外壳盖3与下轴承托架24电连接,因此能够抑制上轴承8以及下轴承9的电蚀。
另外,在实施方式1至3中,对在下轮毂部23设置下轮毂凹部231来容纳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52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为在下轮毂部23设置由外周面的凸状形成的下轮毂凸部,并使其容纳于下防振部件5的防转部中的结构。

Claims (19)

1.一种马达,
其具有轴、转子、定子、上轴承、下轴承、树脂制的马达外壳、外壳盖、以及下防振部件,
所述轴以上下方向为中心轴线,
所述转子固定于所述轴,
所述定子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所述上轴承配置在所述转子的上方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下轴承配置在所述转子的下方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所述马达外壳在轴向上方开口,
所述外壳盖保持所述上轴承并覆盖所述开口,
所述下防振部件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
所述马达外壳具有圆筒部、底壁部以及下轮毂部,
所述圆筒部覆盖所述定子的外周,
所述底壁部从所述圆筒部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下轮毂部由从所述底壁部的底面朝向轴向下方突出的有底圆筒状构成,且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配置所述下轴承,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所述下防振部件,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下轮毂凹部或者下轮毂凸部,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防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凸状或者凹状的防转部,
所述凸状的防转部容纳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或者在所述凹状的防转部中容纳所述下轮毂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轮毂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下轮毂凹部,
所述下轮毂凹部从所述下轮毂部的下端朝向上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轮毂凹部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上防振部件,
所述外壳盖由树脂制成,且具有顶壁部以及上轮毂部,
所述顶壁部为圆环状,且覆盖所述马达外壳的开口,
所述上轮毂部由从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有盖圆筒状构成,且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内侧配置所述上轴承,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外侧配置所述上防振部件,并在所述上轮毂部设有上轮毂凹部或者上轮毂凸部,
在所述上防振部件的内周面设置有凸状或者凹状的防转部,
所述凸状的防转部容纳在所述上轮毂凹部内,或者在所述凹状的防转部中容纳所述上轮毂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轮毂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上轮毂凹部,
所述上轮毂凹部从所述上轮毂部的上端朝向下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轮毂凹部沿周向等间隔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具有金属制的下轴承托架、金属制的上轴承托架以及轴承导通部件,
所述下轴承托架容纳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并保持所述下轴承,
所述上轴承托架容纳在所述上轮毂部的径向内侧,并保持所述上轴承,
所述轴承导通部件配置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侧,将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下轴承电连接,
所述上轴承以及所述下轴承由金属制成,
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下轴承的外周面接触,且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露出,
所述上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上轴承的外周面接触,且所述上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上轮毂凹部内露出,
所述轴承导通部件与所述上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上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以及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导通部件为带状的导电带,其一端配置在所述下轮毂凹部中,另一端配置在所述上轮毂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带的一端配置在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上,所述下防振部件的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导电带的所述一端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带的另一端配置在所述上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上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上,
所述上防振部件的所述防转部与所述导电带的所述另一端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的外径比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外径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带配置在所述顶壁部的外周缘部的下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上表面相接触的周向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轮毂部的下端部位于与所述顶壁部的外周缘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所述外周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倾斜面,
所述倾斜面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向轴向下方下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的上表面为平坦状。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从下表面向轴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压入部,
在所述压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状的开裂防止部,所述压入部被压入到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具有下表面与所述马达外壳的所述圆筒部的上端面对置的外周缘部,
在所述顶壁部的所述外周缘部设置有排水孔,
所述排水孔在所述外周缘部的下表面从与所述马达外壳的排水孔对置的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壳盖的所述顶壁部设置有防止错误配置用凸部或者凹部作为下表面上的凸部或者凹部,
所述防止错误配置用凸部或者凹部配置在与所述马达外壳的凹部或者凸部对置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盖由金属制成,
所述马达还具有:金属制的下轴承托架,其容纳在所述下轮毂部的径向内侧,且保持所述下轴承;以及
轴承导通部件,其配置在所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侧,将所述上轴承与所述下轴承电连接,
所述上轴承以及所述下轴承由金属制成,
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内周面与所述下轴承的外周面接触,
所述下轴承托架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下轮毂凹部内露出,
所述轴承导通部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轴承托架的从所述下轮毂凹部露出的外周面接触,
所述轴承导通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盖接触。
CN201420642870.4U 2013-12-26 2014-10-31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516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423 2013-12-26
JP2013268423A JP6321374B2 (ja) 2013-12-26 2013-12-26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45162U true CN204145162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218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2215.0A Active CN104753236B (zh) 2013-12-26 2014-10-31 马达
CN20142064287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45162U (zh) 2013-12-26 2014-10-31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02215.0A Active CN104753236B (zh) 2013-12-26 2014-10-31 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3678B2 (zh)
JP (1) JP6321374B2 (zh)
KR (1) KR20150076072A (zh)
CN (2) CN10475323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323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TWI581544B (zh) * 2016-04-01 2017-05-01 Built-in capacitive motor for improved construction
CN108390499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鼓风机
US11515751B2 (en) * 2018-01-26 2022-11-29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Housing arrangement for a blower mo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3022A1 (de) * 2015-07-13 2017-01-19 Bühler Motor GmbH Elektromotor
DE102015213021A1 (de) * 2015-07-13 2017-01-19 Bühler Motor GmbH Elektromotor
JP2017078540A (ja) * 2015-10-20 2017-04-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及び室内機の組立方法
US10326323B2 (en) 2015-12-11 2019-06-18 Whirlpool Corporation Multi-component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of an appliance
US10851868B2 (en) 2016-03-18 2020-12-01 Ridge Tool Company Motor dampener and drive train for plumbing tools
US20170366062A1 (en) * 2016-06-17 2017-12-21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US10447100B2 (en) 2016-06-17 2019-10-15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CN107786027A (zh) * 2016-08-29 2018-03-09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马达及马达嵌入装置
GB2553507B (en) * 2016-08-30 2019-11-27 Dyson Technology Ltd A handheld appliance
US10704180B2 (en) 2016-09-22 2020-07-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Reinforcing cap for a tub rear wall of an appliance
JP2018057192A (ja) * 2016-09-30 2018-04-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816546B2 (ja) * 2017-02-08 2021-01-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US10985621B2 (en) * 2017-02-28 2021-04-20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Molded motor
JP2018178820A (ja) * 2017-04-10 2018-11-1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ポンプ装置
US10693336B2 (en) 2017-06-02 2020-06-23 Whirlpool Corporation Winding configuration electric motor
JP2019030175A (ja) * 2017-08-02 2019-02-21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N109510390B (zh) * 2017-09-15 2021-07-0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
WO2019131425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6898876B2 (ja) * 2018-02-28 2021-07-07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JP7114840B2 (ja) * 2018-03-30 2022-08-0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102030089B1 (ko) * 2018-05-02 2019-11-08 뉴모텍(주) 접지 보호용 몰드 커버를 갖는 bldc 모터
KR102608055B1 (ko) * 2018-07-19 2023-11-3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US11496027B2 (en) * 2018-09-28 2022-11-08 Nidec Servo Corporation Motor
JP7318208B2 (ja) * 2019-01-09 2023-08-01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WO2021019590A1 (ja) * 2019-07-26 2021-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KR20210035457A (ko) * 2019-09-24 2021-04-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JP7480940B2 (ja) 2019-10-03 2024-05-10 ニデック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12615458B (zh) * 2019-10-03 2024-01-09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10994858B (zh) * 2019-11-15 2021-03-16 徐州鸿润达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电机
EP4113789A4 (en) * 2020-02-26 2023-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BLOWER AND AIR CONDITIONER
TWI747350B (zh) * 2020-07-01 2021-11-21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
CN113890252B (zh) * 2020-07-01 2022-10-25 威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
JP6984704B1 (ja) * 2020-08-31 2021-12-2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CN112260463A (zh) * 2020-10-10 2021-01-22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导电减震胶圈及电机
CN113037016B (zh) * 2021-03-18 2022-08-23 江苏华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轮毂电机的散热增强结构
JPWO2023095316A1 (zh) 2021-11-29 2023-06-01
JP7327462B2 (ja) * 2021-12-28 2023-08-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JP7375805B2 (ja) * 2021-12-28 2023-11-0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DE102022106984A1 (de) 2022-03-24 2023-09-28 Zf Active Safety Gmbh Bremssystemantrieb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42666A (en) * 1934-08-22 1936-06-02 Gen Motors Corp Motor mount
US3235653A (en) * 1964-01-02 1966-02-15 Gen Electric Resilient 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machines
JPS6120856Y2 (zh) * 1977-10-04 1986-06-23
DE3143000C2 (de) * 1981-10-29 1984-10-1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Lagerschild
JPS6221775U (zh) * 1985-07-23 1987-02-09
JPH06233493A (ja) * 1993-02-05 1994-08-19 Aisan Ind Co Ltd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3017924B2 (ja) * 1994-12-22 2000-03-13 愛知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防振装置
JP3360516B2 (ja) * 1996-01-25 2002-12-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カバーの取付装置
JPH09261906A (ja) * 1996-03-21 1997-10-03 Asmo Co Ltd 電動機の防水構造
JPH09285068A (ja) 1996-04-19 1997-10-31 Fujitsu General Ltd ファンモータの取付装置
JP3134244B2 (ja) * 1997-12-01 2001-02-13 ジェコ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の防水構造
JP2000014072A (ja) * 1998-06-26 2000-01-14 Toshiba Corp 送風装置
US6462446B2 (en) * 1999-12-27 2002-10-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silient ring motor mounting assembly
JP2003111339A (ja) * 2001-09-28 2003-04-11 Teikoku Electric Mfg Co Ltd 指示器
US7365458B2 (en) * 2005-03-31 2008-04-29 Nidec Shibaura Corporation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molded resin housing
JP4718260B2 (ja) * 2005-07-08 2011-07-06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08099405A (ja) * 2006-10-10 2008-04-24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091038B2 (ja) * 2008-04-18 2012-12-05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構造
JP5289521B2 (ja) * 2010-12-29 2013-09-11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5775853B2 (ja) * 2011-11-16 2015-09-0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KR101955729B1 (ko) * 2011-11-16 2019-03-07 니혼 덴산 테크노 모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몰드 모터
JP6321374B2 (ja) * 2013-12-26 2018-05-09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3236A (zh) * 2013-12-26 2015-07-0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753236B (zh) * 2013-12-26 2019-02-19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TWI581544B (zh) * 2016-04-01 2017-05-01 Built-in capacitive motor for improved construction
CN108390499A (zh) * 2017-02-03 2018-08-10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鼓风机
CN108390499B (zh) * 2017-02-03 2022-04-15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电动机及鼓风机
US11515751B2 (en) * 2018-01-26 2022-11-29 Denso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Housing arrangement for a blower m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236B (zh) 2019-02-19
KR20150076072A (ko) 2015-07-06
US20150188383A1 (en) 2015-07-02
JP2015126583A (ja) 2015-07-06
JP6321374B2 (ja) 2018-05-09
US9673678B2 (en) 2017-06-06
CN104753236A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5162U (zh) 马达
CN204145163U (zh) 内转子型马达
CN104283336B (zh) 马达
CN102577040B (zh) 电动机和具备它的电气设备
CN203589878U (zh) 一种用于将多个线架保持在定子上的夹箍
CN101971460B (zh) 电动机以及具备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CN202696316U (zh) 电动机和包括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CN106712348A (zh) 转子铁芯、转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104079092A (zh) 转子铁芯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CN109417329A (zh) 电动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03295601B (zh) 主轴马达和盘驱动装置
CN103683683A (zh) 旋转位置传感设备
CN204179803U (zh) 内转子型马达
CN106208455B (zh) 转子、电机、泵及清洗装置
CN102751835A (zh) 无刷直流电动机
CN103545949B (zh) 电动机以及具有该电动机的电气设备
CN102510137A (zh) 磁性构件、马达及包括该马达的吊扇
CN101621237A (zh) 无刷直流电机
CN204858787U (zh) 一种转子冲片及其应用的永磁电机
CN203522402U (zh) 电动机及安装有该电动机的空调机
KR20220142503A (ko) 모터와 전기 기구
CN110198095B (zh) 直流无刷电机
CN204928407U (zh) 无刷直流电机
CN105871163A (zh) 一种无刷电机
CN112366877A (zh) 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