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2825U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52825U CN203652825U CN201320840041.2U CN201320840041U CN203652825U CN 203652825 U CN203652825 U CN 203652825U CN 201320840041 U CN201320840041 U CN 201320840041U CN 203652825 U CN203652825 U CN 2036528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ench board
- transported substance
- base plate
- freight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22—Horizontal loading or unloading platforms
- B65G69/24—Horizontal loading or unloading platforms having platform level adjus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20—Loading covere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24—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06—Centring or aligning a vehicle at a loading station using means not being part of the veh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2—Coils, bobbins, ro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67—Pall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4/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loading or unloading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s
- B65G2814/03—Loading or unloading means
- B65G2814/0301—General arrangements
- B65G2814/0311—Other article loading or unloa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Pallet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物的输送系统。本系统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的起重器装置和配置于起重器装置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并且,工作台装置具备:输送体,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工作台,其供输送体行进;移动体,其支承工作台且能够沿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其设置于移动体且从下方抬升工作台而使该工作台升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将输送物输送到安装在挂车的底板上的集装箱,并且能够提高集装箱输送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物的输送系统,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容易且迅速将输送物输送到安装在挂车的底板上的集装箱并且能够提高集装箱输送的效率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众所周知有将输送物输送到安装在挂车的底板上的集装箱的输送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3034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工作台装置,该工作台装置配置在位于预先确定的预定位置的挂车的底板的后方。该工作台装置具备承载并输送输送物的输送车、输送车所行进的工作台、插入到形成于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的卡定销以及使卡定销升降的升降机构。并且,将卡定销插入安装在底板上的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通过使卡定销上升来抬升集装箱,使工作台的地板面与集装箱的地板面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保持该水平,并且使在工作台以及集装箱的地板面上承载有输送物的输送车浮在空气中,通过由人进行按压而将重量物输送到集装箱。
现今,在20英尺集装箱中,包含集装箱自重在内能够装载30.48吨。但是,在装载30.48吨的情况下,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底板处的集装箱输送成为条件(日本国内),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无法装载30.48吨。此外,如果具有能够使集装箱下降到地面并进行装卸的重机械的性能,就能够装载30.48吨。然而,在该情况下,输送作业繁琐且耗费时间。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通过使插入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的卡定销上升来调整集装箱的高度水平,因此调整作业繁琐且耗费时间。
此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8900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在底板的后端侧设置能够升降的货台(日文:デッキ)构造、并在底板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利用台面构造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需要在底板装备货台构造,结构变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将输送物输送到安装在挂车的底板上的集装箱、并且能够提高集装箱输送的效率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方案涉及输送物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在底板从安装在挂车的该底板上的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输送到上述集装箱,其特征在于,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具备:起重器装置,其从下方抬升上述底板;以及工作台装置,其配置于上述起重器装置的后方,上述工作台装置具备:输送体,其承载并输送上述输送物;工作台,其供上述输送体行进;移动体,其支承上述工作台且能够沿上述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其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且从下方抬起上述工作台而使该工作台升降;在利用上述起重器装置从下方抬升上述底板的状态下,上述移动体向前方移动,并且上述工作台借助上述起重器机构下降,从而以上述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上述工作台的顶端侧连接的方式将上述工作台承载在上述底板上,在该状态下,承载上述输送物的上述输送体在上述工作台以及上述集装箱的地板面上行进,从而将输送物输送到上述集装箱。
技术方案2所述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所述的基础上,上述输送体具备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在该输送体在上述工作台上行进时被设置于上述工作台的引导部引导。
技术方案3所述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所述的基础上,上述工作台具备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用于上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将卡定销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并拉向后方。
技术方案4所述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的所述的基础上,上述移动体具备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在该移动体沿上述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时被设置于地板面的引导部引导。
技术方案5所述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所述的基础上,上述输送物是装载于托盘的螺旋状输送物,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重量时,在托盘安装有大重量用配件,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外径时,在托盘安装有大外径用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的起重器装置和配置于起重器装置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工作台装置具备:输送体,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工作台,其供输送体行进;移动体,其支承工作台且能够沿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其设置于移动体且从下方抬升工作台而使该工作台升降。并且,在利用起重器装置从下方抬升底板的状态下,移动体向前方移动并且工作台借助起重器机构下降,从而以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工作台的顶端侧连接的方式将工作台承载在底板上,在该状态下,承载输送物的输送体在工作台以及集装箱的地板面上行进,从而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由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将输送物输送到安装在挂车的底板上的集装箱。另外,由于在底板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运输集装箱,因此能够将输送物装载到集装箱直至最大装载量。其结果,能够提高集装箱输送的效率。
另外,在上述输送体具备当该输送体在上述工作台上行进时被设置于上述工作台的引导部引导的被引导部的情况下,在输送体的行进过程中,被引导部被引导部引导,从而抑制了输送体的曲折移动。
另外,在上述工作台具备从上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将卡定销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并拉向后方的卡定机构的情况下,在将工作台承载于底板上时,卡定销借助卡定机构插入到插入孔并被拉向后方,从而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工作台的顶端侧沿底板的前后方向抵接或者靠近。并且,工作台以相对于集装箱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被准确定位固定的状态承载在底板上。
另外,在上述移动体具备当该移动体沿上述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时被设置于地板面的引导部引导的被引导部的情况下,在移动体的移动过程中,被引导部被引导部引导,抑制了移动体的曲折移动。其结果,提高了卡定销向插入孔插入的插入性。
并且,在上述输送物为装载于托盘的螺旋状输送物、且当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重量时在托盘安装有大重量用配件、当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外径时在托盘安装有大外径用配件的情况下,能够应对多种规格的螺旋状输送物。
本实用新型列举了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的非限定例子,参照所言及的多个附图,利用以下详细叙述进一步进行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组装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II向视图。
图3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组装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IV向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起重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VI向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输送体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向视图。
图9的(a)和(b)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图9的(a)示出抬升输送物后的状态,图9的(b)示出将输送物载置于地板面后的状态。
图10是实施例1的移动体以及起重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XI-XI线剖视图。
图12的(a)和(b)是上述起重器机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2的(a)示出升降体与工作台抵接后的状态,图12的(b)示出解除升降体与工作台之间的抵接后的状态。
图13的(a)和(b)是上述移动体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13的(a)示出引导辊的突出状态,图13的(b)示出引导辊的没入状态。
图14是实施例1的卡定机构的侧视图。
图15的(a)和(b)是图1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5的(a)示出第1卡定销插入第1插入孔后的状态,图15的(b)示出第1卡定销被拉向后方后的状态。
图16是实施例1的跳板机构的侧视图。
图17是实施例1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18是用于对实施例1的大重量用配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9是附带上述大重量用配件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20是用于对实施例1的大外径用配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21是附带上述大外径用配件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22是附带上述大重量用配件以及大外径用配件的托盘的立体图。
图23的(a)、(b)和(c)是用于对上述托盘向集装箱收纳的收纳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3的(a)示出具备附带大外径用配件的托盘时的收纳状态,图23的(b)、图23的(c)示出不具备附带配件的托盘时的收纳状态。
图24的(a)、(b)和(c)是用于对上述托盘向集装箱收纳的收纳方式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24的(a)示出不具备带配件的托盘时的收纳状态,图24的(b)、图24的(c)示出具备附带大重量用配件的托盘时的收纳状态。
图25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入作用)说明图,图25的(a)示出组装前的状态,图25的(b)示出利用起重器装置抬升底板后的状态,图25的(c)示出在底板上承载有工作台的状态。
图26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入作用)说明图,图26的(a)示出将输送物装卸到工作台上之后的状态,图26的(b)示出利用输送体搬入输送物时的状态,图26的(c)示出搬入完成后从底板上返回工作台后的状态。
图27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出作用)说明图,图27的(a)示出组装前的状态,图27的(b)示出利用起重器装置抬升底板后的状态,图27的(c)示出在底板上承载有工作台的状态。
图28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出作用)说明图,图28的(a)示出使输送体行进至输送物的正下方的状态,图28的(b)示出利用输送体搬出输送物后的状态,图28的(c)示出搬出结束后从底板上返回工作台后的状态。
图29是实施例2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组装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9的XXX向视图。
图31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组装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的XXXI向视图。
图33是实施例2的输送体的侧视图。
图34是图33的XXXIV向视图。
图35的(a)和(b)是图34的XXXV-XXXV线剖视图,图35的(a)示出抬升输送物后的状态,图35的(b)示出将输送物载置于地板面后的状态。
图36是图3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7是实施例2的辅助起重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8是图37的XXXVIII向视图。
图39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入作用)说明图,图39的(a)示出组装前的状态,图39的(b)示出利用起重器装置抬升底板后的状态,图39的(c)示出使移动侧工作台前进后的状态。
图40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入作用)说明图,图40的(a)示出在底板上承载有移动侧工作台的状态,图40的(b)示出将输送物装卸到移动侧工作台上之后的状态,图40的(c)示出利用输送体搬入输送物时的状态。
图41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入作用)说明图,示出搬入结束后从底板上返回工作台后的状态。
图42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出作用)说明图,图42的(a)示出组装前的状态,图42的(b)示出利用起重器装置抬升底板后的状态,图42的(c)示出使移动侧工作台前进后的状态。
图43的(a)、(b)和(c)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出作用)说明图,图43的(a)示出在底板上承载有移动侧工作台的状态,图43的(b)示出使输送体行进至输送物的正下方的状态,图43的(c)示出利用输送体搬出输送物后的状态。
图44是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搬出作用)说明图,示出搬出结束后从底板上返回工作台后的状态。
图45的(a)和(b)是使用上述辅助起重器装置的作用说明图,图45的(a)示出组装前的状态,图45的(b)示出利用辅助起重器装置抬升底板并使工作台前进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示的内容仅是例示且用于例示性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叙述该内容的目的在于提供认为是能够最有效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概念性特征的说明的内容。基于这一点,并不打算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过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而是用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白实际中如何利用配合附图进行的说明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方式。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是在底板从安装于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用于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101),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的起重器装置(5)和配置于起重器装置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6、102)。另外,工作台装置(6、102)具备:输送体(21、104),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Q);工作台(22、105),其供输送体行进;移动体(23),其支承工作台且能够在底板的前后方向(P)上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24),其设置于移动体且从下方抬升工作台并使该工作台升降(例如,参照图1~图4以及图29~图32等)。并且,在利用上述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底板(2a)的状态下,移动体(23)朝向前方移动并且借助起重器机构(24)使工作台(22、105)下降,从而以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105)的顶端侧连接的方式将工作台承载在底板上,在该状态下,承载有输送物(Q)的输送体(21、104)在工作台以及集装箱的地板面上行进,从而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例如,参照图25~图28以及图39~图44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输送体(21、104)具备被引导部(36)的方式,该被引导部(36)在输送体在工作台(22)上行进时被设置于工作台的引导部(37)引导(例如,参照图7、图8、图33以及图34等)。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输送体(21、104)具备:主体(28、109),其具有在地板面上行进的行进轮(27、108);以及支承体(29、110),其从主体的一端侧向底板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述被引导部(36)能够在支承体的左右两侧沿着底板的前后方向(P)以预定间隔配设多个(例如,参照图7、图8、图33以及图34等)。由此,更可靠地抑制了输送体的曲折移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工作台(22、105)具备卡定机构(61)的方式,对于该卡定机构(61),从底板的宽度方向将卡定销(65)插入形成于集装箱(3)的角件(70)的插入孔(71)并拉向后方(例如,参照图14以及图15等)。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移动体(23)能够具备被引导部(50),该被引导部(50)在移动体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时被设置于地板面的引导部(52)引导(例如,参照图11以及图13等)。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引导辊(50)能够在与移动体(23)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出(例如,参照图13等)。由此,在将工作台承载于底板上时,移动体向前方的移动即将结束时使引导辊处于没入状态,能够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对移动体的位置进行微调。其结果,卡定销向插入孔插入的插入性提高。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移动体(23)能够具备朝向地板面喷射空气而使移动体从地板面浮起的空气轴承(45)(例如,参照图13等)。由此,能够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对移动体的位置进行微调。其结果,卡定销向插入孔插入的插入性提高。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上述输送物(Q)是装载于托盘(81)的螺旋状输送物,在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重量时,在托盘安装大重量用配件(93),在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外径时,在托盘安装大外径用配件(94)(例如,参照图17~图22等)。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托盘(81)具备:托盘主体(82);支承部(83),其配置于托盘主体的上部且具有一对第1斜面(87),该第1斜面(87)彼此相向,以便支承螺旋状输送物(Q)的外周面;以及长条状的腿部(84),其配置于托盘主体的下部,与地板面接触且在与被支承部支承的螺旋状输送物的轴心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上述大重量用配件(93)具备长条状的腿部件(95),该腿部件(9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腿部,与地板面接触且延伸为比腿部长,上述大外径用配件(94)具备支承部件(97),该支承部件(97)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或者托盘主体,且具有在该安装状态下位于比第1斜面靠上方的位置的第2斜面(96)(例如,参照图17~图22等)。由此,大重量用配件以及大外径用配件针对托盘的装卸性提高。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上述工作台(105)具备供输送体(104)行进的移动侧工作台(121)、以及将移动侧工作台支承为能够沿底板的前后方向(P)移动且借助起重器机构(24)升降的固定侧工作台(122)(例如,参照图29~图32等)。由此,通过使移动侧工作台相对于固定侧工作台沿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来改变滑动位置,能够在底板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并且能够在底板没有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
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在上述输送体(104)连结使输送体行进的驱动机构(107),能够在上述移动侧工作台(121)上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能够与设置于输送体的被卡合部(126)卡合、分离的卡合杆(127)(例如,参照图36等)。由此,通过使卡合杆与被卡合部卡合,能够利用驱动机构使移动侧工作台与输送体一起沿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
(输送物的输送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方法是使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101)的输送物的输送方法,其中,在利用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底板(2a)后的状态下,移动体(23)朝向前方移动并且借助起重器机构(24)使工作台(22、105)下降,以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105)的顶端侧相连接的方式在底板上承载工作台,在该状态下,承载有输送物(Q)的输送体(21、104)在工作台以及集装箱的地板面上行进,从而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例如,参照图25~图28以及图39~图44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括弧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结构具有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1)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是在底板2a从安装在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用于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3。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2a的起重器装置5和配置于该起重器装置5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与牵引车连结的半挂车作为挂车2,采用干式集装箱作为集装箱3。在上述半挂车中,20英尺的干式集装箱安装在能够安装40英尺的干式集装箱的底板上的纵长方向的中央侧,底板从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预定量(例如3米等)。并且,采用卷绕钢板而形成的螺旋状输送物作为上述输送物。
上述起重器装置5配置为在挂车2位于预先确定的预定位置A时处于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底板2a的正下方(参照图1)。如图5以及图6所示,该起重器装置5具备支承台8和以能够升降且能够倾斜的方式设置于该支承台8的升降体9。在该支承台8的下侧安装有多个能够在地板面上行进的滚轮10。另外,支轴11以绕水平轴线旋转的方式轴支承于支承台8,在该支轴11安装有基体12。此外,后轮从后方抵接于车轮闸(日文:輪止め。省略图示),从而上述挂车2被定位于预定位置A(参照图1)。
上述升降体9具备:左右的支承部15,其被支承为沿着从基体12立起的左右的支承柱14移动自如;以及抬升部16,其连结于这些各支承部15的上端侧。另外,在基体12上安装有利用油压工作的升降用缸体17。在该升降用缸体17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连结有抬升部16。另外,在支承台8的后端侧竖立起有左右的支承片18,利用空气压工作的左右的反转用缸体19以能够倾斜的方式支承于以上各支承片18的上端侧。这些各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连结于支轴11。并且,通过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升降体9能够在立起状态B1与倾倒状态B2之间反转。并且,在升降体9处于立起状态B1时,通过升降用缸体17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升降体9能够在从下方抬升底板2a的抬升状态C1和以预定间隔与底板2a分离的分离状态C2之间升降。
如图1~图4所示,上述工作台装置6具备:输送体21,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Q;工作台22,其供该输送体21行进;移动体23,其支承该工作台22且能够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24,其设置于该移动体23且能够从下方抬升工作台22而使该工作台22升降。
在上述输送体21连结有用于使输送体21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在地板面上行进的推链26的一端侧(参照图1)。如图7以及图8所示那样该输送体21具备:左右的主体28,其具有多个在地板面上行进的行进轮27;以及支承体29,其从这些各主体28的一端侧向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延伸。这些左右的主体28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借助连结部件31而相互连结。并且,通过利用马达驱动使推链26的一端侧在工作台22上方沿前后方向P移动,从而输送体21向前方被送出,向后方被拉回。
如图9所示,上述主体28具备:纵截面大致U字状的基体部件32,其将行进轮27支承为旋转自如;纵截面大致U字状的托盘支承部件33,其配设为覆盖该基体部件32的上方且支承托盘81;以及管状的膨胀收缩部件34,其安装在以上基体部件32与托盘支承部件33之间,且借助压缩空气的供排而膨胀、收缩。并且,通过膨胀收缩部件34借助压缩空气的供给而膨胀,托盘支承部件33上升,抬升载置在地板面上的托盘81(参照图9的(a))。另一方面,通过膨胀收缩部件34借助排出压缩空气而收缩,上升状态的托盘支承部件33下降,将托盘81载置在地板面上(参照图9的(b))。
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述支承体29通过将多个纵长材料构建成框架而形成。在该支承体29的左右两侧,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以预定间隔支承有多个旋转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引导部”而例示。)36,且该旋转辊36被支承为绕垂直轴线旋转自如。这些各旋转辊36在输送体21在工作台22上行进时被设置于工作台22的引导部37引导。该引导部37沿着输送体21的行进方向(即,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呈壁状延伸。
上述工作台22设为在移动体23处于后述的等待状态D1且挂车2位于预定位置A时覆盖底板2a的后端侧的状态(即,以在上下方向保持间隔的方式搭设于底板2a的后端侧的状态)(参照图1)。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该工作台22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横截面大致L字状的左右的引导件38。通过这些各引导件38的引导,利用吊车等悬吊移送的托盘81被定位在工作台22上的预先确定的预定位置。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上述移动体23通过利用连结材42连结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延伸的左右的主体41而形成。在这些各主体41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引导部43,该引导部43将设置于工作台22的下表面侧的滑动部39支承为升降自如。通过利用该引导部43支承并引导滑动部39,移动体23将工作台22支承为能够升降。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上述移动体23具备用于使移动体23从地板面浮起的空气轴承45。该空气轴承45配设于各主体41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另外,空气轴承45具备形成有多个空气喷出孔46a的环状的管部46(参照图13)。另外,在移动体23的一端侧连结有借助空气压工作的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顶端侧。并且,供给至管部46的压缩空气从空气喷出孔46a向地板面喷出,从而在空气轴承45与地板面之间形成微小的空气膜,移动体23从地板面浮起。在该浮起状态下,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进行伸缩,从而移动体23能够在等待状态D1(参照图1)与从等待状态D1向前方端移动后的前进状态D2(参照图3)之间移动。
如图11所示,上述移动体23具备能够在与移动体23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出的引导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引导部”而例示。)50。该引导辊50以绕垂直轴线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安装在各主体41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的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顶端侧。另外,如图13的(a)所示,引导辊50通过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伸长而形成为突出状态并被设置在地板面上的长条状的引导部52引导。另一方面,在移动体23前进从而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顶端侧之间的间隔成为预定量以下时,如图13的(b)所示,引导辊50通过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缩短而成为没入状态并与引导部52分离,解除引导。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上述起重器机构24设置于移动体23的主体41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该起重器机构24具备马达54的旋转力经由齿轮箱55传递来从而借助螺纹(省略图示)升降的升降体56。如图12的(a)所示,该升降体56从下方抵接于工作台22,使工作台22升降。另一方面,如图12的(b)所示,前侧的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当工作台22与升降体56一起下降并承载在底板2a上时与工作台22分离,解除抵接。
上述工作台22在其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具备卡定机构61(参照图2)。如图14所示,该卡定机构61具备支承部62,该支承部62以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工作台22。在该支承部62以绕垂直轴线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有大致L字状的摆动杆63。在该摆动杆63的一端侧设置有第1卡定销65,在该摆动杆63的另一端侧连结有利用空气压工作的摆动用缸体66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该摆动用缸体66以绕垂直轴线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62。另外,在工作台22安装有利用空气压工作的导入用缸体67。在该导入用缸体67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连结有支承部62。并且,摆动用缸体66的活塞杆伸长,从而摆动杆63摆动,如图15的(a)所示,第1卡定销65从底板2a的宽度方向插入形成于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通过在该插入状态下缩短导入用缸体67的活塞杆,从而如图15的(b)所示,第1卡定销65与支承部62一起被拉向后方。此时,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前端侧相互抵接并连接。
如图14所示,在上述工作台22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安装有利用空气压工作的滑动用缸体69。在该滑动用缸体69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设置有第2卡定销68。并且,工作台22前进,从而第2卡定销68从底板2a的前后方向P插入形成于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2插入孔72。此外,从上述第2卡定销68插入于第2插入孔72的状态,通过滑动用缸体69的活塞杆缩短而从第2插入孔72迅速拔出第2卡定销68。
在上述工作台22的前端部设置有跳板机构75(参照图1)。如图16所示,该跳板机构75具备以绕水平轴线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工作台22的前端侧的跳板76。另外,利用空气压工作的摆动用缸体77以绕水平轴线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工作台22。在该摆动用缸体77的活塞杆的顶端侧连结有跳板76的轴支侧。并且,摆动用缸体77的活塞杆进行伸缩,跳板76能够在过渡至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地板面的过渡状态E1与离开集装箱3的地板面的分离状态E2之间摆动。
(2)托盘的结构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1的托盘81具备托盘主体82、配置于该托盘主体82的上部的支承部83、以及配置于托盘主体82的下部且与地板面接触的腿部84。该托盘主体82通过将金属制的纵长材料构建成大致矩形状而形成。另外,托盘主体82的横宽度尺寸与集装箱3的左右的侧壁的间隔大致相同(参照图2)。另外,在托盘主体82的下部形成有上述输送体21能够进入的空间S(参照图9)。
上述支承部83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对第1斜面87,以便支承螺旋状输送物Q的外周面。另外,腿部84在与支承于支承部83的螺旋状输送物Q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另外,腿部84的纵长方向的长度设为用于收纳托盘81的集装箱3在地板面的纵长方向上的长度的大致1/4(参照图23的(b))。
在上述托盘主体82设置有沿着支承于支承部83的螺旋状输送物Q的轴心方向延伸的导轨88。支承螺旋状输送物Q的轴端面的一对第1支承片89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导轨88。该第1支承片89能够根据螺旋状输送物Q的轴心方向的长度调整在导轨88上的安装位置。
在此,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Q是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大重量(例如12吨~13.5吨等;也被称作“大单重”。)的螺旋状输送物Q2时,在托盘81安装大重量用配件93(参照图19)。另外,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Q是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大外径(例如φ1420mm~1660mm等)的螺旋状输送物Q3时,在托盘81安装大外径用配件94(参照图21)。并且,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Q是具有大重量且大外径的螺旋状输送物Q4时,在托盘81安装大重量用配件93以及大外径用配件94(参照图22)。
此外,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Q是具有普通重量(例如不足12吨)且具有普通外径(例如不足φ1420mm)的螺旋状输送物Q1时,在不使用大重量用配件93以及大外径用配件94的前提下直接使用托盘1(参照图17)。
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上述大重量用配件93具备长条状的腿部件95,该腿部件95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腿部84,与地板面接触且延伸为比腿部84长。这些各腿部件95延伸为比腿部84的纵长方向的长度长。具体而言,腿部件95的纵长方向的长度设为腿部84的纵长方向的长度的大致2倍。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上述大外径用配件94具备支承部件97,该支承部件97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83或者托盘主体82且具有在该安装状态下位于比第1斜面87靠上方的位置的第2斜面96。具体而言,第2斜面96以从第1斜面87的上端侧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位于第1斜面87的上方且是侧方(参照图23的(a))。另外,第1斜面87以及第2斜面96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设为大致相同。
此外,在使用上述大外径用配件94的情况下,从托盘主体82取下第1支承片89,将与第1支承片89相比高度尺寸较大的第2支承片98安装于托盘主体82。
作为装载有上述各种螺旋状输送物Q1~Q4的托盘81向集装箱3收纳的收纳方式,例如,如图23的(a)所示,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在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配置附带大外径用配件94且装载有大外径的螺旋状输送物Q3的托盘81,并且隔着隔离物91在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的两侧配置无配件且装载有螺旋状输送物Q1的托盘81。另外,例如,如图23的(b)所示,能够沿着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并列配置无配件且装载有螺旋状输送物Q1的托盘81。并且,例如,如图23的(c)所示,能够沿着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隔着隔离物92并列配置无配件且装载有螺旋状输送物Q1的托盘81。
另外,例如,如图24的(a)所示,能够在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隔着隔离物90配置无配件且装载有螺旋状输送物Q1的托盘81。另外,例如,如图24的(b)所示,能够在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的中央配置附带大重量用配件93且装载有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托盘81,并且能够在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的两侧配置无配件且装载有螺旋状输送物Q1的托盘81。并且,例如,如图24的(c)所示,能够沿着集装箱3的纵长方向并列配置附带大重量用配件93且装载有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托盘81。
(3)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的搬入(也被称作“装箱”。)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集装箱3内并列收纳两个附带用于装载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大重量用配件93的托盘81(以下,也称作“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24的(c))。
首先,如图25的(a)所示,使打开了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门的挂车2后退并位于预定位置A。接下来,在起重器装置5中,利用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处于立起状态B1,在该立起状态B1下利用升降用缸体17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上升并处于抬升状态C1(参照图5)。于是,如图25的(b)所示,利用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底板2a。接着,如图25的(c)所示,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利用空气轴承45从地板面浮起的等待状态D1的移动体23前进。
在上述移动体23的前进过程中,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工作台22的下表面与底板2a的上表面靠近(具体而言,工作台22借助接近传感器自动停止在距离底板2a的上表面20mm上方的位置。),并且,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伸长而处于突出状态并被引导部52引导(参照图13的(a))。另一方面,在移动体23的前进即将结束时(即,移动体23即将成为前进状态D2之前),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缩短处于没入状态,引导部52的引导被解除(参照图13的(b))。并且,当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时,第2卡定销68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2插入孔72,并且,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并被拉向后方(参照图15的(b))。
于是,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顶端侧在底板2a的前后方向P上抵接并连接,工作台22相对于底板2a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接着,跳板76借助摆动用缸体77的活塞杆的伸长而过渡到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地板面,成为过渡状态E1(参照图16)。之后,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进一步下降并承载在底板2a上。此时,前侧的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与工作台22分离,抵接被解除(参照图12的(b)),集装箱3的地板面与工作台22的地板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
接下来,如图26的(a)所示,将利用吊车等悬吊并移送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装卸于工作台22上的预定位置。此时,输送体21在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下方等待。接着,如图26的(b)所示,通过向膨胀收缩部件34供给压缩空气,输送体21从地板面抬升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9的(a)),并且输送体21借助推链26(参照图1)从工作台22上朝向集装箱3内行进。之后,输送体21通过从膨胀收缩部件34排出压缩空气而将输送物装载托盘81载置于集装箱3的地板面(参照图9的(b))。接下来,根据收纳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个数反复进行上述作用,向集装箱3内搬入预定数量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
当如上述那样一系列搬入作业结束时,如图26的(c)所示,工作台装置6返回组装前的状态。具体而言,跳板76离开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地板面,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从底板2a上略微上升。在该状态下,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脱离第1插入孔71,并且移动体23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缩短而后退,第2卡定销68脱离第2插入孔72。接着,起重器装置5对底板2a进行的抬升被解除。
接下来,对上述构成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的搬出(也被称作“拆箱”。)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集装箱3内并列收纳两个附带用于装载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大重量用配件93的托盘81(以下,也称作“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24的(c))。
首先,如图27的(a)所示,使打开了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门的挂车2后退并位于预定位置A。接下来,在起重器装置5中,利用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处于立起状态B1,在该立起状态B1下利用升降用缸体17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上升并处于抬升状态C1(参照图5)。于是,如图27的(b)所示,利用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底板2a。接着,如图27的(c)所示,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利用空气轴承45从地板面浮起的等待状态D1的移动体23前进。
在上述移动体23的前进过程中,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工作台22的下表面与底板2a的上表面靠近(具体而言,工作台22借助接近传感器自动停止在距离底板2a的上表面20mm的上方的位置。),并且,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伸长而处于突出状态并被引导部52引导(参照图13的(a))。另一方面,在移动体23的前进即将结束时(即,移动体23即将成为前进状态之前),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缩短而处于没入状态,引导部52的引导被解除(参照图13的(b))。并且,当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时,第2卡定销68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2插入孔72,并且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并被拉向后方(参照图15的(b))。
于是,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顶端侧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抵接并连接,工作台22相对于底板2a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接着,跳板76借助摆动用缸体77的活塞杆的伸长而过渡至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地板面,成为过渡状态E1(参照图16)。之后,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并承载在底板2a上。此时,前侧的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与工作台22分离,抵接被解除(参照图12的(b)),集装箱3的地板面与工作台22的地板面与处于大致同一平面。
接下来,如图28的(a)所示,工作台22上的输送体21借助推链26(参照图1)朝向集装箱3内行进。并且,在输送体21位于载置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正下方的状态下,通过向膨胀收缩部件34供给压缩空气,使得输送体21从地板面抬升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9的(a)),并且,输送体21借助推链26朝向工作台22行进。接着,如图28的(b)所示,从膨胀收缩部件34排出压缩空气,输送体21将输送物装载托盘81载置于工作台22的地板面(参照图9的(b))。之后,利用吊车等从工作台22上移送输送物装载托盘81。接下来,根据收纳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个数相应地反复进行上述工作,从集装箱3内搬出预定数量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
如此,当一系列搬出作业结束时,如图28的(c)所示,工作台装置6返回到组装前的状态。具体而言,跳板76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地板面分离,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而从底板2a上略微上升。在该状态下,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而脱离第1插入孔71,并且,移动体23借助移动用缸体77的缩短而朝向后方移动,第2卡定销68脱离第2插入孔72。接着,起重器装置5对底板2a进行的抬升被解除。
(4)实施例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2a的起重器装置5和配置于起重器装置5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6,工作台装置6具备:输送体21,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Q;工作台22,其供输送体21行进;移动体23,其支承工作台22并且能够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24,其设置于移动体23,并且从下方抬升工作台22并使该工作台22升降。并且,在利用起重器装置5自下方抬升底板2a后的状态下,移动体23向前方移动并且工作台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从而以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顶端侧连接的方式在底板2a上承载工作台22,在该状态下,承载输送物Q的输送体21在工作台22以及集装箱3的地板面上行进,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3。由此,能够容易且迅速地将输送物Q输送到安装在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另外,由于在底板2a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输送集装箱,因此能够向集装箱3装载输送物Q直至达到最大装载量。其结果,能够提高集装箱输送的效率。
尤其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能够将最大30.48吨(包含集装箱自重。)的输送物Q装载到集装箱3,从而即便是相同的出货量也能够减少集装箱个数。其结果,能够谋求作业时间的减少、收益的提高以及集装箱挂车费的减少。另外,通过使工作台装置6向底板2a组装的组装作业半自动化,从而作业时间减少,不需要进行依赖于作业者的“理解力、技能、经验”等的作业,任何人都能够进行作业。并且,借助利用输送体21进行的输送作业,能够大幅度减少给作业者带来的身体负担。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与借助空气浮起且由人按压而行进的输送车相比,能够增加单次输送时的输送量。并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改造底板并装备能够升降的货台构造,挂车侧成为简单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输送体21具备旋转辊36,该旋转辊36在输送体21在工作台22上行进时被设置于工作台22的引导部37引导。由此,在输送体21的行进过程中,旋转辊36被引导部37引导,从而抑制了输送体21的曲折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输送体21具备:主体28,其具有在地板面上行进的行进轮27;以及支承体29,其从主体28的一端侧向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延伸,旋转辊36在支承体28的左右两侧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以预定间隔配设有多个。由此,更加可靠地抑制了输送体21的曲折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2具备卡定机构61,在该卡定机构61用于将卡定销65从底板2a的宽度方向插入到形成于集装箱3的角件70的插入孔71,并向后方拉卡定销65。由此,在将工作台22承载于底板2a上时,利用卡定机构61将卡定销65插入到插入孔71并被拉向后方,从而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工作台22的顶端侧在底板2a的前后方向P上抵接或者靠近。并且,工作台22以相对于底板2a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固定的状态承载于该底板2a。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体23具备引导辊50,该引导辊50在移动体23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时被设置于地板面的引导部52引导。由此,在移动体23的移动过程中,引导辊50被引导部52引导,从而抑制了移动体23的曲折移动。其结果,卡定销65向插入孔71插入的插入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引导辊50能够在与移动体23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出,因此,在将工作台22承载于底板2a上时,通过在移动体23向前方的移动即将结束时使引导辊50处于没入状态,从而能够在底板2a的宽度方向上对移动体23的位置进行微调。其结果,卡定销65向插入孔71插入的插入性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体23具备空气轴承45,该空气轴承45通过朝向地板面喷射空气而使移动体23从地板面浮起。由此,能够在底板2a的宽度方向上对移动体23的位置进行微调。其结果,能够容易地使卡定销65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插入孔7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物Q是装载于托盘81的螺旋状输送物,在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重量时,在托盘81安装有大重量用配件93,在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外径时,在托盘81安装有大外径用配件94。由此,能够应对螺旋状输送物的多种规格。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托盘81具备:托盘主体82;支承部83,其配置于托盘主体82的上部,并且具有彼此相向的一对第1斜面87,以便支承螺旋状输送物的外周面;以及长条状的腿部84,其配置于托盘主体82的下部,与地板面接触且在与被支承部83支承的螺旋状输送物的轴心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上述大重量用配件93具备长条状的腿部件95,该腿部件95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腿部84,与地板面接触且延伸为比腿部84长,上述大外径用配件94具备支承部件97,该支承部件97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83或者托盘主体82,且具有在该安装状态下位于比第1斜面87靠上方的位置的第2斜面96。由此,大重量用配件93以及大外径用配件94相对于托盘81的装卸性提高。
(实施例2)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2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2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中,对于上述实施例1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大致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详细说明。
(1)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结构
如图29~图3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0是用于1在底板2a从装载于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3。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01具备从下方抬升底板2a的起重器装置5和配置于该起重器装置5的后方的工作台装置102。
上述工作台装置102具备:输送体104,其承载并输送输送物Q;工作台105,其供该输送体104行进;移动体23,其支承该工作台105且能够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24,其设置于该移动体23,并且从下方抬升工作台105而使该工作台105升降。
在上述输送体104连结有推链107的一端侧,该推链107用于使输送体104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在地板面上行进(参照图29)。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该输送体104具备:左右的主体109,其具有在地板面上行进的多个行进轮108;以及支承体110,其从这些各主体109的一端侧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延伸。这些左右的主体109的纵长方向的两端侧借助连结部件111而彼此连结。并且,利用马达驱动使推链107的一端侧在工作台105上方沿前后方向P移动,输送体104向前方被送出或向后方被拉回。
如图35所示,上述主体109具备:纵截面大致U字状的基体部件116,其将行进轮108支承为旋转自如;纵截面大致U字状的托盘支承部件117,其配设为覆盖该基体部件116的上方且支承托盘81;以及管状的膨胀收缩部件118,其安装在以上基体部件116与托盘支承部件117之间且借助压缩空气的供排而膨胀、收缩。并且,膨胀收缩部件118通过供给压缩空气而膨胀,托盘支承部件117上升,抬升载置在地板面上的托盘81(参照图35的(a))。另一方面,膨胀收缩部件118通过排出压缩空气而收缩,上升状态的托盘支承部件117下降,托盘81被载置在地板面上(参照图35的(b))。
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上述支承体110通过将多个纵长材料构建成框架而形成。在该支承体110的左右两侧沿着底板2a的前后方向P以预定间隔支承有多个旋转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被引导部”而例示。)36,且该旋转辊36被支承为绕垂直轴线旋转自如。以上各旋转辊36在输送体104在工作台105上行进时被设置于工作台105的引导部37引导。该引导部37沿着输送体104的行进方向(即,底板2a的前后方向P)呈壁状延伸。
如图33以及图34所示,上述工作台105具备:移动侧工作台121,其供输送体104行进;以及固定侧工作台122,其将该移动侧工作台121支承为能够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并且该固定侧工作台1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升降。在该移动侧工作台121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多个在固定侧工作台122的上表面行进的行进轮123。另外,在移动侧工作台121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横截面大致L字状的左右的引导件124。利用吊车等悬吊并被移送的托盘81借助这些各引导件124的引导被定位于移动侧工作台121上的预先确定的预定位置。
如图36所示,在上述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后端侧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有卡合杆127,该卡合杆127能够与设置于输送体104的孔状的被卡合部126卡合、分离。该卡合杆127的顶端侧与被卡合部126卡合,从而推链107(参照图29)的动力经由输送体104传递至移动侧工作台121,移动侧工作台121相对于固定侧工作台122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解除卡合杆127与被卡合部126之间的卡合,在移动侧工作台121保持停止的状态下,仅输送体104借助推链107沿前后方向P移动。并且,移动侧工作台121在其前端部的左右两侧以可装卸的方式具备卡定机构61(参照图30)。
如图29所示,在上述固定侧工作台122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向下方延伸的滑动部129。该滑动部129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承于设置在移动体23上的引导部39。利用这些引导部39支承并引导滑动部129,从而移动体23将固定侧工作台122(即,工作台105)支承为能够升降。并且,构成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从下方与固定侧工作台122抵接,使固定侧工作台122升降。
这里,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在位于预定位置A的挂车2的底板2a的两侧具备左右的辅助起重器装置131。这些各辅助起重器装置131为了在底板2a没有从安装于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3而使用。
上述辅助起重器装置131设置于移动体23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参照图30)。如图37以及图38所示,该辅助起重器装置131设置于移动体23的顶端侧的左右两侧。该辅助起重器装置131具备基体台132、从该基体台132立起的支承壁133、以及被支承为能够沿着设置于该支承壁133的引导轨134升降的升降体135。该升降体135具备在其活塞杆的顶端侧设置有第3卡定销137的进出用缸体138。另外,升降体135借助由设置在基体台132上的升降用马达139驱动的螺旋起重器141而升降。并且,在挂车2位于预定位置A时,进出用缸体138的活塞杆伸长,从而第3卡定销137从底板2a的宽度方向插入到安装在挂车2的底板2a上的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在该插入状态下,升降体135借助升降用马达139而上升,从而利用升降体135抬升集装箱3。
(2)输送物的输送系统的作用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01的搬入(也被称作“装箱”。)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集装箱3内并列收纳两个附带用于装载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大重量用配件93的托盘81(以下,也称作“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24的(c))。
首先,如图39的(a)所示,使打开了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门的挂车2后退并位于预定位置A。接下来,在起重器装置5中,借助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伸长而使升降体9处于立起状态B1,在该直立状态B1下,借助升降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上升,处于抬升状态C1(参照图5)。于是,如图39的(b)所示,利用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底板2a。接着,使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卡合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参照图36)。之后,如图39的(c)所示,利用推链107(参照图29)使移动侧工作台121与输送体104一起在固定侧工作台122上前进。
接下来,如图40的(a)所示,在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伸长的作用下,利用空气轴承45从地板面浮起的等待状态D1的移动体23前进。在该移动体23的前进过程中,固定侧工作台1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移动侧工作台121的下表面与底板2a的上表面靠近,并且,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伸长处于突出状态并被引导部52引导(参照图13的(a))。另一方面,在移动体23的前进即将结束时(即,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之前),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缩短处于没入状态,引导部52的引导被解除(参照图13的(b))。并且,当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时,第2卡定销68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2插入孔72,并且,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而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并被拉向后方(参照图15的(b))。
于是,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顶端侧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抵接并连接,移动侧工作台121相对于底板2a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被准确地定位。接着,固定侧工作台1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进一步下降,移动侧工作台121承载在底板2a上。此时,集装箱3的地板面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地板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
接下来,如图40的(b)所示,将利用吊车等悬吊并被移送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卸载到移动侧工作台121上的预定位置。此时,输送体104在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下方等待。并且,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拆下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解除卡合(参照图36)。接着,如图40的(c)所示,向膨胀收缩部件118供给压缩空气,从而输送体104从地板面抬升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35的(a)),并且,输送体104借助推链107(图29参照)而从移动侧工作台121上朝向集装箱3内行进。之后,从膨胀收缩部件118排出压缩空气,从而输送体104将输送物装载托盘81载置于集装箱3的地板面(参照图35的(b))。接下来,根据收纳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个数重复进行上述工作,从而向集装箱3内搬入预定数量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
当如上所述那样一系列搬入作业结束时,如图41所示,工作台装置102返回组装前的状态。具体而言,使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卡合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参照图36)。并且,移动侧工作台121借助起重器机构24而从底板2a上略微上升。在该状态下,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而脱离第1插入孔71,并且,移动体23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缩短而后退,第2卡定销68脱离第2插入孔72。接着,移动侧工作台121与输送体104一起借助推链107(参照图29)而在固定侧工作台122上后退。接着,起重器装置5对底板2a进行的抬升被解除。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01的搬出(也被称作“拆箱”。)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集装箱3内并列收纳两个附带用于装载大重量的螺旋状输送物Q2的大重量用配件93的托盘81(以下,也称作“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24的(c))。
首先,如图42的(a)所示,使打开了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门的挂车2后退并位于预定位置A。接下来,在起重器装置5中,借助反转用缸体19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处于立起状态B1,在该立起状态B1下,借助升降用缸体17的活塞杆的伸长使升降体9上升并处于抬升状态C1(参照图5)。于是,如图42的(b)所示,利用起重器装置5从下方抬升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底板2a。接着,使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卡合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参照图36)。之后,如图42的(c)所示,利用推链107(参照图29)使移动侧工作台121与输送体104一起在固定侧工作台122上前进。
接下来,如图43的(a)所示,在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伸长的作用下,利用空气轴承45从地板面浮起的等待状态D1的移动体23前进。在该移动体23的前进过程中,固定侧工作台1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下降,移动侧工作台121的下表面与底板2a的上表面靠近,并且,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伸长而处于突出状态并被引导部52引导(参照图13的(a))。另一方面,在移动体23的前进即将结束时(即,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之前),引导辊50借助引导用缸体51的活塞杆的缩短处于没入状态,引导部52的引导被解除(参照图13的(b))。并且,当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时,第2卡定销68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2插入孔72,并且,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第1插入孔71并被拉向后方(参照图15的(b))。
于是,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顶端侧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抵接并连接,移动侧工作台121相对于底板2a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被准确地定位。接着,固定侧工作台122借助起重器机构24进一步下降,移动侧工作台121承载于底板2a上。此时,集装箱3的地板面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地板面处于大致同一平面。
接下来,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拆下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解除卡合(参照图36)。并且,如图43的(b)所示,移动侧工作台121上的输送体104借助推链107(参照图29)朝向集装箱3内行进。并且,在载置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位于装载托盘81的正下方的状态下,向膨胀收缩部件118供给压缩空气,从而输送体104从地板面抬升输送物装载托盘81(参照图35的(a)),并且,输送体104借助推链107朝向移动侧工作台121行进。接着,如图43的(c)所示,从膨胀收缩部件118排出压缩空气,从而输送体104将输送物装载托盘81载置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地板面(参照图35的(b))。之后,利用吊车等从移动侧工作台121上移送输送物装载托盘81。接下来,根据收纳于集装箱3内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的个数重复进行上述工作,从集装箱3内搬出预定数量的输送物装载托盘81。
当如上所述那样一系列搬出作业结束时,如图44所示,工作台装置102返回组装前的状态。具体而言,使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卡合杆127卡合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参照图36)。并且,移动侧工作台121借助起重器机构24从底板2a上略微上升。在该状态下,第1卡定销65借助卡定机构61脱离第1插入孔71,并且,移动体23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缩短而后退,第2卡定销68脱离第2插入孔72。接着,移动侧工作台121与输送体104一起借助推链107在固定侧工作台122上后退。接着,起重器装置5对底板2a进行的抬升被解除。
接下来,对使用了上述结构的辅助起重器装置131的输送物的输送工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挂车2中,在能够装载20英尺的干式集装箱的底板2a上装载20英尺的干式集装箱,底板2a没有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另外,在使用辅助起重器装置31输送输送物时,预先从移动侧工作台121取下卡定机构61。
首先,如图45的(a)所示,使打开了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门的挂车2后退并处于预定位置A。接下来,解开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的角件70,解除集装箱3与底板2a之间的连结状态。接着,如图45的(b)所示,向空气轴承45供给空气,使移动体23从地板面浮起,从该状态借助移动用缸体48的活塞杆的伸长使移动体23前进。于是,设置于辅助起重器装置131的引导件142(参照图37)与集装箱3的角件70接触并被引导,移动体23成为前进状态D2。之后,借助进出用缸体138的活塞杆的伸长将第3卡定销137插入到第1插入孔71内(参照图37),抽出空气轴承45中的空气。接下来,使起重器141伸长,将集装箱3抬升至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底板面大致水平。接下来,使固定侧工作台122下降,使集装箱3的地板面与移动侧工作台121的地板面的高度水平对齐。之后,在集装箱3与移动侧工作台121之间利用输送体104进行输送物Q的输送。
(3)实施例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01,发挥了与上述输送物的输送系统1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工作台105具备:移动侧工作台121,其供输送体104行进;以及固定侧工作台122,其将移动侧工作台121支承为能够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且借助起重器机构24升降。由此,通过使移动侧工作台121相对于固定侧工作台122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来改变滑动位置,能够在底板2a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3,并且能够在底板2a没有从集装箱3的开口端侧3a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Q输送到集装箱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输送体104连结有使输送体104行进的推链107,在移动侧工作台121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有卡合杆127,该卡合杆127能够与设置于输送体104的被卡合部126卡合、分离。由此,通过使卡合杆127卡合于被卡合部126,能够利用推链107使移动侧工作台121与输送体104一起沿底板2a的前后方向P移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用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采用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承载于底板2a上时,使移动体23前进的同时使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下降,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按预定顺序分别进行移动体23的前进与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的下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承载于底板2a上时,使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的顶端侧抵接并连接,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的顶端侧靠近并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缸体66、67驱动的卡定机构6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马达驱动的卡定机构。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具备卡定销65插入用的驱动源(缸体66)与拉动用的驱动源(缸体67)的卡定机构6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单一的驱动源(例如,缸体、马达等)实施卡定销65的插入动作以及拉动动作的卡定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卡定机构61将卡定销65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插入孔71并拉向后方,之后,使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下降并承载在底板2a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工作台22或者移动侧工作台121下降并承载在底板2a上,之后利用卡定机构61将卡定销65插入到集装箱3的角件70的插入孔71并拉向后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升降用缸体17工作的起重器装置5,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升降用马达工作的起重器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升降用马达54工作的起重器机构2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升降用缸体工作的起重器机构。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螺纹式的起重器机构2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齿条式的起重器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借助推链26、107而行进的输送体21、10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借助行进用马达(例如,除了具有旋转轴的马达之外也包含线性马达。)而自动移动(日文:自走)的输送体、或者利用空气浮起并由人、缸体进行按压而行进的输送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利用空气浮起并由缸体48按压而行进的移动体23,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利用空气浮起并由人按压而行进的移动体、或者借助行进用马达(例如,除了具有旋转轴的马达之外也包含线性马达。)而自动移动的移动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输送体21的被引导部例示了被引导部37引导的辊36,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被引导部37引导的球体、滑动部、环带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移动体23的被引导部而例示了被引导部52引导的辊50,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被引导部52引导的球体、滑动部、环带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工作台22承载于底板2a上时,前侧的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离开工作台22,解除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前侧以及后侧的起重器机构24的升降体56离开工作台22,解除抵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供卡合杆127进行卡合、分离的孔状的被卡合部126,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突起状、凹状的被卡合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半挂车作为挂车2,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全挂车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干式集装箱作为集装箱3,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冷藏集装箱、开顶式集装箱等。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螺旋状输送物作为输送物Q,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板状、长条状、块状输送物等。此外,作为上述输送物的材质,例如能够列举出钢材、不锈钢钢材、铝材、塑料材料、玻璃材料、石材(例如石碑等)、木材等。
前述的例子仅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被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典型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叙述以及图示中使用的语句并非限定性的语句,而应被理解为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语句。如在此详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主旨的前提下在附带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在此,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考了特定的构造、材料以及实施例,但并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在此公开的内容,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附带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在功能方面等同的构造、方法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本实用新型作为将输送物输送到集装箱的技术广泛利用。尤其在陆地运输、海上输送、空中输送等中使用的技术、将输送物输送到在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具有开口端侧的干式集装箱的技术而适当地应用。
Claims (5)
1.一种输送物的输送系统,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在底板从安装在挂车的该底板上的集装箱的开口端侧向后方伸出的状态下将输送物输送到上述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该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具备:
起重器装置,其从下方抬升上述底板;以及
工作台装置,其配置于上述起重器装置的后方,
上述工作台装置具备:输送体,其承载并输送上述输送物;工作台,其供上述输送体行进;移动体,其支承上述工作台且能够沿上述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以及起重器机构,其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且从下方抬起上述工作台而使该工作台升降;
在利用上述起重器装置从下方抬升上述底板的状态下,上述移动体向前方移动,并且上述工作台借助上述起重器机构下降,从而以上述集装箱的开口端侧与上述工作台的顶端侧连接的方式将上述工作台承载在上述底板上,在该状态下,承载上述输送物的上述输送体在上述工作台以及上述集装箱的地板面上行进,从而将输送物输送到上述集装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体具备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在该输送体在上述工作台上行进时被设置于上述工作台的引导部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作台具备卡定机构,该卡定机构用于从上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将卡定销插入到形成于上述集装箱的角件的插入孔并拉向后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体具备被引导部,该被引导部在该移动体沿上述底板的前后方向移动时被设置于地板面的引导部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物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送物是装载于托盘的螺旋状输送物,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重量时,在托盘安装有大重量用配件,在上述螺旋状输送物具有预定值以上的外径时,在托盘安装有大外径用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PCT/JP2013/081547 | 2013-11-22 | ||
PCT/JP2013/081547 WO2015075822A1 (ja) | 2013-11-22 | 2013-11-22 | 搬送物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52825U true CN203652825U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919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01111.0A Active CN104649034B (zh) | 2013-11-22 | 2013-12-18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以及输送方法 |
CN20132084004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52825U (zh) | 2013-11-22 | 2013-12-18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701111.0A Active CN104649034B (zh) | 2013-11-22 | 2013-12-18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以及输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59539B2 (zh) |
JP (1) | JP6105085B2 (zh) |
KR (1) | KR101877653B1 (zh) |
CN (2) | CN104649034B (zh) |
AU (1) | AU2013405692B2 (zh) |
BR (1) | BR112016009022B1 (zh) |
MX (1) | MX371505B (zh) |
MY (1) | MY180754A (zh) |
PH (1) | PH12016500725B1 (zh) |
WO (1) | WO2015075822A1 (zh) |
ZA (1) | ZA201602200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49034B (zh) * | 2013-11-22 | 2017-03-01 | 丰田钢铁中心株式会社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以及输送方法 |
CN110366503A (zh) * | 2017-03-16 | 2019-10-22 | 全贤哲 | 货物装载系统 |
CN111511672A (zh) * | 2017-11-30 | 2020-08-07 | 索福坦利福特有限公司 | 托盘装架设备 |
CN111533044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 用于特大装备的装卸单元、装卸装置及装卸方法 |
CN115724223A (zh) * | 2022-10-10 | 2023-03-03 | 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港口侧开门集装箱连续翻转称重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38466B2 (en) * | 2010-04-22 | 2017-08-22 | Siemens Industry, Inc. | Automated bed-loaded container unloader and method |
CN104973379A (zh) * | 2015-07-01 | 2015-10-14 | 江西飞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方便拆装钢辊辅助装置 |
FI127494B (fi) * | 2015-12-01 | 2018-07-13 | Actiw Oy | Laitteisto kuormatilan tyhjentämiseksi kuormalavoille järjestetystä lastista |
CN106865275B (zh) * | 2015-12-10 | 2019-04-05 |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托盘线外循环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
US10647531B2 (en) * | 2016-11-08 | 2020-05-12 | Greenheart Farms, Inc. | Independently automated loading system for unitized loads into a covered multi-level transporter |
CN107215656B (zh) * | 2017-07-07 | 2023-03-24 | 江苏环球新型木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交错上料装置 |
CN107651356A (zh) * | 2017-10-17 | 2018-02-02 | 贵州莱利斯机械设计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阳极托盘输送机及输送方法 |
CN109095016A (zh) * | 2018-08-23 | 2018-12-28 | 王燏斌 |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托盘及其附件和装卸装置 |
CN109353849B (zh) * | 2018-12-13 | 2023-09-22 | 合肥泰禾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装车行走引导系统以及装车行走引导方法 |
US11702302B2 (en) * | 2019-07-31 | 2023-07-18 | Körber Supply Chain Llc | Automated unloading speed control |
US10787325B1 (en) | 2019-08-15 | 2020-09-29 | Siemens Logistics Llc | Automated container loader and method |
CN111573317A (zh) * | 2020-06-16 | 2020-08-25 | 王其荣 | 一种输送设备 |
CN112275647B (zh) * | 2020-08-20 | 2023-03-10 |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 货物输送系统、方法以及货物分拣系统、方法 |
CN114103768A (zh) * | 2020-08-31 | 2022-03-01 | 陈周全 | 一种升降伸缩可移动自动装车系统 |
CN112941746B (zh) * | 2021-01-27 | 2023-05-09 | 诸暨迅超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缝制纺织机移动装置 |
CN113651138B (zh) * | 2021-08-31 | 2022-07-08 | 山东百超精密钣金有限公司 | 集装箱智能快速装货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50408A (en) * | 1963-09-03 | 1966-05-10 | Mcinnis Conveyors Ltd | Truck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
CA967502A (en) * | 1969-06-17 | 1975-05-13 | Jacques Bomstein | Devices for the complete transfer of a load between two separate supports |
US3727777A (en) | 1971-05-07 | 1973-04-17 | D Hanson | Loader for trucks |
FR2320883A3 (fr) | 1975-08-13 | 1977-03-11 | Setudi | Encamionneuse |
CA1201391A (en) * | 1983-04-14 | 1986-03-04 | Don Howes | Back-up guide for trucks or trailers |
DE8431915U1 (de) | 1984-10-31 | 1985-05-30 | Planmarine AG, Schaffhausen |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von lade- bzw. stueckgut, insbesondere zum beladen der tragflaeche eines fahrzeuges oder eines containers |
GB8508840D0 (en) * | 1985-04-04 | 1985-05-09 | Short Brothers Ltd | Cargo handling system for aircraft |
DE3709835A1 (de) | 1987-03-25 | 1988-10-13 | Gebhardt Foerdertech | Be- und entladestation fuer lastkraftwagen und container |
JP2620707B2 (ja) | 1988-08-04 | 1997-06-18 | 武 林 | リフトスォーク式荷役装置 |
US4969792A (en) * | 1988-09-01 | 1990-11-13 | Kelley Company Inc. | Truck supporting device |
JPH11199058A (ja) * | 1998-01-10 | 1999-07-27 | Takeshi Hayashi | フォーク駆動式荷役装置及び荷役方法 |
JP3522145B2 (ja) | 1998-03-30 | 2004-04-26 | 豊田スチールセンター株式会社 | 輸送容器用重量物搬出入ステージ及び重量物搬出入方法 |
US6318947B1 (en) * | 1999-01-22 | 2001-11-20 |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 Pulling-style restraint for a parked swap body |
US6808356B2 (en) | 2000-12-28 | 2004-10-26 | Toyota Steel Center Co., Ltd. | Device for carrying article into and from container,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nd discharging article into and from container, and pallet for carrying article |
JP3790670B2 (ja) | 2000-12-28 | 2006-06-28 | 豊田スチールセンター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に対する積載物の搬入装置及び搬出装置並びに搬入方法及び搬出方法 |
US6450753B1 (en) * | 2001-01-03 | 2002-09-17 | Olof A. Hallstrom | Cargo transfer system |
JP3877755B2 (ja) | 2003-11-21 | 2007-02-07 | 豊田スチールセンター株式会社 | 搬送物の搬送装置、これを用いた輸送容器からの搬送物の搬出方法、及び輸送容器への搬送物の搬入方法 |
JP4381796B2 (ja) | 2003-12-19 | 2009-12-09 | 新明和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積載用セミトレーラおよびそのセミトレーラへのコンテナの積載方法 |
JP4125346B1 (ja) | 2007-01-31 | 2008-07-30 | 日本トレクス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ナ積載用セミトレーラ |
US7914042B2 (en) * | 2008-05-13 | 2011-03-29 |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 Support frame vehicle restraints |
EP2675731A2 (en) * | 2011-02-17 | 2013-12-25 | A Ward Attachments Limited | Container loader |
CN102874611B (zh) | 2012-09-28 | 2015-03-25 | 浙江核芯监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装卸机系统 |
US10059539B2 (en) | 2013-11-22 | 2018-08-28 | Toyota Steel Center Co., Ltd. | Conveyance system for object to be conveyed and conveyance method |
-
2013
- 2013-11-22 US US15/027,363 patent/US100595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2 JP JP2015548941A patent/JP610508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22 KR KR1020167010605A patent/KR1018776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22 MY MYPI2016701240A patent/MY180754A/en unknown
- 2013-11-22 BR BR112016009022-5A patent/BR112016009022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22 WO PCT/JP2013/081547 patent/WO20150758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22 AU AU2013405692A patent/AU2013405692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2 MX MX2016005481A patent/MX371505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18 CN CN201310701111.0A patent/CN10464903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CN CN201320840041.2U patent/CN20365282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
2016
- 2016-04-04 ZA ZA2016/02200A patent/ZA201602200B/en unknown
- 2016-04-18 PH PH12016500725A patent/PH12016500725B1/en unknow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49034B (zh) * | 2013-11-22 | 2017-03-01 | 丰田钢铁中心株式会社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以及输送方法 |
US10059539B2 (en) | 2013-11-22 | 2018-08-28 | Toyota Steel Center Co., Ltd. | Conveyance system for object to be conveyed and conveyance method |
CN110366503A (zh) * | 2017-03-16 | 2019-10-22 | 全贤哲 | 货物装载系统 |
CN111511672A (zh) * | 2017-11-30 | 2020-08-07 | 索福坦利福特有限公司 | 托盘装架设备 |
CN111511672B (zh) * | 2017-11-30 | 2022-06-24 | 索福坦利福特有限公司 | 托盘装架设备 |
CN111533044A (zh) * | 2020-04-27 | 2020-08-14 |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 用于特大装备的装卸单元、装卸装置及装卸方法 |
CN115724223A (zh) * | 2022-10-10 | 2023-03-03 | 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港口侧开门集装箱连续翻转称重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
CN115724223B (zh) * | 2022-10-10 | 2023-12-22 | 中煤科工智能储装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港口侧开门集装箱连续翻转称重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PH12016500725A1 (en) | 2016-05-30 |
JPWO2015075822A1 (ja) | 2017-03-16 |
AU2013405692B2 (en) | 2017-06-15 |
MX2016005481A (es) | 2016-07-26 |
KR20160087798A (ko) | 2016-07-22 |
WO2015075822A1 (ja) | 2015-05-28 |
US10059539B2 (en) | 2018-08-28 |
MX371505B (es) | 2020-01-31 |
CN104649034B (zh) | 2017-03-01 |
US20160236881A1 (en) | 2016-08-18 |
MY180754A (en) | 2020-12-08 |
CN104649034A (zh) | 2015-05-27 |
PH12016500725B1 (en) | 2016-05-30 |
JP6105085B2 (ja) | 2017-03-29 |
ZA201602200B (en) | 2017-05-31 |
AU2013405692A1 (en) | 2016-04-28 |
BR112016009022B1 (pt) | 2021-06-22 |
KR101877653B1 (ko) | 2018-07-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52825U (zh) | 输送物的输送系统 | |
CN106865275B (zh) | 一种托盘线外循环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 |
CN106080351B (zh) | 一种自装卸货车车厢的装卸方法 | |
CN205294328U (zh) | 一种托盘线外循环的集装箱装车系统 | |
CN109153517A (zh) | 用于在高架仓库中贮存和移除或重置贮存品的运输和移交系统,以及贮存和获取机器 | |
CN105151617A (zh) | 仓储订单拣选系统 | |
CN206985643U (zh) | 一种无托盘装车装置及其可分离式托盘组件 | |
JP2006225100A (ja) | 搬送補助装置およびこの搬送補助装置を備えた搬送装置 | |
EP3383774B1 (en) | Equipment for moving a pallet | |
JP2007320727A (ja) | コンテナ用ガントリークレーン、コンテナ輸送用パレット、コンテナ搬送車、および、コンテナ輸送方法 | |
CN203651562U (zh) | 自动整体装卸车 | |
CN203845496U (zh) | 一种用于装卸货物的调整平台 | |
CN106241410A (zh) | 一种集装箱内大型货物的装卸装置 | |
CN104591034A (zh) | 货物箱搬运车 | |
KR20100030132A (ko) | 선형모터를 이용한 버퍼식 컨테이너 수평 이송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3434945B (zh) | 一种搬运叉车 | |
CN205204312U (zh) | 一种集装箱自动装车机 | |
CN202656912U (zh) | 一种转运车 | |
CN214827428U (zh) | 一种货物运输用装货架 | |
CN107650757A (zh) | 一种便捷上货、卸货的agv小车 | |
JP2007223741A (ja) | ワーク搬送装置 | |
JP4541079B2 (ja) | 長尺物用パレットへの長尺物の積載方法並びに長尺物積載パレットの輸送容器への搬送方法 | |
KR100679464B1 (ko) | 특장차량의 리프팅장치 | |
US3288314A (en) | Mobile warehouse system | |
JP3134654U (ja) | 車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