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5605U - 转子以及马达 - Google Patents

转子以及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5605U
CN203135605U CN2013200865318U CN201320086531U CN203135605U CN 203135605 U CN203135605 U CN 203135605U CN 2013200865318 U CN2013200865318 U CN 2013200865318U CN 201320086531 U CN201320086531 U CN 201320086531U CN 203135605 U CN203135605 U CN 203135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rotor
magnet
core portion
thi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865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旭恭平
滨岸宪一朗
田中邦明
寺田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5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56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H02K15/03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以及马达,该转子的层叠铁芯具有内铁芯部和多个外铁芯部。内铁芯部在比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外铁芯部在比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多个外铁芯部与多个磁铁沿周向交替排列。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由磁铁的一对磁极面而产生的磁通。并且,该层叠铁芯的内铁芯部和多个外铁芯部各自具有铆接部。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多个薄板铁芯。

Description

转子以及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以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转子配置于电枢内侧的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中的转子主要分为:在转子铁芯的外周面配置多个磁铁的SPM型(表面式永磁型:Surface Permanent Magnet)的转子和在转子铁芯的内部埋入磁铁的IPM型(内置式永磁型: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的转子。
如果使用SPM型的转子,则能够使电枢与磁铁靠近。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磁铁的磁力。但是,在SPM型的转子中,为了不让磁铁在高速旋转时因离心力而向外侧飞出,需要实施对策。另一方面,如果使用IPM型的转子,则不会存在磁铁因离心力而飞出的问题。因此,近年来IPM型的转子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一般来说,无论在SPM型还是在IPM型的转子中,各磁铁配置成一对磁极面朝向径向外侧和径向内侧。因此,只有磁铁的径向外侧的磁极面才有助于马达驱动。所以,近年来,为了有效地利用磁铁的这一对磁极面,提出了将磁铁与磁性体铁芯沿周向交替配置的转子结构。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45451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将磁铁与铁芯沿周向交替配置的转子。该日本特开平6-245451号公报所涉及的转子具有:在旋转轴的周围大致等间隔配置的六个永久磁铁;以及设置在各永久磁铁之间的、分别形成磁极的六个层叠铁芯部件(说明书摘要,图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4545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如日本特开平6-245451号公报所述,在由层叠钢板形成的转子铁芯中,多个薄板铁芯通过铆接加工而相结合(说明书摘要,图3)。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子铁芯的刚性,优选在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铁芯的内侧设置圆筒状的铁芯。但是,如果设置圆筒状的铁芯,而在外侧的多个铁芯处只进行铆接的话,则难以牢固地固定多个薄板铁芯。
特别是,近年来油泵和冷却风扇的小型化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用在这些设备中的内转子型的马达的小型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如果要将内转子型的马达进行小型化,则在转子铁芯中确保进行铆接的区域会变得更加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多个外铁芯部与多个磁铁沿周向交替排列、且具有圆筒状的内铁芯部的转子中,能够牢固地固定多个薄板铁芯的结构。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的转子,该转子具有: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磁铁;和将多个薄板铁芯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铁芯,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层叠铁芯具有内铁芯部和多个外铁芯部,所述内铁芯部在比所述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在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多个所述外铁芯部与多个所述磁铁沿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磁铁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多个所述磁铁的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所述内铁芯部具有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内铁芯铆接部,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各自具有将多个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外铁芯铆接部。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2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外铁芯部间的周向位置、而且是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内侧,设置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磁间隙,所述内铁芯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磁间隙而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所述内铁芯铆接部位于所述突出部或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3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收缩部,该收缩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窄,所述收缩部的径向外侧的顶部与所述磁铁的径向内侧的端面接触。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4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位于比所述外铁芯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5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突出部包括宽幅突出部和周向宽度比所述宽幅突出部的周向宽度窄的窄幅突出部,所述内铁芯铆接部位于所述宽幅突出部或所述宽幅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6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宽幅突出部与多个所述窄幅突出部在周向交替配置。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7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内铁芯部的所有薄板铁芯均具有构成所述宽幅突出部的突起。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8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各自的面积在以所述薄板铁芯的厚度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的0.5倍以上。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9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的形状为圆或椭圆,所述薄板铁芯的轴向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圆或者所述椭圆的最短直径的长度。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0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的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所述薄板铁芯的轴向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正方形或所述长方形的最短边的长度。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1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薄板铁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将所述内铁芯部和所述外铁芯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2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位于比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中央靠上侧的位置的上连接部,和位于比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的下连接部,所述第一磁间隙介于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3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实用新型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具有树脂部,所述树脂部将所述层叠铁芯和所述磁铁的轴向两端面、以及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面覆盖,而且该树脂部还将所述第一磁间隙填满。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4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用于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该转子具有多个磁铁、层叠铁芯以及树脂部,多个所述磁铁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周向排列,所述层叠铁芯为将多个薄板铁芯沿轴向层叠而成,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的两端面以及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面,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所述层叠铁芯具有内铁芯部和多个外铁芯部,所述内铁芯部在比所述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在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多个所述外铁芯部与多个所述磁铁在周向交替排列,所述磁铁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多个所述磁铁的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所述内铁芯部与多个所述外铁芯部通过所述树脂部而连接,所述内铁芯部具有多个突出部和内铁芯铆接部,多个所述突出部在相邻的所述外铁芯部的周向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内铁芯铆接部位于所述突出部或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且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各自具有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外铁芯铆接部。
本申请的实用新型15所述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具有:静止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所述旋转部具有实用新型1至实用新型14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和被插入到所述转子的内侧的轴,所述静止部具有将所述轴支撑为能够旋转的轴承部、和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电枢。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部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铁芯以及多个磁铁的俯视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层叠铁芯以及多个磁铁的局部俯视图。
图7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铁芯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8为变形例所涉及的内铁芯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9为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部的纵向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马达
2  静止部
3,3C  旋转部
9,9A  中心轴线
21  机壳
22  盖部
23  电枢
24  下轴承部
25  上轴承部
31  轴
32,32A  转子
41  定子铁芯
42  绝缘件
43  线圈
51、51A、51C  层叠铁芯
52、52A、52C  磁铁
53、53C  树脂部
61、61A、61B、61C  内铁芯部
62、62A、62C  外铁芯部
63  连接部
71  第一磁间隙
72  第二磁间隙
80、80C  突出部
81  宽幅突出部
82  窄幅突出部
91、91A、91B、91C  内铁芯铆接部
92、92A、92C  外铁芯铆接部
511、511A、511B、511C  薄板铁芯
631  上连接部
632  下连接部
801  收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转子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与转子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沿以转子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在这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意味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子以及马达的使用时的方向。
并且,本申请中所谓的“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本申请中所谓的“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子32A的立体图。该转子32A能够用于内转子型的马达中。如图1所示,转子32A具有层叠铁芯51A和多个磁铁52A。层叠铁芯51A由沿轴向层叠的多个薄板铁芯511A构成。多个磁铁52A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A的周围沿周向排列。
层叠铁芯51A具有内铁芯部61A和多个外铁芯部62A。内铁芯部61A在比磁铁52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多个外铁芯部62A在比内铁芯部61A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多个外铁芯部62A与多个磁铁52A沿周向交替排列。磁铁52A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并且,多个磁铁52A配置成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磁铁52A的一对磁极面产生的磁通。
如图1所示,内铁芯部61A具有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A。并且,多个外铁芯部62A各自具有外铁芯铆接部92A。多个薄板铁芯511A通过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A以及多个外铁芯铆接部92A被相互固定。像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2A在内铁芯部61A和外铁芯部62A两者均具有铆接部。由此,多个薄板铁芯511A被牢固地固定。
另外,在图1中,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A被设置在与多个磁铁52A相同的周向位置。但是,内铁芯铆接部91A的周向位置不限定于图1的例子。例如,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A也可设置在与多个外铁芯部62A相同的周向位置。
<2.第二实施方式>
<2-1.马达的整体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纵向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例如搭载于汽车,用作发动机冷却用风扇或油泵的驱动源。但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用于与发动机冷却用风扇或油泵不同的用途。例如,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作为动力转向装置的驱动源使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搭载到家电产品、OA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等,使其产生各种驱动力。
该马达1为在电枢23的径向内侧配置转子32的所谓内转子型的马达。如图2所示,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被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2能够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机壳21、盖部22、电枢23、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
机壳21具有呈大致圆筒状的侧壁211和封闭侧壁211的下部的底部212。盖部22覆盖机壳21的上部的开口。电枢23以及后述的转子32容纳于被机壳21和盖部22包围的内部空间。在机壳21的底部212的中央设置有用于配置下轴承部24的凹部213。并且,在盖部22的中央设置有用于配置上轴承部25的圆孔221。
电枢23配置在后述的转子32的径向外侧。电枢23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以及线圈43。定子铁芯41由层叠钢板形成,该层叠钢板通过沿轴向层叠电磁钢板而形成。定子铁芯4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1和从铁芯背部41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12。铁芯背部41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配置。并且,铁芯背部411的外周面被固定在机壳21的侧壁211的内周面。多个齿412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
绝缘件42由作为绝缘体的树脂形成。各齿41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侧面被绝缘件42覆盖。线圈43由缠绕在绝缘件4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导线隔着绝缘件42缠绕至齿412的周围。绝缘件42通过介于齿412与线圈43之间来防止齿412与线圈43间的电短路。
另外,也可在齿412的表面实施绝缘涂布来代替绝缘件42。
下轴承部24配置在机壳21与旋转部3侧的轴31之间,上轴承部25配置在盖部22与旋转部3侧的轴31之间。本实施方式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使用了使外圈与内圈隔着球体相对旋转的球轴承。但是,也可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下轴承部24的外圈241配置在机壳21的凹部213内、并固定于机壳21。并且,上轴承部25的外圈251配置在盖部22的圆孔221内、并固定于盖部22。而另一方面,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的内圈242、252被固定于轴31。由此,轴31被支撑为相对于机壳21以及盖部22能够旋转。
图3为旋转部3的纵向剖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和转子32。
轴31为沿中心轴线9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轴31被上述的下轴承部24以及上轴承部25支撑着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轴31具有比盖部22朝向上方突出的头部311。头部311借助齿轮等动力传动机构连接于作为驱动对象的部位。
转子32配置在电枢23的径向内侧,随轴31一同旋转。转子32具有层叠铁芯51、多个磁铁52以及树脂部53。层叠铁芯51由作为电磁钢板的多个薄板铁芯511形成。多个薄板铁芯511沿轴向被层叠而构成层叠钢板。如果使用层叠钢板,则能够抑制在层叠铁芯51内产生的涡流。因此,层叠铁芯51能够高效地流过磁通。在层叠铁芯51的中央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50。轴31被压入到层叠铁芯51的贯通孔50。
多个磁铁52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呈大致长方体状的磁铁52。层叠铁芯51以及多个磁铁52的轴向的两端面与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面被树脂部53覆盖。由此,能够防止磁铁52朝向上侧、下侧以及径向外侧飞出。并且,通过树脂部53能够提高转子32整体的刚性。
另外,在这里所述的“覆盖”不仅是覆盖成为对象的面的整体的意思,还包括覆盖成为对象的面的局部的意思。例如,既可以是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面的整体被树脂部53所覆盖,也可以是磁铁52的径向外侧的面的局部被树脂部53所覆盖。另外,关于转子32的更为详细的结构之后叙述。
在这样的马达1中,如果对静止部2的线圈43提供驱动电流,就会在多个齿41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412与转子32之间的磁通作用而产生周向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2-2.转子>
接下来,对转子32的更为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从图3中的A-A位置观察到的转子32的横向剖视图。图5为层叠铁芯51以及多个磁铁52的俯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3的同时也要参照图4以及图5。另外,图3中的转子32的纵向剖面相当于图4中的B-B剖面。
如图3至图5所示,层叠铁芯51具有内铁芯部61和多个外铁芯部62。内铁芯部61在比磁铁5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多个外铁芯部62在比内铁芯部6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如图4和图5所示,在俯视时,各外铁芯部62具有呈大致扇形的外形。并且,各外铁芯部62沿轴向延伸。
多个磁铁52被分别配置在相邻的外铁芯部62之间。即,多个磁铁52与多个外铁芯部62沿周向交替排列。各磁铁52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多个磁铁52排列成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各外铁芯部62通过配置在其两侧的磁铁52而被磁化。其结果是外铁芯部62的径向外侧的面成为磁极面。也就是,从磁铁52产生的磁通的大部分通过外铁芯部62流向外铁芯部62的径向外侧。
磁铁52例如使用铁氧体类的烧结磁铁或钕磁铁。但是,近年来作为稀土的钕的价格高涨,使用钕磁铁变得困难。因此,在使用铁氧体类的烧结磁铁的同时,有很高的希望获得强磁力的技术的要求。关于这一点,如本实施方式,如果将多个外铁芯部62和多个磁铁52沿周向交替配置,则能够提高转子32中的磁铁52的体积比率。并且,能够有效地利用从各磁铁52的一对磁极面产生的磁通。因此,在使用铁氧体类的烧结磁铁的同时,能够获得强磁力。
树脂部53是利用聚碳酸酯等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获得的。在注塑成型树脂部53时,预先将层叠铁芯51以及多个磁铁52配置在模具的内部,之后将熔融树脂灌入该模具的内部。即,将层叠铁芯51以及多个磁铁52作为嵌入部件进行嵌入成型。由此,随着树脂部53被成型,层叠铁芯51、多个磁铁52以及树脂部53被相互固定。
如图3和图5所示,层叠铁芯51具有连接内铁芯部61和多个外铁芯的多个连接部63。各连接部63将内铁芯部61的外周面和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径向连接起来。通过这些连接部63,内铁芯部61与多个外铁芯部62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因此,在注塑成型树脂部53时,能够在模具内容易地将内铁芯部61和多个外铁芯部62定位。
在多个薄板铁芯511中的至少一个设置连接部63即可。即,在内铁芯部61与各外铁芯部62之间,多个薄板铁芯511中的至少一个在径向上是连接的即可。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连接部63包括多个上连接部631和多个下连接部632。上连接部631位于比层叠铁芯51的轴向中央靠上侧的位置,且由最上层的一枚或多枚薄板铁芯511构成。下连接部632位于比层叠铁芯51的轴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且由最下层的一枚或多枚薄板铁芯511构成。
第一磁间隙71介于上连接部631与下连接部632之间。第一磁间隙71被为非磁性体的树脂部53的一部分填满。如此,在层叠铁芯51的轴向中央附近,能够抑制磁通从外铁芯部62向内铁芯部61泄漏。并且,由于将第一磁间隙71用树脂填满,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32的刚性。
并且,如图4所示,第二磁间隙72设置在相邻的外铁芯部62之间的周向位置,且位于内铁芯部61的径向外侧而且位于磁铁52的径向内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从磁铁52向内铁芯部61泄漏。并且,内铁芯部61具有朝向第二磁间隙72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80。突出部80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磁铁5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接触。由此,能够将磁铁52在径向定位。
并且,第二磁间隙72也被为非磁性体的树脂部53的一部分填满。由于将第二磁间隙72用树脂填满,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32的刚性。
图6为层叠铁芯51以及多个磁铁52的局部俯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80具有收缩部801。收缩部801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窄。并且,收缩部801的径向外侧的顶部与磁铁52径向内侧的端面接触。如此,将磁铁52在径向定位的同时,能够减小突出部80和磁铁5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降低从磁铁52经突出部80流向内铁芯部61的磁通的量。
在图6中,未设置连接部63的轴向位置处的内铁芯部61的外周面用虚线611表示。并且,在图6中,在未设置连接部63的轴向位置处的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用虚线621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80的顶部位于比外铁芯部62的该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扩大配置磁铁52用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转子32中的磁铁52的体积比率。其结果是能够获得更强的磁力。
另外,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也可位于比图6中的虚线621的位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例如,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也可在图6中双点划线622的位置。并且,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突出部80的顶部也可配置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并且,如图6中的虚线621或双点划线622所示,在俯视时,外铁芯部62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既可为圆弧状也可为直线状。
如图3至图6所示,内铁芯部61具有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并且,多个外铁芯部62各自具有外铁芯铆接部92。在内铁芯铆接部91和外铁芯铆接部92中,如图3所示,多个薄板铁芯511在轴向塑性变形。由此,多个薄板铁芯511被相互固定。本实施方式的转子32中,内铁芯部61与多个外铁芯部62分别具有铆接部。因此能够牢固地将多个薄板铁芯511固定。
并且,内铁芯铆接部91抑制内铁芯部61中的磁通的流动。即,具有内铁芯铆接部91的情况与不具有内铁芯铆接部91的情况相比,内铁芯部61的磁阻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从磁铁52或外铁芯部62向内铁芯部61泄漏。因此能够将磁铁52的磁力更高效地用于马达1的驱动。
如图4至图6所示,内铁芯铆接部91优选位于突出部80或者突出部80的径向内侧。即,内铁芯铆接部91优选位于通过突出部80而扩大出来的区域。如此,在俯视时能够形成较大的内铁芯铆接部91。因此,通过内铁芯铆接部91,能够进一步牢固地将多个薄板铁芯511固定。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多个突出部80包括多个宽幅突出部81和多个窄幅突出部82。各窄幅突出部82的周向宽度比各宽幅突出部81的周向宽度窄。并且,内铁芯铆接部91位于宽幅突出部81或宽幅突出部81的径向内侧。如此,能够将内铁芯铆接部91配置在更为宽广的区域。因此在俯视时,能够更大地形成内铁芯铆接部91。因此通过内铁芯铆接部91,能够更为牢固地将多个薄板铁芯511固定。
另一方面,不配置内铁芯铆接部91的突出部80、即窄幅突出部82的周向宽度比宽幅突出部81的周向宽度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从磁铁52向内铁芯部61泄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宽幅突出部81与多个窄幅突出部82沿周向交替配置。因此能够抑制磁特性的周向偏移。
并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构成内铁芯部61的所有薄板铁芯511形成宽幅突出部81。即,所有薄板铁芯511均具有构成宽幅突出部81的突起。并且,在该宽幅突出部81设置有内铁芯铆接部91。因此,通过内铁芯铆接部91,将所有的薄板铁芯511固定。
图7为在宽幅突出部81附近的内铁芯部61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如图4至图7所示,在俯视时,本实施方式的内铁芯铆接部91呈大致圆形。为了提高内铁芯铆接部91的固定强度,设薄板铁芯511的轴向厚度为d1、设在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91的直径的长度为d2,优选d2/d1的值大。例如,优选d2≥d1的关系成立。另外,在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也可为椭圆。在椭圆的情况下,设在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的最短的直径长度为d2,优选上述的关系成立。并且,例如,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91各自的面积优选为以薄板铁芯511的轴向厚度d1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的0.5倍以上。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8为一个变形例所涉及的内铁芯部61B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在图8的例子中,在剖视时,多个薄板铁芯511B呈大致V字状地铆接而形成有内铁芯铆接部91B。并且在俯视时,图8的内铁芯铆接部91B呈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内铁芯铆接部91B的固定强度,设薄板铁芯511B的轴向的厚度为d1、设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91B的最短边的长度为d2,优选d2/d1的值大。例如,优选d2≥d1的关系成立。并且,例如,俯视时内铁芯铆接部91B各自的面积优选为以薄板铁芯511的轴向的厚度d1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的0.5倍以上。
图9为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部3C的纵向剖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在内铁芯部61C与多个外铁芯部62C之间没有设置连接部。即,内铁芯部61C与多个外铁芯部62C为彼此分体的部件。并且,在图9的例子中,内铁芯部61C和多个外铁芯部62C通过树脂部53C连接。
在图9的结构中,通过将多个外铁芯部62C与多个磁铁52C沿周向交替排列,能够有效地利用磁铁52C的磁通。并且,由于内铁芯部61C与多个外铁芯部62C通过作为非磁性体的树脂部53而连接,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通从外铁芯部62C向内铁芯部61C泄漏。
并且,在图9的结构中,内铁芯部61C也具有多个内铁芯铆接部91C。并且,多个外铁芯部62C各自具有外铁芯铆接部92C。即,图9的层叠铁芯51C在内铁芯部61C与外铁芯部62C两者均具有铆接部。由此,能够牢固地固定多个薄板铁芯511C。
并且,图9的例子中,在内铁芯部61C设置有多个突出部80C。各突出部80C在相邻的外铁芯部62C的周向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内铁芯铆接部91C位于突出部80C或突出部80C的径向内侧。即,内铁芯铆接部91C位于通过突出部80C而扩大出来的区域。因此,在俯视时能够形成较大的内铁芯铆接部91C。因此,通过内铁芯铆接部91C,能够进一步牢固地固定多个薄板铁芯511C。
并且,关于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例如,设置在各外铁芯部的贯通孔的形状可以如本申请的各图所示在俯视时为大致圆形,也可以是俯视时为椭圆形或矩形。并且,在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也可将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适当地进行组合。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其包括:
多个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周向排列;以及
层叠铁芯,其由多个薄板铁芯沿轴向层叠而成,
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铁芯具有:
内铁芯部,其在比所述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以及
多个外铁芯部,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在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
多个所述外铁芯部与多个所述磁铁沿周向交替排列,
所述磁铁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
多个所述磁铁的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
所述内铁芯部具有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内铁芯铆接部,
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各自具有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外铁芯铆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外铁芯部之间的周向位置、而且是在所述磁铁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磁间隙,
所述内铁芯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磁间隙而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部,
所述内铁芯铆接部位于所述突出部或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收缩部,该收缩部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变窄,
所述收缩部的径向外侧的顶部与所述磁铁的径向内侧的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位于比所述外铁芯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突出部包括:
宽幅突出部;以及
窄幅突出部,其周向宽度比所述宽幅突出部的周向宽度窄,
所述内铁芯铆接部位于所述宽幅突出部或所述宽幅突出部的径向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宽幅突出部与多个所述窄幅突出部在周向交替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内铁芯部的所有薄板铁芯均具有构成所述宽幅突出部的突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各自的面积在以所述薄板铁芯的厚度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的0.5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的形状为圆或者椭圆,
所述薄板铁芯的轴向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圆或者所述椭圆的最短直径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内铁芯铆接部的形状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所述薄板铁芯的轴向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正方形或者所述长方形的最短边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薄板铁芯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将所述内铁芯部和所述外铁芯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
上连接部,其位于比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中央靠上侧的位置;以及
下连接部,其位于比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
第一磁间隙介于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该转子还具有树脂部,该树脂部覆盖所述层叠铁芯和所述磁铁的轴向两端面、以及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面,并且该树脂部将所述第一磁间隙填满。
14.一种用于内转子型马达的转子,其包括:
多个磁铁,多个所述磁铁在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的周围沿周向排列;
层叠铁芯,其由多个薄板铁芯沿轴向层叠而成;以及
树脂部,其覆盖所述层叠铁芯的轴向两端面以及所述磁铁的径向外侧的面,
所述转子的特征在于,
所述层叠铁芯具有:
内铁芯部,其在比所述磁铁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轴向呈筒状延伸;以及
多个外铁芯部,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在比所述内铁芯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周向排列,
多个所述外铁芯部与多个所述磁铁在周向交替排列,
所述磁铁具有作为磁极面的一对周向端面,
多个所述磁铁的同极的磁极面彼此在周向对置,
所述内铁芯部与多个所述外铁芯部通过所述树脂部而连接,
所述内铁芯部具有:
多个突出部,多个所述突出部在相邻的所述外铁芯部的周向之间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以及
内铁芯铆接部,其位于所述突出部或所述突出部的径向内侧,且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
多个所述外铁芯部各自具有将多个所述薄板铁芯固定的外铁芯铆接部。
15.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
所述旋转部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子;以及
轴,其被插入到所述转子的内侧,
所述静止部具有:
轴承部,其将所述轴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
电枢,其配置在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
CN2013200865318U 2012-08-07 2013-02-26 转子以及马达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56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4769 2012-08-07
JP2012174769A JP6281147B2 (ja) 2012-08-07 2012-08-07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5605U true CN203135605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4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86531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5605U (zh) 2012-08-07 2013-02-26 转子以及马达
CN201310060246.3A Active CN103580326B (zh) 2012-08-07 2013-02-26 转子以及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0246.3A Active CN103580326B (zh) 2012-08-07 2013-02-26 转子以及马达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2083B2 (zh)
EP (2) EP2696471B1 (zh)
JP (1) JP6281147B2 (zh)
CN (2) CN20313560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326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马达
WO2016101454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转子及其应用的直流无刷电机
CN106602763A (zh) * 2015-10-16 2017-04-2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转子马达及其转子
CN109149813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治具、包含该转子的马达、以及该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9845070A (zh) * 2016-10-11 2019-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11969747A (zh) * 2020-09-28 2020-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2795B2 (ja) * 2011-11-10 2018-02-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135967B2 (ja) * 2012-08-07 2017-05-3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4079015A1 (en) * 2012-11-22 2014-05-30 Emerson Electric Co. Electric machines, stators and compress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0199892B2 (en) * 2012-11-30 2019-02-05 Arcelik Anonim Sirketi Spoke permanent magnet rotor
JP6083523B2 (ja) * 2013-05-21 2017-02-2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9287742B2 (en) * 2013-08-05 2016-03-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poke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reduced torque ripp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KR20150063217A (ko) * 2013-11-29 2015-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탁기
CN205945295U (zh) * 2014-02-20 2017-0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具备该转子的永磁体式电动机、具备永磁体式电动机的流体机械
JP6398843B2 (ja) * 2014-09-17 2018-10-0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DE102015010679A1 (de) * 2014-09-17 2016-03-17 Nidec Corp. Motor
JP6464822B2 (ja) * 2015-02-27 2019-02-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7017919A (ja) * 2015-07-03 2017-01-1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ロータ
EP3157140B1 (de) * 2015-10-15 2017-12-06 Lakeview Innovation Ltd. Drehmomentoptimierter rotor und elektrokleinmotor mit einem derartigen rotor
KR102498735B1 (ko) 2015-11-03 2023-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KR102268571B1 (ko) * 2016-04-29 2021-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용 팬 모터
JP6525331B2 (ja) * 2016-05-13 2019-06-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813026B2 (ja) * 2016-09-30 2021-01-1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の製造方法、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EP3386075B1 (en) * 2017-04-06 2020-07-29 LG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 motor with permament magnet and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JP6948177B2 (ja) * 2017-07-11 2021-10-13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21015B2 (ja) * 2017-09-27 2019-05-29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7163926B2 (ja) * 2017-09-28 2022-11-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スポーク型モータ、車両用モータ、無人飛行体、電動アシスト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装置
JP6864595B2 (ja) * 2017-09-29 2021-04-28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ロータコア、ロータ、回転電機、自動車用電動補機システム
CN108092427A (zh) * 2017-12-19 2018-05-29 宁波安信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冲片
WO2019189217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コア、ロータ、及びモータ
CN108599420A (zh) * 2018-05-31 2018-09-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和电机
JP7192431B2 (ja) * 2018-11-20 2022-12-2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0088987A (ja) * 2018-11-20 2020-06-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7187287B2 (ja) * 2018-11-30 2022-12-12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20127286A (ja) * 2019-02-04 2020-08-20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0191696A (ja) * 2019-05-17 2020-11-26 Tdk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21083223A (ja) * 2019-11-19 2021-05-27 大銀微系統股▲分▼有限公司Hiwin Mikrosystem Corp. 永久磁石式モータの回転子構造
JP7393555B2 (ja) 2020-06-16 2023-12-06 広東威霊電机制造有限公司 ロータ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CN113489197B (zh) * 2021-08-03 2022-07-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转子、电机、空调器
CN114498967B (zh) * 2022-01-17 2024-02-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体固定结构、固定方法、永磁电机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33479A (ja) * 1992-09-02 1994-05-13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ロータ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5829120A (en) 1993-02-15 1998-11-03 Fanuc,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tor for synchronous motor
JP3224890B2 (ja) 1993-02-15 2001-11-0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同期電動機のロータ
JPH10164784A (ja) * 1996-11-27 1998-06-19 Aichi Emerson Electric Co Ltd 磁石回転子
JP3615014B2 (ja) * 1997-02-03 2005-01-26 アイチエレック株式会社 磁石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364234B (en) * 1997-04-14 1999-07-11 Sanyo Electric Co Rotor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H11206051A (ja) * 1998-01-09 1999-07-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内磁形モータのロータ構造
JP2001157396A (ja) * 1999-11-29 2001-06-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回転子コアの製造方法
CN1287503C (zh) * 2002-03-20 2006-11-2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永久磁铁型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压缩机
CN1294685C (zh) * 2003-07-29 2007-01-10 发那科株式会社 电机及电机制造装置
JP4558478B2 (ja) * 2004-12-28 2010-10-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機のロー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
JP4815967B2 (ja) * 2005-09-21 2011-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4842670B2 (ja) * 2006-02-27 2011-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電動車両
US7615896B2 (en) * 2006-10-27 2009-11-10 Glacier Bay, Inc.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and blower
JP2008206358A (ja) * 2007-02-22 2008-09-04 Daikin Ind Ltd 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5327692B2 (ja) * 2008-03-12 2013-10-30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が有するロータ部の製造方法
FR2932618B1 (fr) * 2008-06-16 2010-11-19 Leroy Somer Moteurs Rotor a aimants permanents et machine tournante comportant un tel rotor
JP2010063285A (ja) * 2008-09-04 2010-03-18 Nidec Shibaura Corp 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623555U (zh) * 2010-02-25 2010-11-03 江苏富天江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磁钢的固定结构
JP2011251795A (ja) * 2010-06-01 2011-12-15 Denso Corp 搬送装置
DE102010030326A1 (de) * 2010-06-22 2011-12-22 Robert Bosch Gmbh Befestigung von Einzelmagneten eines Maschinentei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6281147B2 (ja) * 2012-08-07 2018-02-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0326A (zh) * 2012-08-07 2014-02-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马达
CN103580326B (zh) * 2012-08-07 2016-06-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马达
WO2016101454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转子及其应用的直流无刷电机
CN106602763A (zh) * 2015-10-16 2017-04-2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内转子马达及其转子
CN109845070A (zh) * 2016-10-11 2019-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09845070B (zh) * 2016-10-11 2020-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转子以及旋转电机
CN109149813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转子、治具、包含该转子的马达、以及该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1969747A (zh) * 2020-09-28 2020-1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转子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6471B1 (en) 2018-03-14
US8922083B2 (en) 2014-12-30
CN103580326A (zh) 2014-02-12
EP3331131A1 (en) 2018-06-06
EP2696471A3 (en) 2015-11-11
EP3331131B1 (en) 2019-10-09
US20140042854A1 (en) 2014-02-13
CN103580326B (zh) 2016-06-22
JP2014036456A (ja) 2014-02-24
EP2696471A2 (en) 2014-02-12
JP6281147B2 (ja) 2018-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35605U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203135606U (zh) 转子和马达
CN202940656U (zh) 马达
CN203104139U (zh) 电枢以及马达
CN105048667B (zh) 转子及无刷电机
KR101730898B1 (ko) 로터 유닛, 회전형 전기 기기 및 로터 유닛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8760025B2 (en)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having off axis centered arc geometry
CN103929032A (zh) 旋转电机
KR101237020B1 (ko) 완전 방수구조를 갖는 유체 펌프
CN104054237A (zh) 转子铁芯、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202586542U (zh) 旋转电机
CN107112831A (zh) 电机
CN104979927A (zh) 转子、以及电动机
CN113949177A (zh) 一种定转子结构和轴向磁场电机
CN102130562A (zh) 电机
CN102856992A (zh) 磁铁电动机及具备磁铁电动机的滚筒式洗衣机
CN213521434U (zh)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CN212751936U (zh)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KR101400241B1 (ko) 고정 마그넷을 갖는 액시얼 갭형 모터
CN202068246U (zh) 一种磁通量泄漏小的新型电动机
CN112152350B (zh) 转子、马达以及驱动装置
JP7363296B2 (ja) ホルダ、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KR20120058817A (ko) 일체형 로터 코어
CN113783326A (zh)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CN113783325A (zh) 一种电机及其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