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5328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5328U
CN202425328U CN2011204548962U CN201120454896U CN202425328U CN 202425328 U CN202425328 U CN 202425328U CN 2011204548962 U CN2011204548962 U CN 2011204548962U CN 201120454896 U CN201120454896 U CN 201120454896U CN 202425328 U CN202425328 U CN 202425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ngine
dpf
dpf unit
tub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48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靖
上村孝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45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844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645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8900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110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53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5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53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N1/00 - F01N5/00, F01N9/00, F01N11/00
    • F01N13/1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 F01N13/1838Construction facilitating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between parts of 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e.g. between housing and tubes, between tubes and baff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21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by means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7/0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 F16L27/10Adjustable joints,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comprising a flexible connection only, e.g. for damping vib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8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heavy duty applications, e.g. trucks, buses, tractors, locomot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耐久性优良的净化装置和能够储存大量的谷粒的谷粒箱。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脱粒装置(5)的横向侧的机体左右方向中央侧的部位配置有对发动机(9)的排出气体进行净化的DPF单元(40),所述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与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经由有挠性的连接管(52、72)连接。此外,在脱粒装置(5)和谷粒箱(6)之间配置有DPF单元(40),在谷粒箱(6)的下部设置有朝着机体外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壁(21D),所述DPF单元(40)进入该倾斜壁(21D)的下侧的空间。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柴油微粒捕捉过滤器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结构:将对排出气体中含有的未燃燃料、粒状化物质进行净化的排气装置配置在形成于脱粒装置与谷粒箱之间的空间(参考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4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9813号公报 
专利文献1、2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利用钢管连接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和对未燃燃料、粒状化物质进行净化的净化装置,因此存在着因发动机的振动而使净化装置提前损伤的问题。此外,由于将净化装置配置在脱粒装置的侧壁与谷粒箱的侧壁之间,因此需要使谷粒箱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窄,存在着谷粒箱的储存容量减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的课题在于消除所述问题点,次要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联合收割机,能够容易地进行净化装置的维护、检查作业。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实用新型如下所述。 
即,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为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机体的下部具备行驶装置3,并在机体的上部具备脱粒装置5和驱动该脱粒装置5的发动机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粒装置5的横向侧的靠近机体左右方向中央侧的部位配置有DPF单元40,该DPF单元40对发动机9的排出气体进行净化,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和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2、7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形成为,在第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脱粒装置5设在机体的左右一侧,在机体的左右另一侧设有谷粒箱6,发动机9设在该谷粒箱6的前侧,DPF单元40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形成为,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谷物箱6的下部设有朝着机体外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壁21D,所述DPF单元40进入该倾斜壁21D的下侧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形成为,在第一~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DPF单元40靠近倾斜壁21D的上部的下表面配置。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形成为,在第一~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在所述倾斜壁21D的上部形成有向上的凹部22,所述DPF单元40的上部与该凹部22相面对。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形成为,在第一~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发动机9经由弹性部件9B支承在机座41侧,所述DPF单元40固定在机座41侧。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形成为,在第一~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所述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与排气侧连接管54连接,在该排气口40F的外周与排气侧连接管54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形成为,在第二~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该联合收割机具备第一扬谷装置14,该第一扬谷装置14用于从所述脱粒装置5将脱粒后的谷粒供给至谷粒箱6,从机体左右方向观察,所述DPF单元40配置在发动机9与第一扬谷装置14之间。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2、72连接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和DPF单元40,因此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管52、72吸收发动机9的振动,能够提高从排气歧管30B到DPF单元40的排气管路的耐久性。此外,由于所述连接管52、72能够容易地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连接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和DPF单元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在发动机9的运转中达到高温的DPF单元40配置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能够防止植立在田地中的谷物杆与DPF单元40的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DPF单元40的散热促进储存在谷物箱6中的谷粒的干燥,能够防止谷粒在谷物箱内部堵 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将DPF单元40靠近在谷粒箱6的下部形成的倾斜壁21D的上部的下表面侧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因设置DPF单元40引起的谷粒箱6的容积的减小,使谷粒的储存量增大,能够提高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使DPF单元40的上部与形成于谷粒箱6的倾斜壁21D的凹部22相面对,因此能够通过DPF单元40的散热促进储存在谷粒箱6中的谷粒的干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在第一~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发动机9经由弹性部件9B支承于机座41,防止了发动机9的振动传递至机座41,由于DPF单元40直接固定在机座41侧,因此能够防止对排出气体中含有的粒子状物质的捕捉效率降低。此外,如上所述,即使经由弹性部件9B支承在机座41的发动机9与固定于机座41侧的DPF单元40在作业中和发动机9启动时处于不同的振动状态,也能够通过连接管52、72的挠曲吸收该振动差,能够提高从排气歧管30B到DPF单元40的排气管路的耐久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在第二~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连接有内径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的外径大的排气侧连接管54、74,因此能够借助喷射效果有效地冷却排气侧连接管54、74,能够防止田地中的谷物杆等着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在第二~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记载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连接有内径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的外径大的排气侧连接管54、74,因此能够借助喷射效果有效地冷却排气侧连接管54、74,能够防止田地中的谷物杆等着火。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右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后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放大后视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将尾部卸下后的主要部分的右侧视图。 
标号说明 
1:联合收割机; 
3:行驶装置; 
4:收割装置; 
5:脱粒装置; 
6:谷粒箱; 
7:操纵部; 
8:排出螺旋推运器; 
9:发动机; 
9B:弹性部件(发动机架); 
14:第一扬谷装置; 
14A:第一扬谷筒; 
14B:第一扬谷螺旋; 
16:二次处理室; 
20:箱部; 
20A:右侧壁; 
20B:左侧壁(侧壁); 
21:漏斗部; 
21A:前壁; 
21B:后壁; 
21C:右壁; 
21D:左壁(倾斜壁); 
22:凹部; 
22A:底面板(底面部); 
30:增压器; 
30A:进气涡轮; 
30B:排气涡轮(排气歧管); 
31:EGR; 
40:DPF单元; 
40E:进气口; 
40F:排气口; 
41:机座; 
49:遮风板; 
50:连接管; 
51:第一连接管; 
52:柔性管(连接管); 
53:第二连接管; 
54: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 
57:俯仰气缸; 
59:横摇气缸; 
70:连接管; 
71:第一连接管; 
72:柔性管(连接管); 
73:第二连接管; 
74: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 
E:发动机室; 
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为了易于理解,方便起见示出方向进行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定结构。 
如图1~图3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装置3,其由在田地中行驶的左右一对履带构成;收割装置4,其位于机体的前端位置,用于从田地收割谷物杆;脱粒装置5,其位于收割装置4的后方,用于对谷物杆进行脱粒、筛选;以及谷粒箱6,其并排设置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用于储存脱粒、筛选得到的谷粒,在谷粒箱6的前侧,在与收割装置5的背面相面对的部位设有供操作者搭乘的操纵部7。 
此外,在谷粒箱6的后侧设有将储存的谷粒排出到机外的排出螺旋推运器8,在操纵部7的下方后侧的发动机室E中搭载有柴油发动机(发动机)9。 
(脱粒装置) 
由收割装置4收割的谷物杆被上扬输送至脱粒装置5,并由脱粒装置5脱粒、筛选。脱粒装置5在上部具备进行谷物杆的脱粒的滚筒室,在下部具备进行谷物杆的筛选的筛选室。如图4、图12等所示,在滚筒室中,具有多个滚筒弓齿的脱粒滚筒10被轴支承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滚筒轴10A,在筛选室中,自前侧起依次设置有:扇车11,其向摆动筛选装置吹送空气;一次滑槽12,其回收从摆动筛选装置漏下的谷粒;以及二次滑槽13,其回收从摆动筛选装置漏下的附着有枝梗等的谷粒(二次物)。 
通过一次滑槽12回收的谷粒由设置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第一扬谷装置14扬送至谷粒箱6。第一扬谷装置14由利用圆筒钢材构成的第一扬谷筒14A和扬送谷粒的第一扬谷螺旋14B构成,第一扬谷筒14A的基部与形成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下部的排出口连通,第一扬谷筒14A的上部与谷粒箱6的投放口连通。此外,第一扬谷筒14A在由脱粒装置5和谷粒箱6所夹的空间S中从基部朝向上部向前上方倾斜地设置。 
通过二次滑槽13回收的附着有枝梗等的谷粒由设置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的第二扬谷装置15扬送至二次处理室16。第二扬谷装置15由利用圆筒钢材构成的第二扬谷筒15A和扬送二次物的第二扬谷螺旋15B构成,位于第一扬谷筒14A的基部的后方的第二扬谷筒15A的基部与形成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下部的排出口连通,第二扬谷筒15A的上部与二次处理室16的投放口连通。此外,第二扬谷筒15A在由脱粒装置5和谷粒箱6所夹的空间S中从基部朝向上部向前上方倾斜地设置。 
在处理和还原二次物的二次处理室16的内部枢轴架设有在外周面具备断续的螺旋叶片的二次处理滚筒16A。被供给到二次处理室16的二次物由旋转的二次处理滚筒16A一边向前方输送一边分离谷粒和枝梗,并从二次处理物还原口落下到摆动筛选装置,与来自滚筒室的被处理物汇合而被再次筛选。 
如图11、图12所示,发动机9的输出轴17的旋转通过传送带17A和传送带18A传送至滚筒室的脱粒滚筒10,所述传送带17A卷绕在设置于发动机9的左侧的输出轴17和中间轴18的带轮18C上,所述传送带18A卷绕在中间轴18和脱粒滚筒传动轴10B上。此外,发动机9的输出轴16的旋转通过传送带17A和传送带18B传送至二次处理室16的二次处理滚筒16A,所述传送带17A卷绕在发动机9的输出轴17和中间轴18上,所述传送带18B卷绕在中间轴18和二次处理滚筒传动轴16B上。 
(谷粒箱) 
由第一扬谷装置14扬送的谷粒被储存在谷粒箱6。如图8、图11等所示,谷粒箱6由箱部20和漏斗部21构成,所述箱部20形成有投放口,所述漏斗部21内设有将谷粒移送至排出螺旋推运器8的排出螺旋。 
为了使谷粒箱6内的检查、维护作业容易,箱部20形成为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将右侧壁20A和左侧壁20B(侧壁)接合起来的接合结构。右侧壁20A通过冲压加工与前壁、后壁、右壁、顶壁一体地形成,在右侧壁20A的周边部的内侧设有用于固定经由左侧壁20B插入的螺栓等的螺母等固定安装部。此外,在左侧壁20B的周边部设有供螺栓贯穿插入的安装孔。 
漏斗部21由前壁21A、后壁21B、右壁21C和左壁(倾斜壁)21D构成,并且该漏斗部21形成为上侧敞开的大致三棱柱形状。在漏斗部21的下部,将储存在谷粒箱6中的谷粒输送至排出螺旋推运器8的排出螺旋以偏向漏斗部21的右侧的方式设置。此外,为了将储存在谷粒箱6中的谷粒高效地排出,左壁21D设有从左壁21D 的上端部朝着下端部从左侧向右侧倾斜的休止角度。 
为了配置后述的柴油微粒捕捉过滤器(DPF单元)40的右侧上端部,可以在漏斗部21的左壁21D的上部形成从漏斗部21的前端部到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凹部22。此时,为了将储存在谷粒箱6中的谷粒高效地排出,优选在凹部22的底面板(底面部)22A设置与左壁21D同样地从底面板22A的上端部朝着下端部从左侧向右侧倾斜的休止角度,更为优选的是,凹部22A配置在从漏斗部21的前端部到谷粒箱6的投放口的下方位置之间。 
(发动机) 
配置于操纵部7的下方的发动机9经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的发动机架安装于机座41。如图6、图7等所示,在发动机9的上表面9A从后侧起依次并排设置有增压器30和排气再循环装置(EGR)31,所述增压器30包括在发动机9中使空气增压的进气涡轮30A和将来自发动机9的排出气体排出的排气涡轮(排气歧管)30B,所述排气再循环装置(EGR)31使排出气体的一部分混入发动机9。 
此外,如图10等所示,为了使谷粒箱6敞开并容易进行发动机9的维护、检查,在发动机9的后表面9B,在后表面9B的上部中央部配置增压器30,在后表面9B的右侧,从右侧中央部朝着右侧下部依次并排设置发电机32、使油循环的齿轮泵33和驱动排出螺旋推运器8的螺旋推运器传动部34,在后表面9B的左侧中央部配置有启动发动机9的启动器35。 
(DPF单元) 
如图4~图12所示,为了除去从发动机9排出的排出气体中含有的杂质,在来自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的连接管50连接有DPF单元40。在DPF单元40的内部设有上游侧(进气口侧)的氧化催化剂(DOC)40A和下游侧(排气口侧)的微粒过滤器(DPF)40B,排出气体中含有的未燃燃料通过DOC 40A氧化,排出气体中含有的粒状化物质通过DPF 40B除去。 
如图4、图5等所示,DPF单元40由框架42支承,该框架42由钢材构成并设于机座41。框架42由前侧框架43、后侧框架44、上部连接框架45、下部连接框架46、罩47、以及从下侧支承DPF单元40的支承部件48构成。 
此外,在机座41设有:俯仰气缸57,其固定于后侧连接板56,该后侧连接板56的基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机座41,该后侧连接板56的末端部轴支承于行驶装置 3;以及左右一对横摇气缸59,其固定于前侧连接板58,该前侧连接板58的基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机座41,该前侧连接板58的末端部轴支承于行驶装置3。另外,俯仰气缸57具有使行驶装置3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使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的姿势倾斜的功能,横摇气缸59具有使行驶装置3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联合收割机1的左右方向的姿势倾斜的功能。 
如图9所示,前侧框架43由前侧左柱43A和前侧右柱43B形成,所述前侧左柱43A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前侧右柱43B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然后朝向左侧上方延伸,接着朝向左侧延伸,并且所述前侧右柱43B的顶部固定在前侧左柱43A的顶部。 
同样地,后侧框架44由后侧左柱44A和后侧右柱44B形成,所述后侧左柱44A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后侧右柱44B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然后朝向左侧上方延伸,接着朝向左侧延伸,并且所述后侧右柱44B的顶部固定在后侧左柱44A的顶部。 
上部连接框架45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前侧左柱43A的顶部和后侧左柱44A的顶部,下部连接框架46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前侧右柱43B的基部的上方和后侧右柱44B的基部的上方。 
罩47架设于前侧右柱43A和后侧右柱44A,并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 
支承部件48的上部48A固定于上部连接框架45,下部48C固定于下部连接框架46。支承部件48的上部48A向右侧下方延伸,然后为了可靠地支承DPF单元40的外周面,支承部件48的中间部48B以与DPF单元40的外周形状相对的方式朝向下方形成为圆弧状,并且沿逆时针方向延伸大约180度,进而,支承部件48的下部朝着右侧延伸。 
此外,如图5、图9等所示,为了防止由后述的冷却风扇28吸入的空气使DPF单元40冷却,在前侧框架43的前侧设有由钢材构成的遮风板49。另外,为了高效地进行上述的通过DOC 40A对排出气体含有的未燃燃料的氧化、通过DPF 40B对排出气体含有的粒状化物质的除去,期望保持DPF单元40的内部温度在300度以上。 
(排气管路结构) 
发动机9的排气涡轮30B的排气口和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通过由钢管构成 的第一连接管51、柔性管(连接管)52和由钢管构成的第二连接管53连接,所述柔性管(连接管)52由不锈钢管构成并具有挠性以降低发动机9的振动的传播。 
第一连接管51如图4、图5等所示地在侧视图中从排气涡轮30B的排气口朝向后侧延伸,如图6、图7等所示地在俯视图中从排气涡轮30B的排气口朝向左侧延伸,然后朝向后侧弯曲大致90度,接着朝向后侧延伸并与柔性管52的进气口连接。 
柔性管52如图4、图5等所示地在侧视图中从柔性管52的进气口朝向后侧延伸,如图6、图7等所示地在俯视图中从柔性管52的进气口朝向后侧延伸并与第二连接管53的进气口连接。 
第二连接管53如图4、图5等所示地在侧视图中从柔性管52的排气口向后侧延伸,然后朝向下侧弯曲大致90度,接着朝向下侧延伸并与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连接。 
在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54,该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54由钢管构成,其将通过DPF单元40除去了排出气体中的未燃燃料、粒状化物质后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 
为了防止高温的排出气体的排出引起第三连接管54的温度上升,第三连接管54的内径形成为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的外径大。因此,通过利用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流入第三连接管54的排气将外部气体从第三连接管54的DPF单元40侧端部与排气口的间隙引入,从而第三连接管54内的排气温度降低。此外,第三连接管54如图4、图5等所示地在侧视图中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朝向下侧延伸,然后朝向后侧弯曲大致90度,接着在机座41之间朝向后侧延伸。 
如上所述,发动机9经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的发动机架9B安装于机座41,DPF单元40直接安装于机座。即,发动机9的支承结构为:将设于发动机9的下部的发动机侧支承部件9A经由具有弹性的发动机架9B支承于机体侧支承部件41A。 
并且,在启动时和产生脱粒装置5等的负载时,发动机9以机座41为基准大幅振动,此时,存在着因发动机9与DPF单元40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而导致配管和DPF单元40破损的危险。发动机9和DPF单元40经由有挠性的柔性管52连接,因此,即使发动机9与DPF单元40的振动状态不同,也能够通过连接管52的挠曲吸收该振动的差,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53的破损以及DPF单元40的 破损,并且能够防止因DPF单元40振动引起的DPF 40B的粒子状物质的捕捉效率降低。 
(DPF单元的配置位置) 
如图4、图5等所示,被支承在框架42的DPF单元4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9的后表面9B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第一扬谷筒14A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比设在发动机9的右侧(外侧)的冷却风扇28的中心低且比俯仰气缸57高的位置。此外,DPF单元40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扇车11的风扇11A的中心高的位置。 
如图6、图7等所示,DPF单元4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发动机9的后表面9B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第一扬谷筒14A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促进储存在谷粒箱6的谷粒的干燥,DPF单元40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前壁21A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DPF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脱粒装置3与谷粒箱6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防止向脱粒装置3的脱粒滚筒10传递旋转的传送带17A、18A和向脱粒装置3的二次处理滚筒16A传递旋转的传送带17A、18B的由高温引起的耐久性的劣化,DPF单元40配置为比带轮18C、传送带17A、18A、18B靠右侧后方,并且为了促进储存于谷粒箱6的谷粒的干燥,DPF单元40的右侧上部与在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形成的凹部22相面对。 
如图8、图9等所示,DPF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脱粒装置3与谷粒箱6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促进储存在谷粒箱6的谷粒的干燥,DPF单元40的中心配置为比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的上端部偏向右侧。 
此外,DPF单元4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脱粒装置3的二次处理滚筒16A与俯仰气缸57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防止田地的谷物杆着火,DPF单元40与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的上端部相邻配置,并且DPF单元40的右侧上部与在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形成的凹部22相面对。 
如图11、图12等所示,DPF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为比发动机9的左面9C偏向右侧。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3~图1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对于同一部件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发动机9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经由具有弹性的发动机架安装于机座41。 
具体来说,设于发动机9的下部的发动机侧支承部件9A经由具有弹性的发动机架9B支承于机体侧支承部件41A。 
DPF单元40由框架102支承,该框架102由钢材构成并设于机座41。框架102由前侧框架103、后侧框架104、上部连接框架105、下部连接框架106、罩107、以及支承DPF单元40的下侧支承部件108、上侧支承部件109构成。 
此外,在机座41设有:俯仰气缸57,其固定于后侧连接板56,该后侧连接板56的基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机座41,该后侧连接板56的末端部轴支承于行驶装置3;以及左右一对横摇气缸59,其固定于前侧连接板58,该前侧连接板58的基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机座41,该前侧连接板58的末端部轴支承于行驶装置3。另外,俯仰气缸57具有以行驶装置3为基准使机座41的前后方向的姿势变化的功能,横摇气缸59具有以行驶装置3为基准使机座41的左右方向的姿势变化的功能。 
所述框架102用于覆盖DPF单元40的周围并将DPF单元40支承于机座41,DPF单元40的上侧和左右两侧被罩覆盖,前侧被前侧框架103覆盖,后侧被后侧框架104覆盖。 
(后侧框架和前侧框架) 
后侧框架104具有覆盖DPF单元40的后侧的罩部104A、以及从罩部104A的下端部向机座41侧延伸的左右的脚部104B、104C,该右脚部104B和左脚部104C的下端部固定于机座41侧。 
右脚部104B被直接固定在机座41的比所述俯仰气缸57靠右侧的部位,左脚部104C被固定在机座41所具备的安装部件41B。该安装部件41B兼用作支承第三连接管54的中间部的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结构简化,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此外,俯仰气缸57的末端部(后端部)侧从右脚部104B和左脚部104C之间向后方延伸,并与俯仰臂相连接,该俯仰臂与行驶装置3侧的履带框架相连。由此,虽然将后侧框架104设于俯仰气缸57的上部,但后侧框架104不会成为俯仰气缸57的动作的障碍,能够顺畅地动作。 
前侧框架103具有覆盖DPF单元40的前侧的罩部103A和从罩部103A的下端部偏右的部位向机座41侧延伸的一个脚部103B,该脚部103B固定在机座41,设于罩部104A的上部靠左方的安装部固定在上部连接框架105。前侧框架103是在罩部 103A的左侧下部未设置脚部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与发动机9的传动带等传动机构的干涉。 
另外,前侧框架103也可以与后侧框架104同样地形成为具有两个脚部的结构。 
(上部连接框架和下部连接框架) 
前侧框架103和后侧框架104之间由前后方向的上部连接框架105和下部连接框架106连接。上部连接框架105的前端部的固定部105A在发动机9的后部固定于从机座41立起的发动机后部框架109。 
(罩) 
并且,所述罩107安装于前侧框架103和后侧框架104、以及上部连接框架105和下部连接框架106。具体来说,罩107由左侧罩107L和右侧罩107R构成,一方的左侧罩107L具有:上倾斜面,该上倾斜面的上端部固定于上部连接框架105,并且该上倾斜面形成为脱粒装置5侧从该上端部起降低的倾斜姿势;自上倾斜面的下端部起大致垂直地朝向下方的侧面部;以及下倾斜面,该下倾斜面的谷粒箱6侧较低地倾斜,该下倾斜面形成为从侧面部的下端直到后视图中与后侧框架104交叉的位置为止。 
另一方的右侧罩107R具有:上面部,其上端部固定于上部连接框架105,该上面部从上部连接框架105朝向谷粒箱6侧大致水平地延伸;上倾斜面,其形成为谷粒箱6侧从上面部的右侧端部起降低的倾斜姿势;以及侧面部,其从上倾斜面的下端部起大致垂直地朝向下方,该侧面部的下端部固定在下部连接框架106。 
并且,左侧罩107L和右侧罩107R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与前侧框架103和后侧框架104接合,以防止产生间隙。 
然而,罩107形成为覆盖DPF单元40的上侧和左右两侧、且下侧(左侧罩107L和右侧罩107R的下端部之间的部位,下侧开口部Hb)敞开的形状。 
并且,DPF单元40的前侧和后侧如上所述地被前侧框架103和后侧框架104的罩部103A、104A覆盖,但是后侧框架104的罩部104A仅设于比上部连接框架105的左端部靠右侧的位置,罩部104A与左侧罩107L之间是敞开的(后侧开口部Hr)。因此,由于后述的传感器单元110的后方是敞开的,从而能够防止由传感器单元110的热引起的故障。 
(上侧支承部件和下侧支承部件) 
下侧支承部件108和上侧支承部件109用于将DPF单元40固定到上部连接框架 105和下部连接框架106。 
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上部108A固定于上部连接框架105,下部108C固定于下部连接框架106。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上部108A向右侧下方延伸,然后为了可靠地支承DPF单元40的外周面,形成有按照DPF单元40外周的形状的圆弧状的圆弧部108B,进而,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下部108C朝向右侧延伸。 
并且,上侧支承部件109的上部109A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在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上部108A,下部109C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在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下部108C。在上部109A和下部109C之间形成有按照DPF单元40的外周的圆弧部109B。 
通过这些下侧支承部件108和上侧支承部件109固定DPF单元40。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下侧支承部件108的上部108A和下部108C与上部连接框架105和下部连接框架106之间设有防振用的弹性部件(橡胶片),从而降低了行驶时的振动从机座41传播至DPF单元40。 
(传感器单元) 
在DPF单元40的脱粒装置5侧的侧部安装有用于测定DPF单元40内部的温度和压力的传感器单元110。该传感器单元110与控制发动机9的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比DPF 40B的过滤器靠排气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所述温度传感器测量DOC 40A和DPF 40B的各部分的排气温度。 
传感器单元110通过凸缘部的紧固螺栓经托架110A固定于DPF单元40,所述凸缘部的紧固螺栓用于将DPF单元40的前后分割开的筒体接合起来。 
(排气管路结构) 
从发动机9到DPF单元40的排气管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由钢管构成的第一连接管51、由不锈钢管构成并具有挠性的柔性管(连接管)52、以及由钢管构成的第二连接管53连接。 
在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54,该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54由钢管构成,其将通过DPF单元40除去了排出气体中的未燃燃料、粒状化物质后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 
为了防止高温的排出气体的排出引起第三连接管54的温度上升,第三连接管54的内径形成为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的外径大。因此,通过利用从DPF单元 40的排气口流入第三连接管54的排气将外部气体从第三连接管54的DPF单元40侧端部与排气口的间隙引入,从而第三连接管54内的排气温度降低。此外,第三连接管54如图4、图5等所示地在侧视图中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朝向下侧延伸,然后朝向后侧弯曲大致90度,接着在机座41之间朝向后侧延伸。 
如上所述,发动机9经由具有弹性的发动机架9B安装于机座41,DPF单元40直接安装于机座。并且,在启动时和产生脱粒装置5等的负载时,发动机9以机座41为基准大幅振动,此时,存在着因发动机9与DPF单元40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而导致配管和DPF单元40破损的危险。发动机9和DPF单元40经由有挠性的柔性管52连接,因此,即使发动机9与DPF单元40的振动状态不同,也能够通过连接管52的挠曲吸收该振动的差,能够防止第一连接管51和第二连接管53的破损以及DPF单元40的破损,并且能够防止因DPF单元40振动引起的DPF 40B的粒子状物质的捕捉效率降低。 
(DPF单元的配置位置)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DPF单元40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发动机9的后表面9B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第一扬谷筒14A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促进储存在谷粒箱6的谷粒的干燥,DPF单元40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前壁21A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DPF单元4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脱粒装置3的二次处理滚筒16A与俯仰气缸57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防止田地的谷物杆着火,DPF单元40与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的上端部相邻配置,并且DPF单元40的右侧上部与在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形成的凹部22相面对。即,DPF单元40的一部分或全部进入谷粒箱6的左壁21D的下侧。 
DPF单元4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中央位置与行驶装置3的前后方向的接地长度L的接地中心C大致一致,能够降低在存在凹凸的田地上行驶时伴随联合收割机1的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姿势变化产生的上下的振动的影响,能够防止对粒状化物质的捕捉效率降低和由振动引起的破损。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联合收割机1形成为通过单一的俯仰气缸57改变前后的倾斜姿势的结构,但是在前后具备两个俯仰气缸来改变前后的倾斜姿势的方式中,优选DPF单元4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中央位置配置在位于两个俯仰气缸的前后间隔 的中央的位置。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另外,对于同一部件标以同一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18所示,为了除去从发动机9排出的排出气体中含有的杂质,在发动机9的连接管70连接有DPF单元40。 
第三实施方式的DPF单元40由框架62支承,该框架62由钢材构成并设于机座41。框架62由前侧框架63、后侧框架64、上部连接框架65、下部连接框架66、罩67、以及从下侧支承DPF单元40的支承部件68构成。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侧框架43同样地,前侧框架63由前侧左柱和前侧右柱形成,所述前侧左柱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前侧右柱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然后朝向左侧上方延伸,接着朝向左侧延伸,并且所述前侧右柱的顶部固定在前侧左柱的顶部。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侧框架44同样地,后侧框架64由后侧左柱和后侧右柱形成,所述后侧左柱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所述后侧右柱的基部固定于机座41并朝向上方延伸,然后朝向左侧上方延伸,接着朝向左侧延伸,并且所述后侧右柱的顶部固定在后侧左柱的顶部。 
上部连接框架65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前侧框架63的前侧左柱的顶部和后侧框架64的后侧左柱的顶部,下部连接框架66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前侧框架63的前侧右柱的基部的上方和下部连接框架66的后侧右柱的基部的上方。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部连接框架45和下部连接框架46相比,上部连接框架65和下部连接框架66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较短。 
罩67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装卸自如地架设于前侧框架63的前侧右柱和后侧框架64的后侧右柱。 
支承部件68的上部固定于上部连接框架65,支承部件68的下部固定于下部连接框架66,支承部件68的中间部与DPF单元40的比分割面40C靠前侧的外周形状相对地朝向下方形成为圆弧状。 
为了简易地进行DPF单元40的DPF 40B的更换作业,DPF单元40的比分割面40C靠后侧的尾部40D配置为比框架62的下部连接框架66靠后侧。如图19所示, 在DPF 40B的更换作业时,通过将尾部40D从DPF单元40卸下,能够容易地更换DPF 40B。 
发动机9的排气涡轮30B的排气口和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通过由钢管构成的第一连接管71、柔性管(连接管)72和由钢管构成的第二连接管73连接,所述柔性管(连接管)72由不锈钢管构成以降低发动机9的振动的传播。 
如图18、图19所示,第一连接管71在侧视图中从排气涡轮30B的排气口朝着后侧向上侧延伸,然后朝向下侧弯曲大致45度,接着朝向下侧延伸并与柔性管72的进气口连接。 
柔性管72在侧视图中从柔性管72的进气口朝向下侧延伸并与第二连接管73的进气口连接。 
第二连接管73在侧视图中从柔性管72的排气口朝向下侧延伸并与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连接。 
在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74,该第三连接管(排气侧连接管)74由钢管构成,其将通过DPF单元40除去了排出气体中的未燃燃料、粒状化物质后的排出气体排出到外部。 
为了防止高温的排出气体的排出引起第三连接管74的温度上升,第三连接管74的内径形成为比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的外径大。此外,第三连接管74在侧视图中从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朝向下侧延伸,然后朝向后侧弯曲大致120度,接着在机座41之间朝向后侧延伸。 
如图18、图19所示,被支承在框架62的DPF单元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DPF单元40同样地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发动机9的后表面9B与第一扬谷装置14的第一扬谷筒14A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比设在发动机9的右侧(外侧)的冷却风扇28的中心低且比俯仰气缸57高的位置。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DPF单元4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脱粒装置3与谷粒箱6之间,更为详细地来说,为了防止向脱粒装置3的脱粒滚筒10传递旋转的传送带17A、18A和向脱粒装置3的二次处理滚筒16A传递旋转的传送带17A、18B的由高温引起的耐久性的劣化,DPF单元40配置为比传送带17A、18A、18B靠右侧后方,并且为了促进储存于谷粒箱6的谷粒的干燥,DPF单元40的右侧上部与在谷粒箱6的漏斗部21的左壁21D形成的凹部22相面对。 

Claims (8)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机体的下部具备行驶装置(3),并在机体的上部具备脱粒装置(5)和驱动该脱粒装置(5)的发动机(9),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脱粒装置(5)的横向侧的靠近机体左右方向中央侧的部位配置有DPF单元(40),该DPF单元(40)对发动机(9)的排出气体进行净化,
所述发动机(9)的排气歧管(30B)和DPF单元(40)的进气口(40E)通过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2、7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脱粒装置(5)设在机体的左右一侧,在机体的左右另一侧设有谷粒箱(6),发动机(9)设在该谷粒箱(6)的前侧,DPF单元(40)配置在所述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谷物箱(6)的下部设有朝着机体外侧向下倾斜的倾斜壁(21D),所述DPF单元(40)进入该倾斜壁(21D)的下侧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DPF单元(40)靠近倾斜壁(21D)的上部的下表面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倾斜壁(21D)的上部形成有向上的凹部(22),所述DPF单元(40)的上部与该凹部(22)相面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发动机(9)经由弹性部件(9B)支承在机座(41)侧,所述DPF单元(40)固定在机座(41)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DPF单元(40)的排气口(40F)与排气侧连接管(54、74)连接,在该排气口(40F)的外周与排气侧连接管(54、74)的内周之间形成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该联合收割机具备第一扬谷装置(14),该第一扬谷装置(14)用于从所述脱粒装置(5)将脱粒后的谷粒供给至谷粒箱(6),从机体左右方向观察,所述DPF单元(40)配置在发动机(9)与第一扬谷装置(14)之间。 
CN2011204548962U 2011-07-27 2011-11-16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53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4533 2011-07-27
JP2011-164534 2011-07-27
JP2011164533A JP5578444B2 (ja) 2011-07-27 2011-07-27 コンバイン
JP2011164534A JP5489007B2 (ja) 2011-07-27 2011-07-27 コンバイン
JP2011-211033 2011-09-27
JP2011211033A JP5505389B2 (ja) 2011-09-27 2011-09-27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5328U true CN202425328U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748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489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5328U (zh) 2011-07-27 2011-11-16 联合收割机
CN201110363804.4A Active CN102893749B (zh) 2011-07-27 2011-11-16 联合收割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63804.4A Active CN102893749B (zh) 2011-07-27 2011-11-16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06071B1 (zh)
CN (2) CN202425328U (zh)
TW (1) TWI4546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74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4153409A (zh) * 2014-09-03 2014-11-19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
CN105848466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7249301A (zh) * 2015-03-04 2017-10-13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3119B2 (ja) * 2013-03-15 2018-06-13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装置
KR101898953B1 (ko) * 2016-07-27 2018-09-14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KR20180023809A (ko) * 2016-08-26 2018-03-07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콤바인
JP6256817B1 (ja) * 2017-06-29 2018-01-1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9076033A (ja) * 2017-10-25 2019-05-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74030B2 (ja) * 1997-04-16 2006-05-1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TW368390B (en) * 1997-04-28 1999-09-01 Yanmar Agricult Equip Grain rod carrying apparatus for a combine
CN2380009Y (zh) * 1999-04-01 2000-05-31 陈东升 两用谷物收获机
JP4865173B2 (ja) * 2001-09-28 2012-02-01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7244308A (ja) * 2006-03-16 2007-09-27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4921893B2 (ja) * 2006-08-28 2012-04-25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235564B2 (ja) * 2008-08-27 2013-07-10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5085491B2 (ja) * 2008-09-29 2012-11-2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1132924A (ja) * 2009-12-25 2011-07-07 Iseki & Co Ltd 作業車両
TWI454615B (zh) * 2011-07-27 2014-10-01 Iseki Agricult Mach Combin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3749A (zh) * 2011-07-27 2013-01-3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2893749B (zh) * 2011-07-27 2015-08-12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5848466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5848466B (zh) * 2013-12-27 2018-11-13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4153409A (zh) * 2014-09-03 2014-11-19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
CN104153409B (zh) * 2014-09-03 2016-08-2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土机
CN107249301A (zh) * 2015-03-04 2017-10-13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3749B (zh) 2015-08-12
TW201305427A (zh) 2013-02-01
CN102893749A (zh) 2013-01-30
KR20130014009A (ko) 2013-02-06
TWI454615B (zh) 2014-10-01
KR101306071B1 (ko) 2013-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25328U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329366B1 (ko) 작업 차량의 엔진 장치
CN103982296B (zh) 作业车辆搭载用的发动机装置
CN203308554U (zh) 发动机的排气结构
CN108135130B (zh) 联合收割机
JP6504866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822253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5518268A (zh) 作业机械搭载用发动机装置
CN203575094U (zh) 联合收割机的液压缸连结结构
KR102656750B1 (ko) 콤바인
JP2016029895A (ja) コンバイン
JP6378049B2 (ja)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装置
JP594522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3533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070650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519732A (zh) 作业机搭载用发动机装置
JP2017074026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892820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9112060A (ja) コンバイン
JP594521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65218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65218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19745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6029894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