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94266U -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94266U
CN202294266U CN2011204066866U CN201120406686U CN202294266U CN 202294266 U CN202294266 U CN 202294266U CN 2011204066866 U CN2011204066866 U CN 2011204066866U CN 201120406686 U CN201120406686 U CN 201120406686U CN 202294266 U CN202294266 U CN 202294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ge
speed box
plane
erec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66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玉霞
吴奎明
孙智博
澹台润红
鹿政华
刘知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066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94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94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942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包括变速器安装梁(1)和对称布置的悬置支架部件(4),所述变速器安装梁的两端分别经由弹性软垫(3)弹性连接并支撑于相应的悬置支架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可调的弹性连接方式,实现了可控的支撑刚度和变速器安装位置的三维可调性,并确保了动力总成与变速器动力传递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行驶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空间布置合理,支撑刚度能够根据情况调节,真正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其布置方便,通用性好。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汽车。

Description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安装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的一般布置结构为动力总成(例如发动机)安装在车架上,该动力总成经由离合器连接于变速器,变速器的输出轴经由传动轴、差速器等连接到驱动车桥。
但是,在汽车底盘的实际生产中,车架、尤其是车架纵梁一般是锻压成形,因此制造精度普遍不高,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车辆(例如重型卡车、客车等)上更是如此,同时由于发动机软垫、安装支架等钣金件的加工误差,使得动力总成的安装精度更加不可控。上述加工误差是车架等钣金件自身制造工艺的固有缺陷,很难消除,在批量生产时尤其难以控制。这样,在将动力总成(例如发动机)安装到车架上后,导致动力总成的输出端有的上翘、有的下沉,这使得变速器的安装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地,变速器通常采取悬置安装方式安装到车架上。所谓“悬置安装”就是通过安装横梁吊挂变速器并固定。现有技术中基本通过变速器安装横梁来安装变速器,该变速器安装横梁的两端刚性连接于两侧车架纵梁。也就是说,一旦变速器安装到变速器安装横梁上,变速器的位置就基本固定。但是,如上所述,动力总成的安装精度不高,动力总成(例如发动机)的输出端上翘、下沉的现象普遍,在其输出端通过离合器连接到变速器的输入轴时,由于相对位置不匹配、尤其高度方向尺寸的不匹配,往往导致安装困难,甚至无法安装。这时就需要操作工人现场在车架上重新测量打孔,改变变速器安装横梁的安装位置,尤其在变速器安装横梁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到车架纵梁上时,操作更是耗时费事,而且即使最终勉强将动力总成的输出端与变速器的输入端连接起来,动力连接结构的质量也不高,在将来的汽车行驶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此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况较为复杂,动力总成(例如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会跟随车架出现一定程度的动态跳动,但是由于动力总成具有自身的重量和惯性,并且现有动力总成的安装方式普遍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支撑安装形式,因此其与车架经由悬架系统发生的跳动在频率或幅度上并不完全一致。这样,在现有技术中变速器通过上述刚性悬置安装方式安装到车架上的情形下,动力传输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方面由于变速器刚性连接于车架,其需要跟随车架跳动,另一方面,变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离合器连接于动力总成的输出端,而动力总成的振动状态与车架跳动并不一致,这使得动力传输性能变得不可靠,严重时甚至损坏动力总成与变速器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行驶安全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使得变速器能够容易地与动力总成在安装位置上匹配,并且能够协调车架与动力总成振动不一致的问题,从而改善动力传输性能,提高变速器与动力总成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该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不但能够将变速器可靠地安装支撑到车架上,而且能够适当地调节变速器与动力总成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并确保动力传输性能的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要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通过改善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变速器与动力总成之间动力传输性能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该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包括变速器安装梁,该变速器安装梁两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用于固定到车架上的悬置支架部件,所述变速器安装梁的两端分别经由弹性软垫弹性连接并支撑于相应的所述悬置支架部件。
优选地,所述变速器安装梁的两端或该两端各自连接的中间连接件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悬置支架部件上具有与该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高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弹性软垫位于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
选择地,所述弹性软垫通过紧固件紧固并定位在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
具体地,所述变速器安装梁上形成有变速器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变速器安装梁包括安装横梁,该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变速器安装孔形成在所述安装横梁上。
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安装横梁,并且各个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长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该连接长孔和螺栓可拆卸地固定有作为所述中间连接件的连接托架,所述第一斜面形成在该连接托架上。
优选地,所述悬置支架部件包括车架安装板和固定于该车架安装板的支撑托架,所述第二斜面形成在该支撑托架上。
更优选地,所述车架安装板形成有车架安装孔,所述第二斜面上形成有多个软垫安装孔。
在上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变速器,所述变速器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安装于车架。
具体选择地,所述汽车为卡车或客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通过弹性软垫使得变速器与车架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方式,该特定的弹性连接方式既能够保证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同时通过调节弹性软垫的压缩量可以适当调整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变速器与动力总成的安装位置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可调的支撑刚度,实现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可调性,尤其是优选实施方式下的三维可调性。更重要地是,上述弹性支撑方式协调了车架与动力总成振动频率和幅度不一致的问题,使得变速器在路况复杂的行驶中减缓了振动,确保了动力总成与变速器动力传递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行驶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空间布置合理,支撑刚度能够根据情况调节,真正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其布置方便,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悬置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变速器悬置结构的悬置安装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变速器悬置结构的悬置支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结构安装有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变速器安装梁;                   2连接托架;
3弹性软垫;                       4悬置支架部件;
5安装横梁;                 6连接板;
7车架安装板;               8支撑托架;
9车架安装孔;               10软垫安装孔;
11连接长孔;                12变速器安装孔;
13变速器;                  14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描述中,出于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目的而使用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左”、“右”、“上”、“下”、“前”、“后”、“高于”等均是按照车辆的正常方位而言的,即将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结构安装到车架上后通常所指的方位含义,例如本实用新型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左侧”就是指朝向车架左纵梁的一侧,“右侧”则指朝向车架右纵梁的一侧。“上”、“下”“高于”等则是相对于高度方向而言的通常含义。
以下首先描述包含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基本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更加细化的优选结构以及一些简单变型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包括变速器安装梁1,该变速器安装梁1两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用于固定到车架上的悬置支架部件4,所述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分别经由弹性软垫3弹性连接并支撑于相应的所述悬置支架部件4。显然,这里的“连接和支撑”既可以是直接连接支撑,也可以是通过中间连接件进行间接的连接支撑,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了连接托架2作为中间连接件,其技术效果详见下述。
弹性软垫3的支撑方式当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4所示,其中,所述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各自连接的中间连接件(例如图1所示的连接托架2)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悬置支架部件4上设有与该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高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弹性软垫3位于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斜面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形成在连接托架2上,可选择地,其也可以直接形成在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上,在此情形下,虽然不能通过连接托架2如下述优选方式下更加优化变速器的安装位置调整,但这种简单变型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上述基本技术方案及其优选方案可以具有多种具体实现的结构形式,但不局限于图1至图4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变速器安装梁1不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直接刚性固定到车架(例如车架纵梁)上,而是由悬置支架部件4刚性固定到车架上,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则经由弹性软垫3弹性连接并支撑于悬置支架部件4,这种弹性连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在上述通过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进行支撑的优选方式中,可以通过紧固件将弹性软垫紧固并定位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例如采用螺栓对弹性软垫3进行定位,使得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斜面、弹性软垫3和第二斜面,然后通过螺母紧固。当然,经由弹性软垫3形成弹性连接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螺栓也可以不穿过弹性软垫3,而是采用多个螺栓直接穿过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进行紧固,而将弹性软垫3夹持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再如,还可以通过销轴依次穿过第一斜面、弹性软垫3和第二斜面,然后通过卡销或卡环紧固。
上述弹性连接方式既能够保证变速器安装梁1与悬置支架部件4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又能保证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对设置,并且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对称地具有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弹性软垫3设置在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在变速器安装到变速器安装梁1上后,变速器的重量经由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传递到弹性软垫3上,再经由弹性软垫3传递到悬置支架部件4以及车架上,从而保证了足够的支撑刚度。此外,如果变速器安装到变速器安装梁1上后与动力总成的安装位置匹配不上,可以通过调节紧固件适当压缩弹性软垫3或适当放松对弹性软垫3的预压缩来调整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变速器与动力总成(例如发送机)的安装位置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可调的支撑刚度,实现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可调性,尤其是高度方向的可调性,当然在上述斜向支撑的方式下,能够同时适当地调整横向方向的安装位置。更重要地是,上述弹性支撑方式协调了车架与动力总成振动频率和幅度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在车架振动幅度较大而动力总成振动幅度不大时,车架经由悬置支架部件4压缩弹性软垫3,从而变速器可以不振动或仅进行较小的振动,从而能够确保动力总成与变速器动力传递连接结构的可靠性,确保行驶安全性。
以下参照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更优选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上述基本技术构思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并不限于图1至图4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因此,在下面的描述中也将适当地附带说明一些明显变型方式,这些明显变型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变速器安装梁1上形成有变速器安装孔12,典型地,变速器一般可以通过自带的双头螺栓安装到该变速器安装梁1上。变速器安装梁1的结构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优选地,参见图2,该变速器安装梁1包括安装横梁5,该安装横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板6,其中变速器安装孔12形成在安装横梁5上。
上述第一斜面当然可以直接形成在连接板6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形成在其它中间连接件上,然后再将中间连接件固定到连接板上,从而使得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设置有上述第一斜面。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每个所述连接板6垂直于所述安装横梁5,并且各个连接板6上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长孔11,每个连接板可以通过该连接长孔和螺栓可拆卸地固定有连接托架2,所述第一斜面形成在该连接托架2上。这种优选结构形式的优点在于,在变速器安装到变速器安装梁1上后,其不仅可以通过上述弹性软件的调整方式来调整安装位置,而且由于连接板6上连接长孔11,从而可以上、下调节变速器安装梁1与连接托架2的相对位置,由此改变变速器的安装位置,因此更加优化了本实用新型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安装自由度。
参见图3,悬置支架部件4包括车架安装板7和固定于该车架安装板的支撑托架8,其中车架安装板7形成有车架安装孔9,所述第二斜面形成在该支撑托架8上,由图3可以看到,第二斜面上形成多个软垫安装孔10。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上述弹性软垫3可以通过例如穿过该弹性软垫3的螺栓连接到第二斜面上多个位置,这使得变速器安装梁1能够沿着第二斜面前后移动,即沿车架纵向方向的安装位置调整,从而更加方便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调整,优化了所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安装自由度。此外,为了增强支撑托架8的支撑强度,支撑托架8上还设有支撑板14。当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构思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还会想到多种悬置支架部件4的结构形式,但是这些简单变型方式只要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就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4,图中显示了通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将变速器13安装在车架上的示意图,尽管图中未显示车架,但可以看到通过所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对变速器形成可靠的弹性支撑,如上所述,这种弹性支撑能够有效地保证动力传输性能的可靠性。
在上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的变速器通过上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安装到车架上。优选地,所述汽车可以是卡车或客车。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通过弹性软垫3使得变速器13与车架之间形成弹性连接方式,该特定的弹性连接方式既能够保证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同时通过调节弹性软垫3的压缩量可以适当调整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变速器与动力总成的安装位置相互匹配,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可调的支撑刚度,实现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可调性,尤其是图1所示的优选方式实现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三维可调性(即安装位置在X、Y、Z方向上均可适当调整)。更重要地是,上述弹性支撑方式协调了车架与动力总成振动频率和幅度不一致的问题,使得变速器在路况复杂的行驶中减缓了振动,确保了动力总成与变速器动力传递连接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行驶安全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下,所述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更加优化了变速器安装位置的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悬置安装具有更优良的安装自由度,从而无需过多地改变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路线和动力连接结构,即可有效实现变速器的可靠安装。本实用新型空间布置合理,支撑刚度能够根据情况调节,真正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其布置方便,通用性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可以将上述连接托架2与连接板6形成为一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包括变速器安装梁(1),其特征在于,该变速器安装梁两端的外侧对称布置有用于固定到车架上的悬置支架部件(4),所述变速器安装梁的两端分别经由弹性软垫(3)弹性连接并支撑于相应的所述悬置支架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梁(1)的两端或该两端各自连接的中间连接件上分别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悬置支架部件(4)上具有与该第一斜面相对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高于所述第二斜面,所述弹性软垫(3)位于该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垫通过紧固件紧固并定位在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梁(1)上形成有变速器安装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梁(1)包括安装横梁(5),该安装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板(6),所述变速器安装孔(12)形成在所述安装横梁(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垂直于所述安装横梁(5),并且各个所述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对称形成有连接长孔(11),所述连接板通过该连接长孔和螺栓可拆卸地固定有作为所述中间连接件的连接托架(2),所述第一斜面形成在该连接托架(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部件(4)包括车架安装板(7)和固定于该车架安装板的支撑托架(8),所述第二斜面形成在该支撑托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安装板(7)形成有车架安装孔(9),所述第二斜面上形成有多个软垫安装孔(10)。
9.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变速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安装于车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为卡车或客车。
CN2011204066866U 2011-10-24 2011-10-24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94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66866U CN202294266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66866U CN202294266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94266U true CN202294266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63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668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94266U (zh) 2011-10-24 2011-10-24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9426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3035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安装单元
CN103738168A (zh) * 2013-12-26 2014-04-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变速器支撑组件
CN106347095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带上限位的动力系统辅助支撑总成
CN109094347A (zh) * 2018-08-30 2018-12-28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电动商用车电机悬置系统
CN112483631A (zh) * 2020-11-06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和变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3035A (zh) * 2012-10-16 2014-04-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安装单元
CN103723035B (zh) * 2012-10-16 2017-09-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变速器安装单元
CN103738168A (zh) * 2013-12-26 2014-04-23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变速器支撑组件
CN106347095A (zh) * 2016-11-11 2017-01-25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带上限位的动力系统辅助支撑总成
CN109094347A (zh) * 2018-08-30 2018-12-28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电动商用车电机悬置系统
CN112483631A (zh) * 2020-11-06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结构和变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4266U (zh) 变速器悬置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105346381A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总成
CN108725170A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176967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装置
US5701969A (en) Frame beaming reduction assembly
CN206436810U (zh) 纯电动汽车的悬置安装结构
CN203098192U (zh) 电动真空泵双层隔振装置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01721327U (zh) 重型车辆及其变速箱辅助支撑机构
CN202727976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装置
CN105090338B (zh) 用于装配减振垫的支架、减振组件及空调机组
JP5622045B2 (ja) パワートレインの支持装置
CN106553520B (zh) 发动机后悬置组合模块和汽车前副车架组装总成
CN106515416A (zh) 一种载货车动力总成的悬置总成
CN101092108B (zh) 轿车发动机右悬置装置
CN201390153Y (zh) 重型卡车变速箱辅助支撑装置
CN102343807A (zh) 重型车辆及其变速箱辅助支撑机构
CN201736805U (zh) 载重汽车改进的变速器辅助支撑
CN203681244U (zh) 一种悬置支脚
CN203032367U (zh)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的拉紧机构
CN212861064U (zh) 连接机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车辆
CN220262550U (zh) 一种用于卡车动力电机的安装结构
CN201753001U (zh) 控制臂支架
CN210122139U (zh) 一种主减速器悬置的布置结构
CN215474435U (zh) 前悬置固定支架以及矿用潜孔钻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