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4223A - 墨盒装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盒装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4223A
CN1974223A CNA2006101635182A CN200610163518A CN1974223A CN 1974223 A CN1974223 A CN 1974223A CN A2006101635182 A CNA2006101635182 A CN A2006101635182A CN 200610163518 A CN200610163518 A CN 200610163518A CN 1974223 A CN1974223 A CN 1974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 cartridge
door
place
guiding element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35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6724C (zh
Inventor
杉山亘
伊藤规次
棚桥真种
伊藤慎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4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4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67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672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装载装置,它具有壳体、门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容纳着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该门设在壳体处。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引导构件设在门上。在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着墨盒。在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

Description

墨盒装载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6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345866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这里被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墨盒装载装置。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设备通过从其上的记录头喷射墨滴来在一张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墨水通常容纳在设在墨盒中的墨水容器中,并且从墨盒提供给记录头。因此,当在墨盒中的墨水剩余量变少时,需要用新的墨盒替换该墨盒。日本专利文献平11-348303、平10-109427、2004-345246、2005-219416和2005-96446披露了具有可更换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一般来说,将墨盒装载并且固定在设在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壳体中的预定位置上。
根据墨盒在喷墨记录设备的壳体中的布置,现有两种墨盒:滑架上类型和滑架外类型。滑架上类型为安装在具有沿着与输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的记录头的滑架上的墨盒。换句话说,墨盒的壳体安装在滑架上,并且从墨盒将墨水提供给在滑架上的记录头。
另一方面,滑架外类型为在喷墨记录设备中安装在除了滑架之外的其它区域中的墨盒。在该情况中,墨盒和壳体装配成一个单元,然后将该单元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中。因此,从在墨盒中的墨水容器通过供墨管将墨水提供给记录头。这种墨盒通常被称为“再填充单元”。
再填充单元的壳体通常设有门。该门在墨盒处于壳体中时是关闭的,从而墨盒可靠地容纳并且保持在壳体中。在壳体中设有供墨针,并且在墨盒处于壳体中时供墨针插入到墨盒中。在墨盒中的墨水通过供墨针和供墨管输送给记录头。日本专利文献平6-106730披露了一种具有用来相对于壳体装载和卸载墨盒的门的喷墨记录设备。在该设备中,在更换墨盒时,将门打开。
优选的是,更换墨盒的操作能够方便迅速地由喷墨记录设备的用户进行。换句话说,要求应该很容易从壳体中将用完的墨盒卸下并且应该很容易将新的墨盒装载到壳体中。
发明内容
鉴于前面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装载装置,其中能够很容易方便地更换墨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墨盒装载装置,它具有壳体、门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容纳着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该门设在壳体处。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引导构件设在门上。在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着墨盒。在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墨盒和在其中容纳着墨盒的墨盒装载装置的墨盒单元。墨盒装载装置具有壳体、门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容纳着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该门设在壳体处。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引导构件设在门上。在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着墨盒。在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装载在墨盒装载装置中的墨盒。该墨盒装载装置具有壳体、门和引导构件。壳体具有容纳着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该门设在壳体处。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引导构件设在门上。在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部分地穿过开口引导到外面。在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着墨盒。在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墨盒具有容纳着墨水的主单元。该主单元具有用于在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接收引导构件的接合部分。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以下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一透视图,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多功能设备;
图2为一侧视图,显示出图1的多功能设备;
图3为一剖视图,显示出扫描器部分;
图4为一示意图,显示出打印机部分的内部结构;
图5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再填充单元;
图6为沿着在图5中的VI-V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和8为侧视图,显示出再填充单元;
图9和10为分解透视图,显示出在再填充单元中的门;
图11为剖视图,显示出在解锁杆92处于中间位置处的情况下的再填充单元70;
图12为局部放大图,显示出再填充单元的前部;
图13为一侧视图,显示出墨盒;
图14为一透视图,显示出墨盒;
图15A和15B为剖视图,显示出墨盒的接合结构、壳体和门的引导构件;
图16A和16B为剖视图,显示出墨盒、壳体和引导构件的另一个结构;并且
图17A和17B为剖视图,显示出墨盒、壳体和引导构件的另一个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墨盒装载装置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由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以避免重复说明。词语“前”、“后”、“上”、“下”、“右”和“左”,在整个说明书中用来在将墨盒装载装置和包括它的多功能设备设置在打算使用它的取向中时的各个部件。
参照图1,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墨盒装载装置的再填充单元的多功能设备10具有:位于外壳1的下部处的打印机部分11;和位于外壳1的上部处的扫描器部分12。多功能设备10具有各种功能,例如打印机、扫描器、复印机和传真机。多功能设备10可以与计算机(未示出)连接,并且构成为根据从计算机传送出的图像数据和文件数据,在一张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和文件。另外,多功能设备10可以与其它设备例如数码相机连接。该多功能设备10具有插槽部分61。在将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卡装载在插槽部分61中时,该设备10将存储在存储媒介中的图像数据打印在记录纸张上。
打印机部分11构成为在外壳1的前表面中设有再填充单元70的喷墨记录设备,该再填充单元70用于容纳要提供给喷射墨滴的记录头的墨水。再填充单元70具有有助于装载和卸载墨盒的结构。在该布置中,多功能设备10的用户能够非常简单迅速地进行墨盒的更换。
如图2所示,扫描器部分12具有如平板扫描器(FBS)一样操作的文稿安装部分13和用于盖着FBS13的文稿盖板15。文稿盖板15具有自动送稿器(ADF)14,并且通过铰链可枢转地安装在文稿安装部分13的后侧上。因此,在盖板15沿着由箭头16所示的方向枢转时,文稿盖板15打开和关闭。文稿安装部分13形成为多功能设备10的外壳1的一部分。文稿盖板15构成多功能设备10的一部分顶面。
文稿安装部分13形成扫描器部分12的一部分框架。如图3所示,在文稿安装部分13的顶面19中设有接触玻璃面板20。另外,在文稿安装部分13中设有图像读取单元18。将文稿安放在文稿盖板15和接触玻璃面板20之间。在读取单元18在接触玻璃面板20下面沿着接触玻璃面板20运动时,图像读取单元18从文稿中读取图像。
图像读取单元18具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单元21、导轴22、辊单元23和皮带驱动机构(未示出)。图像读取单元18具有CIS。但是,代替CIS,可以使用用于微型光学系统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的图像传感器。CIS单元21具有长方形箱形壳体43。该壳体43与滑架24接合并且由它支撑。导轴22沿着与接触玻璃面板20平行的方向设置。导轴22穿过滑架24的下端部分25。换句话说,CIS单元21支撑在导轴22上,并且在由导轴22引导的同时滑动。皮带驱动机构具有由电机驱动的同步皮带(未示出)。一部分同步皮带与滑架24的下端部分25联接。因此,在驱动皮带驱动机构时,滑架24与同步皮带一起运动。因此,CIS单元21在接触玻璃面板20下面运动。
辊单元23设在CIS单元21的两个端部处。辊单元23接触着接触玻璃面板20的后表面26。然后,在滑架24运动时,辊单元23转动,以在接触玻璃面板20的后表面26上沿着滑架24的运动方向运动。换句话说,辊单元23有助于CIS单元21的平滑运动。另外,辊单元23用作间隔件,用于将在CIS单元21和放在接触玻璃面板20上的文稿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值。
如图1所示,文稿盖板15具有ADF14。ADF14构成为从文稿盘47将预定张数的文稿连续输送给接纸盘46。用于连续输送文稿的机构安装在文稿盖板15中。
如图2和4所示,打印机部分11具有由文稿安装部分13和包括喷墨记录头27的图像记录部分28构成的框架。
如图4所示,打印机部分11具有再填充单元70。如图1所示,再填充单元70安装在壳体1的前表面71内。再填充单元70包括四个墨盒。这些墨盒分别包含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墨水。通过墨水管道将在墨盒中的墨水提供给记录头27。
如图2所示,壳体1在前表面71的右侧具有盖子72。盖子72打开并且关闭设在前表面71的端部中的开口73。更具体地说,盖子72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该打开位置用于在盖子72如图1所示一样向下放下时使再填充单元70从开口73暴露出,该关闭位置用于关闭开口73。
如图1所示,壳体1在前表面的中央处设有开口42。供纸盘29设置在开口42中。在将图像记录在从供纸盘29送出的记录纸张上之后,将纸张排放到设在开口42内的输纸盘32上。在供纸盘29之外(在图4中的右侧)设有分离倾斜板30。分离倾斜板30将存放在供纸盘29中的一张记录纸张分离出,并且将所分离出的纸张向上引导。输纸通道31形成为从分离倾斜板30向上延伸。在向上延伸之后,输纸通道31向左弯曲,以从后表面朝着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延伸。另外,输纸通道31通过图像记录部分28,并且延伸至输纸盘32。因此,容纳在供纸盘29中的记录纸张从下方沿着输纸通道31引导,同时改变其取向,从而到达图像记录部分28。图像记录部分28在沿着输纸通道31输送的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随后,将这种记录纸张排放到接纸盘32上。
如图4所示,供纸辊34设在供纸盘29上方。供纸辊34将层叠在供纸盘29中的记录纸张一张张地分离,以将所分离的纸张提供给输纸通道31。供纸辊34轴颈支撑在供纸臂35的前端处。供纸臂35能够上下运动,以便接触供纸盘29。供纸辊34通过驱动/传动机构(未示出)与电机连接。驱动/传动机构由多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形成。在驱动电机时,驱动力传递给供纸辊34,以使供纸辊34转动。旋转的供纸辊34将记录纸张送给输纸通道31。
供纸臂35由基端轴36支撑,以便绕着基端轴36枢转。因此,供纸臂35能够绕着基端轴36上下摆动。在将供纸盘29安放在适当位置中时,通过供纸离合器或弹簧(未图示)将供纸臂35推向供纸盘29。在供纸盘29拉出时,供纸臂35向上缩回。在供纸臂35向下枢转时,轴颈支撑在其前端处的供纸臂34接触并且挤压位于供纸盘29上的记录纸张。在供纸辊34接触着纸张转动时,在供纸辊34的辊面和记录纸张之间的摩擦力将最上面的记录纸张送给分离倾斜板30。记录纸张的前端接触着分离倾斜板30,并且向上引导,从而将记录纸张送到输纸通道31。在最上面记录纸张由供纸辊34送出时,紧接着位于最上面纸张下面的另一记录纸张可以由摩擦力和/或静电传送。但是,这个记录纸张的供给受到分离倾斜板30的阻碍。
输纸通道31由以预定间隔相对的、除了图像记录部分28之外的外引导表面和内引导表面限定。在多功能设备10中,外引导表面由具有文稿安装部分13的打印机部分11的框架内壁构成。内引导表面由设在框架中的引导构件表面构成。输送辊可以设在输纸通道31弯曲的位置处。输送辊可以绕着沿着输纸通道3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转动。输送辊安装在多功能设备10中,以使其辊面暴露给外引导表面和内引导表面。由于这些输送辊,所以记录纸张受到平稳输送,同时在输纸通道31弯曲的位置处接触着引导表面。
图像记录部分28相对于输纸通道31的U形弯曲部分设在下游侧上。压盘37相对于记录头27设置。将记录纸张送到压盘37上。记录头27将墨滴喷射到安放在压盘37上的记录纸张上。记录头27安装在滑架(未示出)上。滑架由滑架返回(CR)电机驱动,以沿着与纸张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记录头27的位置和往复运动由用于滑架的编码器监测。记录头27将不同颜色的墨滴喷射到记录纸张上,同时被驱动以往复运动。因此,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张上。
驱动辊39和压辊38设在输送通道31相对于记录头27的上游侧上。通过换行(LF)电机驱动驱动辊39转动。驱动辊39和压辊38夹着沿着输纸通道31输送的记录纸张。这张记录纸张由于驱动辊39的转动向输纸通道31下游侧运动,以放置在压盘37上。
排纸辊40和压辊41设置在输纸通道31相对于记录头27的下游侧上。通过用来驱动驱动辊39的LF电机,来驱动排纸辊40转动。更具体地说,输纸辊40通过互锁机构与驱动辊39同步驱动。输纸辊40和压辊41夹着其上喷射有墨滴的记录纸张。在驱动输纸辊40转动时,将记录纸张向输纸通道31的下游传送。
将压辊38弹性压在驱动辊39上,以便以预定的压力挤压驱动辊39。因此,在记录纸张在驱动辊39和压辊38之间运动时,压辊38与驱动辊39合作,以夹着记录纸张,同时弹性回缩与记录纸张厚度对应的距离。因为记录纸张由驱动辊39和压辊38夹着,驱动辊39的旋转力可靠地传递给记录纸张。压辊41按照类似的方式设置在排纸辊40上。但是要指出的是,压辊41挤压并且接触着已记录的记录纸张,从而辊面形成为具有齿,以便避免记录在记录纸张上的图像质量变差。
由驱动辊39和压辊38夹着的记录纸张通过换行在压盘37上间歇地运动。驱动记录头37在每次换行时往复运动,以从记录纸张的前端侧开始顺序记录图像。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纸张在其前端侧处由输送辊40和压辊41夹着。更具体地说,记录纸张通过换行间歇地运动,同时其前端侧由输纸辊40和压辊41夹着,并且其后端侧由驱动辊39和压辊38夹着。随着纸张运动,通过记录头27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张上。在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张的预定区域中之后,连续地驱动输纸辊40转动。将由输纸辊40和压辊41夹着的记录纸张排放到输纸盘32上。
如图1所示,在文稿安装部分13的顶部倾斜面中设有操作面板45。该操作面板45为用于操作打印机部分11和扫描器部分12的装置。操作面板45在顶面44中具有不同的操作按键56至58和液晶显示部分59。另外,设有用于控制包括打印机部分11的多功能设备10的整个操作的控制装置(未示出)。扫描器部分12设置在文稿安装部分13下方。
如图2所示,控制基板54设置在操作面板45下方(在文稿安装部分13内)。在操作面板45上的各个操作按键56至58通过扁平电缆(未示出)与控制基板54连接。控制基板54与控制装置连接,以处理从各个操作按键56至58输入的指令,并且控制多功能设备10的操作。
多功能设备10的用户通过使用操作按键56至56输入所期望的指令。多功能设备10响应于所输入的指令进行预定的操作。如上所述,个人计算机与多功能设备10连接。响应于除了来自操作面板45的指令之外的从个人计算机传送的指令,多功能设备10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插槽部分61设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中。可以将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卡插入在插槽部分61中。从在插槽部分61中的存储卡中读取出存储在存储卡中的图像数据。在液晶显示部分59上显示出与图像数据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打印机部分11,将显示在液晶显示部分59上的图像记录在一张记录纸张上。操作面板45用来输入该操作所需的数据。
再填充单元70具有单元主体74和可拆卸地装载在单元主体74中的四个墨盒63。
单元主体74包括用于容纳墨盒63的壳体75、安装在壳体75上的四个门76以及设在相应门76处的引导构件77。
如图6所示,壳体75由树脂形成,并且形成为具有基本上长方体形状。通过将壳体75的内部隔开,在壳体75中形成用于容纳墨盒63的容纳腔室78。壳体75具有四个容纳腔室78。可以将四个墨盒63装载在对应的容纳腔室78中。每个容纳腔室78的内壁的外形与每个墨盒63的外表面外形相配。因此,每个墨盒63以没有任何多余间隙的方式可靠容纳在壳体75中。
壳体75具有底板80、从底板80的左右侧缘竖立的一对侧板81、81、设置成桥接侧板81的顶板82以及用于分隔出容纳腔室78的分隔壁(未示出)。分隔壁根据在壳体75中的墨盒63数量设置。应该指出的是,分隔壁不需要完全分隔壳体75的内部。分隔壁可以形成为在底板80上的肋状结构,用于将相邻容纳腔室78彼此分开。优选的是,底板80、侧板81、81、顶板部分82和分隔壁形成为一体。
容纳腔室78具有彼此相同的内部结构。下面的说明书将说明一个容纳腔室78。
推杆(未示出)在壳体75的后表面中设置成在容纳腔室78内伸出。在将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时,将推杆插入到设在墨盒63中的空气导入阀85中(参见图7、13和14)。因此,能够通过空气导入阀85将空气导入进墨盒63中,以从墨盒63将墨水平稳地提供给记录头27。如图6所示,用于液面传感器的连接器86设置在壳体75的后表面上。在将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时,连接器86与设在墨盒63处的液面传感器87(参见图13)连接。连接器86如此与控制装置连接,从而控制装置一直监测容纳在墨盒63中的墨水剩余量。
底板80的上表面构成用于安装墨盒63的安装表面98。安装表面98离底板80的下表面的高度选择为适当值,以便将墨盒63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上。因此,在将墨盒63装载在容纳腔室78中之后,很容易将供墨管(未示出)插入到供墨阀115中,并且很容易将推杆插入到空气导入阀85中(参见图14)。同时,连接器86可以很容易与墨盒63的液面传感器87连接。
肋条124从顶板80向下伸出(参见图6),从而提高了壳体75的刚度。参照图7,顶板80设有摆臂123。
摆臂123整个具有基本上L形外形,并且具有第一臂125和沿着与第一臂125相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臂126。在第一臂125和第二臂126之间设有支撑轴127。摆臂123由支撑轴127轴颈支撑。在第一臂125和顶板82之间设有拉伸弹簧128。因此,摆臂123被弹性地稳定推压,以顺时针枢转,并且保持如由在图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姿势。由于摆臂123受到弹性推压,所以摆臂123能够由于相对于弹性力的反作用力而保持如由实线所示的姿态。摆臂123接触并且压着墨盒63的顶面122,以从上方将墨盒63强制推出。
如图5和6所示,在壳体75的前表面79中设有开口88。换句话说,容纳腔室78与开口88连通,从而通过开口88将墨盒63装载在容纳腔室78和从容纳腔室78卸载。
如图6所示,在开口88处设有门76,用来打开和关闭开口88。在门78关闭时,将墨盒63可靠地安装在容纳腔室78中。在门76打开时,很容易将墨盒63装载在容纳腔室78中或者从中拆卸。
如图5和6所示,门76具有门主体89、设在门主体89上的加压构件90、锁紧构件91和解锁杆92。这些部件由树脂制成。如图6、9和10所示,门主体89具有扁长方体形状。门主体89的外形与开口88的形状相配。在门主体89的下端93处形成有一对枢轴94。那对枢轴94与门主体89形成为一体。如图6所示,枢轴94支撑在壳体75的前表面79的下部处。更具体地说,在底板80的前端处形成有轴承部分95。枢轴94轴颈支撑在相应轴承部分95中。因此,门89竖立以关闭开口88,如图6所示一样,并且放下以打开开口88,如图8所示一样。
引导构件77设在门主体89的下端98处。引导构件77与门主体89形成为一体。引导构件77具有基本上为L形的外形,并且包括延伸部分96和弯曲部分97。延伸部分96从下端93连续地延伸出。如图6所示,在门76关闭时,延伸部分96从下端93向后延伸。弯曲部分97从延伸部分96的后端向上延伸,并且与延伸部分96形成大约90°的夹角。弯曲部分97向上伸出。在门76关闭时,弯曲部分97的顶端设置在安装表面98上方。门主体89绕着枢轴部分94枢转运动。因此,引导构件77也绕着枢轴部分94枢转运动,如图6和8所示一样。在引导构件77枢转运动时,从容纳腔室78将墨盒63卸下。
如图8所示,在门76打开时,弯曲部分97绕着枢轴部分94逆时针枢转运动。这时,在弯曲部分97枢转运动时,外壁表面110从垂直竖立状态(图6)改变为水平状态(图8)。延伸部分96的长度设定为预定尺寸。因此,在弯曲部分97枢转时,外壁表面110局部位于安装表面98上方。换句话说,外壁表面110基本上位于安装表面98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的延长线上。然后,在门76打开时,外壁表面110用作引导表面,用来将墨盒63引导至安装表面98并且进入容纳腔室78。换句话说,引导构件77不仅用作将墨盒63从容纳腔室78中卸下的构件,而且还用作用于将墨盒63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的引导构件。
在该实施方案中,每个门主体89设有一对引导构件77。这些引导构件77在门主体89的下端处彼此相对地设置,如图10所示一样。由于这对引导构件77,引导构件77沿着水平方向夹着墨盒63以支撑着墨盒63。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引导构件77之间的距离d1(参见图9)形成为小于墨盒63的宽度d2(参见图14)。
如图6、8、9和10所示,加压构件90设在门主体89的内表面上。加压构件90在其两个侧面上设有夹爪146。门主体89设有用于接收夹爪146的夹爪接收部分147(图10)。夹爪146从加压构件90的侧面伸出。夹爪接收部分147为在门主体89中形成为向前向后延伸的沟槽。夹爪146由夹爪接收部分147可滑动地接收,从而加压构件90按照相对于门主体89前后运动这样一种方式受到支撑。换句话说,加压构件90能够在从门主体89的内表面伸出的伸出状态(参见图8)和回缩到门主体89中的回缩状态(参见图6)之间切换其状态。如图10所示,在加压构件90和门主体89之间设有盘簧99。因此,加压构件90受到弹性推压,以保持伸出状态,如图8所示一样。
如图6所示,在门76关闭时,加压构件90接触着墨盒63的前表面,以由墨盒63压入到回缩状态中。因此,墨盒63由于盘簧99的弹性力而由加压构件90推压并且向后挤压,从而墨盒63相对于壳体75对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水从墨盒63的供墨阀115泄漏出。
在该实施方案中,加压构件90形成为具有平板形状。加压构件90在门76关闭时面对着墨盒63的前表面的壁面84形成为平坦的。如图5和10所示,在壁面84上形成有一对脊部141、142。因此,在门76关闭时,这些脊部141、142接触并且挤压着墨盒63的前表面。这些脊部141、142沿着门76的水平方向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在门76关闭时,加压构件90接触着墨盒63的粘接部分143的两个横侧。但是,这些脊部141、142不会接触粘接部分143。
参照图6,在门主体89的顶端中设有锁紧构件91。参照图9,锁紧构件91包括:主轴部分132;从主轴部分132的顶端延伸出并且在壳体75内伸出的键部分133;以及从主轴部分132的底端延伸出并且在壳体75外面伸出的底座部分109。
锁紧构件91按照可以相对于门主体89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方式受到支撑。滑轨101设在门主体89的顶端处,从而向上和向下延伸。锁紧构件91的主轴部分132设有向上向下延伸的滑槽102(参见图9)。滑轨101分别装配在滑槽102中,从而锁紧构件91能够向上和向下滑动。
主轴部分132在其两个侧面处设有夹爪144。该夹爪144从主轴部分132向外伸出。在锁紧构件91接合在门主体89中时,夹爪144容纳在设在主轴部分132处的夹爪接收部分145中(参见图10)。夹爪接收部分145为垂直延伸预定长度的沟槽。因此,在锁紧构件91向上或向下滑动时,夹爪抵靠着夹爪接收部分145的内壁,以限制锁紧构件91的垂直滑动运动。在锁紧构件91相对于门主体89向上滑动时,锁紧构件91从门主体89的顶端向上伸出。另一方面,锁紧构件91相对于门主体89向下滑动时,锁紧构件91缩回到门主体89中。锁紧构件91的滑动范围对应于夹爪接收部分145的垂直长度。
如图10所示,在锁紧构件91和门主体89之间设有盘簧100。锁紧构件91一直受到弹性推压,以从门主体89向上伸出。另外,锁紧构件91的键部分133的顶面从水平方向向下倾斜。因此,如图6和8所示一样,在从打开状态将门76关闭时,锁紧构件91的顶面103接触着开口88的上缘130(参见图8)。然后,在门76向关闭状态枢转运动时,将锁紧构件91推压在上缘部分130上,并且回缩在门主体89内。然后,在将门76完全关闭时,锁紧构件91从门主体89伸出,并且键部分133与壳体75接合(参见图6)。更具体地说,键部分133与设在壳体75中的锁紧构件接合孔83(参见图5和11)接合。由于锁紧构件91一直受到盘簧100弹性推压,从而从门主体89伸出,所以使门76保持关闭。
如图9和10所示,解锁杆92形成为具有矩形板形状,并且安装在门主体89的外表面105的上部上。在解锁杆92的下端处设有支撑销106。在门主体89处设有销支撑孔107。该销106容纳在销支撑孔107中。因此,解锁杆92可以绕着支撑销106枢转。更具体地说,解锁杆92可以枢转,以占据竖立位置、倾斜位置和平躺位置,在竖立位置该杆92基本上与门主体89的外表面105平行地竖立,在倾斜位置该杆92倾斜大约45°(参见图11),在平躺位置杆92基本上水平放置(参见图12)。在解锁杆92与门主体89的外表面105基本上平行地竖立时,该杆92的这个状态被定义为“竖立位置”。在解锁杆92倾斜大约45°时,该杆92的这个状态被定义为“中间位置”。当解锁杆92基本上水平放置时,该状态被称为“平躺位置”。在顶面151上设有箭头指示符,用来显示解锁杆92的运动方向。
解锁杆92的底面108形成为具有预定形状。该底面108如凸轮一样操作,用来迫使锁紧构件91在解锁杆92的位置改变时垂直滑动。底面108的形状不限于上面的形状。但是,如果锁紧构件91随着解锁杆92的枢转运动滑动,则底面108可以采用任意形状。
如上所述,解锁杆92的底面108如凸轮一样操作。在锁紧构件91与壳体75的锁紧构件接合孔83接合时,即在门76相对于壳体75关闭(图11)时,解锁杆92可以绕着支撑销106(参见图9和10)在位于竖立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的旋转范围内枢转。在该实施方案中,按照由于自身重量使杆92保持在如图11所示的中间位置中这样一种方式确定解锁杆92的重心。
当解锁杆92移动到中间位置时,底面108与锁紧构件91的底座部分109接触。在该状态中,解锁杆92趋向于在自身重量作用下进一步顺时针转动,如图11中所示一样。换句话说,解锁杆92趋向于使锁紧构件91向下运动。但是,由于锁紧构件91受到盘簧100的作用而弹性向上推压,所以锁紧构件91不会只是在解锁杆92的自身重量作用下移动,从而锁紧构件91从门主体89的顶端向上伸出,并且与锁紧构件接合孔83保持接合状态。
在例如当操作人员试图使解锁杆92运动,以便更换墨盒63时,迫使解锁杆92如图12所示一样进一步逆时针枢转时,解锁杆92向平躺位置移动,底面108绕着支撑销106枢转,并且向下挤压锁紧构件91的底座部分109。因此,锁紧构件91克服盘簧100的弹性力而向下运动,从而回缩在门主体89内。在锁紧构件91回缩时,门76变得开锁,然后打开。
锁紧构件91由于盘簧100的弹性力而一直受到推压。在去除施加在解锁杆92上的旋转力或者操作人员松开握住解锁杆92的手时,锁紧构件91从门主体89伸出到最上面。这时,解锁杆92被迫向竖立位置移动。换句话说,如图8所示,在门76如图8所示一样打开时,解锁杆92基本上容纳在门主体89中。因此,参照图1、5和8,在更换墨盒63时,解锁杆92完全容纳在门主体89中,从而门76能够绕着枢轴部分94完全打开成基本上水平状态。因此,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更换墨盒63。
另外,在将墨盒63装载在容纳腔室78中时,设在加压构件90的壁面84上的两个脊部141、142与设在弯曲部分97之间的引导部分合作,以用作引导件。换句话说,在将墨盒63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时,操作人员只需将墨盒63放置在面对着墨盒63的底面的脊部141、142上,将墨盒63的前端部分放置在弯曲部分97之间,然后将墨盒63推压进容纳腔室78中。另一方面,在从容纳腔室78将墨盒63卸载时,操作人员只需将在弯曲部分97之间的墨盒63拉出,直到其底面跨在脊部141、142上。
在该实施方案中,解锁杆92在门76关闭壳体75时处于中间位置处。换句话说,在门76关闭时,解锁杆92朝着操作人员倾斜。因此,该结构的优点在于,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解锁杆92。同时,由于再填充单元70设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71中,如图1所示。因此,多功能设备10需要大空间来容纳再填充单元70,因为解锁杆92设置在中间位置处,并且在多功能设备10中向倾斜表面侧倾斜。
但是,在该实施方案中,当门76关闭壳体75时,解锁杆92可以在中间位置和竖立位置之间自由地枢转,从而能够将再填充单元70设置在开口73的周缘附近。即使在再填充单元70设置在开口73的周缘附近的情况下,在盖子72正在关闭时,盖子72的内壁表面接触着解锁杆92,并且然后通过盖子72推压解锁杆92,并且使之移动到竖立位置。因此,可以使得多功能设备10紧凑。
墨盒63将墨水容纳在墨盒主体111中。在该实施方案中,再填充单元70构成为容纳四个墨盒63。这些墨盒63分别装有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墨水。从图1和5中清楚地看出,用于黑色墨水的墨盒63的宽度大于用于其它颜色的墨盒63的宽度。这是因为通常黑色墨水的消耗速度相对较快,并且黑色墨水用的更多。用于除了黑色之外的其它墨水的墨盒63具有相同的结构。
墨盒主体111由树脂制成。墨盒主体111整个具有薄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用于装墨水的墨水容器。墨盒主体111由两个盘状构件112、113形成,它们通过焊接相互粘接。通过粘接这些盘状构件112、113来形成粘接部分143。
在墨盒主体111的后表面114处设有空气导入阀85。在远离空气导入阀85的远处位置处设有止回阀。在墨盒63容纳在壳体75中时,该止回阀打开。设在壳体75处的推杆插入到空气导入阀85中。在墨盒主体111的后表面114处还设有供墨阀115。在将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时,设在壳体75处的供墨管与供墨阀115流体连通,以帮助将墨水供给记录头27。另外,在后表面114处还设有用于检测液面的液面传感器87。
在墨盒主体111的底面中设有接合沟槽116。如图14所示,接合沟槽116为沿着侧面和底面的角部延伸的凹槽。如图14所示,接合沟槽116沿着墨盒主体111的纵向方向延伸。这些接合沟槽116对称地设在墨盒主体111的左右侧面处(参见图5)。接合沟槽116在墨盒主体111的后表面114处打开。
如图13所示,每个接合沟槽116包括:从后表面114延伸至前表面117的浅沟槽118;从浅沟槽118以逐渐增大的深度延伸的边界沟槽119;和从边界沟槽119延伸出的深沟槽120。深沟槽120没有向前表面117打开。因此,在深沟槽部分120的前表面117侧上形成有端面121。换句话说,接合沟槽116、116沿着墨盒63的装载和卸载方向延伸,并且向墨盒主体111的后表面114打开。接合沟槽116、116由前表面117封闭,以形成端面121。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邻接端面121。
在墨盒主体111的顶面122中形成有沟槽149。这些沟槽149形成为沿着墨盒主体111的侧面和顶面的角部延伸,如图14所示一样。沟槽149沿着墨盒主体111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与前表面117和后表面114连通。另外,在顶面122中设有凹槽134。凹槽134具有V形形状。每个凹槽134具有前倾斜表面135和后倾斜表面136。
在将墨盒63插入在壳体75中时,墨盒主体11的上后端148与第二臂126邻接,如图7所示一样。在将墨盒63进一步推进壳体75中时,摆臂123逆时针枢转以定位,从而采取由在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姿态。然后,在墨盒63进一步运动进入时,摆臂123在由后倾斜表面136引导时顺时针枢转,然后设置在凹槽134中。在将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时,第二臂126由前侧倾斜表面135引导,从而第二臂126再次逆时针枢转,以采取由在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姿态。另外,在将墨盒63插入到壳体75中时,墨盒63相对于摆臂123滑动,以设置在离由在图7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预定距离的向右位置处。然后,墨盒63完全容纳在壳体75中。所述预定距离在图8中显示为距离L1。
如图15A所示,在将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时,在壳体75中的分隔壁部分137与墨盒63的接合沟槽116接合。同时,分隔壁部分137也接合在设在墨盒63的顶面122中的沟槽149中。这时,墨盒63的底面155设置在底板80上。因此,将墨盒63设置并且容纳在壳体75中的适当位置中(参见图6)。另外,在墨盒63处于壳体75中时,如图15B所示,墨盒63的底面155设置在门主体89上。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运动进接合沟槽116中。在门76从该状态打开时,引导构件77如图6和7所示一样枢转,并且弯曲部分97向前挤压接合沟槽116的端面121(在图7中向左)。
但是,要指出的是墨盒63、壳体75和引导构件77的接合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
在图15A和15B中,在墨盒63处于壳体75中时,底面155设置在底板部分80(参见图15A)上,并且设置在门主体89上(参见图15B)。但是,在图16A和16B中,在墨盒63处于壳体75中时,墨盒63的底面155没有接触底板部分80。接合沟槽116的底壁表面156邻接着相应的分隔壁部分137(参见图16A)。这时,如图16B所示,墨盒63的底面155没有接触门主体89。顶壁表面156设置在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上。弯曲部分97运动进接合沟槽116中。在该情况中,墨盒63设置并且保持在壳体75中的适当位置中。在门76打开时,引导构件77如图6和7中所示一样枢转,并且弯曲部分97向前挤压接合沟槽116的端面121(在图7中向左)。
在图17A和17B中,墨盒63在底面155中设有沟槽138。该沟槽138沿着与接合沟槽116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在门主体89中形成有装配在沟槽138中的脊部139。该脊部139沿着与接合沟槽116的纵向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以装配在沟槽138中。在墨盒63处于壳体75中时,墨盒63的底面155设置在底板部分80上,并且设置在门主体98上。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运动进接合沟槽116中。
在门76打开时,引导构件77如图6和7中所示一样枢转。弯曲部分97向前拉压着接合沟槽116的端面121(在图7中向左)。这时,门主体89的脊部139变得装配在墨盒63的沟槽138中。因此,在门76打开时,墨盒63在没有横向掉落的情况下稳定地从壳体75中拉出。因此,取出墨盒63的操作平稳地进行。
在该多功能设备10中,按照以下方式更换用完的墨盒。
在从多功能设备10卸载墨盒63时,操作人员首先打开盖子72,如图1所示一样。然后,使再填充单元70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处暴露出。在盖子72打开时,再填充单元70的解锁杆92将姿态改变为中间位置,并且向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倾斜。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打开再填充单元70的门76,并且将墨盒63卸载。
操作人员然后打开再填充单元70的门76。更具体地说,操作人员用他/她的手指向下推压解锁杆92,以使解锁杆92移动到平躺位置。因此,门76的锁紧构件91向下滑动,并且使锁紧构件91的键部分133(参见图12)与门76的锁紧构件接合孔83脱开。因此,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简单地拉动解锁杆92来如图1所示一样打开门76。
在从关闭姿态将门76打开时,引导构件77绕着枢轴94枢转,并且弯曲部分97抵靠着墨盒63的端面121,并且将端面121在图8中向左推压(在图1中向前)。因此,将墨盒63从壳体75的开口88卸载预定距离L1。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将墨盒63从壳体75中取出。
然后,通过开口88将新的墨盒63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这时,门76打开。将要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的墨盒63设置在外壁表面110上,然后由外壁表面110引导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具体地说,首先将新的墨盒63设置在加压构件90的壁面84上的脊部141、142上,并且在弯曲部分97的外壁表面110上被引导,从而沿着脊部141、142滑动。在将新的墨盒63装载在壳体75中之后,操作人员将门76关闭。在正在将门76关闭时,加压构件90抵靠着墨盒63的前表面117。在门76完全关闭时,加压构件90将墨盒弹性推压进容纳腔室78中。同时,键部分133与壳体75的锁紧构件接合孔83接合,从而门76保持关闭。
这样,在操作人员简单地打开再填充单元70的门76时,将用完的墨盒自动地卸载。在门76保持打开期间,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将新的墨盒装载在壳体75中。因此,更换墨盒的操作非常简单。
如图7所示,壳体75的顶板82设有摆臂123。在从壳体75将墨盒卸载距离L1时,摆臂123挤压着前倾斜表面135。换句话说,牵引弹簧128的弹性力通过摆臂123作用在前倾斜表面135上,从而将墨盒63朝着开口88弹性推压。因此,在门76打开并且通过引导构件77将墨盒63从开口88卸载时,摆臂123在图7中顺时针枢转,以将前倾斜表面135朝着开口88挤压。因此,摆臂123运动进凹槽134中,并且摆臂126的第二臂126接触着后倾斜表面136。换句话说,摆臂123保持在凹槽134中。
在摆臂123枢转并且运动进凹槽134中时,将墨盒63从壳体75进一步压出距离L2。因此,从开口88将墨盒63卸载了距离(L1+L2),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很容易抓住用完的墨盒63,并且更容易从壳体75将墨盒63卸载。
由于这对引导构件77,所以将墨盒63支撑并且保持在容纳腔室78中(参见图15)。因此,通过引导构件77从开口88将墨盒63装载。另外,如图7和8所示,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按照从安装表面98延伸出的方式基本上水平设置。因此,在通过开口88将新的墨盒装载到容纳腔室78中时,仅仅通过将新的墨盒设置在弯曲部分97的外壁部分110上,来通过引导构件77可靠地支撑新的墨盒。并且新的墨盒在安装表面98上受到引导。因此,操作人员能够更加容易进行更换墨盒的操作。
另外,引导构件77接合在形成在墨盒63中的接合沟槽116中。由于在那对引导构件77(参见图9)之间的距离d1形成为小于墨盒63的宽度d2(参见图14),所以引导构件77不会在墨盒63上面伸出。因为距离d1小于宽度d2,所以能够将门76设计得紧凑。因此,能够减小再填充单元70和多功能设备10的尺寸。
具体地说,将再填充单元70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0的前表面71附近。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再填充单元70的前表面相对于容纳腔室装载和卸载墨盒63,这导致可简单地更换墨盒63。另外,如图8所示,在门76正在打开时,引导构件77的弯曲部分97枢转,以挤压墨盒63的端面121,从而从壳体75中将墨盒63卸载。弯曲部分97具有作为用于将新的墨盒引导至壳体75的构件的另一个功能。因此,引导构件77具有非常简单的结构,由此减小了制造再填充单元70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在门正在打开时,通过引导构件从壳体中将墨盒卸载。因此,从壳体中取出墨盒的操作是简单的。另外,在门打开时,新的墨盒由引导构件引导并且装载到壳体中。因此,装载新的墨盒的操作也简单。换句话说,在操作人员仅仅打开门时,墨盒自动地卸载。并且,在门打开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将墨盒放置在再填充单元的门上,来方便地将墨盒插入到壳体中。因此,更换墨盒的操作变得简单。
虽然已经参照其上面的方面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在其中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墨盒装载装置,它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
设在壳体处的门,所述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并且所述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以及
设在所述门上的引导构件,在所述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所述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所述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墨盒,并且在所述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装载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一对引导构件,用来在墨盒处于腔室中时在水平方向上将墨盒夹在它们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装载装置,其中所述对引导构件可以分别接合在设在墨盒中的接合部分中,并且在所述对引导构件之间的距离比墨盒的水平最大长度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装载装置,其中所述接合部分中的每个均为沟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装载构件,其中:
所述开口设在壳体的前表面处;并且
所述门具有构成为对着在腔室中的墨盒的主表面,所述门可以绕着其下端枢转,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安装在门的下端上的一个端部,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沿着与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离开所述主表面从所述延伸部分延伸出的弯曲部分。
6.一种墨盒单元,它包括:
墨盒;以及
墨盒装载装置,所述墨盒装载装置在其中容纳墨盒,其中
所述墨盒装载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
设在壳体处的门,所述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并且所述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以及
设在所述门上的引导构件,在所述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从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所述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门一起支撑墨盒,并且在所述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单元,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一对引导构件,用来在墨盒处于腔室中时在水平方向上将墨盒夹在它们之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单元,其中所述墨盒包括接合部分,用来接收所述对引导构件中的每一个,并且在所述对引导构件之间的距离比墨盒的水平最大长度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盒单元,其中所述接合部分为沟槽。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单元,其中:
所述开口设在所述壳体的前表面处;并且
所述门具有构成为对着在所述腔室中的墨盒的主表面,所述门可以绕着其下端枢转,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安装在门的下端上的一个端部,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沿着与所述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从所述一个端部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离开所述主表面从延伸部分延伸出的弯曲部分。
11.一种可装载在墨盒装载装置中的墨盒,所述墨盒装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纳墨盒的腔室和开口,所述开口与腔室连通,以便通过所述开口装载和卸载墨盒;设在壳体处的门,所述门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门在第一位置处将开口封闭,并且所述门在第二位置处将开口打开;以及设在所述门上的引导构件,在所述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从所述腔室穿过开口部分地引导到外面,在所述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所述引导构件与门一起支撑墨盒,并且在所述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时,所述引导构件将墨盒引导进腔室中,所述墨盒包括:
装有墨水的主单元,该主单元具有在所述门处于第二位置处时接收所述引导构件的接合部分。
CN200610163518A 2005-11-30 2006-11-29 墨盒装载装置及墨盒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7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5866A JP4277850B2 (ja) 2005-11-30 2005-11-30 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JP2005345866 2005-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4223A true CN1974223A (zh) 2007-06-06
CN100586724C CN100586724C (zh) 2010-02-03

Family

ID=37744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35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724C (zh) 2005-11-30 2006-11-29 墨盒装载装置及墨盒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11767B2 (zh)
EP (1) EP1800871B1 (zh)
JP (1) JP4277850B2 (zh)
CN (1) CN100586724C (zh)
DE (1) DE602006020675D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927B (zh) * 2005-11-28 2010-05-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和再装单元
CN101549584B (zh) * 2008-04-04 2011-06-15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颜料匣承载装置
CN102285235A (zh) * 2010-06-17 2011-1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记录设备
CN101412319B (zh) * 2007-10-15 2012-11-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CN102834267A (zh) * 2010-01-29 2012-12-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记录装置和用于控制记录装置的方法
US9132655B2 (en) 2011-05-09 2015-09-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ink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ed therein
US9327509B2 (en) 2010-01-29 2016-05-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N113147181A (zh) * 2020-01-23 2021-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3823B2 (ja) 2007-03-30 2010-07-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収容装置
JP4404121B2 (ja) * 2007-09-05 2010-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066017B2 (ja) * 2008-07-02 2012-11-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8094A (ja) 2008-11-26 2010-06-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00979B2 (ja) * 2010-08-31 2015-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02011052210A1 (de) * 2010-09-02 2012-03-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üssigkeitsbehälter, Flüssigkeitsausstoßvorrichtung mit dem Flüssigkeitsbehälter und Verfahren zum Wiederaufbereiten des Flüssigkeitsbehälters
DE112014004288T5 (de) * 2013-09-18 2016-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intenkartusche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JP6897045B2 (ja) * 2016-09-30 2021-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50675B2 (en) * 1990-09-22 1994-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apparatus usable with ink cartridge
CA2052243C (en) * 1990-09-27 1999-06-01 Junji Shimod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usable therewith
SG59965A1 (en) * 1991-12-11 1999-02-22 Canon Kk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
JPH06106730A (ja) 1992-09-28 1994-04-19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TE191886T1 (de) * 1993-05-26 2000-05-15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EP0710568B1 (en) * 1994-11-02 2000-01-1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type recording unit, and printer with it
KR100338451B1 (ko) * 1996-07-05 2002-10-11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잉크카트리지및잉크카트리지용로딩기구
JP2976934B2 (ja) 1996-08-14 1999-11-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とその装填機構
EP0872355B1 (en) * 1997-04-02 2004-01-0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loading mechanism for a printer and a printerhaving the loading mechanism
US6585359B1 (en) * 1997-06-04 2003-07-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container providing pressurized ink with ink level sensor
EP1747889B1 (en) 1998-05-18 2010-03-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for a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H11348303A (ja) 1998-06-09 1999-12-21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装着機構
JP2001113722A (ja) 1999-10-21 2001-04-2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435662B2 (en) 2000-01-05 2002-08-2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 cartridge, ink-jet print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296345B1 (en) 2000-01-05 2001-10-0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l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from a carriage
KR100857408B1 (ko) 2001-01-23 2008-09-08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프린터
JP4565300B2 (ja) 2001-01-23 2010-10-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2002254670A (ja) 2001-03-02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948798B2 (en) 2001-05-31 2005-09-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l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from a carriage
JP3624950B2 (ja) * 2002-11-26 2005-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DE60315598T2 (de) * 2003-04-25 2008-05-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 L.P., Houston Instandsetz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Drucker
JP2004345246A (ja) 2003-05-22 2004-1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7070350B2 (en) 2003-05-15 2006-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7806523B2 (en) 2003-08-08 2010-10-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thereof
DE602004020714D1 (de) 2003-08-08 2009-06-04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ausstossvorrichtung und Flüssigkeitsbehälterträger
JP4469686B2 (ja) 2003-08-29 2010-05-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4442240B2 (ja) 2004-02-06 2010-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MXPA04012988A (es) 2003-12-22 2005-10-18 Seiko Epson Corp Aparato para montar/desmontar un cartucho de tinta, aparato de registro, aparato para expulsion de liquidos y contenedor de liquidos.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927B (zh) * 2005-11-28 2010-05-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和再装单元
CN101412319B (zh) * 2007-10-15 2012-11-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
CN101549584B (zh) * 2008-04-04 2011-06-15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颜料匣承载装置
US8109618B2 (en) 2008-04-04 2012-02-07 Silitek Electronic (Gz) Co., Ltd. Pigment cartridge carrier device
CN102834267A (zh) * 2010-01-29 2012-12-1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记录装置和用于控制记录装置的方法
CN102834267B (zh) * 2010-01-29 2016-03-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记录装置和用于控制记录装置的方法
US9327509B2 (en) 2010-01-29 2016-05-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artridge
CN102285235A (zh) * 2010-06-17 2011-12-2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墨盒和记录设备
US9132655B2 (en) 2011-05-09 2015-09-1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ink cartridge detachably mounted therein
CN113147181A (zh) * 2020-01-23 2021-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3147181B (zh) * 2020-01-23 2023-11-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00871A3 (en) 2008-04-16
EP1800871A2 (en) 2007-06-27
US8011767B2 (en) 2011-09-06
JP2007144942A (ja) 2007-06-14
JP4277850B2 (ja) 2009-06-10
DE602006020675D1 (de) 2011-04-28
US20070120901A1 (en) 2007-05-31
EP1800871B1 (en) 2011-03-16
CN100586724C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4223A (zh) 墨盒装载装置
CN101018275B (zh) 图像扫描装置
JP4415937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記録装置
US7717424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US781101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90242B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中的驱动单元
JP48723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285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用ヒンジ
CN1955094A (zh) 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设备
US20070146445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990366A (zh) 片材输送装置
JP44879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81934A (ja) プーリホルダ支持構造、プーリホルダ
US8123421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with roller cleaning member under sheet tray
CN1974222A (zh) 再装单元
JP473048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25315B2 (ja) 走査装置
CN1274513C (zh) 图象读取记录装置
US7753481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1808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413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70155561A1 (en) Pulley holder and a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pulley holder
JP200801097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6698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27441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