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518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1518A
CN1941518A CNA2006101416170A CN200610141617A CN1941518A CN 1941518 A CN1941518 A CN 1941518A CN A2006101416170 A CNA2006101416170 A CN A2006101416170A CN 200610141617 A CN200610141617 A CN 200610141617A CN 1941518 A CN1941518 A CN 1941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hell
circuit board
conductive contact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16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0840C (zh
Inventor
桥本善光
立石仁
岛田好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Se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 Pe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 Pex Co Ltd filed Critical I Pe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1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08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084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第一和第二触点和致动器,第一和第二触点布置在外壳中且每一个都具有与外壳的板形部分接合的固定部分和对固定部分可移动的动作部分,致动器对外壳可移动以有选择地占据第一和第二站,其中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电路板并未插入外壳中时,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被成形为在其固定和动作部分之间或者在其动作部分与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隔,以及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在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施加第一临时夹持力,第一临时夹持力不同于由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施加在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的第二临时夹持力。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电连接器,尤其涉及电连接器的改进,该电连接器用于放置设在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这样的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设在柔性扁平电缆组件(FFC)中的导体或与其它电气装置如主固体电路板电连接的类似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括各种各样的移动电话的电子设备领域,尺寸相对较小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组件通常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各种电气部件通过电连接器的方式直接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固定到主印刷电路板并与之电连接。电连接器具有用于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或在柔性扁平电缆组件中的导体接触的多个导电触点,并可操作以通过这些导电触点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或在柔性扁平电缆组件中的导体连接,且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导电电路图案部分。
例如,以前提出的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设有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该外壳具有开口,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在该外壳中,多个导电触点沿着该开口布置。这些导电触点可操作,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时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连接端子接触。该电连接器还设有致动器,该致动器对该外壳被可旋转地支撑,以与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导电触点共用。在将致动器相对于外壳旋转时,也将每个导电触点部分地在外壳中移动。
布置在外壳中的每个导电触点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以具有固定到外壳的固定部分和联接到固定部分的移动部分。触点的固定部分与设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导电触点的移动部分构成由致动器所移动的运转部分。
在上面所述的以前提出的电连接器中,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且将致动器以预定的方向旋转时,致动器工作以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以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中的一个对应连接端子按压接触,以使柔性印刷电路板由导电触点所夹持,如在审查之前以公布号2002-270290(公布文件1)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那样。然后,利用致动器通过使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对应连接端子按压接触,以使柔性印刷电路板由导电触点所夹持,当致动器在以与预定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致动器允许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移动,以脱离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对应连接端子的按压接触,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从导电触点的夹持中松开。
在公布文件1中所描述的这种电连接器中,将每个导电触点制成H状构件。H状构件具有通过连接部分相互联接的一对梁。这些梁中的一个构成导电触点的固定部分,另一个梁构成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当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的固定和动作部分之间,以使柔性印刷电路板临时由导电触点所夹持。
然后,在将致动器旋转以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使其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对应连接端子按压接触时,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夹持在每个导电触点的固定部分和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之间,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与对应的连接端子按压接触。
此外,还有另一种以前提出的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设有外壳、多个导电触点和一个致动器,该外壳具有开口,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多个导电触点沿着该外壳的开口布置,该致动器可以以与公布文件1中所描述的方式几乎相同的方式对该外壳是可旋转,该电连接器中的每个导电触点制成H状构件,该H状构件具有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通过连接部分相互联接,这些导电触点包括彼此之间形状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触点,如在审查之前以公布号HEI11-307198(公布文件2)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描述的那样。在这种类型的电连接器中,将每个第一触点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且将每个第二触点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宽的间隔。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伸入设在外壳上的开口中,以比伸入开口中的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伸得更深。
在公布文件2中所描述的电连接器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且上面设有连接端子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放置在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固定部分和运转部分之间时,柔性印刷电路板就临时主要由这些第一触点所夹持,每个第一触点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即仅仅是每个第一触点可进行操作,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临时施加主要的夹持力。
在以前提出的这种用于将柔性印刷电路板安装在主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将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置于布置在外壳中的每个导电触点的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因此,柔性印刷电路板就临时由这些导电触点夹持。以如此方式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这些导电触点可进行操作,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临时施加夹持力。
在致动器不工作的条件下,在以前提出的电连接器中的每个导电触点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临时夹持力的强度与设在外壳上的开口中每个导电触点的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的间隔成反比。即在将每个导电触点制成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宽的间隔时,每个导电触点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临时夹持力的强度相对较小,且在将每个导电触点制成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时,每个导电触点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临时夹持力的强度相对较大。于是,一旦已将导电触点组装在外壳中,就难以对每个导电触点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临时夹持力的强度进行控制。
一直以来普遍希望在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能够将导电触点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确定在某种程度之内,这样就有可能将每个导电触点设定,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施加相对较大的临时的夹持力。然而,在公布文件1中所描述的电连接器中,由于依靠每个导电触点施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临时的夹持力将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所以在将每个导电触点设定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施加相对较大的临时的夹持力时就会产生缺点,即要求相对较大的推动力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并因此而使将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的推动操作的可操作性降低。这种缺点在将大量的导电触点设在外壳中时尤为严重。
而且,在公布文件2中所描述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由于仅仅是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的每个第一触点可进行操作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主要地施加临时的夹持力,所以就可以避免将施加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临时的夹持力设定得相对较大。然而,在公布文件2中所描述的电连接器中,每一个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窄的间隔的第一触点和每一个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具有相对较宽的间隔的第二触点在外壳中混杂,这样就会产生缺点,即借助于影像处理设备对包括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导电触点所进行的检查和控制并不能够确实而有效地进行,因此,将电连接器的质量保持在预定的水平而进行的质量控制就必然会变得复杂,而且也缺乏可靠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用于,例如,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和致动器,该外壳设有开口,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该致动器被设置成对该外壳可以旋转以与导电触点接合并可操作以在相对于外壳旋转时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可移动部分,这种电连接器避免了前面所述的在现有技术中所遇到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用于,例如,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和致动器,该外壳设有开口,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该致动器被设置成对该外壳可以旋转以与导电触点接合并可操作以在相对于外壳旋转时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可移动部分,在这种电连接器中,能够避免将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推动操作在可操作性方面的降低。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用于,例如,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和致动器,该外壳设有开口,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该致动器被设置成对该外壳可以旋转以与导电触点接合并可操作以在相对于外壳旋转时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可移动部分,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借助于影像处理设备对导电触点所进行的检查和控制能够确实而有效地进行。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用于,例如,在主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柔性印刷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和致动器,该外壳设有开口,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该致动器被设置成对该外壳可以旋转以与导电触点接合并可操作以在相对于外壳旋转时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可移动部分,在这种电连接器中,将电连接器的质量保持在预定的水平而进行的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可以简化和提高。
根据本发明,如在任何一项权利要求中所主张的那样,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这种电连接器包括用绝缘体制成的外壳、布置在该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和致动器,该外壳设有开口,电路板通过这个开口部分地插入该外壳中,每个导电触点具有与外壳的板形部分接合的固定部分和可移动到固定部分的动作部分,该致动器被设置成对该外壳可以旋转以与导电触点接合并有选择地占据第一和第二站,以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可移动部分使其与所对应的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按压接触,以在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且将致动器从第一站移动到第二站时电路板由这些导电触点所夹持,以及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使其与所对应的连接端子中的一个的按压接触脱离,以在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且将致动器从第二站移动到第一站时电路板从这些导电触点的夹持中松开,其中设在外壳中的这些导电触点包括第一和第二触点,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或者其动作部分与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并未将电路板插入外壳中时,其固定部分与该板形部分接合,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在电路板上施加第一临时夹持力,该第一临时夹持力不同于由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施加在电路板上的第二临时夹持力。
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致动器具有多个凸轮,每个凸轮与布置在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触点中的一个接合,并可操作以在将致动器从第一站移动到第二站时移动第一或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使其与设在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按压接触。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与这些第一触点对应的凸轮中的每一个以第一预定方式与这些第一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且与这些第二触点对应的凸轮中的每一个以第二预定方式与这些第二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第二预定方式与第一预定方式不同。
在根据本发明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电连接器中,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并未将电路板插入外壳中时,每一个布置在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触点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或者其动作部分与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其固定部分与该板形部分接合。然后,在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且将致动器旋转以从第一站朝着第二站移动时,在从第一站朝着第二站的移动中的致动器运行以使每一个布置在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触点与设在与其对应的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按压接触,例如,通过使凸轮移动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以使电路板由第一和第二触点夹持。在此之后,在将致动器旋转以从第二站朝着第一站移动时,在从第二站朝着第一站的移动中的致动器运行以使每一个第一和第二触点与连接端子中对应的一个按压接触脱离,例如,通过使凸轮移动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以使电路板从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夹持中松开。
在这些操作中,在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采取占据第一站位置的致动器可以操作,以使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在电路板上施加第一临时夹持力,该第一临时夹持力不同于由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施加在电路板上的第二临时夹持力。将第二临时夹持力设定成,例如,远远小于第一临时夹持力。施加在电路板上的第一临时夹持力与第二临时夹持力之间的差别由,例如,采取占据第一站位置的致动器所导致,该致动器使与这些第一触点对应的凸轮中的每一个以第一预定方式与第一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并使与这些第二触点对应的凸轮中的每一个以第二预定方式与第二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第二预定方式与第一预定方式不同。
因此,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可以操作,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主要地施加有效的临时夹持力,且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基本上不可操作以在电路板上施加任何有效的临时夹持力。这基本上意味着仅仅是由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所施加的第一临时夹持力作用于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
在根据本发明以这种方式构成电连接器时,设在外壳中的导电触点包括第一和第二触点,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或者其动作部分与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并未将电路板插入外壳中的条件下,其固定部分与该板形部分接合,在使致动器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电路板穿过设在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外壳中时,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在电路板上施加第一临时夹持力,该第一临时夹持力不同于由每个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施加在电路板上的第二临时夹持力。将第二临时夹持力设定成,例如远远小于第一临时夹持力,以使每个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可以基本上进行操作,以在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主要地施加有效的临时夹持力。
因此,即使在外壳中设有大量的导电触点,但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包括在布置在外壳中的导电触点内的第一触点的数量,将作用于部分地插入外壳中的电路板上的有效临时夹持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所以,要求相对较大的推动力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并因此而使将柔性印刷电路板部分地插入外壳的推动操作的可操作性降低的这种情况就确实能够避免。
另外,由于每个第一和第二触点被成形为在其固定部分和动作部分之间或者其动作部分与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在使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并未将电路板插入外壳中的条件下,其固定部分与该板形部分接合,所以,借助于影像处理设备对包括第一和第二触点的导电触点所进行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确实而有效地进行,因此,将电连接器的质量保持在预定的水平而进行的质量控制的可靠性可以简化和提高。
通过下文中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可以清楚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方面的目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连同将要部分地插入第一实施例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
图2是示于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平面图,连同示于图1中的将要部分地插入第一实施例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
图3、图4、图5和图6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和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截面图;
图7和图8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和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9和图10是用于说明设在示于图1和图2中第一实施例中的致动器的结构的示意截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和图2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2和图1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截面图;
图14和图15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2和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6和图17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2和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截面图;
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2和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20和图21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2和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示意截面图;以及
图22和图23是用于说明示于图12和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连同将要部分地插入第一实施例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部分。
参看图1和图2,构成根据本发明中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具有外壳11,外壳11用绝缘体制成,如塑料或类似的材料,并且设有开口12,电路板穿过开口12插入外壳11中。例如,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在穿过开口12插入外壳11中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部分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14以进行布置,每个连接端子14用导电材料制成并形成矩形板构件。每个连接端子14与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该导电电路图案部分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上,省略了其图示。
构成第一触点的多个导电触点15和构成第二触点的多个导电触点16交替布置在电连接器10的外壳11中。每个导电触点15和16以一个方向延长,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沿着这个方向插入外壳11中并从外壳11中抽出,还将每个导电触点15和16定位,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一个对应。
构成第一触点的每个导电触点15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并形成H形板构件,如在图3中所示出的那样,图3示出了沿图2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导电触点15有一对通过连接部分17相互联接的梁18和19。梁18构成导电触点15的固定部分,梁19构成导电触点15的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作为导电触点15的动作部分。梁18的一个端部分18a设置在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处,梁18的另一个端部分18b与设在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电连接器10安装在主电路板20上。省略了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的图示。梁19的端部分19a设置在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处,以与梁18的端部分18a相对。
构成第二触点的导电触点16中的每一个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并以基本上与每个导电触点15相同的方式形成H形板构件,如在图4中所示出的那样,图4示出了沿示于图2中的IV-IV线的截面。导电触点16有一对通过连接部分21相互联接的梁22和23。梁22构成导电触点16的固定部分,梁23构成导电触点16的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作为导电触点16的动作部分。梁22的一个端部分22a设置在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处,梁22的另一个端部分22b与设在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电连接器10安装在主电路板20上。省略了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的图示。梁23的端部分23a也设置在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处,以与梁22的端部分22a相对。
在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以进行布置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放置在外壳11中的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和19之间以及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和23之间,如图5和图6所示。将每个导电触点15设计成在梁18和19之间具有间隔,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并不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和19之间时,该间隔略小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部分的厚度。而且,将每个导电触点16也设计成在梁22和23之间具有间隔,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没有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和23之间时,该间隔略小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的厚度。将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定位,以与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的导电触点15和16分别对应。
此外,电连接器10具有一个致动器25,致动器25被设置成对外壳11可以转动,并将其定位在外壳11的一侧,该侧与设有开口12的外壳11的一侧相对,如图1和图2所示。致动器25被成形为长且窄的构件,该构件沿着导电触点15和16的布置延长并在其两个端部分以纵向方向均设有旋转轴26,如图2所示。这些旋转轴26分别与设在外壳11上的一对轴承接合,以使致动器25能够相对于外壳11旋转。
使致动器25采取有选择地占据第一和第二站的位置。致动器25在第一站保持在从外壳11耸起,如图1、图2、图3至图6所示,致动器25在第二站保持在平放在外壳11上,如在后面所描述的图9和图10所示。然后,将致动器25旋转以从第一站向第二站移动或从第二站向第一站移动。
致动器25具有多个凸轮27,每个凸轮27与一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另一个端部分19b接合,如图3所示。每个凸轮27具有第一接合部分27a和第二接合部分27b并且与致动器25的旋转运动一起移动。
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并未插入外壳11中时,凸轮27可以操作以使第二接合部分27b与其所对应的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b接触,如图3所示以及图7中用实线所示。在此情况下,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并不运转以向导电触点15的梁19施加有效的推动力,但可以操作以防止导电触点15的梁19向下移动,如图3或图7所示。
除了凸轮27之外,致动器25还具有多个凸轮28,每个凸轮28与一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另一个端部分23b接合,如图4所示。每个凸轮28具有第一接合部分28a和第二接合部分28b,并且与致动器25的旋转运动一起移动。
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并未插入外壳11中时,凸轮28可以操作以使第二接合部分28b并不与其所对应的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接触,如图4所示以及图7中用实线和虚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在此情况下,在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与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因此梁23的端部分23b就能够向下移动,如图4或图7所示。即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的外形与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的外形不同。这就意味着每个凸轮27和每个凸轮28的外形彼此之间并不相同。
凸轮27和凸轮28被设置成分别对应于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的导电触点15和导电触点16。所以,凸轮27和凸轮28也以相同的纵向方向交替布置在致动器25上。由于将每个导电触点15和16形成相同的外形,所以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和19之间的间隔基本上与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和23之间的间隔相同,因此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之间的间隔和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之间的间隔基本上相同,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接合,且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接合。
在此情况下,当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置于外壳11中的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和19之间以及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和23之间,如图5和图6所示。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8的端部分18a和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2的端部分22a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的一个表面接触,该表面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上设有连接端子14的部分的另一个表面相对。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a与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a分别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部分上的对应的一个连接端子14接触。
在图5中,与对应的连接端子14接触的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a由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轻微地向上推动,这样就将梁19置于具有图5中的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状态,以将梁19的端部分19b向下推动,如图5所示。然而,如图5所示以及图8中用实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b由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阻止在图5或图8中示出的向下移动,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与梁19的端部分19b接触。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并不具有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的任何角移动,也不将其端部分19b向下推动,如图5所示,且梁19的端部分19b从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接收反作用力。然后,可操作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以将来自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的反作用力传递到穿过梁19的端部分19a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
因此,将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置于一种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中,梁19的端部分19a可以操作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向下推动,如图5所示,且推动力与梁19的端部分19b从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接收的反作用力对应,以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即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的夹持力,这个夹持力与梁19的端部分19b从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接收的反作用力对应。
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设置的对应连接端子14接触的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a,也由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轻微地向上推动,如图6所示,这样就将梁23置于具有图6中的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的状态,以将梁23的端部分23b如图6中所示出的那样向下推动。如图4所示以及图7中用实线和虚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由于在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与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所以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在图6或图8中能够向下移动,直到与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接触,如图6所示以及图8中用实线和虚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因此,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可以操作以具有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以将梁23的端部分23b向下推动,如图6所示。
因此,将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置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梁23的端部分23a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推动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推动力,以在基本上并不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即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临时夹持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临时夹持力。
如上所述,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每个导电触点15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夹持力,以将其临时夹持,且每个导电触点16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临时夹持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临时夹持力。因此,仅仅是每个导电触点15基本上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夹持力,以在实际上有效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有效的临时夹持力)。
由导电触点15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的临时夹持力的大小与导电触点15的数量成比例。因此,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导电触点15的数量将作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中11中的部分上的有效的临时夹持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在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的情况下,在将致动器25旋转以从第一站移动到第二站时,如图9和图10所示,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和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分别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
在致动器25从第一站向第二站旋转移动时,将交替设在致动器25上的凸轮27和凸轮28旋转,以引起凸轮27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27a和27b以及凸轮28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28a和28b的位置上的变化。
在这些操作中,如图9所示以及图11中用实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每个凸轮27的第一接合部分27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b上的凹部接合,并且轻微地将梁19的端部分19b向上移动,如图9或图11所示。因此,每个凸轮27可以操作以使一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a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在此情况下,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a与梁18的端部分18a之间。
而且,如图10所示以及图11中用实线和虚线示出的放大图所示,每个凸轮28的第一接合部分28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上的凹部接合,并且轻微地将梁23的端部分23b向上移动,如图10或图11所示。因此,每个凸轮28可以操作以使一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a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在此情况下,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a与梁22的端部分22a之间。
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且由导电触点15和16夹持的情况下,将如图9和图10所示的那样采取占据第二站位置的致动器25旋转,以根据情况的需要从第二站移动到第一站。致动器25从第二站向第一站的旋转运动的方向与从第一站向第二站运动的方向相反。
处于从第二站向第一站移动的旋转运动中的致动器25运行,以使每个导电触点15和16从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的按压接触脱离,以使柔性印刷电路板13从导电触点15和16的夹持中松开。在此操作中,在致动器25从第二站向第一站旋转运动时,每个凸轮27的第一接合部分27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b上的凹部分离,且每个凸轮27的第二接合部分27b与一个导电触点15的梁19的端部分19b接触。而且,每个凸轮28的第一接合部分28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上的凹部分离,且每个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占据这样一个位置,以在凸轮28的第二接合部分28b与导电触点16的梁23的端部分23b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
在前面所描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中,虽然导电触点15和16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但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来讲并不总是必须将电触点15和16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例如,可以将导电触点15设置在导电触点15和16的排列的两个端部分、设置在导电触点15和16的排列的两个端部分和中心部分、或者设置在预定数量的导电触点16的间隙处,以使导电触点16布置在两个导电触点15之间。在此情况下,致动器25上的分别与导电触点15对应的凸轮27的排列和分别与导电触点16对应的凸轮28的排列也设定成与导电触点15和16的排列对应。
而且,在前面所描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中,虽然凸轮27和凸轮28这两种凸轮设在致动器25上且每个凸轮27和每个凸轮28彼此之间的外形不同,但致动器25也可以设有外形不同的多于两种的凸轮。在此情况下,致动器25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强度分成多于两个等级的临时夹持力。
图12至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连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插入第一实施例中的部分。
参看图12至图23,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具有与图1至图11中所示出的前面所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和部分对应的部件和部分,这些部件和部分用相同的标号进行标记且省略对它们的进一步描述。
电连接器30与电连接器10的变型对应,在这种变型中,导电触点15和16由导电触点31和32替代,且设在致动器25上的凸轮27和28由也设在致动器25上的凸轮40替代。每个导电触点31与每个导电触点32在局部外形上不同,且每个凸轮40的外形相同。
电连接器30以与图1至图1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10相同的方式附在主电路板20上。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一部分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插入电连接器30的外壳11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穿过开口12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设有多个连接端子14以进行布置。
与前面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的导电触点15对应的多个导电触点31和与前面所述的电连接器10中的导电触点16对应的多个导电触点32交替布置在电连接器30的外壳11中。每个导电触点31和32以一个方向延长,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沿着这个方向插入外壳11中并从外壳11中抽出,还将每个导电触点31和32定位,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一个对应。
每个导电触点31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并形成H形板构件,如图12所示。导电触点31有一对通过连接部分33相互联接的梁34和35。梁34构成导电触点31的固定部分,梁35构成导电触点31的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作为导电触点31的动作部分。构成导电触点31的固定部分的梁34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接合。梁34的端部分34a位于外壳11的设有开口12的一侧,梁34的另一个端部分34b与设在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电连接器30安装在该主电路板20上。省略了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的图示。构成导电触点31的动作部分的梁35的端部分35a位于外壳11的设有开口12的一侧,以与梁34的端部分34a相对,梁35的另一个端部分35b设有接合凸出部分35c,且将端部分35b定位,以与梁34的端部分34b相对。
每个导电触点32也用导电弹性材料制成,并形成H形板构件,如图13所示。导电触点32有一对通过连接部分36相互联接的梁37和38。梁37构成导电触点32的固定部分,梁38构成导电触点32的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作为导电触点32的动作部分。构成导电触点32的固定部分的梁37与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接合。梁37的端部分37a位于外壳11的设有开口12的一侧,梁37的另一个端部分37b与设在主电路板20上的导电电路图案部分电连接,电连接器30安装在该主电路板20上。构成导电触点32的动作部分的梁38的端部分38a位于外壳11的设有开口12的一侧,以与梁37的端部分37a相对,梁38的另一个端部分38b设有接合凸出部分38c,且将端部分38b定位,以与梁37的端部分37b相对。
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的外形与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的外形不同,如图14和图15中的放大图所示。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接合凸出部分35c以外的其他部分在外形上被成形为与梁38的接合凸出部分38c以外的部分相同,因此,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并不插入外壳11中时,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4和35之间的间隔基本上与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7和38之间的间隔相同,所以,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与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4所接合的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之间的间隔基本上和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与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7所接合的外壳11的板形部分11a之间的间隔相同。
当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部分放置在外壳11中的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4和35之间以及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7和38之间。将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定位,以分别与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的导电触点31和32对应。
而且,如图12至图17所示,致动器25被设置成对外壳11可以旋转,并使其位于与设有开口12的一侧相对的外壳11的另一侧,致动器25具有多个凸轮40,这些凸轮40与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和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接合。将每个凸轮40以相同的外形成形以具有第一接合部分40a和第二接合部分40b。这些凸轮40布置在致动器25上,以分别与导电触点31和32对应,并与致动器25的旋转运动一起运动。
如图12所示以及图14中的放大图所示,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并未插入外壳11中时,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触,以由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阻止其向下移动,如图12或图14所示。而且,如图13所示以及图15中的放大图所示,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并未插入外壳11中时,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并不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触,以使在接合凸出部分38c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所以,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在图13或图15中能够向下移动,直到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触。
然后,当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置于外壳11中的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4和35之间以及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7和38之间,如图16和图17所示。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4的端部分34a和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7的端部分37a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的一个表面接触,该表面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部分的另一个表面相对。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a与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a分别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部分上的对应的一个连接端子14接触。
在图16中,与对应的连接端子14接触的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a由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轻微地向上推动,这样就将梁35置于具有图16中的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的状态,以将设在其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向下推动,如图16所示。然而,如图6所示以及图18中的放大图所示,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由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阻止在图16或图18中示出的向下移动,第二接合部分40b与接合凸出部分35c接触。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并不具有图16中的顺时针方向的任何角移动,也不将设在其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向下推动,如图16所示,且设在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收反作用力。然后,可操作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以将来自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的反作用力传递到穿过梁35的端部分35a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
因此,将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置于一种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中,梁35的端部分35a可以操作以将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向下推动,如图16所示,且推动力与设在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收的反作用力对应,以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即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的夹持力,这个夹持力与设在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收的反作用力对应。
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对应连接端子14接触的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a也由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轻微地向上推动,如图17所示,这样就将梁38置于具有图17中的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状态,以将设在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如图17中所示出的那样向下推动。如图13所示以及图15中的放大图所示,由于在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与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所以设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在图17或图19中能够向下移动,直到与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接触,如图17所示以及图19中的放大图所示。因此,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可以操作以具有以顺时针方向的小角移动,以将设在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向下推动,如图17所示。
因此,将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置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梁38的端部分38a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推动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推动力,以使基本上并不临时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即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临时夹持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临时夹持力。
如上所述,当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时,每个导电触点31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夹持力,以将其临时夹持,且每个导电触点32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极小的临时夹持力或基本上并不施加任何临时夹持力。因此,仅仅是每个导电触点31基本上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临时夹持力,以在实际上有效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有效的临时夹持力)。
由导电触点31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的临时夹持力的大小与导电触点31的数量成比例。因此,可通过适当地选择导电触点31的数量将作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13插入外壳中11中的部分上的有效临时夹持力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在使致动器25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柔性印刷电路板13穿过设在外壳11上的开口12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的情况下,在将致动器25旋转以从第一站移动到第二站时,如图20和图21所示,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和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分别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
在致动器25从第一站向第二站旋转移动时,将设在致动器25上的每个凸轮40旋转以引起凸轮40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40a和40b的位置上的变化。
在这些操作中,如图20所示以及图22中的放大图所示,与导电触点31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一接合部分40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凹部接合,并且轻微地将梁35的端部分35b向上移动,如图20或图22所示。因此,与导电触点31对应的每个凸轮40可以操作以使一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a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在此情况下,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a与梁34的端部分34a之间。
而且,如图21所示以及图23中的放大图所示,与导电触点32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一接合部分40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凹部接合,并且轻微地将梁38的端部分38b向上移动,如图21或图23所示。因此,与导电触点32对应的每个凸轮40可以操作以使一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a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按压接触,以牢固地夹持柔性印刷电路板13。在此情况下,将上面设有连接端子14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所述部分放置在每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a与梁37的端部分37a之间。
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部分地插入外壳11中且由导电触点31和32夹持的情况下,将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那样采取占据第二站位置的致动器25旋转,以根据情况的需要从第二站移动到第一站。致动器25从第二站向第一站的旋转运动的方向与从第一站向第二站运动的方向相反。
处于从第二站向第一站移动的旋转运动中的致动器25运行,以使每个导电触点31和32从与设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部分上的连接端子14中的对应端子的按压接触脱离,以使柔性印刷电路板13从导电触点31和32的夹持中松开。在此操作中,在致动器25从第二站向第一站旋转运动时,与导电触点31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一接合部分40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凹部分离,且与导电触点31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31的梁35的端部分35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5c接触。而且,与导电触点32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一接合部分40a与设在一个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凹部分离,且与导电触点32对应的每个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占据这样一个位置,以在与导电触点32对应的凸轮40的第二接合部分40b与设在导电触点32的梁38的端部分38b上的接合凸出部分38c之间形成相对较小的间隔。
在前面所描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中,虽然导电触点31和32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但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30来讲并不,总是必须将导电触点31和32交替布置在外壳11中。例如,可以将导电触点31设置在导电触点31和32的排列的两个端部分、设置在导电触点31和32的排列的两个端部分和中心部分、或者设置在预定数量的导电触点32的间隙处,这样导电触点32就布置在两个导电触点31之间。
此外,在前面所描述的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中,虽然导电触点31和32这两种导电触点设在外壳11中且每个导电触点31和每个导电触点32彼此之间的外形不同,但也可以将外形不同的多于两种的导电触点设在外壳11中。在此情况下,设置以布置在外壳11中的导电触点可以操作,以向柔性印刷电路板13的插入外壳11中的部分施加强度分成多于两个等级的临时夹持力。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用绝缘体制成并设有开口,电路板穿过所述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
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多个导电触点,每个所述导电触点具有与所述外壳的板形部分接合的固定部分和对所述固定部分可移动的动作部分,以及
致动器,对所述外壳可以旋转,以与所述导电触点接合并有选择地占据第一和第二站,用于移动每个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使其与所对应的连接端子按压接触,以使在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且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站移动到所述第二站时所述电路板由所述导电触点夹持,以及用于移动每个所述导电触点的动作部分,以脱离与对应的一个连接端子的按压接触,以使在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且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二站移动到所述第一站时所述电路板从所述导电触点的夹持中松开,
其中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所述导电触点包括第一和第二触点,在使所述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所述电路板并未插入所述外壳中时,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被成形为具有在其固定和动作部分之间的基本上相同的间隔以及在其动作部分与所述外壳的板形部分之间的基本上相同的间隔中的一个,在使所述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时,每个所述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在插入所述外壳中的所述电路板上施加第一临时夹持力,所述第一临时夹持力不同于由每个所述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施加在插入所述外壳中的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二临时夹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具有多个凸轮,每个凸轮与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触点中的一个接合,并且可以操作以在所述致动器从所述第一站向所述第二站移动时移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以与设在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的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按压接触,以及在使所述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时,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每个凸轮以第一预定方式与第一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并且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每个凸轮以第二预定方式与第二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合,所述第二预定方式与所述第一预定方式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和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彼此之间的外形不同,以及在使所述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时,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可以操作以与所述第一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可以操作以不与所述第二触点中的任何一个的动作部分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中的每一个的动作部分设有接合凸出部分,设在每个所述第一触点的动作部分上所述接合凸出部分和设在每个所述第二触点的动作部分上的所述接合凸出部分彼此之间的外形不同,以及在使所述致动器采取占据第一站的位置且将所述电路板穿过设在所述外壳上的开口部分地插入所述外壳中时,与所述第一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可以操作以与设在所述第一触点中的一个的动作部分上的接合凸出部分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二触点对应的每个所述凸轮可以操作以不与设在所述第二触点中的任何一个的动作部分上的接合凸出部分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被交替布置在所述外壳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点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的排列的两个端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点中的至少一个还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的排列的中心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触点被设置在预定数量的第二触点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致动器位于所述外壳的一侧,该侧与所述外壳的设有所述开口的另一侧相对。
CNB2006101416170A 2005-09-27 2006-09-27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8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79219A JP4725996B2 (ja) 2005-09-27 2005-09-27 コネクタ装置
JP2005279219 2005-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1518A true CN1941518A (zh) 2007-04-04
CN100530840C CN100530840C (zh) 2009-08-19

Family

ID=37894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61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0840C (zh) 2005-09-27 2006-09-2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61042B2 (zh)
JP (1) JP4725996B2 (zh)
CN (1) CN100530840C (zh)
TW (1) TWI3159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185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3081B2 (ja) * 2005-07-21 2011-09-28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電気コネクタ
EP4220814A3 (en) 2007-03-30 2023-11-1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
TWI355115B (en) * 2007-08-14 201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931729A (en) * 2008-01-14 2009-07-16 P Two Ind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605817B2 (ja) * 2008-04-11 2011-0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79346B2 (ja) * 2008-05-30 2013-09-04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380605U (en) * 2009-11-12 2010-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966875B2 (ja) * 2012-11-16 2016-08-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
JP5876005B2 (ja) 2013-04-18 2016-03-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US9640885B2 (en) 2013-11-17 2017-05-02 Apple Inc. Connector receptacle having a tongue
TWI606659B (zh) 2013-11-17 2017-11-21 蘋果公司 具有一屏蔽之連接器插座
JP6215042B2 (ja) * 2013-12-24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450339B2 (en) 2014-01-12 2016-09-20 Apple Inc. Ground contacts for reduced-length connector inserts
US9490581B2 (en) 2014-05-26 2016-11-08 Apple Inc.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US10418763B2 (en) 2014-05-26 2019-09-17 Apple Inc.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US9356370B2 (en) 2014-05-26 2016-05-31 Apple Inc. Interposer for connecting a receptacle tongue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515439B2 (en) 2014-05-26 2016-12-06 Apple Inc. Connector insert assembly
JP6575898B2 (ja) * 2015-06-26 2019-09-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7044653A1 (en) 2015-09-08 2017-03-1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JP6689063B2 (ja) * 2015-12-09 2020-04-28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702426B2 (ja) * 2016-10-26 2020-06-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および検査方法
TW202315246A (zh) * 2017-08-03 2023-04-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總成及製造其之方法
CN112514175B (zh) 2018-04-02 2022-09-09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阻抗顺应性线缆终端头
US11189943B2 (en) 2019-01-25 2021-11-30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US11101611B2 (en) 2019-01-25 2021-08-24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d connection to the midboard
JP6996521B2 (ja) * 2019-02-20 2022-01-17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1290B2 (ja) 2019-02-20 2021-03-10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47195B2 (ja) 2019-02-20 2021-10-13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202114301A (zh) 2019-09-19 2021-04-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中間板纜線連接器的高速電子系統
CN113258325A (zh) 2020-01-28 2021-08-1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频中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8859A (en) * 1987-03-16 1988-01-12 Molex Incorporated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for flexible flat cable
JP2976327B2 (ja) * 1995-09-29 1999-11-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10214661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ト状導電路用コネクタ
JPH10308261A (ja) * 1997-05-06 1998-11-17 Sumikou Tec Kk Fpc/ffc用コネクタ
JP3047862B2 (ja) * 1997-07-08 2000-06-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075707B2 (ja) * 1997-12-24 2000-08-1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JP3932521B2 (ja) * 1998-04-17 2007-06-20 Smk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ー
US6431897B1 (en) * 1999-10-06 2002-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ci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rotary actuator engaged with a contact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a sheet-like object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or
JP3446136B2 (ja) * 2000-06-05 2003-09-1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252049A (ja) * 2001-02-22 2002-09-06 Jst Mfg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3484659B2 (ja) 2001-03-09 2004-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41619B2 (ja) * 2001-03-23 2006-02-0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903338B2 (ja) * 2001-11-08 2007-04-11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3666445B2 (ja) * 2001-11-13 2005-06-29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4223323B2 (ja) * 2003-05-14 2009-02-12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5071848A (ja) * 2003-08-26 2005-03-17 Kel Corp プラグ型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型コネクタ及び嵌合型コネクタ
CN2682624Y (zh) * 2003-11-28 2005-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4484218B2 (ja) * 2004-10-22 2010-06-1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84219B2 (ja) * 2005-06-20 2010-06-1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672485B2 (ja) * 2005-08-25 2011-04-20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コネク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185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72446A1 (en) 2007-03-29
JP2007095323A (ja) 2007-04-12
CN100530840C (zh) 2009-08-19
TWI315922B (en) 2009-10-11
US7361042B2 (en) 2008-04-22
TW200719540A (en) 2007-05-16
JP4725996B2 (ja) 201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1518A (zh) 电连接器
CN1929209A (zh) 电连接器
CN1192599C (zh) 摄象机中的摄象元件安装构件
CN1260753C (zh) 推进开关
CN1808779A (zh) Fpc连接器
CN1933247A (zh) 用于在连续的导线上实现分接的连接系统
CN1649212A (zh) 柔性板连接器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767268A (zh) 连接器
CN1310380C (zh) 电缆连接器
CN1848427A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70561A (zh) 插座触点
CN1423374A (zh) 插头
CN1446019A (zh) 天线和搭载有该天线的通讯机器
CN1778152A (zh) 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
CN102931536A (zh) 板连接器
CN1489429A (zh) 制造电路板和通信设备的方法
CN1206777C (zh) 用于接线端子接头的电子连接测试装置和电子连接测试方法
CN1881695A (zh) 连接器
CN1976557A (zh) 电路基板装置及基板间的连接方法
CN1742524A (zh) Fpc微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505135A (zh) 层叠型电子元器件
CN1939612A (zh) 板状材料的剪切方法、印刷电路板和电子器件
CN101079350A (zh) 电子元件
CN1240165C (zh) 同轴连接器
CN1607698A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IRST SEIKO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 PEX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3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9

Address after: Japan, Kyoto Kyoto Fushimi Momoyama Ting root 12-4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First Seiko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I. Pex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