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8037B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Google Patents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38037B CN1938037B CN2005800103666A CN200580010366A CN1938037B CN 1938037 B CN1938037 B CN 1938037B CN 2005800103666 A CN2005800103666 A CN 2005800103666A CN 200580010366 A CN200580010366 A CN 200580010366A CN 1938037 B CN1938037 B CN 19380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carbon
- spheric active
- oral administration
- resin
- adsorb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44—Elemental carbon, e.g. charcoal, carbon black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pancreatic disorders, e.g. pancreatic enzym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2—Antido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球状活性炭。该口服给药吸附剂的吸附能力高、肠道内滞留期间内的毒性物质吸附量多,大分子量化合物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平均粒径小且堆积密度小的球状活性炭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另外,本发明涉及以上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为有效成分的肾病治疗或预防剂、以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作为体内有毒的毒性物质(Toxin),羟基吲哚硫酸受人关注,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对于作为该羟基吲哚硫酸的前体的吲哚的吸附能力高,因此,对于从经口摄取到排出体外为止的体内滞留期间内,在待吸附毒性物质的一定时间内可以吸附大量的毒性物质。
背景技术
肾功能或肝功能缺损患者伴随着这些脏器功能障碍,在血液中等的体内或蓄积或生成有毒的毒性物质,因此引起尿毒症或意识障碍等脑病。这些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开发出具有将毒性物质去除到体外的功能的脏器代用仪器或治疗药物来代替这些缺损脏器成为重要的课题。现在,作为人工肾脏,用血液透析去除有毒物质的方式最为普遍。然而,在这样的血液透析型人工脏器中,为了使用特殊的装置,从安全管理上考虑必需专门技术人员,且有血液取出到体外而导致的肉体上、精神上及经济上的负担高等缺点,而未必令人满意。
作为解决这些缺点的方法,开发并应用了能够口服的、能够治疗肾脏或肝脏的功能障碍的口服吸附剂(专利文献1)。该口服吸附剂含有具有特定的官能团的多孔性表面改性球形碳质物质(即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作为对于生物体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高、同时即使在肠内胆汁酸的存在下对有毒物质的吸附性也优异、而且具有对消化酶等肠内有益成分的吸附少的有益的选择吸附性、此外便秘等副作用少的经口治疗药,例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附剂是通过以石油沥青等的沥青类作为碳源,制备成球状活性炭后,进行氧化处理及还原处理而制造的。
还已知上述的选择吸附性,即对有毒物质显示出优异的吸附性、而对肠内有益成分的吸附少的有益的选择吸附性进一步被提高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专利文献2)。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是基于发现在孔隙直径20~15000nm的孔隙容积为0.04mL/g以上且小于0.10mL/g的特定范围的孔隙容积中,上述的选择吸附性提高的现象而开发出的,对于希望充分吸附有毒物质且特别抑制肠内有益成分的吸附的疾病极为有效。
还已知具有比表面积为500~2000m2/g、孔隙容积为0.2~1.0mL/g及填充密度为0.5~0.75g/mL,且含有通过将球状酚醛树脂碳化及活化所得到的活性炭的医药用吸附剂(专利文献3)。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医药用吸附剂因为含有经调整比表面积及孔隙容积、平均孔隙直径、粒径、表面氧化物的量的活性炭,故可以一边抑制如多糖类及酶等生物体所必需高分子的吸附,一边选择性吸附离子性有机化合物。
另一方面,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已知血清中的羟基吲哚硫酸浓度有时会增加为正常人的约60倍,已知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口服吸附剂的给药,上述血清中羟基吲哚硫酸浓度降低,肾衰竭的发展延缓(非专利文献1和2)。应说明的是,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羟基吲哚硫酸浓度上升的机制一般被认为如下。即,首先来自蛋白质的色氨酸的一部分在肠道内被大肠菌等代谢为吲哚而被吸收。该吲哚在肝脏中与硫酸结合而生成羟基吲哚硫酸,对于正常人,该羟基吲哚硫酸在肾脏中排泄。但是,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该排泄途径被切断,因此羟基吲哚硫酸在血中蓄积。
专利文献1:特公昭62-11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许第3522708号(特开2002-308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4-24441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日肾会志,第XXXII卷第6号(1990)第65-71页
非专利文献2:临床透析,Vol.14,No.4(1998),第433-438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含有球状活性炭的口服吸附剂而言,上述的选择吸附性是极为重要的特性,而另一方面,对于口服吸附剂而言,将生物体内的毒性物质尽可能大量且迅速吸附·除去也是重要的。即,口服吸附剂在上部小肠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一般是3~5小时左右。因此,希望从与有害物质接触开始到约3小时的期间内的吸附能力高,且初始吸附性能优异的球状活性炭。
然而,如后述的实施例所示,上述专利文献1或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口服吸附剂在从与有害物质接触开始到约3小时的期间,吸附能力未必高,且吸附能力不完全发挥尽,在依然具有充分的吸附能力的状态下被送到小肠下部或大肠,进而被排出体外。
本发明人精心开发出吸附能力高而可以吸附·除去较大量的有害物质、且初始吸附速度优异的口服吸附剂,结果发现在与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以往公知的口服吸附剂所具有的平均粒径范围不同的平均粒径(即小粒径)中,可得到显示优异的吸附能力及初始吸附速度的口服吸附剂。此外,意外地发现在赋予特定的官能团的前面球状活性炭的方式中,具有上述优良的性质。本发明人发现的上述球状活性炭,由于可以在上部小肠肠道内滞留约3小时的期间内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特别是吲哚),因此可以使服用量减少。
本发明人还发现:即使在本发明人所发现的上述的平均粒径范围(即小粒径范围),在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活性炭所具有的堆积密度不同的堆积密度范围(即低堆积密度范围)中,与吲哚相比大分子量的色氨酸或色氨的吸附量显著增加。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认识的发明。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涉及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球状活性炭。
本发明还涉及以上述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的任一种为有效成份的肾病治疗或预防剂、或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因为吸附能力高,初始吸附能力也优异,在一般的上部小肠肠道内滞留时间内,可极迅速地吸附生物体内的有毒的毒性物质。因此,作为肾病治疗或预防剂、或肝病治疗或预 防剂有效。还可以比以往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减少服用量。
因为平均粒径小而消除或减轻了含于口中时的沙粒感,从而容易服用。而且,还发现:本发明人对大鼠给药后,剖腹确认时,与其说几乎未观察到附着于肠道内壁表面,不如说比起平均粒径大的以往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有时对肠道内壁表面的附着减少。即,在肠道内壁表面上的附着至少与以往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同程度。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得到的本发明球状活性炭的显微镜照片。
图2: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得到的本发明的球状活性炭,使振动时间变化时的吸附速度的变化的比较结果的示意图。
图3:球状活性炭的平均粒径与吲哚吸附量的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的球状活性炭是表面未改性的球状活性炭。在此,表面未改性球状活性炭是指酸性点不足0.30meq/g的球状活性炭。相对于此,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是指酸性点为0.30meq/g以上的球状活性炭。如后所述,表面非改性球状活性炭是例如将碳前体经热处理后进行活化处理所得的多孔物,不实施其后的通过氧化处理及还原处理进行的表面改性处理的球状活性炭,或者在上述活化处理后在非氧化气体环境中实施热处理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另一方面,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是将碳前体进行热处理后,进行活化处理,然后,进一步实施通过氧化处理及还原处理进行的表面改性处理所得到的多孔物,可显示出对酸及碱的适当的相互作用。表面未改性球状活性炭的酸性点优选为0.25meq/g以下,更优选为0.20meq/g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如上所述,具有特定范围的平均粒径,而且具有特定范围的堆积密度。即,平均粒径为50~200μm,优选为50~180μm,更优选为50~150μm。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Dv50)是体积基准的粒度累积曲线图中粒度累计率为50%的粒径。而堆积密度小于0.54g/mL。堆积 密度的上限优选为0.50g/mL(即0.50g/mL以下或小于0.50g/mL),更优选为0.49g/mL。堆积密度的下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0.30g/mL。本说明书中的堆积密度ρB是容器中填充有球状活性炭时的球状活性炭的干燥重量W(g)除以被填充的球状活性炭的体积V(mL)的值,可由以下述计算式得到。
[数1]
据本发明人所知,对于用作为口服给药用吸附剂的球状活性炭,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是为以往完全不知的。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5中具体制备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的平均粒径均为350μm。应说明的是,上述专利文献2中普遍记载着直径为0.01~1mm(10~1000μm)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例如权利要求1)。但是此0.01~1mm的范围为直径的记载,并非平均粒径的记载。而且该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1~5中具体公开的吸附剂,如上所述,仅为平均直径350μm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而且对于平均粒径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完全未记载吸附量增加、初始吸附速度提高。应说明的是,上述专利文献2的比较例中记载了平均粒径为20μm的碳质材料(比较例3)及平均粒径为40μm的碳素材料(比较例6)。但是,平均粒径为20μm的碳质材料(比较例3)是将实施例1中制成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通过粉碎机粉碎后得到的材料,而非球状。平均粒径为40μm的碳质材料(比较例6)是粉末状的药用碳。
上述专利文献1中还普遍记载了直径为0.05~1mm(50~1000μm)的球形碳质物质(例如权利要求1),进而在实施例1~3中具体记载了粒径为0.05~1mm或0.07~1mm的碳质吸附剂。但是,此些范围非平均粒径是显而易见的,可认为表示最小粒径至最大粒径的范围。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及上述文献2中所记载的制造具有各种物性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的技术近年来急速进步,如后述实施例所示,例如通过将合成树脂作为碳源使用等,可容易制造作为目的的具有各种物性值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例如,可较容易地实施平均粒径的控制。相对于此,将沥青作为碳源使用,例如制造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在技术上未必容易,至少若没有制造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的动机,就不会制造。所以至少在申请上述专利文献1时,由沥青制造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是不可能的。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如上所述,是具有特定范围的平均粒径(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其特征为,其平均粒径与例如上述专利文献2中具体记载的多孔性球状碳质物质的平均粒径(350μm)相比变小了,而且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与以往的球状活性炭相比吸附能力高、初始吸附能力也优异。但是,此程度的平均粒径降低不伴有实质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增加,而是由于本发明所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吸附特性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是无法仅用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增加的观点就可以说明的现象。
顺便说一下,关于1g平均粒径为350μm的表面改性活性炭,及1g平均粒径为50μm的表面改性活性炭,试着计算它们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把表面改性活性炭的密度当作ρ(g/m3),把粒径当作d(m),则每1g表面改性活性炭的外表面积(S)可用下式求出。
[数2]
在此,将表面改性活性炭的密度(ρ)设为1×106g/m3(1g/m3),将粒径(d)设为350×10-6m(350μm),则外表面积(S)为0.03m2/g。同样地,将粒径(d)设为50×10-6m(50μm),则外表面积(S)为0.21m2/g,其差异为0.18m2/g。在此,本发明的球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700m2/g,随着粒径的降低,外表面积的增加量为整体的比表面积的0.1%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优选其粒径分布窄.例如由重量基准分布的重量平均粒径D4(=∑(nD4)/∑(nD3))与个数基准分布的长度平均粒径D1(=∑nD/∑n)之比(D4/D1)表示时,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上述比(D4/D1)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在此,上述比(D4/D1)越接近1则表示粒度分布越窄.应说明的是,上述的计算式中,D为区分测定粒径的代表粒径,n为个数.
平均粒径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记载于上述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中.尤其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一般仅规定平均粒径为350μm以下,而对于通过设定在200μm以下而可得到特定效果完全没有记载,对于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初始吸附能力优异也没有记载.即,上述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中,只是制造了平均粒径达到60~117μm范围的球状活性炭.但是,上述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中实际上制造的球状活性炭的堆积密度的范围为0.54-0.61g/Ml.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明确记载着若堆积密度(填充密度)为0.5g/mL以下,则活性炭的孔隙直径增大,很可能会有吸附胰蛋白酶等蛋白质(酶)等、普鲁兰多糖等多糖类等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造成服用量过多,故不优选.所以上述专利文献3中基本未记载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球状活性炭,至少未记载堆积密度0.50g/mL以下(或小于0.50g/mL)的球状活性炭.
对于表面改性活性炭或球状活性炭而言,堆积密度是表示活化程度的优异指标.即,堆积密度越小则表示活化越进行.对于球状活性炭的制造工序而言,在后述的水蒸气活化中,在活化初期形成较小的孔隙,但随着活化的孔径扩大,其结果是堆积密度降低.
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具有如上的优异效果,其理由目前尚不明确,但可推论如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推定.
人类把蛋白质或氨基酸当作必需营养物摄取到体内.但是其摄取量远高于成长及维持身体构成成分所要求的量,结果整个身体分解、排出所摄取的氮化合物.在此,肝功能及肾功能有障碍时,氮化合物的代谢及排泄变得不充分,蓄积在体内而成为尿毒素物质.因此,为了提高用于吸附尿毒素物质的口服给药吸附剂的吸附特性,优选具有吸附数十~数百的广泛范围分子量的物性。对于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而言,因为粒径小而外表面积增加,所以增加了尿毒素分子与口服给药吸附剂的接触面积。进而,因为粒径小,所以尿毒素物质扩散于口服给药吸附剂的粒子内时的平均自由行程变短,吸附速度变快。此外,因为堆积密度低、孔隙径扩大,所以可吸附较大的分子。其结果可吸附具有广泛分子量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可以使用任意的含碳材料作为碳源。作为能够使用的含碳材料,例如可使用合成树脂或沥青。合成树脂可使用热熔性树脂或热不熔性树脂。在此,热熔性树脂是不进行不熔化处理而进行活化处理,则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熔融·分解的树脂,是无法得到活性炭的树脂。但是,预先实施不熔化处理后进行活化处理,则可成为活性炭。相对于此,热不熔性树脂是指即使不进行不熔化处理而进行活化处理,也不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熔融,进行碳化,能够得到活性炭的树脂。应说明的是,如后所述,不熔化处理是指例如在含有氧的气体环境下,在150℃~400℃下进行氧化处理。
热熔性树脂的代表例是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交联乙烯基树脂。另一方面,热不熔性树脂的代表例是热固性树脂,可例举酚醛树脂或呋喃树脂。在公知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中,可使用能够形成球状物的任意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应说明的是,由交联乙烯基树脂得到球状活性炭时,必需上述不熔化处理,与此相对,由通过在交联乙烯基树脂中赋予官能团制造的离子交换树脂而得到球状活性炭时,不需要上述的不熔化处理。这被认为通过官能团赋予处理或导入的官能团,交联乙烯基树脂由热熔性树脂被改性成热不熔性树脂。即,本说明书中的热熔性树脂包括交联乙烯基树脂,而本说明书中的热不熔性树脂包括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的碳源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交联乙烯基树脂或沥青,更优选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或交联乙烯基树脂。
为了制备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在使用热不熔性树脂(例如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碳源时,可利用与使用沥青类的以往的制造方法基本同样的操作。例如,最初,将含有热不 熔性树脂的球状物在与碳具有反应性的气流(例如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于700~1000℃的温度下进行活化处理,可得到球状活性炭。本说明书中,“活性炭”是指通过将球状的热不熔性树脂等碳前体进行热处理后进行活化处理而得到的多孔物。“球状活性炭”是指按球状计比表面积为100m2/g以上的活性炭。在本发明中,使用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300m2/g以上,特别优选为1650m2/g以上的球状活性炭。作为起始材料使用的热不熔性树脂的上述球状物,其平均粒径优选约7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0~300μm。
另一方面,使用热熔性树脂(例如交联乙烯基树脂)作为碳源时,含有热熔性树脂的上述球状物,因为热处理而软化,形状变形为非球形,或球状物之间发生熔合,故在上述活化处理前通过在含有氧的气体环境下于150℃~400℃进行氧化处理作为不熔化处理,可抑制软化。
如果将经不熔化处理后的热熔性树脂及热不熔性树脂的球状物进行热处理,产生大量的热分解气体时,在进行活化操作前进行适当的预烧结,可预先除去热分解产物。
为了制备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使用沥青作为碳源时,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球状活性炭可用例如下述的方法制备。
对石油沥青或煤沥青等的沥青,加入作为添加剂的沸点200℃以上的2环或3环的芳香族化合物或其混合物进行加热混合,然后进行成形而得到沥青成形物,沥青成形物的大小可通过挤出成形时的喷嘴径、或沥青成形物的粉碎条件来控制。沥青成形物的体积越小,可制作越小的球状沥青,可得到具有更小粒径的球状活性炭。
接着将沥青成形物在50~120℃的热水中搅拌下分散、造粒而微小球体化后,进行冷却,得到球状沥青成形物。球状沥青成形物的平均粒径优选为60~350μm,进一步优选为60~300μm。进而,使用对沥青具有低溶解度且对添加剂具有高溶解度的溶剂,从球状沥青成形物中萃取除去添加剂,将得到的多孔性沥青用氧化剂氧化而成为不熔性多孔性沥青,若使所得到的对热为不熔性的多孔性沥青进一步在与碳具有反应性的气流中、例如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中,于800~1000℃的温度下进行处理,则可得到球状活性炭。
上述的芳香族添加剂的目的,是从成形后的沥青成形物中萃取除去上述添加剂而将成形物制成多孔,后工序的通过氧化进行的碳质材料的结构控制及烧结变容易。这样的添加剂例如选自1种或2种以上的萘、甲基萘、苯基萘、苄基萘、甲基蒽、菲、或联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对于沥青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沥青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
沥青及添加剂的混合为了达到均匀的混合,以加热熔融的状态进行。成形也可以在熔融状态下进行,还可以通过冷却混合物后进行粉碎等的方法,但以熔融状态挤出丝状的混合沥青,然后将其等间隔切断或粉碎的方法,可以将粒径分布控制在窄范围,因而优选。粒径可通过挤出混合沥青时的喷嘴径来控制,通过使用细的喷嘴可以制成更小的混合成形物。
作为用于从沥青及添加剂的混合物中萃取除去添加剂的溶剂,优选丁烷、戊烷、己烷、或庚烷等脂肪烃,石脑油、或煤油等以脂肪烃为主体的混合物,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等的脂肪族醇类等。
通过用这样的溶剂从沥青及添加剂的混合物成形体中萃取添加剂,可以维持成形体的原形状而将添加剂从成形体中除去。推定此时可在成形体中形成去除添加剂后形成的孔,而得到具有均匀多孔性的沥青成形体。
对如此得到的显示出多孔性的沥青成形体,接着进行不熔化处理,即通过使用氧化剂的、优选在150℃~400℃为止的温度下的氧化处理,而制成对热不熔的多孔性不熔性沥青成形体。可使用O2、或用空气或氮气等将其稀释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作为氧化剂。
在制备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中,使用沥青作为碳源时,可以通过控制芳香族添加剂的量、种类、沥青内的析出条件,来控制孔隙容积。
此外,即使将含金属的球状碳活化,也可以控制孔隙容积。例如,孔隙直径为7.5~15000nm、孔隙容积为0.25~1.0mL/g的球状活性炭可用下述方法制备。
制备含金属的球状碳的方法,可列举出(1)添加到沥青中、(2)浸渍到多孔性沥青中、(3)浸渍到多孔性不熔沥青中、(4)浸渍到对多孔性不熔沥青进行加热处理后的球状碳中、或(5)浸渍到经施 以活化处理的球状活性炭中等的方法。金属化合物的添加及浸渍是用溶剂将金属化合物溶解而制成金属化合物溶液后,添加及浸渍于碳前体之后,通过加热蒸发来去除溶剂,可得到含有金属的沥青、或含金属的球状多孔性沥青、含金属的球状多孔性不熔化沥青、或含金属的球状活性炭等。添加金属化合物到沥青及浸渍金属化合物到球状多孔性沥青中时,利用上述方法制成含金属的球状多孔性不熔化沥青后,在与碳具有反应性的气流中,例如在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以这些气体作为主成分的混合气体中,于800~1000℃的温度下进行活化处理,由此制成多孔性的含金属的球状活性炭之后,通过用酸洗涤来除去金属,由此可得到上述的球状活性炭。此外,对球状活性炭浸渍金属化合物时,使金属化合物浸渍到球状活性炭中后,再次进行活化操作,通过进一步用酸洗涤除去金属,由此可得到上述球状活性炭。
用于制备上述含金属的球状活性炭的金属,只要是在水蒸气活化中显示催化剂效果的金属,任何金属都可以使用,特别优选钴、铁、或镍等过渡金属、钇等稀土类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还可以使用它们的化合物盐的任一种。金属化合物或化合物盐例如可以使用含有该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氯化物、硝酸盐、或硫酸盐等无机化合物,乙酰丙酮盐、或乙酸盐等有机盐,或有机无机复合盐。导入到碳中的金属量优选导入到使得活化前的碳质物中的金属原子浓度达到0.001~10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001~5重量%。
上述洗涤处理是为了确保口服给药用的球状活性炭在安全性上足够的纯度而进行的,洗涤方法例如必需用水或盐酸、硝酸、硫酸、或氢氟酸等的酸性溶液进行的洗涤来除去金属成分。洗涤后的球状活性炭中的金属含量优选为150ppm以下,更优选为100ppm以下,特别优选为50ppm以下。
将如此得到的球状活性炭在氧含量为0.1~50体积%、优选为1~30体积%、特别优选为3~20体积%的气氛下,在300~800℃、优选为320~600℃的温度下进行氧化处理,进而在800~1200℃、优选800~1000℃的温度下,非氧化性气体环境下进行还原处理,可得到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在此,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是指将上述球状活性炭进行上述的氧化处理和还原处理得到的多孔物。
但是,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不实施用于担载官能团的氧化工序和还原工序作为此后面的工序,可直接用于使用。
作为起始材料使用的上述热不熔性树脂是可以成形为球状体的材料,在500℃以下的热处理中不会熔融或软化,也不会引起形状变形,这是很重要的。此外,热熔性树脂通过氧化处理等的所谓的不熔化处理,变性为能够避免熔融的状态后,而可适于使用。
作为起始材料使用的上述热不熔性树脂,优选热处理后碳化产率高。碳化产率低,则作为球状活性炭的强度变弱。因为形成不必要的孔隙而降低球状活性炭的堆积密度,且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降低,因此引起给药体积增加,口服给药变困难的问题。因此,热不熔性树脂的碳化产率越高越好,通过在非氧化性气体的气体环境中于800℃下进行热处理,产率的优选值为3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重量%以上。
作为起始材料使用的上述热不熔性树脂,从可以制造对于待除去的毒性物质的吸附能力高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考虑,优选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含有二乙烯基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或与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即属于热熔性树脂的交联乙烯基树脂),基本上在具有三维网眼骨架的共聚物母体上具有离子交换基结合而成的结构,离子交换树脂根据离子交换基的种类而大致分为具有磺酸基的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羧酸基或磺酸基的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季铵盐的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伯胺或叔胺的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其他的特殊树脂有具有酸及碱两类离子交换基的所谓的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在本发明中,可以将这些所有的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原料使用。
使用热不熔性树脂(特别是离子交换树脂)作为碳源,通过上述的方法实施活化处理,可得到孔隙直径为7.5~15000nm、孔隙容积为0.25mL/g~1.0mL/g的球状活性炭。
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沥青作为起始材料,作为起始材料使用的沥青优选热处理后碳化产率高。碳化产率低,则作为球状活性炭碳的强度变弱。此外,由于形成不必要的孔隙而降低球状活性碳的堆积密度,且单位体积的比表面积降低,因此引起给药体积增加、口服给药变困难的问题。因此,热不熔性树脂的炭化产率越高越好,在非氧化性气体的气体环境中于800℃下进行热处理,其产率的优选值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以上.
属于热熔性树脂的交联乙烯基树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在非氧化性气体的气体环境中通过热处理,软化、熔融后,虽然碳化产率不足10%,但作为不熔化处理在含有氧的气体环境中于150℃~400℃下进行氧化处理,不软化、熔融,可以以30%以上的高碳化产率得到球状的碳质材料,通过与上述热不熔性树脂同样地对其进行活化处理而得到球状活性炭.
作为起始原料使用的上述交联乙烯基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通过乳化聚合、块状聚合、或溶液聚合而得到的球状聚合物,或者优选通过悬浮聚合而得到的球状聚合物.为了使直径为50μm以上的球状的交联乙烯基树脂均匀地不熔化,预先对交联乙烯基树脂进行孔隙形成是必不可少的.树脂的孔隙形成可通过在聚合时添加成孔剂(porogen)而形成。使交联乙烯基树脂均匀地不熔化所需的交联乙烯基树脂的表面积优选为100m2/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m2/g。
例如,用悬浮聚合制备交联乙烯基树脂时,将含有乙烯基系单体、交联剂、成孔剂及聚合引发剂的有机相,添加到含有分散稳定剂的水分散介质中,通过搅拌混合在水相中形成悬浊的大量有机液滴之后,加热使有机液滴中的单体聚合,由此可以制备球状的交联乙烯基树脂.
乙烯基系单体可以使用能够成形为球形的任意的乙烯基系单体,例如,可以使用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例如苯乙烯、或者乙烯基的氢或苯基的氢被取代的苯乙烯衍生物、或者杂环式或多环式化合物代替苯基而结合到乙烯基上的化合物等.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更具体而言,可列举α-或β-乙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苯基苯乙烯、或氯苯乙烯等,或者邻、间或对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甲基甲硅烷基苯乙烯、羟基苯乙烯、氯苯乙烯、氰基苯乙烯、硝基苯乙烯、氨基苯乙烯、羧基苯乙烯、或者亚硫酰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等,或者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噻吩、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萘、乙烯基蒽、或乙烯基联苯等,此外也可使用脂肪族乙烯基系单体,具体而言,可例举出乙烯、丙烯、异丁烯、二异丁烯、氯化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基酯等乙烯酯类,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乙基酮等乙烯酮类,丙烯醛、甲基丙烯醛等乙烯醛类,或者乙烯基甲基醚、或乙烯基乙基醚等乙烯醚类,丙烯腈、乙基丙烯腈、二苯基丙烯腈、氯丙烯腈等的乙烯腈类。
交联剂可以使用能够用于上述乙烯基系单体的交联化的任意交联剂,可以使用例如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吡啶、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萘、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酸乙二醇酯、二乙烯基二甲苯、二乙烯基乙基苯、二乙烯基砜、乙二醇或甘油的聚乙烯或聚烯丙醚类、季戊四醇的聚乙烯或聚烯丙醚类、乙二醇的单或二硫衍生物的聚乙烯或聚烯丙醚类、或者间苯二酚的聚乙烯或聚烯丙醚类、二乙烯酮、二乙烯基硫醚、丙烯酸烯丙酯、马来酸二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琥珀酸二烯丙酯、碳酸二烯丙酯、丙二酸二烯丙酯、草酸二烯丙酯、已二酸二烯丙酯、癸二酸二烯丙酯、丙三羧酸三烯丙酯、乌头酸三烯丙酯、柠檬酸三烯丙酯、磷酸三烯丙酯、N,N’-亚甲基二丙烯酰胺、1,2-二(α-甲基亚甲基磺酰胺)乙烯、三乙烯基苯、三乙烯基萘、聚乙烯基蒽、或三乙烯基环己烷。特别优选的交联剂例子有聚乙烯基芳香烃(例如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例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或者聚乙烯基烃(例如三乙烯基环己烷)。二乙烯基苯因为其热分解特性优异,因此是最优选的。
适当的成孔剂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为4~10的烷醇(例如正丁醇、仲丁醇、2-乙基己醇、癸醇、或4-甲基-2-戊醇)、碳原子数至少为7的烷基酯(例如乙酸正已酯、乙酸-2-乙基已酯、油酸甲酯、癸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丁酯、或碳酸二丁酯)、碳原子数为4~10的烷基酮(例如二丁基酮或甲基异丁基酮)、或烷基羧酸(例如庚酸)、芳香烃(例如甲苯、二甲苯、或苯)、高级饱和脂肪烃(例如己烷、庚烷、或异辛烷)、或环式脂肪烃(例如环己烷)。
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物质,优选对聚合性单体为可溶性的油溶性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例举出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二酰基、过氧化酯、过氧化二碳酸酯、或偶氮化合物。更具体而言,可例举出甲基乙基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等的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异丁酰、过氧化苯甲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3,5,5-三甲基己酰基过氧化物等过氧化二酰基;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己酯、过氧化新 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已酯、1-环已基-1-甲基乙基过氧化新癸酸酯、过氧化新癸酸(1,1,3,3-四甲基丁基)酯、过氧化新癸酸枯基酯、 (α,α-双过氧化新癸酰基)二异丙基苯等的过氧化酯;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已基)酯、二正丙基氧基二碳酸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二碳酸二(2-过氧化乙基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甲氧基丁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3-甲基-3-甲氧基丁基)酯等的过氧化二碳酸酯;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1,1’-偶氮双(1-环己烷甲腈)等的偶氮化合物等。
使用上述热熔性树脂或热不熔性树脂来制备本发明的球状活性炭时,可用各种方法控制球状活性炭的物性(例如平均粒径、孔隙容积、粒度分布、或比表面积等)。例如,树脂的平均粒度及粒度分布与水相中的液滴大小相关,液滴的大小可通过悬浮剂的量、搅拌的转数、搅拌翼的形状、或水相中的单体比(水量与单体量之比)进行控制。例如,增加悬浮剂的量则可使液滴变小,加大搅拌的转数则可使液滴变小,进而,减少水相中的单体量不仅可以控制液滴的一体化,而且从聚合热的除热变容易等方面考虑也是优选的,单体比减少过多则会使每1批的单体量减少,故所得的合成树脂量减少,从生产率考虑是不优选的。
此外,所控制的孔隙直径为10nm以上时,孔隙容积和比表面积主要可以通过成孔剂的量及种类控制,所控制的孔隙直径为10nm以下时,可通过水蒸气的活化条件进行控制。而且除此之外,作为球状活性炭的微细组织可以通过树脂的种类、交联剂的种类及量、不熔化条件和/或活化温度等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以下有时缩写为“SSA”)为700m2/g以上。对于SSA小于700m2/g的球状活性炭而言,由于对毒性物质的吸附能力降低而不优选。SSA优选为1300m2/g以上,更优选为1650m2/g以上。虽然SSA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堆积密度及强度考虑,SSA优选为3000m2/g以下。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的孔隙容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利用水银压入法测得的孔隙直径为20~15000 nm的孔隙容积优选为0.01~1mL/g,进一步优选的孔隙容积大于0.04mL/g而小于等于1mL/g。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的压碎强度优选为10N/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N/粒以上,特别优选为30N/粒以上。虽然没有特别上限,例如80N/粒左右是足够的。压碎强度小于10N/粒,则会使因操作及口服时的咀嚼等而碎裂成粉末的可能性变高,因此是不优选的。即,已知将粉末的活性炭口服给药易引起通过阻碍,故优选保持球状的形态。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所具有的各物性值,即平均粒径、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孔隙容积、粒度分布、和压碎强度,是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测定的。
(1)平均粒径(Dv50)
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岛津制作所:SALAD-3000S],作成体积基准的粒度累积曲线图,将粒度累积率为50%的粒径当作平均粒径(Dv50)。
(2)堆积密度
依照JIS K 1474-5.7.2的填充密度测定法进行测定。
(3)比表面积(用BET法测得的比表面积的计算法)
使用通过气体吸附法进行测定的比表面积测定器(例如MICROMERITICS公司制的“ASAP2010”),测定球状活性炭样品的气体吸附量,由下述式可计算比表面积。具体而言,将作为样品的球状活性炭填充到样品管中,在300℃下进行减压干燥后,测定干燥后的样品重量。接着,将样品管冷却到-196℃,向样品管中导入氮气,使球状活性炭样品吸附氮气,测定氮气分压与吸附量的关系(吸附等温线)。
把氮气的相对压当作p,把此时的吸附量当作v(cm3/g STP),进行BET绘图。即,纵轴取p/(v(1-p)),横轴取p,在p为0.02~0.20的范围内绘图,由此时的斜率b(单位=g/cm3)及切片c(单位=g/cm3),根据下述式求出比表面积S(单位=m2/g)。
[数3]
在此,MA是氮分子的截面积,使用0.162nm2。
(4)比表面积(由朗缪尔公式进行计算的比表面积的计算法)
使用通过气体吸附法进行测定的比表面积测定器(例如MICROMERITICS公司制“ASAP2010”),测量球状活性炭样品的气体吸附量,可以用朗缪尔公式计算比表面积。具体而言,将作为样品的球状活性炭填充到样品管中,在300℃下进行减压干燥后,测定干燥后的样品重量。接着,将样品管冷却到-196℃,向样品管中导入氮气,使表面改性球状活性样品吸附氮气,测定氮气分压与吸附量的关系(吸附等温线)。
把氮气的相对压当作p,把此时的吸附量当作v(cm3/g STP),进行朗缪尔绘图。即,纵轴取p/v,横轴取p,在p为0.02~0.20的范围内绘图,把此时的斜率当作b(g/cm3),根据下述式求出比表面积S(单位=m2/g)。
[数4]
在此,MA是氮分子的截面积,使用0.162nm2。
(5)由水银压入法测定的孔隙容积
可以使用水银孔率计(例如MICROMERITICS公司制的“AUTOPORE9200”测定孔隙容积,将作为样品的球状活性炭放入样品容器中,以2.67Pa以下的压力脱气30分钟。接着将水银导入到样品容器内,缓慢地进行加压,将水银压入到球状活性炭的孔隙(最高压力=414MPa)。由此时的压力与水银的压入量的关系,使用以下的各计算式测定球状活性炭样品的孔隙容积分布。
具体而言,从相当于孔隙直径21μm的压力(0.06 MPa)到最高压力(414MPa:相当于3nm孔隙直径)为止,测定被压入球状活性炭样品的水银的体积。孔隙直径的计算,是向直径(D)的圆筒形孔隙中以压力(P)压入水银时,把水银的表面张力当作“γ”,把水银与孔隙壁的接触角当作“θ”,由表面张力和在孔隙横切面上作用的压力的平衡,构成下式:
-πDγcosθ=π(D/2)2·P
因此,
D=(-4γcosθ)/P
在本说明书中,将水银的表面张力设定为484dyne/cm,将水银与碳的接触角设定为130度,将压力P设定为MPa,而孔隙直径D以μm表示,由下述式计算出压力P与孔隙直径D的关系。
D=1.24/P
例如,孔隙直径7.5~15000nm的范围的孔隙容积相当于水银压入压0.083Mpa~165MPa所压入的水银体积。例如,孔隙直径20~1000nm的范围的孔隙容积相当于水银压入压1.24MPa~62.0MPa所压入的水银体积。
应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因为其粒径非常小,所以样品容器内所填充的样品粒子间的空隙也变小。因此,在通过上述的水银压入法测定的孔隙容积的测定操作中,存在有水银被压入到其粒子间空隙中的阶段,在该压入阶段显示出如同孔隙直径为8000~15000nm的孔隙存在的活动。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中,不存在孔隙直径为8000~15000nm的孔隙,这可以通过例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来确认。因此,本说明书中“孔隙直径为20~15000nm范围的孔隙容积”也包括上述粒子间空隙中所压入的水银量。
(6)粒度分布
使用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装置“岛津制作所:SALAD-3000S”测定个数基准的粒度分布,求出区分测定粒径的代表颗粒D、及该区分测定粒径内的个数n的值,由下述式计算长度平均粒径D1及重量平均粒径D4。
[数5]
[数6]
(7)压碎强度
使用粉体硬度计[例如筒井理化学器械(株)制造的简易粉体硬度计]测定压碎1粒球状活性炭样品所必需的力量。具体而言,将1粒球状活性炭碳样品夹在2片板中(根据需要将样品粒子用双面胶带固定),一边逐渐增加重量,一边测定样品粒子达到破坏时的力量。
作为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的球状活性炭,如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所示,由于对肝病刺激因子及肾病的毒性物质的吸附性优异,因此可作为肾病治疗用或预防用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或者可作为肝病治疗用或预防用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
肾病可列举出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急性进行型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肾硬化症、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病、脂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综合症、或伴随上述的原发病的继发性肾病,还可以举出透析前的轻度肾衰竭,还可用于改善透析前的轻度肾衰竭的病情及改善透析中的病情(参照《临床肾脏学》朝仓书店,本田西男、小矶谦吉、黑川清,1990年版;以及《肾脏病学》医学书院,尾前照雄、藤见惺编辑,1981年版)。
此外,肝病可例举出暴发性肝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纤维症、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过敏性肝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震颤、脑病、代谢异常、或功能异常。此外,还可以用于体内存在的有害物质所导致的疾病、即用于精神病等的治疗。
因此,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作为肾病治疗药物使用时,含有上述的球状活性炭作为有效成分。将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作为肾病治疗药或肝病治疗药使用时,其给药量因给药对象为人或为其他动物而不同,还受到年龄、个人差别、或病情等的影响,因此根据情况有时将给药量设定为下述范围外也是适当的,但以般人为对象时的口服量可以按每天1~20g分3~4次服用,还可根据病情进行适当增减。给药形态可为散剂、颗粒、片剂、糖衣片、胶囊剂、悬浮剂、贴剂、分包包装体、或乳剂等。制成胶囊剂服用时,除了通常的明胶之外,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肠溶性的胶囊。制成片剂使用时,必需在体内也能崩解成原来的微小粒体。还可使用其他药物制剂的配合有安铝胶片(Alumigel)或聚苯乙烯磺酸钠等的电解质调节剂的复合剂形态。
平均粒径为50~200μm、且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本发明的球状活性炭,可以以与以往公知的球状活性炭(即平均粒径为50~200μm范围以外和/或堆积密度为0.54g/mL以上的球状活性炭)混合而得的混合物形式,作为肾病治疗或预防剂、或肝病治疗或预防剂使用。或者,可以将平均粒径为50~200μm且堆积密度小于0.54g/mL的本发明的球状活性炭,与以往公知的球状活性炭(即平均粒径为50~200μm范围以外和/或堆积密度为0.54g/mL以上的球状活性炭)并用,作为肾病治疗或预防剂、或肝病治疗或预防剂使用。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220g的去离子交换水及58g的甲基纤维素装入1L的分体式烧瓶中,向其中适当添加105g的苯乙烯、184g的纯度为57%的二乙烯 基苯(57%的二乙烯基苯与43%的乙基乙烯基苯)、1.68g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及63g的作为成孔剂的1-丁醇后,系统内以氮气体取代,以200rpm搅拌此二相系,加热至55℃后保持此状态20小时。过滤所得到的树脂,用旋转蒸发器使其干燥后,用减压干燥机从树脂中蒸馏除去1-丁醇,在90℃下使其减压干燥12小时,得到平均粒径为180μm的球状的多空心合成树脂。多孔性合成树脂的比表面积为约90m2/g。
将100g所得球状的多孔性合成树脂装入附有多孔板的反应管中,用立式管状炉进行不熔化处理。不熔化条件是:以3L/min将干燥空气从反应管下部流向上部,且以5℃/h升温至260℃后,在260℃保持4小时,由此得到球状的多孔性氧化树脂。将球状的多孔性氧化树脂在氮气环境中以600℃热处理1小时后,使用流化床,在含有64.5vol%的水蒸气的氮气环境中,在820℃进行10小时活化处理,得到球状活性炭。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显微镜照片见图1。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见表1。
《实施例2》
除了以100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用20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以150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用20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列示于表1。
《实施例4》
除了以300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用20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列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将活化处理时间设为6小时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10小时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列示于表1。
《实施例5》
除了将活化处理时间设为13小时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10小时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列示于表1。
《实施例6》
将680 g的软化点为210℃、喹啉不溶成分为1重量%以下、H/C原子比为0.63的石油系沥青、及320g的萘装入带有搅拌翼的内容积为3升的耐压容器内,在180℃下进行熔融混合后,冷却至140~160℃,用0.5mm的喷嘴进行挤出,得到带状成形物。接着弄碎此带状成形物,用筛网取出透过100μm-200μm网眼的组分,将所得碎裂物投入溶有0.23重量%的聚乙烯醇(皂化度为88%)的水溶液中,在95℃搅拌分散50分钟呈球状后,用90分钟冷却至40℃,进行沥青的固化及萘结晶的析出,得到球状沥青成形物浆料。通过过滤除去大部分的水后,用约为球状沥青成形物的6倍重量的正己烷萃取除去沥青成形物中的萘。将如此得到的多孔性球状沥青,使用流化床,一边流通加热空气,一边升温至235℃,在235℃保持1小时来进行氧化,得到对热为不熔性的多孔性球状氧化沥青。将多孔性球状氧化沥青使用流化床在含有64.5vol%的水蒸气的氮气环境中,以900℃进行174分钟活化处理,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68kg的软化点为210℃、喹啉不溶成分为1重量%以下、H/C原子比为0.63的石油系沥青,及32kg的萘装入带有搅拌翼的内容积为300升的耐压容器中,在180℃下进行熔融混合后,冷却至140~160℃后进行挤出,得到带状成形物。接着将此带状成形物弄碎,使得直径与长度之比达到约1~2,将所得到的碎裂物投入溶有加热至93℃的0.23重量%的聚乙烯醇(皂化度为88%)的水溶液中,通过搅拌分散使其球状化后,通过用水取代水溶液来进行冷却,在20℃下冷却3小时,进行沥青的固化及萘结晶的析出,得到球状沥青成形物浆料。通过过滤除去后大部分的水后,用约为球状沥青成形物的6倍重量的正己烷萃取除去沥青成形物中的萘。将如此得到的多孔性球状沥青,使用流化床,一边流通加热空气,一边升温至235℃,在235℃保持1小时来进行氧化,得到对热为不熔性的多孔性球状氧化沥青。将多孔球状氧化沥青使用流化床在含有64.5vol%的水蒸气的氮气环境中,以820 ℃进行400分钟活化处理,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
《比较例3》
将上述比较例2中得到的球状活性炭进一步用流化床,在氧浓度为18.5vol%的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在470℃进行3小时15分钟的氧化处理,接着用流化床在氮气环境下以900℃进行17分钟的还原处理,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中。
《比较例4》
除了以80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1中的用20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
《比较例5》
将在上述实施例1中通过活化而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用棒磨机粉碎10秒钟之后,进行氧化、还原,除此之外,重复上述实施例1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1.
《实施例7》
将3003g的去离子交换水、及530g的1.4%的甲基纤维素装入10L的不锈钢制聚合罐中,向其中适当添加813g的苯乙烯、1427g的纯度为57%的二乙烯基苯(57%的二乙烯基苯与43%的乙基乙烯基苯)、13g的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及634g作为成孔剂的1-丁醇后,系统内以氮气体取代,以220rpm搅拌此二相系,加热至55℃后保持此状态20小时.过滤所得到的树脂,用旋转式蒸发器使其干燥后,用减压干燥机从树脂中蒸馏除去1-丁醇,然后在90℃下减压干燥12小时,得到平均粒径为200μm的球状的多孔性合成树脂.多孔性合成树脂的比表面积为约100m2/g.
将100g所得球状的多孔性合成树脂装入带有多孔板的反应管中,用立式管状炉进行不熔化处理.不熔化条件是:以3L/min将干燥空气从反应管下部流向上部,且以5℃/h升温至260℃后,在260℃下保持4小时,由此得到球状的多孔性氧化树脂.将球状的多孔性氧化树脂在氮气环境中于600℃下热处理1小时后,用流化床在含有64.5vol%水蒸气的氮气环境中,以820℃进行13.5小时活化处理,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8》
除了以820℃进行11.5小时活化处理来代替上述实施例7中的进行13.5小时活化处理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7的操作,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9》
除了以820℃进行9小时活化处理来代替上述实施例7中的进行13.5小时活化处理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7的操作,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实施例10》
除了以150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8中的用22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8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比较例6》
除了以820℃进行6小时活化处理来代替上述实施例7中的进行13.5小时活化处理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7的操作,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比较例7》
除了以820℃进行5小时活化处理来代替上述实施例7中的进行13.5小时活化处理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7的操作,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比较例8》
除了以75rpm搅拌二相系来代替上述实施例8中的用220rpm搅拌以外,重复上述实施例8的操作,由此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比较例9》
将球状的酚醛树脂(商品名:マリリン HF500;群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筛分而除去微粉末后,将150克的球状酚醛树脂装入带有多孔板的石英制立式反应管中,在氮气气流下,在700℃保持1小时,放冷之后,用去离子交换水洗涤,进行干燥,制成球状碳质材料。将球状碳质材料,用流化床在含有64.5vol%的水蒸气的氮气环境中,以820℃进行活化处理6小时,得到球状活性炭。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的特性示于表2。
[口服吸附剂的评价方法]
下述各表所示的各种特性是用下述方法测定的。
(1)平均粒径
使用上述的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结果示于表1及表3中。
(2)孔隙容积
在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各球状活性炭及球状活性炭的孔隙容积是由上述的水银压入法求出的。结果示于表1及表3中。
(3)用BET法及朗缪尔(Langmuir)法测定的比表面积
用上述的BET法及朗缪尔(Langmuir)法测定。结果示于表1及表3中。
(4)堆积密度
50 mL的量筒中填充样品至50mL为止,振实50次后,将样品重量除以体积算得的值作为堆积密度。结果示于表1及表2中。此外,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测量值,与通过JIS K 1474-5.7.2的填充密度测定法所测得的测定值,在表1和表2所示的有效数字范围内,完全没有差异。
(5)压碎强度
使用粉体硬度计[例如筒井理化学器械(株)制的简易粉体硬度计]测定压碎1粒球状活性炭样品所必需的力量。具体而言,将1粒球状活性炭样品夹在2片板中(根据需要将样品粒子用双面胶带固定),一边增加重量,一边测定样品粒子达到破坏时的力量。压碎强度由于粒径越大强度越强,故关于平均粒径Dv50为200μm以上的粒子,使用网眼为425μm的筛眼堵塞品。此外,对平均粒径为200μm以下的其它样品进行筛分,使得粒径成为75μm~180μm,测定压碎强度。测定实施20次,将其平均值作为样品的压碎强度。结果示于表1及表2中。
(6)α-淀粉酶吸附试验
将球状活性炭或表面改性活性炭样品干燥后,准确称取0.500g的干燥样品放至带玻璃塞的三口烧瓶中。另一方面,准确秤取0.100g的α-淀粉酶(液化型),加入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使其溶解,准确制成1000mL的溶液(原液),取50mL准确地加入上述的带玻璃塞的 三口烧瓶中,在37±1℃下振荡混合3小时。将烧瓶的内容物用滤孔为0.65μm的膜过滤器进行抽滤,除去最初的滤液约20mL,取后面的滤液约10mL当作样品溶液。
另一方面,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同样的操作,把该滤液作为补正液。对样品溶液及补正液,以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通过吸光度测定法进行试验,测定在波长282nm处的吸光度。将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补正液的吸光度之差作为试验吸光度。
校正曲线是如下制成的:准确量取0mL、25mL、50mL、75mL及100mL的量的α-淀粉酶,放至容量瓶中,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使容量增至100mL,测定在波长282nm处的吸光度。
由试验吸光度及校正曲线算出α-淀粉酶的吸附量(mg/dL)。结果示于表1及表2中。
(7)吲哚吸附试验
对于上述实施例1~10及比较例1~9中得到的各种球状活性炭及表面改性活性炭,按下述的方法实施吲哚吸附试验。
干燥球状活性炭样品或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样品后,准确称取0.01g干燥样品,放至带玻璃塞的三口烧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使其溶解制成吲哚水溶液(吲哚浓度100mg/L)50mL,将其加入上述带玻璃塞的三口烧瓶中,在40℃下使用振荡器振荡3小时。过滤终止振荡后的烧瓶的内容物,测定其滤液的紫外吸光度(265nm),测定吲哚残留量,算出吲哚吸附量。结果示于表1及表2中。
(8)吲哚吸附量的经时变化
前项(7)的“吲哚吸附试验”中,把活性炭样品与吲哚接触且振荡的时间设定成一定时间(3小时),进行了试验。但本项对于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2所得到的球状活性炭,考察使振荡时间变化时的吸附速度的变化。
与前项(7)同样地操作,考察3小时、5小时及24小时的吲哚吸附量。结果示于图2。
(9)平均粒径与吲哚吸附量的关系
利用前项(7)的“吲哚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平均粒径不同的球状活性炭的吲哚吸附量,考察了球状活性炭的平均粒径和吲哚吸附量的关系。结果示于图3。可知在平均粒径为50~200μm的范围内, 吲哚吸附能力优异。
(10)色氨酸吸附试验
对于实施例7~12、及比较例6~11中得到的各种球状活性炭及表面改性球状活性炭,用以下的方法实施色氨酸吸附试验.
使球状活性炭或表面改性活性炭样品干燥后,称取0.01g的干燥样品,放入带玻璃塞的三口烧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使其溶解制成色氨酸水溶液(色氨酸浓度100mg/L)50mL,将其加入上述带玻璃塞的三口烧瓶中,在40℃下使用振荡器振荡3小时.过滤终止振荡后的烧瓶的内容物,测定其滤液的紫外吸光度(280nm),算出色氨酸的吸附量.结果示于表2中.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可作为肾病的治疗用或预防用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使用,或者可作为肝病的治疗用或预防用的吸附剂使用。
肾病可列举例如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症、急性进行型肾炎综合症、慢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症、肾硬化症、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病、脂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综合症、或伴随上述的原发病的继发性肾病,还可以举出透析前的轻度肾衰竭,还可用于改善透析前的轻度肾衰竭的病情及改善透析中的病情(参照《临床肾脏学》朝仓书店,本田西男、小矶谦吉、黑川清,1990年版;以及《肾脏病学》医学书院,尾前照雄、藤见惺编辑,1981年版)。
此外,肝病可例举出暴发性肝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纤维症、肝硬化、肝癌、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过敏性肝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震颤、脑病、代谢异常、或功能异常。此外,还可以用于体内存在的有害物质所导致的疾病、即用于精神病等的治疗。
以上,虽然沿着特定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该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变形及改良也包含在本说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口服给药吸附剂,其特征为,含有平均粒径为50~200μm、用BET法求出的比表面积为700m2/g以上、堆积密度小于0.54g/ml且酸性点不足0.30meq/g的球状活性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给药吸附剂,其中,含有个数基准分布的长度平均粒径D1与重量基准分布的重量平均粒径D4之比D4/D1为3以下的球状活性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给药吸附剂,其中,前述球状活性炭是使用交联乙烯基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或者沥青为碳源而制成的球状活性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给药吸附剂,其中,前述球状活性炭是使用经不熔化处理的球状热熔性树脂而制成的球状活性炭。
5.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其特征为,以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为有效成分。
6.肝病治疗或预防剂,其特征为,以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为有效成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0575/2004 | 2004-04-02 | ||
JP2004110575 | 2004-04-02 | ||
PCT/JP2005/006621 WO2005094844A1 (ja) | 2004-04-02 | 2005-04-04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並びに腎疾患治療又は予防剤、及び肝疾患治療又は予防剤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155794A Division CN103070882A (zh) | 2004-04-02 | 2005-04-04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38037A CN1938037A (zh) | 2007-03-28 |
CN1938037B true CN1938037B (zh) | 2013-09-11 |
Family
ID=350635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155794A Pending CN103070882A (zh) | 2004-04-02 | 2005-04-04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CN2005800103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8037B (zh) | 2004-04-02 | 2005-04-04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155794A Pending CN103070882A (zh) | 2004-04-02 | 2005-04-04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440228B2 (zh) |
EP (1) | EP1745792A4 (zh) |
JP (2) | JP4805144B2 (zh) |
KR (1) | KR101183044B1 (zh) |
CN (2) | CN103070882A (zh) |
CA (1) | CA2561730C (zh) |
RU (1) | RU2396964C2 (zh) |
TW (1) | TWI370012B (zh) |
WO (1) | WO20050948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61557B2 (en) | 2004-06-07 | 2015-10-20 | Kureha Corporation | Dry composition for oral ingestion and gel composition prepared just before use for oral ingestion |
DE102005062160A1 (de) | 2005-12-19 | 2007-06-21 | BLüCHER GMBH | Aktivkohle für die medizinische Verwendung |
US20080041643A1 (en) * | 2006-08-17 | 2008-02-21 | Khalife Tony N | Wind-power vehicle aka WPV |
JP5144965B2 (ja) * | 2007-06-11 | 2013-02-13 | 日医工株式会社 | 医療用吸着剤 |
JP5424177B2 (ja) * | 2009-01-29 | 2014-02-26 | 旭有機材工業株式会社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 |
JP2010208969A (ja) * | 2009-03-09 | 2010-09-24 | Kureha Corp | 寿命延長剤 |
JP5376592B2 (ja) * | 2009-10-15 | 2013-12-25 | 産協企業有限股▲ふん▼公司 | 球形活性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A2790811C (en) | 2010-02-23 | 2017-12-05 | Da Volterra | Formulations for oral delivery of adsorbents in the gut |
WO2011123767A1 (en) | 2010-04-01 | 2011-10-06 | Cytosorbents Corporation | Method of treating inflammation |
US9387974B2 (en) | 2010-06-03 | 2016-07-12 | Kureha Corporation | Single dose package |
JP5984352B2 (ja) * | 2010-10-12 | 2016-09-06 |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 経口投与用医薬用吸着剤の製造方法 |
JP5985027B2 (ja) * | 2010-10-12 | 2016-09-06 |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 経口投与用医薬用吸着剤の製造方法 |
JP5739659B2 (ja) * | 2010-12-27 | 2015-06-24 | アピ株式会社 | 腸内有害物質吸着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593287B1 (ko) | 2011-03-04 | 2016-02-11 | 가부시끼가이샤 구레하 | 정제형의 경구 투여용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GB201204696D0 (en) | 2012-03-16 | 2012-05-02 | Ucl Business Plc | Therapy |
TW201440819A (zh) * | 2013-02-22 | 2014-11-01 | Kureha Corp | 經口投予用吸附劑及腎疾病治療劑及肝疾病治療劑 |
TWI520751B (zh) * | 2013-02-22 | 2016-02-11 |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 經口投予用吸附劑及腎疾病治療劑及肝疾病治療劑 |
TWI532508B (zh) * | 2013-02-22 | 2016-05-11 |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 經口投予用吸附劑及腎疾病治療劑及肝疾病治療劑 |
TWI544935B (zh) * | 2013-02-22 | 2016-08-11 |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 經口投予用吸附劑及腎疾病治療劑及肝疾病治療劑 |
JP2016117650A (ja) * | 2013-02-22 | 2016-06-30 | 株式会社クレハ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並びに腎疾患治療剤及び肝疾患治療剤 |
KR101924201B1 (ko) * | 2014-02-07 | 2018-12-03 | 대원제약주식회사 | 강도가 증가된 경구 투여형 의약용 흡착제 |
TWI607765B (zh) * | 2014-08-27 | 2017-12-11 | Kureha Corp | Adsorbents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nephropathy therapeutic agents and liver disease therapeutic agents |
CN104434954A (zh) * | 2014-11-10 | 2015-03-25 | 苏州维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尿毒症的中分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66342A (zh) * | 2015-01-12 | 2015-06-03 | 精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可降低体内尿毒素的吸附剂 |
CN104982768B (zh) * | 2015-06-16 | 2018-12-28 |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一种适合肾病病人能量补充的果冻及其制作方法 |
JP6279539B2 (ja) * | 2015-12-10 | 2018-02-14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放射性セシウム及び放射性ストロンチウムを含む放射性廃液の処理方法 |
JP6637573B2 (ja) * | 2017-12-18 | 2020-01-29 |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 吸着剤の製造方法 |
JP7573842B2 (ja) * | 2018-06-07 | 2024-10-28 | 株式会社ラテスト | 機能性食品 |
KR102238361B1 (ko) * | 2019-01-07 | 2021-04-12 |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셀룰로오스 기반인 구형활성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KR102219228B1 (ko) * | 2019-05-17 | 2021-02-24 | 인하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고분자 기반인 구형 활성탄 제조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64043A (en) | 1975-02-18 | 1977-12-20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Liquid phase adsorption using partially pyrolyzed polymer particles |
US4064042A (en) | 1975-02-18 | 1977-12-20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Purification of blood using partially pyrolyzed polymer particles |
US4063912A (en) | 1975-02-18 | 1977-12-20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Gaseous phase adsorption using partially pyrolyzed polymer particles |
US4040990A (en) | 1975-02-18 | 1977-08-09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Partially pyrolyzed macroporous polymer particles having multimodal pore distribution with macropores ranging from 50-100,000 angstroms |
US4761284A (en) | 1977-12-27 | 1988-08-02 | Kureha Kagaku Kogy Kabushiki Kaisha | Antidote including activated carbon particles |
JPS565313A (en) | 1979-06-26 | 1981-01-20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Detoxificating spherical active carbon and preparing the same |
JPS5489010A (en) | 1977-12-27 | 1979-07-14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Spherical activated charcoal antidote |
JPS62223125A (ja) * | 1979-06-26 | 1987-10-01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経口解毒剤 |
JPS6022947B2 (ja) | 1979-08-17 | 1985-06-05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血液清浄化用活性炭 |
JPS5673542A (en) | 1979-11-22 | 1981-06-18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Adsorbent |
JPS57136455A (en) | 1981-02-17 | 1982-08-23 | Sumitomo Bakelite Co | Activated carbon for purifying blood |
JPS58213613A (ja) | 1982-06-03 | 1983-12-12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球型活性炭の製造方法 |
JPS596208A (ja) | 1982-07-02 | 1984-01-13 | Gunei Kagaku Kogyo Kk | 硬化した球状フエノ−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S5976535A (ja) | 1982-10-22 | 1984-05-01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収着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JPH0618648B2 (ja) | 1986-08-29 | 1994-03-16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圧延ロ−ルのオンライン研削方法 |
JPS6456141A (en) | 1987-08-25 | 1989-03-03 |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 Novel adsorbent |
RU1836138C (ru) | 1991-05-13 | 1993-08-23 | В. В. Стрелке, Н. Т. Картель, А. М. Пузий. С. В. 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и А П. Козынченко | 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й углеродный материал сферической гранул ции дл сорбции веществ из растворов и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жидкостей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 |
JP2888499B2 (ja) | 1991-05-15 | 1999-05-10 | クラレ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球状活性炭の製法 |
JP3518878B2 (ja) | 1992-10-29 | 2004-04-12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抗ネフローゼ症候群剤 |
JPH06229368A (ja) | 1993-02-02 | 1994-08-16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液圧回転機 |
IT1273678B (it) | 1993-08-12 | 1997-07-09 | Bluecher Hasso Von | Processo per la produzione di carbone attivo |
US5556622A (en) | 1994-05-27 | 1996-09-17 |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stoma-peripheral inflammation diseases |
JP2561228B2 (ja) | 1994-05-27 | 1996-12-04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抗炎症性腸疾患剤 |
JPH08128766A (ja) | 1994-10-31 | 1996-05-21 | Keiichiro Asaoka | 超低温冷凍方法とその装置 |
CA2162086A1 (en) | 1994-11-15 | 1996-05-16 | Michihito Ise | Agent for reducing nephrotoxicity due to medicine |
JPH08208491A (ja) | 1994-11-15 | 1996-08-13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薬剤の腎毒性軽減剤 |
JPH10316578A (ja) | 1997-05-13 | 1998-12-02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リポタンパク質リパーゼ低血症改善剤 |
JP3390649B2 (ja) | 1997-06-02 | 2003-03-24 |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 球状炭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1314A (ja) | 1997-06-10 | 1999-01-06 |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 球状活性炭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1129485A (ja) | 1997-07-10 | 1999-02-02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抗肥満剤 |
JPH1160664A (ja) | 1997-08-18 | 1999-03-02 | Gun Ei Chem Ind Co Ltd | 感圧熱自硬化性球状フェノ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H11116648A (ja) | 1997-10-15 | 1999-04-27 | Sumitomo Durez Kk | 球状フェノ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H11217278A (ja) | 1998-01-28 | 1999-08-10 | Gun Ei Chem Ind Co Ltd | 活性炭素多孔体の製造方法 |
JPH11292770A (ja) | 1998-04-10 | 1999-10-26 | Kureha Chem Ind Co Ltd | マトリックス形成亢進抑制剤 |
JP4230005B2 (ja) | 1998-04-10 | 2009-02-25 | 株式会社クレハ | 活性型ビタミンd代謝の改善剤 |
CN1075539C (zh) | 1998-06-24 | 2001-11-28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一种酚醛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
JP4046914B2 (ja) | 1998-12-18 | 2008-02-13 |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 球状活性炭の製造方法 |
JP3576433B2 (ja) | 1999-10-18 | 2004-10-13 | 群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球状フェノール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2001288238A (ja) | 2000-04-05 | 2001-10-16 | Sumitomo Durez Co Ltd | フェノール樹脂硬化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活性炭 |
EP1276694B1 (de) | 2000-04-28 | 2004-11-24 | Blücher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kugelförmiger aktivkohle |
US6830753B2 (en) | 2001-04-11 | 2004-12-14 | Kureh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 Adsorbe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
JP3522708B2 (ja) | 2001-04-11 | 2004-04-26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 |
DE60213819T2 (de) * | 2002-10-09 | 2007-08-09 | Kureha Corp. | Pharmazeutische Zubereitung enthaltend poröse sphärische kohlenstoffhaltige Teilchen und deren Verwendung zur Behandlung von Leber- und Nierenerkrankungen |
US7651974B2 (en) | 2002-11-01 | 2010-01-26 | Kureh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 Adsorbent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
JP3585043B2 (ja) | 2003-01-22 | 2004-11-04 | メルク・ホエイ株式会社 | 医薬用吸着剤及びその製法 |
-
2005
- 2005-04-01 TW TW094110797A patent/TWI37001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4-04 JP JP2006511862A patent/JP48051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4 EP EP05728869A patent/EP174579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4-04 RU RU2006138608/15A patent/RU2396964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4-04 CA CA2561730A patent/CA2561730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4 JP JP2005108062A patent/JP38653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4 CN CN2013100155794A patent/CN103070882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4-04 US US11/547,003 patent/US844022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04 WO PCT/JP2005/006621 patent/WO20050948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4-04 KR KR1020067020458A patent/KR10118304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4-04 CN CN2005800103666A patent/CN193803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2-25 US US13/776,653 patent/US85184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171206A1 (en) | 2013-07-04 |
TWI370012B (en) | 2012-08-11 |
KR101183044B1 (ko) | 2012-09-20 |
US20080044477A1 (en) | 2008-02-21 |
CA2561730C (en) | 2014-07-08 |
RU2396964C2 (ru) | 2010-08-20 |
RU2006138608A (ru) | 2008-05-10 |
KR20060135011A (ko) | 2006-12-28 |
US8518447B2 (en) | 2013-08-27 |
JPWO2005094844A1 (ja) | 2008-02-14 |
CN103070882A (zh) | 2013-05-01 |
TW200536604A (en) | 2005-11-16 |
JP3865399B2 (ja) | 2007-01-10 |
JP4805144B2 (ja) | 2011-11-02 |
EP1745792A1 (en) | 2007-01-24 |
WO2005094844A1 (ja) | 2005-10-13 |
US8440228B2 (en) | 2013-05-14 |
CN1938037A (zh) | 2007-03-28 |
CA2561730A1 (en) | 2005-10-13 |
JP2005314415A (ja) | 2005-11-10 |
EP1745792A4 (en) | 2012-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38037B (zh)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
CN1942196B (zh)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及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
CN1615908B (zh) | 口服给药用吸附剂、以及肾病治疗或预防剂、和肝病治疗或预防剂 | |
TWI385120B (zh) | 球狀活性碳之製造方法 | |
US20170143763A1 (en) | Orally administered adsorbent, therapeutic agent for renal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agent for liver disease | |
EP2959906A1 (en) | Orally administered adsorbent, therapeutic agent for renal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agent for liver disease | |
KR20150113207A (ko) | 경구 투여용 흡착제와 신장 질환 치료제 및 간 질환 치료제 | |
JP4382629B2 (ja)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並びに腎疾患治療又は予防剤、及び肝疾患治療又は予防剤 | |
JP6431475B2 (ja)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並びに腎疾患治療剤及び肝疾患治療剤 | |
WO2014129616A1 (ja) | 経口投与用吸着剤並びに腎疾患治療剤及び肝疾患治療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