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4039A -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4039A
CN1914039A CNA2005800039744A CN200580003974A CN1914039A CN 1914039 A CN1914039 A CN 1914039A CN A2005800039744 A CNA2005800039744 A CN A2005800039744A CN 200580003974 A CN200580003974 A CN 200580003974A CN 1914039 A CN1914039 A CN 1914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unit
liquid
pressure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39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1678C (zh
Inventor
赤羽富士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14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4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6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67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0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16/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 G05D16/06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 G05D16/064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the membra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obturator
    • G05D16/0672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flexible membrane, yielding to pressure, e.g. diaphragm, bellows, capsule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membrane the membrane acting directly on the obturator using several spring-loaded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压力控制阀单元,其包括:单元基底;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第一阀腔,以便形成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阀腔,以便形成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阀腔中的第一开-关阀;和设置在该第二阀腔中的第二开-关阀。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彼此独立地形成。流入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和流入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彼此独立地控制成相应的预定压力。

Description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液体从液体供应源供应到液体喷射头并且同时将液体的压力控制在预定压力的压力控制阀单元以及一种包括该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将液体从液体供应源供应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液体。典型的示例是喷墨记录装置。以下将描述作为现有技术的示例的喷墨记录技术。
如图17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11包括:作为静止件的主体壳体112、压纸筒113、导轴114、作为移动件的滑架115、同步带116、滑架马达117、和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120。
此外,喷墨记录装置111包括压力阻尼单元121、作为液体供应源的墨盒123、压力泵125、和压盖装置126。压力阻尼单元121具有抑制从墨盒123到记录头120的路径中的墨水压力改变。
主体壳体112是大致长方体形的壳体。在图17中,墨盒保持器112a形成在主体壳体112的右侧部分处。在主体壳体112中,压纸筒113沿主扫描方向布置,记录头120沿该方向往复移动。压纸筒113具有支承(未示出的)记录介质的功能,该记录介质由(未示出的)送纸单元输送。
导轴114由杆状件形成。导轴114布置在主体壳体112中,平行压纸筒113,即沿主扫描方向。导轴114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穿过滑架115,以便使得滑架115沿主扫描方向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且面对压纸筒113。
这样,滑架115经由同步带116连接到滑架马达117。滑架马达117由主体壳体112支承。当滑架马达117被驱动时,借助同步带116来驱动滑架115。因此,可使得滑架115沿导轴114往复移动。
记录头120设置在滑架115的面对压纸筒113的表面上。记录头120包括多个用于朝向压纸筒113喷墨的喷嘴(未示出),墨水作为一种液体。
压力阻尼单元121安装在滑架115上。压力阻尼单元121暂时地存储墨水,并且将暂时存储的墨水供应到记录头120中,同时抑制墨水压力的改变。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压力阻尼单元121安装在滑架115上。然而,压力阻尼单元121的数量可依据墨水等的颜色的数量而增加。
墨盒123以可拆下的方式容纳在作为静止件的墨盒保持器112a中。在所示的示例中,设置有对应于四种墨水颜色的四个墨盒123。在图17B中,示出了四个墨盒123中的一个墨盒的截面图。
如图17B所示,墨盒123包括墨盒壳体131和墨水包132。在该示例中,墨盒壳体131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墨水包132由两个作为柔性件的重叠的薄膜132a和132b形成。在墨水包132中密封有墨水。墨水包132具有墨水排出口132c。该墨水包132以这样一种方式容纳在墨盒壳体131中,即,仅使得墨水排出口132c从墨盒壳体131中暴露出来。墨水包132的除了墨水排出口132c之外的其它部分在墨盒壳体131中形成气密状态。此外,间隙133形成在墨盒壳体131和墨水包132之间。
此外,墨盒壳体131设置有与该间隙133连通的(未示出的)连通孔。当空气经该连通孔引入时,在间隙133中的压力增加,以便产生一能够对墨水包132加压的力。
如图17A所示,对于每一墨水颜色,墨水包132的墨水排出口132c经由墨水供应管135连接到压力阻尼单元121。墨水供应管135形成液体供应通道。这样,当空气引入到墨盒壳体131的间隙133中时,在墨水包132中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管135供应到压力阻尼单元121。
压力泵125布置在墨盒123之上,并且固定到主体壳体112上。压力泵125可以吸收大气中的空气并能够排出加压的空气。从压力泵125排出的加压空气经由加压管137供应到压力检测单元138。
在压力检测单元138中,检测来自压力泵125的加压空气的压力。随后,基于在压力检测单元138中检测的压力,调节该压力泵的操作。这样,从压力泵125供应的空气可借助压力检测单元138调节到预定的压力范围内。
压力检测单元138经由四个空气供应管139连接到相应墨盒123的连通孔。这样,被调节到预定压力范围内的空气可引入到每一墨盒123的间隙133中。
如上所述,在每一墨盒123中,墨水包132被从压力泵125供应的加压空气加压,并且墨水包132中的墨水供应到压力阻尼单元121中。这样,墨水暂时存储在压力阻尼单元121中,并且当墨水的压力改变被抑制时,已经暂时存储的墨水供应到记录头120中。
此刻,基于图象数据,墨滴从记录头120喷射出,同时记录介质由(未示出的)送纸单元沿副扫描方向送入,并且滑架115借助滑架马达117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这样,可进行在记录介质上的打印操作。
压盖单元126布置在非打印区域处(即在原始位置)位于滑架115的往复通道上。随后,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制成的盖126a可与记录头120的形成喷嘴的表面接触以便密封该表面,该盖126a布置在压盖单元126的上表面上。另一方面,在压盖单元126处,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带状擦拭件126f设置成靠近盖126a的在打印区域侧上的部分。
图18是表示记录头120和多个压力阻尼单元121借助连接件140形成一体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7示出了安装有两个压力阻尼单元121的示例,而图18示出了对应于八种墨水颜色布置的八个压力阻尼单元的示例。在图18中,为了标注附图标记,两个压力阻尼单元121由双点划线来表示。
以下将详细描述压力阻尼单元121。压力阻尼室121b由作为厚板状件的单元基底121a的侧表面的中空部分形成。随后,在单元基底121a的侧表面上,通过热焊接或类似手段装接弹性薄板121c。尽管在图18中没有示出,但是如图17所示的墨水供应管135连接到压力阻尼单元121上以便墨水从墨水供应管135流入压力阻尼室121b。此外,在单元基底121a中设置有流出通道121d。其一端通向单元基底121a的下端部。在单元基底121a的下端部处,形成有一向下的连接管121e。
八个接收中空部分165设置连接件140的上表面,对应于八种墨水颜色。在每一接收中空部分165的底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布置有薄膜状或板状的过滤器166。墨水供应针167在过滤器166的上侧上直立。即,八个过滤器166布置在连接件140的上表面,并且相应的墨水供应针167的轴线大致垂直相应的过滤器166。随后,为了将过滤器166的过滤区域设定成预定尺寸,每一墨水供应针167的下部平滑地增大以便形成为大直径部分167a。
压力阻尼单元121的连接管121e插入到接收中空部分165中。此刻,弹性的密封圈168设置在墨水供应针167与连接管121e的内侧表面之间,以便保持压力阻尼单元121相对于连接管140的直立状态。
八个从相应过滤器166延伸到记录头120的相应墨水引导口169的连通通道170形成在连接件140中。连通通道170的长度取决于从相应的过滤器166到相应的墨水引导口169的距离,并且彼此之间的长度是不同的。
用于向记录头120提供操作信号的控制板171装接在记录头壳体105的上表面上。由弹性体材料等制成的填料件172层压在控制板171上以便提供墨水密封功能。来自连接件140的连通通道170的墨水适于经形成在填料件172中的孔172a和形成在控制板171中的孔171a流入到墨水引导口169中。
图19是表示记录头120的内部结构与连接件140形成一体的状态的截面图。参照图19来描述记录头120的内部结构。
记录头(喷墨头)120是通过使得流动路径单元103与记录头壳体105连接从而形成的。喷嘴101和压力产生腔102形成在流动路径单元103中。作为压力产生装置的压电振动件104包含在记录头壳体105内。
流动路径单元103借助层压的喷嘴板106、流动路径形成板109、振动板110而形成。喷嘴板106具有喷嘴形成表面106a,喷嘴101形成在该喷嘴形成表面106a中。在流动路径形成板109中,形成有一对应于压力产生腔102的空间、共用的墨水腔107、和使得压力产生腔102与共用的墨水腔107连通的墨水供应路径108。振动板110成为压力产生腔102的上壁。喷嘴形成表面106a是平的。
压电振动件104依据输入到其中的驱动信号在充电状态时沿其纵向方向收缩,并且在充电状态到放电过程中沿纵向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压电振动件104是所谓的垂直振动模式的振动件。压电振动件104的末端固定到振动板110的形成压力产生腔102的上壁的独立部分110a上。压电振动件104的基部端固定到基台118上。
此外,总流动路径119形成在记录头壳体105中位于共用墨水腔107的部分处,以便将墨水从墨盒123引入到共用墨水腔107中。每一总流动路径119的入口部分形成墨水引导口169。圆形突出部122形成在每一总流动路径119的开口边缘处。
在记录头120中,基于压电振动件104的收缩/延伸,压力产生腔102膨胀/收缩。这样,导致压力产生腔102内的墨水压力改变,因此实现了墨水凹凸液面的吸入和墨滴的喷射。如图19所示,用于向压电振动件104输入驱动信号的柔性电缆124从控制板171延伸到压电振动件104。控制板17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173。来自计算机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整个喷墨记录装置111,该控制信号输入到连接器173。
在记录头120中,沿垂直图19的图面的方向,成一直线地布置压电振动件104、压力产生腔102和喷嘴101。即,在喷嘴板106中,两排喷嘴101a成直线地形成。这样,记录介质(记录纸张)如图17所示地由压纸筒113支承,并且记录头120的喷嘴形成表面106a适于以预定的间隙面对该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常规技术中,仅一种类型的墨水流入到每一压力阻尼单元121。这样,不可能减少压力阻尼单元121的数量,即,对于每一种类的墨水必须设置压力阻尼单元121。
此外,所希望的是改进压力阻尼单元121本身的结构,以便减小压力阻尼单元121的尺寸。
另外所希望的是,减小压力阻尼单元121和记录头120的连接部分的尺寸。
在以上的示例中,设置在连接件140的相应的接收中空部分165的底部处的多个过滤器166布置在连接件140的上表面的平面方向上。这样,每一过滤器166的过滤区域明显大于流出路径121d的开口区域,以便实现预定的过滤功能和/或减小墨水流动阻力。由于具有如此大过滤区域的过滤器166以以上方式如图18所示地设置,因此连接件140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度(即沿主扫描方向的长度)明显大于记录头120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度。这样,难以使得记录头120、连接部分140和压力阻尼单元121的集成单元更紧凑地制造。即,不可能减小整个装置的尺寸。
此外,在以上的示例中,布置在连接件140中的连通路径170沿对角线方向形成。具体而言,从布置在连接件140的端部处的过滤器166延伸到记录头120的墨水引导口169的连通路径170具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和最大的长度。另一方面,从从布置在连接件140的中心部分处的过滤器166延伸到记录头120的墨水引导口169的连通路径170具有非常小的倾斜角度和最小的长度。路径的差别意味着从相应的过滤器166延伸到记录头120的路径的路径阻力的离散量。这可能导致在记录头120的压力产生腔102中的墨水压力的不均匀,这可能在稳定地喷射墨滴时出现问题。
此外,墨水供应针167具有管状针部分,其平滑地连接到大直径部分167a。管状针部分的内径设定为较大。这样,墨水流动可平滑地散流,以便墨水可尽可能均匀地供应到过滤器166的整个表面上。或者,与墨水供应针167集成为一体的压力阻尼单元121的支承刚度可加强。由于这些原因,连接管121e的接纳墨水供应针167的内径还必须在设计中设定成较大。当连接管121e的内径较大时,难以减小压力阻尼单元121的沿其厚度方向的尺寸。基于该观点,难以使得该单元紧凑化。
此外,当记录头120沿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时,重要的是尽可能地被驱动的部件的质量,并且因此考虑到整个装置的尺寸减小和电功率消耗等,应在尽可能短的移动范围内实现预定的移动速度。如上所述,当包括记录头120、连接件140、和压力阻尼单元121的集成单元较大时,质量也明显较大。这非常不适于尺寸减小和电功率消耗等的减小。当为了缩短打印时间而采用的较高的往复移动速度时,该问题更加重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可显著地实现整个装置的尺寸减小和液体喷射状态的稳定。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通过设置具有以下特征的压力控制阀可实现以上的目的。
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包括:单元基底;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第一阀腔,以便形成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阀腔,以便形成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第一阀腔中的第一开-关阀;和设置在该第二阀腔中的第二开-关阀,其中,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彼此独立地形成,和流入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和流入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彼此独立地控制成相应的预定压力。
依据本发明,一个压力控制阀单元可彼此独立地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液体控制在相应的预定压力。这样,将减少所安装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数量。因此,由压力控制阀单元和记录头形成的集成单元可更紧凑地制造。这样,可更紧凑地制成液体喷射装置。
此外,由于两个阀腔设置单元基底的相对侧面上,因此可有效地利用形成单元基底的材料以便布置两个液体流动路径,从而使得压力控制阀单元本身可更紧凑地制成。特别是,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厚度可制造得更小。当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厚度较薄时,压力控制阀单元可直接连接到液体喷射头上。这样,不必设置类似现有技术中的任何连接件。此外,可缩短从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入口部分到液体喷射头的引导部分的每一流动路径的长度。另外,各自的流动路径的长度制造成基本上均匀一致。这样,流动路径的阻力和各自的流动路径的阻力也可制造成基本上均匀一致,因此可实现基本上均匀一致的液体喷射压力。这样,可实现喷射性能的稳定化。
优选的是,该第一阀腔由该单元基底的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和该第二阀腔由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
此外,优选的是,该单元基底形成为平且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所需的空间可减小,从而可更紧凑地制造由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头形成的集成单元。
此外,优选的是,该第一阀腔和该第二阀腔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对角线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沿单元基底的垂直方向和/或沿其水平方向的尺寸可减小,因此该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尺寸可进一步减小。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一下游侧过滤器,该第一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一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一阀腔的下游侧上;第二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二下游侧过滤器,该第二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二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二阀腔的下游侧上;以及该第一下游侧过滤器和该第二下游侧过滤器位于该单元基底的下端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压力损失较高的下游侧过滤器与液体喷射头的喷射部分之间的流动路径长度对于包括各自开-关阀的各自流动路径是恒定的。这样,使得相应流动路径之间的喷射特性是一致的。
此外,优选的是,该压力控制阀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第一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第一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和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第二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第二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其中,第一压力腔经由第一开-关阀与该第一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第一阀腔经由该第一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和第二压力腔经由第二开-关阀与该第二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第二阀腔经由该第二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
设置在每一阀腔内的开-关阀可借助来自与阀腔侧面对的压力腔侧的驱动操作而打开和关闭。来自压力腔侧的驱动操作对于开-关阀具有适当的作用,以便适当地将压力腔中的墨水压力控制成预定压力。即,肯定可实现压力控制阀的操作。此外,由于阀腔和压力腔布置在单元基底的相对侧面上,压力控制阀可更紧凑地制造。
优选的是,该第一压力腔由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和该第二压力腔由该单元基底的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
此外,优选的是,该第一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一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和该第二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
在这种情况下,阀腔和压力腔整体布置在单元基底中。即,可紧凑地布置成对的阀腔和压力腔。此外,来自压力腔侧的驱动力可容易地传递给阀腔的开-关阀。
此外,优选的是,该第一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一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第一连通孔连通;第一阀体插入穿过该第一连通孔;该第一阀体适于用作该第一开-关阀;该第二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第二连通孔连通;第二阀体插入穿过该第二连通孔;和该第二阀体适于用作该第二开-关阀。
在这种情况下,连通孔、阀体、阀腔、压力腔等同心地布置。这样可更稳定地进行阀体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此外,优选的是,该第一阀体由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和该第二阀体由设置在第二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当每一阀体由每一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时,阀腔的厚度可制造成更薄。已知的是,阀体是由阀腔内的弹簧圈来支承的。
此外,优选的是,该第一压力腔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部分地重叠。当采用该结构时,压力控制阀单元可明显更紧凑地制造。
此外,优选的是,第一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一上游侧过滤器,该第一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一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一阀腔的上游侧上;第二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二上游侧过滤器,该第二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二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二阀腔的上游侧上;和该第一上游侧过滤器和该第二上游侧过滤器位于该单元基底的上端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可滤掉液体中的杂质,以便保持开-关阀的正常的阀功能。此外,可防止杂质向下流到液体喷射头。
优选的是,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入口部分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入口部分设置该单元基底的上端,和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出口部分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出口部分设置该单元基底的下端。在这种情况下,可容易地使得各自液体流动路径的入口部分与从液体供应源延伸的液体供应管等连接,并且容易地使得各自流体流动路径的出口部分与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引导口等连接。
特别的,该单元基底的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是基本上平的,可非常容易地将压力控制阀单元以直立在液体喷射头上的状态进行设置。
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是这样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具有以上任一特征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液体供应源;和使得借助该压力控制阀单元控制为预定压力的该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头。
本发明还旨在保护一种液体盒体,其包括: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和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液体包含部分。
本发明还旨在保护一种带有外部容器的液体盒体,其包括: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和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外部容器。
此外,本发明还旨在保护一种压力控制阀单元,其包括:单元基底;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阀腔,以便形成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设置在该阀腔中的开-关阀;和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其中,该压力腔经由该开-关阀与该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阀腔经由该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该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该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连通孔连通,阀体插入穿过该连通孔,该阀体适于用作该开-关阀,和该阀体有设置该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当阀体由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时,该阀腔的厚度可制造成更薄。在现有技术中,阀体是由阀腔中的弹簧圈来支承的。
附图说明
参照对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装置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所示的墨盒的截面图;
图2A-2C是表示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技术效果的截面图;
图2D是表示连通孔与阀体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截面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截面图;
图4A和4B是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前侧和后侧的侧视图;
图4C是图A和4B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正视图;
图5A和5B是与图4A和4B大致类似的图;
图5C是与图4C大致类似的图;
图6是如图4A-4C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如图5A-5C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8A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喷墨单元的截面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9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从喷嘴形成表面的侧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11A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B是表示在盖盒的内侧壁上的导向件的横截示意图;
图12A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从喷嘴形成表面的侧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凸缘与盖盒的连接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图13A是多个喷墨单元的集成结构的立体图;
图13B和13C是多个喷墨单元的集成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多个喷墨单元的集成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墨盒的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带有外部容器的墨盒的示意图;
图17A是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平面图;
图17B是图17A所示的墨盒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常规结构的截面图,其中压力阻尼单元和记录头集成为一体;和
图19是表示记录头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可应用于各种液体喷射操作。以下将详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图1A到图14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1。
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1包括:作为静止件的主体壳体12、压纸筒13、导轴14、作为移动件的滑架15、同步带16、滑架马达17、和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0。
此外,喷墨记录装置11包括压力控制阀单元36、作为液体供应源的墨盒23、压力泵25、和压盖装置26。压力控制阀单元36具有抑制从墨盒23到记录头20的路径中的墨水压力改变。
主体壳体12是大致长方体形的壳体。在图1中,墨盒保持器12a形成在主体壳体12的右侧部分处。在主体壳体12中,压纸筒13沿主扫描方向布置,记录头20沿该方向往复移动。压纸筒13具有支承(未示出的)记录介质的功能,该记录介质由(未示出的)送纸单元输送。
导轴14由杆状件形成。导轴14布置在主体壳体12中,平行压纸筒13,即沿主扫描方向。导轴14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穿过滑架15,以便使得滑架15沿主扫描方向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且面对压纸筒13。
这样,滑架15经由同步带16连接到滑架马达17。滑架马达17由主体壳体12支承。当滑架马达17被驱动时,借助同步带16来驱动滑架15。因此,可使得滑架15沿导轴14往复移动。
记录头20设置在滑架15的面对压纸筒13的表面上。记录头20包括多个用于朝向压纸筒13喷墨的喷嘴(未示出),墨水作为一种液体。
压力控制阀单元36安装在滑架15上。压力控制阀单元36暂时地存储墨水,并且将暂时存储的墨水供应到记录头20中,同时抑制墨水压力的改变。在所示的示例中,如下所述,二十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安装在滑架15上。然而,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数量可依据墨水等的颜色的数量而增加。
墨盒23以可拆下的方式容纳在作为静止件的墨盒保持器12a中。在所示的示例中,设置有对应于八种墨水颜色的八个墨盒23,(但是在图中仅示出了四个墨盒23)。在图1B中,示出了八个墨盒23中的一个墨盒的截面图。
如图1B所示,墨盒23包括墨盒壳体31和墨水包32。在该示例中,墨盒壳体31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墨水包32由两个作为柔性件的重叠的薄膜32a和32b形成。在墨水包32中密封有墨水。墨水包32具有墨水排出口32c。该墨水包32以这样一种方式容纳在墨盒壳体31中,即,仅使得墨水排出口32c从墨盒壳体31中暴露出来。墨水包32的除了墨水排出口32c之外的其它部分以气密状态形成在墨盒壳体31中。此外,间隙33形成在墨盒壳体31和墨水包32之间。
此外,墨盒壳体31设置有与该间隙33连通的(未示出的)连通孔。当空气经该连通孔引入时,在间隙33中的压力增加,以便产生一能够对墨水包32加压的力。
如图1A所示,对于每一墨水颜色,墨水包32的墨水排出口32c经由墨水供应管35连接到压力控制阀单元36。墨水供应管35形成液体供应通道。这样,当空气引入到墨盒壳体31的间隙33中时,在墨水包32中的墨水经由墨水供应管35供应到压力控制阀单元36。
压力泵25布置在墨盒23之上,并且固定到主体壳体12上。压力泵25可以吸收大气中的空气并能够排出加压的空气。从压力泵25排出的加压空气经由加压管37供应到压力检测单元38。
在压力检测单元38中,检测来自压力泵25的加压空气的压力。随后,基于在压力检测单元38中检测的压力,调节该压力泵25的操作。这样,从压力泵25供应的空气可借助压力检测单元38调节到预定的压力范围内。
压力检测单元38经由八个空气供应管39连接到相应墨盒23的连通孔,(但是在图中仅示出了四个)。这样,被调节到预定压力范围内的空气可引入到每一墨盒23的间隙33中。
如上所述,在每一墨盒23中,墨水包32被从压力泵25供应的加压空气加压,并且墨水包32中的墨水供应到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这样,墨水暂时存储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并且当墨水的压力改变被抑制时,已经暂时存储的墨水供应到记录头20中。
此刻,基于图象数据,墨滴从记录头20喷射出,同时记录介质由(未示出的)送纸单元沿副扫描方向送入,并且滑架15借助滑架马达17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这样,可进行在记录介质上的打印操作。
压盖单元26布置在非打印区域处(即在原始位置)位于滑架15的往复通道上。随后,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制成的盖26a可与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表面接触以便密封该表面,该盖26a布置在压盖单元26的上表面上。另一方面,在压盖单元26处,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的带状擦拭件26f设置成靠近盖26a的在打印区域侧上的部分。
以下参照图2A-2C描述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基本结构。本发明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用于墨水的压力控制、过滤、或压力控制和过滤的组合。此外,其可用作压力阻尼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控制阀单元36具有压力控制和过滤的组合功能。
压力控制阀单元36具有作为厚板状件的单元基底41。单元基底41的外形大致为长方体。阀腔42是由单元基底41的侧表面的中空部分形成。此外,压力腔43由单元基底41的另一侧表面的中空部分形成。如图2A-4C所示,阀腔42和压力腔43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呈圆形。此外,阀腔42和压力腔43同心地布置。即,阀腔42和压力腔43的位置关系布置成如图所示地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重叠。
阀腔42和压力腔43经由设置其中心部分处的连通孔44彼此连通。阀轴45穿过连通孔44。支承板46连接到阀轴45的一端部。随后,由弹性件例如弹性体制成的圆形阀体47固定到支承板46上。阀体47设置有突出的圆形承座部分48。承座部分48适于承座在形成于阀腔42的底表面处的承座表面49即阀座上。承座部分48的直径设定为大于连通孔44的直径。这样,当阀体47承压在承座表面49上或者从承座表面49上移动离开时,连通孔44关闭或打开。另一方面,阀轴45的直径设定为小于连通孔44的直径。这样,借助直径差别,形成一墨水流动路径。阀轴45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突出的导向条50。突出的导向条50的外表面适于在连通孔44的内表面上滑动。
如上所述,阀体47和承座表面49形成开-关阀51。该开-关阀51包含在阀腔42中。
另一方面,盘状的接收板52固定到阀轴45的位于压力腔43中的端部上。压缩(螺旋)弹簧圈54插入到接收板52与压力腔43的底表面53之间。压缩弹簧圈54的弹性力沿阀体47承压在承座表面49上的方向施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片簧62设置在阀腔42中。片簧62具有墨水可流过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螺旋切口或S形的切口可设置或形成在圆形弹簧板上(参见图6和7)。片簧62的弹性力沿与压缩弹簧圈54相同的方向施加到开-关阀51上。
在单元基底41中的压力腔43开放的表面上,借助热焊接或粘接剂连接有薄板材料61。该薄板材料61由具有高阻气性能的柔性弹性材料制成,例如聚苯硫醚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树脂薄膜。薄板件61的覆盖压力腔43的开口区域的圆形部分是形成压力控制阀77的一部分的弹性隔板55,如以下详细描述。借助大气压力获得的抵靠弹性隔板55的压力可打开和关闭该开-关阀51,如以下详细描述。
用于接收从墨水供应管35供应的墨水的流入管56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上部。入口端口57设置在流入管56处。含有过滤器的腔58由单元基底41的与阀腔42相同侧的表面的中空部分形成。入口端口57与含有过滤器的腔58连通。薄板状过滤器59设置在含有过滤器的腔58中。该过滤器59以沿单元基底41的平的侧表面的状态(姿态)布置。含有过滤器的腔58的位于过滤器59下游侧的一部分经连通凹槽60与阀腔42连通。依据以上的结构,过滤器59布置在阀腔42的上游侧上。
同一薄板件61借助热焊接或粘接剂连接到单元基底41中的阀腔42开放的表面上。即,位于阀腔42的侧上的薄板材料61由与位于压力腔43的侧上的薄板材料61的相同材料形成,也就是说,例如聚苯硫醚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树脂薄膜。
另一方面,含有过滤器的腔63包含用于过滤从压力腔43供应的墨水的过滤器,该含有过滤器的腔63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下部。过滤器64设置在含有过滤器的腔63中。含有过滤器的腔63由单元基底41的与压力腔43在相同侧的表面的中空部分形成。薄板状过滤器64以沿单元基底41的平的侧表面的状态(姿态)布置,其方式与过滤器59相同。流出管74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下部。出口端口75设置在流出管74处。含有过滤器的腔63的位于过滤器64下游侧的一部分与出口端口75连通。此外,压力腔43与(在过滤器64的上游侧的)含有过滤器的腔63经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侧表面上的连通凹槽76彼此连通。依据以上的结构,过滤器64布置在压力腔43的下游侧上。
在以上的描述中,设置在阀腔42的上游侧上的过滤器59是上游侧过滤器,并且设置在压力腔43的下游侧上的过滤器64是下游侧过滤器。
在以上的描述中,形成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一部分的压力控制阀77包括: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一侧上以便接收来自墨盒23的墨水的阀腔42;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另一侧上以便将流经阀腔42中的开-关阀51的墨水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的压力腔43;和用于接受大气压力以便打开和关闭该开-关阀51的弹性隔板55。
流经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墨水流经入口端口57、含有过滤器的腔58、阀腔42、开-关阀51、连通孔44、压力腔43、连通凹槽76、含有过滤器的腔63、和出口端口75。
在此,优选的是,阀腔42、压力腔43、连通孔44、含有过滤器的腔58、63、流入管56、流出管74等通过合成树脂的注塑模制而制成。
接着,以下将描述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操作。
图2A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处于不消耗墨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借助压缩弹簧圈54和片簧62的弹性力,阀体47的承座部分48承压在承座表面49上,以便关闭该连通孔44。
从以上的状态,当打印操作开始并且墨滴从记录头20喷射出来时,压力腔43中的墨水压力相应地减小到消耗墨水的状态。当墨水压力下降到低于预定数值时,由于大气压力作用在弹性隔板55上,使得压缩弹簧圈54收缩,并且片簧62如图2所示地向右变形,以便承座部分48移动离开承座表面49。这样,打开该连通孔44。即,该开-关阀51打开(参见图2B)。
当墨水消耗继续并且压力腔43中的墨水压力进一步下降,如图2C所示,该开-关阀51完全打开。这样,从压力泵25供应的墨水经阀腔42和连通孔44流入压力腔43。因此,压力腔43中的墨水压力增大。随后,由于压缩弹簧圈54和片簧62的弹性力,承座部分48承压在承座表面49上,以便再次关闭该连通孔44。
可调节压缩弹簧圈54和片簧62的弹性力以及弹性隔板55的压力接受区域等,以便使得压力腔43中的压力仅仅在对应于墨水消耗的小范围内改变。这样,供应到记录头20的墨水的压力改变量被控制在小范围内。因此,可稳定墨滴的喷射状态。
布置在阀腔42的上游侧的过滤器59过滤掉从墨盒23到阀腔42的路径中的杂质,以便保持开-关阀51的正常承压性能。布置在压力腔43的下游侧的过滤器64过滤掉例如单元基底41的材料的碎屑的杂质,以便保持记录头20的正常工作,该杂质是由突出的导向条50和连通孔44的滑动部分产生的。
参照图2A-2C描述了单个压力控制阀77。然而,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两个压力控制阀77安装在一个单元基底41中,如图3A-7所示。在以下的描述中,压力控制阀77本身、上游侧过滤器和下游侧过滤器具有与如图2A-2C所示的相同结构。然而,一个压力控制阀77的每一部件的附图标记附加了“a”,另一压力控制阀77的每一部件的附图标记附加了“b”。在此,图3A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截面图,图3B是压力控制阀77a和77b以及过滤器和流动路径的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3A和3B所示,压力控制阀77a的阀腔42a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一侧,压力控制阀77b的阀腔42b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另一侧。此外,压力腔43a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该另一侧,并且压力腔43b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该一侧上。如上所述,阀腔42a和42b以及压力腔43a和43b分别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相对表面上。相似地,含有过滤器的腔58a和58b、63a和63b分别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相对表面上。
压力控制阀77a沿对角线布置在压力控制阀77b之下。即,设置在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阀腔42a以及设置在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阀腔42b以其对角线位移的位置关系进行布置。压力腔43a的外圆和压力腔43b的外圆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重叠。这样,两个压力控制阀77a和77b彼此靠近地形成,以便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制造成更紧凑。
过滤器64a、64b布置在压力腔43a和43b的相应下游侧上,作为下游侧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a和64b布置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下游附近。即,如图3B所示,在单元基底41的下部,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63b以及过滤器64a和64b并排地布置。
依据以上结构,从流入管56a引入的墨水流经流动路径系统,其包括过滤器(上游侧过滤器)59a、阀腔42a、开-关阀51a、压力腔43a、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64a、和出口端口75a。另一方面,从流入管56b中引入的墨水独立地流经包括过滤器(上游侧过滤器)59b、阀腔42b、开-关阀51b、压力腔43b、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64b、和出口端口75b的流动路径系统。在此,本发明具有两个连通路径系统,但是可具有三种或多种流动路径系统。
图4A-4C和图5A-5C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阀腔42a和42b以及压力腔43a和43b等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相对表面上,并且墨水的流动路径系统与图3A和3B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压力控制阀77a和77b以及过滤器59a、59b等的特定结构进行了改变。
图4A是从前侧(一侧)观察的一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侧视图。图4B是从后侧(另一侧)观察的一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侧视图。在这些侧视图中,相应的流动路径清晰地示出,假定连接到单元基底41的前侧和后侧上的薄板件61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在这些附图中,有阴影线的部分表示存在墨水的部分。
如图4A所示,从流入管56a引入的墨水流经由虚线表示的连通凹槽60a和由阴影部分表示的连通凹槽60a,经孔78a,进入位于图4B所示的后侧的含有过滤器的腔58a(过滤器59a),并且进入后侧上的阀腔42a。随后,该墨水从后侧上的阀腔42a经开-关阀51(在图4中未示出)流入在前侧上的压力腔43a。随后,该墨水经含有过滤器的腔63a(下游侧过滤器64a)和流出管74a流出该压力控制阀单元36。
与图4A类似,图5A是从前侧(一侧)观察的另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侧视图。图4B是从后侧(另一侧)观察的另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侧视图。在这些侧视图中,相应的流动路径清晰地示出,假定连接到单元基底41的前侧和后侧上的薄板件61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在这些附图中,有阴影线的部分表示存在墨水的部分。
如图5B所示,从流入管56b引入的墨水流从由阴影部分表示的后侧上的流动路径(入口端口)57b经孔78b进入位于图5A所示的前侧上的含有过滤器的腔58b(过滤器59b),并且进入前侧上的阀腔42b。随后,该墨水从前侧上的阀腔42b经开-关阀51(在图5中未示出)流入在后侧上的压力腔43b。随后,该墨水经连通凹槽76b、含有过滤器的腔63b(下游侧过滤器64b)和流出管74b流出该压力控制阀单元36。
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63b以及(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a和64b布置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下游端附近,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即,如图4A-4C和5A-5C所示,在单元基底41的下部,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a以及含有过滤器的腔63b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b是并排布置的。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63b是分别由单元基底41的前侧和后侧的中空部分形成的。如图4A-4C和5A-5C所示,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a以及含有过滤器的腔63b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b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是重叠的。
这样,由于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a以及含有过滤器的腔63b和(下游侧过滤器)过滤器64b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布置成重叠状态,与含有过滤器的腔63a和63b连通的流出管74a和74b可彼此靠近地布置。这样,可容易地使得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与记录头20的墨水引入口连接。
图4A-4C和5A-5C所示的压力控制阀77a和77b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对角线设置,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似。这样,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后侧上的阀腔42a和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前侧上的阀腔42b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对角线设置。压力腔43a的外圆和压力腔43b的外圆沿单元基底41的厚度方向是重叠的,如图4A-4C和5A-5C所示。这样,压力控制阀77a和77b可彼此靠近地布置,以便可更紧凑地制造压力控制阀单元36。
图6和7是如图4A-4C和5A-5C所示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立体分解图。
接着,参照图8A-12B来描述喷墨单元,其中上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直接与记录头20连接。该喷墨单元由附图标记83表示。在此,图8A是喷墨单元83的截面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83的连接部分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9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83的立体图,图10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83从喷嘴形成表面6a的侧面观察的立体图,图11A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83的分解立体图,图11B是表示在盖盒79的内侧壁上的导向件81的横截示意图,图12A是图8A所示的喷墨单元83从喷嘴形成表面6a的侧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12B是表示凸缘5a与盖盒79的连接状态的示意截面图。
记录头20的内部结构与图19所示的常规记录头120的内部结构相同。此外,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内部结构与图2A-2C和3A-3B所示的结构是相同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的部件。
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外形是平的且大致为长方体。五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以直立状态连接到记录头20的上表面部分20a上。记录头20的上表面部分20a与记录头20的喷嘴形成表面6a面对。图8B示出了连接部分的详细结构。如图8B所示,记录头20的记录头壳体5的上表面部分20a与控制板71连接,从记录头壳体5突出的引入管69a经控制板71的孔71a从控制板71稍微突伸出来。此外,用于密封墨水的填料件72装接到连接部分上位于引入管69a与流出管74a和74b之间。
如图8B所示,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直接与记录头20连接的状态中,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出口端口75a和75b、填料件72的孔72a、和每一流动路径19的墨水引导口69布置成大致同心的位置关系。这样,如图8A和9所示,在记录头20的上表面部分20a上直立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与上表面部分20a的范围(区域)内进行连接。即,在由喷嘴形成表面6a的垂直和横截尺寸限定的区域内,压力控制阀单元36布置成直立状态。
作为使得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与记录头20稳定地连接的方法,金属配合部分设置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与记录头壳体5之间。或者,可采用其它类型的结构,以便代替金属配合。在图8A的示例中,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盖盒79固定到记录头壳体5上。这样,可确保稳定的连接。盖盒79的下部是开放的,而其上部设置有上板79a。从单元基底41突出的流入管56a和56b穿过该上板79a。图11A示出了流入管56a和56b穿过的孔79b。从孔79b突伸出来的流入管56a和56b与墨水供应管35连接。
为了将盖盒79固定到记录头壳体5上,例如,记录头壳体5稳固地装配到盖盒79的开放的下部中。或者,可采用其它任何的连接方法。在图9和12B所示的示例中,窄的凸缘5a设置在记录头壳体5的上部处,类似框架的装配凹槽5b形成在窄的凸缘5a的上表面上,并且盖盒79的开口边缘装配到装配凹槽5b中。凸缘5a的宽度设定为尽可能地小,以便尽可能减小记录头壳体5的外部尺寸。
柔性电缆24的端部连接到控制板71上,并且柔性电缆24沿盖盒79的内表面向上延伸。柔性电缆24的另一端部从设置在上板79a处的缝隙孔79c突伸出来。突伸出来的柔性电缆24适于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80连接。
如图11B所示,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插入到盖盒79中的状态下,为了防止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与盖盒79的相对位置容易被干扰,导向装置81设置在盖盒79的内侧壁上。具体而言,导向装置81是平行盖盒79的内侧壁设置的导向凹槽。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端部在导向凹槽81内可滑动。这样,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在盖盒79中定位在预定位置。
在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集成了两个压力控制阀77。随后,五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连接到记录头20上。这样,十种墨水可供应给记录头20。在该实施例中,使用了八种墨水。这样,盖82装接到剩余的两个流入管56a和56b上,如图8A和11A所示。这样,可防止例如灰尘的杂质进入到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
图13A-13C和图14示出了多个具有上述构形的喷墨单元83组合成的结构(组件)。连接件86通过在大致矩形平板件84的边缘处设置壁板85从而形成。如图13C所示,四个装接开口87形成在连接件86上,每一记录头壳体5的主体装配到每一装接开口中。当多个(四个)喷墨单元83装配到装接开口87中时,由每一记录头壳体5的凸缘5a的下表面形成的连接表面紧密地连接到连接件86的上表面。这样,相应的喷嘴形成表面6a与同一平面对准,如图13B所示。
此外,如图10和12A所示,向下定位的销88设置在凸缘5a中。随后,用于接纳这些销88的定位孔89设置连接件86中。如图13C所示,当定位销88装配到定位孔89中时,相应的喷嘴形成表面6a以预定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定位。
也就是说,如图14所示,形成在每一喷嘴形成表面6a上的喷嘴排1a以预定对准状态进行对准。这样,当沿箭头90所示的主扫描方向进行打印操作时,该打印操作在宽范围L内是有效的。
可采用图13B所示的结构,以便如图13A和14所示地将包括多个喷墨单元83的组件安装到装置主体上。即,记录头部分92成一体地形成在固定于连接件86的臂件91的端部处,并且导向孔93形成在记录头部分92处。导轴14如图1所示地以可滑动的方式穿过该导向孔93。这样,包括四个喷墨单元83和连接件86的该组件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主体上,如图1所示。
接着,以下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操作和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至少两种或多种墨水可独立地受迫流动到一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这样,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数量可以减小。因此,包括较少数量(在以上示例中为五个)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和记录头20的集成单元(上述示例中的喷墨单元83)可紧凑地制成。这还实现了喷墨记录装置的尺寸减小。
此外,由于其中设置有开-关阀51a、51b的阀腔42a、42b形成在单元基底41的相对侧面上,因此包括阀腔42a、42b的结构可由单元基底41的两个侧面形成(加工形成)。即,单元基底41的材料可有效地用于设置多个阀腔42a、42b和开-关阀51a、51b。这有助于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尺寸减小。此外,由于可由单元基底41的两个侧面形成阀腔42a、42b,因此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厚度可制造成较薄。压力控制阀单元36本身的这种尺寸减小对于使得压力控制阀单元36和记录头20的集成单元(喷墨单元83)更紧凑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当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厚度变薄时,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直接与记录头20连接。这样,不再需要常规的连接件(图18所示的连接件40)。这样,从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墨水流出部分即出口端口75a、75b到记录头20的墨水流入部分即墨水引导口69的相应流动路径的长度可缩短。此外,即使当设置多个压力控制阀单元36时,相应流动路径的长度可设定为大致平均的。这样,墨水流动路径的阻力以及相应流动路径的阻力是大致平均的,以便使得喷墨压力也是大致平均。这样,可实现喷墨性能的稳定化。
由于单元基底41形成为平的且大致长方体的形状,并且阀腔42a、42b分别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两个侧面上,因此可使得至少两种或多种墨水流入平且薄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中。这样,每一压力控制阀单元36所需的空间可减小,并且压力控制阀单元36和记录头20的集成单元(83)可制造成更紧凑。
如上所述,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一侧上的阀腔42a(沿单元基底41的侧面方向需要一空间)和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另一侧上的阀腔42b(沿单元基底41的侧面方向同样地需要一空间)布置成沿对角线设置的位置关系。这样,单元基底41的沿垂直和横截方向的尺寸可制造成较小,因此所制造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更紧凑。
此外,由于压力损失较高的下游侧过滤器64a、64b布置在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下游端附近,因此下游侧过滤器64a、64b与记录头20的喷射部分之间的流动路径长度对于相应的流动路径是恒定的。这样,使得相应流动路径之间的喷射特性是一致的。
此外,设置在每一阀腔42a、42b内的开-关阀51a、51b可借助来自压力腔43a、43b侧的驱动操作而打开和关闭,压力腔43a、43b侧与阀腔42a、42b侧面对。来自压力腔43a、43b侧的驱动操作对于开-关阀51a、51b具有适当的作用,以便适当地将压力腔43a、43b中的墨水压力控制成预定压力。即,肯定可实现压力控制阀77a和77b的工作。此外,由于阀腔42a、42b和压力腔43a、43b布置在单元基底41的相对侧面上,压力控制阀77a和77b可更紧凑地制造。
此外,由于圆形阀腔42a、42b的中心与圆形压力腔43a、43b的中心以同心位置关系布置,因此阀腔42a、42b和压力腔43a、43b整体布置在单元基底41中。即,可容易且紧凑地布置成对的阀腔和压力腔。此外,来自压力腔43a、43b侧的驱动力可容易地传递给阀腔42a、42b的开-关阀51a、51b。
成对的阀腔42a和压力腔43a以及成对的阀腔42b和压力腔43b经由设置在其中心部分处的连通孔44彼此连通,并且连通孔44借助阀体47打开和关闭。即,连通孔44、阀体47、阀腔42a(42b)、压力腔43a(43b)等同心地布置。这样,可更稳定地实现打开和关闭阀体47的操作。
此外,由于墨水流入管56a、56b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上部,并且墨水流出管74a、74b设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下部,因此可容易地使得墨水供应管35从墨盒23连接到墨水流入管56a、56b,并且使得记录头20的墨水引导口69连接到墨水流出管74a、74b。特别是,当压力控制阀单元36以直立状态布置在记录头20上时,在单元基底41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流入管56a、56b和流出管74a、74b对于连接到墨水供应管35和记录头20的墨水引导口69而言是非常优选的。这对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尺寸减小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由于设置有上游侧过滤器59a、59b,因此可滤掉墨水中的杂质,以便保持开-关阀51a、51b的正常的阀功能。此外,可防止杂质向下流到记录头20。
此外,阀腔42a、42b和上游侧过滤器59a、59b布置在单元基底41的同一侧上,压力腔43a、43b与下游侧过滤器64a、64b布置在单元基底41的与阀腔42a、42b面对的同一侧上。这样,可简化流动路径结构,以避免无益的流动路径结构。此外,由于单元基底41的两侧均被有效地利用,因此该结构可制造成较薄。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压电振动件是参照垂直振动模式的压电振动件来描述的。然而,可使用偏转(弯曲)振动模式的压电振动件。此外,尽管记录头壳体5设置有凸缘5a,但是也可采用没有凸缘5a的任何其它的结构。
上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不仅可集成到记录头20上,而且还可集成到具有包含墨水部分232的墨盒231中,如图15所示。如图15所示的具有压力控制阀单元36的墨盒231也是希望获得保护的。这种墨盒231是用于两种颜色的墨水的墨盒。
此外,上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36可集成到这样的墨盒331中,该墨盒具有:包含墨水部分332、连接管333、和外部容器334。图16所示的墨盒331也是用于两种颜色的墨水的墨盒。此外,没有包含墨水部分332并且压力控制阀单元36直接连接到连接管333的墨盒也是希望获得保护的。
以上描述了喷墨记录装置。然而,本发明旨在广泛地应用于普通的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可以是胶、指甲油、用于形成电路的导电液体(液体金属)等,以便代替墨水。此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制造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滤色器的装置、在形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或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中所使用的喷射电极材料的装置、以及在制造生物芯片等中所使用的喷射有机液体的装置。

Claims (18)

1.一种压力控制阀单元,其包括:
单元基底;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第一阀腔,以便形成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阀腔,以便形成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设置在该第一阀腔中的第一开-关阀;和
设置在该第二阀腔中的第二开-关阀,
其中,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彼此独立地形成,和
流入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和流入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液体的压力彼此独立地控制成相应的预定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阀腔由该单元基底的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和
该第二阀腔由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单元基底形成为平且大致长方体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阀腔和该第二阀腔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对角线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一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一下游侧过滤器,该第一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一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一阀腔的下游侧上,
第二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二下游侧过滤器,该第二包含下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二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二阀腔的下游侧上,
该第一下游侧过滤器和该第二下游侧过滤器位于该单元基底的下端附近。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第一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第一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第一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和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第二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第二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其中,第一压力腔经由第一开-关阀与该第一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第一阀腔经由该第一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和
第二压力腔经由第二开-关阀与该第二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第二阀腔经由该第二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压力腔由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和
该第二压力腔由该单元基底的一侧的表面和薄板件限定。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一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和
该第二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一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第一连通孔连通,
第一阀体插入穿过该第一连通孔,
该第一阀体适于用作该第一开-关阀,
该第二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第二连通孔连通,
第二阀体插入穿过该第二连通孔,和
该第二阀体适于用作该第二开-关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阀体由设置在第一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和
该第二阀体由设置在第二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
11.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压力腔和该第二压力腔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部分地重叠。
12.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一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一上游侧过滤器,该第一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一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一阀腔的上游侧上,
第二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包含第二上游侧过滤器,该第二包含上游侧过滤器的腔设置在第二液体流动路径中位于该第二阀腔的上游侧上,
该第一上游侧过滤器和该第二上游侧过滤器位于该单元基底的上端附近。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入口部分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入口部分设置该单元基底的上端,和
该第一流体流动路径的出口部分和该第二液体流动路径的出口部分设置该单元基底的下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单元基底的前表面、后表面、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均是基本上平的。
15.一种压力控制阀单元,其包括:
单元基底;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一侧上的阀腔,以便形成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设置在该阀腔中的开-关阀;和
设置在该单元基底的另一侧上的压力腔,以便在相对于该阀腔的下游侧上形成该液体流动路径的一部分,
其中,该压力腔经由该开-关阀与该阀腔连通,并且适于将从该阀腔经由该开-关阀引入的液体的压力控制为预定压力,
该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的位置关系布置成使得它们沿该单元基底的厚度方向重叠,
该阀腔的中心部分和该压力腔的中心部分经由连通孔连通,
阀体插入穿过该连通孔,
该阀体适于用作该开-关阀,和
该阀体有设置该阀腔内的片簧来支承。
16.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
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液体供应源;和
使得借助该压力控制阀单元控制为预定压力的该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头。
17.一种液体盒体,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和
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液体包含部分。
18.一种带有外部容器的液体盒体,其包括: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单元;和
将液体引入到该压力控制阀单元中的外部容器。
CNB2005800039744A 2004-02-03 2005-01-31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04716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6722/2004 2004-02-03
JP2004026722 2004-0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4039A true CN1914039A (zh) 2007-02-14
CN100471678C CN100471678C (zh) 2009-03-25

Family

ID=3483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039744A Active CN100471678C (zh) 2004-02-03 2005-01-31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56362B2 (zh)
EP (1) EP1712365A4 (zh)
JP (1) JP4670642B2 (zh)
CN (1) CN100471678C (zh)
TW (1) TWI274120B (zh)
WO (1) WO20050752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597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339857A (zh) * 2013-08-09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6256546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9349A1 (en) * 2007-10-16 2009-04-2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with selectively isolatable pump
JP2010142748A (ja) * 2008-12-19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組み込んだ圧力調整弁
JP5608975B2 (ja) * 2008-12-19 2014-10-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組み込んだ圧力調整弁
JP2011110851A (ja) * 2009-11-27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循環システム
JP2011110853A (ja) * 2009-11-27 2011-06-09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循環システム
JP5590303B2 (ja) * 2010-03-30 2014-09-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488314B2 (ja) * 2010-08-03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17381B2 (ja) * 2010-08-31 2015-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BR112013009450B1 (pt) * 2010-10-19 2020-1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ódulo de impressão, método e sistema de impressão
JP5942410B2 (ja) * 2011-12-14 2016-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バルブ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バル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123987B2 (ja) * 2013-01-16 2017-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背圧制御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58928B2 (ja) * 2014-03-28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制御方法
JP6497967B2 (ja) * 2014-04-30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537298B2 (ja) * 2014-04-30 2019-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力調整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9855762B2 (en) * 2014-05-16 2018-01-02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Damper and ink circulation method
JP6384655B2 (ja) * 2014-06-10 2018-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84656B2 (ja) * 2014-06-10 2018-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839209B2 (ja) * 2014-07-31 2016-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部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58469B2 (ja) * 2014-12-02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CN107020818B (zh) 2016-02-02 2020-05-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单元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20170217199A1 (en) * 2016-02-02 2017-08-0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ow path structure, liquid ejecting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949589B2 (ja) 2017-07-05 2021-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047397B2 (ja) * 2018-01-22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JP2020138423A (ja) * 2019-02-28 2020-09-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57488A (en) * 1956-09-21 1960-10-25 United Aircraft Corp Pressure regulating system
US3775030A (en) * 1971-12-01 1973-11-27 Wanner Engineering Diaphragm pump
JPS5677156A (en) * 1979-11-28 1981-06-25 Ricoh Co Ltd Ink jet recorder
DE3032243C2 (de) * 1980-08-27 1983-05-05 Filterwerk Mann & Hummel Gmbh, 7140 Ludwigsburg Druckregelventil für den Einbau in eine Entlüftungsleit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4403227A (en) * 1981-10-08 1983-09-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evaporation in an ink recirculation system
JPS63280648A (ja) * 1987-05-12 1988-11-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エツトヘツド
JPH01150549A (ja) * 1987-12-08 1989-06-13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流路の気泡検出装置
US5518331A (en) * 1993-04-15 1996-05-21 Storelic Ag Refillable ink pen
US5777647A (en) * 1994-10-31 1998-07-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ide-loaded pressure regulated free-ink ink-jet pen
US5966155A (en) * 1994-10-31 1999-10-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system with off-axis ink supply having ink path which does not extend above print cartridge
US6084617A (en) * 1995-10-31 2000-07-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Narrow body inkjet print cartridge having parallel configuration of internal components
JPH09256418A (ja) * 1996-03-21 1997-09-3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圧力制御回路及びブレーキ装置
US5737001A (en) * 1996-07-02 1998-04-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essure regulating apparatus for ink delivered to an ink-jet print head
US5923353A (en) * 1996-09-23 1999-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ail-safe, backup valve in a pressurized ink delivery apparatus
US6026849A (en) * 1998-06-01 2000-02-22 Thordarson; Petur High pressure regulated flow controller
CN1184076C (zh) * 2000-02-16 2005-01-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JP3491145B2 (ja) 2000-02-21 2004-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AU2002211821A1 (en) * 2000-09-27 2002-04-08 Cobe Cardiovascular, Inc.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a blood perfusion system
PT1199178E (pt) * 2000-10-20 2008-07-22 Seiko Epson Corp Cartucho de tinta para dispositivo de gravação a jacto de tinta
US6508545B2 (en) * 2000-12-22 2003-01-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to an ink jet print head
JP3930271B2 (ja) * 2001-02-02 2007-06-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ジックプレート
JP4737891B2 (ja) * 2001-09-04 2011-08-0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ロジックプレート
JP3800995B2 (ja) * 2001-06-26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729856B2 (en) * 2001-10-09 2004-05-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statically actuated pump with elastic restoring forces
DE60235105D1 (de) * 2001-11-12 2010-03-04 Seiko Epson Corp Flüssigkeitsinjektionsvorrichtu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597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15974B (zh) * 2011-01-31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4339857A (zh) * 2013-08-09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6256546A (zh) * 2015-06-16 2016-12-28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滴喷出装置及液体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75202A1 (ja) 2005-08-18
JP4670642B2 (ja) 2011-04-13
EP1712365A1 (en) 2006-10-18
EP1712365A4 (en) 2010-05-19
CN100471678C (zh) 2009-03-25
TWI274120B (en) 2007-02-21
JPWO2005075202A1 (ja) 2007-10-11
TW200535360A (en) 2005-11-01
US20070182792A1 (en) 2007-08-09
US7556362B2 (en) 2009-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4039A (zh)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199801C (zh) 液体容器及喷墨盒
CN1119247C (zh) 一种盛装液体的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00351090C (zh) 液体容器,形成液体容器用构件和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
CN1260067C (zh) 待喷液体的容器
CN2601172Y (zh) 墨盒
CN1198729C (zh)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CN1261304C (zh) 墨水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CN1281417C (zh) 液体容器、液体使用装置、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墨盒
CN1184076C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150091C (zh) 打印机用墨盒
CN1663803A (zh)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CN2703648Y (zh) 墨盒
CN1626350A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623777A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
CN1579784A (zh) 液体容器
CN1750935A (zh)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压力调节器、承载架、液体喷射设备
JP200521922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297406C (zh)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
CN101058262A (zh) 液体容器
CN1700987A (zh) 记录头、承载架和成像设备
CN1695950A (zh) 液体供给部件、喷射装置、输送管及其制造、安装方法
CN101058260A (zh) 液体容器
CN1723130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919611A (zh)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