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3803A -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63803A CN1663803A CN200510053129XA CN200510053129A CN1663803A CN 1663803 A CN1663803 A CN 1663803A CN 200510053129X A CN200510053129X A CN 200510053129XA CN 200510053129 A CN200510053129 A CN 200510053129A CN 1663803 A CN1663803 A CN 16638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area
- seal
- opening
- print cartri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出通道,存储在墨容器中的墨经过墨流出通道流出;一个空气连通通道,它与空气连通;一个墨流入通道,使得墨通过墨流入通道能够流入墨容器;一个墨阀,它打开和关闭墨流出通道,一个空气阀,它打开和关闭空气连通通道,和一个弹性件,它密封墨流入通道。一种向墨盒中充墨的方法包括减小墨容器中的压力。该方法还包括准备充墨:把用来充墨的管穿过弹性件插入,使得设在管上的墨出口的位置比弹性件更靠近墨容器。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管向墨容器中充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盒和向墨盒中充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从喷嘴向记录纸张喷墨来执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可以设有墨盒。通常在墨使用完后用新墨盒更换该墨盒并将该墨盒丢弃。利用这样的墨盒能够很容易给喷墨打印机补充墨。但是,每次墨用完后就丢弃用完的墨盒会导致增加运行成本的问题。因此,日本专利No.3453562披露了一种在用完墨的墨盒壁上钻孔并且通过孔把墨重新充入墨盒中的方法。
墨盒形成有墨室,它存储例如用墨注射器从外部引入的墨。日本待决专利公开No.2003-305865披露了这样一种墨盒,其中合成橡胶塞部件连接到形成了充墨孔的充墨部分上。为了充墨,把墨注射器的注射针插入穿过塞部件,并且通过注射针把墨引入墨盒。在把注射针从塞部件中拔出时,插入注射针时在塞部件中产生的孔利用塞部件的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关闭。
发明内容
根据日本专利No.3453562中披露的技术,在墨盒侧壁上钻孔,通过孔把墨充入墨盒,接着在充墨完毕后密封孔。如果钻孔或密封不正确,墨就会从孔中泄漏出来。因此需要很小心地进行这些过程,而且对用户而言很麻烦。
考虑到该公开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进行把墨充入墨盒的方法。
另外,在日本待决专利公开No.2003-305865中披露的墨盒中,按照插入针的方式,把针插入塞部件中时在塞部件中产生的孔只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可能不能理想地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墨可能从孔中泄露出来或者空气和杂质可能通过孔进入墨中。特别是当有必要在墨盒中除了插入注射针外还要插入另一根例如脱气用的针时,这些针可能插入塞部件类似的一些位置,从而产生一个相对较大的孔。只利用塞部件的弹性就难以密封这种较大的孔。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墨盒,它能够可靠地密封当把针插入塞部件中以充墨时在塞部件中产生的孔,还提供一种把墨充入墨盒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降低墨容器中的压力,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和使得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被抽入墨容器中。
因此无需更改墨盒就能够很容易地给墨容器充墨。另外,可以把墨反复提供给墨容器,这样就能够重新使用墨盒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打开空气连通通道使得墨容器和墨盒外部之间连通;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和将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引入墨容器中。
因此无需更改墨盒就能够很容易地给墨容器充墨。另外,可以把墨反复提供给墨容器,这样就能够重新使用墨盒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
优选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利用这种结构,孔能够可靠地利用密封件内固有的弹性力封闭。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供墨管之前把密封件从第一区域移动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中。
利用这些步骤,密封件能够与和墨容器连通的墨流入通道的第一开口紧密接触。另外,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引入。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把供墨管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并且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优选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一个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多次把管插入密封件并且密封件变得疲劳,仍然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定位墨盒使得当把墨引入墨容器时能够防止墨流入连通通道。
优选打开连通通道包括打开一个位于墨盒体中的空气连通室中的阀。
优选打开连通通道包括打开一个位于墨盒体中的墨流出室中的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将空气连通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第一区域中;和将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引入墨容器中。
因此无需更改墨盒就能够很容易地给墨容器充墨。另外,可以把墨反复提供给墨容器,这样就能够重新使用墨盒并且降低运行成本。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之前把密封件从第一区域移动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中。
利用这些步骤,密封件能够与和墨容器连通的墨流入通道的第一开口紧密接触。另外,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引入。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把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并且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优选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一个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空气连通管或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多次把管插入密封件并且密封件变得疲劳,仍然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
优选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利用这种结构,孔能够可靠地利用密封件内固有的弹性力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把密封件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和把墨送入墨流入通道,墨经过第一开口进入墨容器。
因此无需更改墨盒就能够很容易地给墨容器充墨。另外,可以把墨反复提供给墨容器,这样就能够重新使用墨盒并且降低运行成本。
优选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把密封件重新放入墨流入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墨流入通道包括靠近第一端的第一区域和靠近第二端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的直径比第二区域具有的直径小;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把密封件放置在墨流入通道的第二区域中;打开墨容器和墨盒外部之间的空气连通通道;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第一区域中;经过供墨管把墨引入到墨容器中;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供墨管;和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
因此无需更改墨盒就能够很容易地给墨容器充墨。另外,可以把墨反复提供给墨容器,这样就能够重新使用墨盒并且降低运行成本。
优选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多次把管插入密封件并且密封件变得疲劳,仍然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
优选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利用这种结构,孔能够可靠地利用密封件内固有的弹性力封闭。
优选第一区域具有截锥形并且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第一区域中使得它接触墨流入通道与第二开口相对的一个端表面。
因此,当密封件接触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端表面时,能够利用密封件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盒,包括:一个墨盒体;一个墨容器,它形成在墨盒体中用来存储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形成在墨盒体中用来对墨盒进行填充。墨流入通道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并且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墨流入通道包括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和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并且第一区域具有的直径比第二区域的直径小。
在一个这样的墨盒中,把具有弹性的密封件施加力地装配到墨流入通道中。当穿过密封件把墨注射器的针插入时,墨经过注射器针引入墨容器。因此,当充墨后把注射器针从密封件中取出时,密封件力配合到墨流入通道中直到它位于第一区域,从而增加了墨流入通道作用在密封件上的压力。这样能够可靠地封闭在插入注射器针时穿过密封件形成的通孔。
优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使得该区域在靠近第二开口的端部具有比靠近第一开口的端部大的直径。
优选墨盒进一步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包括一个台阶部分。
因此,通过在充墨后把注射针从密封件中取出,把弹性件力装配到墨流入通道中直到使之位于比台阶部分更靠近墨容器的部分,这样就增加了墨流入通道作用在弹性件上的压力。因此能够可靠地封闭在插入注射针时穿过弹性件形成的通孔。
优选第一区域和台阶部分之间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区域和台阶部分之间的第二夹角是钝角。
因此,当充墨后把注射针从密封件中去除,并且把密封件力装配到墨流入通道中使之从第二区域到第一区域中,作用在密封件上的阻力变得相对较小,因此便于力装配操作。
优选第二开口被分隔成多个开口。
因此,当需要向墨盒中插入注射针和另外一根针(如用来脱气的针)时,可以从各个分隔开的入口插入这些针,从而避免形成较大的通孔。另外,可以避免密封件从墨流入通道中脱落。
优选墨流入通道包括一个侧壁和一个端表面,第一区域形成为截锥形,并且第一开口设在侧壁上靠近端表面的位置。
因此,当密封件与第一区域中的端表面接触时,密封件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另外,由于第一开口设在侧壁上靠近端表面的位置,把针插入密封件时形成的通孔和第一开口在密封件的平面图中彼此分开。因此,当密封件力装配到墨流入通道的端表面时,不论通孔的尺寸是多大,密封件都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开口。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墨盒的喷墨打印机,对其中的墨盒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
图2A是图1中墨盒的平面图;
图2B是图1中墨盒的左侧视图;
图2C是图1中墨盒的底视图;
图3是从下面观察时图1中墨盒的透视图;
图4是沿图2B中线IV-IV的剖视图;
图5A是图4中所示供墨阀的剖视图,其中供墨阀处于关闭状态;
图5B是图4中所示供墨阀的剖视图,其中供墨阀处于打开状态;
图6是图4中所示阀体的透视图;
图7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8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9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0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1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2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3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4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5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6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7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8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19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20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21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22是剖视图,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充墨方法中墨盒的状态;
图23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到第五个实施例的墨盒的一个变体;
图24是图23中圆围绕起来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5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墨盒的平面图;
图25B是墨盒的左侧视图;
图25C是墨盒的底视图;
图26是从下面观察时墨盒的透视图;
图27是沿图25B中线IV-IV的剖视图;
图28是图27中点划线围绕起来的圆形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9A是剖视图,示出了把塞部件力配合到大直径孔中的充墨过程;
图29B是剖视图,示出了插入注射针的充墨过程;
图29C是剖视图,示出了插入通气针的充墨过程;
图29D是剖视图,示出了移去通气针的充墨过程;
图29E是剖视图,示出了把塞部件力配合到小直径孔中的充墨过程;
图30A是根据第六个实施例一个变体的充墨孔的剖视图,其中充墨孔具有形成为截锥形的大直径孔;和
图30B是根据第六个实施例一个变体的充墨孔的剖视图,其中充墨孔具有形成为截锥形的小直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个实施例是把本发明应用到能够连接到能够喷射四种颜色墨的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上。
下面描述这种喷墨打印机。
如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喷墨头2、四个保持器4(4a,4b,4c,4d)、滑架移动机构5、输送机构6和清洗装置7。喷墨头2具有向记录纸张P上喷射青色(C)、黄色(Y)、洋红色(M)和黑色(K)四种颜色墨的喷嘴2a;四个保持器4(4a,4b,4c,4d)中安装了四个墨盒(3a,3b,3c,3d),四个墨盒(3a,3b,3c,3d)分别包含四种颜色墨中的一种;滑架移动机构5在一个方向上(在垂直于附图纸张的方向上)沿着导轨9直线往复移动喷墨头2;输送机构6在垂直于喷墨头2的移动方向和平行于喷墨头2喷墨表面的方向上输送记录纸张P;清洗装置7抽吸留在喷墨头2中的气泡和高粘性的墨。
在喷墨打印机1中,滑架移动机构5在垂直于图1纸张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喷墨头2,同时输送机构6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输送纸张P。与此同时,墨从安装在保持器4中的墨盒3通过供应管10提供给喷墨头2的喷嘴2a,并且墨从喷嘴2a喷向记录纸张P,从而在记录纸张P上执行打印。
清洗装置7包括清洗帽11和抽吸泵7a。清洗帽11能够在靠近或远离喷墨表面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可拆装地连接到喷墨头2上,从而覆盖喷墨表面。抽吸泵7a从喷嘴2a中抽吸墨。当喷墨头2位于喷墨头2能够在记录纸张P上打印的可打印区域之外时,清洗装置7能够利用抽吸泵7a从喷嘴2a中抽吸喷墨头2中滞留的气泡或易挥发成分蒸发后粘性变高的墨。
四个保持器4a到4d排成一行,并且与分别存储青色、黄色、洋红色和黑色墨的每个相应的墨盒3a到3d连接。抽墨管12和空气引导管13(图4)放置在每个保持器4底部,从而与墨盒3的供墨阀21和空气连通阀22对应。保持器4还设有探测墨盒3中剩余墨量(墨水平面)的光学传感器14。传感器14具有光发射部分14a和光接收部分14b,它们以彼此面对面的关系定位在相同的高度,从而把墨盒3夹在它们之间。传感器14探测设在墨盒3中的遮光机构23是否遮住了从光发射部分14a发出的光,并且把探测结果输出到控制整个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装置(未示出)。
下面描述墨盒3。由于墨盒3a-3d除了含有不同颜色的墨外,它们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结构和运行方式,因此针对一个墨盒进行下面的描述。
如图2到4所示,墨盒3设有墨盒体20、供墨阀(墨阀)21、空气连通阀(空气阀)22、遮光机构23和帽24。墨盒体20其中含墨。供墨阀(墨阀)21能够打开和关闭供墨通道,墨盒体20内的墨通过供墨通道提供给喷墨头2。空气连通阀(空气阀)22能够打开和关闭空气引导通道,空气通过引导通道从外部引入墨盒体20。遮光机构23阻碍从探测墨水平面的传感器14的光发射部分14a发出的光。帽24覆盖墨盒体20的下端部分。
墨盒体20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4所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分隔壁30与墨盒体20内部整体形成。分隔壁30把墨盒体20的内部空间分成形成于分隔壁30上的墨室(墨容器)31和形成于分隔壁30下的两个阀室(墨流出通道)32和(空气连通通道)33。墨室31中存储一种颜色的墨。阀室32、33分别容纳供墨阀21和空气连通阀22。
如图2B所示,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34形成在墨盒体20的一侧关于其高度方向的中心部分。遮光机构23的遮光板60放置在伸出部分34限定的空间中。在墨盒3安装到保持器4上后,伸出部分34夹在传感器14的光发射部分14a和光接收部分14b之间。在墨盒体20的上端部分焊接了盖件35,从而盖件35关闭墨盒体20中的墨室31。
如图4所示,用来把墨引入墨盒3的墨室31中的充墨孔(墨流入通道)36形成在两个阀室32、33之间。充墨孔36经过上部开口36a与墨盒体20中的墨室31连通,并且经过下部开口36b与外部连通。合成橡胶塞部件(密封件)37通过施加力装配到充墨孔36上端中。塞部件37是管状的,在它的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
向下伸出的管状部分38与形成了容纳供墨阀21的阀室32顶部的一部分分隔壁30整体形成。在管状部分38的下端设有薄膜部分39,它封闭了形成在管状部分38中的通道。分别向上和向下伸出的管状部分40、41与形成了容纳空气连通阀22的阀室33的顶部的分隔壁30整体形成。在下部管状部分41的下端设有薄膜部分42,它封闭形成在管状部分40、41中的通道。在管状部分40的上端设有管件43,它延伸到墨室31的上端。
如图4、5A和5B所示,供墨阀21包括阀套45和阀体46。阀套45由合成橡胶制成,大致形成为管状并且具有弹性。阀体46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容纳在阀套45内。阀套45包括推压部分47、阀座48和接合部分49,以该次序从上端(墨室31侧)依次布置它们并且它们整体形成。
阀体46的底表面接触阀座48的顶表面(面对墨室31的端表面)。沿垂直方向延伸的通孔48a形成在阀座48的大致中心轴线处。接合部分49具有引导孔49a,它与通孔48a连通并且向下延伸。引导孔49a所具有的形状使得它的直径向着底端变大。围绕引导孔49a形成了圆形槽49b。圆形槽49b允许形成了引导孔49a的壁部弹性变形并且很容易朝向引导孔49a直径变大的方向变形。因此,当抽墨管12插入引导孔49a时,改善了抽墨管12和引导孔49a之间的密封配合,从而尽可能避免墨泄露。即使抽墨管12倾斜地或不完全地插入引导孔49a,由于形成了引导孔49a的壁部在朝向引导孔49a直径变大的方向上变形,抽墨管12能够可靠地插入引导孔49a中。
推压部件47具有侧壁部分47a和延伸部分47b。侧壁部分47a从阀座48的外表面朝向墨室31向上延伸。延伸部分47b与侧壁部分47a整体形成并且从侧壁部分47a的上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延伸部分47b的底表面与阀体46接触,并且利用侧壁部分47a和延伸部分47b的弹性力向下推阀体46。另外,在延伸部分47b的内侧上形成了开口47c,从而整体形成的侧壁部分47a和延伸部分47b很容易变形。
如图5A、5B和6所示,阀体46具有底部50、阀侧壁部分51和刺破部分52。底部50与阀座48接触。阀侧壁部分51形成为管状并且从阀侧壁部分51朝向墨室31向上延伸。刺破部分52从底部50的中心向墨室31伸出得比阀侧壁部分51高。
向阀座48伸出的环形伸出部分50a形成在底部50的底表面(面对阀座48的端表面)上。在推压部件47把阀体46推向阀座48的状态下,环形伸出部分50a与阀座48顶表面接触,阀体46关闭阀座48的通孔48a,并且也关闭了供墨通道。另外,在环形伸出部分50a的外侧和阀侧壁部分51的内侧之间的底部50上等间距形成了多个通道(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是八个通道)53。通道53提供阀体46上面的上部空间和阀体46下面的下部空间之间的连通。
如图5A、5B和6所示,刺破部分52由四个板状件52a、52b、52c、52d组成,在平面图中它们形成为十字形,并且相对于底部50的大致中心部分保持竖直。在四个板状件52a-52d之间形成了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槽54。如图4所示,刺破部分52经过延伸部分47b内侧上的开口47c向上伸出使得刺破部分52的端部所处的位置比图4所示的薄膜部分39略低。
当把墨盒3安装到保持器4上时,抽墨管12插入引导孔49a。抽墨管12的尖端抵抗推压部件47的推压力向上压阀体46。因此,阀体46在使得推压部件47变形的同时向上移动,并且环形伸出部分50a离开阀座48。这时,如图4和5B所示,向上移动的阀体46的刺破部分52的尖端刺破薄膜部分39,因此,墨室31中的墨经过管状部分38中的通道流入阀室32。墨也从抽墨管12经过阀体46的通道53提供给喷墨打印机1。
类似于图5A和5B示出的供墨阀21的情况,空气连通阀22也包括阀套45和容纳在阀套45中的阀体46。即空气连通阀22也构造为由推压部件47向下推动阀体46与阀套45的阀座48紧密接触,从而关闭通孔48a。当墨盒3安装到保持器4上时,空气引导管13插入形成在阀套45中的引导孔49a,阀体46向上移动,并且刺破部分52刺破管状部分41的薄膜部分42。随后空气经过阀体46的通道53从空气引导管13流入阀室33,并且把空气引导到墨室31的上部。
如图4所示,遮光机构23放置在墨室31的下部,并且遮光机构23包括遮光板60、空心浮子61、连接遮光板60和浮子61的连接件62、以及放置在分隔壁30的上面并且可转动地支撑连接件62的支架63。连接件62在其两端设有遮光板60和浮子61。连接件62设置在平行于图4纸张的垂直平面中使得它绕支架63中心点转动。
遮光板60是与垂直平面平行并且具有预定面积的薄板。当墨盒3安装到保持器4上时,光发射部分14a和光接收部分14b达到与形成在墨盒体20侧壁部分处的伸出部分34相同的高度。当遮光板60位于伸出部分34限定的空间中时,遮光板60切断从传感器14的光发射部分14a发出并且穿过墨盒体20的透明壁部分和墨室31中的墨的光。浮子61为空心件,它内部充满空气,并且它的比重小于墨室31中的墨的比重。
因此,当墨室31中的墨水平面较高并且设在连接件62一端的浮子61完全处于墨中时,浮子61漂浮在墨中,设在连接件62另一端的遮光板60位于伸出部分34中切断光发射部分14a发出的光的位置(图4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反之,当墨水平面降低并且一部分浮子61开始从墨水平面处暴露出来时,作用在浮子61上的浮力变小,浮子61下降。这时,遮光板60移动到比伸出部分34高的位置,在该位置遮光板60不切断来自光发射部分14a的光(图4中的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因此,来自光发射部分14a的光没有被遮光板60切断,它穿过墨室31中的墨并且被光接收部分14b接收。这样传感器14就探测到墨水平面较低。
如图2到4所示,帽24利用例如超声焊接固定到墨盒体20上,同时覆盖住墨盒体20的下端部分。在帽24的底部与供墨阀21和空气连通阀22对应的位置形成了两个向下伸出的环形伸出部分65。当把墨盒3放置在如桌子上时,由于具有环形伸出部分65,供墨阀21或空气连通阀22通口附近的墨就不大可能粘到桌子的表面上。
下面参考图7到11描述当墨用完墨室31变空时把墨充入墨盒3的方法。如图7所示,从保持器4上把墨室31变空的墨盒3取下。为防止向墨室31中充墨时墨通过管件43流入阀室33,在放置墨盒3时使得管件43与墨室31连通的开口向上。然后如图8所示,把另外准备的通气管13a在箭头101的方向插入空气连通阀22的引导孔49a中,从而打开空气连通阀22。然后,把其位置密封充墨孔36开口36a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2的方向上与开口36a分离并且放置在靠近开口36b的位置。
如图9所示,把墨注射器(未示出)的注射针75(供墨管)在箭头103的方向插入塞部件37使得注射针75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顶表面暴露出来。这时,应该把注射针75插入直到靠近注射针75尖端形成的墨出口75a位于朝向墨室31完全穿过塞部件37的位置。即墨出口75a应该比塞部件37更靠近墨室31。然后操作墨注射器从而把墨引入墨盒体20。如图10所示,引入的墨穿过塞部件37上面的注射针75内部并且从墨出口75a排到充墨孔36中。另外,引入的墨从充墨孔36的开口36a流入墨室31(在箭头104的方向)。这时,如箭头105所示,通过空气连通阀22和通气管13a把墨室31中与引入墨量对应的空气排到外部。当墨充入墨室31中时,停止墨注射器进行的充墨。引入的墨量优选为足以使得墨到达接近墨室31中的管件43的开口但不高于管件43开口的水平面的量(即使在重新密封墨盒时墨水平面增高)。
如图11所示,把注射针75从塞部件37中拔出。这时,利用塞部件37自身具有的弹力封闭在插入注射针75后在塞部件37中形成的通孔。随后,靠近开口36b放置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6的方向向上移动到充墨孔36的上端从而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当完成对开口36a的密封后,从空气连通阀22的引导孔49a中拔出通气管13a,封闭空气连通阀22,并且完成充墨。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无须更改墨盒体20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墨室31。另外,能够反复把墨提供给墨盒体20,这样就重新利用墨盒体20并且降低运行成本。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塞部件37与开口36a分开,这样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相对于塞部件37更靠近墨室31的充墨孔36中。
根据第一个实施例,塞部件37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并且墨注射器的注射针75从塞部件37的顶表面暴露出来。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多次把注射针75插入塞部件37并且塞部件37的顶端表面和底端表面变得疲劳,也能够避免墨在塞部件37不会疲劳的周边侧表面处从充墨孔36中泄漏出来。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增加充墨次数,同时也能降低运行成本。
在塞部件37的密封完成后进行通气管13a的取出。因此,不会发生与重新密封相关的压力增加,就不会出现可能会不利地影响喷嘴2a处墨弯月面形成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稳定供墨。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只有向墨盒充墨的方法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应该注意对于墨盒3中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参考图12到14描述当墨用完并且墨室31变空时把墨注入墨盒3的方法。如图12所示,把墨室31变空的墨盒3从保持器4上移去。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情况,放置墨盒3使得管件43与墨室31连通的开口朝上。把泵管91a的一端在箭头101A的方向插入空气连通阀22的引导孔49a,从而打开空气连通阀22,泵管91a的另一端与泵91连接。然后,把其位置密封充墨孔36开口36a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2A的方向上与开口36a分离并且放置在靠近开口36b的位置。使用泵91抽吸墨室31中的空气直到压力降低到规定值。完成墨室31的压力降低后,把泵管91a从引导孔49a中拔出。
如图13所示,把与用来充墨的墨容器(未示出)连接的注射针75A在箭头103A的方向插入塞部件37使得注射针75A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顶表面暴露出来。这时,应该把注射针75A插入直到靠近注射针75A尖端形成的墨出口75aA位于朝向墨室31完全穿过塞部件37的位置。由于墨室31处于减压状态,墨容器中用来充墨的墨穿过塞部件37上面的注射针75A内部并且从墨出口75aA排到充墨孔36中。另外,引入的墨从充墨孔36的开口36a流入墨室31(在箭头104A的方向)。当墨室31中充满墨时,墨室中的压力到达规定值并且停止充墨。在该实施例中,停止充墨时墨室31保持在负压。
然后,把注射针75A从塞部件37中拔出。这时,利用塞部件37自身具有的弹力封闭在插入注射针75A后在塞部件37中形成的通孔。随后,靠近开口36b放置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6的方向向上移动到充墨孔36的上端从而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这样就完成充墨。
根据第二个实施例,无须改变墨盒体20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墨室31。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墨室31保持在负压的同时停止充墨。因此,能够控制墨中存在的空气,并且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喷墨性能。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只有向墨盒充墨的方法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应该注意对于墨盒3中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参考图15到19描述当墨用完墨室31变空时把墨充入墨盒3的方法。如图15所示,从保持器4上把墨室31变空的墨盒3取下。为防止向墨室31中充墨时墨流入阀室32,在放置取下的墨盒3时使得阀室32向上(放置步骤)。如图16所示,把另外准备的通气管13aB在箭头101B的方向插入供墨阀21的引导孔49a中,从而供墨阀21打开。然后,把其位置密封充墨孔36开口36a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2B的方向上与开口36a分离并且放置在靠近开口36b的位置。
如图17所示,把墨注射器(未示出)的注射针75在箭头103B的方向插入塞部件37使得注射针75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底表面暴露出来。这时,应该把注射针75插入直到靠近注射针75尖端形成的墨出口75a位于朝向墨室31完全穿过塞部件37的位置。即墨出口75a应该比塞部件37更靠近墨室31。然后操作墨注射器从而把墨引入墨室31。如图18所示,引入的墨穿过塞部件37上面的注射针75内部并且从墨出口75a排到充墨孔36中。另外,引入的墨从充墨孔36的开口36a流入墨室31(在箭头104B的方向)。这时,如箭头105B所示,墨室31中与引入墨量对应的空气通过供墨阀21排到外部。当墨充入墨室31中时,停止墨注射器进行的充墨。
如图19所示,把注射针75从塞部件37中拔出。这时,利用塞部件37自身具有的弹力封闭在插入注射针75后在塞部件37中形成的通孔。随后,靠近开口36b放置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6B的方向向下移动到充墨孔36的下端从而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当完成对开口36a的密封后,从供墨阀21的引导孔49a中拔出通气管13aB,封闭供墨阀21,并且完成充墨。
根据第三个实施例,无须更改墨盒体20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墨室31。在第三个实施例中,把与通过通气管13aB排到外部的空气量对应的墨引入。因此,几乎墨室31的整个容积都能充满墨,所以充墨效率很高。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只有向墨盒充墨的方法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应该注意对于墨盒3中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参考图20到21描述当墨用完墨室31变空时把墨充入墨盒3的方法。如图20所示,从保持器4上把墨室31变空的墨盒3取下。为防止向墨室31中充墨时墨流入充墨孔36,在放置取下的墨盒3时使得充墨孔36的开口36a向上。如图20所示,把其位置密封充墨孔36开口36a的塞部件37在箭头102C的方向上与开口36a分离并且放置在靠近开口36b的位置。
把用来与空气连通的通气针(空气连通管)13C在箭头101C的方向插入塞部件37使得通气针13C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底表面暴露出来。这时,应该把通气针13C插入直到靠近通气针13C尖端形成的连通孔13aC位于朝向墨室31完全穿过塞部件37的位置。即墨出口75a应该比塞部件37更靠近墨室31。另外,把墨注射器(未示出)的注射针75插入塞部件37使得注射针75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上暴露出来。这时,应该把注射针75插入直到靠近注射针75尖端形成的墨出口75a位于朝向墨室31完全穿过塞部件37的位置。也就是说,墨出口75a应该比塞部件37更靠近墨室31。然后操作墨注射器从而把墨引入墨盒体20。如图21所示,引入的墨穿过塞部件37上面的注射针75内部并且从墨出口75a引入充墨孔36中。另外,这样引入的墨从充墨孔36的开口36a流入墨室31(在箭头104C的方向)。这时,如箭头105C所示,墨室31中与引入墨量对应的空气穿过通气针13C的内部并且流到外部。当墨充入墨室31中时,停止墨注射器进行的充墨。
然后把通气针13C和注射针75从塞部件37中拔出。这时,利用塞部件37具有的弹力封闭在插入通气针13C和注射针75后在塞部件37中形成的通孔。随后,靠近开口36b放置的塞部件37向下移动到充墨孔36的下端从而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这样就完成充墨。
根据第四个实施例,无须更改墨盒体20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墨室31。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优选在充墨时,连通孔13aC靠近塞部件37放置并且墨出口75a靠近开口36a放置。利用这种布置,能够增加引入墨室31的墨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只有向墨盒充墨的方法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应该注意对于墨盒3中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参考图22描述当墨用完墨室31变空时把墨充入墨盒3的方法。从保持器4上把墨室31变空的墨盒3取下。为防止向墨室31中充墨时墨流入充墨孔36,在放置取下的墨盒3时使得充墨孔36的开口36a向上。然后,如图22所示,取下其位置密封充墨孔36开口36a的塞部件37。把存储在墨容器92中用于充墨的墨从开口36b直接引入充墨孔36。引入的墨从充墨孔36的开口36a滴出到墨室31中。然后把塞部件37放置在充墨孔36的下端以密封开口36a。这样就完成了充墨。可以再次使用塞部件37,也可以换上一个新的。
如上所述,根据第五个实施例,无须更改墨盒体20就能够很容易地把墨充入墨室31。
在第一个到第五个实施例中,充墨孔36具有管形,但是其形状不限于此。下面参考图23描述充墨孔的一种变体。
如图23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用来向空墨室31中充墨的充墨孔36E形成在两个阀室32、33之间。如图24所示,在充墨孔36E的中间形成了台阶部分36cE。在台阶部分36cE处,充墨孔36E分成入口侧的大直径孔36dE和直径比大直径孔36dE小的小直径孔36eE。大直径孔36dE和小直径孔36eE形成为笔直的形状,它们各自的孔径是不变的。
在充墨孔36E的小直径孔36eE的端部,提供充墨孔36E和墨室31之间连通的开口36aE形成在靠近侧壁表面和内端表面相交边沿部分处。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塞部件37E利用力配合到充墨孔36E的小直径孔36eE中,并且塞部件37E的顶表面与小直径孔36eE的内端表面接触。因此,塞部件37E可靠地密封形成在充墨孔36E端部角处的开口36aE。
根据该变体,在密封过程中,当塞部件37E移动到小直径孔36eE处时,塞部件37E在其周边侧表面受压。因此,塞部件37E的密度增加,这样即使由于多次把注射针75插入塞部件37E而在塞部件37E中产生孔也能够可靠地密封形成在充墨孔36E端部角处的开口36aE。
在该变体中,从提高塞部件37E密封能力的角度来讲,小直径孔36eE形成为朝向端部变窄的锥形是有效的。
另外,在第一到第五个实施例以及该变体中,从提供一种在长期使用性能和喷墨性能方面都很好的墨盒的角度来看,优选在充墨完成后加入这样一个步骤,即通过打开供墨阀21和空气连通阀22中至少一个把墨室31的压力减小到负压。利用该步骤,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消除墨室31和每个通道中的残余空气,并且空气更不易于溶解或散布在墨中。因此,即使墨盒在经过长期储存后使用,仍然能够给喷墨头2提供脱气的、其中不存在气泡的墨。
尽管已经参考第一到第五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该理解对这些实施例的描述只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它们限制了本发明的范围。无须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对其进行各种其它改进和变化。例如,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构造充墨孔36使得塞部件37能够在开口36a和开口36b之间移动。但是,充墨孔36不限于这种结构。塞部件37可以是不能移动的。
另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塞部件37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36a,注射针75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其顶表面暴露出来。但是,塞部件37可以在其周边侧表面密封开口,注射针75可以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周边侧表面暴露出来。另外,塞部件37可以在其顶表面或底表面密封开口,注射针75可以穿透塞部件37并且从塞部件37的顶表面或底表面暴露出来。
另外,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注射针75插入塞部件37一直到形成在注射针75尖端附近的墨出口75a的位置朝向墨室3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可以把注射针75插入塞部件37使得墨出口75a直接位于墨室31中。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图25和26示出了第六个实施例的墨盒103。应该注意对于墨盒103中那些与第一个实施例中墨盒3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27所示,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用来向空墨室31中充墨的充墨孔36F形成在两个阀室32、33之间。在充墨孔36F的中间形成了台阶部分36cF。如图28所示,在台阶部分36cF处,充墨孔36F分成入口侧的大直径孔36dF和直径比大直径孔36dF小的小直径孔36eF。大直径孔36dF形成为笔直的形状,它的孔径是不变的。小直径孔36eF在其下部(入口侧)是孔径不变的笔直形状,在端部36gF形成为截锥形。
在充墨孔36F的小直径孔36eF的端部36gF,在充墨孔36F和墨室31之间提供连通的开口36aF形成在靠近侧壁表面和内端表面相交边沿部分处。具有弹性的合成橡胶塞部件37F利用力配合到充墨孔36F的小直径孔36eF中,并且塞部件37F的顶表面与小直径孔36eF的内端表面接触。因此,塞部件37F可靠地密封形成在充墨孔36F端部36gF角部处的开口36aF。
墨注射器的注射针75(图29)穿过塞部件37F插入充墨孔36F内,并且墨经过注射针75引入墨室31。后面将详细描述向墨盒中充墨的方法。如图28所示,在台阶部分36cF和大直径孔36dF之间以及台阶部分36cF和小直径孔36eF之间分别形成了角度θ1和θ2。角度θ1和θ2不是形成直角而是钝角。利用这种结构,当墨充入墨室31后利用力经过大直径孔36dF把塞部件37F装配到小直径孔36eF中时,作用在塞部件37F上的阻力变得相对较小。
如图25A、25B、25C、26和27所示,在帽24的底部,在与墨盒20的充墨孔36F入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充墨孔36F的具有相同直径尺寸的进口72。分隔部分71也形成在帽24的底部。分隔部分71穿过进口72的中心并且把进口72的入口一分为二。当墨引入墨室31时,注射针75插入一个入口,从墨中脱气的通气针76插入另一个入口(图29),这将在下面描述。分隔部分71防止塞部件37F从充墨孔36F中脱落。
下面参考图29A到29E描述向墨盒103中充墨的方法。如图29A所示,塞部件37F移动到其墨室31已经变空的墨盒体20的充墨孔36F入口侧的大直径孔36dF处。墨盒体20中的空气经过供墨阀21或空气连通阀22排出从而在墨盒体20中造成规定的负压。可以进行减压到规定的压力,其减压程度使得在后面的步骤中能够充入需要的墨量。
如图29B所示,从形成在帽24处的分隔部分71分出的充墨孔36F的一个入口穿过大直径孔36dF处的塞部件37F把注射针75插入。墨经过注射针75从开口36aF引入已经减压到负压的墨室31中。当规定量的墨充入墨室31中时,把注射针75从塞部件37F中取出。
当把墨提供给墨盒103时,形成在喷墨头2处的墨通道中的空气可能溶解或分散到墨中,这样在使用中就可能形成气泡。为了避免形成气泡,把引入墨盒体20中的墨中存在的空气排出。即如图29C所示,把通气针76从充墨孔36F的另一个入口插入大直径孔36dF处的塞部件37F,并且留在墨盒体20中的空气经过通气针76排出。如图29D所示,通过分别从分隔部分71分开的两个入口插入注射针75和通气针76,插入时在塞部件37F中产生的通孔80、81能够较小。因此墨更不可能从通孔80、81中泄露到外面,并且避免空气和杂质进入墨盒体20。另外,注射针75和通气针76反复插入塞部件37F的相同位置。这就避免塞部件37F持续损坏而可能导致塞部件37F剥落的碎屑易于与墨混合。即能够在清洁的状态下使用墨。
在完成脱气后,如图29E所示,从台阶部分36cF处进一步向内利用力使得塞部件37F装配到小直径孔36eF中,直到它与形成在截锥形中的小直径孔36eF的端部36gF的内端表面接触。当这样利用力把塞部件37F经过大直径孔36dF配合到直径尺寸比大直径孔36dF小的小直径孔36eF中时,从小直径孔36eF的侧壁表面处大幅压缩塞部件37F,这样就可靠地封闭了在插入针75、76时在塞部件37F中产生的通孔80、81。在墨室31和充墨孔36F之间提供连通的开口36aF形成在侧壁表面和内端表面相交的边沿部分附近。因此与端部36gF内端表面接触的塞部件37F可靠地密封开口36aF。通常,注射针75和通气针76插入塞部件37F的位置更靠近塞部件37F的中心(中心轴线),而不是靠近其边沿。在这种情况下,在平面图中,形成在充墨孔36F的端部36gF的角部的开口36aF和形成在塞部件37F中的通孔80、81彼此分开。因此,无论通孔80、81的尺寸是多大,塞部件37F都能可靠地密封开口36aF。
如图28所示,分别形成在台阶部分36cF和大直径孔36dF以及台阶部分36cF和小直径孔36eF之间的角度θ1和θ2是钝角而不是直角。因此,当利用力经过大直径孔36dF把塞部件37F装配到小直径孔36eF中时,在台阶部分36cF处作用在塞部件37F上的阻力变得相对较小,从而便于力配合操作。
根据上述的墨盒103和向墨盒中充墨的方法,当充墨后把针75和76从塞部件37F中取出后,从台阶部分36cF处进一步向内把塞部件37F力配合到小直径孔36eF中,这样就增加了充墨孔36F侧壁表面作用在塞部件37F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可靠地封闭在插入针75和76时穿过塞部件37F形成的通孔80和81。
下面描述第六个实施例的一些变体。应该注意对于那些与第六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类似或相同并且用类似的标号表示的元件,为了简洁略去了对它们的描述。
充墨孔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充墨孔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充墨孔包括形成了在充墨孔入口侧的孔和充墨孔内侧直径比入口侧的孔小的孔之间边界的台阶部分。例如,如图30A所示,可以使用充墨孔36G,它包括形成为笔直形状的小直径孔36eG和形成为截锥形的大直径孔36dG。或者如图30B所示,也可以使用充墨孔36H,它包括形成为笔直形状的大直径孔36dH和形成为截锥形的小直径孔36eH。另外充墨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台阶部分。
分开充墨孔入口的分隔部分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分隔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从充墨孔的轴线处沿径向延伸从而把充墨孔的入口分成三个或更多个孔。另外,如果在向墨室31中充墨后不执行脱气,由于只有注射针75穿过塞部件37F,就不必分开充墨孔的入口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略去分隔部分。
Claims (24)
1.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
降低墨容器中的压力;
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和
使得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被抽入墨容器中。
2.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
打开连通通道使得墨容器和墨盒外部之间连通;
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和
将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引入墨容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供墨管之前把密封件从第一区域移动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把供墨管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和
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
其中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一个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定位墨盒使得当把墨引入墨容器时防止墨流入连通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打开连通通道包括打开一个位于墨盒体中的空气连通室中的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打开连通通道包括打开一个位于墨盒体中的墨流出室中的阀。
9.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
将空气连通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中;
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第一区域中;和
将墨经过供墨管、经过第一开口引入墨容器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之前把密封件从第一区域移动到墨流入通道中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把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和
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
其中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一个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空气连通管或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空气连通管和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13.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和一个密封件,它位于墨流入通道中,该方法包括:
把密封件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和
把墨送入墨流入通道,墨经过第一开口进入墨容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把密封件重新放入墨流入通道。
15.一种对具有墨盒体的墨盒进行填充的方法,墨盒体包括:一个墨容器;和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它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墨流入通道包括靠近第一端的第一区域和靠近第二端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的直径比第二区域具有的直径小,该方法包括:
把密封件放置在墨流入通道的第二区域中;
打开墨容器和墨盒外部之间的空气连通通道;
将供墨管插入穿过密封件并且插入到第一区域中;
经过供墨管把墨引入到墨容器中;
从墨流入通道中取出供墨管;和
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使得密封件的一个表面密封第一开口的位置,该表面是供墨管没有穿透的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供墨管是注射针并且密封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使得当把注射针取出时注射针形成的孔会倾向于自己封闭。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区域具有截锥形并且把密封件从第二区域移动到第一区域包括把密封件移动到第一区域中使得它接触墨流入通道与第二开口相对的一个端表面。
19.一种墨盒,包括:
一个墨盒体;
一个墨容器,它形成在墨盒体中用来存储墨;和
一个墨流入通道,它形成在墨盒体中用来对墨盒进行填充;
其中:
墨流入通道在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口与墨容器连通,并且在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口与墨盒外部连通;
墨流入通道包括靠近第一开口的第一区域和靠近第二开口的第二区域;并且
第一区域具有的直径比第二区域具有的直径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至少一个区域具有逐渐变细的形状,使得该区域在靠近第二开口的端部具有比靠近第一开口的端部大的直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一个台阶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墨盒,其中第一区域和台阶部分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第二区域和台阶部分之间的第二夹角是钝角。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其中第二开口被分隔成多个开口。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墨盒,其中墨流入通道包括一个侧壁和一个端表面,第一区域设置成截锥形,并且第一开口设在侧壁上靠近端表面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060457 | 2004-03-04 | ||
JP2004060457A JP4715101B2 (ja) | 2004-03-04 | 2004-03-04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インク注入方法 |
JP2004060457 | 2004-03-04 | ||
JP2004-076626 | 2004-03-17 | ||
JP2004076626 | 2004-03-17 | ||
JP2004076626A JP4879463B2 (ja) | 2004-03-17 | 2004-03-17 | インク充填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3803A true CN1663803A (zh) | 2005-09-07 |
CN1663803B CN1663803B (zh) | 2010-05-26 |
Family
ID=34752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5312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63803B (zh) | 2004-03-04 | 2005-03-04 |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195254A1 (zh) |
EP (1) | EP1570995A1 (zh) |
CN (1) | CN1663803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69581B (zh) * | 2007-03-20 | 2010-09-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填充液体容器的方法 |
CN101132923B (zh) * | 2005-09-29 | 2011-02-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 |
CN103042831A (zh) * | 2012-12-27 | 2013-04-17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打印装置及其墨盒 |
CN103802481A (zh) * | 2012-11-12 | 2014-05-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消耗装置 |
CN105008136A (zh) * | 2013-03-01 | 2015-10-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
CN105365395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设备 |
CN111376610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以及墨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75311B2 (en) | 2005-09-29 | 2009-08-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US7591548B2 (en) | 2005-09-29 | 2009-09-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US7578584B2 (en) | 2005-09-29 | 2009-08-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US7837311B2 (en) * | 2005-09-29 | 2010-11-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7682004B2 (en) * | 2005-09-29 | 2010-03-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8025376B2 (en) * | 2005-09-29 | 2011-09-2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7635180B2 (en) | 2005-09-29 | 2009-12-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US7810916B2 (en) * | 2005-09-29 | 2010-10-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7553007B2 (en) * | 2005-09-29 | 2009-06-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s |
US7828421B2 (en) * | 2005-09-29 | 2010-11-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arrangements |
US7775645B2 (en) * | 2005-09-29 | 2010-08-1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s of forming cartridges, such as ink cartridges |
US7669991B2 (en) | 2005-09-29 | 2010-03-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EP2067622B1 (en) * | 2006-09-29 | 2011-12-2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and recording system |
JP4664944B2 (ja) * | 2007-06-18 | 2011-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リフィル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KR101132364B1 (ko) * | 2008-09-08 | 2012-04-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잉크젯 프린터 |
JP5077381B2 (ja) * | 2010-03-29 | 2012-11-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5577827B2 (ja) * | 2010-04-28 | 2014-08-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WO2012132036A1 (ja) | 2011-03-31 | 2012-10-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再生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EP2982516B1 (en) | 2014-08-08 | 2018-10-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EP2990210B1 (en) | 2014-08-29 | 2018-01-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EP2990209B1 (en) | 2014-08-29 | 2018-10-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DE102014224328A1 (de) * | 2014-11-27 | 2016-06-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lüssigkeitsverbrauchsgerät |
DE102015203328B4 (de) * | 2015-02-25 | 2024-04-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lüssigkeitsverbrauchsvorrichtung |
DE102015203327B4 (de) * | 2015-02-25 | 2023-11-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lüssigkeitspatrone |
DE102015203330A1 (de) * | 2015-02-25 | 2016-08-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lüssigkeitskartusche |
WO2020101685A1 (en) * | 2018-11-15 | 2020-05-2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ensing aperture hood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90698C (en) * | 1992-07-24 | 2003-12-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container,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ink container |
US5400573A (en) * | 1993-12-14 | 1995-03-28 | Crystal; Richard G. | Kit and method for opening, refilling and sealing a cartridge |
US6238042B1 (en) * | 1994-09-16 | 2001-05-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method of charging ink into said cartridge |
US6033064A (en) * | 1994-10-31 | 2000-03-07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jet printer with off-axis ink supply |
US7249831B2 (en) * | 1995-04-27 | 2007-07-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k container refurbishment system |
US6170937B1 (en) * | 1997-01-21 | 2001-01-0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container refurbishment method |
US5721576A (en) * | 1995-12-04 | 1998-02-24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Refill kit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
AUPP176598A0 (en) * | 1998-02-10 | 1998-03-05 | Calidad Distributors Pty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printer ink cartridges |
US7380925B2 (en) * | 2002-03-28 | 2008-06-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JP4193435B2 (ja) * | 2002-07-23 | 2008-12-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そのインク充填方法 |
US7137689B2 (en) * | 2002-03-28 | 2006-11-2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ES2236414T3 (es) * | 2002-03-28 | 2005-07-1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rtucho de tinta. |
US7226153B2 (en) * | 2002-03-28 | 2007-06-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
TWI246465B (en) * | 2003-09-30 | 2006-01-01 | Brother Ind Ltd |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printer |
US7188937B2 (en) * | 2004-01-29 | 2007-03-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fluid venting assembly |
-
2005
- 2005-03-02 US US11/068,929 patent/US2005019525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3-03 EP EP05004679A patent/EP157099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3-04 CN CN200510053129XA patent/CN16638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923B (zh) * | 2005-09-29 | 2011-02-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 |
CN101132922B (zh) * | 2005-09-29 | 2011-02-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墨盒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
CN101269581B (zh) * | 2007-03-20 | 2010-09-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填充液体容器的方法 |
CN103802481A (zh) * | 2012-11-12 | 2014-05-2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消耗装置 |
CN103802481B (zh) * | 2012-11-12 | 2016-02-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消耗装置 |
CN103042831A (zh) * | 2012-12-27 | 2013-04-17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打印装置及其墨盒 |
CN103042831B (zh) * | 2012-12-27 | 2015-03-25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打印装置及其墨盒 |
CN105008136A (zh) * | 2013-03-01 | 2015-10-2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水匣单元、喷墨打印机、墨水匣 |
CN105365395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设备 |
CN111376610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打印机以及墨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70995A1 (en) | 2005-09-07 |
US20050195254A1 (en) | 2005-09-08 |
CN1663803B (zh) | 2010-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63803A (zh) |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 |
CN1184076C (zh) |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
CN1223461C (zh) | 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 | |
CN2601172Y (zh) | 墨盒 | |
CN1198729C (zh) | 用于喷墨记录装置的墨盒 | |
CN1260067C (zh) | 待喷液体的容器 | |
CN1285464C (zh) | 打印机用墨盒 | |
CN1210157C (zh) | 液体容器、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喷墨记录装置和安装方法 | |
CN1781719A (zh) |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 |
CN1280104C (zh) | 液体容器及喷墨打印装置 | |
CN1171733C (zh) | 墨盒及使用此种墨盒的喷墨打印机 | |
CN1219646C (zh) | 压力调整腔、具有该腔的喷墨记录头和使用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 | |
CN1603117A (zh) | 液体供应系统和装有该系统的设备 | |
CN1289304C (zh) | 液体收纳容器和使用该容器的液体喷出记录装置 | |
CN1626350A (zh) | 喷墨记录设备 | |
CN1576021A (zh) | 液体容器 | |
CN1473710A (zh) | 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 |
CN1715057A (zh) | 给墨盒充墨的方法、墨盒填充器、夹具和墨供应系统 | |
CN1914039A (zh) | 压力控制阀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 |
CN1672942A (zh) | 附加装置与液体供应装置 | |
CN1706649A (zh) |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 |
CN1579784A (zh) | 液体容器 | |
CN1500642A (zh) | 墨盒和调节流体流动的方法 | |
CN2887601Y (zh) | 墨盒 | |
CN101058262A (zh) | 液体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