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6649A -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6649A
CN1706649A CNA2005100785489A CN200510078548A CN1706649A CN 1706649 A CN1706649 A CN 1706649A CN A2005100785489 A CNA2005100785489 A CN A2005100785489A CN 200510078548 A CN200510078548 A CN 200510078548A CN 1706649 A CN1706649 A CN 1706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ink
liquid
produces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85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95068C (zh
Inventor
野口广大
山本肇
小岛嘉宪
清水英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6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6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50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50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器,它包括: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具有用于将液体供应给液体喷射记录头的供应口和用于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用于容纳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腔室,所述液体容纳腔室通过所述连通部分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流体连通,并且除了所述连通部分之外基本上密封;以及分隔壁,用于除了所述连通部分处之外将所述液体容器分隔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和所述液体容纳腔室;其中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在与所述连通部分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凹槽;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的顶壁部分用作导气表面,该表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处于使用位置时基本上水平。

Description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将要供应给喷墨记录头的墨水的墨盒或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喷墨记录领域中的墨盒或液体容器设有用来调节用于容纳在墨盒中的墨水的墨水保持力的结构,以便令人满意地将墨水供应给用于喷墨的记录头。该保持力被称为“负压”,因为它用来在记录头的喷墨部分处相对于大气压保持负压。
例如在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US5509140中,已经提出了一种具有液体容纳腔室的墨盒,其中在使用墨水负压产生构件的同时增大了该墨盒每单位体积的墨水容纳能力,并且其中使供墨稳定。
图18(a)表示出这种结构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墨盒10的内部由具有连通口(连通部分)40的分隔壁分成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中的一个为液体容纳腔室36,它在除了分隔壁38的连通口40处之外气密地密封并且直接(基本上没有墨水保持泡沫等)容纳墨水25,并且另一个空间为用于容纳负压产生构件32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34。限定了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34的壁面设有用于根据墨水的消耗将大气引入墨盒10的通气孔(气孔)12和用于将墨水向记录头部分(未示出)供应出的供应口14。在图18中,在其中负压产生构件32保持着墨水的区域用阴影线表示。容纳在该空间中的墨水由点表示。
采用该结构,在负压产生构件32中的墨水由表示出的记录头消耗,并且当到达在图18(a)所示的墨水界面61时,随着墨水消耗从通气孔12将空气引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34,并且空气通过形成在分隔壁38中的连通口40进入液体容纳腔室36。代替空气,墨水从液体容纳腔室36通过分隔壁的连通口40被供入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34中的负压产生构件(气液交换操作)。因此,即使在墨水由记录头消耗的情况下,墨水也与墨水消耗量相对应地供入负压产生构件32,从而该负压产生构件32保持恒定量墨水(也就是说,保持界面61的位置),由此将相对于记录头的负压基本上保持在恒定水平,由此使向记录头的供墨稳定。具有高使用效率的这种小型化的墨盒已经被本申请的受让人商业化并且实际中仍然在使用。
在图18(a)的示例中,在连通部分附近设有用于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和墨水存储腔室之间进行流体连通的导气槽或沟槽50作为用于促进大气引入的结构,并且在通气孔周围附近,通过肋条42提供无负压产生构件32的空间(缓冲腔室)44。
另一方面,在已经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US6137512中,已经提出这样一种墨盒,它使用具有热塑性特性的烯烃树脂材料的纤维作为在上述墨盒中的负压产生构件。该墨盒在保持所存储墨水的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并且在循环利用性能方面也优异,因为墨盒壳体和纤维材料由类似的材料制成。
发明内容
最近,喷墨记录设备的记录速度提高,因此从墨盒到喷墨头的每单位时间供墨量增大。在用墨盒的上述结构持续高速供墨时,在一些情况中,将空气向液体容纳腔室的供应跟不上高速供墨,结果在吸收材料中的液面(界面)下降,并且墨水供应不能满足保持墨水液面的要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墨水供应与一些保持在液体容纳腔室中的墨水切断(这将被称为“断墨”)。
下面将参照图18对在传统墨盒中的断墨机理进行说明。图18(a)示出了在对喷墨记录头的供墨量相对较少时在用于传统喷墨记录设备的墨水容器中的气液交换;图18(b)示出了在对喷墨记录头的供墨量增大时在用于传统喷墨记录设备的墨水容器中的气液交换;图18(c)显示出在对喷墨记录头的供墨量继续增大时在用于传统喷墨记录设备的墨水容器中的气液交换。
在图18(a)的情况中,从墨水容器到喷墨记录头(未示出)的供墨量相对较少,从而从液体容纳腔室36排出的墨水量与引入液体容纳腔室36中的空气量相匹配。也就是说,在负压产生构件32中的气液界面61基本上保持在恒定位置处,该位置位于其中导气槽50的上端与负压产生构件32接触的点51附近。
但是,将考虑用于喷墨记录头(未示出)的供墨量增大的情况。进行气液交换的空气通路仅为导气槽50的上端(沿着在图18(a)的剖视图中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和负压产生构件32(由在剖视图中的点51表示)相接触的直线区域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空气向墨水容器腔室的引入量不足以满足增大的供墨量或速率。因此,除了从墨水容纳腔室供应出的这个墨水量之外,将保持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墨水供应出以便满足通过空气通路引入的空气量(操作A),并且如图18(b)中所示,在负压产生构件32中的气液界面61下降。
随着气液界面61降低,负压产生构件32的与导气槽50接触的导气表面33的面积扩展,从而提供更宽的空气通路,由此趋向于以更高的速度将空气引入液体容纳腔室36中(操作B)。
将这些操作A和操作B组合,并且气液界面61下降以使用于导气的表面33的面积扩展直到引入液体容纳腔室中的这个空气量满足供墨量。最后,下降的气液界面在通过供墨口的排墨速度和供墨速度平衡时稳定于一个位置,由此能够连续供应增加的墨水量。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液界面61的下降使负压(绝对值)增大,结果不能进行以适当的负压向喷墨记录头稳定的供墨,因此可能会妨碍打印。另外,如果供墨量出乎一般所预计的那样在供应速率上增大至一定程度,如正常的3倍、5倍等,则气液界面61的上述下降对于每个平衡点而言不够,并且在负压产生构件32中的气液界面61继续下降超过导气表面33的区域扩展的作用,结果气液界面61下降至供墨口14,由此造成断墨。
在传统的墨盒中,如前面所述那样,导气表面与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基本上垂直。更具体地说,导气表面沿着负压产生构件32的毛细作用力梯度方向(基本上垂直方向)敞开,因此,与敞开面积(导气速度增大)对应地进行气液交换。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和喷墨记录设备,其中使得供墨稳定,从而在高速喷墨记录中不会导致断墨或者打印扰动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气液交换操作的导气部分(导气表面的位置在正在使用状态的容器中基本上是水平的,由此,当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由于通过供墨口的墨水消耗而到达导气表面时,进入到墨水容纳腔室中的空气通路的面积急剧增大,从而可以毫无延迟地将满足墨水排放量的空气量引入墨水容纳腔室中。因此,可实现向喷墨记录头的稳定供墨,而不会出现如在传统喷墨记录中一样的断墨。由此,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墨盒和适于高速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它包括: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具有用于将液体供应给喷墨记录头的供应口和用于与大气流体连通的通气孔;用于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腔室,所述液体容纳腔室通过所述连通部分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流体连通,并且除了所述连通部分之外基本上密封;以及分隔壁,用于除了所述连通部分处外将所述液体容器分隔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和所述液体容纳腔室;其中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在与所述连通部分对应的一个位置处设有一凹槽;其中由所述凹槽提供的空间的顶壁部分用作导气表面,该表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处于使用位置时基本上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其中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包括相互压力接触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所述第一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高于所述第二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界面与所述分隔壁相交;所述第一负压产生构件与所述连通部分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供应口流体连通;并且将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界面设置在所述导气表面上方。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其中将墨水保持在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界面的整个区域上,而与所述液体容器所采取的姿态无关。
根据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其进一步包括设在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中并且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接触的结构件,将所述结构件设置在位于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表面和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接触平面的延伸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还有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中并且设置在位于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表面和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平面的延伸部分上的凸起,所述凸起用来阻挡在直接接触液体的所述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的直接流体连通。
根据本发明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容器,其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顶线(apex line)的延伸部分上的结构件,在该顶线处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相互交叉,所述结构件的尺寸沿着与所述顶线相交的方向。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说明将更加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示出了其中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图2表示在向喷墨记录头供墨期间的流动阻力,其中纵坐标表示动态负压(总负压),并且横坐标表示从墨盒供应的墨水消耗总量。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显示出其中切掉部分量增大以便使导气表面沿水平方向延长的示例;(b)为其中沿着X-X剖开并且沿着方向A看到的剖视图;(c)为其中具有会在图4(a)的示例中出现的问题的示例的剖视图;(d)为沿着X-X剖开并且沿着方向A看到的剖视图;(e)和(f)显示出与图4(c)对应的改型。
图5为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分隔壁的底端部分的位置高于在本发明中的导气表面的位置,其中(a)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分隔壁的底端部分的位置低于导气表面的位置。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示出了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并且示出了负压产生构件在将负压产生构件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时弯曲(yielding)的问题。
图9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放大示意图,以其作为示例示出用于防止壁面通路的措施。
图10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放大示意图,以其作为示例显示出用于防止壁面通路的措施。
图11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放大示意图,以其作为示例显示出用于防止壁面通路的措施。
图12为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放大示意图,以其作为示例显示出设置凸起作为用于防止壁面通路的措施。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所使用的负压产生构件的透视图,其中弯曲取决于构成负压产生构件的纤维的方向。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示出了其中第一负压产生构件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的状态,(b)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的示例,其中间隙在第二负压产生构件和存在于液体容器中位于连通部分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产生流体连通。
图15显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墨水容器中的顶线通路的存在,其中(a)显示出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产生的边缘线通路的位置,而(b)显示出在插入负压产生构件时所产生的边缘线通路的示例。
图16为在液体容器的连通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图,其中(a)显示出在形成凸起用来防止出现边缘线通路时的状态,(b)为从侧面看该连通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而(c)显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在插入负压产生构件时在位于负压产生构件和形成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的边缘线部分处产生边缘线通路。
图17为用于图16的实施方案的负压产生构件的透视图。
图18为示出了传统液体容器所存在的问题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在下面的说明中,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供应方法、液体供应系统和液体容器的液体为墨水,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墨水之外的液体。例如,在喷墨记录领域中,该液体可以为处理液。
在下面说明中所引用的每个剖视图中,在保持有墨水的负压产生构件中的这些区域由阴影线表示,并且(直接地)容纳在空间中的墨水由点表示。
所有这些剖视图显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其中已经从负压产生构件中消耗了墨水,并且墨水从液体容纳腔室中被消耗(发生气液交换)。
在这些附图中的参考标记从根本上是共用的。
(第一实施方案)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墨水消耗速度)相对较小的状态,而(b)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下面将对墨盒(液体容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a)中,该液体容器(墨盒)100由分隔件138分隔成一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和一液体容纳腔室136,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用于容纳负压产生构件132,并且通过设在其上部处的通气孔112与大气流体连通,而且与在其下部处的供墨口114结合,液体容纳腔室容纳有液体(墨水125)并且基本上气密地密封。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和液体容纳腔室136仅通过在分隔件138中邻近墨盒100的底部处形成的连通部分140相互流体连通。墨盒100的限定了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的内部上壁设有多个向容器内延伸的肋条142,这些肋条142与以受压状态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接触。通过设置这些肋条142,在上壁和负压产生构件的上表面之间形成空气缓冲腔室144。
在具有供应口114的供墨管中,设有一压力接触构件146,其毛细作用力高于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并且其物理强度高于负压产生构件的物理强度。该压力接触构件146与负压产生构件132压力接触。
下面将说明导气表面。
负压产生构件132的一部分设有已经通过将一部分负压产生构件切割成V形而形成的凹槽。这样,导气表面200基本上是水平的。因此,当在液体容纳腔室中的墨水125的液面高度高于导气表面200的高度时,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墨水125直接接触该导气表面200。
当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墨水125的液面高度变得低于导气表面200时,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墨水125通过负压产生构件132到达导气表面200。
下面将对负压产生构件的材料进行说明。
该负压产生构件的材料可以为例如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多孔材料、纤维材料及其类似物以及另一种能够产生毛细作用力的材料。使用纤维材料的优点在于,材料选择的范围比在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的多孔材料等的范围更宽,因此可以考虑亲墨性能来进行选择。另外,纤维材料可以是与墨盒主组件的材料相同或类似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在该情况中,墨盒具有高度再循环使用性能。此外,纤维可以包括芯-套(core-sleeve)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可靠地固定在纤维的交叉部分中,从而使墨水保持力(毛细作用力)稳定,并且使墨水特别保持特性,因此使负压特性稳定。在该实施方案中,负压产生构件的纤维材料的纤维包括聚丙烯芯部和聚乙烯烯烃树脂材料的外套部分,并且这些纤维通过热模塑(heat molding)形成。通过在热模塑期间将温度设定在低熔点的材料的熔点和高熔点材料的熔点之间的水平处(例如将它设置在高于聚乙烯的熔点并且低于聚丙烯的熔点的水平处)来有效地利用聚乙烯和聚丙烯之间在熔点方面的差异。这样,可以将低熔点的纤维材料用作粘合材料,从而可以通过使熔点相对较低的聚乙烯熔融来固定在这些纤维之间的交叉部分。因此,可以容易制造本发明的墨盒。
用来产生预定毛细作用力的混合(intermingled)纤维材料尤其是包括由聚乙烯或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树脂材料的基底材料的混合纤维材料,与用来产生相同毛细作用力的泡沫体构件相比具有高吸收速度,因此,即使出现了这样的墨水消耗,即,在液体容纳腔室136中的液面高度低于导气表面200,墨水也能迅速地通过负压产生构件132到达导气表面200。由此,已经被破坏(其中用于气液交换的导气通路打开的状态)的导气表面200中的弯液面迅速再生(用于气液交换的导气通路闭合)。
在该实施方案中,这是通过切割负压产生构件以形成凹槽来提供的。这样在由纤维材料构成的负压产生构件的情况中尤为有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凹槽。例如,在对纤维材料进行热模塑时,采用与该凹槽对应的模具,并且使用它进行热模塑形成该凹槽而不用在模塑之后切割该负压产生构件。
下面将对气液交换操作进行说明。
可以认为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具有大量毛细管,它们用来通过弯液面力产生负压。通常,紧接着在墨水容器开始使用之后在负压产生构件中保存有足够量的墨水,因此各个毛细管的势头足够高。
随着通过供墨口114消耗墨水,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的底部处的压力下降,并且这些毛细管道的势头也降低。也就是说,负压产生构件132的气液界面161随着墨水消耗而降低。
在墨水被进一步消耗时,气液界面161下降至在图1(a)中所示的程度。随着墨水更进一步消耗,设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导气表面200的弯液面被破坏,并且将大气引入液体容纳腔室136中,同时气液界面161几乎不会从在图1(a)中所示的位置下降。
在将大气引入液体容纳腔室136中时,在液体容纳腔室136中的压力变得高于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底部处的压力,并且将墨水从液体容纳腔室136供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中,以便消除压力差异。
导气表面在该实施方案中基本上水平,因此该导气表面与气液界面基本上平行,从而在大气导入表面200中的弯液面力基本上恒定。因此,在每单位时间的耗墨量进一步增大的情况中,弯液面如图1(b)所示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被破坏,并且急剧形成宽的导气表面200。也就是说,可靠地形成许多导气通路,从而可以迅速地将大量空气引入墨水容纳腔室中以满足墨水的排放,同时不会使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下降。在通过供墨口114的耗墨量降低或墨水消耗中断时,气液界面上升,并且再次产生导气表面的弯液面,由此停止气液交换操作。
因此,如上所述,从气液交换操作开始可以在气液界面不降低的情况下进行气液交换操作,可以将墨水在不出现通常的断墨情况下稳定地供入喷墨记录头。由此,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墨盒和适于高速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
下面将对在给喷墨记录头供墨期间的流动阻力进行说明。
图2为显示出在向喷墨记录头供墨期间的流动阻力的曲线图,其中纵坐标为在供墨期间包括流动阻力在内的动态负压(总负压),并且横坐标为从墨盒处的墨水的总消耗量。该图显示出在传统墨盒中的总负压、该实施方案的墨盒从墨水消耗开始到结束的总负压、当假设在传统墨盒中的气液交换足够时的总负压以及在传统墨盒中和在本发明实施方案中的负静态压力变化。每单位时间的墨水供应流速对于所有情况相同。
在传统墨盒中的总负压随着墨水消耗而增大。这是因为气液交换不足以满足每单位时间的墨水供应流速。
预计负压曲线为在假设气液交换足以满足在传统墨盒中的墨水消耗的情况下的负压。当将其与在该实施方案的墨盒中的总负压相比较时,该实施方案的墨盒能够以低于在传统墨盒中的负压供墨。
这是因为该实施方案的墨盒如上所述那样能够急剧扩张导气表面,从而能够将大量空气迅速地供进墨水容纳腔室以满足墨水排放,同时不会降低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换句话说,传统墨盒比该实施方案的墨盒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形成满足气液交换所必需的导气面积。在该实施方案的墨盒中,通过扩大导气面积而在传统墨盒使气液交换稳定的时刻之前开始进行稳定的气液交换操作。因此,在该实施方案的墨盒中,比传统墨盒更快地(以更少的耗墨量)稳定流动阻力,因此以更低的负压达到稳定的供墨。
下面将对其中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液面下降超过导气表面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墨水消耗在其中在墨水容纳腔室136中的液面低于导气表面200的状态中停止时,将墨水从液体容纳腔室136供进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从而消除在液体容纳腔室136中的压力和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底部处的压力之间的差异。
从墨水容纳腔室136供应出的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中的墨水是通过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吸收上来的,因此再次生成被破坏的弯液面,由此停止将空气引入墨水容纳腔室。也就是说,停止从墨水容纳腔室排放墨水,因此没有由于墨水从墨盒泄漏出而将压力施加在喷墨记录头上。
(第二实施方案)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墨水消耗速度)相对较小的状态,而(b)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其基本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类似,因此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共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负压产生构件的用于提供导气表面200的切除部分的构形(凹槽构形)S。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切除部分具有V形横截面,而在该实施方案中,切除部分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矩形横截面。
该实施方案能够提供额外的优点。从负压产生构件接触墨水的部分210到供墨口114的长度比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长度更短。因此,在向喷墨记录头供墨期间的流动阻力比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更小,因此是优选的。
(第三实施方案)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显示出其中切除部分量增大从而使导气表面沿着水平方向延长的示例;(b)为其中沿着X-X剖开并且沿着方向A看到的剖视图;(c)为其中具有会在图4(a)的示例中出现的问题的示例的剖视图;(d)为沿着X-X剖开并且沿着方向A看到的剖视图;(e)和(f)显示出与图4(c)对应的改型。
其基本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类似,因此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共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与前面实施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如此切割负压产生构件,即,使得导气表面200沿着在图4(a)中的水平方向更长。
对于该结构,在切除部分上方的负压产生构件会受到肋条142的下压或者由于在墨盒掉落时的冲击而变得下垂(朝着导气表面)。下面将对解决该问题的措施的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4(c)所示,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在与切除部分沿高度方向的深度相配的沿高度方向的位置处的内壁上形成凸起,从而将负压产生构件保持在由Y标示的部分处,由此可以将负压产生构件保持在所要求的位置处。由此,可以防止负压产生构件松垂或位置上的偏差。此处,如沿着线X-X剖开的剖视图图4(d)中所示,所述凸起与墨盒的壁模制成一体。这不是进行限定,该凸起可以由延伸进入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单独构件形成。在图4(c)的示例中,凸起在Y部分处的长度小,但是可以与切除部分的长度相同。
在该结构中,负压产生构件接触墨水的部分230与供墨口114相对,因此提供了额外的有益效果。从负压产生构件接触墨水的部分230到供墨口114的长度比在前面实施方案中进一步变小,因此在向喷墨记录头供墨期间的流动阻力进一步变小。
(分隔壁和导气表面之间的关系)
图5为墨水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分隔壁的底端部分的位置高于在本发明中的导气表面的位置,其中(a)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其基本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类似,因此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共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该结构中,如图5(a)所示,在每单位时间耗墨量较少的情况下,在气液界面161到达分隔壁138的底端部分138a时,在分隔壁138的底端部分138a处通过负压产生构件接触墨水的部分240引入空气。在每单位时间耗墨量更大的情况中,空气通路如图5(b)所示地较短,因此气液界面161下降至导气表面200。之后,与前面实施方案类似,导气面积急剧扩张,并且充分地进行气液交换,同时气液界面几乎不再降低。
图6(a)为在分隔壁138的底端部分138a的位置低于导气表面200时本发明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在该结构中,当通过导气表面200引入的空气到达分隔壁138的底端部分138a时,空气被引入液体容纳腔室136中。基本上可以提供前面实施方案的有益效果。但是,如果底端部分138a的位置太低从而连通部分140的开口太窄以致于不能让空气平滑通过,则通过导气表面200出来的空气会停滞在那里,从而妨碍将空气快速导入液体容纳腔室136中。鉴于此,连通部分140具有适当大的尺寸。当底端部分138a低于导气表面200时,空气易于停滞在底端部分138a和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之间。因此,需要其中分隔壁的底端部分138a和导气表面200如图6(b)所示那样相互靠近的结构,因为在稳定供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快速气液交换。
(第四实施方案)
图7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液体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a)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少的状态,而(b)显示出其中每单位时间墨水消耗量相对较大的状态。
其基本结构和操作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那些类似,因此为了简化起见省略了共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之处在于将负压产生构件分成两个部分。
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容纳有相互压力接触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132b。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毛细作用力高于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的毛细作用力。在位于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132b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沿着与分隔壁138相交的方向延伸。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与连通部分140流体连通,并且仅通过在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与通气孔112连通。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仅通过在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与连通部分140连通。将导气表面200设置在位于在两个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下方的一个位置处。
在该结构中,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毛细作用力高于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的毛细作用力,因此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随着墨水消耗而下降的期间,确保了保留在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中的墨水仅在保持在其上方的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中的墨水消耗完之后才被消耗。为此,只有在气液界面在处于在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处一旦变得基本上水平之后,该气液界面才下降至导气表面200的位置处,从而与前面实施方案相比,如由气液界面300(虚线)所示那样在气液交换开始时的气液界面按照要求更加确定地为水平。另外。在其中墨盒取向不可控制的墨盒运输期间,可以避免墨水泄漏,由此改善了可靠性。其可以与上面实施方案的任一种组合。
如此填充墨水,即,该墨水存在于凹槽(导气表面)上方并且进一步存在于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之间的整个界面,这是期望的。在墨水储存器制造之后并且在开始使用之前的运输过程期间,在通气孔112附近的空气可能通过负压产生构件132a或132b进入墨水储存器腔室136,并且相应地墨水会排入通气孔部分中。通过按照将墨水保持在界面处这样的方式填充,可以避免该问题。
(其它实施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方案中,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的表面部分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部分之间会出现间隙,并且空气进入该间隙而导致不期望的气液交换操作。下面将对这个情况进行说明。
这种间隙是由于一部分负压产生构件变形而导致的。这被称为“壁面通路”。
下面将参照图8对这种间隙进行说明。
图8(a)为该容器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负压产生构件132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从防止墨水泄漏等出发点来看,在将负压产生构件132设定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时,期望在负压产生构件132和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不会形成任何间隙,并且该负压产生构件以恰当的状态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接触。因此,需要该负压产生构件在其被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之前的尺寸大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相应内部尺寸。
但是,如上所述,在负压产生构件的尺寸大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尺寸的情况中,负压产生构件受到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挤压该负压产生构件的作用力。如图8所示,这些压缩力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施加在负压产生构件132的表面A和表面B上。如果在负压产生构件132中产生出的应力集中在一部分负压产生构件处(负压产生构件的横截面形状急剧变化处),则出现这样一个部分,在那里负压产生构件132在应力集中位置处向内变形(该变形为由弯曲150a导致的凹陷(dimple)150b)。
该弯曲150a导致上述壁面通路的产生,结果可以很容易使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与大气流体连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墨水会从液体容器中泄漏出。
考虑到这个问题,期望提供这样一种墨水容器,该墨水容器即使在由弯曲150a产生出凹陷150b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气液交换操作。
下面将对解决该问题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9(a)为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结合有用来解决该问题的部件。第二实施方案的负压产生构件132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图9(b)只是负压产生构件的实际透视图,它用在图9(a)中并且如所示那样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上具有凹陷150b。
如图9(c)所示,在负压产生构件表面的凹陷150b和与之对应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处产生的间隙的端部处设有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的侧壁。这样,阻挡了存在于这个空间中的墨水流进间隙,由此可以防止在大气和存在于该空间中的墨水之间的连通。
图9(d)为一实际放大图,显示出在存在于负压产生构件表面和内壁表面之间的间隙和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之间的关系,其中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与在负压产生构件表面和内壁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端部紧密接触。
在容易产生用来使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由于不期望的气液交换操作而变得与大气流体连通的间隙的情况中,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与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上形成的间隙的端部紧密接触,从而防止了在大气和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的连通,并且防止出现壁面通路。因此,可以防止由弯曲导致的间隙引起的墨水泄漏。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解决了所述问题,并且图11仅为负压产生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它用在图10的墨盒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该实施方案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中形成的凹陷150b的位置(与内壁表面形成的间隙)。
与图9的示例类似,在内壁表面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端部由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密封,从而阻挡在大气和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的连通。这样,可以防止产生壁面通路和由此防止墨水泄漏。
如前面参照图9、10和11所述,为了防止由于在位于气液界面所要求位置上方的部分负压产生构件中的空气和存在于在负压产生构件侧处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通过在壁面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流体连通而出现不期望的气液交换(出现壁面通路)而导致通过液体容器的通气孔的墨水泄漏,通过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来密封在内壁表面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端部,由此防止通过壁面通路将空气引入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
当预计出现会导致在存在于位于负压产生构件侧处的空间中的墨水和在所期望的气液界面位置上方的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大气之间连通并且因此导致出现不期望有的气液交换(表面通路)的间隙时,设置凸起151,以便密封预计间隙的端部。这样,即使产生该间隙,也可以防止建立壁面通路。
下面将参照图12对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如图12(a)所示,凸起151形成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的紧密接触,并且如图12(b)所示地设置,以便当如图12(a)所示那样将负压产生构件132部分地切除时密封位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表面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产生出的预计间隙的端部。这样,可以防止由于凹陷150b而产生或建立壁面通路。
在存在于位于负压产生构件侧处的空间中的墨水变得与处于在所要求气液界面的位置上方的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大气流体连通、结果进行不期望有的气液交换的情况中,如图12(b)所示,形成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由此防止凹陷150b的影响。由此,即使由于弯曲而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中产生了凹陷,也可以进行稳定的气液交换操作,并且可以防止墨水泄漏。
下面将参照图12(b)对此作进一步说明。凸起151为具有厚度d的框架形式,并且与面对着液体容纳腔室136的表面接触,也就是说与切除部分的水平顶壁表面(导气表面200)和切除部分的垂直表面210两者接触。
至于负压产生构件的材料和弯曲,与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相比,在聚酯纤维等中、尤其在具有方向特征的纤维的情况中更容易出现凹陷150b和壁面通路,但是它取决于负压产生构件的材料和结构。
由沿着预定方向延伸的纤维构成的构件在可随动性(followability)和各向同性性能方面比泡沫体构件(例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等)更差,因此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下面将对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进行说明,其中负压产生构件由无方向性延伸的纤维制成,该纤维受到弯曲。
图13(a)和13(b)为只是设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墨盒中的负压产生构件的透视图。
液体容器的最大面积侧(主侧面)与这些容器在使用中布置的方向相对,因此希望容纳在其中的负压产生构件132具有抵抗压缩的柔性和沿着与这些侧面垂直的方向的排斥弹性(repelling elasticity)。从这一点上看,纤维可以沿着在图13(a)和(b)中所示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纤维的方向是不同的这些情况中,容易出现弯曲,也就是凹陷150b的位置是不同的。由于膨胀和收缩性能在这些纤维的方向上相对较差,所以凹陷150b容易沿着与纤维方向垂直的方向产生。
例如,预计当纤维方向如在图13(a)中所示时,在图9(b)中所示的凹陷150b容易出现,并且当纤维方向如在图13(b)中所示时,容易出现在图10(b)中所示的凹陷150b。在任一情况中,可以通过结合图12(b)所述的原理来避免预期的弯曲。更具体地说,在内壁表面和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50c的端部由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密封,从而阻挡在大气和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的连通,由此抑制壁面通道的出现,从而防止由该间隙引起的墨水泄漏。
下面将参照图14对其中将负压产生构件分成两个部分的第四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4(a)为墨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其中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被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图14(b)为其中产生了使存在于由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与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连通的这种间隙150c(凹陷150b)的示例。
在具有两个负压产生构件的这种情况中,与一个负压产生构件的情况类似,当产生出在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中连续形成的间隙以致引起在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和大气之间连通时,会出现壁面通路,从而导致墨水从液体容器中泄漏出。如图14(b)中所示,另一个问题在于容易产生这种间隙150c,即,其导致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和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流体连通。
该问题包括在墨水消耗至一定程度时容易出现的两个方面。在第一个方面中,当空气通过气液交换而处于墨水容纳腔室中时,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空气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膨胀或收缩。当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时,会出现墨水泄漏。该机理如下。当环境温度在墨盒使用期间升高时,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空气膨胀,并且与该膨胀对应的墨水量排入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如果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具有如图14(b)所示的凹陷150b,则从墨水容纳腔室排出的一部分墨水运动穿过由内壁表面和凹陷150b形成的间隙150c并且在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中被吸收。如果环境温度在墨盒使用期间降低,则在墨水容纳腔室中的空气收缩,该墨水容器腔室趋向于将与收缩体积相对应的吸收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墨水量吸回到墨水容纳腔室中。在该情形中,在吸取负压产生构件中的空气中的流动阻力小于在吸取负压产生构件中的墨水中的流动阻力,结果,空气也与墨水一起从负压产生构件被吸回到墨水容纳腔室中。如果该膨胀和收缩反复进行,则与吸回空气对应的墨水量保留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从而保留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的墨水量逐渐增大至墨水泄漏出这样一个程度。
另一个方面涉及在如图14(b)所示的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中存在间隙150c。在这种情况中,气液交换在气液界面下降至导气表面200之前在间隙150c与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的压力接触部分160的界面之间开始。换句话说,气液交换操作就好像导气表面200的位置设定在压力接触部分160的位置处一样开始。因此,在检测到墨盒为空时,仍然保留在负压产生构件132a中的墨水量大于所预期的量,从而在墨水容器的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墨水剩余量大于正常的剩余量。
至于通过间隙150c引入的空气量,由于气液交换在大供墨流速(单位时间)下不充分,所以气液界面暂时下降,但是在供墨停止之后,空气通过间隙150c导入液体容纳腔室中。因此,墨水运动进入负压产生构件,并且墨水界面上升至作为间隙150c的顶端部分的压力接触部分160的界面,因此在寿命结束时的墨水剩余量更大,而与供墨速率无关。
如在前面关于第四实施方案所述,假设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b只是通过相对于第一负压产生构件132a的压力接触部分与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流体连通。因此,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存在弯曲的影响,则可以通过用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将间隙150c的端部密封以便阻挡在第二负压产生构件和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之间的流体连通,从而可以避免弯曲的负面影响。
设置用来防止出现壁面通路的凸起提供了间接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与容纳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的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表面接触的该凸起,减小了负压产生构件的从内壁表面接收压缩力(弯曲的起因)的面积,从而抑制了弯曲自身。在负压产生构件由具有方向性的纤维制成时,例如基本上与纤维方向垂直的切除部分的表面可有效地工作。
至于通过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的凸起151密封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中的间隙端部而言,可以与延伸间隙的密封位置无关地防止出现壁面通路。但是,优选在该间隙的一个或两个端部处进行密封,因为这样简单。
可以将凸起151与液体容器模制成一体,或者例如可以形成为单独构件并且粘接到液体容器上。
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可以采用此处所述的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其中在负压产生构件的表面中形成的间隙的端部被密封并且将凸起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阻挡空气进入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
已经参照第一至第四实施方案对出现壁面通路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说明。下面将对在顶线部分处出现的通路进行说明。
首先将对顶线通路进行说明。在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的顶线和负压产生构件的相应部分之间会产生间隙。如果空气进入到这样的间隙中,则通过该间隙(通路)会出现不期望有的气液交换操作。这被称为“顶线通路”。图15(b)显示出出现在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墨水容器中的顶线通路,其中在负压产生构件的一部分(侧面)的顶线部分处产生出间隙170,也如在图15(a)中所示的那样。这个缺陷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即,当将负压产生构件插入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时,例如负压产生构件没有与内壁的顶线部分恰当地接触。如果使顶线通路通过连通部分与大气流体连通,则出现不期望有的气液交换,结果墨水从液体容器中泄漏出。图15(a)为显示出该顶线通路的示意图。
图16为液体容器的连通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图,其中将凸起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构形相匹配,形成该凸起用来防止出现顶线通路。在该附图中,(a)为从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看到的连通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放大透视图;(b)为从侧面看的连通部分的附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并且(c)示出了这样一种状态,其中例如在将负压产生构件插入到负压产生构件腔室中时在负压产生构件腔室的内壁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形成的顶线部分处产生间隙(顶线通路)。
在图16(a)中,在分隔壁138的右手侧处设有液体容纳腔室,并且形成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而分隔壁138在它们之间。将凸起151设置成接触着在构成导气表面的表面和与之连接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顶线部分,并且还接触着在构成连通表面的表面和与之连接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顶线部分。
当将负压产生构件132插入到具有这种结构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中时,情况变得如同图16(b)中所示(理想状态)。但是,当没有将负压产生构件恰当地插入时,如在图16(c)中所示那样产生顶线通路170,但是,通过形成在图16(a)中所示的凸起151,即使产生出在图16(c)中所示的顶线通路170,该负压产生构件也与凸起151接触从而密封切除部分圆周的附近部分(在图17中的阴影部分),由此防止了存在于由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形成的空间中的墨水与顶线通路流体连通。
在该说明书中,只是讨论了负压产生构件的侧面,但是这同样适用于负压产生构件的底面。
总之,如图17所示,可以密封具有切除部分的负压产生构件表面的端部和附近部分(阴影部分),并且即使在产生了顶线通路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凸起也能防止与存在于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空间中的墨水流体连通。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当在位于负压产生构件和构成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之间的顶线部分处产生了空气通路时,也能防止存在于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空间中的墨水与大气流体连通。由此,可以避免出现不期望有的气液交换操作,另外可以防止墨水从液体容器中泄漏出。
该凸起可以与液体容器模制成一体,或者可以为例如通过粘接安装在液体容器上的单独构件。
任意一个上面实施方案可以采用在此处所述的结构以防止形成顶线通路(将该凸起形成为与负压产生构件接触以便与负压产生构件的切除部分的构形相匹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负压产生构件132设有与连通部分140对应的切除部分,并且由切除部分限定的空间的顶壁部分基本上水平(在例如为了操作将墨水容器设定在记录设备中时)并且用作气液引导表面200。这样,紧接着在气液交换开始之前,该气液引导表面200与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161基本上平行。即使在每单位时间向喷墨记录头的供墨较大的情况中,在负压产生构件132中的气液界面161在气液界面161到达导气表面200时急剧膨胀,从而确保宽的导气部分。因此,可以将满足墨水排放的空气量迅速地引入墨水容纳腔室136中,从而在负压产生构件132中的气液界面161不会不正确地降低,因此使供墨稳定,且不会出现通常的断墨。由此,可以提供高度可靠的墨盒以及适用于高速操作的喷墨记录设备。
该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134优选地容纳有相互压力接触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132a和132b,并且将导气表面200设置在位于两个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160的界面下方。通过这种结构,除了上述有益效果之外,在负压产生构件中的气液界面通过在位于两个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160中的界面重新设定,从而使气液界面在气液交换开始时的位置稳定,也就是说将气液界面的位置变化最小化,由此使在气液交换期间的负压的绝对值稳定。
虽然已经参照在这里所披露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给出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入在改进目的或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些改进或变化。

Claims (6)

1.一种液体容器,它包括:
容纳有用于吸收和保持液体的负压产生构件的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具有用于将液体供应给液体喷射记录头的供应口和用于与大气连通的通气孔;
用于盛放所述液体的液体容纳腔室,所述液体容纳腔室通过所述连通部分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形成流体连通,并且除了所述连通部分之外被基本上密封;以及
分隔壁,用于除了所述连通部分处之外将所述液体容器分隔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和所述液体容纳腔室;
其中,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在与所述连通部分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凹槽;
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的顶壁部分用作导气表面,该表面在所述液体容器处于使用位置时基本上是水平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包括相互压力接触的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所述第一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高于所述第二负压产生构件的毛细作用力;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界面与所述分隔壁相交;所述第一负压产生构件与所述连通部分流体连通,并且与所述供应口流体连通;将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所述界面设置在所述导气表面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将墨水保持在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构件之间的压力接触部分的界面的整个区域上,而与所述液体容器所采取的姿态无关。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体容器,进一步包括设在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中并且与所述负压产生构件接触的结构件,将所述结构件设置在位于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表面和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平面的延伸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体容器,进一步包括在由所述凹槽形成的空间中形成并且设置在位于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表面和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表面之间的接触平面的延伸部分上的凸起,所述凸起用来阻挡在直接接触液体的所述负压产生构件表面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的直接的流体连通。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液体容器,进一步包括设置在顶线的延长部分上的结构件,在顶线处构成所述负压产生构件容纳腔室的内壁彼此相交,所述结构件具有沿着与所述顶线相交的方向的尺寸。
CN200510078548A 2004-06-11 2005-06-13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50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3472/2004 2004-06-11
JP2004173472A JP4137010B2 (ja) 2004-06-11 2004-06-1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用いる液体収納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6649A true CN1706649A (zh) 2005-12-14
CN100595068C CN100595068C (zh) 2010-03-24

Family

ID=34937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78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5068C (zh) 2004-06-11 2005-06-13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34920B2 (zh)
EP (1) EP1604831B1 (zh)
JP (1) JP4137010B2 (zh)
KR (1) KR100796862B1 (zh)
CN (1) CN100595068C (zh)
DE (1) DE602005013147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314A (zh) * 2008-05-13 2011-04-13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部分填充的墨液盒
WO2014153990A1 (zh) * 2013-03-28 2014-10-02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CN106626787A (zh) * 2015-10-30 2017-05-10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储存瓶、液体储存瓶包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28071A (zh) * 2016-02-26 2017-09-05 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打印墨盒
CN109291651A (zh) * 2018-11-09 2019-02-01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容量废弃墨盒扩容再利用方法及扩容再生墨盒
CN11174613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237B2 (ja) * 2004-06-02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該液体収納容器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4217659B2 (ja) * 2004-06-02 2009-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タンク
JP2005343037A (ja) * 2004-06-03 2005-12-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の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該インク残量検出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02007055163A1 (de) * 2007-11-19 2009-05-20 Pelikan Hardcopy Production Ag Tintenpatrone,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US8469499B2 (en) * 2007-12-07 2013-06-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Zone venting in a fluid cartridge
JP5094555B2 (ja) * 2008-05-23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US8191989B2 (en) 2009-04-28 2012-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cove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245841B2 (en) * 2015-09-18 2019-04-02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22026847A (ja) * 2020-07-31 2022-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7034U (ja) * 1993-03-09 1994-09-2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A2101017C (en) 1992-07-24 1999-10-26 Masahiko Higuma Ink jet cartridge, ink jet head and printer
CA2290698C (en) 1992-07-24 2003-12-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ink container
US6007191A (en) * 1993-08-19 1999-12-28 Fuji Xerox Co., Ltd. Ink supply unit
JPH0768785A (ja) * 1993-09-07 1995-03-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供給装置
DE69533631T2 (de) 1994-07-06 2005-11-03 Canon K.K. Tintenbehälter, damit versehener Tintenstrahldruckkopf, Tintenstrahlgerät mit einem solchen Tintenbehält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 Tintenbehälters
JP3374209B2 (ja) * 1994-11-18 2003-0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供給装置
JP3251845B2 (ja) * 1995-04-17 2002-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負圧を与える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21964A (en) * 1996-07-24 1998-10-13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Cartridge for supplying liquid to a print head
MX9801290A (es) * 1997-02-19 1998-11-30 Canon Cabushiki Kaisha Envase de liquido para cabeza de chorron de tinta.
JP3720586B2 (ja) 1997-07-30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該インクタンク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ク吸収体、及び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
JP3278410B2 (ja) 1998-05-11 2002-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該容器のパッケージ、該容器と記録ヘッドとを一体化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US6272661B1 (en) 1998-12-29 2001-08-0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inimum memory implementation of high speed viterbi decoder
JP3745161B2 (ja) * 1999-04-15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JP3281329B2 (ja) * 1999-04-27 2002-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3747136B2 (ja) * 1999-09-21 2006-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JP4240703B2 (ja) * 1999-12-06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繊維体、該繊維体の親液化方法、前記繊維体の製造方法、前記繊維体の表面改質方法、前記繊維の接液表面構造
AU2002214554A1 (en) * 2000-10-06 2002-04-15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Geometric ink channels for ink cartridge
JP3809401B2 (ja) * 2001-07-27 2006-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KR100425300B1 (ko) * 2001-08-13 2004-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분리된 마그네트를 적용한 잉크 카트리지
JP2003103797A (ja) * 2001-09-28 2003-04-09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収納容器の接続ユニット、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344234B2 (en) * 2004-01-21 2008-03-18 Fuji Xerox Co., Ltd. Print head pressure control architectures
JP3977357B2 (ja) * 2004-06-11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44192B2 (ja) * 2004-06-1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タンク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5314A (zh) * 2008-05-13 2011-04-13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部分填充的墨液盒
CN102015314B (zh) * 2008-05-13 2014-10-29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部分填充的墨液盒
US9452609B2 (en) 2008-05-13 2016-09-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rtial fill ink cartridges
WO2014153990A1 (zh) * 2013-03-28 2014-10-02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CN106626787A (zh) * 2015-10-30 2017-05-10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储存瓶、液体储存瓶包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26787B (zh) * 2015-10-30 2019-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储存瓶、液体储存瓶包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28071A (zh) * 2016-02-26 2017-09-05 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打印墨盒
CN107128071B (zh) * 2016-02-26 2019-02-26 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打印墨盒
CN109291651A (zh) * 2018-11-09 2019-02-01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容量废弃墨盒扩容再利用方法及扩容再生墨盒
CN111746130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11746130B (zh) * 2019-03-29 2022-08-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34920B2 (en) 2008-10-14
EP1604831A2 (en) 2005-12-14
EP1604831A3 (en) 2006-07-12
US20050275698A1 (en) 2005-12-15
CN100595068C (zh) 2010-03-24
KR100796862B1 (ko) 2008-01-22
DE602005013147D1 (de) 2009-04-23
JP4137010B2 (ja) 2008-08-20
KR20060046408A (ko) 2006-05-17
EP1604831B1 (en) 2009-03-11
JP2005349730A (ja)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6649A (zh)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112995C (zh) 液体容器、制造此容器的方法
CN1261304C (zh) 墨水供应系统及其容纳和补充容器、喷墨记录装置及墨盒
CN1081549C (zh) 一种容器及采用该容器的喷墨记录组件及设备
CN1260067C (zh) 待喷液体的容器
CN1059157C (zh) 用于喷墨记录的液体容器和喷墨卡盒以及喷墨记录设备
CN1663803A (zh) 墨盒和填充墨盒的方法
CN1081547C (zh) 改进的墨盒
CN1781719A (zh) 盒的液体充入方法、液体充入装置以及盒
CN1091037C (zh) 阀门构件、阀门、墨水盒及具有相同构件的墨盒
CN101049764A (zh)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液体容器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CN1715056A (zh) 墨盒
CN1840344A (zh) 液体容器
CN1287985C (zh) 供液方法及系统、储液容器、喷墨头架和记录头架
CN1142064C (zh) 墨盒装置及其灌装方法与装置及一种控制墨液的单向阀体
CN1603121A (zh) 合成树脂部件、合成树脂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780704B2 (en) Ink-jet print head assemblies with a spacer surrounding an ink fill por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