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46130B -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46130B
CN111746130B CN202010228570.1A CN202010228570A CN111746130B CN 111746130 B CN111746130 B CN 111746130B CN 202010228570 A CN202010228570 A CN 202010228570A CN 111746130 B CN111746130 B CN 111746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ank
back pressure
pressure apply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285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46130A (zh
Inventor
中泽史朗
桑山刚
刑部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667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424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667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424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46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46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46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补充型储液罐包括罐体、背压施加构件和设定在罐体中的上限指示器。液体能够补充到罐体中,并且罐体被构造成将液体存储在其中。背压施加构件由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并且被容纳在罐体中,以对存储在罐体中的液体施加背压。上限指示器指示能够存储在罐体中的液体的最大可容许量的液位。背压施加构件具有被定位成高于上限指示器的部分。

Description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能够被补充液体的储液罐以及一种设有该储液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众所周知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设有用于存储诸如墨的液体的储液罐,并且该喷墨打印机被构造成消耗存储在该罐中的液体。作为这种储液罐,可再填充型储液罐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8-161851公开了一种可补充储液罐,液体能够适当地再补充到该可补充储液罐中。
在这种常规的喷墨打印机中,需要对存储在储液罐中的墨施加背压(即,负压),以在不执行喷墨的喷嘴的末端部形成墨的弯液面,从而防止墨通过喷嘴泄漏。常规地,差压调节阀可用作用于对存储在储液罐中的墨施加背压的装置。差压调节阀被构造成根据阀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的压力差来被打开和关闭。阀的打开和关闭能够控制施加到墨的背压。
然而,在用于从储液罐和喷嘴供应墨的液体供应系统中,差压调节阀位于储液罐与喷嘴之间的中间。因此,供墨系统不可避免地变得庞大。
代替差压调节阀的是,可以将用于吸收墨的墨吸收器设置在储液罐中,用于向储液罐中的墨施加背压。在这种背压施加是通过墨吸收器来执行的情况下,如果由于储液罐中剩余的墨量的减少而导致在吸收器中没有吸收足够量的墨,则可能不会对墨施加足够的背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补充的储液罐和设有该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罐能够对存储在该罐中的液体施加足够的背压,同时避免整个液体供应系统的尺寸的增加。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包括该罐的图像形成设备,该可补充型储液罐设有作为背压施加装置的液体吸收器,无论罐中的液体的剩余量的减少如何,该罐能够对存储在罐中的液体施加足够的背压。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根据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补充型储液罐,其包括罐体、背压施加构件和上限指示器。液体能够补充到罐体中,并且罐体被构造成将液体存储在该罐体中。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由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被容纳在所述罐体中,以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所述上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所述上限指示器指示能够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最大可容许量的液位。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具有被定位得比所述上限指示器高的部分。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具有下端;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下端高。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包括壁,所述壁构成所述罐体的外壳,所述壁设有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设有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壁高。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具有上端;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上端高。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罐体的外壳;并且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中的一个设有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被定位成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分离。
优选地,以上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储液部和吸收器容纳部,所述储液部被构造成存储所述液体,在所述吸收器容纳部中容纳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吸收器容纳部在比所述上限指示器低的高度处彼此连通。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上述补充型储液罐中的任一个;以及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从所述补充型储液罐供应的所述液体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仍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补充型储液罐,包括罐体、背压施加构件和功能性下限指示器。液体能够补充到罐体中,并且罐体被构造成将液体存储在该罐体中。背压施加构件,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由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被容纳在所述罐体中,以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指示需要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最小液体量的液位,用于使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能够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具有位于等于或低于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的高度处的下端。
优选地,以上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目视下限指示器,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指示经受使用者的目视检查的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最低液位。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定位成低于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
仍优选地,以上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储液部和吸收器容纳部,所述储液部被构造成存储所述液体,在所述吸收器容纳部中容纳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所述分隔壁具有下端。允许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吸收器容纳部在低于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的高度处彼此连通。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位于等于或高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下端的高度处。
仍优选地,以上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控制下限指示器,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指示经受基于所述液体的喷射量的剩余量检测的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液位。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定位得低于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出口端口,允许所述液体在经过所述背压施加构件之后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从所述罐体流出。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的部分。
替换地,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整个所述表面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
仍替换地,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分离。
优选地,以上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辅助吸收器,所述辅助吸收器被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辅助吸收器被构造成吸收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所述辅助吸收器位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下方且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出口端口,允许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从所述罐体流出;并且所述液体被构造成在经过所述辅助吸收器和所述背压施加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后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排出。
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接触的部分。
替换地,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整个所述表面与所述辅助吸收器接触。
仍替换地,在以上补充型储液罐中,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与所述辅助吸收器分离。
根据仍另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上述补充型储液罐中的任一个;和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从所述补充型储液罐供应的所述液体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特定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2是示出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能够用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补充型储液罐中的背压施加构件的各种样式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五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六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七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并且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八变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意性竖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储墨罐1作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补充型储液罐的示例。储墨罐1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见图2)。图1中所示的储墨罐1处于其可操作姿态。
罐1包括构成罐1外壳的罐体2以及位于罐体2的内部中的背压施加构件3。分隔壁4被设置在罐体2的内部中,以将罐体2的内部空间分成5和吸收器容纳部6,该吸收器容纳部6用于在其中容纳背压施加构件3。储墨部5提供用于在其中存储墨的空间。
罐体2包括平坦的底壁2b、侧壁2c和顶壁2a。侧壁2c包括:第一侧壁2c1,该第一侧壁2c1从底壁2b的一个端部向上延伸;和第二侧壁2c2,该第二侧壁2c2从底壁2b的另一端部向上延伸。顶壁2a延伸成将第一侧壁2c1的上端部连接到第二侧壁2c2的上端部。
更具体地,第一侧壁2c1用作构成储墨部5的壁,第二侧壁2c2用作构成吸收器容纳部6的壁。第二侧壁2c2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2c1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长度。顶壁2a是阶梯形式,并且包括:较低壁部段2a2和比较低壁部段2a2高的较高壁部段2a1。较低壁部段2a2用作构成储墨部5的壁。较高壁部段2a1用作构成吸收器容纳部6的壁。也就是说,吸收器容纳部6的上端高于储墨部5的上端。换句话说,吸收器容纳部6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储墨部5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长度。
分隔壁4在储墨部5与吸收器容纳部6之间的边界处从顶壁2a线性向下延伸。分隔壁4具有被定位成与底壁2b间隔开的下端,以在该下端与底壁2b之间提供间隙4a。因此,在罐体2的内部中,储墨部5的下部和吸收器容纳部6的下部通过间隙4a彼此连通。分隔壁4由不透液体的材料制成。
辅助吸收器7也位于储墨罐1中。辅助吸收器7通过间隙4a在储墨部5和吸收器容纳部6上水平延伸。辅助吸收器7位于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方,并且从下方与背压施加构件3接触。辅助吸收器7由液体吸收构件(例如人造海绵、天然海绵和毛细管束)制成,并且用于帮助墨从储墨部5移动到吸收器容纳部6。
此外,储墨罐1包括墨入口端口8。墨通过墨入口端口8能够补充到罐体2中。换句话说,储墨罐1被构造成可再填充的储墨罐,墨能够从外部再填充到该储墨罐中。
墨入口端口8被设置在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处。墨入口端口8在向上/向下方向上延伸穿过较低壁部段2a2的整个厚度,并且具有位于较低壁部段2a2下方的下端。也就是说,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位于罐体2的内部中。具体地,墨入口端口8具有突出到罐体2内部中的管状形状。此外,墨入口端口8具有从较低壁部段2a2向上突出的上端部。帽8a能够附接至墨入口端口8的上端部并且能够从墨入口端口8的上端部拆卸,该帽8a用于密封墨入口端口8。
空气连通端口9被形成在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中。空气连通端口9提供在罐体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气连通。
上限指示器UL被设定在储墨罐1中。上限指示器UL是指示与能够存储在罐体2中的最大可容许墨量对应的最大墨液位的线。在本实施例中,上限指示器UL是从第一侧壁2c1突出的肋2L(物理上可见的结构)的形式,以从第一侧壁2c1在水平方向上线性延伸。利用这种结构,使用者能够目视识别肋2L的高度作为墨的上限(即上限指示器UL的高度)。
顺便提及,代替肋2L的是,可以在第一侧壁2c1中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线性凹槽作为上限指示器UL。替换地,直接印刷在第一侧壁2c1上的标签或粘附在第一侧壁2c1上的密封件也可以用作上限指示器UL。仍替换地,可以在第一侧壁2c1中形成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行的多个突点或多个凹点作为上限指示器UL。在任何情况下,上限指示器UL都应该被定位成高于罐体2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中央。
此外,上限指示器UL的高度等于或低于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
顺便提及,罐体2在与上限指示器UL重合或重叠的位置处具有窗口。该窗口由透明或透光材料形成,使得能够通过该窗口目视识别罐体2中的墨液位。替换地,罐体2整体可以由透明或透光材料制成。
由分隔壁4和底壁2b提供的间隙4a被定位成低于指示上限指示器UL的肋2L。换句话说,储墨部5和吸收器容纳部6通过位于上限指示器UL(肋2L)下方的间隙4a而彼此连通。
储墨罐1进一步设有墨出口端口10,该墨出口端口10用于将存储在罐体2中的墨排放到其外部。墨出口端口10被设置在底壁2b中。具体地,墨出口端口10被形成在底壁2b的一部分中,该部分构成吸收器容纳部6。因此,能够通过墨出口端口10将储墨罐1中的墨供应到记录头11。顺便提及,记录头11包括多个喷嘴,墨被构造成通过这些喷嘴被喷射到诸如片材的图像形成介质,以在该介质上形成图像。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背压施加构件3。背压施加构件3由能够吸收墨的吸收材料制成。人造海绵、天然海绵、毛细管束和其它能够吸收墨的构件可以用作吸收构件。背压施加构件3被构造成通过间隙4a吸收通过墨入口端口8补充到罐体2中的墨。也就是说,墨最初被吸收到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部中,然后所吸收的墨在背压施加构件3中向上渗透。
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即,在该实施例中是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部)被定位成高于上限指示器UL。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位于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的上方。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位于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的上方。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位于墨入口端口8的上端部的上方。
在罐体2的内部中,储墨部5和分隔壁4位于背压施加构件3与墨入口端口8之间。因此,墨入口端口8被设置成不与背压施加构件3直接接触。
如图2中所示,储墨罐1被设置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图像形成设备100是所谓的托架托载型打印机,在该托架托载型打印机中,储墨罐1被安装在托架101上,该托架101在图像形成期间能够在图像形成介质上往复移动。顺便提及,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托架离载型打印机,在该托架离载型打印机中,储墨罐1被设置在除托架之外的部分上。替换地,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是多个固定图像形成单元排成一行的行打印机。替换地,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是储墨罐1能够从装置拆卸并能够附接到装置的类型,或者可以是储墨罐1被固定地固定到装置的类型。此外,图像形成设备100可以用除墨之外的液体形成图像。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储墨罐1中,背压施加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即,背压施加构件3的至少上部)位于上限指示器UL的上方。因此,背压施加构件3中所吸收的墨不太可能扩散到上部,因此,背压施加构件3能够具有不吸收墨的部分。这意味着,即使墨被重新填充到罐体2中达到上限指示器UL的液位,墨吸收功能仍然能够在背压施加构件3中表现出来。因此,能够将足够的背压安全且稳定地施加到罐体2中的墨。
此外,与常规的差压调节阀相比,由吸墨材料制成的背压施加构件3在构造上非常简单。因此,能够避免供墨系统从储墨罐1到记录头11的喷嘴的尺寸的增大。
此外,通常众所周知的是通过储墨罐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高度差的背压产生结构,即,利用水头差的背压施加结构。根据利用水头差的结构,由于在储墨罐与图像形成单元之间需要一定的液位差,所以供墨系统变得庞大。
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储墨罐1中,背压施加结构不利用水头差,而是采用由吸收构件制成的简单的背压施加构件3。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储墨罐1基于与利用水头差的常规背压施加结构非常不同的技术。
此外,根据储墨罐1,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被定位成高于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该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位于上限指示器UL的上方。因此,即使墨在罐体2中被过量补充而超过上限指示器UL,背压施加构件3的非墨吸收部仍然能够存在,因此,能够将背压稳定且安全地施加到墨。
此外,根据储墨罐1,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被定位成高于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该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位于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的上方。因此,即使墨在罐体2中被过量补充而超过上限指示器UL,背压施加构件3的非墨吸收部仍可以存在,因此,能够将背压稳定且安全地施加到墨。
此外,根据储墨罐1,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被定位成高于墨入口端口8的上端部,该墨入口端口8的上端部位于较低壁部段2a2的上方。因此,即使墨在罐体2中被过量补充而超过上限指示器UL,背压施加构件3的非墨吸收部仍然存在,因此,能够将背压稳定且安全地施加到墨。
此外,根据储墨罐1,补充了墨的罐体2的内部被分隔壁4分成储墨部5和吸收器容纳部6。利用这种结构,分隔壁4能够阻止储墨部5中所含有的空气与吸收器容纳部6中所容纳的背压施加构件3直接接触。
此外,在罐体2中,储墨部5和吸收器容纳部6通过由分隔壁4形成的间隙4a彼此连通。因此,尽管设置了分隔壁4,但仍允许墨从储墨部5平稳地移动到吸收器容纳部6。
此外,根据储墨罐1,墨入口端口8位于顶壁2a处,而不是位于侧壁2c处。利用这种结构,能够从上方将墨补充到罐体2中,从而有助于墨补充工作。然而,墨入口端口8可以位于侧壁2c处。在后一种情况下,墨入口端口8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其开口端面向上的倾斜部。
可以想到对第一实施例的储墨罐1的各种变型。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至图7描述对第一实施例的若干变型。相似的零件和部件由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图3示出了背压施加构件3的各种变型。图3中所示的背压施加构件3A、3B和3C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被定位成高于上限指示器UL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如在背压施加构件3A至3C中的那样,背压施加构件3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只要其上端部位于上限指示器UL的上方即可。
图4描绘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该储墨罐包括墨入口端口108,该墨入口端口108的下端没有从顶壁2a突出到罐体2的内部中。在这种情况下,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部可以被定位成高于墨入口端口108的下端。
图5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该储墨罐包括帽208a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帽8a。帽208a包括能够插入墨入口端口8中的套筒部208a1。套筒部208a1具有被定位成比墨入口端口8的下端低的下端。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上端被定位成高于套筒部208a1的下端。
图6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301。在该储墨罐301中,两个空气连通端口309分别被形成在罐体302的顶壁302a的较高壁部段302a1和顶壁302a的较低壁部段302a2中,该较高壁部段302a1和该较低壁部段302a2各有一个空气连通端口309。作为进一步的变型,可以仅在较高壁部段302a1处设置空气连通端口309,而较低壁部段302a2上的空气连通端口309可以省略。
图7中示出了根据第四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401。在储墨罐401的罐体402中,没有设置分隔壁4,并且背压施加构件403不仅被容纳在吸收器容纳部6中还被容纳在储墨部5中。因此,背压施加构件403具有阶梯形构造,该阶梯形构造具有较高层端403a1和比较高层端403a1低的较低层端403a2。上限指示器UL被定位成至少高于较低层端403a2。
顺便提及,墨入口端口8被定位成与较低层端403a2分离,使得墨入口端口8不与背压施加构件403接触。此外,可以省略辅助吸收器7。此外,空气连通端口9可以被形成在较高壁部段2a1中,而不是被形成在较低壁部段2a2中。
顺便提及,在包括分隔壁4的储墨罐1中,空气连通端口9优选被形成在较低壁部段2a2中,而不是被形成在较高壁部段2a1中。此外,在不具有分隔壁4的储墨罐401中,空气连通端口9优选被形成在较高壁部段2a1中,而不是被形成在较低壁部段2a2中。包括分隔壁4且在较低壁部段2a2中形成有空气连通端口9的储墨罐1是最优选的。
接下来,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补充型储墨罐501。相似的零件和部件由与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以避免重复描述。
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托架101上(见图2)来代替第一实施例的储墨罐1。
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储墨罐1中的那样,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7被容纳在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的罐体502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辅助吸收器7位于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方,以与该背压施加构件3接触;并且辅助吸收器7通过间隙4a跨储墨部5和吸收器容纳部6延伸。
参考图8,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设定在储墨罐501的罐体502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是一条线,其指示与能够存储在罐体502中的最小可容许墨量对应的最低墨液位,以维持背压施加构件3的背压施加功能。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定位成低于罐体502在向上/向下方向上的中央。此外,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定位成高于罐体502的底壁2b。
在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中,背压施加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其下端部)在等于或低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的高度处。更具体地,在罐体502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定位成在向上/向下方向上高于辅助吸收器7且低于分隔壁4的下端,如图8中所示。
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端位于等于或低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的高度处。目视下限指示器ML2是指示允许使用者目视检查存储在罐体502中的墨量的最低液位的线。目视下限指示器ML2是从第一侧壁2c1突出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物理可见肋502L的形式。使用者能够目视识别肋502L的高度作为目视下限指示器ML2(使用者对墨进行目视检查的下限)。
储墨部5具有比指示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的肋502L低的较低空间,并且吸收器容纳部6具有比肋502L低的较低空间。储墨部5的较低空间和吸收器容纳部6的较低空间通过在分隔壁4与底壁2b之间的间隙4a彼此连通。
顺便提及,代替肋502L的是,可以在第一侧壁2c1中形成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线性凹槽作为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的指示器。替换地,直接印刷在侧壁2c上的标签或粘附在第一侧壁2c1上的密封件也可以用作目视下限指示器ML2。此外,替换地,可以在第一侧壁2c1中形成在水平方向上排成一行的多个突点或多个凹点作为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目视下限指示器ML2可以是各种形式,只要使用者能够根据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目视识别罐体502中的规定墨量的液位即可。在任何情况下,目视下限指示器ML2均被定位成高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换句话说,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定位成低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
顺便提及,罐体502在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一致或重叠的位置处具有窗口。该窗口由透明或透光材料形成,从而通过该窗口能够目视识别墨液位。替换地,罐体502整体可以由透明或透光材料制成。
此外,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端位于等于或低于控制下限指示器ML3的高度处。控制下限指示器ML3是由计算机参照的线,用以基于通过记录头11喷射的墨量来检测罐体502中的剩余墨量是否最小。控制下限指示器ML3在第一侧壁2c1上在水平方向上线性延伸。控制下限指示器ML3位于高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且低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的高度处。也就是说,控制下限指示器ML3位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之间。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低于控制下限指示器ML3。
顺便提及,控制下限指示器ML3可以高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此外,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总体操作的控制器(未示出)可以使用计算机,该计算机被构造成参照控制下限指示器ML3。微型计算机是控制器的主要部件,并且被构造成对从记录头11的喷嘴喷射出的墨量进行计数,并且基于计数值来确定罐体502中的剩余墨量是否减少到与控制下限指示器ML3对应的液位。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中,用于向存储在罐体502中的墨施加背压的背压施加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下端部)在等于或低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的高度处。利用这种结构,即使残余在罐体502中的剩余墨的液位降低到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对应的液位,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端部也能够保持浸没在墨中,使得背压施加构件3仍然能够吸收墨。因此,即使罐体502中的剩余墨量减少,也能够对残余在罐体502中的墨施加足够的背压。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定位成低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利用这种结构,使用者能够在剩余墨量降低到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对应的液位之前,目视识别出罐体502中剩余墨量的减少。换句话说,剩余墨量减少到目视下限指示器ML2的液位能够在比原本更早的合适时间提示使用者将墨补充到罐体502中。因此,能够避免对墨的背压施加的不足。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位于控制下限指示器ML3的下方。利用这种结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控制器能够向使用者发出警告,以在剩余墨量减少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的液位之前通知罐体502中的剩余墨量的减少。因此,能够提示使用者在早期阶段进行对罐体502的墨补充,因此,能够避免对墨的背压施加的不足。
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位于墨出口端口10的上端的上方,并且高于背压施加构件3的下端。因此,即使罐体502中的剩余墨量减少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的液位,也确保了罐体502中的墨通过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7中的至少一个流出墨出口端口10。
顺便提及,如果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位于墨出口端口10的上端的下方,则空气可能会被直接引入到墨出口端口10中,这可能会使用于喷射墨的记录头11的喷嘴丧失功能,从而可能导致有缺陷的墨喷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能够避免这种有缺陷的墨喷射的发生。
也可以想到对第二实施例的储墨罐501的各种变型。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至图16描述对第二实施例的若干变型。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601。在储墨罐601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被设定在等于或高于分隔壁4的下端的高度处。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罐体602中的剩余墨量减少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的液位的状态下,间隙4a(该间隙4a用作从储墨部5到吸收器容纳部6的墨通道)也能够由墨填充。因此,防止空气从储墨部5流到吸收器容纳部6中所容纳的背压施加构件3。
在储墨罐601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仍然低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和控制下限指示器ML3,如第二实施例中的那样。设置在第一侧壁2c1上的肋602L指示罐体602的目视下限指示器ML2。控制下限指示器ML3位于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与目视下限指示器ML2之间。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701。罐体702包括底壁702b,在该底壁702b处设有墨出口端口710。墨出口端口710的上表面(面向沿着底壁702b设置的辅助吸收器707的表面)具有与辅助吸收器707直接接触的部分。也就是说,辅助吸收器707具有通过罐体702的底壁702b直接暴露于墨出口端口710的一端(上端)的部分。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801。罐体802包括底壁802b,在该底壁802b处设有墨出口端口810。墨出口端口810的面向辅助吸收器807的整个一端(墨出口端口810的整个上表面)与辅助吸收器807直接接触。辅助吸收器807具有穿过底壁802b向下突出的部分。
类似地,图1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四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901。罐体902包括底壁902b,在底壁902b处设有墨出口端口910。墨出口端口910的面向辅助吸收器907的整个一端(墨出口端口910的整个上表面)与辅助吸收器907直接接触。辅助吸收器907具有向上阶梯形的部分,并且墨出口端口910的所述整个一端与辅助吸收器907的阶梯形部分接触。
储墨罐801和901可以采用各种变型,只要罐体802、902中的墨在通过相应的墨出口端口810、910从相应的罐体802、902流出之前必定经过辅助吸收器807、907即可。
顺便提及,在储墨罐801和901中,墨出口端口810、910可以被布置成面向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807、907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在墨出口端口810、910的一端面向背压施加构件3的情况下,墨出口端口810、910的一端(上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与背压施加构件3直接接触。在墨出口端口810、910的一端面向辅助吸收器807、907和背压施加构件3的情况下,墨出口端口810、910的一端(上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与辅助吸收器807、907和背压施加构件3中的每一个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储墨罐801和901可以采用各种变型,只要罐体802、902中的液体在分别通过墨出口端口810、910从罐体802、902流出之前需要经过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807、907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图13和图14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五变型和第六变型的可补充储墨罐1101、1201。在储墨罐1101和1201中,墨出口端口1110和1210分别不与辅助吸收器1107、1207接触,前提是确保相应罐体1102和1202中的墨经过相应的辅助吸收器1107和1207以通过墨出口端口1110和1210流出罐体1102、1202。
具体而言,根据图13中所示的储墨罐1101,肋1110a于在墨的流动方向上(图13中是向下)在墨出口端口1110上游的位置处从罐体1102的底壁1102b突出到罐体1102的内部中。辅助吸收器1107由肋1110a支撑,使得辅助吸收器1107与肋1110a接触。封闭空间S1由肋1110a和辅助吸收器1107限定。采用这种结构,罐体1102中的墨在通过墨出口端口1110从罐体1102流出之前需要经过辅助吸收器1107。
根据图14中所示的储墨罐1201,肋1210a于在墨的流动方向上(图14中是向下)在墨出口端口1210上游的位置处从罐体1102的底壁1202b突出到罐体1202的内部中。辅助吸收器1207具有与罐体1202的内表面接触的端面,使得辅助吸收器1207的一部分与肋1210a分离。封闭空间S2由罐体1202的内表面和辅助吸收器1207限定。利用这种结构,罐体1202中的墨在通过墨出口端口1210从罐体1202流出之前需要经过辅助吸收器1207。
顺便提及,墨出口端口1210可以在墨出口端口1210与背压施加构件3之间具有空间的情况下直接面向背压施加构件3,而不是面向辅助吸收器1207,前提是背压施加构件3与罐体1202的内表面接触,以与罐体1202的内表面一起限定与封闭空间S2对应的封闭空间。
换句话说,墨出口端口1210的面向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1207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端(即,墨出口端口1210的上端)可以被布置成与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1207中的一个分离,前提是背压施加构件3和辅助吸收器1207中的一个与罐体1202的内表面接触,以与罐体1202的内表面一起限定与封闭空间S2对应的封闭空间。
图1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七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1301。在该储墨罐1301中,两个空气连通端口1309被形成在罐体1302的顶壁1302a的较高壁部段1302a1和较低壁部段1302a2中,该较高壁部段1302a1和该较低壁部段1302a2各有一个空气连通端口1309,如图6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中的那样。替换地,可以仅在顶壁1302a的较高壁部段1302a1和较低壁部段1302a2中的一个中形成一个空气连通端口1309。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八变型的补充型储墨罐1401。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型,在储墨罐1401的罐体1402中没有设置分隔壁4。背压施加构件1403被容纳在罐体1402中,以跨吸收器容纳部6和储墨部5延伸。具体地,背压施加构件1403具有如图7的背压施加构件403中那样的阶梯形构造。也就是说,背压施加构件1403具有:具有较高层端1403a1的部分;以及具有比较高层端1403a1低的较低层端1403a2的另一部分。具有较高层端1403a1的部分被容纳在吸收器容纳部6中,而具有较低层端1403a2的部分被容纳在储墨部5中。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在等于或高于整个背压施加构件1403的下端的高度处。也就是说,在罐体1402中没有设置第二实施例的辅助吸收器7。此外,墨入口端口8被定位成与背压施加构件1403的较低层端1403a2分离。
顺便提及,在储墨罐1401中,空气连通端口9可以被设置在顶壁2a的较高壁部段2a1中,而不是被设置在顶壁2a的较低壁部段2a2中。在没有分隔壁4的储墨罐1401中,空气连通端口9优选被形成在较高壁部段2a1中,而不是被形成在较低壁部段2a2中。然而,包括分隔壁4且具有形成在较低壁部段2a2中的空气连通端口9的储墨罐501是最优选的。
此外,尽管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背压施加构件3是单件式部件,但背压施加构件3可以通过多个背压施加块的聚集来提供。在后一种情况下,背压施加块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液体吸收性能,以调节液体吸收性能,即,聚集块的背压施加性能。特别地,多个背压施加块可以一个接一个地堆叠,使得较低块的液体吸收性能高于较高块的液体吸收性能,即,较高块的液体吸收性能低于较低块的液体吸收性能。利用这种结构,背压施加构件3作为整体(聚集块)具有液体吸收性能相对较低的上部,从而防止所吸收的墨扩散到整个背压施加构件3。因此,防止了整个背压施加构件3的背压施加功能的降低或消失。
为了获得相同的技术和操作优势,上述实施例和其变型可以适当地彼此组合。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以在不脱离上述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
<备注>
储墨罐1、301、401、501、601、701、801、901、1101、1201、1301和1401是补充型储液罐的示例。罐体2、302、402、502、602、702、802、902、1102、1202、1302和1402是罐体的示例。背压施加构件3、3A至3C、403和1403是背压施加构件的示例。辅助吸收器7、707、807、907、1107和1207是辅助吸收器的示例。墨入口端口8和108是液体入口端口的示例。墨出口端口10、710、810、910、1110和1210是液体出口端口的示例。分隔壁4是分隔壁的示例。储墨部5是储液部的示例。吸收器容纳部6是吸收器容纳部的示例。上限指示器UL(肋2L)是上限指示器的示例。功能性下限指示器ML1是功能性下限指示器的示例。目视下限指示器ML2(肋502L、602L)是目视下限指示器的示例。控制下限指示器ML3是控制下限指示器的示例。

Claims (22)

1.一种补充型储液罐,包括:
罐体,液体能够补充到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罐体被构造成在其中存储所述液体;
背压施加构件,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由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被容纳在所述罐体中,以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和
上限指示器,所述上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上限指示器指示能够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最大可容许量的液位,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具有被定位得比所述上限指示器高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具有下端,并且
其中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下端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壁,所述壁构成所述罐体的外壳,所述壁设有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并且
其中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设有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壁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具有上端,并且
其中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所述部分被定位得比所述液体入口端口的所述上端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构成所述罐体的外壳,并且
其中所述顶壁和所述侧壁中的一个设有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入口端口,所述液体能够通过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补充,所述液体入口端口被定位成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储液部和吸收器容纳部,所述储液部被构造成存储所述液体,在所述吸收器容纳部中容纳所述背压施加构件,
其中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吸收器容纳部在比所述上限指示器低的高度处彼此连通。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和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从所述补充型储液罐供应的所述液体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9.一种补充型储液罐,包括:
罐体,液体能够补充到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罐体被构造成在其中存储所述液体;
背压施加构件,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由能够吸收液体的材料制成,并且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被容纳在所述罐体中,以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和
功能性下限指示器,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指示需要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最小液体量的液位,用于使所述背压施加构件能够对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施加背压,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具有位于等于或低于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的高度处的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目视下限指示器,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指示经受使用者的目视检查的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最低液位,
其中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定位成低于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储液部和吸收器容纳部,所述储液部被构造成存储所述液体,在所述吸收器容纳部中容纳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所述分隔壁具有下端,
其中允许所述储液部和所述吸收器容纳部在低于所述目视下限指示器的高度处彼此连通,并且
其中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位于等于或高于所述分隔壁的所述下端的高度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控制下限指示器,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被设定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指示经受基于所述液体的喷射量的剩余量检测的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的液位,
其中所述功能性下限指示器被定位得低于所述控制下限指示器。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出口端口,允许所述液体在经过所述背压施加构件之后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从所述罐体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整个所述表面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进一步包括辅助吸收器,所述辅助吸收器被设置在所述罐体中,并且所述辅助吸收器被构造成吸收被存储在所述罐体中的所述液体,所述辅助吸收器位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的下方且与所述背压施加构件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罐体包括液体出口端口,允许所述液体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从所述罐体流出,并且
其中所述液体被构造成在经过所述辅助吸收器和所述背压施加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后通过所述液体出口端口排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接触的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整个所述表面与所述辅助吸收器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其中所述液体出口端口具有与所述辅助吸收器面对的表面,所述表面与所述辅助吸收器分离。
2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9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补充型储液罐;和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构造成用从所述补充型储液罐供应的所述液体在图像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2010228570.1A 2019-03-29 2020-03-27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117461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6702 2019-03-29
JP2019-066703 2019-03-29
JP2019066703A JP7342402B2 (ja) 2019-03-29 2019-03-29 補給型液体貯留タンク、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6702A JP7342401B2 (ja) 2019-03-29 2019-03-29 補給型液体貯留タンク、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46130A CN111746130A (zh) 2020-10-09
CN111746130B true CN111746130B (zh) 2022-08-16

Family

ID=7260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28570.1A Active CN111746130B (zh) 2019-03-29 2020-03-27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3) US11225084B2 (zh)
CN (1) CN1117461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2635A (ja) * 1994-09-16 1996-05-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76602A (ja) * 1995-04-04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US6276785B1 (en) * 1983-10-13 2001-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supplied printer head and ink container
CN1704246A (zh) * 2004-06-03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设备的墨水剩余量检测组件、具有该组件的墨水容器和喷墨设备
CN1706649A (zh) * 2004-06-11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993433A (zh) * 2004-08-04 2007-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墨罐、喷墨记录方法及墨罐的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3771A (en) 1992-07-03 1995-09-26 Citizen Watch Co., Ltd. Ink tank
JPH0667034U (ja) 1993-03-09 1994-09-20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356818B2 (ja) * 1993-03-09 2002-1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装置
JPH0811320A (ja) 1994-07-04 1996-01-16 Canon Inc 液体貯蔵容器及び液体供給容器
EP1055520B1 (en) 1998-02-13 2003-10-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er, sub-tank unit suitable therefor,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ink droplet discharging capability
EP1016533B3 (en) 1998-07-15 2011-08-3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supply unit
US6454400B1 (en) * 1998-09-01 2002-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cartridge including liquid container,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cartridge and liquid discharge printing apparatus
US6186621B1 (en) 1999-01-12 2001-02-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Volumetrically efficient printer ink supply combining foam and free ink storage
JP2002264354A (ja) 2001-03-08 2002-09-18 Seiko Instruments Inc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US6948803B2 (en) 2001-06-18 2005-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JP2003089221A (ja) 2001-09-19 2003-03-25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ES2259688T3 (es) 2001-09-19 2006-10-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Cartucho de tinta y su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JP2003312000A (ja) 2002-04-25 2003-11-06 Canon Inc 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および該液体吐出記録装置の記録液補給方法
JP2006044214A (ja) 2004-07-09 2006-02-16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JP2006082285A (ja) 2004-09-14 2006-03-30 Canon Inc 液体タンク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2195B2 (ja) * 2004-12-09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記録装置、インクタン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残量検知方法
JP2007152857A (ja) 2005-12-07 2007-06-2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10125619A (ja) 2008-11-25 2010-06-10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10208276A (ja) 2009-03-12 2010-09-24 Fujifilm Corp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65B2 (ja) 2012-05-31 2016-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再充填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JP6895055B2 (ja) 2017-03-27 2021-06-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8161852A (ja) 2017-03-27 2018-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9025663A (ja) 2017-07-26 2019-02-21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6785B1 (en) * 1983-10-13 2001-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supplied printer head and ink container
JPH08132635A (ja) * 1994-09-16 1996-05-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76602A (ja) * 1995-04-04 1996-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CN1704246A (zh) * 2004-06-03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设备的墨水剩余量检测组件、具有该组件的墨水容器和喷墨设备
CN1706649A (zh) * 2004-06-11 2005-12-14 佳能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液体容器
CN1993433A (zh) * 2004-08-04 2007-07-04 佳能株式会社 墨罐、喷墨记录方法及墨罐的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25084B2 (en) 2022-01-18
US11912040B2 (en) 2024-02-27
US20220118768A1 (en) 2022-04-21
US11780235B2 (en) 2023-10-10
CN111746130A (zh) 2020-10-09
US20220118769A1 (en) 2022-04-21
US20200307236A1 (en)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899413A (ja) インク補充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193688A (ja) 流体タンク用内部通気構造
US9889671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unit, and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JP2005161635A (ja)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供給装置
US20190358961A1 (en) Print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2006205528A (ja) 液体供給装置
JPWO2009072656A1 (ja) 液体収納容器
EP2314454B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liquid container
JP2006281589A (ja)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746130B (zh) 可补充型储液罐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0125619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
EP0931659B1 (en) Ink supply container suitable for connection to an inkjet printhead and a system of such an ink supply container and an inkjet printhead
KR101442631B1 (ko) 프린터의 무한 잉크공급기
JP7342402B2 (ja) 補給型液体貯留タンク、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1952A (ja) インク貯留部、該インク貯留部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構造体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069410A (ja) インク袋
JP7342401B2 (ja) 補給型液体貯留タンク、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11685A (ja) 液体貯蔵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JPH0752405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5161636A (ja)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201201166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1155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61634A (ja) 液体収納容器
KR100784849B1 (ko) 대용량 잉크 공급장치
KR102344550B1 (ko) 정압 구조를 갖는 잉크젯 프린터 헤드 카트리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